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
推荐阅读:弃宇宙、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宣布完新的陕西巡抚人选之后,场内陷入一片沉寂之中,各人都在考虑顺天府丞这个空下来的职位。
朱由检扫视了殿内众人一眼,将各人的表情一一看在眼中,然后不动声色的继续道:“侯卿,南京户部既撤,但其所属公务繁巨,若将其移交与南京府户房,怕是难以担其职责;朕适才想过之后,有意将户部浙江清吏司移往南京常驻,以督掌江南赋税米粮,侯卿以为如何?”
刚才侯恂的话提醒了朱由检,南京户部的裁撤会引发一些麻烦。
南京户部直接向直隶各府和浙江、江西、湖广三省征收赋税,此外,南京户部还有独立的仓库、粮库和银库,但征税行为、征税数额均要事前报北京户部审批,每年的收支账目一份上交御前,一份交户部备案。
南京户部裁撤之后,湖广、江西、浙江三省,以及新成立的江苏、安徽两省的税赋可直接向京师缴存,这些都还好说,但南京户部掌管的那些大小仓房可不能移交给江苏省代管。
江苏、南京府都属新建,虽然也会设立与京师六部相对应的六曹、六房,征召相关人手开办公务,但从专业性的角度来讲,这些新募吏员的业务水平与京师户部的官吏相差很大。
户部十三个清吏司中那些办差的吏员,大多数都是子承父业,多少年来就在部里办差,对各地征缴赋税、粮米、物资的各种流程可说是精熟无比,对其中的某些贪墨手段也是心知肚明。可以说只要他们认真起来,任何猫腻都会被他们一眼识破。
每年从江南一地运往京师的漕粮多达几百万石,这些虽是主要由地方官府以及漕运衙门催办,但也离不开南京户部的协助,现在虽然新建行省后,原先的差事大大减轻,但剩余的体量还是户曹、户房无法掌控的。
但南京户部中的中低层官吏基本也都是世袭部务,已经与当地士绅豪商连为了一体,利用手中职权大肆侵吞贪墨朝廷钱粮。
如果因为顾忌将他们全部北迁后公务无人处理,而将这批底层吏员留在当地,那此举只能会让这些人行事更加的肆无忌惮,他们会很自然的认为朝廷离不开他们,其行为也会更加有恃无恐。
而且南京户部所属的这些仓房还有一个重要属性,那就是以江南战略储备的形式存在着,这条规矩是太宗北迁后制订下来的。这是为了预防长江以南地区一旦出现重大灾情后,因粮米物资临时无法筹集支用,会引发后续一系列祸端这种极端情况的发生。
“圣上所言切中要害,此策乃上佳之举,老臣亦是这般思虑。户部分支常驻南京,更利于理顺朝廷赋税征缴之况;只是老臣还有一请,那便是望圣上容许户部分支留用部分原南京户部吏员,毕竟事涉如此众多仓房物资,以浙江清吏司现有人手来看尚难短期内予以理清,此事还望圣上恩准!”
侯恂拱手施礼后奏道。
“准了!侯卿回去拣选人手后,即刻遣之启程前往南京与相关人等清点交接,原有看守仓房之军士全部留用,朕会遣亲军常驻分支署衙,予以协助处置日常公务,预防不测之事生发!”
朱由检思衬一会后答应了侯恂的奏请。而所谓的锦衣住衙协助,只是为了说着好听而已,实际上锦衣卫进去就是为了监视震慑这帮人,从最大程度上防止贪渎之事发生。
“原平凉府知府赵之用于任上勤勉尽职,于安置灾民、拓荒打井、兴修水利之事上时常亲赴一线巡查督促,此等为安民尽心用命之人值得赏擢。朕决意,赵之用特擢为江苏巡抚,职衔为左佥都御史衔,着该员接旨后即刻赴任!平凉府职官自赵之用一下全体晋升一级,知府之位由同知张文献接任,以下同例!”
