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选举前夕(2合1)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全世界的红衣主教,枢机团的成员,只有极其少数的一小部分日常驻扎在根尼国的教廷当中。
而绝大多数的红衣主教枢机主教,都是被分部到各个国家的首都教区当中,一般的情况下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所存在的枢机主教不会超过两到三个人,基本上都是一个人。
而像一些宗教影响力度比较大的国家,例如波兰,奥地利,加拿大这样的国家则会多驻几名红衣主教。
一些资本高度发达的国家也会有两个人常驻。
同时主教并不等于红衣主教,而红衣主教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加入枢机团成为枢机主教。
红衣主教可以参与大神官的选举制度,但最终投票的裁定则是由枢机团的人来制定。
尤其在古代的时期,交通和通信并不发达的情况下,必须要保证当大神官逝世之后,枢机团成员能够迅速的聚集在一起。
然后全世界各个地区的红衣主教,将由枢机团的成员们选举出新的大神官,而且枢机团的枢机主教们也可以参选。
最经典的案例就是十二世纪时期选举大神官的时候,枢机团在根尼国内投票选出的大神官继承者为当时‘圣城耶冷’教区的红衣主教。
而当时枢机团光选举就进行了四天,因为当时已经分裂出了圣主教。
而即便耶冷圣城教区的红衣主教被确认为新的大神官了,后者甚至还不知道大神官已经逝世的消息。
等到他知道大神官逝世并且还得知自己成为新任大神官之后,已经是两个多月之后,从根尼国出发的信使才将消息送过来。
随后对方赶路前往根尼国赴任,前前后后一共超过半年以上的时间。
在这半年里根尼国便是由教皇内侍承担着大神官的权利。
所以这在古代是非常繁琐的一件大麻烦事。
而在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得益于科技化时代通讯和交通的便利,甚至28个小时的时间,航班飞机就能够围绕着地球赤道上飞行一圈。
这可以让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红衣主教,枢机团的成员尽量在24个小时以内来到根尼国教廷之中集合。
进行大神官选举的准备。
而现如今的教廷当中。
枢机团内人数达278名,其中110位年龄已经超过六十五岁。
有52人的年龄超过八十岁以上。
这278名枢机团成员,皆来自65个国家。
其中欧洲占92名,北美38名,拉丁美洲31名,非洲26名,大洋洲14名,古东以及亚太地区共59名。
上面的人仅仅是三角体系之内的枢机团成员。
除此之外一些从三教单独分离出去的教会组织,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情况下也拥有其深远影响力的主教甚至红衣主教。
这些教会独立组织和教廷之间的关系,就相当于古时候的领主和皇帝之间的关系。
归于皇帝统率,教廷也不会干涉独立教会的行政。
而在剩下的枢机团成员当中有1位枢机主教来自梅达会,1位来自方济会,2位来自慈幼会,甚至就连教义比较偏激的摩蒙教都有两位枢机团成员牧守,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位来自独立教会的枢机团成员。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之,主要还是有以下原因:
