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再造大明中兴 > 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太极撤军

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太极撤军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紫禁城内。崇祯皇帝在周皇后精心调养,内心辅导下终于坚强的重新上朝理政。可青龙营的事还是压在他心中的一块巨石,不去想真的很难,崇祯每天清心寡欲,斋戒祈祷上天能帮他一次,希望能有奇迹的发生。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奇迹真的发生了。

    王承恩接到青龙营突围的消息,一路奔跑一路喊:“皇上,青龙营突围成功了……”

    崇祯听到这个消息先是不敢相信,随之有点精神恍惚,这怎么可能,青龙营自己突围成功。王承恩气喘吁吁的跑道崇祯面见,递上毛文龙的折子,望着崇祯疑惑的眼神,再说一遍:“皇上,是真的,毛文龙上折,白杆兵突然出现,青龙营突围成功了。”

    崇祯飞速的夺过手中的折子,眼泪哗哗啦啦的下来了:“奇迹,奇迹真的出现了,白杆兵就是皇后说的奇迹。白杆兵秦良玉,朕尽然忘了大明还在这样的一支兵马,哈哈哈,天不亡大明。王承恩,立即传令秦良玉带白杆兵回京,朕要好好谢谢她。”

    “奴才,这就去办。”王承恩就要转身走。

    “慢慢着,算了,等战后再见他们吧,如今后金还没退兵,让他们先在遵化城驻扎下来。”白杆兵的出现,青龙营的突围,四座城池安然无恙,从喜峰口到如今已三个多月,后金后勤保障不行,入大明后又抢夺不到什么物资,退兵已是早晚的事,但毕竟皇太极还没撤,再说白杆兵刚刚精力一场恶战,歇一歇再面圣,不急。

    突然一个小太监急冲冲的跑了过来:“皇上,紧急军情。”

    这是怎么回事?青龙营不是已经突围了,怎么还有紧急军情:“王承恩,拿来朕看。”这份是丰宁守将满桂的,折子上是关于红莲梓突破镶蓝旗的消息。

    崇祯大惊:“遭了,红莲梓不知道青龙营已经突围,突破镶蓝旗,有被包围歼灭的威胁,快,立即让满桂出兵接应红莲梓。哎,朕的过错,要是红莲梓出啥岔子,我没法跟皇后交代。哎,真的是那石头砸自己脚了。”

    “是,奴才这就去传令。”小太监急忙起身跑了出去。

    可惜满桂还没出城就接到了援军全军覆没的消息,而且红莲梓下落不明。这条消息报给崇祯后,崇祯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把这消息告诉皇后,皇后潸然泪下,好几日都没给皇上好脸色看。最终崇祯一再保证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这事才算完。

    后金方面。青龙营突围后,后金的所有人马全部集中到了三河县,如今八旗已经进入大明三个多月,经伤亡近六万人马,接下来是否还要再战,还是要撤退。今天必须有个结论。

    皇太极这几天郁闷的心情有了些好转:“都说说吧,如今该怎么办?是撤军还是继续进攻。”

    正红旗损失最小,代善站起来先道:“伤亡这么大,就这么撤军,实在不甘心,我认为只要我们集中一起攻打遵化,遵化就能拿下,遵化城内百姓还有几十万,到时候就能弥补我们的损失,我的意思是打下遵化再撤。”

    “代善,你说话不腰疼,这里就你正红旗损失最小,正蓝旗全军覆没,我镶蓝旗就剩下六千人。这还怎么继续打。就算能打下遵化,就算能拿到不少金银珠宝,可是士兵呢?士兵能补充吗?”济尔哈朗站起来反对代善。

    多尔衮,多泽都不说话,他们损失也不小,内心也不想再打,只是就这么走,确实也不甘心。皇太极见两位道:“多尔衮,你说说。”

    多尔衮站起来道:“实话说,这样撤兵,确实也不甘心,但是正白旗也损失过万。在加上已经在大明境内有三个多月,我们所带的粮食也不足,周围的没有能够提供补给的地方,还有些士兵已经开始有回家的想法。我内心是支持代善,但是从实际出发觉得济尔哈朗更有道理。”多尔衮的意见也就是多泽的意见。

    皇太极听明白了,转身问范文程道:“你的,意见呢?”

