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过渡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鲁肃走了,走得悄无声息,就如同当初他那位“元龙兄”一般。
毕竟驿馆这里的大多数年轻才俊们,看起来并未在针对黄巾贼中起到什么作用,现在看起来朱刺史最初那纳贤令最大的收获还是在甄姜这里。
也可以说除了个别人,这里面更多是本就在原籍不太得志、想要过来寻求机会的。
事实上放在如今这时节,背井离乡多是无奈之举,这次若非是黄巾之贼威逼尤甚,恐怕就是这些人也不会轻易过来。
当然事实也证明了,即便他们中的佼佼者,在面对黄巾贼的事情上,也没法做出什么更好的应对来。
这倒也不全是说他们就真的毫无能力,只不过没有甄姜这种能够震慑一方的武力的情况下,他们的重要性就会大大降低,因为他们能做的那些事情,府衙中的人也能做,而且从经验来说做得更好。
这也就使得这些人在朱并他们这些当权者看来,地位逐次降低,若非是不想要污了名声,他们都想直接打发他们回去了。
所以“曲曲”一个鲁肃的离开自然不会引起太多重视,只要是自主的离去对他们都是稀松平常,连朱般都只是和吴耎提了一句。
这还是因为他知道鲁肃常往吴耎这边跑,似乎和他关系还不错。
而见吴耎似乎也没有太大反应,朱般也就没再深究了。
吴耎却是知道他们迟早会有再见之时,倒没有多少失落的情绪。
只是他也没想到,这前脚鲁肃刚走,后面诸葛亮就立马“跟上”了。
自从那一次拜会之后,往后几日小诸葛总会找机会或是上午或是下午赶过来。
原本二人之间生疏的关系也慢慢融洽起来,刚开始找不到多少共同话题看来更多是意愿的问题,何况诸葛亮现在毕竟还小,正是接受熏陶和影响更多的时候。
还没有形成自己思考和想法的小丞相在吴耎看来却是最适合污染……啊不,“改造”的时候。
当然,他也就这么一想,事实上诸葛亮现在只能说还不成熟,但他毕竟有那份家学渊源在,而且年少早慧,与其说是没有自己的想法倒不如说是想法还不够成熟。
影响当然是容易被人影响,但显然吴耎还没有到那个程度,毕竟连他自己都没法总结出自己的思维逻辑来。
不过他来自于后世的那些“先进性”思维影响人的效果肯定是有,却也需要长此以往的熏陶,短短数日根本还什么都看不出来。
当然了,对于小诸葛看来显然不是如此,吴耎思考问题的角度对他来说有不少是较为新颖、能够作为参考的,他当然不会轻易受到影响,但多一个观察的角度,也算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改变。
不过虽然每次诸葛亮的到来都是很正经的讨论问题,但吴耎总会有一种他是有所“图谋”的感觉,图谋的可能就是他们中的某个人。
吴耎原本甚至还有些怀疑是不是小诸葛对宓儿起了什么“贼心”,虽说诸葛亮应是位道德君子,但也有七情六欲,何况年纪尚小,性格还在成型中,会有出乎意料的表现也合情合理。
只是很快就发现,他的注意力更多的是放在自己身上,而非是甄宓身上。
其实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对于甄姜等女流,诸葛亮一般是一本正经敬而远之的;就算是和自己同龄的甄宓、曹思,他也有些端起态度。
倒不是什么瞧不起女流之辈,只不过是从小受到的良好教育,给他养成的君子风范,让他能够时刻瑾守礼节,与女性保持距离。
但对于吴耎他却又不会如此了,这一来嘛吴耎是个大男人,这年头两个男人抵足而眠都可能被当成佳话,更不用说只是亲近些、聊得来些。
二来则是他个人对吴耎的好奇了,很显然吴耎的许多想法和他都称得上是一个不谋而合。
大概是年纪和阅历的关系,此时的诸葛亮难得还保留着不少少年人的天真,对世界的认知太浅了,有些念头甚至可以说是离经叛道。
随着年龄增长、阅历的积累,他的三观会慢慢树立,将来再回头审视如今的想法,大概也会觉得自己太过稚嫩。
而吴耎这样按理说是偏离于原轨迹突然插进来的人,对他最终的影响又会有几何呢?
吴耎也不清楚,但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尽管和甄姜们的日常也不错,但多一个有趣的少年也是件乐事。
“吴兄长,亮有些困惑,不知当不当问?”
又是一日的午后,诸葛亮又跑到了吴耎的小院来探望,他可说是这里除朱般外来得最勤的访客了,而甄姜他们现在对他的出现也见惯不怪,而且也知道他一来必然就是找吴耎的。
吴耎尽主人之仪给他倒好了茶水,才说道:“阿亮可不是这般扭捏之辈,何况你我虽相识日短,但彼此坦诚相交,又有何事不可言?”
