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暮气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求书,找书,请发站内短信给管理员,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进入米脂县城,郑勋睿身边有一百名护院陪同,之所以进入县城怎么多人,主要还是要取出棉甲和弓箭,迅速提供给杨贺,让前去进攻的护院穿上棉甲,这样安全能够得到更大的保证,当然这么多人进入县城,还是有些震动的。
米脂县城不大,和江宁县没有可比性,延安府最穷的就是府谷、神木和米脂三个地方,这些地方产生的流寇数量也是最多的,这主要是源于连续三年的饥荒,特别是崇祯二年的饥荒,饿死了很多人,也产生了大批的流寇。
战马慢慢走在大街上,郑勋睿感觉到了一股寒气。
这股寒气来自于县城,来自于县城的百姓。
他感受不到任何的朝气,仿佛整个县城里面,都是暮气沉沉的老人,尽管大街两边,有驻足观看和行礼的百姓,但这些人的神态都是麻木的,县城里面,紧张的氛围尚未完全消散,因为流寇大规模的出现,陕西几乎每个县都有守备衙门,军士的数量有多有少,多的接近千人,少的也有两三百人,这些人在州城和县城遭遇到流寇进攻的时候,负责护卫城池,城内守备衙门的军士尚且守卫在大街各处。
大部分的商铺都是关门的,兵荒马乱的时候,极少有商铺愿意开门,一旦遭遇混混无赖,被偷和抢的时候居多,还不如不开门,当然,城池若是被攻破了,这些商铺是首先吃亏的,人家不管你是不是开门,砸门就进去抢东西了。
米脂县是流寇侵袭的重灾区,大名鼎鼎的李自成就是出自于米脂。
或许是看见郑勋睿的神色很不好,宋仁宏小心的开口了。
“大人,米脂县接连三年遭遇灾害,加上流寇肆掠,出现了大量的流民……”
“本官知道这些,不用多说,本官问你,米脂县目前还剩下多少的户数和人口。”
宋仁宏的脸上露出了为难的神情,若是先前没有见识到郑勋睿的手段,他会很流利的说出数目来,可刚刚见识了知府大人的刚毅果断,他不敢撒谎了,若是被知府大人识破了,自己可没有好果子吃。
“大人,崇祯二年末曾经做过统计,全县尚有一万五千户,三万余人。”
“哦,本官记得崇祯元年的时候,统计的户数是三万余户,七万多人啊。”
“这个,连年的灾荒,加上流寇造反,人口和户数都是大减了。”
“本官听你的意思,崇祯二年到现在,没有进行过户数和人口的统计,是这个情况吗。”
“的确,这是下官的失职,请大人恕罪。”
“不用首先请罪,说说是什么原因,是不是流寇一直在米脂县肆掠,无法统计。”
“大人说的不错,崇祯二年的大旱,流民大量出现,不少的流民加入到流寇之中,朝廷派遣大军多次围剿,米脂县已经成为受害最为严重的地方之一,这户数和人口统计的事宜,根本就无法做了。”
郑勋睿的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先前护院在官道上面行军的时候,几乎没有看到什么百姓,他还以为是大部分的百姓躲在家里,害怕遭遇到牵连,如今看来分析有误,不是老百姓不出来,而是这一带的人已经不多了,恐怕绝大部分都是饿死或者加入到流寇队伍之中了。
想想而是,崇祯二年延安府大旱,其中府谷、神木、米脂、葭州和绥德一带最为严重,延安府知府马懋才写给朝廷的奏折,说延安府所辖地方全年没有下雨,草木都枯焦了,老百姓挖深山中的蓬草为食,蓬草挖完之后,剥树皮吃,树皮吃完之后,只能够到山里挖观音土吃,观音土不能够消化,很多的百姓腹部坠胀,痛苦的死去。
饥荒发展到最后,老百姓挖出饿死的人,骨头当柴火烧,肉煮熟了吃,可是吃人肉的结果更加的严重,吃过人肉的百姓,没有几天的时间,眼睛红了,全身肿胀,痛苦死去。
当时马懋才用了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千里赤野,几乎看不到人烟。
如此的情况之下,流寇才大规模的产生,崇祯二年达到了高潮,朝廷开始高度重视,任命右都御史杨鹤为三边总督,进驻陕西大规模的剿灭流寇。
