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恩荣宴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求书,找书,请发站内短信给管理员,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酒楼的掌柜,知道郑勋睿等人很快就要搬离酒楼了,一旦恩荣宴之后,吏部授官,郑勋睿和杨廷枢就不可能继续住在酒楼,所以在传胪大典结束,郑勋睿和杨廷枢回到酒楼之后,掌柜规规矩矩的准备了酒宴,而且是亲自执壶倒酒。
郑勋睿明白掌柜的意思,当即吩咐伙计拿来了纸笔,留下了状元及第楼五个大字,落下自己的名字,掌柜的看见这五个大字,两眼放光,这幅墨宝,对于酒楼来说就是无价之宝。
翌日,辰时,郑勋睿和杨廷枢等人,准时抵达了大明门。
皇上将在礼部赐宴,招待新科进士,此宴称之为恩荣宴。
恩荣宴不过是一种礼仪和表彰,持续的时间不长,接下来皇上还要赐给状元朝服和冠带,状元要代表诸多的进士上表谢恩。
礼部官员引领众人进入礼部官邸,诸多的进士需要利用两个时辰的时间,写下谢恩表,这个所谓的谢恩表,无非是歌颂皇上的睿智和伟大,堆砌一些华丽的词语罢了。
恩荣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那就是皇上看看诸多进士的相貌、言行和举止等等,有可能简单询问一些问题,以此来判断新科进士的能力和学识。
谢恩表主要是陈于泰和杨廷枢来完成,早在酒楼的时候,郑勋睿就拜托杨廷枢了,这样的吹捧文章,他不爱写,念出来都有些勉强。
两个时辰的时间,诸多的进士可以简单的交流一下,以前一直都是没有时间的,如今总算是放松下来了,尽管后面还有恩荣宴,还有释菜礼,还有立碑题名,但是和传胪大典比较起来,都不算是多大的事情了,众人真正关注的,还是后面的礼部授官。
郑勋睿、陈于泰和杨廷枢三人是不需要操心的,工部立碑题名之后,三人很快就会被授予官职,郑勋睿是翰林院修撰,从六品的官阶,陈于泰和杨廷枢两人是翰林编修,七品的官阶,至于说其余的进士,那就不好说了,二甲进士很有可能全部被授予翰林庶吉士的官职,虽说是不入流的官职,但成为翰林院的庶吉士,也就意味着一脚踏进了金光大道,将来进入内阁也是很有可能的,至于说三甲的进士,最好的安排是成为翰林院的庶吉士,其次是能够进入六部和都察院,成为八品的官员,最差也就是排到地方上,但很有可能直接出任七品的知县。
大明的京官和地方官,有着太大的差距,京城的升迁速度可以被称之为火箭,地方官的升迁速度只能够称之为蜗牛了,而且地方官就算是做的很好了,也需要调到京城,在朝廷之中出任同等品阶的官员,锻炼一段时间的。
恩荣宴巳时开始,午时结束,一个时辰的时间。
恩荣宴没有那么多的仪式,无非是宴席开始之前,状元代表诸多的进士,向皇上上表谢恩,这个仪式还要看皇上的心思,若是皇上不愿意听那么多肉麻的吹捧话语,很有可能直接收下了谢恩表,赐给状元朝服和冠带,在诸多进士跪拜之后,直接宣布宴会开始的。
郑勋睿之所以不愿意写这个谢恩表,就是预计皇上不会耐心听这个谢恩表的。
巳时,皇上抵达礼部,身边陪着的也就是内阁大臣,不过让郑勋睿奇怪的是,文震孟居然陪在皇上的身边,脸上还带着笑容。
皇上驾到,郑勋睿带领诸多的新科进士行三跪九叩的大礼。
这拜见皇上的礼仪的确太多了,皇上来了之后需要行礼,皇上赐宴的时候需要行礼,难怪有人说古代的官员做的最好的就是磕头,当然大明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遵循天地君亲师的规矩,只有拜祭天地、拜见皇上、父母和恩师的时候,才会行跪拜礼,其余时候,官员就是见到了内阁首辅,也不需要行跪拜礼的。
郑勋睿拿着谢恩表,正要开始念的时候,皇上开口了。
“这谢恩表就不用宣读了,朕心领了。”
很快有太监走到郑勋睿的身边,拿过了谢恩表,递给了皇上。
“赐予状元郑勋睿朝服、冠带。”
皇上这句话说出来,郑勋睿又必须得跪下,尽管他不情愿。
接过朝服和冠带,皇上要他平身,这个时候郑勋睿可没有客气,麻利的起身了。
赐给了朝服和冠带,表明郑勋睿就是朝中的大臣,皇上开口说话也不一样了。
