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五十四)斯大林的“东方”计划
推荐阅读:弃宇宙、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要实现高速的工业化,首先需要大量的钱。对几乎一无所有的俄国来说,只有地里打出的粮食和原材料能够换钱。但小生产者的农民不会轻易交出粮食,他们曾嘲笑亲自下乡收粮的斯大林:“你要给俺们跳个舞,俺们兴许给你点粮食”。
斯大林当然不会去跳舞,而是用铁腕建立了集体农庄。在付出了巨大而残酷的人道代价后,粮食终于被控制在政府手中,并以源源不断地出口来换取工业化所需要的资金。俄国的艺术品和沙皇的珍宝也被拿来从西方富豪手中换钱。到1936年,为了得到伦勃朗、鲁宾斯等艺术大师的杰作,包括著名美国百万富翁古尔本、凯恩和美国前财政部长梅农在内的阔佬们付给了布尔什维克1亿多美元。从各种渠道弄来的钱大都被用于大量进口机器和引进技术。在1932年,英美两国全部出口机器设备的一半都被苏联人买去,大量失业的国外技术人才被招募到苏联。同年,已有外国专家1810人,技术人员10655人在那里工作,西方经济危机为苏联创造了不少机会。
为了尽快建立强大的国防,工业建设重点被放在直接为军事服务的重工业上。在战前13年,苏联国防拨款达1701亿卢布,而同期工业总投资也不过1850亿卢布。苏联人民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工业突飞猛进,烟囱越来越多的同时,日用品和食物却依然极度匮乏,“我们没有猪肉、没有牛奶、没有黄油、没有面包、没有菜汤,但我们有米高扬”的笑话到处流传(在俄语中,上述各词均以M开头,米高扬当时负责国内供应)。在合住的房子里,人们得排队上厕所。苏联人的生活水平远远低于德国和中国。在亿万人民的努力下,斯大林所要求的高速度得到了实现。但这种在“高速”中建立起来的工业虽然总量庞大,却是极不完善的。
和中国相比,苏军中训练有素的军官和军士却极为缺乏。即使在只有10万陆军的时代,中国仍然保持有一支高素质军官、士官队伍的军队。在1929年,每1000名中**人中就有100名军官、30名中士和至少400名下士。在军队编制之外,还有大量退役的军官在拿着高额退休金,各种民间军事组织在1935年以前就储备了700万后备人员,为建立庞大而精良的军队提供了保证。
而在苏联,革命风暴早已消灭了俄国旧有的军官团,少量留存下来的军官也不受新政权的信任,而新制度下培养出来的红色指挥员还缺乏素养和经验。财政上的限制以及劳动力的短缺使红军的地方部队有90%的人员不能脱离生产,每年只是接受短期集训,充其量只能算民兵。
苏联军队的扩充也受到了战前外交政策的影响。在遭到整个西方仇视的苏联,为了防止“十字军东征”和彻底被孤立,任何军事措施都来得格外小心翼翼并严加保密。作为这种韬光养晦的代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苏军总兵力虽然达到了200万人,却也仅相当于他们的德国盟友人数的一半,而战斗力低下的地方师才刚刚废除。
1936年开始的大清洗对苏军战斗力的影响大大超出上述因素。4万多名作为军队骨干和精华的红军军官被迫害。斯大林或许认为通过肃反可以巩固他的政权和军队,使之更加坚强和稳固,但这一切所付出的代价之大却超出了他的估计。
对于斯大林来说,资本主义国家全都是敌人,只是威胁程度不同而已。德国征服欧洲的战斗顺利得让斯大林和他的将军们都感到不可思议。德国的胜利刺激了苏联的野心,在中国和日本全面开战后,斯大林赶到机会来了,于是开始打算实施自己的雪耻计划。他的计划不仅仅是要收复当年被中国占领的东方领土,而是消灭中国,建立一个“黄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
