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明末传奇 > 第一百四十八章 捉襟见肘

第一百四十八章 捉襟见肘

作者:风中的失落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求书,找书,请发站内短信给管理员,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三月,延安府春旱的威力开始显现出来,尽管早有准备,可是春旱的厉害,还是出乎了郑勋睿的预料,他本来以为,经历了连续四年的灾荒,延安府各地的气候条件,至少要稍微好转一些的,可惜他的想法过于美好了,从二月份开始,一滴雨都没有下,一直延续到三月底,这也让他见识了小冰期的厉害,难怪全世界在这段时间之内,都是遭遇到了极大的灾害。

    因为积蓄了百万立方以上的雪水,延安府各地能够勉强度过春旱,可是消耗是巨大的,老天不下雨,冬小麦、玉蜀黍和甘薯,就需要人工挑水来解决旱情了,这可不是嘴上说着玩的,那么多的土地,依靠着人背和马车运输,去浇灌所有的庄稼,如此的情况之下,想要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只能够是抱住一些庄稼,舍弃一些庄稼。

    郑勋睿真的出现骂娘的情况了,他骂的是老天,真的不想给人活路了。

    劳力的巨大消耗,导致了粮食的大量消耗,到了三月底,府州县都有些捉襟见肘了,劳作的时候,必须要吃饱吃好,否则没有力气,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深知这一点重要性的郑勋睿,绝不会在这个时候吝啬。

    “大人,府衙库房只有两千石面粉了,三州十六县全部都送来了文书,言难以坚持下去了,鄜州、葭州和绥德州,州衙都快要断粮了。”

    郑勋睿紧皱着眉头,当初赵牧贪墨的粮食达到了两万三千石,留下三千石在清涧县,其余的两万石全部都运回来了,加上府库原有的存粮,应该说当时还是比较乐观的,谁知道这才几个月的时间,粮食快速的消耗,居然只剩下两千石了。

    冬小麦收获的时节,不到一个月时间了,玉蜀黍和甘薯的收获时间,也就是一个多月了,应该说粮食的长势都是不错的,虽说不能够和江宁县比较,但总算是有收获,这就算是很不错了,郑勋睿专门去查看了,根据一些长期种田的老人的预计,冬小麦的亩产大约在一石五斛粮食左右,这样的产量让郑勋睿有些无语,他耗费了极大的心血,冬小麦产量却如此之低,要是在江宁县,产量怕是可以达到三石左右了。

    北方和南方本来就没有可比性,粮食产量低很多。

    至于说玉蜀黍和甘薯,应该说玉蜀黍的产量一般,能够达到三石左右,就算是阿弥陀佛了,可是甘薯的产量,郑勋睿无法估计了,他发现甘薯的长势非常好,好像比江宁县的长势还要好,难道说陕西适合种植甘薯吗。

    没有收获之前,什么都说不清楚。

    “马大人,州县是否统计过,在冬小麦收割之前,尚需多少的粮食救济。”

    “下官统计过了,根据州县的文书来看,至少还需要八千石到一万石左右的粮食。”

    郑勋睿倒吸了一口凉气,府衙只有两千石粮食,缺口太大了,粮食这东西可不比其他的东西,衣服不够了,老是穿一件就可以了,一天不吃饭可没有谁能够承受的,所以说粮食是必须准备充足的,可目前正是粮食价格最高的时候,所谓青黄不接的时节,购买一万石粮食,至少需要三万两以上的白银。

    “大人,下官仔细核对过了,州县的文书之中,也有夸大其词的地方,不过粮食的不足是存在的,剔除其中夸大的成分,真正需要的粮食,应该在五千石左右,其中鄜州大约需要一千石粮食,绥德州和葭州,各自需要五百石左右,其余县平均需要三百石左右,需求量最小的是安塞县和清涧县,安塞县百石粮食能够解决问题,清涧县恐怕不需要粮食。”

    “嗯,依照马大人统计出来的情况,延安府粮食的缺口至少在三千石左右,必须要购买这么多的粮食,是这个意思吧。”

