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民有三苦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求书,找书,请发站内短信给管理员,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郑勋睿看着会试第一场的试题,感慨万千,他需要感谢自己所学的历史专业,古人诚不欺我,那些历史素材,基本是正确的。
“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
题目的总体意思是,服侍君子是很容易的,但是想讨君子的喜欢却是很难的,如果不用正确的方法讨君子喜欢,君子是不会喜欢的,君子用人总是量才使用。心的功能是思考,思考就有所得,不思考什么都得不到。三皇之舜帝德行方面是圣人,地位上是尊贵的天子,财富拥有整个天下。
这样的题目,若不是朱由检亲自出,礼部绝不会提供。
郑勋睿稍微思索,整理了思绪,开始动笔了。
“生读史书,体味一二,深悉君轻民重社稷次之……”
“……生自游历以来,觉察民情,深知民有三苦……”
“一曰银价太贵,钱粮难纳也……银价太昂,文钱不束,不独官民交困,国家亦受其害也,而民愈抗延,官愈穷窘,招致预截太多,缺分太亏,后任无可复征,则官吏无法自全……银价愈贵,民之完纳愈苦,官之追呼亦愈酷……真有日不聊生之势……”
“二曰盗贼太众,良民难安也,今辽东有鞑子侵袭,陕西、山西有流寇作乱,此皆天下腹地,一有聚啸,患且不测……且陕西一地,或十家之中,三家从贼,良民逼处其中,心知其非,莫可奈何……且辽东一地,远近戚邻,大者荡产,全家没之,小者株之,难护其身……”
“三曰灾祸频繁,民难活也,窃闻诸地灾祸,粮食浮减,直至颗粒无收,府州县入款顿拙,而出款卒不少减,而绅民于大减之后,仍尔催征不前,民亦难免此,殆非可久之道……所谓民生以农事为先,国计以丰年为瑞……”
“闻国贫不足患,惟民心涣散,则为患甚大。自古莫富于隋文之季,而忽之乱亡,民心去也,莫贫于汉昭之初,而渐致又安,能抚民也……”
“生之斗胆,有所畏而不敢言者,人臣贪位之私心也,不务其本而徒言其末者,后世苟且之学也……然不行天下至难之事,不足挽天下积重之势,大利所在,未可以小小障辄畏难而苟安也……”
“生未经其履,或莫悉其机要,窃以为国家大政,如治国大烹小鲜,渐渐挽回元气,生贸然言之,初规有未善者,不可详尽周至,惟以为国家政体,当持其大端不宜区区频施周罔,遮人之过……天下事履之而后艰……”……
洋洋洒洒的文章,郑勋睿凝聚了古今一些经典的话语,囊括其中,这也是他做出了精心准备的结果,既然是穿越者,既然吸纳了古今治国的道理,那就要在这样一篇四书文之中彻底表露出来。
会试举人有两千五百多人,试卷同样是七千多份,也就是七千多篇文章,想要从中脱颖而出,没有真正的认识和观点,一味套用前人已经说过的话语,那是难以得到重视的,可况主考官周延儒是殿试状元,副主考温体仁也是万历年间的进士,同考官绝大部分都是翰林学士,这些人的学识是不一般的,而且他们有着丰富的从政经验,文章的好坏一眼就能够看出来,根本不需要耗费太多的时间。
更加关键的是,周延儒和温体仁两人,都是特别能够揣摩皇上心思的,要不然他们也不可能在崇祯元年枚卜大典的斗争之中获取胜利。
写完这篇文章,郑勋睿抬头的时候,才发现已经过了午时,这是他耗时最长的一篇文章,毕竟是结合现实情况的文章,耗费的心力可想而知,而且文章之中不能够有过激的言语,愤青的那些埋怨是万万不能够写进去的,否则整篇文章就报废了。
仔细检查之后,郑勋睿欣慰点头,他几乎有了八成的把握,此次会试过关是没有任何问题了,这关键的第一场考试,算是拿捏准确了,至于说后面的两场考试,不需要耗费那么多的心神了,只要文章过得去就可以了。