诸葛亮的生父早亡,还未来得及给他加冠取字,现在他距离成人礼也尚早,所以此时诸葛亮还未有表字。
而就跟鲁肃一般,两人相交时日虽短,但现在的交流也是日见深入了,虽然仍然是有所保留的坦诚。
听到吴耎的话,诸葛亮笑了笑,这才说道:“敢问吴兄长,你对那太平道,不知有何看法?”
吴耎心道也就是诸葛亮年纪小,童言无忌所以大家对于他的一些称呼不太在意,否则真得让人怀疑他是不是有“通贼”嫌疑。
“知道一些,”不过满足一下他的好奇心也没什么,吴耎点点头道:“还正面接触过,不过至今接触的也就到一些头目,大部分是底下的小贼,其他的就不甚清楚了。”
说是这么说,但吴耎的“接触”自然不是什么深入了解,毕竟他跟那些黄巾贼除了在战场上,平常真没打过什么交道,要问他还不如去问甄姜。
诸葛亮对这一点却似乎也不是太在意,闻言只是点了点头后又赶紧问道:“那不知吴兄长以为,黄巾道究竟是缘何而起,为何能够在旬月间便席卷天下州郡?”
吴耎瞥了他一眼,心想这娃儿不会长歪了吧,这思路有点儿不太对劲儿啊。
乍一听起来,他这反倒像是站在黄巾的立场上想问题,不过又一想,诸葛亮也并没有泄露出什么倾向,看起来倒更像是在很严肃认真地与吴耎探讨一个正经的学术问题。
轻咳一声,吴耎不答反问道:“阿亮心中想必已有章程了吧?”
诸葛亮犹豫了一下,最后却摇了摇头,说道:“正是因为心中没有章程,才想来问问吴兄长,亮毕竟只是耳闻,没有与他们有过什么接触。”
诸葛玄见机得快,离开琅琊的时候彼处尚未完全沦落,之后一直到郯县这边也都是走安全路线,诸葛亮侥幸尚未与黄巾贼正面打过交道。
吴耎沉吟片刻,便道:“这个嘛,阿亮是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真话如何,假话又是如何?”
吴耎笑道:“真话还不能对你说,假话也并非是说就是虚言,只不过对我而言,前者是我个人之见,后者却是当今大家的普遍认知。”
诸葛亮当即毫不犹豫道:“那亮便想要听听吴兄长的真言!”
鲁肃走了,走得悄无声息,就如同当初他那位“元龙兄”一般。
毕竟驿馆这里的大多数年轻才俊们,看起来并未在针对黄巾贼中起到什么作用,现在看起来朱刺史最初那纳贤令最大的收获还是在甄姜这里。
也可以说除了个别人,这里面更多是本就在原籍不太得志、想要过来寻求机会的。
事实上放在如今这时节,背井离乡多是无奈之举,这次若非是黄巾之贼威逼尤甚,恐怕就是这些人也不会轻易过来。
当然事实也证明了,即便他们中的佼佼者,在面对黄巾贼的事情上,也没法做出什么更好的应对来。
这倒也不全是说他们就真的毫无能力,只不过没有甄姜这种能够震慑一方的武力的情况下,他们的重要性就会大大降低,因为他们能做的那些事情,府衙中的人也能做,而且从经验来说做得更好。
这也就使得这些人在朱并他们这些当权者看来,地位逐次降低,若非是不想要污了名声,他们都想直接打发他们回去了。
所以“曲曲”一个鲁肃的离开自然不会引起太多重视,只要是自主的离去对他们都是稀松平常,连朱般都只是和吴耎提了一句。
这还是因为他知道鲁肃常往吴耎这边跑,似乎和他关系还不错。
而见吴耎似乎也没有太大反应,朱般也就没再深究了。
吴耎却是知道他们迟早会有再见之时,倒没有多少失落的情绪。
只是他也没想到,这前脚鲁肃刚走,后面诸葛亮就立马“跟上”了。
自从那一次拜会之后,往后几日小诸葛总会找机会或是上午或是下午赶过来。
原本二人之间生疏的关系也慢慢融洽起来,刚开始找不到多少共同话题看来更多是意愿的问题,何况诸葛亮现在毕竟还小,正是接受熏陶和影响更多的时候。
还没有形成自己思考和想法的小丞相在吴耎看来却是最适合污染……啊不,“改造”的时候。
当然,他也就这么一想,事实上诸葛亮现在只能说还不成熟,但他毕竟有那份家学渊源在,而且年少早慧,与其说是没有自己的想法倒不如说是想法还不够成熟。
影响当然是容易被人影响,但显然吴耎还没有到那个程度,毕竟连他自己都没法总结出自己的思维逻辑来。
不过他来自于后世的那些“先进性”思维影响人的效果肯定是有,却也需要长此以往的熏陶,短短数日根本还什么都看不出来。
当然了,对于小诸葛看来显然不是如此,吴耎思考问题的角度对他来说有不少是较为新颖、能够作为参考的,他当然不会轻易受到影响,但多一个观察的角度,也算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改变。