饥荒、战火、天灾,这些因素加到一起,瞬间就能够夺取大部分人的性命。
郑勋睿的脸色渐渐冷酷起来。
“宋大人,本官预计一下,崇祯二年末的统计数据,怕也是假的吧,那个时候朝廷正在西安府、延安府和庆阳府大规模的剿灭流寇,兵荒马乱之际,县衙怎么可能去统计人口,供给大军都来不及。”
宋仁宏的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低下头。
“回禀大人,的确没有统计。”
“到如今,米脂县剩余人口,怕是不足万人了吧。”
宋仁宏没有说话,显然是默许了。
郑勋睿的心开始下沉,一种冰凉的感觉涌上心头,本来以为能够在延安府各地大力推行甘薯种植,辅之以玉蜀黍,用一年到两年的时间,解决饥荒的问题,如今看来,这一切恐怕都是笑话了,人都死的差不多了,还有谁能够去种地。
同时,流寇还在四处劫掠,没有丝毫停止的意思,杨鹤曾经主张招抚的政策,完全失败,各地被招抚的流寇,大都在各县守备衙门,装备得到了一定的补充,也搜刮到了粮食,这个时候力量更加的强大,导致延安府各地根本不能稳定。
洪承畴剿灭流寇的政策完全不一样,以杀为主,很少放过投降的流寇,谁知道在厮杀的过程之中,会不会有无辜的流民成为冤魂。
从杨鹤和洪承畴的奏折来看,六月份开始,投降再反的流寇纷纷冒出头来,大军再次开始在庆阳府和延安府大规模的剿灭流寇,这意味着惨烈的杀戮再次开始了。
本来就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百姓,哪里还有活下去的机会。
无人区三个字浮上心头。
县衙在城南,从城门到城南,走遍了大半个县城,看到的人不多,整个县城都是死气沉沉的。
“宋大人,县城之内还有多少人。”
“去年和今年,很多的士绅富户,都迁走了,目前县城的人口,不足三千人。”
郑勋睿感觉到牙齿都是凉的,他几乎要骂人了,崇祯二年陕西大旱,这种情形,其实在崇祯元年下半年就体现出来了,那个时候延安府知府马懋才在干什么,朝廷在干什么,能够拿出来银子去训练登莱新军,能够给与袁崇焕大量的银子,为什么就不能够救济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百姓,而且愚昧无知的东林党,于南方的商贾结合起来,成为利益共同体,他们给皇上提出了建议,增加农业赋税,免去商贸赋税,导致朝廷的收入大幅度的减少,让遭遇灾荒的百姓,完全失去了希望。
更加令人气愤的是,东林党不仅仅是建议增加农业赋税,还要大规模征收历年拖欠的农业赋税,这条政策很快贯彻落实下去,那些拖欠赋税的,大都是走投无路的百姓,官府强征赋税,等于是逼迫他们造反。
崇祯三年底,农业赋税增加,商贸税几乎不存在了。
恶果在延安府表现出来了,号称七十二营的流寇,绝大部分的首领都是出自于陕西,其中的绝大部分又是出自于延安府,这些流寇目前还是各自为营,没有形成统一的力量,战斗力不强,除开能够收纳哗变军士的军队,其余的就是乌合之众,不能够引起朝廷的特别关注,可一旦他们形成了合力,有了不错的战斗力,联合起来之后,就将成为推翻大明王朝的决定性力量,到了那个时候,神仙也救不了大明王朝。
自己所看到的朝廷资料,延安府三十七万户,一百零四万人,不知道是哪朝哪代的情况了,如今能够留下十分之一就不错了。
延安府的面积是很大的,四万多平方公里,在陕西境内,所辖地域面积仅仅小于巩昌府,甚至大于西安府,这样一片广袤的地方,可能只有十几万人,那不是千里无人烟,还能够用什么来形容。
另外一个念头也出现在郑勋睿的脑海里面。
不沾泥进攻米脂县城和葭州州城,不是什么胆子大的问题,而是除开攻打县城,其余地方没有进攻的必要了,都没有什么人了,也不需要进攻,也得不到粮草的补给,不沾泥是没有办法的情况之下,才进攻米脂县城和葭州州城的。
还有一个问题,如此广袤的土地上面,大山不少,流寇自然是能够来去自如了,打得赢就狠狠的打,打不赢就凭借着熟悉地形的优势跑,战斗力不是那么强悍的官军自然是追不上的,所以流寇总是能够在陕西肆掠。
流寇大规模进入山西的时候,也是山西遭遇重大灾荒的时间。