    范文程早就想好,站起来到:“大汉,各位爷,战打到这份上,确实没有必要再打下去了,但是代善说的也有道理,遵化城如今也就十万左右的京军,如果强行攻打,是有可能拿下的,但是这样我们的士兵损失会更大。所有奴才觉得应该撤退,而损失怎么办呢?那就我们从朝鲜那边弥补回来吧。”

    “报,大汉,林丹汗正调集八万人马,还有察哈尔余部向沈阳地界扑来。”斥候传来沈阳方面的来信。虽说皇太极极力拉拢蒙古,但是除了科尔沁和喀喇沁部外基本都是处于观望,更甚的如林丹汗,依然抗争着,抱着联明抗金的思想和不切实际的重建蒙古帝国梦想,一直在坚持着。

    “林丹汗这是找死,既然林丹汗要打,那我们撤吧。”听到大家的意见,又因林丹汗出兵,代善也不坚持了。

    范文程道:“奴才,觉得林丹汗这次出兵,真是给我们机会,给我们灭了他,统一蒙古部落的好机会。”

    “哦。文程有把握吗?”皇太极问道。

    “奴才认为蒙古部落早已日薄西山,林丹汗整日还做着他的蒙古帝国大梦,虽说集结五万人,在奴才看来不过就是七拼八凑的兵马,不足为虑。如今蒙古各部落大多数都还在观望,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还有林丹汗这个表面上的领袖,如果这次能够彻底解决林丹汗,没有了领袖,蒙古部落就会彻底分崩离析。到时候只要八旗兵马到达那个部落,那个部落就得投降。这样以来我们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收复蒙古部落,同时也可以顺便建立蒙古八旗。从而弥补这次作战的损失。”范文程分析得十分清楚,也合情合理。

    “蒙古八旗?好主意,文程果然是人才。既然大家都同意……”皇太极正要下达撤军的命令,此刻传令兵急急忙忙来报:“报,沈阳方面岳托紧急军情:关宁铁骑千里奔袭辽阳,辽阳失手,杜度回兵夺回,没想到孙承宗尽然突出从锦州和宁远出兵攻打广宁和营口,因兵力不足,广宁,营口都丢了。同时镶黄旗损失也不小。”

    “什么?杜度这个废物。立即撤兵,务必夺回广宁和营口。”皇太极大怒,“命令,今日午时全部撤退,正白旗,镶白旗负责对付林丹汗。正红旗,镶红旗负责夺回广宁,正黄,镶黄两旗负责夺回营口。”

    “谨遵大汉令。”

    己巳年十月二十,后金全线撤退。从七月二十皇太极祭天出兵到十月二十日全线撤退,刚好整整三个月,这场经历了三个月的战斗终于结束了。后金巨大的伤亡,使得未来三年内间不会再有大规模进攻大明的可能。这也为崇祯下江南彻底解决东林党带来了宝贵的时间。

    就在皇太极下令撤退的当日,崇祯也接到了孙承宗的八百里加紧的军报。首先赞赏了孙承宗和吴三桂的这次收复广宁营口,突袭辽阳的战斗。但是也给崇祯出了道难题。

    这么大的成果,这算是大明第一次成功的收复失地,应该高兴才对,可是皇上怎么见了这个军报一点都不开心呢:“皇上,这不是天大的好事,孙老大人乃大明第一功臣,可是皇上怎么不开心呢?”

    “事是好事,可是打下来是因为后金兵力不足才被我们偷袭成功,皇太极要是收到这消息肯定撤兵,重夺广宁和营口,那广宁和营口是否能守得住就不好说了。如今刚刚大明经历大战青龙营伤亡过半,京军损失十几万人马,怕无法援助孙大人,单靠关锦宁的兵马要守住两座城市太难了。又因为水军还未整顿,营口其实没有多大价值。说实话孙大人能守住广宁就不错了。”崇祯也十分无奈,而且下一步的作战计划并不是在后金方向,而是出兵打败农民义军,彻底巩固整个北方。

    “奴才,明白了。”王承恩回应道。

    “把这份信八百里加急交给孙承宗,他会明白朕的意思。好了,皇太极撤军是肯定的了,这场战终于结束了。两三年怕不会再有后金的骚扰。这是大好事,王承恩,准备庆功宴,让四城将领和青龙营带领兵马回京,朕要大赏群臣。”广宁收复,己巳之变被崇祯躲过了,应该让所有人都高兴高兴,放松放松。

    “是,奴才,这就安排。”王承恩正要下去安排,没想到,皇上又把他叫住了。

    “别急,朕还有事要问你,如今大明有多少王爷,你知道否?”

