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盐利
推荐阅读:弃宇宙、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景春楼前,李有金听到赵四海的问话后,赶忙拽着他的衣袖,往人少处移了移,四下打量后,低声回道:“赵兄家中也有人登门?”
赵四海听他得话音,便知李有金定是遇到了与自家差不多的情形。于是便大致把当日之事叙说一遍,只是隐去了许多没面子的细节。
李有金叹道:“小弟和兄长差不多情形,锦衣卫早把我家底细探查明白,甚至连小弟与涞水县六峰山占山的刘二来往密切一事也查了出来!扬言小弟要是不来与会,就要派大兵剿了刘二,再给我按上通匪之名抄家灭族啊!”
赵四海疑惑的道:“要我说啊,来就来了,要真如那些人所言,这是好事啊!如此好盐,有人送上门来,省却无数花费,价钱又低,咱们就算照现在的价来贩卖,那利岂不是更厚?”
李有金摇头道:“兄长你就没想想?真要如此,官府岂能干休?这等同从朝廷手中抢钱啊!就算真是好盐,可我等一旦购入分销,朝廷要是派兵稽查,那可是祸事不小!”
赵四海思衬一会,觉得李有金说的确有道理。
原先他们要先从官府购买盐引,朝廷就已经拿到一块利。然后派人去两淮盐场按引拿盐,又要拿出规利钱打点各路关系。之后用漕船运回北地,一路上各种关卡,官兵胥吏盘剥都要花钱。林林总总算下来,打点花费的银钱比买盐所用的高出太多。
这都是多年来形成的惯例,谁都无法改变。盐引上给的盐实在太少,所以盐商们都会从盐户手中多买一些,夹带回来售卖,以赚取更多利润。
他们不知道的是,盐户们卖给他们私盐后收取的利润,会被官员胥吏抽走大部分,然后进入个人腰包。
为什么盐引上的盐给的少呢?就是因为若是官盐多了,那些借机中饱私囊的人就少了利润。这些人勾结一起,上下串通,故意使得官盐减少,然后通过私下售卖给盐商们赚取巨额利润,以致朝廷到手的盐税收入急剧减少。
这种事属于公开的秘密,锦衣卫略微一查便查的清清楚楚。崇祯搞出晒盐之后,若还是按照原先的盐引制的话,盐产生的利润大部分还是被新旧蛀虫瓜分,内帑和国库依旧只得到小利。
崇祯本想废除盐引制,将盐从生产到售卖全部收归国有。虽然不可避免的有人从中贪墨,但账目明晰,派员定期查询的情况下,绝大部分利润还是归入国库和内帑中。
但废除盐引必会动了利益集团的奶酪。这个集团所涉及的人员无数,上至阁老重臣,下至胥吏曹丁,稍有不慎便会酿成大祸。在内忧外患,天灾人祸接连不断的当下,暂且隐忍是最佳选择。
但崇祯不甘心本属于自己的利润被这些人瓜分掉,苦思良久,才想出这么一个釜底抽薪之计---用质优价廉的晒盐,通过北地的盐商分销,将两淮以及四川的食盐逐步挤出北方市场。等将来国内局势平稳后,再进一步向南发展,直到彻底占领整个大明的食盐市场。
崇祯大致算过一笔账,按照历史上的数据来看,目前大明总人口在一亿两千万左右。此时的人每年吃盐的数量是非常惊人的,有很多资料证明,成年人每年大约需盐十五斤左右。
这个数目要是和老弱妇孺中和一下,取个较低的数值,每人每年食盐五斤,人口按一亿来算,那每年全大明的用盐量就在五亿斤上下。
据锦衣卫提供的数据看,大明长江以北食盐价格大大高于江南等地,现在京畿附近每斤盐价已经达到七钱左右,并且还有继续上涨的势头。
崇祯计划用低成本的海盐大量上市,冲击质次价高的两淮盐,并且取消按人头配给的旧有盐制。只要市场有需求,就加大供给,要多少卖多少。
当然,这一切都不能以官方的名义制订律令,他不想再生波折。
晒盐的成本因为盐田数量的增加,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按照崇祯制订的价格,这次食盐招商,卖给盐贩子们的价格定在了八十文一斤。这还是在因为实在缺钱的情况下,崇祯狠了狠心抬高了低价的原因,原本他想每斤五十文的,毕竟百姓困苦,从这种基本生活物资上赚取他们的血汗钱,崇祯于心不忍。
等到数年之后,内忧外患平息,崇祯会把食盐价格大大降低,减轻百姓的基本生存压力和负担。
八十文的价格,按照目前江北地区大约四千万人的食盐量计算的话,每年到手的银钱数量就是个天文数字。刨除一些杂七杂八的费用,单单盐利就足以支撑朝廷的所有费用。
算了一笔账之后,崇祯才明白了江南盐商为何如此的豪富,有人修建一座园林就要耗费几百万两的银子。盐的利润实在是太丰厚了,丰厚到只要有人想去虎口夺食,就算你是皇帝,这些人也会联合起来跟你拼命的地步。
崇祯暗自想到,盐的利润如此之高,那些穿越者们为何要费尽心思的造肥皂香水来赚钱呢?那些东西并不是必需品,而盐是每个人必须要用的。穿越文中,不管是穿越到皇帝还是平民身上,最后手中大都掌握着强劲的武力。既然有了武力,直接从盐上得利不就行了,干嘛费尽周折,惹来无数读者的非议去造肥皂呢?难道是一众穿越大佬们不屑这点小利吗?
