第31章 新军该怎么练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十月二十,例行乾清宫座谈会,主题是水西叛乱的问题。
就在昨天,朱启明收到王三善加急捷报,贵阳城已于十月初十解围,同捷报一起来的还有王三善、傅宗龙以及原贵州巡抚李橒、原贵州巡按史永安四人的联名奏疏,一求设偏沅巡抚;二求催邻省援军,三求发内帑以济楚饷之不继。
“臣以为李橒、史永安二人守城有功,该予以叙功论赏。”叶向高知道朱启明对王三善再次拖延解围贵阳之事心存不满,只字不提给王三善叙功的事。
八月十六下的加急圣旨,一直到十月初十,才在傅宗龙的多次据理力争之下解了贵阳之围,又耗了近两个月,也不知贵阳城中饿死多少人,朱启明现在对这个王三善一点好感都没有,加之他知道历史上王三善解了贵阳之围后就情敌冒进,以至于损兵折将,就更看不上王三善了。
不过朱启明也知道王三善算个有骨气的人,并未打算将其革职,他将自己的想法说给了群臣:“首辅说的对,有功就该赏,不过有过也得罚!朕意升李橒总督两广,募兵督饷以援川贵;史永安巡抚重庆,安抚百姓;傅宗龙敢于直谏,赞画有方,升任贵州巡抚。至于王三善,他不是喜欢待在贵阳东边吗,那就改为偏沅巡抚,好好在沅州待着吧。”
朱启明话音刚落,底下就有人站起来反对:“昔日水西酋长安位袭职之时,李橒曾向其索要金盆,臣以为皇上应该将其革职查办,而非升任两广总督。”
朱启明一看,原来是吏科都给事中陈熙昌,对于这些喜欢风闻言事的官员来说,朱启明向来没有好脸色:“此事是有真凭实据,还是你道听途说?”
陈熙昌有证据早就把李橒办了,如今被朱启明一问,一时哑口无言。
朱启明更是不悦,对群臣道:“风闻言事朕不反对,可也希望有些人多少有些证据再说话,不要把道听途说的屁话拿到朝堂上来讨论!”
群臣闻言,面面相觑,纷纷在心里责怪陈熙昌不合时宜乱说话。
“诸位对朕的安排若是没有异议,那内阁就拟旨吧。”
左副都御史杨涟此时站起来奏道:“臣以为贵阳之围刚解,周边形势复杂,傅宗龙资历太浅,恐难担任贵州巡抚一职,而王三善久历地方,正合此任!臣以为皇上该以王三善继续巡抚贵州,可以傅宗龙为偏沅巡抚。”
杨涟的话于情于理都没问题,可惜他遇上了朱启明!
“你杨涟不也是从太常寺少卿一越成为左副都御史执掌都察院吗,你怎么就认为傅宗龙一定不如王三善呢?莫非你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朱启明胡搅蛮缠不讲理,杨涟无奈,只好求助叶向高,叶向高无奈,起身奏道:“臣以为杨御史所言有理,贵州非比他处,水西贼依然势大,还是以老成持重者主政贵州为好,请皇上勿要以一时之喜好,坏贵州之局面。”
叶向高说罢,其余官员也纷纷表示附议,朱启明借机升傅宗龙官职的计划只好搁浅,但他却没有同意傅宗龙出任偏沅巡抚,而是继续让傅宗龙担任总赞画。
回到养心殿,朱启明叫来承事郎茅元仪和卢象升。
随着邹元标的黯然离去和追查贪腐的行动持续进行,以及主持都察院工作的杨涟反感党争,已经没几个官员再出来反对承事郎的事了,偶尔几个不开眼的上疏,也被朱启明直接扔进垃圾桶里。
茅元仪和卢象升一进暖阁,朱启明就递过一本册子,说道:“这就是我最近写的一些关于新军的东西,知道止生和建斗素爱兵法,特让你二人帮着改正改正。”
茅元仪接过册子,只见封皮上写着纤瘦的小字——《新式陆军操典》,他有些疑惑地打开了册子,开始阅读起来。
这本《新式陆军操典》朱启明根据后世军队的操练方式,杂糅了解放军军纪、武士道精神,并大量借鉴了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两书的,来的一个超级大杂烩,但由于水平有限,目前只能算个大纲而已。
不过就算是份大纲,也让茅元仪从一开始的神情茫然,到最后变成震惊。
两盏茶的功夫过去,茅元仪终于合上了册子,将其交到卢象升手上。
此刻茅元仪的心情既兴奋又紧张,平复了许久,他才开口道:“臣虽不解其中一些字词之意,然臣以为此册内容实在是精妙无比,若是按照此册练兵,其战力绝不低于戚少保当日所练之兵。”
剽窃而来的东西被人一顿神夸,朱启明多少有些脸红道:“止生过誉了,其实这《操典》我只写了一个大框架,还有很多地方还需要补充内容,叫你二位来就是为了此事。”
茅元仪有些惶恐道:“皇上,臣等并未带过兵,不敢纸上谈兵!”
