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选定方向(提前发,求订阅)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你准备选个什么论文题目?”大龄小伙吴刚问道。
顾秋风疑惑:“赵老师不是说不着急吗?”
“话是这么说没错。”
吴刚品了一口咖啡,笑道:“不过你总得有个方向吧。”
顾秋风听了,觉得这话很有道理,便问道:“你们几位目前手上的论文题目是什么?别到时候我和你们的重了,那就糟了。”
吴刚:“《庄子》内篇中的礼。”
郑宗绪:“从行卷与宴会看唐代科举对赠答诗的影响。”
孔泽:“近代楚辞学研究。”
李小红:论杜甫《秋兴八首》之“兴”。”
施文秀:“从《列仙传》看仙传文学的地理意识。”
“我对词这一块……”
皱眉思索了片刻,顾秋风正说着自己心中的想法,然而话还没说完,就被郑宗绪给打断了。
“词的时间跨度太长,范围太大,你可能做不来,我建议你不妨找一个较小的专题来研究,这样对基础性知识的要求会低一些。”
顾秋风也不生气,因为郑宗绪完全是在为他这个“新人”考虑。
事实上,不论文科还是理工科,论文的选题都有一个基本的原则,那就是勿要大而空,力求小而精。
大而空,往往只有外面的一层皮吸引人。
小而精,才能研究出成果。
那种动辄就说自己的论文题目是“古今诗歌的演变”、“古今山水田园诗的流变”的家伙,听起来倒是很牛哔,往往写出来的论文简直没什么可以看的,这么说吧,这种论文题目根本就不是一个人能搞定的。
“我准备研究一下南宋末年的那几个遗民词人。”顾秋风说道。
“周密,张炎,王沂孙,刘辰翁,蒋捷,李莱老,陈允平他们?”吴刚问。
“对”。顾秋风笑着点了点头。
他选择这个题目,原因有二。
一是当初他的本科毕业论文研究的就是这个,那篇文章还评上了优秀毕业论文,记得学校还奖励了三百块钱来着,现在搞起来算是轻车熟路。
二是他的确喜欢南宋末年的词人和词作。
说起来,辛弃疾去世后的南宋词坛,先后出现了两代词人,一是在南宋乜王前已谢世的江湖词人群,着名的有孙惟信、刘克庄、吴文英、陈人杰等。二是历经王果、入元后继续创作的遗民词人群,其中成就比较高的有刘辰翁、陈允平、周密、文天祥、王沂孙、蒋捷和张炎。
从创作的倾向上看,这两大词人群又形成了两大创作阵营:孙惟信、刘克庄、陈人杰和刘辰翁、文天祥等,属于辛派后劲,他们以稼轩为宗,崇尚抒情言志的痛快淋漓,而不斤斤计较于子工句稳,批判的锋芒有时比辛弃疾更尖锐,但不免粗口豪叫嚣之失。吴文英和陈允平、周密、王沂孙、张炎等则是姜夔的追随者,他们以姜夔的“雅词”为典范,注重炼字琢句,审音守律,追求高雅脱俗的艺术情趣;词的题材以咏物为主,讲究寄托,只不过有些词的意蕴晦涩难解。
总体上看,宋末词坛没有多少实质性的进展。只有吴文英在艺术上有较大的突破,刘克庄在题材上有一定的拓展,其他词人主要是融合和深化。比较典型的是蒋捷,他融合了辛、姜二派的长处,而自成一家。
宋末词坛是词史高峰状态的结束期,但是,它也是多种词风的融合期。
值得一提的是,南宋灭亡以后,杨缵、张枢、周密、陈允平、李彭老、李莱老、王沂孙、施岳、仇远和张炎等十四位折江籍的词人,曾经五次聚会,他们以南宋的都城临安为活动中心,结社唱和,分咏龙涎香、白莲、莼、蝉、蟹等物,倾诉王果之痛,寄托王果之恨,颇有种“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的气节,展现了明组的尊严,这是什么?严格来说这就是一种爱果逐一。
尤其是明组荧雄文天祥,以他那视死如归的崇高气魄、激越雄壮的歌喉,高昂地唱出了明组的尊严和志气,更是给辉煌的两宋词史增添了最后一道辉煌!