斯大林如此急于消灭中国,绝不是出于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他本人对此做出过解释:“今天我们武装的比任何时候都强大,但这种军备水平我们保持不了多久……总有一天中国人会闯进来,也许是**年以后,也许是一年以后”;“时间对敌人有利,目前的力量对比只会向不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中国人没有睡大觉”。显然,斯大林意识到苏联潜在力量上的劣势和本质的缺陷,以及中国蕴藏的巨大潜力。如果等到克服了这些缺陷以后再进攻中国,苏联将丧失暂时的优势、失去统治世界的机会。基于这样的判断,斯大林认为他不能等待。;出于同样的考虑,他也不能等到德国消灭英国以后再进攻中国。毕竟在1941年,不列颠岛国的力量不足以威胁德国在欧洲的统治,苏联没有必要为她而丢掉消灭中国的难得机会。而且斯大林相信,“如果(对华作战)胜利,可能造成迫使英国媾和的形势”,同时“消灭中国之后就会大大增加日本在远东的力量”;不仅如此,整个世界都会因为中国的崩溃而“屏住呼吸”,这将为苏联夺取世界霸权铺平道路。
苏联入侵中国的计划有一个与之密切相关但却鲜为人知的计划:“东方”总计划。该计划的细节没有多少人知道。但和这个残暴的计划相比,苏联红军最高统帅部关于苏军侵犯中国公民的行为不受军法处罚的《占领地区特别管辖权和军队特别措施》以及据斯大林本人估计将饿死几千万人的对华经济掠夺政策都显得黯然失色。根据现存的相关资料,可以确认该计划至少要将中国西伯利亚、蒙古、东北和西北地区及其他一些地区的4600万至5100万居民驱逐或干脆**消灭。在这些人曾经居住过的地区将迁入1400万俄罗斯人,剩下1400万当地居民也将俄罗斯化。按斯大林的一些私下讲话,活下来的人将被作为贱民。他们中不能有知识分子,人们的文化只需认识公路上的标记或者能够数数到五百,而参与东线作战的苏联士兵将成为东方占领区优先的开发者,他们被允许保留武器以随时镇压当地人的反抗。而“东方”总计划的内容应当还不止于此,而它的实施范围显然也就是苏联所能控制的范围。斯大林本人曾表示,只要战争形势允许:“苏联的领土将扩大到白令海和南中国海”。而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完全有理由相信苏联的种族屠杀也会扩大到这些地区!
斯大林从没有指望过在中国建立长期的和平。但按他的估计,德国和西方之间的战争将持续很长的时间。可出乎意料之外的是,波兰以及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大国的法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相继败亡。万字旗在半个欧洲上空飘扬。据说斯大林曾这样问他身边的人:“他们竟一点也不能抵抗吗?”斯大林的不安是有道理的:红军的战斗力并不像他过去所认为的那样强大。在苏芬冬季战争中,对芬军占有绝对优势的苏军被拖住了4个月。只是在付出数倍于敌人的伤亡代价后,红军才勉强取胜。军队的缺点在这场冬季战争中暴露无遗,而这一切都被中国人看在了眼里。苏芬战争的纪录片成为中国将军们取乐的工具。盛怒下的斯大林对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大加指责。这位文化程度低、对现代战争一窍不通、据说只对手枪在行、并把大量时间花在对着摄像机微笑的内战英雄确实很不称职。但他在遭到斯大林攻击时的反驳也并非胡说:“所有这一切只能怪你(斯大林)自己!消灭老一辈红军的就是你这个人,我们最好的将军都是被你杀害的。”在斯大林发动的清洗中,红军丧失了全部的军区司令、90%的军区副司令和参谋长、80%的师级指挥员。三分之一的团长被指责,中、下级军官损失惨重,技术人员也未能幸免,仅空军就有5616名飞行员被清洗。军队的基础遭到巨大的摧残。为了弥补这些在短期根本无法弥补的损失,大批低级别军官被越级提升。昨天的排长变成团长,营长变成师长甚至军长。各种速成班培养出的大量“速成排长”(仅受过6个月军事训练)也充斥着军队。1941年初,苏军指挥员中仅有7。1%受过高等军事教育,55。9%受过中级教育,24。6%的人毕业于速成班,剩下的12。4%则根本没有受过军事教育。不管斯大林是否承认自己对此所负的责任,在入侵中国的时间日益临近的情况下,要解决军队的诸多问题,显然不是靠撤掉伏罗希洛夫而以芬兰战役中表现突出的铁木辛哥替代就能解决的。军队必须彻底改组,战争的经济工业准备要进一步加强。而这需要大量的时间。为此斯大林必须借助德国人的力量完成自己的计划,他相信他能够做到这一点,而且他也别无选择。
