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这太子,不做也罢! > 第28章 卷一 读书人的良心

第28章 卷一 读书人的良心

作者:曾许人间第一流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28章 卷一 读书人的良心

    泾阳虽然历史悠久,最远能追溯到夏商时期,但因为地靠长安,所以这么多年也没发展起来。

    说得好听点儿,也就剩下一个历史悠久的噱头。

    自打贞观改元以来,崔明远上任泾阳县令,到今天,足足五个年头。

    倒不是说他没有升迁的机会,相反,朝堂几次想给他升迁,最终都被他拒绝了。

    用他的话来说,这几年治下天灾频频,民不聊生,作为当地父母官,他属实没有什么脸面加官进爵。

    这倒不是他的托词,而是他真的这般认为。

    一大早,还没上衙,崔浩就急急忙忙地找上门来。

    崔明远很是无奈的在正厅会见了自己这位族兄。

    两人虽然同年,但一个是年尾,一个是年头。

    “明远啊,我们这位太子殿下可不好对付啊1崔浩摇着头说道。

    昨天,李承乾离开后,他一个人在竹林外细细琢磨了大半个时辰,都没琢磨明白李承乾最后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不,一大早,他就来找崔明远了。

    他两人,一个是崔家在泾阳官面上的代表,一个是崔家在泾阳私产的代表。

    这些年,两人合作谈不上愉快,但也算得上融洽。

    “昨日长安就来信了,但我尚有一事不解,还望兄长解惑。”崔明远说道。

    崔浩闻言,愣了一下,这语气,过于正式了啊,搞得他都端坐了几分,这才说道:“明远请问,愚兄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荆”

    “我辈读书人,自幼习圣人之言,立匡扶社稷、造福黎民之志,缘何今日,兄长却告知,太子殿下不好对付?”崔明远是一点儿不客气地问道,“是小弟愚钝,还是小弟听差了,什么时候,我们竟然要对付太子殿下了?

    是太子殿下荒淫无道,还是太子殿下祸国殃民?还请兄长告知1

    听完崔明远近乎质问般的语气,崔浩顿时就愣住了,一时间居然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心里头却是狂骂,这个书呆子,读书读傻了不是?

    但崔明远却不管他,继续说道:“如今,大唐初立,天下百废俱兴,老百姓尚有食不果腹,衣无寸缕之惨状,兄长也是饱读诗书之人,却陷入朝堂斗争之中,何其不智啊1

    对于崔浩,崔明远是又爱又恨。

    每当灾年的时候,崔浩都会带着大量的粮食来帮泾阳度过难关。

    但同时,崔浩也从老百姓手里用粮食换走了大量的良田。

    就他出任泾阳知县的五年,泾阳老百姓手里已经有超过两成的良田都落到了崔家的名下。

    但就算是这样,你都找不到任何的理由来指责他们,因为一应文书都有据可查,就算你去问那些卖了地的老百姓,他也只会说,崔家给的价格公道!

    读书人干起这种恶心事儿来,真叫一个滴水不漏。

    崔明远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但他也没办法改变这一切。

    因为这就是士族。

    自他出任泾阳知县以来,崔家借着便利便不停的在泾阳置办产业。

    士族之所以会如同滚雪球一般的,千年不倒,就是因为他们拥有着旁人没有的便利。

    还是拿他们崔家来说,虽然名声在外的只有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但如果你真以为他们崔家就这两支,那才是大错特错。

    如果不出意外,照此发展,不出几十年,天下定会再多一支崔氏,名曰:泾阳崔氏!

    作为泾阳的父母官,这不是崔明远想看到的。

    所以,当他接到长安传来的消息,便怒不可遏。

    他只想用尽全力治理好泾阳一地,杜绝那些不可言之的惨剧,是以,当崔浩找上门来,说什么太子不好对付的时候,怒火终于再也无法克制了。

    “明远此言差矣1虽然心里气得要死,但崔浩的脸上,却是笑意盈盈,读书人的涵养,那是相当的到位,“朝堂不宁,天下又怎会安宁?”

    崔明远冷哼一声,不愿意说话。

    他也是崔家人没错,但并非每个崔家人都是那般只为了自己或者家族的利益蝇营狗苟,至少他不是。

    年幼之时,因为本家不过是青州崔氏一旁支,日子过得和普通农户无异,不过是得益于姓崔,有幸进入崔氏族学进学,这才一路走到今天。

    虽然从心底感激家族的栽培之恩,但并不代表他就认为士族所做的一切就是对的。

    尤其是在他出任泾阳知县这几年,他是切身体会到了士族的危害。

    两成良田啊,就在他眼皮子底下合理合法的变成了崔家良田!

    如果再有个五年、十年、二十年整个泾阳一地的老百姓,不都成了崔家的佃户?

    老百姓何辜啊!

    “兄长所虑深远。”良久,崔明远苦笑着拱手作揖道,“但兄长所虑,却是与我泾阳一地无太大干系,说到底,我泾阳不过是一中县,而我官职也不过是正七品上,实乃是无心也无力朝堂之事。”

    他是真不愿意插手这档子事,不是说怕事。如果说李承乾在泾阳搞得天怒人怨,你看他怕不怕事,他只是想把有限的精力,都用到泾阳之地罢了。

    朝堂?

    正如他所说,他一个正七品上的蕞尔小官离朝堂还太远。

    不过,崔浩却被他这话气得不行,但脸上还不能露出什么不满之意,读书人的脸面终究还是要顾及的。

    “是为兄唐突了。”崔浩挤着笑脸说道,“贤弟一心为国,当是我辈读书人的楷模,为兄不过是一介布衣,倒是让贤弟看了笑话。”

    跟着,两人很没营养的恭维了几句,崔浩也就起身告辞。

    等崔浩走了后,崔明远摇头叹息了一声:“士族碍…”

    昔年,他以出生崔家为荣,哪怕直到今天,依然如此。但只要想到泾阳一地有将近两成的良田,在这几年变成了崔家的良田,他就愁肠百转。

    他知道崔家这么做是错的,但好巧不巧,他就出生于崔家!

    一方面,是培养了自己的家族,一方面,是他自幼就立下匡扶社稷,造福黎民的志向。

    这就像两架背道而驰的马车,不停地撕扯着他作为读书人最后的良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