在总体的成就上,前人对这些词人的评价甚高。
比如王沂孙词,清代中叶以后的常州词派,简直推崇备至。
【“词法莫密于清针,词理莫深于少游,词笔莫超于白石,词品莫高于碧山,皆圣于词者。”“词有碧山,而词乃尊。”——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刘辰翁词及时展现时代巨变的“词史”般的创作精神,在宋末遗民词人群中独树一帜。所谓“暮年诗、句句皆成史。”
蒋捷词笃立于时代风气之外,卓然成家,对清初阳羡派词人颇有影响。
张炎词及其《词源》一书,对后世的词学影响更大,至清代,浙西词派更是奉他和姜夔二人的词为圭臬,曾形成“家白石而户玉田”的盛况,使苏、辛一时黯然失色。
……
这些,就是顾秋风喜欢宋末词坛的原因。
“嗯。”
郑宗绪点点头,道:“这个的研究范围就小了很多,不过要看的东西也不少。”
“这两边的书架上,就有好几本关于宋末词坛的书。”施文秀道,“以后你可有得忙活了。”
顾秋风往两边扫了几眼,半开玩笑地道:“这上面的书,我当……基本上都看过。”
“嚯,好大的口气!”
却是李小红惊呼一声,“我研究生已经读了两年,这上面的书才看了一半,你才大一,就敢说自己基本上看过了?”
“他这是在开玩笑,你怎么还当真了?”孔泽貌似在打圆场,实际上,此刻,他心里已经不大喜欢这个刚入门的“新人”了。
搞学术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好高骛远、净说大话、瞎吹牛哔……爽是爽,可是你考虑牛的感受没?
你以为这样就能让我们高看你一眼?
好吧……就算你基本上都看过了,而我才看了几本,那么问题来了,我为啥是研究生,而你只是一个大一的萌新?
年轻的菜鸟,务实点吧!
与孔泽有着同样想法的,还有郑宗绪。
小伙子,别吹牛哔了!
我当年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就算是一口气嚼完二十八片炫迈牛哔糖,也不敢这么说话啊!
“你准备选个什么论文题目?”大龄小伙吴刚问道。
顾秋风疑惑:“赵老师不是说不着急吗?”
“话是这么说没错。”
吴刚品了一口咖啡,笑道:“不过你总得有个方向吧。”
顾秋风听了,觉得这话很有道理,便问道:“你们几位目前手上的论文题目是什么?别到时候我和你们的重了,那就糟了。”
吴刚:“《庄子》内篇中的礼。”
郑宗绪:“从行卷与宴会看唐代科举对赠答诗的影响。”
孔泽:“近代楚辞学研究。”
李小红:论杜甫《秋兴八首》之“兴”。”
施文秀:“从《列仙传》看仙传文学的地理意识。”
“我对词这一块……”
皱眉思索了片刻,顾秋风正说着自己心中的想法,然而话还没说完,就被郑宗绪给打断了。
“词的时间跨度太长,范围太大,你可能做不来,我建议你不妨找一个较小的专题来研究,这样对基础性知识的要求会低一些。”
顾秋风也不生气,因为郑宗绪完全是在为他这个“新人”考虑。
事实上,不论文科还是理工科,论文的选题都有一个基本的原则,那就是勿要大而空,力求小而精。
大而空,往往只有外面的一层皮吸引人。
小而精,才能研究出成果。
那种动辄就说自己的论文题目是“古今诗歌的演变”、“古今山水田园诗的流变”的家伙,听起来倒是很牛哔,往往写出来的论文简直没什么可以看的,这么说吧,这种论文题目根本就不是一个人能搞定的。
“我准备研究一下南宋末年的那几个遗民词人。”顾秋风说道。
“周密,张炎,王沂孙,刘辰翁,蒋捷,李莱老,陈允平他们?”吴刚问。
“对”。顾秋风笑着点了点头。
他选择这个题目,原因有二。
一是当初他的本科毕业论文研究的就是这个,那篇文章还评上了优秀毕业论文,记得学校还奖励了三百块钱来着,现在搞起来算是轻车熟路。
二是他的确喜欢南宋末年的词人和词作。
