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十八)潜载火箭弹的秘密
推荐阅读:弃宇宙、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为了学习潜艇建造技术,日本最早订造的潜艇是在美国的造船厂开工建造,然后分解为散件运回日本本土组装。1905年7月31日日本的第一艘潜艇在横须贺造船厂完工诞生,并命名为“第一潜水艇”,另外4艘同型潜艇分别于同年9月5日与10月1日完工下水。但日本的这5艘潜艇服役后并不是作为“潜艇”使用,而是成为了令人感到诧异的“水雷艇”。因为1904年的“初濑”号和“八岛”号战列舰触雷事件让日本军方感到震惊,所以就有了利用潜艇的隐蔽性实施布雷的想法,因而在潜艇服役后,日本人仍将其归于“水雷艇”类。这种戏剧性的另类使用直到1905年12月才得以结束,“第一潜水艇”终于恢复了真实身份,理由是作为水雷艇使用效果不理想。
日本的仿造能力非常强大,1904年在美国建造第一潜水艇的同时,日本已经在同年11月开始仿造该型潜艇了,1906年4月5日日本自己建造的第一艘潜艇“第六潜水艇”和“第七潜水艇”便建成服役了。从艇型结构上看,日本仿造的两艘潜艇就是“第一潜水艇”型的缩小版本,“第六潜水艇”的吨位只有“第一潜水艇”的一半,艇身也变的细长,同时对其传动机械进行了改进增加了动力的输出功率使航速稍有提高,。所以“第六潜水艇”被称为实验性的成果更为合适,同时仿造的成功也为日后日本对潜艇的设计建造具有一定的意义。可惜的是1910年4月15日“第六潜水艇”在广岛湾进行下潜训练时因机械故障沉没,包括艇长佐久间大尉在内的14名艇员全部淹死。而“第七潜水艇”则服役至1920年,并在当年12月1日除籍。
在日本成功建造“第六潜水艇”后,日本海军省又将下一个目标放在了大型潜艇的引进工作上。1907年山本权兵卫大将访问英国时,在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决定购买2艘英国的新型潜艇也就是后来的“C1”型,两艘“C1”型潜艇在1907年8月30日在英国维克斯船厂开工建造,并分别于1909年2月26日和3月9日竣工服役,并命名为“波-1”号和“波-2”号。“C1”型潜艇与“第一潜水艇”型相比,在吨位航速及续航力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提高,但由于载弹量少的关系,仍然只能被用于简单的沿岸巡逻而不是远距离的巡航。在“C1”型潜艇服役的3年后,日本又开始了对“C1”型潜艇的仿造,和第一次仿造时不同的是,这次是由两个不同的造船厂分别建造的,吴港造船厂是按照“C1”型潜艇为蓝本完全相同的仿造,而川崎造船厂是照“C1”型潜艇为蓝本改进仿造。1910年8月1日三艘仿造的“C1”型潜艇在海军吴港造船厂开工建造,经过一年多的建造,三艘潜艇分别于1911年的8月21日26日31日完工服役,分别命名“波-3”号、“波-4”号和“波-5”号,并将其型号称为“C2”型潜艇。1910年3月2日一艘潜艇在川崎造船厂开始建造并于1912年9月30日完工服役,该艇被命名为“波-6”号,型号为“川崎”型。“波-6”号的建造成功对日本人来说是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首先建造“波-6”号的所有零部件全部是日本自己生产的,其次“波-6”号的建造吨位超过了原形艇,而且日本为“波-6”号安装了大功率的汽油机来提高水面航速,尽管实际使用中潜艇汽油机的故障较多而没有达到预期中的效果,但仍不失为一种创新。
1912年的日本海军已不满足于其小吨位的小型潜艇,为适应潜艇部队现代化的需要,日本海军又对大吨位远航潜艇产生了浓厚兴趣。1913年日本海军省与法国施奈德兵工厂下属造船厂签定2艘450吨“S”级潜艇的建造合同,与先前的潜艇相比,此型潜艇的水面排水量已经达到450吨,双柴双轴的动力使航速达到了17节,水面续航力也达到10节时2050海里,武备方面6具鱼雷发射管,装载8条鱼雷和1门50毫米火炮,这型潜艇已真正成为海上的威慑性武器,1913年11月20日和1915年7月15两艘潜艇分别开始建造。