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昭宗治国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残唐五代,是公认的混乱时期之一,而昭宗初登基的这几年,又是这一混乱时期中最为混乱的一小段时期。
史料的匮乏缺失是造成这种“混乱”的一个原因,给后世学者造成了相当大的困扰,各种历史事件如一团乱麻,让人无从下手。
当然,混乱只是表面的一种假象,必然存在一种内在逻辑,成为解开乱麻的金钥匙,掌握了它,一切混乱都会迎刃而解。
让本书来给出这把金钥匙:昭宗治国。
昭宗要中兴大唐,他看到了造成大唐衰败的两个主要顽疾:宦官,藩镇。所以昭宗对症下药,急切地从铲除宦官和打击藩镇两个方面入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这是这段历史时期的主脉络,故事主线。一切事件都是基于“内除宦官、外削藩镇”的治国思路向外延伸和衍生,相互产生交集,变得盘根错节,营造出了一团乱麻的表象。
本书将紧紧围绕这把金钥匙,由浅入深地解读那段乱世。这就是本书值钱的地方。
铲除宦官的行动已经开始了,然而削藩的道路充满荆棘坎坷,特别是宣宗之后,朝廷已经没有能力正面武力削藩。自宣宗以来,朝廷削藩的基本思路就是驾虎驱狼,坐收渔利。
乍一听是个无本万利的好买卖,实际则是痴人说梦。这些藩镇没有几个是省油的灯,本身就是凭借各种权谋诈术、武装兵变荣升高位,听话的乖宝宝和窝囊废在此过程中已经被优胜劣汰了,怎会有傻白甜漏网?
要想在险恶的藩镇丛林中,从狼嘴里抢肉吃,就必须等待一个绝佳的机会,做到一击必杀。
昭宗登基之后,立即着手打击宦官势力,通过打击田令孜而增加了一些实力,巩固了皇权。在此期间,他也在窥视着天下藩镇,等待着那个机会。
【河东李克用】
在铲除伪君李煴的斗争中,李克用的态度至关重要,李克用也就因此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双方争夺的焦点。
李克用抓住机会,实施政治敲诈,坐地起价,狠狠地捞了一把实惠。
在与朝廷来往的书信中,李克用祥林嫂附体,絮絮叨叨地控诉“上源驿事变”,扬言要出兵报复朱温。固定句式几乎成了李克用的签名,出现在每一封书信的末尾。
朝廷明白李克用的真实意图,便不断给他升官加爵,并开出空白的政治支票,以求他能为僖宗朝廷背书。
“上源驿事变”要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千万不要忘记“上源驿事变”,“上源驿事变”一抓就灵。
李克用在这次敲诈中,获得的最大收获就是成功将昭义军一分为二,然后逐个吞并,把势力范围扩张到太行山以东。同时,趁河阳诸葛爽去世的机会,把势力范围伸进了河阳地区。有关李克用控制河阳地区的故事还会在后文精彩呈现。
这个时候,虽然天子尚在,但藩镇军阀之间已经进入了实质的“战国时代”,兼并攻讦的理由越来越牵强。能够名正言顺、师出有名最好,没有的话也无所谓,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李煴称帝”似乎是一个时代的分界线,从现在开始,藩镇军阀如走马灯一样,各色小丑粉墨登场。
后文只会对比较重要的(对历史进程)藩镇予以不同程度的回述,来倒叙其来龙去脉,而对更多的藩镇则是一笔带过,或直接省略。如果后文出现了节度使的张冠李戴,请不要惊讶,不是笔误。
李克用与朱温的辖境并不接壤,出兵讨伐朱温,对李克用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