孙传庭在托杨嗣昌转呈请见手本之前,早就上呈了题本奏事,题本的内容是他在率秦军赶赴京城的途中写就的。
他知道自己此次离开陕西之后将不会再有回返的机会,所以便将自己平日里暗中考察过的可用官员名单,以及两年来他们所做出的政绩简单的写入了题本当中,以便供朱由检在用人时参考。
这个赵之用便是这份名单中的佼佼者。
刚过四旬的赵之用于天启四年中试,留工部观政一年后便放到陕西蓝田担任县令,之后便一直未曾离开过陕西。
十余年间虽也因功慢慢升到了知府一职,但在盗匪遍地、饥民如蚁的西北之地,作为一府主官的日子也是相当的难熬。可以说,陕西大部分地方官员都已经做好了全家随时赴难的准备,赵之用忧心如焚之下也是无可奈何,只能尽力安抚救济治下民众,尽量不使更多的饥民流往他处后加入流贼的队伍。
幸运的是,陕西境内的大部分流贼都集中与陕北,很少向西边的平凉府流窜,原因很简单,平凉府太穷,没啥油水,所以整个平凉府多年来相对还较为安定。但随着混天王、仁义王、马进忠等巨寇的崛起,平凉府也很快陷入了纷乱之中。
崇祯八年,孙传庭赴任陕西并先后将大股流贼绞杀殆尽后,陕西西北彻底安定下来。紧接着,孙传庭将平凉府定为了安置灾民的主要地区,并亲自赶赴平凉府,在赵之用等人的陪同下实地巡视考察了相关州县地理,并制订出了详细的屯田安民举措。
随着大批灾民被有序的引导而来,无数的钱粮物资也滚滚而至,随之而来的还有大量鲜衣怒马的锦衣校尉,安民屯田的浩大工程在平凉府境内全面展开了。
看到孙传庭都经常奔波于各个灾民安置点,赵之用和平凉府上下官吏哪还敢留在府衙中。再加上大量赏银补贴以及锦衣卫、御史的明暗监视,在几方面因素的作用下,平凉府的官吏们全部被迫投入到了抚民屯田、兴修水利的巨大工程之中。
在接下来近两年的时间里,赵之用以身示范,将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放在了安民一事上来。在他的带动下,平凉府的官吏们也纷纷群起效仿,都是放下身段,亲身投入到了每个环节的实践中去,屯田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都在短时间被迅速解决。
捱过了大半年的等待之后,第二年的平凉府境内的夏粮便收获了二十余万石,接下来的秋粮也有十余万石的收成,这些自产粮食,加上西安府对平凉的支援,使得近两百万灾民有了可以支撑到来年夏收的口粮。
随着各种水利设施的完善和配套,加之开荒的田地已成了熟田,崇祯十年平凉府的夏粮取得了大丰收,总量达到了近四十万石之多,如果再加上丰收在望的秋粮,平凉府的灾民不仅不需要外界的支援,而且自产的粮食也会有很大的结余。
现在已经可以断定,整个平凉府的安民屯田工程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而随着开荒田地的增加,几年之后,平凉府将会成为大西北的大粮仓。
对于赵之用的拔擢使用,孙传庭的举荐是一方面,而锦衣卫传回的情治则是更加的详细,这两者相加之后,才促成朱由检今天的任命。
宣布完新的陕西巡抚人选之后,场内陷入一片沉寂之中,各人都在考虑顺天府丞这个空下来的职位。
朱由检扫视了殿内众人一眼,将各人的表情一一看在眼中,然后不动声色的继续道:“侯卿,南京户部既撤,但其所属公务繁巨,若将其移交与南京府户房,怕是难以担其职责;朕适才想过之后,有意将户部浙江清吏司移往南京常驻,以督掌江南赋税米粮,侯卿以为如何?”
刚才侯恂的话提醒了朱由检,南京户部的裁撤会引发一些麻烦。
南京户部直接向直隶各府和浙江、江西、湖广三省征收赋税,此外,南京户部还有独立的仓库、粮库和银库,但征税行为、征税数额均要事前报北京户部审批,每年的收支账目一份上交御前,一份交户部备案。
南京户部裁撤之后,湖广、江西、浙江三省,以及新成立的江苏、安徽两省的税赋可直接向京师缴存,这些都还好说,但南京户部掌管的那些大小仓房可不能移交给江苏省代管。
江苏、南京府都属新建,虽然也会设立与京师六部相对应的六曹、六房,征召相关人手开办公务,但从专业性的角度来讲,这些新募吏员的业务水平与京师户部的官吏相差很大。
户部十三个清吏司中那些办差的吏员,大多数都是子承父业,多少年来就在部里办差,对各地征缴赋税、粮米、物资的各种流程可说是精熟无比,对其中的某些贪墨手段也是心知肚明。可以说只要他们认真起来,任何猫腻都会被他们一眼识破。
每年从江南一地运往京师的漕粮多达几百万石,这些虽是主要由地方官府以及漕运衙门催办,但也离不开南京户部的协助,现在虽然新建行省后,原先的差事大大减轻,但剩余的体量还是户曹、户房无法掌控的。
但南京户部中的中低层官吏基本也都是世袭部务,已经与当地士绅豪商连为了一体,利用手中职权大肆侵吞贪墨朝廷钱粮。
如果因为顾忌将他们全部北迁后公务无人处理,而将这批底层吏员留在当地,那此举只能会让这些人行事更加的肆无忌惮,他们会很自然的认为朝廷离不开他们,其行为也会更加有恃无恐。
而且南京户部所属的这些仓房还有一个重要属性,那就是以江南战略储备的形式存在着,这条规矩是太宗北迁后制订下来的。这是为了预防长江以南地区一旦出现重大灾情后,因粮米物资临时无法筹集支用,会引发后续一系列祸端这种极端情况的发生。
“圣上所言切中要害,此策乃上佳之举,老臣亦是这般思虑。户部分支常驻南京,更利于理顺朝廷赋税征缴之况;只是老臣还有一请,那便是望圣上容许户部分支留用部分原南京户部吏员,毕竟事涉如此众多仓房物资,以浙江清吏司现有人手来看尚难短期内予以理清,此事还望圣上恩准!”
