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指点(求推荐票)
推荐阅读:弃宇宙、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都说童言无忌,宋嬷嬷也不好反驳,被噎得说不出话来。
贾氏腾出一只手来,揉了揉女儿头上的小包包,“这样的话,姐儿以后不许再说。老太太和太太们担心你是真的,年前节气,家家都很忙,没遣人过来问询也是情有可原。”
“哦,女儿知道了。原来老太太和太太们都是在心里惦记女儿的病。幸好女儿如今大好了。要是有个三长两短,落在外面人的眼里,就真是两府的关系不亲近了,毕竟,一次都没有来看望女儿呢。”
宋嬷嬷讪讪地笑过后,就不再嗦,贾氏摆摆手,便让她下去了。
林如海知道妻子有事要和女儿说,便抱起儿子进了内室,将女儿扔给了贾氏。
“你说说,你这孩子,才三岁,怎么就这般地牙尖嘴利了?今日这些话,是你该说的吗?”贾氏一面对女儿的聪慧心喜,一面又特别担忧,这世间,谁人不盼儿孙聪明伶俐?可聪明伶俐的孩子是那么好养的吗?
一个不慎,便成了大奸大恶之辈了。
黛玉窝在母亲的怀里,偷偷地撇撇嘴,口中却特别乖巧,“娘,这嬷嬷到底是哪个府上的人啊?凭什么还说她家老太太和太太要在咱们这儿吃年夜饭啊?”
贾氏这才知道,女儿怕是连北街那边的人都没记住。也是,两府虽然都姓林,也是一个祖上的,还没有出五服呢,即便住在同一条街,也是一年到头除了祭祖这日外,都没有往来。
原本没太想跟女儿细说,但想到女儿方才识字读书的那股子聪明劲儿,又觉得再也不能把女儿当寻常三岁的孩子看待了。
“咱们家老祖宗当年也是随太/祖出征,马上挣来的功名爵位,敕封宣平侯府,原先说是这爵位只封袭三世,当今圣上隆恩,后又传到了你祖父。你父亲当时年幼,感念皇恩浩荡,不肯再受无功之禄才发奋读书,圣上也格外器重,点了你父亲榜眼,这份功名在勋贵之中也算是独一份了。”
“北街和你父亲是同一个祖上所出。当年你曾祖父膝下只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北街的老祖宗,早已离世,余下老太太享这天伦之乐。老太太膝下又是你三个堂伯叔父,三个婶婶,膝下子孙满堂。”
“咱们府上这边,是嫡出,你祖父袭爵后,就是你父亲。因你父亲争气,这侯府原本该在你祖父离世后,收回去的。圣上到底是看重你父亲,额外加恩,这府邸重新赐给了你父亲。”
原来如此,书上说,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按照方才贾氏的说法,北街那边应该是从祖父那一辈中分出去的,也应当是庶出才是。
也难怪,书中的黛玉在母亲故后,林父非要将她送去国公府贾老太太跟前教养了。庶出,关系也不怎么亲近,平日里连走动都少,除了祭祖要在一起,基本上不来往,如今怎么又巴巴地跑来,说是要一起吃年夜饭呢?
黛玉的印象中,荣国府每年也都要去宁国府祭祖,老太太也基本上是从来都不会在宁国府吃年夜饭的。而荣国府与宁国府可不像北街林家和南街林家,一向都没有走动。
“都在一个坊头,咱们府在南街,那边在北街。平日里外面的人为了分别两府,也就一直都这么叫着。都是一个祖宗,不论是年纪还是辈分,你都是最小的。以后,万万不可再说这样的话了。”
黛玉点头,一个“不孝”足以压死人了,看来她以后还是要谨慎行事,尽量不要出错,给自己惹麻烦。
话说,宋嬷嬷这边回了北街林府,把方才知会林如海夫妇,这边要过去吃年夜饭的事都说了,便又说起了黛玉,“三姑娘真是吓死人了,谁能想到,这么小一点孩子,说出来的话,真是想也想不到。”
便把黛玉的话,一个字不剩地说了。
当年宣平侯林懋膝下两个儿子,嫡出的是林如海的父亲林远功,娶的是云南巡抚姜应鳞的女儿,生了林如海这一个独子。庶出的儿子林远德,老侯爷临终前,先帝怜悯老臣,不单让林远功袭爵,还赐下了一个户部主事给这庶子。
林远德娶的是南安太妃娘家庶出的女儿邱氏,便是如今北街的老太太。邱氏颇能生养,北街一共有三房,长房和二房都是从老太太肚子里爬出来的,这且不算,还有个女儿,许给了锦乡侯府庶出的公子韩旭为妻;
北街林家这样的家世,老太太居然能够把女儿嫁进侯府,也算是颇有谋略了。
听了宋嬷嬷的话,二太太周氏冷笑一声,“这一场病,怎地都没把她病死?要我说,这太医院的医正也是吃饱了撑的慌,宫里的贵人们都伺候不来,竟是一月三次地跑那边,连这风大雪大都不怕了!”
