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放开漕运限制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既然被人认出来了,朱由校也就没了继续装的兴趣。
三两句给兴于世吩咐了从民间收粮的事儿,就带着锦衣卫离去。
临走之时,朱由校还给陪在身侧的太监吩咐了一句。
“那个漕运总督赵于逵还没离京吧,让他明天来见朕。”
赵于逵的确还没离京,他在忙着向度支司讨要银子。
“臣赵于逵恭请圣安。”
次日一早,赵玉奎就被太监带着进了西苑,一进御书房,赵于奎恭恭敬敬的行了一个大礼。
没有第一时间让他站起来,朱由校从椅子上站起来,绕着这个赵于逵转了起来。
眼珠转动,赵于逵明显察觉到了皇帝在打量自己。
“朕安,平身吧。”
转了一圈后,朱由校满意的在椅子上做了下来。
皮肤晒的黝黑,身形消瘦,是个务实的官。
“臣谢陛下隆恩。”
听到了皇帝的话,赵于逵松了口气,站了起来。
“这是你的奏本,给朕说说漕运的事儿。”
将赵于逵前些日子上的奏本丢给他,朱由校看着赵于逵道。
“从漕运最基础的地方说。”
“臣遵旨。”
闻言,赵于逵一躬身,就说了起来。
大明最初的漕运,是粮长制,每个区域的税粮要运输的目的地不同,由当地田亩最多的人负责征收和运送。
永乐十二年,迁都之后,北京粮食供给开始困难,漕运就改为了漕军运送,令北京、山东、山西、河南、中都、直隶所属卫所,不分屯守,各选军土,以指挥、千百户率领,都指挥总管,入漕运粮。
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
支运法,由还在的粮长和漕军共同承担运粮责任,粮长四成,漕军六成。
第二阶段为兑运法,粮长就近交粮和运费给卫所,然后由漕军运输。
第三阶段为长运法,官府征粮,漕军直接下江南取粮,粮长连运到卫所都不用了。
现在,大明使用的就是长运法。
听完了大明漕运的发展,朱由校沉默了一会儿后,缓声问道。
“漕运的船呢?”
“回陛下,漕运所用之船,多由松木、楠木、杉木所制,分为浅船和遮洋船两种,浅船底长五丈二尺,头长九尺五寸。遮洋船底长六丈,头长一丈ー尺。”
“漕船沿运河而行,每府都有码头,供漕船进行维修。”
“你前番上奏,讨要银两,说有人公器私用,这个私,是谁啊?”
停下敲动的手指,朱由校看向赵于逵,幽幽的到。
“是。。。”
听到皇帝如此问自己,赵于逵扑通一声贵了下来。
好一会儿,御书房内都是一阵沉默。
忍受不住这个寂静,赵于逵抬起头看了眼皇帝,发现皇帝还在看着自己,连忙低下了头。
“呵呵呵。”
看着赵于逵这个样子,朱由校冷笑两声。
“让朕猜猜,你说的,是前任漕运总督,李三才吧。”
“回陛下。”
听到皇帝说出的那个名字,赵于逵瞬间睁大了眼睛。
胆大的抬起头看了眼皇帝,赵于逵心一横,补充道。
“回陛下,还有河道总督王佐、户部右侍郎总督漕运兼凤阳巡抚王纪。”
名字已经报出来了,赵于逵也不再藏着掖着,将他在漕运上看到的乱像都说了出来。
“此三人狼狈为奸,贪污河道修缮银,变卖漕粮,强迫漕军为其服役。”
随着赵于逵的叙述,一个庞大的,牵扯到南北两景晨的庞大公器私用网络在皇帝的面前缓缓铺开。
工部、户部、漕运总督衙门、河运总督衙门、各地巡抚衙门、各地漕军卫所都被牵扯其中。
贪污都是小事儿。 最大的问题在于,本该给朝廷运输漕粮的漕军,被这些人调遣去做了生意,给人运输布匹、茶叶等物。
砰砰砰。
待赵于逵说到最后,朱由校被气的用手在桌子上敲了几下。
虽然早就预料到了漕运中存在着庞大的问题,但没想到牵扯到这么多。
“好好好,我大明真是遍地忠臣。”
赵于逵说了一半,御书房内的太监和宫女都已经跪了下去。
看到皇帝离谱的夸起了这些人是忠臣,刘时敏感觉有些懵逼,抬头看向皇帝。
“皇爷息怒。”
“提督河道漕运的太监呢?回京没有。”
“回,回皇爷。”
抬起头有些懵逼的看了眼皇帝,刘时敏勾下头。
“神庙未设河道太监。”
“。。。”
看着跪在地上的刘时敏,朱由校感觉到一阵无语。
万历你个完犊子玩意儿。
捞钱找不到地方。
该下手的地方不去,不该下手的地方下狠手是吧。
朱由校让万历的搞事给气的不轻,在原地踱起了步。
“赵于逵。”
“臣在。”
闻言,赵于逵连忙出声应道。
“朕记得你是个军籍吧?”
