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岭南歌后”-8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过完国庆,陈晓娜就进了剧组,这是她出演的第二部电影,和第一部不同,不再是音乐剧,而是一部文艺片,整个班底都是赖雨晴从香港请来的,导演是香港电影界炙手可热的人物。临近回归,香港电影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艺片在商业片的包围下显得清新脱俗,观众们似乎已经腻烦了商业片的雷同构建模式,也或者是在越来越躁动的社会现实中渴望看到纯真的情感回归,不管是出于哪种情况,文艺片兴起也成了不争的事实。
原本那些做文艺片的电影人日子过得相当惨淡,在《新不了情》之后,情况有了转机,谁也没有想到,没了床戏和打戏,电影照样可以做到高朋满座,甚至一票难求,不仅票房叫好,连平时没机会走上颁奖台的各大电影盛会也频见文艺片的身影。
对于赖雨晴这种投资人来说,只要剧本好,选对了演员,文艺片的投资就一定会稳赚不赔,这种投资小收益大的事情几乎成了所有投资人看好的市场,赖雨晴和钟瑞安是如何也不会错过的。
赖雨晴的野心很大,虽然这是她投拍的第一部文艺片,却意指各大国际电影节,在这一方面,她想得很透,不仅要利,更加要名,名利双收才有利于她在香港电影业站稳脚跟。
《月满珠江》虽然不能算是一部纯文艺片,但也算是她跨进文艺片领域的第一部。对于陈晓娜在这一部戏中的表现,觉得十分惊艳,没想到这个女孩子有如此的能量,不仅歌唱的好,表演天赋更像是一座被她发现的宝藏,一旦激发,不可收拾,这也让她坚定了自己当初的选择。
电影虽然还没有上映,但是赖雨晴已经对未来的票房充满了信心,而且这部电影也很受南海影业大陆资方的重视,他们已决定拿这部电影参加金鸡奖的角逐。赖雨晴突然觉得陈晓娜就是一座宝藏,自己必须牢牢抓住她,只有这样,未来的电影事业才能有所保障。当然,她也意识到,想抓住陈晓娜,就必须抓牢蒋少卿,并从内心里佩服蒋少卿,不仅年轻英俊,而且还有眼光、远见。
赖雨晴曾试图从蒋少卿手中转会陈晓娜,但是还没跟蒋少卿开口,就被蒋少卿的一份商业合作计划书驳了回去。说实话,那份计划书很详尽,也很实在,蒋少卿所开出的合作条件也十分公平,这更让赖雨晴心生敬佩。她在投资圈里也混迹多年,更是阅人无数,像蒋少卿这样的人以前也遇到过,只是最终项目不合适,大家终是无缘走到一起。她也知道,以蒋少卿的实力,根本不用自己的资本进入,也同样能在电影业玩得风生水起,之所以向自己抛来橄榄枝,无非是大家觉得都是同类人,惺惺相惜罢了,深谙此道之后,赖雨晴自是接受了这份计划。
按照蒋少卿的计划,以赖雨晴的“香港南海资本”为主体,与“大成娱乐”在香港共同组建“大成影业”,南海出资49%,大成出资51%,利润对半,蒋少卿的条件只有一个,不管与谁合作,大成一定要成为控股方。
作为投资人,赖雨晴十分理解蒋少卿的想法,如果换成是她,也一定会是这个结果。她没有在这方面与蒋少卿纠结,不过也提出了一个条件,大成在香港电影业的合作,只能是南海,具有唯一性。这个条件并不过分,蒋少卿理解并欣然接受,就这样,“大成影业”在香港回归前夕成立了。
这部电影叫《如烟》,是一段人鬼情未了的故事。全剧的拍摄地都在香港,所以这部电影就交给了新成立的“大成影业”完成,出于内地市场的考虑,南海影业作为合作方,完成未来电影在内地市场的发行。
《如烟》的班底全是赖雨晴从香港找来的,蒋少卿提议由钟瑞安和聂青风作为联合制片人进入剧组,这一提议被赖雨晴接受,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赖雨晴更加佩服蒋少卿,凡事都想得十分周到,担心自己对聂青风的加入有异议,主动提出让自己的丈夫也成为制片人加入,不得不说蒋少卿的情商极高,十分懂得自己的心思,这样的商业伙伴可是千载难逢,自当珍惜。
在去香港前,陈晓娜接到了一个电话,是何志彬打来的,令她颇感意外。
她想起与何志彬最后一次见面,大家都还在各自的学校里求学,青涩未褪,这个电话之所以颇感意外,不是因为这些年大家联络疏离,而是从声音中感觉到了何志彬的变化,具体是什么样的变化,陈晓娜又说不出,就是觉得那个曾经挚爱自己朋友如此陌生,如同素未蒙面的歌迷,这种陌生感令陈晓娜觉得有些害怕,她觉得自己像是脱离了过往,难道这就是自己未来的生活,与过往无关,前途却又未知?