这也是诀窍,若是三篇文章都是惊世骇俗的,反而会引发主考官的质疑,毕竟学问是无限的,任何人都不敢说自己学问达到了最高境界,人这一辈子都是需要学习的。
二月十五日,申时。
郑勋睿第一个从贡院出来,他依旧是脸色苍白,走路都有些摇晃,八天的时间,困在鸟笼子里面,的确不是人过的日子,好在这一切都过去了,殿试在皇城内进行,也就是一天的时间,不存在受这样的苦了。
郑锦宏、洪欣涛、洪欣贵和洪欣瑜等人,早就在贡院外面等候了,看见郑勋睿出来,众人连忙迎上去了,郑勋睿看着众人,微笑点头,什么都没有说。
回到酒楼,郑勋睿甚至没有吃饭,倒头就呼呼大睡了。
一觉醒来,已经是翌日的辰时。
拉开房门,郑勋睿一眼就看到了在走廊盘旋的杨廷枢。
“清扬,你可真的是放心啊,如同你这般淡定,我是做不到的,昨日会试结束,出来的时候,我听见周遭有人议论了,都是说到考题的,不少人都觉得头疼,没有想到会试是如此的考题,那些闷头读书的考生,这次可是异常沮丧了。”
“这也没有什么啊,若是会试通过了,那就要直接参加殿试,一个进士的资格是稳当了,那就意味着要进入朝廷为官了,对民间疾苦丝毫不知,仅仅是一肚子的学问,这样的读书人,怕是朝廷看不上啊。”
“还是你厉害,看到考题的时候,我就想到一路上见到的情形,你我之间还商议过这些事情,看到考题的时候,我也是暗自窃喜,这可真的是有心栽花,无心插柳柳成荫。”
郑勋睿看着杨廷枢,笑了笑,没有说话。
“清扬,接下来的时间,如何安排,会试发榜还在三月初一,这十来天的时间,总是要找一些事情做啊。”
“那还不简单,我们来到京城,就是正月十五出门去了灯市,其余什么地方都没有去,会试结束了,不需要想那么多了,正好到京城四处走走看看,好不容易来到了京城,若是对周遭的情况不熟悉,说出去也是笑话了。”
会试的同考官的人数是乡试的一倍以上,最高可以达到二十人左右,从二月十七开始阅卷,一直到三月初一发榜,这期间只有十二天的时间,需要做的事情很多,而且时间上面不能够有丝毫的耽误,毕竟三月十五就是殿试的时间,在殿试之前,礼部还要教授被录取的贡士相关的礼仪,鸿胪寺还要专门训练相关的礼仪,免得贡士进入到紫禁城的时候丢丑。
当然在这个过程之中,还有一道程序,按照大明科举考试的规则,凡是身体有残疾的人,会在殿试之前被淘汰,这是历朝历代科举的规定,大明也不例外。
这也意味着,参加会试的两千五百多举人,至少需要在京城等候十多天的时间,这段时间之内,考生相互之间基本不会有多少的接触,出去游历看看,或者是在酒楼客栈休憩看书,等候发榜的时间。
郑勋睿对北京城有一些印象,但这些印象都来自于前世,基本没有多大的作用,前世的北京城,和现在是完全不一样的,会试已经结束,若是能够通过,那么他在北京城就有一段时间了,至少短时间之内不可能离开,按照朝廷的规矩,除非是三甲的进士,才会被直接派遣到府州县任职的,而且这个时间也不短,需要等候吏部的通知,一甲和二甲的进士,基本都是留在京城,进入翰林院。
进入翰林院其实是另外的一个学习过程,不管是修撰、编修和还是庶吉士,第一件事情都是阅读诸多的奏折,这些奏折还有皇上的批阅和内阁提出的建议,一旦熟悉了这些奏折,对于朝廷的大部分情况也基本熟悉了。
二月十七日,养足精神的郑勋睿,和杨廷枢一起在京城内闲逛了。
闲逛是很轻松的,不用思考任何的问题,每一次的大考之后,考生都是想着能够轻松一下的,这种滋味和高考之后的放松是一个道理,应该说郑勋睿是有着切身体会的,前世高考之前,过的是生不如死的日子,父母在一边唠叨,自己还要昏天黑地的学习,可一旦高考结束了,父母也就不过问学习的事情,开始关心高考成绩,一旦考取了好的大学,父母就乐开花了,甚至催促他出去游玩。
如今所不同的是,父母没有在身边,会试结束之后,马上就要参加殿试,但殊途同归,道理都是一样的。
闲逛的这些日子,郑勋睿出现了难得的轻松,他很清楚,一旦殿试结束之后,自己恐怕难以有这样轻松的时间了,什么都不用想,什么都不用做。