“郑爱卿,我大明三元及第之读书人,以前只有商辂和黄观两人,如今你是第三人,不过依照你的年纪,十七岁就能够三元及第,乃是大明第一人了。”
“臣谢皇上赞誉,臣绝不敢称大明第一人,大明人才济济,英雄豪杰辈出,臣以为,只有为皇上尽忠、为朝廷分忧、为百姓解忧,体察民间疾苦,得到万民拥护的官员,才算是大明真正的能人,臣距离这些要求,相差还很远。”
“嗯,说的不错,如此年轻,能够有着如此的认识,殊为难的啊。”
皇上身后的文震孟,这是第一次近距离看到郑勋睿,听见郑勋睿这样的回答,脸上露出了赞赏的笑容。
“郑爱卿,朕听闻你的婚事已经定下来了。”
郑勋睿一头雾水,不知道皇上为什么突然问道了这件事情,这是自己的私事,按说皇上是没有必要关心的。
“臣之婚事的确定下来了,乃是朝中詹事府左谕德文大人之孙女。”
“哦,那你对这么亲事如何看啊。”
要不是想着是皇上,郑勋睿早就忍不住了,婚姻乃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要求自己来评论婚事,不管怎么说都难以两全的,说未婚妻不错,没有见过面怎么知道,说未婚妻不好,那更是不行的。
看来状元不好当,还真的要接受皇上的质询。
不过这点问题难不住郑勋睿。
“禀皇上,臣以为婚姻大事,乃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臣遵循孝道,不敢妄加评论,皇上有旨意,臣必须要回答,臣之未婚妻是文大人之嫡亲孙女,文大人乃是天启年间的状元,当是臣的榜样,龙生龙,凤生凤,文大人之嫡亲孙女,一定是冰清玉洁、温柔贤惠的。”
皇上听了郑勋睿的回答,愣了一下,呵呵笑了,对着身后的文震孟开口了。
“文爱卿,有次孙女婿,乃是福气啊,若不是郑爱卿早有婚配,朕都想着做媒了。”
“皇上赞誉,臣不敢当,清扬少年俊杰,臣之孙女定当珍惜。”
简单的询问结束,皇上接下来开始询问榜眼陈于泰和探花杨廷枢,不过问题都简单很多,没有什么为难的地方。
恩荣宴开始,皇上果然没有呆多长的时间,一刻钟之后就离开了,大概是朝中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处理。
离开的时候,文震孟盯着郑勋睿看了好一会,目光很是深邃。
当然,郑勋睿也注意到了其他人的目光,包含的意味都是不一样的。
皇上离开之后,宴会就显得稍微随便一些了,不过没有谁放开喝酒,也没有谁大口吃菜,恩荣宴不过是一个礼仪。
午时,恩荣宴结束。
看着满桌子的珍稀菜肴,郑勋睿有些遗憾,换做平时,他早就不会客气了,至少每样菜都是要品尝一下的,可现在不行,读书人都是斯文的,如此重要的场合,绝不能够失态,何况他是殿试状元。
午时二刻,礼部官员带着诸多的进士,前往孔庙行释菜礼。
孔庙在安定门内的国子监所在地,诸多的进士从正阳门出来,从崇文门进入,顺着大街朝着孔庙的地方走去,这一段路有些远,需要走一个时辰左右的时间。
郑勋睿隐隐感觉到有些饿,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有人会说,恩荣宴的那一天,恐怕是要饿肚子的。
所有人都在坚持,来到孔庙的时候,郑勋睿发现,不少人脸色都隐隐发白了。
所谓的释菜礼,也就是以菜蔬来拜见孔圣人,孔圣人是所有读书人的师祖,就连皇上也要不定期的拜祭孔圣人。
拜祭仪式结束之后,最令诸多进士激动的就是工部立碑题名了。
碑是立在孔庙里面的,不管是哪朝哪代,就算是朝代更迭,但不会有哪个朝廷毁掉孔庙里面的碑林,这些碑林悉数是历朝历代进士的名。
前世的时候,郑勋睿也见到过这些碑林,令他万万想不到的是,自己的名字也要被刻在碑林上面去了,而且是最前面的一个,不知道几百年之后,这里会是什么样的情形。
工部找寻的匠人,开始在早就立好的石碑上面打刻每一个进士的名字,包括个人的籍贯等等,以及殿试的名次。
看着自己的名字被第一个镌刻上去的时候,郑勋睿内心忽然有了一种隐隐的冲动,他要将这种尊重学问的风气延续下去,不管是多少年之后,也要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一个国家或者是民族才会真正的有希望的,这道理谁都清楚,但愿意真正这样做的人不一定很多,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学问被挂在了口头上面,得不到太多的尊重。