两个人可聊的话题并不多,甚至气氛有些尴尬,好在陈晓娜是经历过各种场面的明星,很快也能改变这个状况,再加上何志彬是个新闻人,自然也不会长时间被这种气氛桎梏。很快,两人就进入了欢快的气氛,当陈晓娜碰触到叶琳瑶话题时,气氛再次陷入到尴尬之中。陈晓娜凭直觉,感觉到何志彬的情感生活已经发生了变化,陷入沉默只能说明,那段曾经令她曾经羡慕的爱情已经结束了,至少目前她的感受是这样的,而且从这种沉默中,陈晓娜还能感受到何志彬对爱情不能言表之痛,或许这是他们各自的人生,所谓的一帆风顺不过是种寄愿罢了,在现实面前,任何人都只能学着承受。
何志彬并非突发奇想给陈晓娜打这个电话,他答应过郑雨,要打电话拜托陈晓娜关照一下郑晨。这个电话郑雨也可以打,不过郑雨觉得自己在陈晓娜面前的力度还是不如何志彬,何志彬也觉得只有自己打才更合适。
郑晨几乎是和何志彬一起动身的,也算是避开了邻里的议论。他不是一个人动身,而是与事先约好的同学,一共五位,其中有一位名叫曲小强,他有个堂哥叫曲玉强,曲玉强出去的早,四年前就进入深圳宝安一家电子厂工作,这人踏实、能吃苦,很快就做到了管理岗位,在厂里也算是个老人,人际关系、职务和收入早就今非昔比。这次,正好厂里有空缺,曲玉强想起堂弟高考失利,就赶紧打电话让弟弟过来,没想到一下子过来了五位,所幸老板们很欣赏曲玉强,就把五个人都收下了。
高中生,如果放在福田和罗湖这样的市区,可能会面临就业难的困局,在电子厂却是香饽饽,尽管这样,老板们的意思,还是想先放在普通岗位上磨练一下,优胜劣汰,看看最终能剩下谁,最终剩下的才可以委以重任。
到了工厂,他们五个都被安排在流水线上,每天差不多要工作12个小时,说不上累,但是重复的工作总会令人生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五个人里就剩下了郑晨和曲小强,其他三位同学觉得这样的日子过于枯燥,他们不想就此来耗费自己的青春,三个人都去了市区谋事。
曲小强的性格和堂哥一样,也可能是家族遗传,都属于求稳型的那一类人。
来的五个人里,曲小强和郑晨在学校时的成绩都不错,两个人也都是复读生,都是属于高考失利,与另外三个人也就有了疏远。
另外三个,不是复读生,他们高考失利全是因为平时成绩一般,考后再无复读之心,正好听曲小强说有机会到深圳工作,他们这才跟了过来。三个人也是有共性的,都会耍些小聪明,总觉得电子厂里的那些活不过是些低廉的劳动力工作,既无乐趣,亦无挑战。三个人早就通过一些影视剧或是邻居的哥哥姐姐们描述这深圳的花花世界,心思早不在电子厂,之所以呆在这里,不过是想等熟悉了这个地方之后再去谋求其他机会。
也可能是复读高考失利的缘故,曲小强和郑晨都开始学会了思索人生。在他们看来,来深圳电子厂工作就像是去武汉或是别的城市上大学一样,只要肯沉下心,哪里都是学堂,而且这电子厂能所学到的知识并不一定比学校里差。
两个人在其他同学离开后便相互鼓励,彼此支撑着电子厂的生活,他们约定,至少要在这里干满四年,就当是在一所社会大学里走了一番,四年之后,再看各自的成长寻求发展。
因为有这样的目标支撑,两个人的表现变得比之前更加突出,这样的表现早就被老板们看到,再加上知识的涵养令两人在工友群中有些鹤立鸡群,其中有个老板是位香港人,是最早一批来深圳投资的港商,这人叫张君,除了电子厂之外,他还有在罗湖有一家贸易公司。
这两年,临近香港回归,作为对外窗口,深圳的对外贸易不断增长,张君的贸易公司也是颇获受益,正因为这样,人手上就明显短缺。
深圳虽然人才济济,但是还是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尤其是懂外语的人才,这可是对外贸易的关键,张君虽然英语很好,但是一个人终是精力有限,这也限制了公司的发展。他也一直在物色人选,华强路的人才市场已经跑了不知道多少趟,但终究还是空手而归,要么就是,找到了人,但待不了几天,那个人就耐不住其他诱惑离他而去。
张君从一开始就看中了曲小强和郑晨,不仅是两个人的形象好、做事认真,最关键的是他听另一个合作人讲到一件事。
前段时间张君接了一单海外订单,秘书发到工厂时忘了加注中文,那天正好厂里的翻译被他调到罗湖办公室来做事,办公室里没有一位可以读懂英文的。负责接收订单的工作人员以为负责生产安排的人能看懂,就没有打电话找张君,这下可难为了这位负责人,他也就初中水平,别说英文,中文的理解能力都有限,以往的订单都是翻译好的,订单里的内容都是格式化,再加上配有中文,不用认真理解也能明白。可是这一次不同,这个订单明显在格式上有了变化,负责人有些吃不准,他也担心出现错误,但是这个人又很好面子,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看不懂英文,以前订单上虽然附有中文,但毕竟中文还在,所以底下的人都觉得他很厉害,再加上这人平时也有些小聪明,跟着几位老板也学了一些零星的单词,虽然不知道如何拼写,不知道具体的本意是什么,但是老板们讲这些单词的时候是夹掺在中文中的,他能凭借着小聪明猜出几分意思。现在好了,这种情况下这位负责人有些慌乱。
慌乱归慌乱,这位负责人毕竟也是电子厂的老人,再加上生产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这也锻炼了他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他想到了曲玉强曾经跟他说过堂弟英文很好的事情,就找人把曲小强叫到了办公室。
曲小强看那订单,也只能理解个五、六成,他不敢肯定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就跟负责人建议,把郑晨找来。在学校的时候,郑晨的英语一直是班上最好的,他的成绩在整个年级的排名也是靠前的,这种好,多少显得有些偏科,这大概也是郑晨高考失利的原因之一吧。