崇祯之所以用锦衣卫出面给这次盐商大会背书,为的就是让盐商们知道背后的靠山是谁。锦衣卫现在的名声足以压制各种不服,被动了奶酪的文官们也拿他们没办法。锦衣卫是天子亲军,任何人对他们都没有管辖权,弹劾也没有任何作用。要是搞的过分彻底得罪了锦衣卫的大佬,保不准哪天会被北镇抚司抓到贪腐的把柄,直接逮入诏狱。一旦进了诏狱,除了皇帝,谁都救不了自己。
崇祯虽不喜这种特权制度,但乱世之中也是没办法,只能采取强硬手段曲线发财,其中的弊端等形势稳定后再去改革好了。
午时左右,等到所有通知到的盐商集齐,巩凡物一身白衣出场,自我介绍是闲人一个,因机缘巧合偶得制盐之法,所以制得好盐,今日欲与各位共同发财。因为每个到场的盐商们都听登门的锦衣卫讲过,所以巩凡物开诚布公的将此次集会的目的讲明,然后酒宴开始。巩凡物开始每桌敬酒,他身后跟着几名锦衣校尉,每人手中端着盘子,盘中是一堆比雪略微发黄一些的的细盐。
所到之处,每桌的客人都被盐的颜色所震惊。他们所经销的食盐,多少年来都是颗粒粗大,颜色发暗,味道苦涩的粗盐,哪见过如此品相的细盐。用手指沾着品尝后,口感比原先的好了太多,苦涩的味道很淡。不管从卖相还是口感,都已经是上等的好盐了。
巩凡物东二楼敬完酒返回三楼主桌,同桌的赵四海忍不住了。盐是好盐,还不用盐引,还省却长途运送的费用,怎么算都是笔好买卖,可官府的态度才是关键所在。
他站起来拱手道:“巩员外,小的是真定府盐商赵四海,小的行销食盐已有十数年。今日所见之盐确为上等好盐!只是有一事不解,还请巩员外直言相告!”
巩凡物笑道:“赵员外可是心忧官府之事?”
赵四海连忙点头称是,他之所以如此恭敬,当然是惧怕巩凡物的背景。虽然不知道此人到底是谁,但有锦衣卫作为靠山,那肯定不是简单人物。
看到桌上以及周边的盐商都在眼巴巴等着自己的回答,巩凡物笑道:“诸位尽管放心分销,官府那边我家主人已经出面打点好了,诸位卖的盐不会被当做私盐查没。想必诸位也能猜到某的依仗,巩某在这里撂下句话,但凡在座诸位售卖某家盐被查出事的,巩某将保护诸位及家人的安全,并承担因此产生的一切费用!巩某相信,还没有敢与某家主人公开叫板之人!”
看到众人半信半疑的神色,巩凡物当即抛出杀手锏:“某知道诸位心存疑虑,这样吧!今日某将众位所看到的盐白送给大家!分销四个县府以上的大户每户五百石!两个县府以上的中户三百石!小户一百石!售完再将银两结清!”
众人听罢,顿时交头接耳议论开来。既然人家打了包票,又白送大家试销,并且有着锦衣卫的背景,那十有八九应该是没问题了。
就在众人要表态接受这个条件之时,赵四海一咬牙又站了起来,他冲着巩凡物拱手道:“巩员外!大伙儿都是头一次打交道,哪有佘卖赚人便宜的道理!小的这次带着现银而来,小的相信巩员外!愿意现银购得一千石!”
李有金知道赵四海这是赌了。锦衣卫的名头太大了,人家既然能派人亲自上门,那肯定就是有恃无恐。
他们虽是家产颇丰的一方财主,与当地官府中人也有这不错的关系,可那些关系怎能比得上锦衣卫?
既然人家看中了自己的分销渠道,与其半推半就,不如干脆直接扎进人家的怀抱里,能借机搭上如此大的靠山,平时向都不敢想的好事啊。
李有金即刻起身拱手道:“小的保定李有金!愿现银购得一千石!”(未完待续)
景春楼前,李有金听到赵四海的问话后,赶忙拽着他的衣袖,往人少处移了移,四下打量后,低声回道:“赵兄家中也有人登门?”