红衣主教的职责便是牧守世界各地一些较重要的总教区‘例如作为省会或首都的总教区,如米兰、巴黎、纽约、华盛顿、马尼拉’。
这些牧守各地区红衣主教都是严格归于教廷的统率,拥有三教正统的背景。
但是最早时期,圣主教和昕光教都是从圣伊丹教当中分裂出来的。
甚至在分裂的初期还受到了圣伊丹教的打压,在这种情况下圣主教和昕光教只能拼了命的和圣伊丹教争夺教区地盘的划分之外。
他们还选择将一些有名望的人分配出去建立独立的信仰组织,而这种独立的教会则会以圣主教和昕光教的名义。
跑到一些圣伊丹教会教区内传教,同时并不蚕食对方的教区,只是影响圣伊丹教的信徒。
起初对于教区统治权看重的圣伊丹教还不是很在意这种独立的小教会能有什么作为。
但很快他们便发现这种独立发展的教会,就像是一种可怕的信仰瘟疫。
虽然不蚕食圣伊丹教的教区地盘,但是却改变了圣伊丹教血液当中的细胞,那些最基础的信徒。
对此在前期的分裂斗争当中,圣主教和昕光教通过这种手段才算是站稳了脚跟。
但到了后期,这种独立教会已经发展到了非常庞大的规模。
尤其是历史较悠久和较大的修会的会士,如本笃会、方济各会、道明会、梅达会等等诸如此类。
对此三教的高层只能默许对方任其发展,但在本意传统上来讲,各个独立教会还得服从本教的教宗管理,才行。
在次日上午的十点钟,几乎全球的媒体报道主要以两个事实作为主要播放的内容。
第一,圣路的开启。
第二,便是大神官的殉教。
同时期几乎全球的发达国家新闻媒体,全都涌入到了根尼国的圣彼得广场当中。
许多辆悬挂着本国国旗的新闻车停靠在圣彼得广场的最外围。
同时各国的媒体记者都在现场直播报道,圣彼得广场上聚众为大神官守灵的场面。
据传言现任教皇,修菲恩巴利缪尔,已经待在圣彼得大教堂一夜,到现在还没有出来。
而上午的十点时,三教的教宗也在公众目光的关注下,进行了大神官殉教后的第一次碰面。
在教廷发展的数千年来,大神官的上百次选举都是非常麻烦的事情。
甚至在十四世纪的大神官选举时,整整耗费了一年零七个月的时间,那时候也正处于圣伊丹教分裂出圣主教和昕光教之后的第一次大神官选举。
所以三方压制对弈结盟非常严重,为了选举出符合各自心意阵营的大神官,三教基本上今天你和我结盟,明天我就给你背后捅刀子。
到最后教皇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直接把枢机团的所有成员,关进西斯廷教堂内,让他们与外隔绝,西斯廷教堂层层封闭。
只允许送饭,每一位成员的住所都是一间间独立的密室,绝不可能互相秘密传递消息。
有什么要讨论的只能在大厅里。
一日三餐逐步缩减,今天没选举出来,那么第二天教皇便下令缩减饭食,还没选举出来就继续缩减。
就这样这群枢机团成员们还在西斯廷教堂内坚持了两个月的时间,才选出最终的大神官人选。
所以到了后来,大神官选举前,基本上会出现两次协调!
三教的三位教宗,不能成为候选者,但他们作为三大宗教的领袖,却起到了大神官选举的主导作用。
毕竟选出来的大神官,未来就是他们三个人的顶头上司,必须要慎重为各自背后的宗教考虑才行。
而这两次协调,第一次便是询问教皇的意见,看对方有没有指定的人选!
大神官的继任,一共有三种情况下可以确定人选。
第一:由教皇指定,教皇身为教廷至高无上的统治者,神的血统后代,有权利行使圣主在现世的一切权利,同时也包括大神官的指定。
当他指定某人成为大神官时,可以直接跳过红衣主教和枢机团的参选以及选举制度,哪怕被指定的人是一个普通农民,只要对方是信徒,就可以来到根尼国继任大神官。
教皇指定,是不需要看中对方是不是红衣主教的身份。
第二:枢机团选举,选举时在根尼国举行的。