“我也没带过兵,写的这些其实也是纸上谈兵罢了,我的意思是希望你二位到边军和卫所去走走,找那些将领和士兵一起探讨探讨,看看有哪些地方合理,那些地方不合理,最后咱们再综合这些人的意见,重新完善。”朱启明最多算半个军迷,哪敢在部队训练上乱来,他本想亲自去部队调研,但也知道朝臣不肯放他走,只好委托茅元仪和卢象升了。
“皇上圣明!”茅元仪觉得这个方法倒是不错。
此刻卢象升也快速看完了册子,他的表情倒算是平静,但接下来的话却让朱启明和茅元仪不平静了:“臣斗胆,请皇上恩准臣投笔从戎!”
朱启明愣神了一会,问道:“建斗想做定远侯?”
一提起班超,卢象升豪气干云,朗声道:“汉时班定远投笔从戎,威震西域,是何等的豪情壮志,明帝都赞其‘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选乎’。臣虽不才,但自幼以班定远为榜样,勤练不辍,就是为有朝一日效仿班定远建功于边塞,如今皇上欲练天下少有之强军,臣自是不愿错失良机!”
“哈哈哈!”朱启明爽朗大笑,说道:“建斗有如此雄心大志,朕若横加阻拦,倒是显得小家子气了,不过这新军训练可是很辛苦的,建斗你可要想好了,到底去还是不去。”
卢象升语气坚定道:“臣不怕辛苦!”
朱启明忍不住拍了拍卢象升的肩膀,欣喜道:“好样的!”
不过卢象升也有疑问:“皇上,臣闻当年戚家军不过三日小操、五日大操,皇上所著《操典》要求每日小操、三日大操,操练六日休息一日,只怕士卒们难以坚持。此外还要士兵每日晚间读书识字,学习军法军纪、思想教育等书,这些却不知是何意?”
朱启明解释道:“我刚刚不是说了吗,新军的训练是很辛苦的,为了适应新军的训练强度,新军士兵和将领的选拔和待遇都将是前所未见的。至于说读书识字吗,人不学不知礼,兵不学不知律,一支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唐朝以前的军队为什么那么能征善战,就是因为他们多为有学识的自耕农,唐朝以后实行愚兵之策,结果兵是听话了,仗越打越不像样了,花的钱也越来越多了。”
卢象升还是有些疑虑:“臣斗胆说一句,皇上不担心他们叛乱?”
“哈哈哈!”朱启明再次大笑,说道:“不让他们学知识,叛乱的事情还少吗?其实叛乱主要都是将领们在作祟,只要士兵们知道效忠国家,将领们的叛乱就不会轻易得逞,将领们没有了私兵,想叛乱也是做不到的。如何让士兵和将领们知道报效国家呢,这不仅需要给他们吃饱穿暖发军饷,更需要进行思想教育。”
卢象升想了一会,觉得很是在理,恭维道:“皇上之才臣不能及!”