赵四海听他得话音,便知李有金定是遇到了与自家差不多的情形。于是便大致把当日之事叙说一遍,只是隐去了许多没面子的细节。
李有金叹道:“小弟和兄长差不多情形,锦衣卫早把我家底细探查明白,甚至连小弟与涞水县六峰山占山的刘二来往密切一事也查了出来!扬言小弟要是不来与会,就要派大兵剿了刘二,再给我按上通匪之名抄家灭族啊!”
赵四海疑惑的道:“要我说啊,来就来了,要真如那些人所言,这是好事啊!如此好盐,有人送上门来,省却无数花费,价钱又低,咱们就算照现在的价来贩卖,那利岂不是更厚?”
李有金摇头道:“兄长你就没想想?真要如此,官府岂能干休?这等同从朝廷手中抢钱啊!就算真是好盐,可我等一旦购入分销,朝廷要是派兵稽查,那可是祸事不小!”
赵四海思衬一会,觉得李有金说的确有道理。
原先他们要先从官府购买盐引,朝廷就已经拿到一块利。然后派人去两淮盐场按引拿盐,又要拿出规利钱打点各路关系。之后用漕船运回北地,一路上各种关卡,官兵胥吏盘剥都要花钱。林林总总算下来,打点花费的银钱比买盐所用的高出太多。
这都是多年来形成的惯例,谁都无法改变。盐引上给的盐实在太少,所以盐商们都会从盐户手中多买一些,夹带回来售卖,以赚取更多利润。
他们不知道的是,盐户们卖给他们私盐后收取的利润,会被官员胥吏抽走大部分,然后进入个人腰包。
为什么盐引上的盐给的少呢?就是因为若是官盐多了,那些借机中饱私囊的人就少了利润。这些人勾结一起,上下串通,故意使得官盐减少,然后通过私下售卖给盐商们赚取巨额利润,以致朝廷到手的盐税收入急剧减少。
这种事属于公开的秘密,锦衣卫略微一查便查的清清楚楚。崇祯搞出晒盐之后,若还是按照原先的盐引制的话,盐产生的利润大部分还是被新旧蛀虫瓜分,内帑和国库依旧只得到小利。
崇祯本想废除盐引制,将盐从生产到售卖全部收归国有。虽然不可避免的有人从中贪墨,但账目明晰,派员定期查询的情况下,绝大部分利润还是归入国库和内帑中。
但废除盐引必会动了利益集团的奶酪。这个集团所涉及的人员无数,上至阁老重臣,下至胥吏曹丁,稍有不慎便会酿成大祸。在内忧外患,天灾人祸接连不断的当下,暂且隐忍是最佳选择。
但崇祯不甘心本属于自己的利润被这些人瓜分掉,苦思良久,才想出这么一个釜底抽薪之计---用质优价廉的晒盐,通过北地的盐商分销,将两淮以及四川的食盐逐步挤出北方市场。等将来国内局势平稳后,再进一步向南发展,直到彻底占领整个大明的食盐市场。
崇祯大致算过一笔账,按照历史上的数据来看,目前大明总人口在一亿两千万左右。此时的人每年吃盐的数量是非常惊人的,有很多资料证明,成年人每年大约需盐十五斤左右。
这个数目要是和老弱妇孺中和一下,取个较低的数值,每人每年食盐五斤,人口按一亿来算,那每年全大明的用盐量就在五亿斤上下。
据锦衣卫提供的数据看,大明长江以北食盐价格大大高于江南等地,现在京畿附近每斤盐价已经达到七钱左右,并且还有继续上涨的势头。
崇祯计划用低成本的海盐大量上市,冲击质次价高的两淮盐,并且取消按人头配给的旧有盐制。只要市场有需求,就加大供给,要多少卖多少。
当然,这一切都不能以官方的名义制订律令,他不想再生波折。
晒盐的成本因为盐田数量的增加,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按照崇祯制订的价格,这次食盐招商,卖给盐贩子们的价格定在了八十文一斤。这还是在因为实在缺钱的情况下,崇祯狠了狠心抬高了低价的原因,原本他想每斤五十文的,毕竟百姓困苦,从这种基本生活物资上赚取他们的血汗钱,崇祯于心不忍。
等到数年之后,内忧外患平息,崇祯会把食盐价格大大降低,减轻百姓的基本生存压力和负担。
八十文的价格,按照目前江北地区大约四千万人的食盐量计算的话,每年到手的银钱数量就是个天文数字。刨除一些杂七杂八的费用,单单盐利就足以支撑朝廷的所有费用。
算了一笔账之后,崇祯才明白了江南盐商为何如此的豪富,有人修建一座园林就要耗费几百万两的银子。盐的利润实在是太丰厚了,丰厚到只要有人想去虎口夺食,就算你是皇帝,这些人也会联合起来跟你拼命的地步。
崇祯暗自想到,盐的利润如此之高,那些穿越者们为何要费尽心思的造肥皂香水来赚钱呢?那些东西并不是必需品,而盐是每个人必须要用的。穿越文中,不管是穿越到皇帝还是平民身上,最后手中大都掌握着强劲的武力。既然有了武力,直接从盐上得利不就行了,干嘛费尽周折,惹来无数读者的非议去造肥皂呢?难道是一众穿越大佬们不屑这点小利吗?