选举大神官必须严格按照中世纪以来的传统方式进行。
选举当天,整装正襟的红衣主教枢机团成员做弥撒后,由‘青铜门’进入根尼国的西斯廷教堂。
分别住进‘密室’。
在选举大神官期间,西斯廷教堂与世完全隔绝,层层大门上锁并贴上封条,任何人均不得出入。
除留一部紧急联络用电话外,其它电话线全部掐断。
沟通内外的唯一渠道是设在‘青铜门’上的两个转盘,需要往里送的食物、医药等放在转盘上,由工作人员转动转盘送进去。
选举采用互选方式,得票超过三分之二者当选。
事先不提候选人名单,所以往往需要多次投票才有结果。
选举期间,有关选举的情况绝对不得外传。
为等候选举的结果,成千上万的信徒聚集在西斯廷教堂外面的圣彼得广场上,眼睛盯着西斯廷教堂的烟囱。
里面每投票一次,烟囱便冒一次烟,若冒出的烟是黑的,就意味着选举尚无结果。
若烟囱升起袅袅白烟,就表示新大神官已选举出来。
第三种方法便是:一致欢呼,一致欢呼是大神官选举的一种折中方式,当教皇既不指定大神官的人选,并且三教的枢机团成员也没有统一意见。
那么就可以选择一致欢呼的方式,一致欢呼是在场的枢机团成员共同呼唤同一个人的名字,最早起的说法是在十二世纪的时候,圣伊丹教内部的选举者并没有敲定大神官的人选。
因为内部派系之争,导致他们最终对外解释称,感受到了圣主的意志,圣主将选择某一人作为大神官,即便对方不是主教,那么也可以胜任。
而进行一致欢呼的方式便是枢机团成员共同呼喊那个人的名字,实际上是一种大神官选举的遮羞布,睡也不想要把这个位置让给对方的派系,那么两拨人便选择一个外人好了。
在教廷历史的记录中一致欢呼只有在十二世纪时使用过一次,而在十二世纪那百年里一共出现过十多位大神官的更换。
是教廷发展史上极其混乱的一个年代。
当最年长的圣伊丹教宗‘加布里’,和圣主教宗‘赫尔米斯达’以及昕光教宗‘迪方格’三人同时进入圣彼得大教堂后,那雕花大门瞬间关上,留给民众的只有神秘遐想。
到底年轻的教皇会和三位教宗说些什么?或者说修菲恩教皇已经有了下一任大神官的指定人选。
明明圣路已经开启了,全世界的关注度却全都放在了大神官的选举上,甚至都不去研究如何踏入圣路。
甚至在教廷的内部都已经开始有流言,修菲恩教皇已经有了大神官认定的人选,便是布鲁斯特神父。
对方拥有着击杀恶魔之人的称号,而且又相当受到修菲恩的看重,并且背景出身也是神职者家族当中的名门,安德森家族,叔叔是上一任大神官诺佐斯。
侄女是教廷先知,似乎有百分之八十的可能性,下一任的大神官就是布鲁斯特,就算对方不是红衣主教,只要修菲恩点头的话就行……
所以当进入圣彼得大教堂的时候,圣主教宗赫尔米斯达是三人中最有底气的。
他似乎已经看到下一任的大神官还是圣主教的人担任。
但三个人此刻都没有表现出各自的想法,他们来到努佐斯的灵柩前面恭敬行礼,每个人说了一段悼词,来表彰诺佐斯执政大神官位置时的工作。
随后他们三个人的视线都看向了坐在第一排位置,孤零零的修菲恩,在修菲恩的背后还有两名教皇近卫随从保护,近卫长威尔则把守着圣彼得教堂的大门。
圣伊丹教宗加布里今年已经九十六岁了,比诺佐斯还要大三岁,是教廷内的高层中最老的老人。
修菲恩抬头看着他们默默地点了点头“加布里教宗,坐在我的后面吧,你年事已高。”
“感谢陛下,原本我还以为死在最前面的人是我,但没想到是诺佐斯,诺佐斯殉教的品德非常高尚,此刻他的灵魂一定是环绕在圣主的神座之旁。”
旁边的圣主教宗赫尔米斯达撇了撇嘴,加布里这个老家伙说的,就像他和诺佐斯是交情很深的好朋友一样。
“今天下午,世界各地的枢机团成员就会齐聚,到时候便是要选举下一任的大神官了!”修菲恩没有回头看坐在他身后的三个人,他低声道“你们看着办吧!”