“可不是,这外头的天可真是冷死了。”
都说“大孙子小儿子,老太太的命根子”,邱氏也不例外,向来都是对老二这一房颇有偏爱,宋嬷嬷又是她跟前得力的人,两人一唱一和,就是大半台戏了。
待二人都说完了,老太太才哼了一声,“以后这样的话可别说了,林医正哪里有这些功夫伺候她一个三岁的女娃娃,不都说了是八殿下的赏下的恩典吗?”
大太太就摸不准了,北街和南街那边一年到头都没什么来往,往年那边装模作样地留,这边也没有松口留下来,现在很显然是不太待见,难道说还要在那边吃年夜饭?
“娘,这年夜饭,要不还是回来吃,媳妇让人先备着,还是和往年一样!”
“吃啊,怎么不去吃?”周氏气冲冲地甩着帕子,好歹她还知道,去不去也不是自己能够做主的,上前来,跪在老太太的跟前,殷勤地捶着腿,怂恿老太太道,“娘,要儿媳说啊,您是这家里的老祖宗,那贾氏这般不会教孩子,就该娘您去指点指点!”
“嗯!”老太太重重地应了一声。
都说童言无忌,宋嬷嬷也不好反驳,被噎得说不出话来。
贾氏腾出一只手来,揉了揉女儿头上的小包包,“这样的话,姐儿以后不许再说。老太太和太太们担心你是真的,年前节气,家家都很忙,没遣人过来问询也是情有可原。”
“哦,女儿知道了。原来老太太和太太们都是在心里惦记女儿的病。幸好女儿如今大好了。要是有个三长两短,落在外面人的眼里,就真是两府的关系不亲近了,毕竟,一次都没有来看望女儿呢。”
宋嬷嬷讪讪地笑过后,就不再嗦,贾氏摆摆手,便让她下去了。
林如海知道妻子有事要和女儿说,便抱起儿子进了内室,将女儿扔给了贾氏。
“你说说,你这孩子,才三岁,怎么就这般地牙尖嘴利了?今日这些话,是你该说的吗?”贾氏一面对女儿的聪慧心喜,一面又特别担忧,这世间,谁人不盼儿孙聪明伶俐?可聪明伶俐的孩子是那么好养的吗?
一个不慎,便成了大奸大恶之辈了。
黛玉窝在母亲的怀里,偷偷地撇撇嘴,口中却特别乖巧,“娘,这嬷嬷到底是哪个府上的人啊?凭什么还说她家老太太和太太要在咱们这儿吃年夜饭啊?”