果然,整个订单被郑晨完整的翻译出来,后来大家才知道,内容都是格式化的,虽然订单格式有所改变,但常规内容都是一样的,只是这张订单多了个备注,里面有相当多的专业术语,而这些术语如果单凭高中的词汇量是没有办法理解的。这还得感谢何志彬留给郑雨的那台收录机,郑雨高考之后本来是想还给何志彬的,被何志彬拒绝了,郑雨就把它给了郑晨。何志彬知道郑晨对英语感兴趣之后,又特意从上海给他买了许多英语磁带和原版书,以增强他的听写能力,没想到,这些在这个时候居然全部派上了用场。
张君知道这个消息后,就决定把郑晨调到贸易公司去,他见郑晨的工作状态,觉得这个孩子安静有耐性,这也是做贸易工作需要具备的两个特点。
郑晨知道这个消息后先是高兴,随后见到曲小强失落的样子却再也高兴不起来了。郑晨觉得,这个机会是曲小强给自己争取来的,如果没有他,自己什么机会都没有。对于张君的赏识,他觉得很幸运,也很开心,他想抓住这个机会。但是对于曲小强,就这样离开电子厂,把他一个人丢在那里,似乎违背了两个人共同追求未来的许诺,他变得有些两难。
曲小强倒是显得十分洒脱,鼓励郑晨,他跟郑晨说,电子厂原本就是一个起点,而深圳时时、处处充满了机会,作为朋友,他愿意看到郑晨抓到机会,而自己也会更加努力,等待属于自己的机会降临。
郑晨去贸易公司报到的那天,张君觉得很奇怪,能到罗湖工作,是电子厂很多孩子的心愿,随便换一个人一定会是喜出望外的表情,他在郑晨身上却找不到半点喜悦。
“郑晨,我怎么感觉对于这种调动安排,你并不觉得开心啊?”
“不,张总,我很开心,并且十分感谢您的赏识,我会加倍努力工作的,用成绩来报答您的知遇之恩!”
“看来我没看错,你果然是个有情义的孩子。可我就是觉得你怎么看上去心事重重的样子,是遇到什么事了吗?不然,讲出来,看看我能不能帮帮你?”
听张君如此讲,郑晨有一种冲动,他想央求张君把曲小强也调过来,不是因为自己离不开他,而是觉得自己应该为曲小强争取一个机会,就像他为自己创造机会一样。
“我……”
可是话到嘴边还是欲言又止,毕竟自己第一天调过来上班,对张君并不了解,更加无法预估那些话讲出后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再一想,能有什么结果呢?最多再回到电子厂去,这样,不是更好,可以和曲小强一起共同信守那份许诺。
“没关系,讲出来!”
张君的鼓励让郑晨感觉到放松,他决定要为曲小强争取一次。
“张总,我想请求您把曲小强也调过来,我们一定会好好为您工作,不会辜负您的!”
“曲小强,我知道,当初是他通过曲玉强把你带进厂里的,对吗?”
“是的!”
“你是因为想偿还这个人情?”
“不……不全是。我和曲小强是高中同学,他的成绩一直很好,只是高考的时候我们都过于紧张,导致失利落榜。我很感谢他帮我创造这个机会,没有他和堂哥,我可能还在老家待业,而这次,也是他给我创造的机会,我觉得他也应该得到一个机会。”
“没想到,刚才说你有情义,是说到点上了。‘机会’,的确,在深圳,几乎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这大概就是你们这些年轻人的梦想吧。”
“是的!张总,我和小强曾经共同许诺过,至少要在电子厂做满四年。”
“为什么是四年?”
“大学学习需要四年,我们想把电子厂的工作当作是自己在大学求学,四年之后再看彼此的成长,如果那个时候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去更大的舞台搏击,大家再去选择机会。”
“也就是,如果这次我没有把你调过来,四年之后,我们厂可能会失去两位人才,对吗?”
“张总,我们称不得人才,不过是两个初出茅庐的傻小子罢了。深圳是一个充满机会和希望的城市,这也是我们来这座城市的初衷。”
“你就不怕,曲小强过来之后,会抢了你的机会?”
“不怕!我和小强之间是惺惺相惜的朋友,愿意看到彼此手握机会,共同进步。”
张君在调郑晨过来之前,也对曲小强进行过调查,大家对曲小强的评价相当一致,觉得他是一个聪明、踏实、稳妥的年轻人,这种说法不是为了敷衍张君,更不是为了卖人情给曲玉强,不仅一般的员工这么说,其他几个合伙人也是这么评价的。
之所以没有调曲小强过来,是想先让他继续在工厂历练一下,他也担心同时把两个人调过来,因为工作的问题,最终导致一人离开,这种情问在深圳过于普遍,很多嘴上说情比心坚的“兄弟”、“姐妹”一旦涉及到名利或者有关前途的事情上,最终都落得分道扬镳。
张君是个惜才之人,深知“一将难求”的道理,他不想因为自己的不谨慎而导致人才的流失,要知道,外贸人才在深圳可是十分抢手,不能白白花了精力为他人作嫁衣。
郑晨的这番话令张君十分满意,他从这个孩子一双纯净的目光中看到了一种坚定,就这样,曲小强在一周后也被调了过来,这对原本一起共事的工友们来说无疑是一种鼓励,让这些工友们相信了,只要足够优秀,深圳真的是处处充满机会与奇迹。
两人果然没有令张君失望。陈晓娜按何志彬提供的联系方式在深圳找到郑晨时,两人已经熟悉并掌握了所有的业务流程。
郑晨在接到陈晓娜的电话时十分吃惊,他没想到何志彬果然信守承诺,他也知道何志彬和陈晓娜之间的过往,更加明白如果不是因为自己,何志彬怕是不会这样主动联系陈晓娜的,为此,他从内心里感谢这位何二哥。
郑晨上班的地方离国贸很近,陈晓娜就把见面的地方约在了国贸的一家咖啡馆。原本陈晓娜是想去郑晨上班的地方去找他,是钱碧尘提醒她,今非昔比,她已经不能随意在一个地方抛头露面,特别是在深圳,再加上她赴港拍戏的消息早就被港媒炒得火热,此时在深圳随意露面怕是有些不妥。
这次去香港,周翰林并没有陪同,而是由钱碧尘作为经纪人随行,之所以这样安排,主要考虑到要避免两人的关系被港媒拿来炒作,正面的炒作是有利于新戏的宣传,如果被那些居心叵测的人拿来扭曲,对新戏只会有弊无利。这个决定不仅是蒋少卿的,也是赖玉晴的。当然,蒋少卿并没有让周翰林闲着,“天言唱片”的合作还是需要周翰林盯着的,毕竟那个投资也不是个小数目,这事也只能周翰林去办。
“晓娜姐!”