求书,找书,请发站内短信给管理员,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酒楼的掌柜,知道郑勋睿等人很快就要搬离酒楼了,一旦恩荣宴之后,吏部授官,郑勋睿和杨廷枢就不可能继续住在酒楼,所以在传胪大典结束,郑勋睿和杨廷枢回到酒楼之后,掌柜规规矩矩的准备了酒宴,而且是亲自执壶倒酒。
郑勋睿明白掌柜的意思,当即吩咐伙计拿来了纸笔,留下了状元及第楼五个大字,落下自己的名字,掌柜的看见这五个大字,两眼放光,这幅墨宝,对于酒楼来说就是无价之宝。
翌日,辰时,郑勋睿和杨廷枢等人,准时抵达了大明门。
皇上将在礼部赐宴,招待新科进士,此宴称之为恩荣宴。
恩荣宴不过是一种礼仪和表彰,持续的时间不长,接下来皇上还要赐给状元朝服和冠带,状元要代表诸多的进士上表谢恩。
礼部官员引领众人进入礼部官邸,诸多的进士需要利用两个时辰的时间,写下谢恩表,这个所谓的谢恩表,无非是歌颂皇上的睿智和伟大,堆砌一些华丽的词语罢了。
恩荣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那就是皇上看看诸多进士的相貌、言行和举止等等,有可能简单询问一些问题,以此来判断新科进士的能力和学识。
谢恩表主要是陈于泰和杨廷枢来完成,早在酒楼的时候,郑勋睿就拜托杨廷枢了,这样的吹捧文章,他不爱写,念出来都有些勉强。
两个时辰的时间,诸多的进士可以简单的交流一下,以前一直都是没有时间的,如今总算是放松下来了,尽管后面还有恩荣宴,还有释菜礼,还有立碑题名,但是和传胪大典比较起来,都不算是多大的事情了,众人真正关注的,还是后面的礼部授官。
郑勋睿、陈于泰和杨廷枢三人是不需要操心的,工部立碑题名之后,三人很快就会被授予官职,郑勋睿是翰林院修撰,从六品的官阶,陈于泰和杨廷枢两人是翰林编修,七品的官阶,至于说其余的进士,那就不好说了,二甲进士很有可能全部被授予翰林庶吉士的官职,虽说是不入流的官职,但成为翰林院的庶吉士,也就意味着一脚踏进了金光大道,将来进入内阁也是很有可能的,至于说三甲的进士,最好的安排是成为翰林院的庶吉士,其次是能够进入六部和都察院,成为八品的官员,最差也就是排到地方上,但很有可能直接出任七品的知县。
大明的京官和地方官,有着太大的差距,京城的升迁速度可以被称之为火箭,地方官的升迁速度只能够称之为蜗牛了,而且地方官就算是做的很好了,也需要调到京城,在朝廷之中出任同等品阶的官员,锻炼一段时间的。
恩荣宴巳时开始,午时结束,一个时辰的时间。
恩荣宴没有那么多的仪式,无非是宴席开始之前,状元代表诸多的进士,向皇上上表谢恩,这个仪式还要看皇上的心思,若是皇上不愿意听那么多肉麻的吹捧话语,很有可能直接收下了谢恩表,赐给状元朝服和冠带,在诸多进士跪拜之后,直接宣布宴会开始的。
郑勋睿之所以不愿意写这个谢恩表,就是预计皇上不会耐心听这个谢恩表的。
巳时,皇上抵达礼部,身边陪着的也就是内阁大臣,不过让郑勋睿奇怪的是,文震孟居然陪在皇上的身边,脸上还带着笑容。
皇上驾到,郑勋睿带领诸多的新科进士行三跪九叩的大礼。
这拜见皇上的礼仪的确太多了,皇上来了之后需要行礼,皇上赐宴的时候需要行礼,难怪有人说古代的官员做的最好的就是磕头,当然大明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遵循天地君亲师的规矩,只有拜祭天地、拜见皇上、父母和恩师的时候,才会行跪拜礼,其余时候,官员就是见到了内阁首辅,也不需要行跪拜礼的。
郑勋睿拿着谢恩表,正要开始念的时候,皇上开口了。
“这谢恩表就不用宣读了,朕心领了。”
很快有太监走到郑勋睿的身边,拿过了谢恩表,递给了皇上。
“赐予状元郑勋睿朝服、冠带。”
皇上这句话说出来,郑勋睿又必须得跪下,尽管他不情愿。
接过朝服和冠带,皇上要他平身,这个时候郑勋睿可没有客气,麻利的起身了。
赐给了朝服和冠带,表明郑勋睿就是朝中的大臣,皇上开口说话也不一样了。
“郑爱卿,我大明三元及第之读书人,以前只有商辂和黄观两人,如今你是第三人,不过依照你的年纪,十七岁就能够三元及第,乃是大明第一人了。”