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打断了施奈德兵工厂下属造船厂的潜艇建造,日本被迫将一艘已下水但没有完工的潜艇运回本土,并在吴港造船厂进行未完成的剩余建造,而另一艘未下水的潜艇则继续留在法国的造船厂内。大战的爆发也使日本决定继续增加潜艇的数量,由于无法从欧洲订购潜艇所以日本在“C2”型潜艇的基础上加装2具甲板鱼雷管来继续改进建造为“C3”型潜艇,于两艘“C3”型潜艇在1916年1月8日吴港造船厂同时开始迅速建造,“波-7”号于1916年的10月31日建成服役,“波-8”号稍晚至1917年2月2日服役。这样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总共拥有“第一潜水艇”型6艘、“C1”型2艘、“C2”型3艘、“C3”型2艘、“川崎”型1艘,总计14艘潜艇。
在欧洲战事终于接近尾声后,从法国运回的一艘半成品“S”级潜艇也在吴港船厂建成并服役,名为“波-10”号,而开战后一直搁置于法国船厂中的另一艘“S”级潜艇也再度开工建造,建成服役后被命名“波-9”号。建成后的“波-9”号已经将原型设计做了较大的改进,但其有限的吨位已经无法起到更大的作用了。日本随后独立设计建造的“吕-11”号新型潜艇的下水服役,让厉经磨难的“波-9”号被划为三等潜艇来使用。而其他的老旧潜艇也被用于训练或改装为其他用途。
对日本人来说,1920年才是日本海军潜艇部队真正踏入世界先进水平的开始,但此时让日本人没有想到的是,自己一向看不起的邻居中国,竟然走在了自己前面,建立了一支比日本人强大得多的潜艇部队。而在双方开战之后,日本人惊恐的发现,中国人的潜艇不但数量上要超过自己,而且战斗力远比他们想象的可怕得多。
在杨朔铭的努力下,中国海军潜艇部队由原来的几艘玩具一样的袖珍潜艇,一跃而成为拥有32艘大型作战潜艇的强大水下舰队。而且因为那位“高科技军阀”脑子里时时涌现的奇思妙想,这些潜艇当中,还有好几艘拥有特殊武器的新式潜艇。
而赵恩宝率领的这艘“海马”号潜艇,就是一艘拥有特殊武器并执行特殊任务的潜艇。
刚才攻击那艘日本大型运输船,纯粹是赵恩宝想向观察员显示一下自己和属下官兵们的高超战技。
“也许等咱们这一次任务完成了,就等不到‘集群作战’了。”赵恩宝听了观察员的话,发出了一声冷酷的阴笑。
听了赵恩宝的话,周围的很多官兵的脸上都现出了惊奇和不解之色。
这一次行动的具体内容,在这艘潜艇里,只有艇长、副艇长和观察员三个人知道。
“快到目的地了,早些开始吧!”观察员又看了看四周的情况,将潜望镜交给了赵恩宝。
赵恩宝指挥“海马”号潜艇继续前进,又经过了一段神不知鬼不觉的航行,在避开了日本人布设的大量水雷和防雷网后,“海马”号终于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大阪。
大阪位于本州岛中部,濒临大阪湾,呈南北长条形分布,系日本关西地区要冲。面积居日本全国第二。大阪人口众多,仅次于东京都和神奈川县。大阪属濑户内海式气候,全年降水丰富,夏季稍觉闷热,冬季温暖少雪。年平均气温16.5℃。
大阪是日本关西的第一大城市,也是日本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中心。大阪城处于本州岛西南部大阪湾东北岸,向南经纪淡海峡和纪伊水道通太平洋,向西经明石海峡与濑户内海相通。同时作为日本的历史文化名城,由于濒临濑户内海,大阪自古以来就是古都奈良和京都的门户,也是日本商业和贸易发展最早的地区,曾有几代日本天皇在此建都,因此名胜古迹众多。大阪古称浪速、难波,后名大坂。明治初年改称大阪。古代即是日本的海陆交通要冲。1583年大阪筑城后,商业开始繁荣起来。1868年开埠,1874年铁路通到了这里。大阪运河网发达,号称“水都”。1889年设市后,大阪的工业迅速发展。进入20世纪之后,其工业生产规模仅次于东京。
赵恩宝通过潜望镜仔细地观察着周围的情况,此时的他已经发现港内驻泊的数艘日本军舰,其中有一艘是大型装甲巡洋舰,但现在的赵恩宝,并没有打算攻击它们的念头。
看着远处岸上星星点点的灯火,赵恩宝想起了潜载火箭夹舱里的那些重型火箭弹里面装的东西,又是一声冷笑。
作为当年在曹妃甸海战中的幸存者,他亲眼目睹了日军对当地居民所犯下的累累暴行。而当时的他身为一名海军军人,却因为受伤和赤手空拳,无法挺身而出,去保护受难的民众!