杨廷枢都感觉奇怪了,想不到郑勋睿会表现的如此的轻松自如。
求书,找书,请发站内短信给管理员,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郑勋睿看着会试第一场的试题,感慨万千,他需要感谢自己所学的历史专业,古人诚不欺我,那些历史素材,基本是正确的。
“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
题目的总体意思是,服侍君子是很容易的,但是想讨君子的喜欢却是很难的,如果不用正确的方法讨君子喜欢,君子是不会喜欢的,君子用人总是量才使用。心的功能是思考,思考就有所得,不思考什么都得不到。三皇之舜帝德行方面是圣人,地位上是尊贵的天子,财富拥有整个天下。
这样的题目,若不是朱由检亲自出,礼部绝不会提供。
郑勋睿稍微思索,整理了思绪,开始动笔了。
“生读史书,体味一二,深悉君轻民重社稷次之……”
“……生自游历以来,觉察民情,深知民有三苦……”
“一曰银价太贵,钱粮难纳也……银价太昂,文钱不束,不独官民交困,国家亦受其害也,而民愈抗延,官愈穷窘,招致预截太多,缺分太亏,后任无可复征,则官吏无法自全……银价愈贵,民之完纳愈苦,官之追呼亦愈酷……真有日不聊生之势……”
“二曰盗贼太众,良民难安也,今辽东有鞑子侵袭,陕西、山西有流寇作乱,此皆天下腹地,一有聚啸,患且不测……且陕西一地,或十家之中,三家从贼,良民逼处其中,心知其非,莫可奈何……且辽东一地,远近戚邻,大者荡产,全家没之,小者株之,难护其身……”
“三曰灾祸频繁,民难活也,窃闻诸地灾祸,粮食浮减,直至颗粒无收,府州县入款顿拙,而出款卒不少减,而绅民于大减之后,仍尔催征不前,民亦难免此,殆非可久之道……所谓民生以农事为先,国计以丰年为瑞……”
“闻国贫不足患,惟民心涣散,则为患甚大。自古莫富于隋文之季,而忽之乱亡,民心去也,莫贫于汉昭之初,而渐致又安,能抚民也……”
“生之斗胆,有所畏而不敢言者,人臣贪位之私心也,不务其本而徒言其末者,后世苟且之学也……然不行天下至难之事,不足挽天下积重之势,大利所在,未可以小小障辄畏难而苟安也……”
“生未经其履,或莫悉其机要,窃以为国家大政,如治国大烹小鲜,渐渐挽回元气,生贸然言之,初规有未善者,不可详尽周至,惟以为国家政体,当持其大端不宜区区频施周罔,遮人之过……天下事履之而后艰……”……
洋洋洒洒的文章,郑勋睿凝聚了古今一些经典的话语,囊括其中,这也是他做出了精心准备的结果,既然是穿越者,既然吸纳了古今治国的道理,那就要在这样一篇四书文之中彻底表露出来。
会试举人有两千五百多人,试卷同样是七千多份,也就是七千多篇文章,想要从中脱颖而出,没有真正的认识和观点,一味套用前人已经说过的话语,那是难以得到重视的,可况主考官周延儒是殿试状元,副主考温体仁也是万历年间的进士,同考官绝大部分都是翰林学士,这些人的学识是不一般的,而且他们有着丰富的从政经验,文章的好坏一眼就能够看出来,根本不需要耗费太多的时间。
更加关键的是,周延儒和温体仁两人,都是特别能够揣摩皇上心思的,要不然他们也不可能在崇祯元年枚卜大典的斗争之中获取胜利。
写完这篇文章,郑勋睿抬头的时候,才发现已经过了午时,这是他耗时最长的一篇文章,毕竟是结合现实情况的文章,耗费的心力可想而知,而且文章之中不能够有过激的言语,愤青的那些埋怨是万万不能够写进去的,否则整篇文章就报废了。
仔细检查之后,郑勋睿欣慰点头,他几乎有了八成的把握,此次会试过关是没有任何问题了,这关键的第一场考试,算是拿捏准确了,至于说后面的两场考试,不需要耗费那么多的心神了,只要文章过得去就可以了。
这也是诀窍,若是三篇文章都是惊世骇俗的,反而会引发主考官的质疑,毕竟学问是无限的,任何人都不敢说自己学问达到了最高境界,人这一辈子都是需要学习的。
二月十五日,申时。