朱启明笑道:“这些目前都还停留在纸面上而已,行不行得通还要到时候再说了,现在还是考虑眼前的事情吧。”
十月二十,例行乾清宫座谈会,主题是水西叛乱的问题。
就在昨天,朱启明收到王三善加急捷报,贵阳城已于十月初十解围,同捷报一起来的还有王三善、傅宗龙以及原贵州巡抚李橒、原贵州巡按史永安四人的联名奏疏,一求设偏沅巡抚;二求催邻省援军,三求发内帑以济楚饷之不继。
“臣以为李橒、史永安二人守城有功,该予以叙功论赏。”叶向高知道朱启明对王三善再次拖延解围贵阳之事心存不满,只字不提给王三善叙功的事。
八月十六下的加急圣旨,一直到十月初十,才在傅宗龙的多次据理力争之下解了贵阳之围,又耗了近两个月,也不知贵阳城中饿死多少人,朱启明现在对这个王三善一点好感都没有,加之他知道历史上王三善解了贵阳之围后就情敌冒进,以至于损兵折将,就更看不上王三善了。
不过朱启明也知道王三善算个有骨气的人,并未打算将其革职,他将自己的想法说给了群臣:“首辅说的对,有功就该赏,不过有过也得罚!朕意升李橒总督两广,募兵督饷以援川贵;史永安巡抚重庆,安抚百姓;傅宗龙敢于直谏,赞画有方,升任贵州巡抚。至于王三善,他不是喜欢待在贵阳东边吗,那就改为偏沅巡抚,好好在沅州待着吧。”
朱启明话音刚落,底下就有人站起来反对:“昔日水西酋长安位袭职之时,李橒曾向其索要金盆,臣以为皇上应该将其革职查办,而非升任两广总督。”
朱启明一看,原来是吏科都给事中陈熙昌,对于这些喜欢风闻言事的官员来说,朱启明向来没有好脸色:“此事是有真凭实据,还是你道听途说?”
陈熙昌有证据早就把李橒办了,如今被朱启明一问,一时哑口无言。
朱启明更是不悦,对群臣道:“风闻言事朕不反对,可也希望有些人多少有些证据再说话,不要把道听途说的屁话拿到朝堂上来讨论!”
群臣闻言,面面相觑,纷纷在心里责怪陈熙昌不合时宜乱说话。
“诸位对朕的安排若是没有异议,那内阁就拟旨吧。”
左副都御史杨涟此时站起来奏道:“臣以为贵阳之围刚解,周边形势复杂,傅宗龙资历太浅,恐难担任贵州巡抚一职,而王三善久历地方,正合此任!臣以为皇上该以王三善继续巡抚贵州,可以傅宗龙为偏沅巡抚。”
杨涟的话于情于理都没问题,可惜他遇上了朱启明!
“你杨涟不也是从太常寺少卿一越成为左副都御史执掌都察院吗,你怎么就认为傅宗龙一定不如王三善呢?莫非你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朱启明胡搅蛮缠不讲理,杨涟无奈,只好求助叶向高,叶向高无奈,起身奏道:“臣以为杨御史所言有理,贵州非比他处,水西贼依然势大,还是以老成持重者主政贵州为好,请皇上勿要以一时之喜好,坏贵州之局面。”
叶向高说罢,其余官员也纷纷表示附议,朱启明借机升傅宗龙官职的计划只好搁浅,但他却没有同意傅宗龙出任偏沅巡抚,而是继续让傅宗龙担任总赞画。
回到养心殿,朱启明叫来承事郎茅元仪和卢象升。
随着邹元标的黯然离去和追查贪腐的行动持续进行,以及主持都察院工作的杨涟反感党争,已经没几个官员再出来反对承事郎的事了,偶尔几个不开眼的上疏,也被朱启明直接扔进垃圾桶里。
茅元仪和卢象升一进暖阁,朱启明就递过一本册子,说道:“这就是我最近写的一些关于新军的东西,知道止生和建斗素爱兵法,特让你二人帮着改正改正。”
茅元仪接过册子,只见封皮上写着纤瘦的小字——《新式陆军操典》,他有些疑惑地打开了册子,开始阅读起来。
这本《新式陆军操典》朱启明根据后世军队的操练方式,杂糅了解放军军纪、武士道精神,并大量借鉴了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两书的,来的一个超级大杂烩,但由于水平有限,目前只能算个大纲而已。
不过就算是份大纲,也让茅元仪从一开始的神情茫然,到最后变成震惊。
两盏茶的功夫过去,茅元仪终于合上了册子,将其交到卢象升手上。
此刻茅元仪的心情既兴奋又紧张,平复了许久,他才开口道:“臣虽不解其中一些字词之意,然臣以为此册内容实在是精妙无比,若是按照此册练兵,其战力绝不低于戚少保当日所练之兵。”
剽窃而来的东西被人一顿神夸,朱启明多少有些脸红道:“止生过誉了,其实这《操典》我只写了一个大框架,还有很多地方还需要补充内容,叫你二位来就是为了此事。”
茅元仪有些惶恐道:“皇上,臣等并未带过兵,不敢纸上谈兵!”
