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的岳父是崇祯 > 第155章 妾不如偷

第155章 妾不如偷

作者:周世显朱媺娖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啧啧,好东西呀!”

    内阁群臣,看着四轮马车在紫禁城里疾驰如飞,不由得啧啧赞叹,这么好的东西谁不想要?

    可惜就是产量太少。

    故意的,这就是周世显故意搞的限量版。

    奢侈品嘛,不限量也就不值钱了。

    “呵呵。”

    周大人微微一笑,穿越众怎么才能赚大钱,什么香水,制盐,玻璃都弱爆了,从百姓手里抠钱不算本事。

    百姓手里能有几个钱?

    想暴富就得从土财主手里大把捞银子。

    咱这车,限量版,纯手工打造还是顶配,再看看咱这车模,皇上,皇后,公主,首辅,这才叫高大上呢。

    就这豪华阵容,谁还敢和老子竞争?

    为此他成立了一家车行,叫凤威车行,专门用来安置凤威军中的伤残士卒,让将士们后半辈子衣食无忧。

    这款四轮马车,也就成为凤威车行这个百年老字号,在大明崇祯年间的第一款产品。

    “公主,南公……”

    周世显笑着走了过去,这第一批十辆马车,他已经都分配好了,自己留下一辆给家里人代步。

    再给皇上送一辆,公主送一辆,首辅大人送一辆,英国公送一辆,剩下的五辆拿出去拍卖。

    真正的帝王同款豪华座驾,价高者得。

    “公主,请。”

    很快公主也含羞带怯登上了马车,这次周世显亲自驾车,带着她好好浪漫了一回。

    “驾!”

    马鞭一挥,威风凛凛。

    “走,出宫去!”

    随着皇上皇后,公主的车驾出了宫,在宽敞整洁的东城遛了一圈,再一次轰动了整个京城名流圈子。

    “好嘛!”

    大明人什么时候见过这么新奇的玩意儿,一个个都看呆了,有下跪山呼万岁的,有凑在一起嘀嘀咕咕的,一个个都眉飞色舞。

    “这是啥车?”

    不久,京城权贵圈子里传开了,这马车还有卖的!

    “来一辆!”

    拍卖会当天便引发了权贵哄抢。

    一辆四轮马车的起拍价是五千两雪花银,一开拍,价格便蹭蹭的往上蹿,最后炒到了可怕的十二万两……

    缺钱吗,大明真不缺钱。

    这个价格让一般的土豪,已经难以承担了,最后拍下来的全是皇亲国戚,这王爷,那国丈,为了弄一辆皇上同款的马车挤破了头。

    这帮人家里是真有钱。

    当这些大明土包子皇亲国戚,见识到这些稀奇的玩意儿之后,开了眼界,便再也按捺不住那颗骚动的心。

    随之而来的是凤威车行的名气打响了。

    眨眼又是两个月过去了,进了腊月,天气转冷,随着第一场雪如期而来,喧闹的京城安静了下来。

    周府,内宅。

    雪不大,天气很冷,后宅里摆上了热气腾腾的火锅,江南名妓弹唱着时下最流行的小曲儿。

    可藏不住的离情别绪。

    柳如是试了试琴,便轻启樱唇:“人生若止……”

    这诗被她谱上了曲子,算是彻底唱红了,如今大江南北,青楼妓馆里都在传唱,红透了半边天。

    什么江南才子,诗坛领袖的风头,都被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抢走了,大明定南候,当朝驸马周世显。

    一个不小心成名了。

    周世显咬着一块羊肉,摇了摇头:“两年苦战无人知,一诗成名天下闻……这叫什么事儿?”

    如今整个江南都知道,他把河东君柳如是抢过来了,外头早就当她是周府侍妾了,实际上也差不离。

    什么都看过了,就差没干点啥。

    “咯咯。”

    王微,陈圆圆抿嘴偷笑,美目中尽是化不开的柔情。

    柳如是放下了琵琶,她瞧着这伟岸男子俏脸微红,她还有些抹不开,可心情也很复杂。

    她又不是真傻!

    这些天她也早就看透了,这哪里是个奸佞,凤威军和百姓亲如鱼水,又什么时候凶残不仁了。

    都是谣言罢了。

    可那帮江南文士为什么要造谣?

    她懵懵懂懂的想不透,可她看着这伟岸男子,俊朗英气的脸,又想起那天晚上在澡房里的事。

    芳心中竟然好似小鹿乱撞,早怎么没发现他长的这样帅?

    也对,她近视眼。

    周世显也不是矫情的人,她愿意来家里唱唱曲子,这也是一种享受,她本来也没什么坏心眼,只是性子独特。

    渐渐的也习惯了她的存在,只不过两人的关系依旧有些尴尬。

    闺蜜和人夫都这样。

    “咳。”

    王微抿嘴轻笑:“夜了,天冷,路又不好走,爱儿不如住下吧。”

    “嗯?”

    柳如是一时俏脸泛红,连小耳朵都红透了:“啐,坏人。”

    王微,陈圆圆作弄了她,抱在一起娇笑起来,这世上的道理呀,是妻不如妾,妾……不如偷。

    闺蜜和人夫早晚出事。

    周世显失笑摇头:“瞎胡闹。”

    “对了。”

    他想起一事,从袖中取出一件十分精巧的物件,放在桌上,他拆了一架千里镜,将里头的镜片细心打磨,做成了一副……近视眼镜。

    这玩意在西洋早就有了。

    眼镜框用的是上等小叶紫檀,十分精巧。

    “呀。”

    陈圆圆把眼镜抢了过去,戴上了:“啊,好晕。”

    “呵呵呵。”

    周世显笑了笑,推了过去。

    “给我的?”