郑勋睿隐隐的看到了流寇总是存在的原因,这不是史料之中记载的情况,若是自己按照史料的记载去理解,如今是哭都哭不出来。
求书,找书,请发站内短信给管理员,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进入米脂县城,郑勋睿身边有一百名护院陪同,之所以进入县城怎么多人,主要还是要取出棉甲和弓箭,迅速提供给杨贺,让前去进攻的护院穿上棉甲,这样安全能够得到更大的保证,当然这么多人进入县城,还是有些震动的。
米脂县城不大,和江宁县没有可比性,延安府最穷的就是府谷、神木和米脂三个地方,这些地方产生的流寇数量也是最多的,这主要是源于连续三年的饥荒,特别是崇祯二年的饥荒,饿死了很多人,也产生了大批的流寇。
战马慢慢走在大街上,郑勋睿感觉到了一股寒气。
这股寒气来自于县城,来自于县城的百姓。
他感受不到任何的朝气,仿佛整个县城里面,都是暮气沉沉的老人,尽管大街两边,有驻足观看和行礼的百姓,但这些人的神态都是麻木的,县城里面,紧张的氛围尚未完全消散,因为流寇大规模的出现,陕西几乎每个县都有守备衙门,军士的数量有多有少,多的接近千人,少的也有两三百人,这些人在州城和县城遭遇到流寇进攻的时候,负责护卫城池,城内守备衙门的军士尚且守卫在大街各处。
大部分的商铺都是关门的,兵荒马乱的时候,极少有商铺愿意开门,一旦遭遇混混无赖,被偷和抢的时候居多,还不如不开门,当然,城池若是被攻破了,这些商铺是首先吃亏的,人家不管你是不是开门,砸门就进去抢东西了。
米脂县是流寇侵袭的重灾区,大名鼎鼎的李自成就是出自于米脂。
或许是看见郑勋睿的神色很不好,宋仁宏小心的开口了。
“大人,米脂县接连三年遭遇灾害,加上流寇肆掠,出现了大量的流民……”
“本官知道这些,不用多说,本官问你,米脂县目前还剩下多少的户数和人口。”
宋仁宏的脸上露出了为难的神情,若是先前没有见识到郑勋睿的手段,他会很流利的说出数目来,可刚刚见识了知府大人的刚毅果断,他不敢撒谎了,若是被知府大人识破了,自己可没有好果子吃。
“大人,崇祯二年末曾经做过统计,全县尚有一万五千户,三万余人。”
“哦,本官记得崇祯元年的时候,统计的户数是三万余户,七万多人啊。”
“这个,连年的灾荒,加上流寇造反,人口和户数都是大减了。”
“本官听你的意思,崇祯二年到现在,没有进行过户数和人口的统计,是这个情况吗。”
“的确,这是下官的失职,请大人恕罪。”
“不用首先请罪,说说是什么原因,是不是流寇一直在米脂县肆掠,无法统计。”
“大人说的不错,崇祯二年的大旱,流民大量出现,不少的流民加入到流寇之中,朝廷派遣大军多次围剿,米脂县已经成为受害最为严重的地方之一,这户数和人口统计的事宜,根本就无法做了。”
郑勋睿的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先前护院在官道上面行军的时候,几乎没有看到什么百姓,他还以为是大部分的百姓躲在家里,害怕遭遇到牵连,如今看来分析有误,不是老百姓不出来,而是这一带的人已经不多了,恐怕绝大部分都是饿死或者加入到流寇队伍之中了。
想想而是,崇祯二年延安府大旱,其中府谷、神木、米脂、葭州和绥德一带最为严重,延安府知府马懋才写给朝廷的奏折,说延安府所辖地方全年没有下雨,草木都枯焦了,老百姓挖深山中的蓬草为食,蓬草挖完之后,剥树皮吃,树皮吃完之后,只能够到山里挖观音土吃,观音土不能够消化,很多的百姓腹部坠胀,痛苦的死去。
饥荒发展到最后,老百姓挖出饿死的人,骨头当柴火烧,肉煮熟了吃,可是吃人肉的结果更加的严重,吃过人肉的百姓,没有几天的时间,眼睛红了,全身肿胀,痛苦死去。
当时马懋才用了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千里赤野,几乎看不到人烟。
如此的情况之下,流寇才大规模的产生,崇祯二年达到了高潮,朝廷开始高度重视,任命右都御史杨鹤为三边总督,进驻陕西大规模的剿灭流寇。
饥荒、战火、天灾,这些因素加到一起,瞬间就能够夺取大部分人的性命。
郑勋睿的脸色渐渐冷酷起来。