郑晨并不认识钱碧尘,就连陈晓娜的形象也仅停留在何二哥参加高考的那年春节,陈晓娜来家里参加大哥组织的同学聚会时的样子,与眼前的形象简直判若两人。还好,这几年陈晓娜的知名度越来越高,甚至在南漳这样的小山城里也随处可见陈晓娜的形象海报,他的同学中有好几个都被眼前的这位姐姐奉为偶像。
这种见面的感觉很奇妙,既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又有点像追星族亲近偶像,郑晨站在陈晓娜面前,内心的情绪复杂了许久,这才开了口。
“干嘛站着啊,快过来坐下。”
郑晨的变化很大,陈晓娜几乎认不出来,若不是他开口叫自己,怕是会被误以为是自己的追星者,这种情况可是时常发生的,一般都会被钱碧尘或是周翰林清走,那个时候,陈晓娜都会对被清走的人心生歉意,但是又觉得无能为力。
其实,陈晓娜对郑晨的记忆并不深刻,恍惚中仅有一个跟在郑雨身后的小孩儿,瘦小而可爱,没想到,仅几年的功夫,郑晨已长成一位帅气的小伙儿,既有郑雨的影子,又有与郑雨不同的地方。
“晓娜姐,没想到真能在深圳见着你。”
“那得感谢你志彬哥,他打电话一再叮嘱要我过来看看你,他的吩咐我可不能不照办。”
“姐,你和何二哥也好久没联系了吧?”
“是的!不过也不算久,两年多吧。这些年,我工作也忙,他也一样,大家相聚的时间不多,不过还好,不管多久不见,大家的关系还像以前那样,并未疏远。”
“真羡慕你们!”
“这有什么好羡慕的?我听说你也是和几位同学一起过来的。”
“是的。一起来了五年,现在就剩下我和另一个还在一起工作了。”
“那也挺好!深圳这地方是这样的,机会很多,人到了这里就会不由自主的随之改变。你那些走掉的同学,想必是找到了新的发展机会,而你那位留下的同学,你们应该也会有一个不错的前程。’
“谢谢姐姐的鼓励!”
“先别谢我!深圳是一个人才济济的地方,竞争自然十分激烈。我记得以前你志彬哥哥说过一句话‘知识可以使自己变得强大’,如果有机会,还要给自己充充电。你志彬哥哥说过,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只是考试过于紧张才导致发挥失常。这算不得什么,要知道现在的机会很多,但都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
“姐,我知道。其实,来深圳的这两个月,我已经深深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特别是学历,虽然不具备唯一性,却是能打开一个新世界的钥匙。”
“你这么说,姐就放心了。我听志彬说你之前是在电子厂流水线上工作,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被调到了这里工作。你看,这就是机遇,说明这个地方对你是友好的,而你又有实力抓住这个机会,所以,一定要好好干,姐相信你在这里能有一番作为。当然,如果有任何需要,也可以随时打电话给我。我现在的工作性质没办法固定在一个地方,但是电话是可以找到我的。”
“姐,我已经不是个小孩子了。你也说了,这是个竞争激烈的地方,你也有自己的工作要做,你们做明星的想必竞争比我们更加激烈。没什么事,我可不想给你添麻烦。放心吧,我已经是个男子汉,会照顾好自己的。再说了,我身边还有一位同学陪着,我们会相互照顾、共同努力的!”
郑晨的样子让陈晓娜想起了弟弟,对于他们,自己这个做姐姐不知道应该怎样帮助才可以算作尽到了一份责任,但是有一点自己体会很深,那就是孤身独闯异乡的心情,那种时常在深夜中感觉到无处安放的不安感,总是会折磨着每一位游子之心。
郑晨的状态令陈晓娜很放心,她想起了郑晨的工作性质,再看看郑晨的衣着,明显与所处的环境不同,和钱碧尘商量了一下,就带着郑晨在国贸里转了一圈,最终给郑晨置办了两套西装,郑晨怎样也不肯接受,最后还是钱碧尘出来打圆场,郑晨这才接受,并把购买衣服的小票要了过去,他跟陈晓娜说:
“姐,这两套衣服就当是我跟你借的,等我挣到钱,一定把这钱还给你!”