首先,大军远征,跨境作战,朱温则是以逸待劳,主场作战。如果朱温选择避敌锋芒,坚壁清野,闭城固守,将战争拖入消耗战的僵局,则对劳师远征的李克用大为不利。
其次,大军出征,则后方空虚。周围强敌环绕,虎视眈眈,即便灭了朱温,也难保不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最后,即便灭了朱温同时老巢也安全,那么李克用也难享战争红利。粮食、金钱、人口,这些都可以带走,但土地是带不走的。朱温的地盘将被邻藩蚕食瓜分,李克用等于是火中取栗,为他人作嫁衣裳。
李克用不是傻子,他的刘氏夫人更加聪慧睿智,所以拿“上源驿事变”说事,扬言出兵,只是李克用的专属维权手段。
朝廷之所以愿者上钩,是有三个麻筋儿:
其一,“上源驿事变”的主谋是僖宗朝廷,朱温是背锅侠,三方心照不宣;
其二,朝廷确实急需李克用的表态支持;
其三,朝廷也不希望看到朱温被灭。
黄巢虽死,但其残余势力在秦宗权的领导下,继续为祸中原,声势浩大,比起黄巢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朱温的辖境正好遏制了秦宗权向长安的延伸。得益于地缘政治,朱温成了长安的外围,说难听了,看门狗,而现在还不是吃狗肉的时候。
所以说李克用拿“上源驿事变”是姜太公钓鱼,朝廷是愿者上钩。
李克用也就成为了“李煴篡权”的最大赢家。
在李克用蚕食昭义军的时候,朱温也在积极扩张势力范围。
【朱温的扩张】
朱温是不幸的,同时又是幸运的。
汴州,地处四战之地,兵家必争,而又缺少险隘关口,是一块儿不加遮挡的肥肉,四周又是流着口水的饿狼。
在其南面,就是野心勃勃的蔡贼秦宗权。秦宗权原本是忠武军一名小将,趁“许州兵变”占据蔡州,在“扫黄割草”战争中反复无常,时而降齐、时而降唐,把政治投机玩得出神入化,两头吃香。
黄巢死后,秦宗权实力应援,不惜与全天下为敌,扛起“黄齐政权”的大旗,派兵四处侵袭:
派陈彦乱江淮,秦贤乱江南,秦诰陷襄阳、唐州、邓州,孙儒陷孟、洛、陕、虢,张眰陷汝、郑,卢塘攻汴、宋,弟弟秦宗言进犯荆南。
与此同时,秦宗权面临着与黄巢一样的问题,粮食短缺。而其解决方法也与黄巢一脉相承,吃人。把人腌制成腊肉,以供军粮(啖人为储,盐尸而从)。
西至关辅(今陕西省中部),东到青、齐(今山东省),南到长江,北至卫、滑(今河南省北部),辽阔的中原土地深受毒害。蔡贼所到之处,举目眺望,千里之地赤无人烟(鱼烂鸟散,人烟断绝)。
潼关以东,郡邑多被攻陷,唯有两个地方勉强保全,陈州赵犨、汴州朱温。
陈州位于蔡州北部只有百余里的地方,小如弹丸,危如累卵。陈州几乎是蔡贼的嘴边肉,能够得以保全,除了赵犨父子兄弟的英勇忠义之外,更多的则是得到了汴州朱温的倾囊相助。
陈州与汴州唇齿相依,都是蔡贼北面的嘴边肉。唇亡齿寒,齿没唇陷。所以朱温毫无保留地、不求回报地倾囊救助陈州赵犨。
其实自朱温镇汴以来,就对汴陈唇齿相依的关系看得很透彻,在着名的“陈州三百日”里,朱温虽然兵微将寡,却是所有援陈藩镇中最卖命的。
现在,蔡贼秦宗权的兵力是朱温的十几倍不止,而朱温丝毫没有畏惧退缩之意,屡屡出奇制胜、以少胜多,并且越战越勇。
赵犨一家根红苗正,世代为忠武军将领。朱温八辈儿贫农出身,又是“草贼”底子。然而天下藩镇军阀中,能够不计回报、不惜代价地向赵犨伸出援手的,只有朱温。
患难见真情。
赵犨被感动了,连连上表朝廷,奏报朱温的感人事迹,并申请在陈州城内为朱温同志建立生祠,让陈州人民世世代代铭记朱温的恩情。该奏章如有标题的话,应该叫《纪念朱温》。
朝廷对朱温的做法非常认可,发出“向朱温同志学习”的号召,藩镇若都能如此,天下岂不太平?