    “皇上,如今还在世的王爷有二十七位,不,是二十八位。如果皇上只是想知道藩王的名字和封地,奴才可以马上给你背出来,如果要具体了解情况,那奴才就得安排人去调查。”王承恩也不知道皇上为啥要问王爷的事情?但是咱皇上一向深谋远虑。

    “哦?可以啊,王承恩,二十八位王爷都能背出来,来来,说给我听听。”王承恩确实是个人才。

    王承恩笑道:“多谢皇上夸奖,奴才是从皇上当王爷的时候就跟随您的,那些王爷自然知晓,只是过了不少年了,奴才慢慢说给皇上听:秦王朱存枢,封地:西安。晋王朱求桂,封地:太原。周王朱恭枵,封地:开封。楚王朱华奎,封地:武昌。鲁王朱以派,封地:兖州。蜀王朱至澍,封地:成都。代王朱传火,封地:大同。肃王朱识鋐,封地:兰州。庆王朱倬纮,封地:银川。岷王朱企崟,封地:武冈。韩王朱亶火脊,封地:平凉。沈王朱迥洪:封地:潞州。唐王朱聿键,封地:南阳。赵王朱常臾,封地:彰德。襄王朱常澄,封地:襄阳。荆王朱慈火畐,封地:蕲州。淮王朱常清,封地:饶州。德王朱由枢,封地:济南。崇王朱由樻,封地:汝宁。吉王朱慈煃,封地:长沙。益王朱由本,封地:建昌。衡王朱常庶,封地:青州。荣王朱慈炤,封地:常德。潞王朱常淓,封地:卫辉。福王朱常洵,封地:洛阳。瑞王朱常浩,封地:汉中。惠王朱常润,封地:荆州。最后一个是异姓王沐王:沐天波。封地:云南。就剩下这些。”

    王承恩再说的时候崇祯一边听一边记,等王承恩,读完后,崇祯望着整整一张纸,心里想:“这二十八都上他们上京是不是太多了,废人来也没有用呀。南明当过皇帝的有两个:福王朱常洵的儿子朱由崧,唐王朱聿键。在南明监国的有三个潞王朱常淓,淮王朱常清,鲁王朱以派弟弟朱以海。组织过人马抗清的也有三个:崇王朱由樻,益王朱由本,沐王:沐天波。这些王爷里面最有钱的是周王朱恭枵。还有一个荣王朱慈炤就是后来很多人盗他名号的朱三太子。刚好十个,加上唐王朱聿键的弟弟朱聿镆和鲁王朱以派,总共十二人。

    王承恩见皇上对着这些人的名字发愣了近半个时辰,然后在十二个人的名字上画了圈,知道皇上在思考,不敢打扰,在旁边等着。崇祯一抬头,见王承恩还站着:“让你等久了,就这十二人,通知下去,让他们上京面圣。是该他们为大明出出力的时候了。”

    “奴才这就去办。”王承恩不知道崇祯帝要这十二位回京做啥,但是重新启用各地的王爷来解决如今大明的局面也许是条路子,乱世最亲的莫过于自家人。

    关锦宁方面,孙承宗接到崇祯的信,有点无奈,好不容易得到的营口,既然要放弃。不过皇上说得也有道理,如今九边还需时间恢复。大明境内匪患是该乘这次大胜的机会解决。所以暂时无法顾及后金,也无法增援营口。但是广宁还是要尽可能的守住,毕竟广宁对双方的影响十分重大。当孙承宗宣读这消息的时候,很多将领开始都不理解,在孙承宗解释下,基本都能理解皇上的难处。不过有一个除外,那就是吴三桂,一个十六岁的小孩子,根本不懂这些,知道皇上要放弃营口,把吴三桂气得直跺脚,可是皇上的命令不能不遵从。但是吴三桂的心里估计已经骂了无数遍崇祯孬种,顺带把崇祯的祖宗十八代都骂遍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