陈晓娜不再推辞,只是冲着郑晨笑笑,权当接受了他这个说法。临走的时候,陈晓娜给了郑晨一个深深地拥抱,郑晨的体温令她再次想到了晓非。
过完国庆,陈晓娜就进了剧组,这是她出演的第二部电影,和第一部不同,不再是音乐剧,而是一部文艺片,整个班底都是赖雨晴从香港请来的,导演是香港电影界炙手可热的人物。临近回归,香港电影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艺片在商业片的包围下显得清新脱俗,观众们似乎已经腻烦了商业片的雷同构建模式,也或者是在越来越躁动的社会现实中渴望看到纯真的情感回归,不管是出于哪种情况,文艺片兴起也成了不争的事实。
原本那些做文艺片的电影人日子过得相当惨淡,在《新不了情》之后,情况有了转机,谁也没有想到,没了床戏和打戏,电影照样可以做到高朋满座,甚至一票难求,不仅票房叫好,连平时没机会走上颁奖台的各大电影盛会也频见文艺片的身影。
对于赖雨晴这种投资人来说,只要剧本好,选对了演员,文艺片的投资就一定会稳赚不赔,这种投资小收益大的事情几乎成了所有投资人看好的市场,赖雨晴和钟瑞安是如何也不会错过的。
赖雨晴的野心很大,虽然这是她投拍的第一部文艺片,却意指各大国际电影节,在这一方面,她想得很透,不仅要利,更加要名,名利双收才有利于她在香港电影业站稳脚跟。
《月满珠江》虽然不能算是一部纯文艺片,但也算是她跨进文艺片领域的第一部。对于陈晓娜在这一部戏中的表现,觉得十分惊艳,没想到这个女孩子有如此的能量,不仅歌唱的好,表演天赋更像是一座被她发现的宝藏,一旦激发,不可收拾,这也让她坚定了自己当初的选择。
电影虽然还没有上映,但是赖雨晴已经对未来的票房充满了信心,而且这部电影也很受南海影业大陆资方的重视,他们已决定拿这部电影参加金鸡奖的角逐。赖雨晴突然觉得陈晓娜就是一座宝藏,自己必须牢牢抓住她,只有这样,未来的电影事业才能有所保障。当然,她也意识到,想抓住陈晓娜,就必须抓牢蒋少卿,并从内心里佩服蒋少卿,不仅年轻英俊,而且还有眼光、远见。
赖雨晴曾试图从蒋少卿手中转会陈晓娜,但是还没跟蒋少卿开口,就被蒋少卿的一份商业合作计划书驳了回去。说实话,那份计划书很详尽,也很实在,蒋少卿所开出的合作条件也十分公平,这更让赖雨晴心生敬佩。她在投资圈里也混迹多年,更是阅人无数,像蒋少卿这样的人以前也遇到过,只是最终项目不合适,大家终是无缘走到一起。她也知道,以蒋少卿的实力,根本不用自己的资本进入,也同样能在电影业玩得风生水起,之所以向自己抛来橄榄枝,无非是大家觉得都是同类人,惺惺相惜罢了,深谙此道之后,赖雨晴自是接受了这份计划。
按照蒋少卿的计划,以赖雨晴的“香港南海资本”为主体,与“大成娱乐”在香港共同组建“大成影业”,南海出资49%,大成出资51%,利润对半,蒋少卿的条件只有一个,不管与谁合作,大成一定要成为控股方。
作为投资人,赖雨晴十分理解蒋少卿的想法,如果换成是她,也一定会是这个结果。她没有在这方面与蒋少卿纠结,不过也提出了一个条件,大成在香港电影业的合作,只能是南海,具有唯一性。这个条件并不过分,蒋少卿理解并欣然接受,就这样,“大成影业”在香港回归前夕成立了。
这部电影叫《如烟》,是一段人鬼情未了的故事。全剧的拍摄地都在香港,所以这部电影就交给了新成立的“大成影业”完成,出于内地市场的考虑,南海影业作为合作方,完成未来电影在内地市场的发行。
《如烟》的班底全是赖雨晴从香港找来的,蒋少卿提议由钟瑞安和聂青风作为联合制片人进入剧组,这一提议被赖雨晴接受,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赖雨晴更加佩服蒋少卿,凡事都想得十分周到,担心自己对聂青风的加入有异议,主动提出让自己的丈夫也成为制片人加入,不得不说蒋少卿的情商极高,十分懂得自己的心思,这样的商业伙伴可是千载难逢,自当珍惜。
在去香港前,陈晓娜接到了一个电话,是何志彬打来的,令她颇感意外。
她想起与何志彬最后一次见面,大家都还在各自的学校里求学,青涩未褪,这个电话之所以颇感意外,不是因为这些年大家联络疏离,而是从声音中感觉到了何志彬的变化,具体是什么样的变化,陈晓娜又说不出,就是觉得那个曾经挚爱自己朋友如此陌生,如同素未蒙面的歌迷,这种陌生感令陈晓娜觉得有些害怕,她觉得自己像是脱离了过往,难道这就是自己未来的生活,与过往无关,前途却又未知?