朱温当然要高风亮节一下,“为人民服务嘛。”
建立生祠,赵犨还是觉得不能彰显陈州人民的知恩图报。为了进一步感谢朱温,拉近陈、汴之间的关系,赵犨与朱温结为儿女亲家,永结秦晋之好。赵犨次子赵霖,迎娶朱温的女儿。
赵二公子与朱千金牵手成功,成为唐末一次着名的政治婚姻。标志着陈、汴之间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军事、政治联盟。
另外,还需要多提一句,这位赵二公子,日后改名为赵岩,以驸马的身份活跃在后梁的政治舞台上,并为灭亡后梁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后文将会详述。
蔡贼秦宗权,在经过短暂的扩张、膨胀之后,以“黄巢接班人”的身份,僭称帝号,自称“大齐皇帝”,要将黄巢的黄齐政权加以延续。
“后黄巢时代”正式来临。
残唐五代,是公认的混乱时期之一,而昭宗初登基的这几年,又是这一混乱时期中最为混乱的一小段时期。
史料的匮乏缺失是造成这种“混乱”的一个原因,给后世学者造成了相当大的困扰,各种历史事件如一团乱麻,让人无从下手。
当然,混乱只是表面的一种假象,必然存在一种内在逻辑,成为解开乱麻的金钥匙,掌握了它,一切混乱都会迎刃而解。
让本书来给出这把金钥匙:昭宗治国。
昭宗要中兴大唐,他看到了造成大唐衰败的两个主要顽疾:宦官,藩镇。所以昭宗对症下药,急切地从铲除宦官和打击藩镇两个方面入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这是这段历史时期的主脉络,故事主线。一切事件都是基于“内除宦官、外削藩镇”的治国思路向外延伸和衍生,相互产生交集,变得盘根错节,营造出了一团乱麻的表象。
本书将紧紧围绕这把金钥匙,由浅入深地解读那段乱世。这就是本书值钱的地方。
铲除宦官的行动已经开始了,然而削藩的道路充满荆棘坎坷,特别是宣宗之后,朝廷已经没有能力正面武力削藩。自宣宗以来,朝廷削藩的基本思路就是驾虎驱狼,坐收渔利。
乍一听是个无本万利的好买卖,实际则是痴人说梦。这些藩镇没有几个是省油的灯,本身就是凭借各种权谋诈术、武装兵变荣升高位,听话的乖宝宝和窝囊废在此过程中已经被优胜劣汰了,怎会有傻白甜漏网?