“回陛下,臣确实是军籍。”
赵于逵抬起头看着皇帝,不知皇帝想做什么。
“会做生意吗?”
“做生意?”
听到皇帝的话,赵于逵就是一个意外,头摇的和泼浪鼓一样。
“臣不会。”
问文官会不会做生意,你这不侮辱人么。
“你且起来吧。”
示意赵于逵起身,朱由校看着对方道。
“漕运的问题,不能用衙门的方式解决,要用商人的方式解决。”
“你所说的,李三才、王佐、王纪这些人,公器私用,让朝廷的漕军,替商人运输货物,这是为什么?”
“是因为那些商人发现,通过朝廷的漕军运输货物北上,其成本比自己运输北上要低。”
“常言道,堵不如疏,既然漕军在负责运输漕粮之外,还负责运输货物,哪就让他们运吧。”
朱由校接下来的话,超出了在场众人的想象,包括赵于逵。
“可是陛下,若是许运商货,则京城漕粮恐难以维系埃”
听到了皇帝的话,赵于逵立马就出声道。
“扩大运量,允许民间商户参与其中。”
挥手示意赵于逵冷静,朱由校看着对方道。
“稍后,朕给你一份条陈,你按照朕的条陈给朕上份奏章,改漕运。”
“至于你说的李三才、王纪、王佐等人,上道奏章,朕让人去查。”
“臣跪谢陛下大恩。”
听到皇帝终于决定对漕运进行改变,赵于逵连忙跪地谢恩道。
“臣万不敢有负陛下。”(本章完)
既然被人认出来了,朱由校也就没了继续装的兴趣。
三两句给兴于世吩咐了从民间收粮的事儿,就带着锦衣卫离去。
临走之时,朱由校还给陪在身侧的太监吩咐了一句。
“那个漕运总督赵于逵还没离京吧,让他明天来见朕。”
赵于逵的确还没离京,他在忙着向度支司讨要银子。
“臣赵于逵恭请圣安。”
次日一早,赵玉奎就被太监带着进了西苑,一进御书房,赵于奎恭恭敬敬的行了一个大礼。
没有第一时间让他站起来,朱由校从椅子上站起来,绕着这个赵于逵转了起来。
眼珠转动,赵于逵明显察觉到了皇帝在打量自己。
“朕安,平身吧。”
转了一圈后,朱由校满意的在椅子上做了下来。
皮肤晒的黝黑,身形消瘦,是个务实的官。
“臣谢陛下隆恩。”
听到了皇帝的话,赵于逵松了口气,站了起来。
“这是你的奏本,给朕说说漕运的事儿。”
将赵于逵前些日子上的奏本丢给他,朱由校看着赵于逵道。
“从漕运最基础的地方说。”
“臣遵旨。”
闻言,赵于逵一躬身,就说了起来。
大明最初的漕运,是粮长制,每个区域的税粮要运输的目的地不同,由当地田亩最多的人负责征收和运送。
永乐十二年,迁都之后,北京粮食供给开始困难,漕运就改为了漕军运送,令北京、山东、山西、河南、中都、直隶所属卫所,不分屯守,各选军土,以指挥、千百户率领,都指挥总管,入漕运粮。
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
支运法,由还在的粮长和漕军共同承担运粮责任,粮长四成,漕军六成。
第二阶段为兑运法,粮长就近交粮和运费给卫所,然后由漕军运输。
第三阶段为长运法,官府征粮,漕军直接下江南取粮,粮长连运到卫所都不用了。
现在,大明使用的就是长运法。
听完了大明漕运的发展,朱由校沉默了一会儿后,缓声问道。
“漕运的船呢?”
