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庙堂笔如刀
推荐阅读:弃宇宙、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高家这一次大动作,其实并不难理解,所谓富贵险中求,如果任由肃王府这样发展下去,将来给那位楚人公主的儿子做了皇帝,高家这个“外戚”的身份将在临安城失去意义,如果那位未来的皇帝陛下刻薄一些,手足相残的话,高家甚至都会跟着受到牵连,成为刀下之鬼。
这绝不是什么危言耸听的事情,高明玉三十岁出头入仕为官,今年已经是接近八十的年纪,近五十年的朝堂起伏,让他见识到了太多太多的血腥事情,就拿启国赵家上一代的恩怨来说,当年身为三皇子的肃王赵长恭辅佐他大兄赵长鸣登基,而那位夺嫡失败的二皇子,以及他的所有痕迹,被硬生生从临安城抹了去,到现在甚至都没有人记得那位同样才华横溢的二皇子叫什么名字了。
能让一个人彻底消失,都不止是满门抄斩这么简单了,连带着那位二皇子的妻族母族,都跟着被从这个世界上抹掉了!
好巧不巧,高家正好是肃王府小公子赵延康的母族。
所以高明玉不得不未雨绸缪,他是个经历过风浪的大人物,他比谁都清楚,所谓的兄友弟恭,不可能出现在天家皇室,就算是普通的王族公族里头,也要面临各种各样的权力倾轧,更何况是肃王府这种即将成为皇室的王族!
从得知赵显离京之后,高明玉便知道机会来了,这场行动他布置的很是用心,前后共用了接近一个月时间布局,而且环环相扣,高明玉自认绝没有什么破绽。
行动最好的结果自然是把那位楚人公主给炸死,然后失去理智的肃王殿下愤然将当今的皇帝陛下以及太后娘娘悉数抹掉,登上帝位,到时候那位小世子没了正妃护持,日子久了,自然坐不稳“太子”的位置。
就算事情不成,高明玉也早早的布下了后手,他用禁军右营的老卒动手,就算肃王殿下对此有了疑心,最后也会怀疑到那位禁军右营的大都统王霜头上,偏偏王霜刚好是小世子赵宋的义父,如果肃王殿下对王霜生疑,将来这个小世子身边的最大助力,便会不翼而飞。
当初执行这个计策的时候,高明玉还有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干脆连带着那位肃王殿下一并给炸死…!到时候肃王府麾下众人为了保命,一定会把肃王府的后人捧上帝位,而肃王府有两位公子,一个是楚人公主项樱的儿子赵延宋,另一个则是高家千金所出的赵延康,两相比较之下,再加上高家在朝堂上的势力,那位楚人公主根本翻不出什么浪花来,就会在这场斗争中落败。
那时,高家的那个外孙赵延康,就会直接登临帝位,高家也会从一个书香门第,一跃成为大启最有势力的家族,什么谢家,严家,还有那两个刚刚封侯的侯门,都会被高家踩在脚下。
这个想法虽然大胆,但是收益实在是太过诱人,当时高明玉甚至一度要付诸行动,不过冷静下来之后,高老头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
毕竟现如今大启的局势还不太稳定,如果真没了那位肃王殿下,高明玉也没有信心能维持住局面,再加上现在北齐西楚都跟大启结下了梁子,如果没了肃王殿下,就算高家掌了权,高明玉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听周埔详细禀报了一番临安城的近况之后,
高老头微微眯上眼睛,微微皱起了眉头。
他跟赵显接触了这么多年,自然知道赵显是一个极为护短,而且格外重视亲人的人,按照高明玉事先的推算,现在赵显就算没有动手杀了皇帝和太后,临安城至少也该死上一批人,那位禁军右营的大都统王霜,这会儿也应该被罢职在家才对,可临安城现在的走向,完全出乎了高老头的预料。