昕光教宗迪方格询问道“如果陛下,您有心中满意的人选是可以指定……”
“我说了让你们各自看着办!不过要先办完诺佐斯的葬礼,才能继续选举新的大神官。”修菲恩提高了声音,三位教宗互相对视一眼。
随后默默地对修菲恩行礼告辞。
在三位教宗进如圣彼得教堂半个小时之后,古老的雕花大门再次打开,三位教宗结伴从大门内走出来。
在圣彼得广场数万人的目光注视下,随后三人各自在大门口处分开各走三条路,分别为左中右三个方向。
大神官选举之前的两次协调的第一次失败了,根据传统当三位教宗从圣彼得教堂大门处走出来,如果各自走不通的方向,分开道路离开的话。
那么他们这是在向外界,向公众透漏出一个消息‘教皇并没有心中合适满意的人选。’
也就是说接下来必然要进行第二个选举方式,枢机团选举制。
全世界的红衣主教,枢机团的成员,只有极其少数的一小部分日常驻扎在根尼国的教廷当中。
而绝大多数的红衣主教枢机主教,都是被分部到各个国家的首都教区当中,一般的情况下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所存在的枢机主教不会超过两到三个人,基本上都是一个人。
而像一些宗教影响力度比较大的国家,例如波兰,奥地利,加拿大这样的国家则会多驻几名红衣主教。
一些资本高度发达的国家也会有两个人常驻。
同时主教并不等于红衣主教,而红衣主教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加入枢机团成为枢机主教。
红衣主教可以参与大神官的选举制度,但最终投票的裁定则是由枢机团的人来制定。
尤其在古代的时期,交通和通信并不发达的情况下,必须要保证当大神官逝世之后,枢机团成员能够迅速的聚集在一起。
然后全世界各个地区的红衣主教,将由枢机团的成员们选举出新的大神官,而且枢机团的枢机主教们也可以参选。
最经典的案例就是十二世纪时期选举大神官的时候,枢机团在根尼国内投票选出的大神官继承者为当时‘圣城耶冷’教区的红衣主教。
而当时枢机团光选举就进行了四天,因为当时已经分裂出了圣主教。
而即便耶冷圣城教区的红衣主教被确认为新的大神官了,后者甚至还不知道大神官已经逝世的消息。
等到他知道大神官逝世并且还得知自己成为新任大神官之后,已经是两个多月之后,从根尼国出发的信使才将消息送过来。
随后对方赶路前往根尼国赴任,前前后后一共超过半年以上的时间。
在这半年里根尼国便是由教皇内侍承担着大神官的权利。
所以这在古代是非常繁琐的一件大麻烦事。
而在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得益于科技化时代通讯和交通的便利,甚至28个小时的时间,航班飞机就能够围绕着地球赤道上飞行一圈。
这可以让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红衣主教,枢机团的成员尽量在24个小时以内来到根尼国教廷之中集合。
进行大神官选举的准备。
而现如今的教廷当中。
枢机团内人数达278名,其中110位年龄已经超过六十五岁。
有52人的年龄超过八十岁以上。
这278名枢机团成员,皆来自65个国家。
其中欧洲占92名,北美38名,拉丁美洲31名,非洲26名,大洋洲14名,古东以及亚太地区共59名。
上面的人仅仅是三角体系之内的枢机团成员。
除此之外一些从三教单独分离出去的教会组织,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情况下也拥有其深远影响力的主教甚至红衣主教。
这些教会独立组织和教廷之间的关系,就相当于古时候的领主和皇帝之间的关系。
归于皇帝统率,教廷也不会干涉独立教会的行政。
而在剩下的枢机团成员当中有1位枢机主教来自梅达会,1位来自方济会,2位来自慈幼会,甚至就连教义比较偏激的摩蒙教都有两位枢机团成员牧守,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位来自独立教会的枢机团成员。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之,主要还是有以下原因:
红衣主教的职责便是牧守世界各地一些较重要的总教区‘例如作为省会或首都的总教区,如米兰、巴黎、纽约、华盛顿、马尼拉’。
这些牧守各地区红衣主教都是严格归于教廷的统率,拥有三教正统的背景。
但是最早时期,圣主教和昕光教都是从圣伊丹教当中分裂出来的。
甚至在分裂的初期还受到了圣伊丹教的打压,在这种情况下圣主教和昕光教只能拼了命的和圣伊丹教争夺教区地盘的划分之外。
他们还选择将一些有名望的人分配出去建立独立的信仰组织,而这种独立的教会则会以圣主教和昕光教的名义。
跑到一些圣伊丹教会教区内传教,同时并不蚕食对方的教区,只是影响圣伊丹教的信徒。
起初对于教区统治权看重的圣伊丹教还不是很在意这种独立的小教会能有什么作为。
但很快他们便发现这种独立发展的教会,就像是一种可怕的信仰瘟疫。
虽然不蚕食圣伊丹教的教区地盘,但是却改变了圣伊丹教血液当中的细胞,那些最基础的信徒。
对此在前期的分裂斗争当中,圣主教和昕光教通过这种手段才算是站稳了脚跟。
但到了后期,这种独立教会已经发展到了非常庞大的规模。
尤其是历史较悠久和较大的修会的会士,如本笃会、方济各会、道明会、梅达会等等诸如此类。
对此三教的高层只能默许对方任其发展,但在本意传统上来讲,各个独立教会还得服从本教的教宗管理,才行。
在次日上午的十点钟,几乎全球的媒体报道主要以两个事实作为主要播放的内容。
第一,圣路的开启。
第二,便是大神官的殉教。
同时期几乎全球的发达国家新闻媒体,全都涌入到了根尼国的圣彼得广场当中。
许多辆悬挂着本国国旗的新闻车停靠在圣彼得广场的最外围。
同时各国的媒体记者都在现场直播报道,圣彼得广场上聚众为大神官守灵的场面。
据传言现任教皇,修菲恩巴利缪尔,已经待在圣彼得大教堂一夜,到现在还没有出来。
而上午的十点时,三教的教宗也在公众目光的关注下,进行了大神官殉教后的第一次碰面。
在教廷发展的数千年来,大神官的上百次选举都是非常麻烦的事情。
甚至在十四世纪的大神官选举时,整整耗费了一年零七个月的时间,那时候也正处于圣伊丹教分裂出圣主教和昕光教之后的第一次大神官选举。
所以三方压制对弈结盟非常严重,为了选举出符合各自心意阵营的大神官,三教基本上今天你和我结盟,明天我就给你背后捅刀子。
到最后教皇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直接把枢机团的所有成员,关进西斯廷教堂内,让他们与外隔绝,西斯廷教堂层层封闭。
只允许送饭,每一位成员的住所都是一间间独立的密室,绝不可能互相秘密传递消息。
有什么要讨论的只能在大厅里。
一日三餐逐步缩减,今天没选举出来,那么第二天教皇便下令缩减饭食,还没选举出来就继续缩减。
就这样这群枢机团成员们还在西斯廷教堂内坚持了两个月的时间,才选出最终的大神官人选。
所以到了后来,大神官选举前,基本上会出现两次协调!
三教的三位教宗,不能成为候选者,但他们作为三大宗教的领袖,却起到了大神官选举的主导作用。
毕竟选出来的大神官,未来就是他们三个人的顶头上司,必须要慎重为各自背后的宗教考虑才行。
而这两次协调,第一次便是询问教皇的意见,看对方有没有指定的人选!
大神官的继任,一共有三种情况下可以确定人选。
第一:由教皇指定,教皇身为教廷至高无上的统治者,神的血统后代,有权利行使圣主在现世的一切权利,同时也包括大神官的指定。
当他指定某人成为大神官时,可以直接跳过红衣主教和枢机团的参选以及选举制度,哪怕被指定的人是一个普通农民,只要对方是信徒,就可以来到根尼国继任大神官。
教皇指定,是不需要看中对方是不是红衣主教的身份。
第二:枢机团选举,选举时在根尼国举行的。
选举大神官必须严格按照中世纪以来的传统方式进行。
选举当天,整装正襟的红衣主教枢机团成员做弥撒后,由‘青铜门’进入根尼国的西斯廷教堂。
分别住进‘密室’。
在选举大神官期间,西斯廷教堂与世完全隔绝,层层大门上锁并贴上封条,任何人均不得出入。
除留一部紧急联络用电话外,其它电话线全部掐断。
沟通内外的唯一渠道是设在‘青铜门’上的两个转盘,需要往里送的食物、医药等放在转盘上,由工作人员转动转盘送进去。