那一次的经历,成了他一生挥之不去的阴影和耻辱。
现在,报仇雪耻的机会终于来了。
“确定深度,距离。”赵恩宝收回了自己的思绪,沉声命令道。
随着他的声声命令,在漆黑的夜空下,“海马”号潜艇灵巧的转动着修长的身躯,进入到了攻击阵位之中。
在确定了潜艇处于侧舷对岸的方位之后,赵恩宝下达了攻击命令,随着艇员们的操作和液压机及电动机的响动,隐藏在潜艇围壳前后和艇体背部耐压艇壳与非耐压艇壳之间的火箭弹夹舱缓缓打开。里面的笼式发射箱里,一枚枚粗大的300毫米火箭弹露了出来。
这就是“海马”号潜艇最大的秘密——1920年型潜载火箭夹舱。
在这种潜载火箭夹舱里,装有口径300毫米的短距离重型火箭弹,这些火箭弹采用笼式发射的方式,布置于潜艇围壳前后的艇体背部、耐压壳体与非耐压壳体之间,朝向侧面。平时掩蔽于甲板之下,装填与发射时由液压及电力机械向一侧仰起,另一端的非耐压壳体上备有燃气泄放门。
在发射时,潜艇将升到潜望镜深度,用潜望镜观瞄并定好射击诸元,然后以舷侧对敌方式,在潜望镜深度发射此种重型火箭弹,这种火箭弹体型短粗,射程可达6至10公里左右,可以装填多种战斗部(主要以凝固汽油弹头和生化弹头为主),用于大面积覆盖攻击敌方沿海城市和港口。
象“海马”号这样的可以发射潜载火箭弹的潜艇,不但是中国海军所独有,在现在的这个时代,也是绝无仅有的。
而这种武器的设计者,不是别人,正是那位有着“高科技军阀”名头的年轻的边防督办杨朔铭。
此时此刻,就在发射前的这一刻,赵恩宝还是想不明白,这位算起来当海军时间并不长的年轻人,是怎么想出这样的武器来的。
“准备完毕。”副艇长报告道。
赵恩宝在潜望镜前再次校对射击诸元完毕之后,沉声命令道:“发射!”
“看,石井君,那是什么?”