在斯大林的命令下,满载苏联石油、橡胶的列车穿过辽阔的俄罗斯平原向西驶去,终点是德国。按1939年8月苏德之间达成的协议,两国间贸易额为2.5亿马克左右,而1940年2月11日在莫斯科签署的贸易协定则规定双方在未来的18个月内最低换货额为10.4亿马克。为了拉拢德国人,忠实履行协议的斯大林向德国提供了200万吨谷物、120万吨石油、20万吨棉花、80万吨磷酸盐,大量其他重要原料和从德国过境的150万吨大豆。斯大林本人也对德国驻苏大使表白友谊:“我们应当永远做朋友,你应为此做出努力。”舒伦堡大使倒还真的在做这种努力,诸如此类的话又被舒伦堡带给了斯大林或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当然斯大林的努力没有白费,德国方面也给了丰厚的回报。德**事顾问团的进驻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大清洗”对苏军战斗力带来的恶劣影响,德国先进的技术也使苏军的装备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跟随德军横扫欧洲的苏联军团也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而这些在未来的战争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就在斯大拼命拉拢德国人的同时,进攻中国的准备正在大规模展开。国防工业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在坚信“一懒二笨,其他全是美德”的斯大林看来,“设计师总是给自己留有余地,他们没有把潜力全部挖出来,应当从他们身上榨取更多的东西”。而对工厂中的工人,斯大林则靠严厉的行政、刑事处罚加上劳动竞赛和宣传来督促其工作,有时上班迟到几个小时就得坐牢。在斯大林的鞭策下,苏联军事工业生产迅速提高。从1939年到1941年6月,苏联国防工业产值增加39%,而其他工业增长仅13%。新建的工厂开始向乌拉尔、伏尔加河、西伯利亚等纵深地带延伸。航空工业增长尤其显著。一个德国空军的一个代表团曾参观过几个中国航空球形轴承、合金和航空发动机工厂。回国后,他们在给德国政府的报告中宣称苏联的飞机制造业是全欧洲最大最先进的。在这一时期,除了新式飞机外,苏联在武器产量上已经大大超过了中国。苏联生产这种坦克的目的之一,是因为他们确信中国人拥有“无畏舰”般的巨型坦克,而实际上根本没有。军队加紧了训练。在西部特别军区,从1940年8月到战争爆发,共举行5次集团军级野战演习,1次集团军级的司令部就地演习,5次军级作战演习,1次方面军级作战演习,1次有2个机械化军参加的无线电演习,2次师级和1次军级操练。苏军的大规模扩编和改组也在进行中。军队人数从1939年的98个师200万人急速扩充至1941年6月的303个师500万人。按西班牙内战的经验,被取消的机械化军重新组建了起来。这些机械化军一旦配备齐全,将拥有29899辆坦克,其中包括15834辆T-34、KV坦克。苏联航空兵将原有的航空旅改为师和团,新式飞机已经开始装备部队,5个空降军也在组建中。苏联的战争准备的规模真正是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但在进攻开始前,这些准备还远远没有完成。旧的部队尚未从大清洗的严重摧残下复苏,大量缺乏训练的新建部队又使全军的整体素养进一步下降。宏大的换装计划才刚刚开始,少量的新式装备(相对于数量惊人的旧装备而言)还未形成战斗力。但从其已有的巨大规模和趋势来看,一旦这些准备工作完成,红军将对任何敌人形成绝对压倒优势。