不过虽然每次诸葛亮的到来都是很正经的讨论问题,但吴耎总会有一种他是有所“图谋”的感觉,图谋的可能就是他们中的某个人。
吴耎原本甚至还有些怀疑是不是小诸葛对宓儿起了什么“贼心”,虽说诸葛亮应是位道德君子,但也有七情六欲,何况年纪尚小,性格还在成型中,会有出乎意料的表现也合情合理。
只是很快就发现,他的注意力更多的是放在自己身上,而非是甄宓身上。
其实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对于甄姜等女流,诸葛亮一般是一本正经敬而远之的;就算是和自己同龄的甄宓、曹思,他也有些端起态度。
倒不是什么瞧不起女流之辈,只不过是从小受到的良好教育,给他养成的君子风范,让他能够时刻瑾守礼节,与女性保持距离。
但对于吴耎他却又不会如此了,这一来嘛吴耎是个大男人,这年头两个男人抵足而眠都可能被当成佳话,更不用说只是亲近些、聊得来些。
二来则是他个人对吴耎的好奇了,很显然吴耎的许多想法和他都称得上是一个不谋而合。
大概是年纪和阅历的关系,此时的诸葛亮难得还保留着不少少年人的天真,对世界的认知太浅了,有些念头甚至可以说是离经叛道。
随着年龄增长、阅历的积累,他的三观会慢慢树立,将来再回头审视如今的想法,大概也会觉得自己太过稚嫩。
而吴耎这样按理说是偏离于原轨迹突然插进来的人,对他最终的影响又会有几何呢?
吴耎也不清楚,但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尽管和甄姜们的日常也不错,但多一个有趣的少年也是件乐事。
“吴兄长,亮有些困惑,不知当不当问?”
又是一日的午后,诸葛亮又跑到了吴耎的小院来探望,他可说是这里除朱般外来得最勤的访客了,而甄姜他们现在对他的出现也见惯不怪,而且也知道他一来必然就是找吴耎的。
吴耎尽主人之仪给他倒好了茶水,才说道:“阿亮可不是这般扭捏之辈,何况你我虽相识日短,但彼此坦诚相交,又有何事不可言?”
诸葛亮的生父早亡,还未来得及给他加冠取字,现在他距离成人礼也尚早,所以此时诸葛亮还未有表字。
而就跟鲁肃一般,两人相交时日虽短,但现在的交流也是日见深入了,虽然仍然是有所保留的坦诚。
听到吴耎的话,诸葛亮笑了笑,这才说道:“敢问吴兄长,你对那太平道,不知有何看法?”
吴耎心道也就是诸葛亮年纪小,童言无忌所以大家对于他的一些称呼不太在意,否则真得让人怀疑他是不是有“通贼”嫌疑。
“知道一些,”不过满足一下他的好奇心也没什么,吴耎点点头道:“还正面接触过,不过至今接触的也就到一些头目,大部分是底下的小贼,其他的就不甚清楚了。”
说是这么说,但吴耎的“接触”自然不是什么深入了解,毕竟他跟那些黄巾贼除了在战场上,平常真没打过什么交道,要问他还不如去问甄姜。
诸葛亮对这一点却似乎也不是太在意,闻言只是点了点头后又赶紧问道:“那不知吴兄长以为,黄巾道究竟是缘何而起,为何能够在旬月间便席卷天下州郡?”
吴耎瞥了他一眼,心想这娃儿不会长歪了吧,这思路有点儿不太对劲儿啊。
乍一听起来,他这反倒像是站在黄巾的立场上想问题,不过又一想,诸葛亮也并没有泄露出什么倾向,看起来倒更像是在很严肃认真地与吴耎探讨一个正经的学术问题。
轻咳一声,吴耎不答反问道:“阿亮心中想必已有章程了吧?”
诸葛亮犹豫了一下,最后却摇了摇头,说道:“正是因为心中没有章程,才想来问问吴兄长,亮毕竟只是耳闻,没有与他们有过什么接触。”
诸葛玄见机得快,离开琅琊的时候彼处尚未完全沦落,之后一直到郯县这边也都是走安全路线,诸葛亮侥幸尚未与黄巾贼正面打过交道。
吴耎沉吟片刻,便道:“这个嘛,阿亮是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真话如何,假话又是如何?”
吴耎笑道:“真话还不能对你说,假话也并非是说就是虚言,只不过对我而言,前者是我个人之见,后者却是当今大家的普遍认知。”
诸葛亮当即毫不犹豫道:“那亮便想要听听吴兄长的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