精赤着上身的艺妓宫本千叶子指着窗外远处夜空中突然闪过的道道红线,向伏在他怀里喘息的军医中尉石井四郎说道。
石井四郎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到那如同流星般滑过天际的红色光芒,这些东西应该是从海面上飞过来的,呈抛物线般的落在了远处的岸上。
石井四郎心里一惊,他脱开抱着自己的十五岁的年轻艺妓的怀抱,就这样一丝不挂的站了起来,来到了窗前,他死死地盯着红线的着落点,似乎在等待着那里发生的剧烈爆炸和升腾起来的火光。
但是让他感到惊奇的是,他等了好一会儿,也没有见到爆炸发生和火光出现。
“到底是什么东西?”宫本千叶子惊奇的在他背后问道。
“应该是从海面上发射过来的,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石井四郎答道,但他的目光并没有离开窗外的异景。
又等了一会儿,红色光芒全部消失了,而大阪城依然笼罩在一片祥和宁静之中,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
石井四郎的心里不知怎么,感到一种不安的悸动,他本能的觉察到,这些怪异的红色光芒,很可能是敌人以某种不知道的方式在进行破坏行动,但可能出现了什么意外,导致他们使用的这些东西失去了效用。
“很可能是中国人的间谍在搞破坏活动,但没有成功。”石井四郎转身回到宫本千叶子身边躺下,将手重新探到了她的怀里,抓住了她温软滑腻的一只鸽子乳,安慰她道,“不用担心,我们的巡逻队会去处理他们的。”
听到他这么说,十五岁的少女放下心来,向他露出一个讨好般的可爱笑容。而随着他抚弄力度的加大,她再次发出了甜美诱人的喘息。
看到她的反应,石井四郎的身体里再次勃发出野兽般的**,他狞笑了一声,将她压在了身下。
石井四郎出生于1892年6月25日,原籍是日本千叶县山武郡千代田村,其家是占有千代田村一带土地的大地主,当地农民对石井家族有着封建式的效忠意识,使石井家族经常利用这种“愚忠”为其效力。石井四郎一共兄妹4人,他是次子,在家排行第四。念中小学时,石井四郎就表现出了很强的记忆力,但因为他的性格傲慢自大,因而同级同学中很多人都觉得石井四郎即鲁莽自大,又鄙陋粗暴。
1916年4月,石井四郎进入京都帝国大学医学部,1920年12月毕业,当时28岁的石井四郎决心成为一名陆军军医,为日本帝国和天皇效劳。所以在大学毕业后不到一个月,他便入了近卫步兵第三联队,作为见习士官,开始接受军事训练。1920年4月9日,石井四郎被任命为军医中尉,分配到了他向往已久的近卫师团。
1920年8月1日,石井四郎被调到了大阪第一卫戍病院,在繁华热闹灯红酒绿的大阪城,因为家中富有,足够供他大把大把地挥霍,所以他的手头从来不缺钱花。因此石井四郎的放荡本色完全显露出来,很快便获得了“色鬼”、“夜游神”和“酒鬼”的名声。他白天在医院工作,晚上则整夜狂欢于酒馆、艺妓馆,而他最喜欢玩弄的,便是十五六岁的艺妓。
为了学习潜艇建造技术,日本最早订造的潜艇是在美国的造船厂开工建造,然后分解为散件运回日本本土组装。1905年7月31日日本的第一艘潜艇在横须贺造船厂完工诞生,并命名为“第一潜水艇”,另外4艘同型潜艇分别于同年9月5日与10月1日完工下水。但日本的这5艘潜艇服役后并不是作为“潜艇”使用,而是成为了令人感到诧异的“水雷艇”。因为1904年的“初濑”号和“八岛”号战列舰触雷事件让日本军方感到震惊,所以就有了利用潜艇的隐蔽性实施布雷的想法,因而在潜艇服役后,日本人仍将其归于“水雷艇”类。这种戏剧性的另类使用直到1905年12月才得以结束,“第一潜水艇”终于恢复了真实身份,理由是作为水雷艇使用效果不理想。
日本的仿造能力非常强大,1904年在美国建造第一潜水艇的同时,日本已经在同年11月开始仿造该型潜艇了,1906年4月5日日本自己建造的第一艘潜艇“第六潜水艇”和“第七潜水艇”便建成服役了。从艇型结构上看,日本仿造的两艘潜艇就是“第一潜水艇”型的缩小版本,“第六潜水艇”的吨位只有“第一潜水艇”的一半,艇身也变的细长,同时对其传动机械进行了改进增加了动力的输出功率使航速稍有提高,。所以“第六潜水艇”被称为实验性的成果更为合适,同时仿造的成功也为日后日本对潜艇的设计建造具有一定的意义。可惜的是1910年4月15日“第六潜水艇”在广岛湾进行下潜训练时因机械故障沉没,包括艇长佐久间大尉在内的14名艇员全部淹死。而“第七潜水艇”则服役至1920年,并在当年12月1日除籍。