进攻前夜的苏军是一台功能强大,但还未组装完成的机器。但很多人相信斯大林说的话:红军将对中国人占据全面优势。
在中苏战争爆发后,斯大林的宣传部门大肆宣传苏联是在中国对苏联发动“毁灭一切的蒙古人风暴前”采取了预防行动。这种说法并非完全空穴来风。在战争爆发前不久,苏联侦察机关就发现华军正在国境线大规模集结(这是事实),而后方则在加紧动员。红军高层对此有着种种不同的猜测。总的来说,苏军总参谋部倾向于将华军的集结看作是中国向苏联显示实力。尽管如此,斯大林还是将中国准备入侵苏联的所谓“证据”,通知了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普。
在战争爆发前的几个星期,在边境地区俘获的一些华军先进装备和绘制精密的苏联地图,以及其他一些真假参半的材料也被作为“预防性战争”证据。但这些证据甚至说服不了苏军将领自己,更何况他们精细得要命的德国盟友。而令人吃惊的是,不久,有“说服力”的证据居然由中国人自己提出来了。
一份由苏联情报员佐尔格送来的标题为“致华夏联邦大总统:关于华夏武装力量战略部署计划的设想”的文件引起了轰动。这是由当时的华军总参谋长张孝准将军亲自拟定的一个报告:报告认为苏联军队已处于总动员状态,有广阔的后方,因此“苏联及其盟友德国意大利能够派出320个师进攻中国”,“为了及时防止这一点,我认为在任何情况下也不能让苏军统帅部掌握行动的主动权,要赶在敌人前面先展开军队,并在苏联军队处于展开阶段,尚未组织起战线和各兵种协同之际向苏联军队发动攻击”,“攻击的目的是切断苏联与其盟国的联系。苏联的石油是中国战时工业的血液。”这一文件的披露使“中国入侵”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虽然很多德国将领怀疑这份文件的真实性。
要实现高速的工业化,首先需要大量的钱。对几乎一无所有的俄国来说,只有地里打出的粮食和原材料能够换钱。但小生产者的农民不会轻易交出粮食,他们曾嘲笑亲自下乡收粮的斯大林:“你要给俺们跳个舞,俺们兴许给你点粮食”。
斯大林当然不会去跳舞,而是用铁腕建立了集体农庄。在付出了巨大而残酷的人道代价后,粮食终于被控制在政府手中,并以源源不断地出口来换取工业化所需要的资金。俄国的艺术品和沙皇的珍宝也被拿来从西方富豪手中换钱。到1936年,为了得到伦勃朗、鲁宾斯等艺术大师的杰作,包括著名美国百万富翁古尔本、凯恩和美国前财政部长梅农在内的阔佬们付给了布尔什维克1亿多美元。从各种渠道弄来的钱大都被用于大量进口机器和引进技术。在1932年,英美两国全部出口机器设备的一半都被苏联人买去,大量失业的国外技术人才被招募到苏联。同年,已有外国专家1810人,技术人员10655人在那里工作,西方经济危机为苏联创造了不少机会。
为了尽快建立强大的国防,工业建设重点被放在直接为军事服务的重工业上。在战前13年,苏联国防拨款达1701亿卢布,而同期工业总投资也不过1850亿卢布。苏联人民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工业突飞猛进,烟囱越来越多的同时,日用品和食物却依然极度匮乏,“我们没有猪肉、没有牛奶、没有黄油、没有面包、没有菜汤,但我们有米高扬”的笑话到处流传(在俄语中,上述各词均以M开头,米高扬当时负责国内供应)。在合住的房子里,人们得排队上厕所。苏联人的生活水平远远低于德国和中国。在亿万人民的努力下,斯大林所要求的高速度得到了实现。但这种在“高速”中建立起来的工业虽然总量庞大,却是极不完善的。
和中国相比,苏军中训练有素的军官和军士却极为缺乏。即使在只有10万陆军的时代,中国仍然保持有一支高素质军官、士官队伍的军队。在1929年,每1000名中**人中就有100名军官、30名中士和至少400名下士。在军队编制之外,还有大量退役的军官在拿着高额退休金,各种民间军事组织在1935年以前就储备了700万后备人员,为建立庞大而精良的军队提供了保证。