“回陛下,漕运所用之船,多由松木、楠木、杉木所制,分为浅船和遮洋船两种,浅船底长五丈二尺,头长九尺五寸。遮洋船底长六丈,头长一丈ー尺。”
“漕船沿运河而行,每府都有码头,供漕船进行维修。”
“你前番上奏,讨要银两,说有人公器私用,这个私,是谁啊?”
停下敲动的手指,朱由校看向赵于逵,幽幽的到。
“是。。。”
听到皇帝如此问自己,赵于逵扑通一声贵了下来。
好一会儿,御书房内都是一阵沉默。
忍受不住这个寂静,赵于逵抬起头看了眼皇帝,发现皇帝还在看着自己,连忙低下了头。
“呵呵呵。”
看着赵于逵这个样子,朱由校冷笑两声。
“让朕猜猜,你说的,是前任漕运总督,李三才吧。”
“回陛下。”
听到皇帝说出的那个名字,赵于逵瞬间睁大了眼睛。
胆大的抬起头看了眼皇帝,赵于逵心一横,补充道。
“回陛下,还有河道总督王佐、户部右侍郎总督漕运兼凤阳巡抚王纪。”
名字已经报出来了,赵于逵也不再藏着掖着,将他在漕运上看到的乱像都说了出来。
“此三人狼狈为奸,贪污河道修缮银,变卖漕粮,强迫漕军为其服役。”
随着赵于逵的叙述,一个庞大的,牵扯到南北两景晨的庞大公器私用网络在皇帝的面前缓缓铺开。
工部、户部、漕运总督衙门、河运总督衙门、各地巡抚衙门、各地漕军卫所都被牵扯其中。
贪污都是小事儿。 最大的问题在于,本该给朝廷运输漕粮的漕军,被这些人调遣去做了生意,给人运输布匹、茶叶等物。
砰砰砰。
待赵于逵说到最后,朱由校被气的用手在桌子上敲了几下。
虽然早就预料到了漕运中存在着庞大的问题,但没想到牵扯到这么多。
“好好好,我大明真是遍地忠臣。”
赵于逵说了一半,御书房内的太监和宫女都已经跪了下去。
看到皇帝离谱的夸起了这些人是忠臣,刘时敏感觉有些懵逼,抬头看向皇帝。
“皇爷息怒。”
“提督河道漕运的太监呢?回京没有。”
“回,回皇爷。”
抬起头有些懵逼的看了眼皇帝,刘时敏勾下头。
“神庙未设河道太监。”
“。。。”
看着跪在地上的刘时敏,朱由校感觉到一阵无语。
万历你个完犊子玩意儿。
捞钱找不到地方。
该下手的地方不去,不该下手的地方下狠手是吧。
朱由校让万历的搞事给气的不轻,在原地踱起了步。
“赵于逵。”
“臣在。”
闻言,赵于逵连忙出声应道。
“朕记得你是个军籍吧?”
“回陛下,臣确实是军籍。”
赵于逵抬起头看着皇帝,不知皇帝想做什么。
“会做生意吗?”
“做生意?”
听到皇帝的话,赵于逵就是一个意外,头摇的和泼浪鼓一样。
“臣不会。”
问文官会不会做生意,你这不侮辱人么。
“你且起来吧。”
示意赵于逵起身,朱由校看着对方道。
“漕运的问题,不能用衙门的方式解决,要用商人的方式解决。”
“你所说的,李三才、王佐、王纪这些人,公器私用,让朝廷的漕军,替商人运输货物,这是为什么?”
“是因为那些商人发现,通过朝廷的漕军运输货物北上,其成本比自己运输北上要低。”
“常言道,堵不如疏,既然漕军在负责运输漕粮之外,还负责运输货物,哪就让他们运吧。”
朱由校接下来的话,超出了在场众人的想象,包括赵于逵。
“可是陛下,若是许运商货,则京城漕粮恐难以维系埃”
听到了皇帝的话,赵于逵立马就出声道。
“扩大运量,允许民间商户参与其中。”
挥手示意赵于逵冷静,朱由校看着对方道。
“稍后,朕给你一份条陈,你按照朕的条陈给朕上份奏章,改漕运。”
“至于你说的李三才、王纪、王佐等人,上道奏章,朕让人去查。”
“臣跪谢陛下大恩。”
听到皇帝终于决定对漕运进行改变,赵于逵连忙跪地谢恩道。
“臣万不敢有负陛下。”(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