两个人可聊的话题并不多,甚至气氛有些尴尬,好在陈晓娜是经历过各种场面的明星,很快也能改变这个状况,再加上何志彬是个新闻人,自然也不会长时间被这种气氛桎梏。很快,两人就进入了欢快的气氛,当陈晓娜碰触到叶琳瑶话题时,气氛再次陷入到尴尬之中。陈晓娜凭直觉,感觉到何志彬的情感生活已经发生了变化,陷入沉默只能说明,那段曾经令她曾经羡慕的爱情已经结束了,至少目前她的感受是这样的,而且从这种沉默中,陈晓娜还能感受到何志彬对爱情不能言表之痛,或许这是他们各自的人生,所谓的一帆风顺不过是种寄愿罢了,在现实面前,任何人都只能学着承受。
何志彬并非突发奇想给陈晓娜打这个电话,他答应过郑雨,要打电话拜托陈晓娜关照一下郑晨。这个电话郑雨也可以打,不过郑雨觉得自己在陈晓娜面前的力度还是不如何志彬,何志彬也觉得只有自己打才更合适。
郑晨几乎是和何志彬一起动身的,也算是避开了邻里的议论。他不是一个人动身,而是与事先约好的同学,一共五位,其中有一位名叫曲小强,他有个堂哥叫曲玉强,曲玉强出去的早,四年前就进入深圳宝安一家电子厂工作,这人踏实、能吃苦,很快就做到了管理岗位,在厂里也算是个老人,人际关系、职务和收入早就今非昔比。这次,正好厂里有空缺,曲玉强想起堂弟高考失利,就赶紧打电话让弟弟过来,没想到一下子过来了五位,所幸老板们很欣赏曲玉强,就把五个人都收下了。
高中生,如果放在福田和罗湖这样的市区,可能会面临就业难的困局,在电子厂却是香饽饽,尽管这样,老板们的意思,还是想先放在普通岗位上磨练一下,优胜劣汰,看看最终能剩下谁,最终剩下的才可以委以重任。
到了工厂,他们五个都被安排在流水线上,每天差不多要工作12个小时,说不上累,但是重复的工作总会令人生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五个人里就剩下了郑晨和曲小强,其他三位同学觉得这样的日子过于枯燥,他们不想就此来耗费自己的青春,三个人都去了市区谋事。
曲小强的性格和堂哥一样,也可能是家族遗传,都属于求稳型的那一类人。
来的五个人里,曲小强和郑晨在学校时的成绩都不错,两个人也都是复读生,都是属于高考失利,与另外三个人也就有了疏远。
另外三个,不是复读生,他们高考失利全是因为平时成绩一般,考后再无复读之心,正好听曲小强说有机会到深圳工作,他们这才跟了过来。三个人也是有共性的,都会耍些小聪明,总觉得电子厂里的那些活不过是些低廉的劳动力工作,既无乐趣,亦无挑战。三个人早就通过一些影视剧或是邻居的哥哥姐姐们描述这深圳的花花世界,心思早不在电子厂,之所以呆在这里,不过是想等熟悉了这个地方之后再去谋求其他机会。
也可能是复读高考失利的缘故,曲小强和郑晨都开始学会了思索人生。在他们看来,来深圳电子厂工作就像是去武汉或是别的城市上大学一样,只要肯沉下心,哪里都是学堂,而且这电子厂能所学到的知识并不一定比学校里差。
两个人在其他同学离开后便相互鼓励,彼此支撑着电子厂的生活,他们约定,至少要在这里干满四年,就当是在一所社会大学里走了一番,四年之后,再看各自的成长寻求发展。
因为有这样的目标支撑,两个人的表现变得比之前更加突出,这样的表现早就被老板们看到,再加上知识的涵养令两人在工友群中有些鹤立鸡群,其中有个老板是位香港人,是最早一批来深圳投资的港商,这人叫张君,除了电子厂之外,他还有在罗湖有一家贸易公司。
这两年,临近香港回归,作为对外窗口,深圳的对外贸易不断增长,张君的贸易公司也是颇获受益,正因为这样,人手上就明显短缺。
深圳虽然人才济济,但是还是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尤其是懂外语的人才,这可是对外贸易的关键,张君虽然英语很好,但是一个人终是精力有限,这也限制了公司的发展。他也一直在物色人选,华强路的人才市场已经跑了不知道多少趟,但终究还是空手而归,要么就是,找到了人,但待不了几天,那个人就耐不住其他诱惑离他而去。
张君从一开始就看中了曲小强和郑晨,不仅是两个人的形象好、做事认真,最关键的是他听另一个合作人讲到一件事。
前段时间张君接了一单海外订单,秘书发到工厂时忘了加注中文,那天正好厂里的翻译被他调到罗湖办公室来做事,办公室里没有一位可以读懂英文的。负责接收订单的工作人员以为负责生产安排的人能看懂,就没有打电话找张君,这下可难为了这位负责人,他也就初中水平,别说英文,中文的理解能力都有限,以往的订单都是翻译好的,订单里的内容都是格式化,再加上配有中文,不用认真理解也能明白。可是这一次不同,这个订单明显在格式上有了变化,负责人有些吃不准,他也担心出现错误,但是这个人又很好面子,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看不懂英文,以前订单上虽然附有中文,但毕竟中文还在,所以底下的人都觉得他很厉害,再加上这人平时也有些小聪明,跟着几位老板也学了一些零星的单词,虽然不知道如何拼写,不知道具体的本意是什么,但是老板们讲这些单词的时候是夹掺在中文中的,他能凭借着小聪明猜出几分意思。现在好了,这种情况下这位负责人有些慌乱。
慌乱归慌乱,这位负责人毕竟也是电子厂的老人,再加上生产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这也锻炼了他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他想到了曲玉强曾经跟他说过堂弟英文很好的事情,就找人把曲小强叫到了办公室。
曲小强看那订单,也只能理解个五、六成,他不敢肯定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就跟负责人建议,把郑晨找来。在学校的时候,郑晨的英语一直是班上最好的,他的成绩在整个年级的排名也是靠前的,这种好,多少显得有些偏科,这大概也是郑晨高考失利的原因之一吧。