侯恂拱手施礼后奏道。
“准了!侯卿回去拣选人手后,即刻遣之启程前往南京与相关人等清点交接,原有看守仓房之军士全部留用,朕会遣亲军常驻分支署衙,予以协助处置日常公务,预防不测之事生发!”
朱由检思衬一会后答应了侯恂的奏请。而所谓的锦衣住衙协助,只是为了说着好听而已,实际上锦衣卫进去就是为了监视震慑这帮人,从最大程度上防止贪渎之事发生。
“原平凉府知府赵之用于任上勤勉尽职,于安置灾民、拓荒打井、兴修水利之事上时常亲赴一线巡查督促,此等为安民尽心用命之人值得赏擢。朕决意,赵之用特擢为江苏巡抚,职衔为左佥都御史衔,着该员接旨后即刻赴任!平凉府职官自赵之用一下全体晋升一级,知府之位由同知张文献接任,以下同例!”
孙传庭在托杨嗣昌转呈请见手本之前,早就上呈了题本奏事,题本的内容是他在率秦军赶赴京城的途中写就的。
他知道自己此次离开陕西之后将不会再有回返的机会,所以便将自己平日里暗中考察过的可用官员名单,以及两年来他们所做出的政绩简单的写入了题本当中,以便供朱由检在用人时参考。
这个赵之用便是这份名单中的佼佼者。
刚过四旬的赵之用于天启四年中试,留工部观政一年后便放到陕西蓝田担任县令,之后便一直未曾离开过陕西。
十余年间虽也因功慢慢升到了知府一职,但在盗匪遍地、饥民如蚁的西北之地,作为一府主官的日子也是相当的难熬。可以说,陕西大部分地方官员都已经做好了全家随时赴难的准备,赵之用忧心如焚之下也是无可奈何,只能尽力安抚救济治下民众,尽量不使更多的饥民流往他处后加入流贼的队伍。
幸运的是,陕西境内的大部分流贼都集中与陕北,很少向西边的平凉府流窜,原因很简单,平凉府太穷,没啥油水,所以整个平凉府多年来相对还较为安定。但随着混天王、仁义王、马进忠等巨寇的崛起,平凉府也很快陷入了纷乱之中。
崇祯八年,孙传庭赴任陕西并先后将大股流贼绞杀殆尽后,陕西西北彻底安定下来。紧接着,孙传庭将平凉府定为了安置灾民的主要地区,并亲自赶赴平凉府,在赵之用等人的陪同下实地巡视考察了相关州县地理,并制订出了详细的屯田安民举措。
随着大批灾民被有序的引导而来,无数的钱粮物资也滚滚而至,随之而来的还有大量鲜衣怒马的锦衣校尉,安民屯田的浩大工程在平凉府境内全面展开了。
看到孙传庭都经常奔波于各个灾民安置点,赵之用和平凉府上下官吏哪还敢留在府衙中。再加上大量赏银补贴以及锦衣卫、御史的明暗监视,在几方面因素的作用下,平凉府的官吏们全部被迫投入到了抚民屯田、兴修水利的巨大工程之中。
在接下来近两年的时间里,赵之用以身示范,将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放在了安民一事上来。在他的带动下,平凉府的官吏们也纷纷群起效仿,都是放下身段,亲身投入到了每个环节的实践中去,屯田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都在短时间被迅速解决。
捱过了大半年的等待之后,第二年的平凉府境内的夏粮便收获了二十余万石,接下来的秋粮也有十余万石的收成,这些自产粮食,加上西安府对平凉的支援,使得近两百万灾民有了可以支撑到来年夏收的口粮。
随着各种水利设施的完善和配套,加之开荒的田地已成了熟田,崇祯十年平凉府的夏粮取得了大丰收,总量达到了近四十万石之多,如果再加上丰收在望的秋粮,平凉府的灾民不仅不需要外界的支援,而且自产的粮食也会有很大的结余。
现在已经可以断定,整个平凉府的安民屯田工程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而随着开荒田地的增加,几年之后,平凉府将会成为大西北的大粮仓。
对于赵之用的拔擢使用,孙传庭的举荐是一方面,而锦衣卫传回的情治则是更加的详细,这两者相加之后,才促成朱由检今天的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