“臣谢皇上赞誉,臣绝不敢称大明第一人,大明人才济济,英雄豪杰辈出,臣以为,只有为皇上尽忠、为朝廷分忧、为百姓解忧,体察民间疾苦,得到万民拥护的官员,才算是大明真正的能人,臣距离这些要求,相差还很远。”
“嗯,说的不错,如此年轻,能够有着如此的认识,殊为难的啊。”
皇上身后的文震孟,这是第一次近距离看到郑勋睿,听见郑勋睿这样的回答,脸上露出了赞赏的笑容。
“郑爱卿,朕听闻你的婚事已经定下来了。”
郑勋睿一头雾水,不知道皇上为什么突然问道了这件事情,这是自己的私事,按说皇上是没有必要关心的。
“臣之婚事的确定下来了,乃是朝中詹事府左谕德文大人之孙女。”
“哦,那你对这么亲事如何看啊。”
要不是想着是皇上,郑勋睿早就忍不住了,婚姻乃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要求自己来评论婚事,不管怎么说都难以两全的,说未婚妻不错,没有见过面怎么知道,说未婚妻不好,那更是不行的。
看来状元不好当,还真的要接受皇上的质询。
不过这点问题难不住郑勋睿。
“禀皇上,臣以为婚姻大事,乃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臣遵循孝道,不敢妄加评论,皇上有旨意,臣必须要回答,臣之未婚妻是文大人之嫡亲孙女,文大人乃是天启年间的状元,当是臣的榜样,龙生龙,凤生凤,文大人之嫡亲孙女,一定是冰清玉洁、温柔贤惠的。”
皇上听了郑勋睿的回答,愣了一下,呵呵笑了,对着身后的文震孟开口了。
“文爱卿,有次孙女婿,乃是福气啊,若不是郑爱卿早有婚配,朕都想着做媒了。”
“皇上赞誉,臣不敢当,清扬少年俊杰,臣之孙女定当珍惜。”
简单的询问结束,皇上接下来开始询问榜眼陈于泰和探花杨廷枢,不过问题都简单很多,没有什么为难的地方。
恩荣宴开始,皇上果然没有呆多长的时间,一刻钟之后就离开了,大概是朝中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处理。
离开的时候,文震孟盯着郑勋睿看了好一会,目光很是深邃。
当然,郑勋睿也注意到了其他人的目光,包含的意味都是不一样的。
皇上离开之后,宴会就显得稍微随便一些了,不过没有谁放开喝酒,也没有谁大口吃菜,恩荣宴不过是一个礼仪。
午时,恩荣宴结束。
看着满桌子的珍稀菜肴,郑勋睿有些遗憾,换做平时,他早就不会客气了,至少每样菜都是要品尝一下的,可现在不行,读书人都是斯文的,如此重要的场合,绝不能够失态,何况他是殿试状元。
午时二刻,礼部官员带着诸多的进士,前往孔庙行释菜礼。
孔庙在安定门内的国子监所在地,诸多的进士从正阳门出来,从崇文门进入,顺着大街朝着孔庙的地方走去,这一段路有些远,需要走一个时辰左右的时间。
郑勋睿隐隐感觉到有些饿,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有人会说,恩荣宴的那一天,恐怕是要饿肚子的。
所有人都在坚持,来到孔庙的时候,郑勋睿发现,不少人脸色都隐隐发白了。
所谓的释菜礼,也就是以菜蔬来拜见孔圣人,孔圣人是所有读书人的师祖,就连皇上也要不定期的拜祭孔圣人。
拜祭仪式结束之后,最令诸多进士激动的就是工部立碑题名了。
碑是立在孔庙里面的,不管是哪朝哪代,就算是朝代更迭,但不会有哪个朝廷毁掉孔庙里面的碑林,这些碑林悉数是历朝历代进士的名。
前世的时候,郑勋睿也见到过这些碑林,令他万万想不到的是,自己的名字也要被刻在碑林上面去了,而且是最前面的一个,不知道几百年之后,这里会是什么样的情形。
工部找寻的匠人,开始在早就立好的石碑上面打刻每一个进士的名字,包括个人的籍贯等等,以及殿试的名次。
看着自己的名字被第一个镌刻上去的时候,郑勋睿内心忽然有了一种隐隐的冲动,他要将这种尊重学问的风气延续下去,不管是多少年之后,也要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一个国家或者是民族才会真正的有希望的,这道理谁都清楚,但愿意真正这样做的人不一定很多,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学问被挂在了口头上面,得不到太多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