好在这次动手的这八个人,除了事先找好作饵的那两个禁军右营的老卒,其他六个人都是高家自小豢养的忠仆,无父无母没有任何跟脚,现在也都早就处理干净,就算肃王殿下发现这件事不对,最终也追查不到高家头上。
想到这里,高老头拍了拍自己学生的肩膀,轻声道:“既然这样,你便先回临安城去吧,以后这段时间,无论临安城发生什么事情,你都不要再出城了,以免引起有心人怀疑。”
说到这里,高明玉声音淡然起来:“成康十六年那场兵变,你是经历过的,那一次临安城死了多少人,你心里清楚,这件事情如果泄露出去,那位肃王殿下的脾性你也略知一二,到时候……”
高明玉这段话,让周埔浑身不寒而栗,成康十六年的时候,他就在皇城兵马司任事,兵变的那天夜里,他亲眼见到那个如同少年人一样的肃王殿下到底杀了多少人,此时听到高明玉这么一说,他浑身的汗毛倒竖,低头道:“老师放心,学生便是死了,这些事也会咬死,不敢透露半句。”
他这句话是真心实意的,这种事情如果坐实,惹恼了那位肃王殿下,至少也会是一个夷三族的罪名,与其这样,还不如一个人死,还不会拖累家人。
“好了,现在事态紧急,为师就不留你吃饭了,你还是从西北门回临安城,以防万一,回了临安城之后,如果宗卫府的人传你问话,你也不必忌讳,就说是为师生了病,你家里有一副祖传的方子给为师送来了,前后要通好气,高家那边为师给他们递了信,这段时间为师也会闭了高园,抱病不出,只要你咬死这个口供,就决然不会出什么事情。”
周埔听了这番话之后,才轻轻松了一口气,低头道:“学生知道了。”
高明玉挥了挥手:“那你就去吧。”
周埔低头告退。
高明玉做官四十余年,最大的收获就是有了这么一堆门生故吏,这些朝堂上的人脉,让这个老人哪怕致仕三年,远离庙堂,也仍然能够在这临安城外的高园里,遥控临安事务,甚至还能设下一个连环局,把那位肃王殿下耍的团团转。
等到周埔走的远了,高明玉重新拾起书桌上那本《定边诗集》,偶然翻到了其中的一首诗,低声念出了其中两句。
“阵前京冠高百尺,不及庙堂笔如刀。”
这是一甲子之前,那位大启的传奇将军苏定边在临安获罪,临死之前所写的一首绝命诗,说的是这位盖世名将可以沙场无敌,却敌不过朝堂上的暗箭阴枪。
高明玉念完这首诗之后,放下手里的诗集,把目光望向的临安城方向。
“阵前水浅,庙堂水浊,肃王殿下,你拓土开疆的确厉害,可是在临安城里要把一切看的分明,就没有打仗这么容易了。”(未完待续)
高家这一次大动作,其实并不难理解,所谓富贵险中求,如果任由肃王府这样发展下去,将来给那位楚人公主的儿子做了皇帝,高家这个“外戚”的身份将在临安城失去意义,如果那位未来的皇帝陛下刻薄一些,手足相残的话,高家甚至都会跟着受到牵连,成为刀下之鬼。
这绝不是什么危言耸听的事情,高明玉三十岁出头入仕为官,今年已经是接近八十的年纪,近五十年的朝堂起伏,让他见识到了太多太多的血腥事情,就拿启国赵家上一代的恩怨来说,当年身为三皇子的肃王赵长恭辅佐他大兄赵长鸣登基,而那位夺嫡失败的二皇子,以及他的所有痕迹,被硬生生从临安城抹了去,到现在甚至都没有人记得那位同样才华横溢的二皇子叫什么名字了。
能让一个人彻底消失,都不止是满门抄斩这么简单了,连带着那位二皇子的妻族母族,都跟着被从这个世界上抹掉了!
好巧不巧,高家正好是肃王府小公子赵延康的母族。
所以高明玉不得不未雨绸缪,他是个经历过风浪的大人物,他比谁都清楚,所谓的兄友弟恭,不可能出现在天家皇室,就算是普通的王族公族里头,也要面临各种各样的权力倾轧,更何况是肃王府这种即将成为皇室的王族!