    “若是想着能够充足供应,至少需要四千石粮食,方可度过这接近一个月的时间,冬小麦马上就要收割了,前段时间抗击春旱,消耗了太多的粮食,收获季节,粮食的需求量一样也是很大的,这段时间倒是没有那么多的需求,但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郑勋睿有些无语,他展现出来能力之后,各级官府做事情倒是不错了,可就是缺乏主动想办法的能力,一切都要依靠他这个知府来操心,当然这也不能够怪下面的官吏,凡是留在延安府的,都是没有背景和靠山的官员,不要说朝廷里面没有什么关系,就算是和巡抚衙门,都没有太多的接触,想着依靠这些人想办法,可能性不大。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个真理如今也是通行的,譬如说北直隶府州县,就能够迅速得到救济,可其他的地方,没有很好的关系,要不到什么救济,你说你遭灾了,又不是你这一个地方遭灾,困难的地方多的是,朝廷没有那么多的钱粮,只要救济最为需要的地方,什么是最为需要的,这可没有标准,所以通行的标准,就是关系了。

    “本官知道了,看样子没有其他的办法了,你亲自去联系,购买四千石粮食,加上府库里面的粮食,一共是六千石,其中的五千石粮食按照需求分配下去,告诉诸多的知州知县,再想要粮食,他们就带着自己的官帽子来要,本官要仔细问问他们了,看看他们究竟想过什么办法没有。”

    “本官给你一万五千两白银,不管你想什么办法,都要买回来四千石的粮食,在延安府各地购买肯定是不行的,最好是到西安府城去购买,价格便宜很多,至于说运输方面,让商贾直接负责,可以在粮食价格之外,适当的给一些运输的费用。”

    马祝葵抱拳稽首行礼之后,迅速去办理了。

    不一会,孙启萌也进来了。

    “大人,有关撤销州县守备衙门的文书,已经拟好了,除开府谷和神木两地保留,人数维持在三百人左右,其余地方守备衙门的军士,悉数解散,其中一部分安排到巡检司衙门,其余的回家去种地。”

    孙启萌说到这件事情的时候,郑勋睿的身体还是微微颤抖了一下。

    他想到了李自成,崇祯二年的时候,户科给事中刘懋给皇上上书,说是全国各地的驿站兵员太多,消耗了朝廷大批的钱粮,必须要予以裁撤,结果皇上不假思索的同意了,殊不知那个时候正是灾荒严重的时候,驿站养了很多人,让这些人勉强维持生活,不至于饿死,结果刘懋的一道奏折,断绝了太多人的门路,特别是陕西一地,大量的流民出现,走投无路的他们,纷纷加入到流寇队伍之中,甚至直接成为流寇的首领。

    李自成就是其中之一。

    自己这个时候裁撤守备衙门,道理上和裁撤驿站是一样的,只不过在安抚上面,仔细思索过,一方面是给与这些被裁撤的军士一部分的田地,让他们有耕种的田地,不至于走投无路,另外一方面是给与一部分的补助,能够暂时度过难关。

    其实守备衙门早就准备裁撤的,可郑勋睿一直都不敢动,他害怕出现失控的局面。

    “孙大人,裁撤各地守备衙门,经过了接近半年时间的酝酿,各项的准备事宜,都应该是差不多了,可本官还是有些担心,会不会因为裁撤守备衙门,出现一些意外的情况。”

    “下官以为不会,州县按照府衙的要求,早就做好了准备事宜,月底就是冬小麦收割的季节,这些被裁撤的军士,因为去年参与了播种,能够分到不少的粮食,如此就保证了有粮食吃,此外他们还得到了一定的补助,足够支撑一段时间了。”

    孙启萌有些奇怪,不知道向来英武决断的知府大人,为什么在这件小事情上面,如此的担心,其实守备衙门的确失去了意义,朝廷已经在延安府设立了卫所,当初卫所成立的时候,守备衙门就应该要撤销了,延安府各地的安全,由延安卫直接负责,各地只要有巡检司衙门负责维持治安,就可以了至于说府谷和神木两地,因为距离延安府的距离太远,遭遇突发事情的时候,卫所调遣兵将来不及,所以需要守备衙门支撑一下。

    “嗯,还是要小心,府衙发布文书的时候,告诫州县,一定要谨慎,不能够出现任何的问题,否则知州知县承当一切之责任,遣散回家的军士,还要定期去看看,是什么情况,万一生活困难,官府要予以适当的照顾,这些守备衙门的军士,总算是为延安府各地之稳定,做了一些事情,官府不能够忘记他们。”

    孙启萌离开之后,郑勋睿整理了心思,登莱兵变的事情,他无法去干涉,就不要想那么多了,如今最为重要的还是冬小麦收割的事宜,此外就是玉蜀黍和甘薯收割的事宜,若是甘薯的产量大,那么来年就是多种甘薯,少种玉蜀黍,延安府需要大量的粮食,这样才能够维持稳定,逐渐的恢复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