在日本成功建造“第六潜水艇”后,日本海军省又将下一个目标放在了大型潜艇的引进工作上。1907年山本权兵卫大将访问英国时,在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决定购买2艘英国的新型潜艇也就是后来的“C1”型,两艘“C1”型潜艇在1907年8月30日在英国维克斯船厂开工建造,并分别于1909年2月26日和3月9日竣工服役,并命名为“波-1”号和“波-2”号。“C1”型潜艇与“第一潜水艇”型相比,在吨位航速及续航力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提高,但由于载弹量少的关系,仍然只能被用于简单的沿岸巡逻而不是远距离的巡航。在“C1”型潜艇服役的3年后,日本又开始了对“C1”型潜艇的仿造,和第一次仿造时不同的是,这次是由两个不同的造船厂分别建造的,吴港造船厂是按照“C1”型潜艇为蓝本完全相同的仿造,而川崎造船厂是照“C1”型潜艇为蓝本改进仿造。1910年8月1日三艘仿造的“C1”型潜艇在海军吴港造船厂开工建造,经过一年多的建造,三艘潜艇分别于1911年的8月21日26日31日完工服役,分别命名“波-3”号、“波-4”号和“波-5”号,并将其型号称为“C2”型潜艇。1910年3月2日一艘潜艇在川崎造船厂开始建造并于1912年9月30日完工服役,该艇被命名为“波-6”号,型号为“川崎”型。“波-6”号的建造成功对日本人来说是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首先建造“波-6”号的所有零部件全部是日本自己生产的,其次“波-6”号的建造吨位超过了原形艇,而且日本为“波-6”号安装了大功率的汽油机来提高水面航速,尽管实际使用中潜艇汽油机的故障较多而没有达到预期中的效果,但仍不失为一种创新。
1912年的日本海军已不满足于其小吨位的小型潜艇,为适应潜艇部队现代化的需要,日本海军又对大吨位远航潜艇产生了浓厚兴趣。1913年日本海军省与法国施奈德兵工厂下属造船厂签定2艘450吨“S”级潜艇的建造合同,与先前的潜艇相比,此型潜艇的水面排水量已经达到450吨,双柴双轴的动力使航速达到了17节,水面续航力也达到10节时2050海里,武备方面6具鱼雷发射管,装载8条鱼雷和1门50毫米火炮,这型潜艇已真正成为海上的威慑性武器,1913年11月20日和1915年7月15两艘潜艇分别开始建造。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打断了施奈德兵工厂下属造船厂的潜艇建造,日本被迫将一艘已下水但没有完工的潜艇运回本土,并在吴港造船厂进行未完成的剩余建造,而另一艘未下水的潜艇则继续留在法国的造船厂内。大战的爆发也使日本决定继续增加潜艇的数量,由于无法从欧洲订购潜艇所以日本在“C2”型潜艇的基础上加装2具甲板鱼雷管来继续改进建造为“C3”型潜艇,于两艘“C3”型潜艇在1916年1月8日吴港造船厂同时开始迅速建造,“波-7”号于1916年的10月31日建成服役,“波-8”号稍晚至1917年2月2日服役。这样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总共拥有“第一潜水艇”型6艘、“C1”型2艘、“C2”型3艘、“C3”型2艘、“川崎”型1艘,总计14艘潜艇。
在欧洲战事终于接近尾声后,从法国运回的一艘半成品“S”级潜艇也在吴港船厂建成并服役,名为“波-10”号,而开战后一直搁置于法国船厂中的另一艘“S”级潜艇也再度开工建造,建成服役后被命名“波-9”号。建成后的“波-9”号已经将原型设计做了较大的改进,但其有限的吨位已经无法起到更大的作用了。日本随后独立设计建造的“吕-11”号新型潜艇的下水服役,让厉经磨难的“波-9”号被划为三等潜艇来使用。而其他的老旧潜艇也被用于训练或改装为其他用途。
对日本人来说,1920年才是日本海军潜艇部队真正踏入世界先进水平的开始,但此时让日本人没有想到的是,自己一向看不起的邻居中国,竟然走在了自己前面,建立了一支比日本人强大得多的潜艇部队。而在双方开战之后,日本人惊恐的发现,中国人的潜艇不但数量上要超过自己,而且战斗力远比他们想象的可怕得多。