而在苏联,革命风暴早已消灭了俄国旧有的军官团,少量留存下来的军官也不受新政权的信任,而新制度下培养出来的红色指挥员还缺乏素养和经验。财政上的限制以及劳动力的短缺使红军的地方部队有90%的人员不能脱离生产,每年只是接受短期集训,充其量只能算民兵。
苏联军队的扩充也受到了战前外交政策的影响。在遭到整个西方仇视的苏联,为了防止“十字军东征”和彻底被孤立,任何军事措施都来得格外小心翼翼并严加保密。作为这种韬光养晦的代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苏军总兵力虽然达到了200万人,却也仅相当于他们的德国盟友人数的一半,而战斗力低下的地方师才刚刚废除。
1936年开始的大清洗对苏军战斗力的影响大大超出上述因素。4万多名作为军队骨干和精华的红军军官被迫害。斯大林或许认为通过肃反可以巩固他的政权和军队,使之更加坚强和稳固,但这一切所付出的代价之大却超出了他的估计。
对于斯大林来说,资本主义国家全都是敌人,只是威胁程度不同而已。德国征服欧洲的战斗顺利得让斯大林和他的将军们都感到不可思议。德国的胜利刺激了苏联的野心,在中国和日本全面开战后,斯大林赶到机会来了,于是开始打算实施自己的雪耻计划。他的计划不仅仅是要收复当年被中国占领的东方领土,而是消灭中国,建立一个“黄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
斯大林如此急于消灭中国,绝不是出于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他本人对此做出过解释:“今天我们武装的比任何时候都强大,但这种军备水平我们保持不了多久……总有一天中国人会闯进来,也许是**年以后,也许是一年以后”;“时间对敌人有利,目前的力量对比只会向不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中国人没有睡大觉”。显然,斯大林意识到苏联潜在力量上的劣势和本质的缺陷,以及中国蕴藏的巨大潜力。如果等到克服了这些缺陷以后再进攻中国,苏联将丧失暂时的优势、失去统治世界的机会。基于这样的判断,斯大林认为他不能等待。;出于同样的考虑,他也不能等到德国消灭英国以后再进攻中国。毕竟在1941年,不列颠岛国的力量不足以威胁德国在欧洲的统治,苏联没有必要为她而丢掉消灭中国的难得机会。而且斯大林相信,“如果(对华作战)胜利,可能造成迫使英国媾和的形势”,同时“消灭中国之后就会大大增加日本在远东的力量”;不仅如此,整个世界都会因为中国的崩溃而“屏住呼吸”,这将为苏联夺取世界霸权铺平道路。
苏联入侵中国的计划有一个与之密切相关但却鲜为人知的计划:“东方”总计划。该计划的细节没有多少人知道。但和这个残暴的计划相比,苏联红军最高统帅部关于苏军侵犯中国公民的行为不受军法处罚的《占领地区特别管辖权和军队特别措施》以及据斯大林本人估计将饿死几千万人的对华经济掠夺政策都显得黯然失色。根据现存的相关资料,可以确认该计划至少要将中国西伯利亚、蒙古、东北和西北地区及其他一些地区的4600万至5100万居民驱逐或干脆**消灭。在这些人曾经居住过的地区将迁入1400万俄罗斯人,剩下1400万当地居民也将俄罗斯化。按斯大林的一些私下讲话,活下来的人将被作为贱民。他们中不能有知识分子,人们的文化只需认识公路上的标记或者能够数数到五百,而参与东线作战的苏联士兵将成为东方占领区优先的开发者,他们被允许保留武器以随时镇压当地人的反抗。而“东方”总计划的内容应当还不止于此,而它的实施范围显然也就是苏联所能控制的范围。斯大林本人曾表示,只要战争形势允许:“苏联的领土将扩大到白令海和南中国海”。而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完全有理由相信苏联的种族屠杀也会扩大到这些地区!