选举采用互选方式,得票超过三分之二者当选。
事先不提候选人名单,所以往往需要多次投票才有结果。
选举期间,有关选举的情况绝对不得外传。
为等候选举的结果,成千上万的信徒聚集在西斯廷教堂外面的圣彼得广场上,眼睛盯着西斯廷教堂的烟囱。
里面每投票一次,烟囱便冒一次烟,若冒出的烟是黑的,就意味着选举尚无结果。
若烟囱升起袅袅白烟,就表示新大神官已选举出来。
第三种方法便是:一致欢呼,一致欢呼是大神官选举的一种折中方式,当教皇既不指定大神官的人选,并且三教的枢机团成员也没有统一意见。
那么就可以选择一致欢呼的方式,一致欢呼是在场的枢机团成员共同呼唤同一个人的名字,最早起的说法是在十二世纪的时候,圣伊丹教内部的选举者并没有敲定大神官的人选。
因为内部派系之争,导致他们最终对外解释称,感受到了圣主的意志,圣主将选择某一人作为大神官,即便对方不是主教,那么也可以胜任。
而进行一致欢呼的方式便是枢机团成员共同呼喊那个人的名字,实际上是一种大神官选举的遮羞布,睡也不想要把这个位置让给对方的派系,那么两拨人便选择一个外人好了。
在教廷历史的记录中一致欢呼只有在十二世纪时使用过一次,而在十二世纪那百年里一共出现过十多位大神官的更换。
是教廷发展史上极其混乱的一个年代。
当最年长的圣伊丹教宗‘加布里’,和圣主教宗‘赫尔米斯达’以及昕光教宗‘迪方格’三人同时进入圣彼得大教堂后,那雕花大门瞬间关上,留给民众的只有神秘遐想。
到底年轻的教皇会和三位教宗说些什么?或者说修菲恩教皇已经有了下一任大神官的指定人选。
明明圣路已经开启了,全世界的关注度却全都放在了大神官的选举上,甚至都不去研究如何踏入圣路。
甚至在教廷的内部都已经开始有流言,修菲恩教皇已经有了大神官认定的人选,便是布鲁斯特神父。
对方拥有着击杀恶魔之人的称号,而且又相当受到修菲恩的看重,并且背景出身也是神职者家族当中的名门,安德森家族,叔叔是上一任大神官诺佐斯。
侄女是教廷先知,似乎有百分之八十的可能性,下一任的大神官就是布鲁斯特,就算对方不是红衣主教,只要修菲恩点头的话就行……
所以当进入圣彼得大教堂的时候,圣主教宗赫尔米斯达是三人中最有底气的。
他似乎已经看到下一任的大神官还是圣主教的人担任。
但三个人此刻都没有表现出各自的想法,他们来到努佐斯的灵柩前面恭敬行礼,每个人说了一段悼词,来表彰诺佐斯执政大神官位置时的工作。
随后他们三个人的视线都看向了坐在第一排位置,孤零零的修菲恩,在修菲恩的背后还有两名教皇近卫随从保护,近卫长威尔则把守着圣彼得教堂的大门。
圣伊丹教宗加布里今年已经九十六岁了,比诺佐斯还要大三岁,是教廷内的高层中最老的老人。
修菲恩抬头看着他们默默地点了点头“加布里教宗,坐在我的后面吧,你年事已高。”
“感谢陛下,原本我还以为死在最前面的人是我,但没想到是诺佐斯,诺佐斯殉教的品德非常高尚,此刻他的灵魂一定是环绕在圣主的神座之旁。”
旁边的圣主教宗赫尔米斯达撇了撇嘴,加布里这个老家伙说的,就像他和诺佐斯是交情很深的好朋友一样。
“今天下午,世界各地的枢机团成员就会齐聚,到时候便是要选举下一任的大神官了!”修菲恩没有回头看坐在他身后的三个人,他低声道“你们看着办吧!”
昕光教宗迪方格询问道“如果陛下,您有心中满意的人选是可以指定……”
“我说了让你们各自看着办!不过要先办完诺佐斯的葬礼,才能继续选举新的大神官。”修菲恩提高了声音,三位教宗互相对视一眼。
随后默默地对修菲恩行礼告辞。
在三位教宗进如圣彼得教堂半个小时之后,古老的雕花大门再次打开,三位教宗结伴从大门内走出来。
在圣彼得广场数万人的目光注视下,随后三人各自在大门口处分开各走三条路,分别为左中右三个方向。
大神官选举之前的两次协调的第一次失败了,根据传统当三位教宗从圣彼得教堂大门处走出来,如果各自走不通的方向,分开道路离开的话。
那么他们这是在向外界,向公众透漏出一个消息‘教皇并没有心中合适满意的人选。’
也就是说接下来必然要进行第二个选举方式,枢机团选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