“我也没带过兵,写的这些其实也是纸上谈兵罢了,我的意思是希望你二位到边军和卫所去走走,找那些将领和士兵一起探讨探讨,看看有哪些地方合理,那些地方不合理,最后咱们再综合这些人的意见,重新完善。”朱启明最多算半个军迷,哪敢在部队训练上乱来,他本想亲自去部队调研,但也知道朝臣不肯放他走,只好委托茅元仪和卢象升了。
“皇上圣明!”茅元仪觉得这个方法倒是不错。
此刻卢象升也快速看完了册子,他的表情倒算是平静,但接下来的话却让朱启明和茅元仪不平静了:“臣斗胆,请皇上恩准臣投笔从戎!”
朱启明愣神了一会,问道:“建斗想做定远侯?”
一提起班超,卢象升豪气干云,朗声道:“汉时班定远投笔从戎,威震西域,是何等的豪情壮志,明帝都赞其‘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选乎’。臣虽不才,但自幼以班定远为榜样,勤练不辍,就是为有朝一日效仿班定远建功于边塞,如今皇上欲练天下少有之强军,臣自是不愿错失良机!”
“哈哈哈!”朱启明爽朗大笑,说道:“建斗有如此雄心大志,朕若横加阻拦,倒是显得小家子气了,不过这新军训练可是很辛苦的,建斗你可要想好了,到底去还是不去。”
卢象升语气坚定道:“臣不怕辛苦!”
朱启明忍不住拍了拍卢象升的肩膀,欣喜道:“好样的!”
不过卢象升也有疑问:“皇上,臣闻当年戚家军不过三日小操、五日大操,皇上所著《操典》要求每日小操、三日大操,操练六日休息一日,只怕士卒们难以坚持。此外还要士兵每日晚间读书识字,学习军法军纪、思想教育等书,这些却不知是何意?”
朱启明解释道:“我刚刚不是说了吗,新军的训练是很辛苦的,为了适应新军的训练强度,新军士兵和将领的选拔和待遇都将是前所未见的。至于说读书识字吗,人不学不知礼,兵不学不知律,一支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唐朝以前的军队为什么那么能征善战,就是因为他们多为有学识的自耕农,唐朝以后实行愚兵之策,结果兵是听话了,仗越打越不像样了,花的钱也越来越多了。”
卢象升还是有些疑虑:“臣斗胆说一句,皇上不担心他们叛乱?”
“哈哈哈!”朱启明再次大笑,说道:“不让他们学知识,叛乱的事情还少吗?其实叛乱主要都是将领们在作祟,只要士兵们知道效忠国家,将领们的叛乱就不会轻易得逞,将领们没有了私兵,想叛乱也是做不到的。如何让士兵和将领们知道报效国家呢,这不仅需要给他们吃饱穿暖发军饷,更需要进行思想教育。”
卢象升想了一会,觉得很是在理,恭维道:“皇上之才臣不能及!”
朱启明笑道:“这些目前都还停留在纸面上而已,行不行得通还要到时候再说了,现在还是考虑眼前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