在杨朔铭的努力下,中国海军潜艇部队由原来的几艘玩具一样的袖珍潜艇,一跃而成为拥有32艘大型作战潜艇的强大水下舰队。而且因为那位“高科技军阀”脑子里时时涌现的奇思妙想,这些潜艇当中,还有好几艘拥有特殊武器的新式潜艇。
而赵恩宝率领的这艘“海马”号潜艇,就是一艘拥有特殊武器并执行特殊任务的潜艇。
刚才攻击那艘日本大型运输船,纯粹是赵恩宝想向观察员显示一下自己和属下官兵们的高超战技。
“也许等咱们这一次任务完成了,就等不到‘集群作战’了。”赵恩宝听了观察员的话,发出了一声冷酷的阴笑。
听了赵恩宝的话,周围的很多官兵的脸上都现出了惊奇和不解之色。
这一次行动的具体内容,在这艘潜艇里,只有艇长、副艇长和观察员三个人知道。
“快到目的地了,早些开始吧!”观察员又看了看四周的情况,将潜望镜交给了赵恩宝。
赵恩宝指挥“海马”号潜艇继续前进,又经过了一段神不知鬼不觉的航行,在避开了日本人布设的大量水雷和防雷网后,“海马”号终于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大阪。
大阪位于本州岛中部,濒临大阪湾,呈南北长条形分布,系日本关西地区要冲。面积居日本全国第二。大阪人口众多,仅次于东京都和神奈川县。大阪属濑户内海式气候,全年降水丰富,夏季稍觉闷热,冬季温暖少雪。年平均气温16.5℃。
大阪是日本关西的第一大城市,也是日本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中心。大阪城处于本州岛西南部大阪湾东北岸,向南经纪淡海峡和纪伊水道通太平洋,向西经明石海峡与濑户内海相通。同时作为日本的历史文化名城,由于濒临濑户内海,大阪自古以来就是古都奈良和京都的门户,也是日本商业和贸易发展最早的地区,曾有几代日本天皇在此建都,因此名胜古迹众多。大阪古称浪速、难波,后名大坂。明治初年改称大阪。古代即是日本的海陆交通要冲。1583年大阪筑城后,商业开始繁荣起来。1868年开埠,1874年铁路通到了这里。大阪运河网发达,号称“水都”。1889年设市后,大阪的工业迅速发展。进入20世纪之后,其工业生产规模仅次于东京。
赵恩宝通过潜望镜仔细地观察着周围的情况,此时的他已经发现港内驻泊的数艘日本军舰,其中有一艘是大型装甲巡洋舰,但现在的赵恩宝,并没有打算攻击它们的念头。
看着远处岸上星星点点的灯火,赵恩宝想起了潜载火箭夹舱里的那些重型火箭弹里面装的东西,又是一声冷笑。
作为当年在曹妃甸海战中的幸存者,他亲眼目睹了日军对当地居民所犯下的累累暴行。而当时的他身为一名海军军人,却因为受伤和赤手空拳,无法挺身而出,去保护受难的民众!
那一次的经历,成了他一生挥之不去的阴影和耻辱。
现在,报仇雪耻的机会终于来了。
“确定深度,距离。”赵恩宝收回了自己的思绪,沉声命令道。
随着他的声声命令,在漆黑的夜空下,“海马”号潜艇灵巧的转动着修长的身躯,进入到了攻击阵位之中。
在确定了潜艇处于侧舷对岸的方位之后,赵恩宝下达了攻击命令,随着艇员们的操作和液压机及电动机的响动,隐藏在潜艇围壳前后和艇体背部耐压艇壳与非耐压艇壳之间的火箭弹夹舱缓缓打开。里面的笼式发射箱里,一枚枚粗大的300毫米火箭弹露了出来。
这就是“海马”号潜艇最大的秘密——1920年型潜载火箭夹舱。
在这种潜载火箭夹舱里,装有口径300毫米的短距离重型火箭弹,这些火箭弹采用笼式发射的方式,布置于潜艇围壳前后的艇体背部、耐压壳体与非耐压壳体之间,朝向侧面。平时掩蔽于甲板之下,装填与发射时由液压及电力机械向一侧仰起,另一端的非耐压壳体上备有燃气泄放门。
在发射时,潜艇将升到潜望镜深度,用潜望镜观瞄并定好射击诸元,然后以舷侧对敌方式,在潜望镜深度发射此种重型火箭弹,这种火箭弹体型短粗,射程可达6至10公里左右,可以装填多种战斗部(主要以凝固汽油弹头和生化弹头为主),用于大面积覆盖攻击敌方沿海城市和港口。
象“海马”号这样的可以发射潜载火箭弹的潜艇,不但是中国海军所独有,在现在的这个时代,也是绝无仅有的。
而这种武器的设计者,不是别人,正是那位有着“高科技军阀”名头的年轻的边防督办杨朔铭。
此时此刻,就在发射前的这一刻,赵恩宝还是想不明白,这位算起来当海军时间并不长的年轻人,是怎么想出这样的武器来的。
“准备完毕。”副艇长报告道。
赵恩宝在潜望镜前再次校对射击诸元完毕之后,沉声命令道:“发射!”