    柳如是呆了呆,将精巧的眼镜拿了起来,试着戴上了,一瞬间她的世界里充满了色彩。

    “呀。”

    她大吃一惊,红润小嘴微微张开,好似瞧见了这世上最美妙的景色,神情十分娇俏可爱。

    “砰,砰。”

    她终于看清了那个带恶人,俊朗英气的脸,带着一丝微微笑容,一时间芳心中小鹿乱撞,这算是定情信物么?

    说不动心是假的。

    周世显不由得惊艳,好嘛,这本就是个书卷气很浓的倾城绝色,再戴上这幅小叶紫檀的眼镜,活脱脱一个知性大美人儿。

    他微微一笑:“呵,好看。”

    柳如是早已俏面绯红,有些慌张的起身,福了一福,逃命一般转身逃走了:“多谢……你了。”

    “咯咯。”

    王微,陈圆圆又笑做一团,这个已经彻底沦陷了,还跑什么呀,估摸着江南复社那帮才子已经气疯了。

    陈圆圆撇了撇小嘴:“什么鬼才子,哼。”

    什么学富五车,才华横溢,名满天下的诗坛大手子,比咱家夫婿的诗才差了十万八千里呢。

    “呼。”

    西北风凛冽,雪粒子敲打在窗户上。

    瞧着柳如是慌不择路的溜走了,周世显起身走到窗边,神情不由得冷峻起来,天冷了,黄河很快就要结冰了。

    美人如玉,不可贪恋,此番南下他已做足了准备。

    不日,三万凤威军,五万秦军将回师河南,再战中原,这一次他要一战攻破洛阳。

    洛阳破,则中原再无顺军立足之地,可……

    还有个大问题要解决,凤威军和秦军走了,京城兵力又空虚了,若是中原那边打着仗,清军趁机再次入关怎么办?

    这一来一回的折腾,自己的主力疲于奔命,总是和顺军,清军拉拉扯扯的,一不留神就是全军覆灭。

    揉着酸痛的额头,周世显觉得脑壳疼,身后响起轻柔的脚步声,一双纤手轻轻环绕,抱住了。

    “夫君。”

    瞧着他愁眉不展,王微,陈圆圆心疼坏了。

    “嗯。”

    周世显拍了拍玉手,琢磨着得想个办法,把清军牢牢锁死在关外,让多尔衮不敢轻举妄动。

    不能总是两线作战。

    周世显拍着爱妾的玉手,喃喃自语:“得想个办法绑住清军的手脚,给多尔衮上个嚼子。”

    办法也不是没有。

    第二天,周世显进攻奏了一本,请朝廷重开东江镇,驻兵皮岛,从海上威胁满清在辽东的侧腹部。

    这一招叫做转守为攻!

    东江镇,皮岛,这都是当年毛文龙的地盘,在渤海湾北部,紧挨着辽东,也挨着朝鲜。

    可毛文龙被袁崇焕杀了。

    渤海湾北部这个地方,对大明,对满清来说实在太重要了,从这里出兵可以走海路反攻辽东。

    从东江镇出兵,走海路,动用大明水师登陆辽东,直接就捅到大清的嗓子眼里去了!

    “嗯?”

    一说要重开东江镇,崇祯皇帝便有些尴尬了,这是一块大明朝野不能揭开的伤疤。

    毛文龙的东江镇建立于天启元年,是他的兄长天启皇帝,留给他的重要军事遗产之一。

    天启帝雄才大略,叫毛文龙驻兵渤海湾北部,这一招,可以说正正好好戳中了满清的命门!

    从东江镇出兵,一登陆就是大连金州……离满清的皇城沈阳近在咫尺,这是戳在满清肺管子上的一把刀!

    可袁崇焕为啥要杀毛文龙?

    党争,还是党争。

    袁崇焕背后站着谁,东林党,这一点都写在他的履历里了,袁崇焕的第一个贵人,参加科举时的主考官是谁?

    大学士韩旷,这是个铁杆东林党,还是元老。

    所以袁崇焕是韩旷的门生。

    袁崇焕的第二个贵人是御史侯恂,东林党元老,一手将他从一个个小小的地方官,知县,提拔到了兵部。

    毛文龙呢,无门无派的一个山野之人,却手握重兵。

    崇祯二年,正是东林党如日中天,大力排除异己的时候,没有东林党的授意,袁崇焕敢动毛文龙么?

    不怕弹章满天飞么?

    不是袁崇焕要杀毛文龙,是东林党要他杀,这事儿,袁督师是替东林党背了黑锅的。

    党争,还是党争。

    毛文龙是党争的牺牲品。

    乾清宫,静谧如水。

    “臣请,重开东江镇。”

    这事儿,崇祯皇帝还有些犹豫。

    首辅南居益却高声道:“臣,附议!”

    “臣附议!”

    四个阁臣都极力赞同,崇祯皇帝只好点了点头:“准奏。”

    这事儿就这么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