斯大林从没有指望过在中国建立长期的和平。但按他的估计,德国和西方之间的战争将持续很长的时间。可出乎意料之外的是,波兰以及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大国的法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相继败亡。万字旗在半个欧洲上空飘扬。据说斯大林曾这样问他身边的人:“他们竟一点也不能抵抗吗?”斯大林的不安是有道理的:红军的战斗力并不像他过去所认为的那样强大。在苏芬冬季战争中,对芬军占有绝对优势的苏军被拖住了4个月。只是在付出数倍于敌人的伤亡代价后,红军才勉强取胜。军队的缺点在这场冬季战争中暴露无遗,而这一切都被中国人看在了眼里。苏芬战争的纪录片成为中国将军们取乐的工具。盛怒下的斯大林对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大加指责。这位文化程度低、对现代战争一窍不通、据说只对手枪在行、并把大量时间花在对着摄像机微笑的内战英雄确实很不称职。但他在遭到斯大林攻击时的反驳也并非胡说:“所有这一切只能怪你(斯大林)自己!消灭老一辈红军的就是你这个人,我们最好的将军都是被你杀害的。”在斯大林发动的清洗中,红军丧失了全部的军区司令、90%的军区副司令和参谋长、80%的师级指挥员。三分之一的团长被指责,中、下级军官损失惨重,技术人员也未能幸免,仅空军就有5616名飞行员被清洗。军队的基础遭到巨大的摧残。为了弥补这些在短期根本无法弥补的损失,大批低级别军官被越级提升。昨天的排长变成团长,营长变成师长甚至军长。各种速成班培养出的大量“速成排长”(仅受过6个月军事训练)也充斥着军队。1941年初,苏军指挥员中仅有7。1%受过高等军事教育,55。9%受过中级教育,24。6%的人毕业于速成班,剩下的12。4%则根本没有受过军事教育。不管斯大林是否承认自己对此所负的责任,在入侵中国的时间日益临近的情况下,要解决军队的诸多问题,显然不是靠撤掉伏罗希洛夫而以芬兰战役中表现突出的铁木辛哥替代就能解决的。军队必须彻底改组,战争的经济工业准备要进一步加强。而这需要大量的时间。为此斯大林必须借助德国人的力量完成自己的计划,他相信他能够做到这一点,而且他也别无选择。
在斯大林的命令下,满载苏联石油、橡胶的列车穿过辽阔的俄罗斯平原向西驶去,终点是德国。按1939年8月苏德之间达成的协议,两国间贸易额为2.5亿马克左右,而1940年2月11日在莫斯科签署的贸易协定则规定双方在未来的18个月内最低换货额为10.4亿马克。为了拉拢德国人,忠实履行协议的斯大林向德国提供了200万吨谷物、120万吨石油、20万吨棉花、80万吨磷酸盐,大量其他重要原料和从德国过境的150万吨大豆。斯大林本人也对德国驻苏大使表白友谊:“我们应当永远做朋友,你应为此做出努力。”舒伦堡大使倒还真的在做这种努力,诸如此类的话又被舒伦堡带给了斯大林或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当然斯大林的努力没有白费,德国方面也给了丰厚的回报。德**事顾问团的进驻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大清洗”对苏军战斗力带来的恶劣影响,德国先进的技术也使苏军的装备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跟随德军横扫欧洲的苏联军团也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而这些在未来的战争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就在斯大拼命拉拢德国人的同时,进攻中国的准备正在大规模展开。