“看,石井君,那是什么?”
精赤着上身的艺妓宫本千叶子指着窗外远处夜空中突然闪过的道道红线,向伏在他怀里喘息的军医中尉石井四郎说道。
石井四郎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到那如同流星般滑过天际的红色光芒,这些东西应该是从海面上飞过来的,呈抛物线般的落在了远处的岸上。
石井四郎心里一惊,他脱开抱着自己的十五岁的年轻艺妓的怀抱,就这样一丝不挂的站了起来,来到了窗前,他死死地盯着红线的着落点,似乎在等待着那里发生的剧烈爆炸和升腾起来的火光。
但是让他感到惊奇的是,他等了好一会儿,也没有见到爆炸发生和火光出现。
“到底是什么东西?”宫本千叶子惊奇的在他背后问道。
“应该是从海面上发射过来的,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石井四郎答道,但他的目光并没有离开窗外的异景。
又等了一会儿,红色光芒全部消失了,而大阪城依然笼罩在一片祥和宁静之中,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
石井四郎的心里不知怎么,感到一种不安的悸动,他本能的觉察到,这些怪异的红色光芒,很可能是敌人以某种不知道的方式在进行破坏行动,但可能出现了什么意外,导致他们使用的这些东西失去了效用。
“很可能是中国人的间谍在搞破坏活动,但没有成功。”石井四郎转身回到宫本千叶子身边躺下,将手重新探到了她的怀里,抓住了她温软滑腻的一只鸽子乳,安慰她道,“不用担心,我们的巡逻队会去处理他们的。”
听到他这么说,十五岁的少女放下心来,向他露出一个讨好般的可爱笑容。而随着他抚弄力度的加大,她再次发出了甜美诱人的喘息。
看到她的反应,石井四郎的身体里再次勃发出野兽般的**,他狞笑了一声,将她压在了身下。
石井四郎出生于1892年6月25日,原籍是日本千叶县山武郡千代田村,其家是占有千代田村一带土地的大地主,当地农民对石井家族有着封建式的效忠意识,使石井家族经常利用这种“愚忠”为其效力。石井四郎一共兄妹4人,他是次子,在家排行第四。念中小学时,石井四郎就表现出了很强的记忆力,但因为他的性格傲慢自大,因而同级同学中很多人都觉得石井四郎即鲁莽自大,又鄙陋粗暴。
1916年4月,石井四郎进入京都帝国大学医学部,1920年12月毕业,当时28岁的石井四郎决心成为一名陆军军医,为日本帝国和天皇效劳。所以在大学毕业后不到一个月,他便入了近卫步兵第三联队,作为见习士官,开始接受军事训练。1920年4月9日,石井四郎被任命为军医中尉,分配到了他向往已久的近卫师团。
1920年8月1日,石井四郎被调到了大阪第一卫戍病院,在繁华热闹灯红酒绿的大阪城,因为家中富有,足够供他大把大把地挥霍,所以他的手头从来不缺钱花。因此石井四郎的放荡本色完全显露出来,很快便获得了“色鬼”、“夜游神”和“酒鬼”的名声。他白天在医院工作,晚上则整夜狂欢于酒馆、艺妓馆,而他最喜欢玩弄的,便是十五六岁的艺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