贾氏这才知道,女儿怕是连北街那边的人都没记住。也是,两府虽然都姓林,也是一个祖上的,还没有出五服呢,即便住在同一条街,也是一年到头除了祭祖这日外,都没有往来。
原本没太想跟女儿细说,但想到女儿方才识字读书的那股子聪明劲儿,又觉得再也不能把女儿当寻常三岁的孩子看待了。
“咱们家老祖宗当年也是随太/祖出征,马上挣来的功名爵位,敕封宣平侯府,原先说是这爵位只封袭三世,当今圣上隆恩,后又传到了你祖父。你父亲当时年幼,感念皇恩浩荡,不肯再受无功之禄才发奋读书,圣上也格外器重,点了你父亲榜眼,这份功名在勋贵之中也算是独一份了。”
“北街和你父亲是同一个祖上所出。当年你曾祖父膝下只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北街的老祖宗,早已离世,余下老太太享这天伦之乐。老太太膝下又是你三个堂伯叔父,三个婶婶,膝下子孙满堂。”
“咱们府上这边,是嫡出,你祖父袭爵后,就是你父亲。因你父亲争气,这侯府原本该在你祖父离世后,收回去的。圣上到底是看重你父亲,额外加恩,这府邸重新赐给了你父亲。”
原来如此,书上说,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按照方才贾氏的说法,北街那边应该是从祖父那一辈中分出去的,也应当是庶出才是。
也难怪,书中的黛玉在母亲故后,林父非要将她送去国公府贾老太太跟前教养了。庶出,关系也不怎么亲近,平日里连走动都少,除了祭祖要在一起,基本上不来往,如今怎么又巴巴地跑来,说是要一起吃年夜饭呢?
黛玉的印象中,荣国府每年也都要去宁国府祭祖,老太太也基本上是从来都不会在宁国府吃年夜饭的。而荣国府与宁国府可不像北街林家和南街林家,一向都没有走动。
“都在一个坊头,咱们府在南街,那边在北街。平日里外面的人为了分别两府,也就一直都这么叫着。都是一个祖宗,不论是年纪还是辈分,你都是最小的。以后,万万不可再说这样的话了。”
黛玉点头,一个“不孝”足以压死人了,看来她以后还是要谨慎行事,尽量不要出错,给自己惹麻烦。
话说,宋嬷嬷这边回了北街林府,把方才知会林如海夫妇,这边要过去吃年夜饭的事都说了,便又说起了黛玉,“三姑娘真是吓死人了,谁能想到,这么小一点孩子,说出来的话,真是想也想不到。”
便把黛玉的话,一个字不剩地说了。
当年宣平侯林懋膝下两个儿子,嫡出的是林如海的父亲林远功,娶的是云南巡抚姜应鳞的女儿,生了林如海这一个独子。庶出的儿子林远德,老侯爷临终前,先帝怜悯老臣,不单让林远功袭爵,还赐下了一个户部主事给这庶子。
林远德娶的是南安太妃娘家庶出的女儿邱氏,便是如今北街的老太太。邱氏颇能生养,北街一共有三房,长房和二房都是从老太太肚子里爬出来的,这且不算,还有个女儿,许给了锦乡侯府庶出的公子韩旭为妻;
北街林家这样的家世,老太太居然能够把女儿嫁进侯府,也算是颇有谋略了。
听了宋嬷嬷的话,二太太周氏冷笑一声,“这一场病,怎地都没把她病死?要我说,这太医院的医正也是吃饱了撑的慌,宫里的贵人们都伺候不来,竟是一月三次地跑那边,连这风大雪大都不怕了!”
“可不是,这外头的天可真是冷死了。”
都说“大孙子小儿子,老太太的命根子”,邱氏也不例外,向来都是对老二这一房颇有偏爱,宋嬷嬷又是她跟前得力的人,两人一唱一和,就是大半台戏了。
待二人都说完了,老太太才哼了一声,“以后这样的话可别说了,林医正哪里有这些功夫伺候她一个三岁的女娃娃,不都说了是八殿下的赏下的恩典吗?”
大太太就摸不准了,北街和南街那边一年到头都没什么来往,往年那边装模作样地留,这边也没有松口留下来,现在很显然是不太待见,难道说还要在那边吃年夜饭?
“娘,这年夜饭,要不还是回来吃,媳妇让人先备着,还是和往年一样!”
“吃啊,怎么不去吃?”周氏气冲冲地甩着帕子,好歹她还知道,去不去也不是自己能够做主的,上前来,跪在老太太的跟前,殷勤地捶着腿,怂恿老太太道,“娘,要儿媳说啊,您是这家里的老祖宗,那贾氏这般不会教孩子,就该娘您去指点指点!”
“嗯!”老太太重重地应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