说起来,辛弃疾去世后的南宋词坛,先后出现了两代词人,一是在南宋乜王前已谢世的江湖词人群,着名的有孙惟信、刘克庄、吴文英、陈人杰等。二是历经王果、入元后继续创作的遗民词人群,其中成就比较高的有刘辰翁、陈允平、周密、文天祥、王沂孙、蒋捷和张炎。
从创作的倾向上看,这两大词人群又形成了两大创作阵营:孙惟信、刘克庄、陈人杰和刘辰翁、文天祥等,属于辛派后劲,他们以稼轩为宗,崇尚抒情言志的痛快淋漓,而不斤斤计较于子工句稳,批判的锋芒有时比辛弃疾更尖锐,但不免粗口豪叫嚣之失。吴文英和陈允平、周密、王沂孙、张炎等则是姜夔的追随者,他们以姜夔的“雅词”为典范,注重炼字琢句,审音守律,追求高雅脱俗的艺术情趣;词的题材以咏物为主,讲究寄托,只不过有些词的意蕴晦涩难解。
总体上看,宋末词坛没有多少实质性的进展。只有吴文英在艺术上有较大的突破,刘克庄在题材上有一定的拓展,其他词人主要是融合和深化。比较典型的是蒋捷,他融合了辛、姜二派的长处,而自成一家。
宋末词坛是词史高峰状态的结束期,但是,它也是多种词风的融合期。
值得一提的是,南宋灭亡以后,杨缵、张枢、周密、陈允平、李彭老、李莱老、王沂孙、施岳、仇远和张炎等十四位折江籍的词人,曾经五次聚会,他们以南宋的都城临安为活动中心,结社唱和,分咏龙涎香、白莲、莼、蝉、蟹等物,倾诉王果之痛,寄托王果之恨,颇有种“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的气节,展现了明组的尊严,这是什么?严格来说这就是一种爱果逐一。
尤其是明组荧雄文天祥,以他那视死如归的崇高气魄、激越雄壮的歌喉,高昂地唱出了明组的尊严和志气,更是给辉煌的两宋词史增添了最后一道辉煌!
在总体的成就上,前人对这些词人的评价甚高。
比如王沂孙词,清代中叶以后的常州词派,简直推崇备至。
【“词法莫密于清针,词理莫深于少游,词笔莫超于白石,词品莫高于碧山,皆圣于词者。”“词有碧山,而词乃尊。”——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刘辰翁词及时展现时代巨变的“词史”般的创作精神,在宋末遗民词人群中独树一帜。所谓“暮年诗、句句皆成史。”
蒋捷词笃立于时代风气之外,卓然成家,对清初阳羡派词人颇有影响。
张炎词及其《词源》一书,对后世的词学影响更大,至清代,浙西词派更是奉他和姜夔二人的词为圭臬,曾形成“家白石而户玉田”的盛况,使苏、辛一时黯然失色。
……
这些,就是顾秋风喜欢宋末词坛的原因。
“嗯。”
郑宗绪点点头,道:“这个的研究范围就小了很多,不过要看的东西也不少。”
“这两边的书架上,就有好几本关于宋末词坛的书。”施文秀道,“以后你可有得忙活了。”
顾秋风往两边扫了几眼,半开玩笑地道:“这上面的书,我当……基本上都看过。”
“嚯,好大的口气!”
却是李小红惊呼一声,“我研究生已经读了两年,这上面的书才看了一半,你才大一,就敢说自己基本上看过了?”
“他这是在开玩笑,你怎么还当真了?”孔泽貌似在打圆场,实际上,此刻,他心里已经不大喜欢这个刚入门的“新人”了。
搞学术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好高骛远、净说大话、瞎吹牛哔……爽是爽,可是你考虑牛的感受没?
你以为这样就能让我们高看你一眼?
好吧……就算你基本上都看过了,而我才看了几本,那么问题来了,我为啥是研究生,而你只是一个大一的萌新?
年轻的菜鸟,务实点吧!
与孔泽有着同样想法的,还有郑宗绪。
小伙子,别吹牛哔了!
我当年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就算是一口气嚼完二十八片炫迈牛哔糖,也不敢这么说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