郑勋睿第一个从贡院出来,他依旧是脸色苍白,走路都有些摇晃,八天的时间,困在鸟笼子里面,的确不是人过的日子,好在这一切都过去了,殿试在皇城内进行,也就是一天的时间,不存在受这样的苦了。
郑锦宏、洪欣涛、洪欣贵和洪欣瑜等人,早就在贡院外面等候了,看见郑勋睿出来,众人连忙迎上去了,郑勋睿看着众人,微笑点头,什么都没有说。
回到酒楼,郑勋睿甚至没有吃饭,倒头就呼呼大睡了。
一觉醒来,已经是翌日的辰时。
拉开房门,郑勋睿一眼就看到了在走廊盘旋的杨廷枢。
“清扬,你可真的是放心啊,如同你这般淡定,我是做不到的,昨日会试结束,出来的时候,我听见周遭有人议论了,都是说到考题的,不少人都觉得头疼,没有想到会试是如此的考题,那些闷头读书的考生,这次可是异常沮丧了。”
“这也没有什么啊,若是会试通过了,那就要直接参加殿试,一个进士的资格是稳当了,那就意味着要进入朝廷为官了,对民间疾苦丝毫不知,仅仅是一肚子的学问,这样的读书人,怕是朝廷看不上啊。”
“还是你厉害,看到考题的时候,我就想到一路上见到的情形,你我之间还商议过这些事情,看到考题的时候,我也是暗自窃喜,这可真的是有心栽花,无心插柳柳成荫。”
郑勋睿看着杨廷枢,笑了笑,没有说话。
“清扬,接下来的时间,如何安排,会试发榜还在三月初一,这十来天的时间,总是要找一些事情做啊。”
“那还不简单,我们来到京城,就是正月十五出门去了灯市,其余什么地方都没有去,会试结束了,不需要想那么多了,正好到京城四处走走看看,好不容易来到了京城,若是对周遭的情况不熟悉,说出去也是笑话了。”
会试的同考官的人数是乡试的一倍以上,最高可以达到二十人左右,从二月十七开始阅卷,一直到三月初一发榜,这期间只有十二天的时间,需要做的事情很多,而且时间上面不能够有丝毫的耽误,毕竟三月十五就是殿试的时间,在殿试之前,礼部还要教授被录取的贡士相关的礼仪,鸿胪寺还要专门训练相关的礼仪,免得贡士进入到紫禁城的时候丢丑。
当然在这个过程之中,还有一道程序,按照大明科举考试的规则,凡是身体有残疾的人,会在殿试之前被淘汰,这是历朝历代科举的规定,大明也不例外。
这也意味着,参加会试的两千五百多举人,至少需要在京城等候十多天的时间,这段时间之内,考生相互之间基本不会有多少的接触,出去游历看看,或者是在酒楼客栈休憩看书,等候发榜的时间。
郑勋睿对北京城有一些印象,但这些印象都来自于前世,基本没有多大的作用,前世的北京城,和现在是完全不一样的,会试已经结束,若是能够通过,那么他在北京城就有一段时间了,至少短时间之内不可能离开,按照朝廷的规矩,除非是三甲的进士,才会被直接派遣到府州县任职的,而且这个时间也不短,需要等候吏部的通知,一甲和二甲的进士,基本都是留在京城,进入翰林院。
进入翰林院其实是另外的一个学习过程,不管是修撰、编修和还是庶吉士,第一件事情都是阅读诸多的奏折,这些奏折还有皇上的批阅和内阁提出的建议,一旦熟悉了这些奏折,对于朝廷的大部分情况也基本熟悉了。
二月十七日,养足精神的郑勋睿,和杨廷枢一起在京城内闲逛了。
闲逛是很轻松的,不用思考任何的问题,每一次的大考之后,考生都是想着能够轻松一下的,这种滋味和高考之后的放松是一个道理,应该说郑勋睿是有着切身体会的,前世高考之前,过的是生不如死的日子,父母在一边唠叨,自己还要昏天黑地的学习,可一旦高考结束了,父母也就不过问学习的事情,开始关心高考成绩,一旦考取了好的大学,父母就乐开花了,甚至催促他出去游玩。
如今所不同的是,父母没有在身边,会试结束之后,马上就要参加殿试,但殊途同归,道理都是一样的。
闲逛的这些日子,郑勋睿出现了难得的轻松,他很清楚,一旦殿试结束之后,自己恐怕难以有这样轻松的时间了,什么都不用想,什么都不用做。
杨廷枢都感觉奇怪了,想不到郑勋睿会表现的如此的轻松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