果然,整个订单被郑晨完整的翻译出来,后来大家才知道,内容都是格式化的,虽然订单格式有所改变,但常规内容都是一样的,只是这张订单多了个备注,里面有相当多的专业术语,而这些术语如果单凭高中的词汇量是没有办法理解的。这还得感谢何志彬留给郑雨的那台收录机,郑雨高考之后本来是想还给何志彬的,被何志彬拒绝了,郑雨就把它给了郑晨。何志彬知道郑晨对英语感兴趣之后,又特意从上海给他买了许多英语磁带和原版书,以增强他的听写能力,没想到,这些在这个时候居然全部派上了用场。
张君知道这个消息后,就决定把郑晨调到贸易公司去,他见郑晨的工作状态,觉得这个孩子安静有耐性,这也是做贸易工作需要具备的两个特点。
郑晨知道这个消息后先是高兴,随后见到曲小强失落的样子却再也高兴不起来了。郑晨觉得,这个机会是曲小强给自己争取来的,如果没有他,自己什么机会都没有。对于张君的赏识,他觉得很幸运,也很开心,他想抓住这个机会。但是对于曲小强,就这样离开电子厂,把他一个人丢在那里,似乎违背了两个人共同追求未来的许诺,他变得有些两难。
曲小强倒是显得十分洒脱,鼓励郑晨,他跟郑晨说,电子厂原本就是一个起点,而深圳时时、处处充满了机会,作为朋友,他愿意看到郑晨抓到机会,而自己也会更加努力,等待属于自己的机会降临。
郑晨去贸易公司报到的那天,张君觉得很奇怪,能到罗湖工作,是电子厂很多孩子的心愿,随便换一个人一定会是喜出望外的表情,他在郑晨身上却找不到半点喜悦。
“郑晨,我怎么感觉对于这种调动安排,你并不觉得开心啊?”
“不,张总,我很开心,并且十分感谢您的赏识,我会加倍努力工作的,用成绩来报答您的知遇之恩!”
“看来我没看错,你果然是个有情义的孩子。可我就是觉得你怎么看上去心事重重的样子,是遇到什么事了吗?不然,讲出来,看看我能不能帮帮你?”
听张君如此讲,郑晨有一种冲动,他想央求张君把曲小强也调过来,不是因为自己离不开他,而是觉得自己应该为曲小强争取一个机会,就像他为自己创造机会一样。
“我……”
可是话到嘴边还是欲言又止,毕竟自己第一天调过来上班,对张君并不了解,更加无法预估那些话讲出后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再一想,能有什么结果呢?最多再回到电子厂去,这样,不是更好,可以和曲小强一起共同信守那份许诺。
“没关系,讲出来!”
张君的鼓励让郑晨感觉到放松,他决定要为曲小强争取一次。
“张总,我想请求您把曲小强也调过来,我们一定会好好为您工作,不会辜负您的!”
“曲小强,我知道,当初是他通过曲玉强把你带进厂里的,对吗?”
“是的!”
“你是因为想偿还这个人情?”
“不……不全是。我和曲小强是高中同学,他的成绩一直很好,只是高考的时候我们都过于紧张,导致失利落榜。我很感谢他帮我创造这个机会,没有他和堂哥,我可能还在老家待业,而这次,也是他给我创造的机会,我觉得他也应该得到一个机会。”
“没想到,刚才说你有情义,是说到点上了。‘机会’,的确,在深圳,几乎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这大概就是你们这些年轻人的梦想吧。”
“是的!张总,我和小强曾经共同许诺过,至少要在电子厂做满四年。”
“为什么是四年?”
“大学学习需要四年,我们想把电子厂的工作当作是自己在大学求学,四年之后再看彼此的成长,如果那个时候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去更大的舞台搏击,大家再去选择机会。”
“也就是,如果这次我没有把你调过来,四年之后,我们厂可能会失去两位人才,对吗?”
“张总,我们称不得人才,不过是两个初出茅庐的傻小子罢了。深圳是一个充满机会和希望的城市,这也是我们来这座城市的初衷。”
“你就不怕,曲小强过来之后,会抢了你的机会?”
“不怕!我和小强之间是惺惺相惜的朋友,愿意看到彼此手握机会,共同进步。”
张君在调郑晨过来之前,也对曲小强进行过调查,大家对曲小强的评价相当一致,觉得他是一个聪明、踏实、稳妥的年轻人,这种说法不是为了敷衍张君,更不是为了卖人情给曲玉强,不仅一般的员工这么说,其他几个合伙人也是这么评价的。
之所以没有调曲小强过来,是想先让他继续在工厂历练一下,他也担心同时把两个人调过来,因为工作的问题,最终导致一人离开,这种情问在深圳过于普遍,很多嘴上说情比心坚的“兄弟”、“姐妹”一旦涉及到名利或者有关前途的事情上,最终都落得分道扬镳。
张君是个惜才之人,深知“一将难求”的道理,他不想因为自己的不谨慎而导致人才的流失,要知道,外贸人才在深圳可是十分抢手,不能白白花了精力为他人作嫁衣。
郑晨的这番话令张君十分满意,他从这个孩子一双纯净的目光中看到了一种坚定,就这样,曲小强在一周后也被调了过来,这对原本一起共事的工友们来说无疑是一种鼓励,让这些工友们相信了,只要足够优秀,深圳真的是处处充满机会与奇迹。
两人果然没有令张君失望。陈晓娜按何志彬提供的联系方式在深圳找到郑晨时,两人已经熟悉并掌握了所有的业务流程。
郑晨在接到陈晓娜的电话时十分吃惊,他没想到何志彬果然信守承诺,他也知道何志彬和陈晓娜之间的过往,更加明白如果不是因为自己,何志彬怕是不会这样主动联系陈晓娜的,为此,他从内心里感谢这位何二哥。
郑晨上班的地方离国贸很近,陈晓娜就把见面的地方约在了国贸的一家咖啡馆。原本陈晓娜是想去郑晨上班的地方去找他,是钱碧尘提醒她,今非昔比,她已经不能随意在一个地方抛头露面,特别是在深圳,再加上她赴港拍戏的消息早就被港媒炒得火热,此时在深圳随意露面怕是有些不妥。
这次去香港,周翰林并没有陪同,而是由钱碧尘作为经纪人随行,之所以这样安排,主要考虑到要避免两人的关系被港媒拿来炒作,正面的炒作是有利于新戏的宣传,如果被那些居心叵测的人拿来扭曲,对新戏只会有弊无利。这个决定不仅是蒋少卿的,也是赖玉晴的。当然,蒋少卿并没有让周翰林闲着,“天言唱片”的合作还是需要周翰林盯着的,毕竟那个投资也不是个小数目,这事也只能周翰林去办。
“晓娜姐!”