国防工业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在坚信“一懒二笨,其他全是美德”的斯大林看来,“设计师总是给自己留有余地,他们没有把潜力全部挖出来,应当从他们身上榨取更多的东西”。而对工厂中的工人,斯大林则靠严厉的行政、刑事处罚加上劳动竞赛和宣传来督促其工作,有时上班迟到几个小时就得坐牢。在斯大林的鞭策下,苏联军事工业生产迅速提高。从1939年到1941年6月,苏联国防工业产值增加39%,而其他工业增长仅13%。新建的工厂开始向乌拉尔、伏尔加河、西伯利亚等纵深地带延伸。航空工业增长尤其显著。一个德国空军的一个代表团曾参观过几个中国航空球形轴承、合金和航空发动机工厂。回国后,他们在给德国政府的报告中宣称苏联的飞机制造业是全欧洲最大最先进的。在这一时期,除了新式飞机外,苏联在武器产量上已经大大超过了中国。苏联生产这种坦克的目的之一,是因为他们确信中国人拥有“无畏舰”般的巨型坦克,而实际上根本没有。军队加紧了训练。在西部特别军区,从1940年8月到战争爆发,共举行5次集团军级野战演习,1次集团军级的司令部就地演习,5次军级作战演习,1次方面军级作战演习,1次有2个机械化军参加的无线电演习,2次师级和1次军级操练。苏军的大规模扩编和改组也在进行中。军队人数从1939年的98个师200万人急速扩充至1941年6月的303个师500万人。按西班牙内战的经验,被取消的机械化军重新组建了起来。这些机械化军一旦配备齐全,将拥有29899辆坦克,其中包括15834辆T-34、KV坦克。苏联航空兵将原有的航空旅改为师和团,新式飞机已经开始装备部队,5个空降军也在组建中。苏联的战争准备的规模真正是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但在进攻开始前,这些准备还远远没有完成。旧的部队尚未从大清洗的严重摧残下复苏,大量缺乏训练的新建部队又使全军的整体素养进一步下降。宏大的换装计划才刚刚开始,少量的新式装备(相对于数量惊人的旧装备而言)还未形成战斗力。但从其已有的巨大规模和趋势来看,一旦这些准备工作完成,红军将对任何敌人形成绝对压倒优势。
进攻前夜的苏军是一台功能强大,但还未组装完成的机器。但很多人相信斯大林说的话:红军将对中国人占据全面优势。
在中苏战争爆发后,斯大林的宣传部门大肆宣传苏联是在中国对苏联发动“毁灭一切的蒙古人风暴前”采取了预防行动。这种说法并非完全空穴来风。在战争爆发前不久,苏联侦察机关就发现华军正在国境线大规模集结(这是事实),而后方则在加紧动员。红军高层对此有着种种不同的猜测。总的来说,苏军总参谋部倾向于将华军的集结看作是中国向苏联显示实力。尽管如此,斯大林还是将中国准备入侵苏联的所谓“证据”,通知了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普。
在战争爆发前的几个星期,在边境地区俘获的一些华军先进装备和绘制精密的苏联地图,以及其他一些真假参半的材料也被作为“预防性战争”证据。但这些证据甚至说服不了苏军将领自己,更何况他们精细得要命的德国盟友。而令人吃惊的是,不久,有“说服力”的证据居然由中国人自己提出来了。
一份由苏联情报员佐尔格送来的标题为“致华夏联邦大总统:关于华夏武装力量战略部署计划的设想”的文件引起了轰动。这是由当时的华军总参谋长张孝准将军亲自拟定的一个报告:报告认为苏联军队已处于总动员状态,有广阔的后方,因此“苏联及其盟友德国意大利能够派出320个师进攻中国”,“为了及时防止这一点,我认为在任何情况下也不能让苏军统帅部掌握行动的主动权,要赶在敌人前面先展开军队,并在苏联军队处于展开阶段,尚未组织起战线和各兵种协同之际向苏联军队发动攻击”,“攻击的目的是切断苏联与其盟国的联系。苏联的石油是中国战时工业的血液。”这一文件的披露使“中国入侵”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虽然很多德国将领怀疑这份文件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