“宋大人,本官预计一下,崇祯二年末的统计数据,怕也是假的吧,那个时候朝廷正在西安府、延安府和庆阳府大规模的剿灭流寇,兵荒马乱之际,县衙怎么可能去统计人口,供给大军都来不及。”
宋仁宏的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低下头。
“回禀大人,的确没有统计。”
“到如今,米脂县剩余人口,怕是不足万人了吧。”
宋仁宏没有说话,显然是默许了。
郑勋睿的心开始下沉,一种冰凉的感觉涌上心头,本来以为能够在延安府各地大力推行甘薯种植,辅之以玉蜀黍,用一年到两年的时间,解决饥荒的问题,如今看来,这一切恐怕都是笑话了,人都死的差不多了,还有谁能够去种地。
同时,流寇还在四处劫掠,没有丝毫停止的意思,杨鹤曾经主张招抚的政策,完全失败,各地被招抚的流寇,大都在各县守备衙门,装备得到了一定的补充,也搜刮到了粮食,这个时候力量更加的强大,导致延安府各地根本不能稳定。
洪承畴剿灭流寇的政策完全不一样,以杀为主,很少放过投降的流寇,谁知道在厮杀的过程之中,会不会有无辜的流民成为冤魂。
从杨鹤和洪承畴的奏折来看,六月份开始,投降再反的流寇纷纷冒出头来,大军再次开始在庆阳府和延安府大规模的剿灭流寇,这意味着惨烈的杀戮再次开始了。
本来就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百姓,哪里还有活下去的机会。
无人区三个字浮上心头。
县衙在城南,从城门到城南,走遍了大半个县城,看到的人不多,整个县城都是死气沉沉的。
“宋大人,县城之内还有多少人。”
“去年和今年,很多的士绅富户,都迁走了,目前县城的人口,不足三千人。”
郑勋睿感觉到牙齿都是凉的,他几乎要骂人了,崇祯二年陕西大旱,这种情形,其实在崇祯元年下半年就体现出来了,那个时候延安府知府马懋才在干什么,朝廷在干什么,能够拿出来银子去训练登莱新军,能够给与袁崇焕大量的银子,为什么就不能够救济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百姓,而且愚昧无知的东林党,于南方的商贾结合起来,成为利益共同体,他们给皇上提出了建议,增加农业赋税,免去商贸赋税,导致朝廷的收入大幅度的减少,让遭遇灾荒的百姓,完全失去了希望。
更加令人气愤的是,东林党不仅仅是建议增加农业赋税,还要大规模征收历年拖欠的农业赋税,这条政策很快贯彻落实下去,那些拖欠赋税的,大都是走投无路的百姓,官府强征赋税,等于是逼迫他们造反。
崇祯三年底,农业赋税增加,商贸税几乎不存在了。
恶果在延安府表现出来了,号称七十二营的流寇,绝大部分的首领都是出自于陕西,其中的绝大部分又是出自于延安府,这些流寇目前还是各自为营,没有形成统一的力量,战斗力不强,除开能够收纳哗变军士的军队,其余的就是乌合之众,不能够引起朝廷的特别关注,可一旦他们形成了合力,有了不错的战斗力,联合起来之后,就将成为推翻大明王朝的决定性力量,到了那个时候,神仙也救不了大明王朝。
自己所看到的朝廷资料,延安府三十七万户,一百零四万人,不知道是哪朝哪代的情况了,如今能够留下十分之一就不错了。
延安府的面积是很大的,四万多平方公里,在陕西境内,所辖地域面积仅仅小于巩昌府,甚至大于西安府,这样一片广袤的地方,可能只有十几万人,那不是千里无人烟,还能够用什么来形容。
另外一个念头也出现在郑勋睿的脑海里面。
不沾泥进攻米脂县城和葭州州城,不是什么胆子大的问题,而是除开攻打县城,其余地方没有进攻的必要了,都没有什么人了,也不需要进攻,也得不到粮草的补给,不沾泥是没有办法的情况之下,才进攻米脂县城和葭州州城的。
还有一个问题,如此广袤的土地上面,大山不少,流寇自然是能够来去自如了,打得赢就狠狠的打,打不赢就凭借着熟悉地形的优势跑,战斗力不是那么强悍的官军自然是追不上的,所以流寇总是能够在陕西肆掠。
流寇大规模进入山西的时候,也是山西遭遇重大灾荒的时间。
郑勋睿隐隐的看到了流寇总是存在的原因,这不是史料之中记载的情况,若是自己按照史料的记载去理解,如今是哭都哭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