崇祯之所以用锦衣卫出面给这次盐商大会背书,为的就是让盐商们知道背后的靠山是谁。锦衣卫现在的名声足以压制各种不服,被动了奶酪的文官们也拿他们没办法。锦衣卫是天子亲军,任何人对他们都没有管辖权,弹劾也没有任何作用。要是搞的过分彻底得罪了锦衣卫的大佬,保不准哪天会被北镇抚司抓到贪腐的把柄,直接逮入诏狱。一旦进了诏狱,除了皇帝,谁都救不了自己。
崇祯虽不喜这种特权制度,但乱世之中也是没办法,只能采取强硬手段曲线发财,其中的弊端等形势稳定后再去改革好了。
午时左右,等到所有通知到的盐商集齐,巩凡物一身白衣出场,自我介绍是闲人一个,因机缘巧合偶得制盐之法,所以制得好盐,今日欲与各位共同发财。因为每个到场的盐商们都听登门的锦衣卫讲过,所以巩凡物开诚布公的将此次集会的目的讲明,然后酒宴开始。巩凡物开始每桌敬酒,他身后跟着几名锦衣校尉,每人手中端着盘子,盘中是一堆比雪略微发黄一些的的细盐。
所到之处,每桌的客人都被盐的颜色所震惊。他们所经销的食盐,多少年来都是颗粒粗大,颜色发暗,味道苦涩的粗盐,哪见过如此品相的细盐。用手指沾着品尝后,口感比原先的好了太多,苦涩的味道很淡。不管从卖相还是口感,都已经是上等的好盐了。
巩凡物东二楼敬完酒返回三楼主桌,同桌的赵四海忍不住了。盐是好盐,还不用盐引,还省却长途运送的费用,怎么算都是笔好买卖,可官府的态度才是关键所在。
他站起来拱手道:“巩员外,小的是真定府盐商赵四海,小的行销食盐已有十数年。今日所见之盐确为上等好盐!只是有一事不解,还请巩员外直言相告!”
巩凡物笑道:“赵员外可是心忧官府之事?”
赵四海连忙点头称是,他之所以如此恭敬,当然是惧怕巩凡物的背景。虽然不知道此人到底是谁,但有锦衣卫作为靠山,那肯定不是简单人物。
看到桌上以及周边的盐商都在眼巴巴等着自己的回答,巩凡物笑道:“诸位尽管放心分销,官府那边我家主人已经出面打点好了,诸位卖的盐不会被当做私盐查没。想必诸位也能猜到某的依仗,巩某在这里撂下句话,但凡在座诸位售卖某家盐被查出事的,巩某将保护诸位及家人的安全,并承担因此产生的一切费用!巩某相信,还没有敢与某家主人公开叫板之人!”
看到众人半信半疑的神色,巩凡物当即抛出杀手锏:“某知道诸位心存疑虑,这样吧!今日某将众位所看到的盐白送给大家!分销四个县府以上的大户每户五百石!两个县府以上的中户三百石!小户一百石!售完再将银两结清!”
众人听罢,顿时交头接耳议论开来。既然人家打了包票,又白送大家试销,并且有着锦衣卫的背景,那十有八九应该是没问题了。
就在众人要表态接受这个条件之时,赵四海一咬牙又站了起来,他冲着巩凡物拱手道:“巩员外!大伙儿都是头一次打交道,哪有佘卖赚人便宜的道理!小的这次带着现银而来,小的相信巩员外!愿意现银购得一千石!”
李有金知道赵四海这是赌了。锦衣卫的名头太大了,人家既然能派人亲自上门,那肯定就是有恃无恐。
他们虽是家产颇丰的一方财主,与当地官府中人也有这不错的关系,可那些关系怎能比得上锦衣卫?
既然人家看中了自己的分销渠道,与其半推半就,不如干脆直接扎进人家的怀抱里,能借机搭上如此大的靠山,平时向都不敢想的好事啊。
李有金即刻起身拱手道:“小的保定李有金!愿现银购得一千石!”(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