郑晨并不认识钱碧尘,就连陈晓娜的形象也仅停留在何二哥参加高考的那年春节,陈晓娜来家里参加大哥组织的同学聚会时的样子,与眼前的形象简直判若两人。还好,这几年陈晓娜的知名度越来越高,甚至在南漳这样的小山城里也随处可见陈晓娜的形象海报,他的同学中有好几个都被眼前的这位姐姐奉为偶像。
这种见面的感觉很奇妙,既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又有点像追星族亲近偶像,郑晨站在陈晓娜面前,内心的情绪复杂了许久,这才开了口。
“干嘛站着啊,快过来坐下。”
郑晨的变化很大,陈晓娜几乎认不出来,若不是他开口叫自己,怕是会被误以为是自己的追星者,这种情况可是时常发生的,一般都会被钱碧尘或是周翰林清走,那个时候,陈晓娜都会对被清走的人心生歉意,但是又觉得无能为力。
其实,陈晓娜对郑晨的记忆并不深刻,恍惚中仅有一个跟在郑雨身后的小孩儿,瘦小而可爱,没想到,仅几年的功夫,郑晨已长成一位帅气的小伙儿,既有郑雨的影子,又有与郑雨不同的地方。
“晓娜姐,没想到真能在深圳见着你。”
“那得感谢你志彬哥,他打电话一再叮嘱要我过来看看你,他的吩咐我可不能不照办。”
“姐,你和何二哥也好久没联系了吧?”
“是的!不过也不算久,两年多吧。这些年,我工作也忙,他也一样,大家相聚的时间不多,不过还好,不管多久不见,大家的关系还像以前那样,并未疏远。”
“真羡慕你们!”
“这有什么好羡慕的?我听说你也是和几位同学一起过来的。”
“是的。一起来了五年,现在就剩下我和另一个还在一起工作了。”
“那也挺好!深圳这地方是这样的,机会很多,人到了这里就会不由自主的随之改变。你那些走掉的同学,想必是找到了新的发展机会,而你那位留下的同学,你们应该也会有一个不错的前程。’
“谢谢姐姐的鼓励!”
“先别谢我!深圳是一个人才济济的地方,竞争自然十分激烈。我记得以前你志彬哥哥说过一句话‘知识可以使自己变得强大’,如果有机会,还要给自己充充电。你志彬哥哥说过,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只是考试过于紧张才导致发挥失常。这算不得什么,要知道现在的机会很多,但都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
“姐,我知道。其实,来深圳的这两个月,我已经深深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特别是学历,虽然不具备唯一性,却是能打开一个新世界的钥匙。”
“你这么说,姐就放心了。我听志彬说你之前是在电子厂流水线上工作,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被调到了这里工作。你看,这就是机遇,说明这个地方对你是友好的,而你又有实力抓住这个机会,所以,一定要好好干,姐相信你在这里能有一番作为。当然,如果有任何需要,也可以随时打电话给我。我现在的工作性质没办法固定在一个地方,但是电话是可以找到我的。”
“姐,我已经不是个小孩子了。你也说了,这是个竞争激烈的地方,你也有自己的工作要做,你们做明星的想必竞争比我们更加激烈。没什么事,我可不想给你添麻烦。放心吧,我已经是个男子汉,会照顾好自己的。再说了,我身边还有一位同学陪着,我们会相互照顾、共同努力的!”
郑晨的样子让陈晓娜想起了弟弟,对于他们,自己这个做姐姐不知道应该怎样帮助才可以算作尽到了一份责任,但是有一点自己体会很深,那就是孤身独闯异乡的心情,那种时常在深夜中感觉到无处安放的不安感,总是会折磨着每一位游子之心。
郑晨的状态令陈晓娜很放心,她想起了郑晨的工作性质,再看看郑晨的衣着,明显与所处的环境不同,和钱碧尘商量了一下,就带着郑晨在国贸里转了一圈,最终给郑晨置办了两套西装,郑晨怎样也不肯接受,最后还是钱碧尘出来打圆场,郑晨这才接受,并把购买衣服的小票要了过去,他跟陈晓娜说:
“姐,这两套衣服就当是我跟你借的,等我挣到钱,一定把这钱还给你!”
陈晓娜不再推辞,只是冲着郑晨笑笑,权当接受了他这个说法。临走的时候,陈晓娜给了郑晨一个深深地拥抱,郑晨的体温令她再次想到了晓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