从得知赵显离京之后,高明玉便知道机会来了,这场行动他布置的很是用心,前后共用了接近一个月时间布局,而且环环相扣,高明玉自认绝没有什么破绽。
行动最好的结果自然是把那位楚人公主给炸死,然后失去理智的肃王殿下愤然将当今的皇帝陛下以及太后娘娘悉数抹掉,登上帝位,到时候那位小世子没了正妃护持,日子久了,自然坐不稳“太子”的位置。
就算事情不成,高明玉也早早的布下了后手,他用禁军右营的老卒动手,就算肃王殿下对此有了疑心,最后也会怀疑到那位禁军右营的大都统王霜头上,偏偏王霜刚好是小世子赵宋的义父,如果肃王殿下对王霜生疑,将来这个小世子身边的最大助力,便会不翼而飞。
当初执行这个计策的时候,高明玉还有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干脆连带着那位肃王殿下一并给炸死…!到时候肃王府麾下众人为了保命,一定会把肃王府的后人捧上帝位,而肃王府有两位公子,一个是楚人公主项樱的儿子赵延宋,另一个则是高家千金所出的赵延康,两相比较之下,再加上高家在朝堂上的势力,那位楚人公主根本翻不出什么浪花来,就会在这场斗争中落败。
那时,高家的那个外孙赵延康,就会直接登临帝位,高家也会从一个书香门第,一跃成为大启最有势力的家族,什么谢家,严家,还有那两个刚刚封侯的侯门,都会被高家踩在脚下。
这个想法虽然大胆,但是收益实在是太过诱人,当时高明玉甚至一度要付诸行动,不过冷静下来之后,高老头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
毕竟现如今大启的局势还不太稳定,如果真没了那位肃王殿下,高明玉也没有信心能维持住局面,再加上现在北齐西楚都跟大启结下了梁子,如果没了肃王殿下,就算高家掌了权,高明玉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听周埔详细禀报了一番临安城的近况之后,
高老头微微眯上眼睛,微微皱起了眉头。
他跟赵显接触了这么多年,自然知道赵显是一个极为护短,而且格外重视亲人的人,按照高明玉事先的推算,现在赵显就算没有动手杀了皇帝和太后,临安城至少也该死上一批人,那位禁军右营的大都统王霜,这会儿也应该被罢职在家才对,可临安城现在的走向,完全出乎了高老头的预料。
好在这次动手的这八个人,除了事先找好作饵的那两个禁军右营的老卒,其他六个人都是高家自小豢养的忠仆,无父无母没有任何跟脚,现在也都早就处理干净,就算肃王殿下发现这件事不对,最终也追查不到高家头上。
想到这里,高老头拍了拍自己学生的肩膀,轻声道:“既然这样,你便先回临安城去吧,以后这段时间,无论临安城发生什么事情,你都不要再出城了,以免引起有心人怀疑。”
说到这里,高明玉声音淡然起来:“成康十六年那场兵变,你是经历过的,那一次临安城死了多少人,你心里清楚,这件事情如果泄露出去,那位肃王殿下的脾性你也略知一二,到时候……”
高明玉这段话,让周埔浑身不寒而栗,成康十六年的时候,他就在皇城兵马司任事,兵变的那天夜里,他亲眼见到那个如同少年人一样的肃王殿下到底杀了多少人,此时听到高明玉这么一说,他浑身的汗毛倒竖,低头道:“老师放心,学生便是死了,这些事也会咬死,不敢透露半句。”
他这句话是真心实意的,这种事情如果坐实,惹恼了那位肃王殿下,至少也会是一个夷三族的罪名,与其这样,还不如一个人死,还不会拖累家人。
“好了,现在事态紧急,为师就不留你吃饭了,你还是从西北门回临安城,以防万一,回了临安城之后,如果宗卫府的人传你问话,你也不必忌讳,就说是为师生了病,你家里有一副祖传的方子给为师送来了,前后要通好气,高家那边为师给他们递了信,这段时间为师也会闭了高园,抱病不出,只要你咬死这个口供,就决然不会出什么事情。”
周埔听了这番话之后,才轻轻松了一口气,低头道:“学生知道了。”
高明玉挥了挥手:“那你就去吧。”
周埔低头告退。
高明玉做官四十余年,最大的收获就是有了这么一堆门生故吏,这些朝堂上的人脉,让这个老人哪怕致仕三年,远离庙堂,也仍然能够在这临安城外的高园里,遥控临安事务,甚至还能设下一个连环局,把那位肃王殿下耍的团团转。
等到周埔走的远了,高明玉重新拾起书桌上那本《定边诗集》,偶然翻到了其中的一首诗,低声念出了其中两句。
“阵前京冠高百尺,不及庙堂笔如刀。”
这是一甲子之前,那位大启的传奇将军苏定边在临安获罪,临死之前所写的一首绝命诗,说的是这位盖世名将可以沙场无敌,却敌不过朝堂上的暗箭阴枪。
高明玉念完这首诗之后,放下手里的诗集,把目光望向的临安城方向。
“阵前水浅,庙堂水浊,肃王殿下,你拓土开疆的确厉害,可是在临安城里要把一切看的分明,就没有打仗这么容易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