要想在险恶的藩镇丛林中,从狼嘴里抢肉吃,就必须等待一个绝佳的机会,做到一击必杀。
昭宗登基之后,立即着手打击宦官势力,通过打击田令孜而增加了一些实力,巩固了皇权。在此期间,他也在窥视着天下藩镇,等待着那个机会。
【河东李克用】
在铲除伪君李煴的斗争中,李克用的态度至关重要,李克用也就因此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双方争夺的焦点。
李克用抓住机会,实施政治敲诈,坐地起价,狠狠地捞了一把实惠。
在与朝廷来往的书信中,李克用祥林嫂附体,絮絮叨叨地控诉“上源驿事变”,扬言要出兵报复朱温。固定句式几乎成了李克用的签名,出现在每一封书信的末尾。
朝廷明白李克用的真实意图,便不断给他升官加爵,并开出空白的政治支票,以求他能为僖宗朝廷背书。
“上源驿事变”要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千万不要忘记“上源驿事变”,“上源驿事变”一抓就灵。
李克用在这次敲诈中,获得的最大收获就是成功将昭义军一分为二,然后逐个吞并,把势力范围扩张到太行山以东。同时,趁河阳诸葛爽去世的机会,把势力范围伸进了河阳地区。有关李克用控制河阳地区的故事还会在后文精彩呈现。
这个时候,虽然天子尚在,但藩镇军阀之间已经进入了实质的“战国时代”,兼并攻讦的理由越来越牵强。能够名正言顺、师出有名最好,没有的话也无所谓,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李煴称帝”似乎是一个时代的分界线,从现在开始,藩镇军阀如走马灯一样,各色小丑粉墨登场。
后文只会对比较重要的(对历史进程)藩镇予以不同程度的回述,来倒叙其来龙去脉,而对更多的藩镇则是一笔带过,或直接省略。如果后文出现了节度使的张冠李戴,请不要惊讶,不是笔误。
李克用与朱温的辖境并不接壤,出兵讨伐朱温,对李克用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
首先,大军远征,跨境作战,朱温则是以逸待劳,主场作战。如果朱温选择避敌锋芒,坚壁清野,闭城固守,将战争拖入消耗战的僵局,则对劳师远征的李克用大为不利。
其次,大军出征,则后方空虚。周围强敌环绕,虎视眈眈,即便灭了朱温,也难保不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最后,即便灭了朱温同时老巢也安全,那么李克用也难享战争红利。粮食、金钱、人口,这些都可以带走,但土地是带不走的。朱温的地盘将被邻藩蚕食瓜分,李克用等于是火中取栗,为他人作嫁衣裳。
李克用不是傻子,他的刘氏夫人更加聪慧睿智,所以拿“上源驿事变”说事,扬言出兵,只是李克用的专属维权手段。
朝廷之所以愿者上钩,是有三个麻筋儿:
其一,“上源驿事变”的主谋是僖宗朝廷,朱温是背锅侠,三方心照不宣;
其二,朝廷确实急需李克用的表态支持;
其三,朝廷也不希望看到朱温被灭。
黄巢虽死,但其残余势力在秦宗权的领导下,继续为祸中原,声势浩大,比起黄巢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朱温的辖境正好遏制了秦宗权向长安的延伸。得益于地缘政治,朱温成了长安的外围,说难听了,看门狗,而现在还不是吃狗肉的时候。
所以说李克用拿“上源驿事变”是姜太公钓鱼,朝廷是愿者上钩。
李克用也就成为了“李煴篡权”的最大赢家。
在李克用蚕食昭义军的时候,朱温也在积极扩张势力范围。
【朱温的扩张】
朱温是不幸的,同时又是幸运的。
汴州,地处四战之地,兵家必争,而又缺少险隘关口,是一块儿不加遮挡的肥肉,四周又是流着口水的饿狼。
在其南面,就是野心勃勃的蔡贼秦宗权。秦宗权原本是忠武军一名小将,趁“许州兵变”占据蔡州,在“扫黄割草”战争中反复无常,时而降齐、时而降唐,把政治投机玩得出神入化,两头吃香。
黄巢死后,秦宗权实力应援,不惜与全天下为敌,扛起“黄齐政权”的大旗,派兵四处侵袭:
派陈彦乱江淮,秦贤乱江南,秦诰陷襄阳、唐州、邓州,孙儒陷孟、洛、陕、虢,张眰陷汝、郑,卢塘攻汴、宋,弟弟秦宗言进犯荆南。
与此同时,秦宗权面临着与黄巢一样的问题,粮食短缺。而其解决方法也与黄巢一脉相承,吃人。把人腌制成腊肉,以供军粮(啖人为储,盐尸而从)。
西至关辅(今陕西省中部),东到青、齐(今山东省),南到长江,北至卫、滑(今河南省北部),辽阔的中原土地深受毒害。蔡贼所到之处,举目眺望,千里之地赤无人烟(鱼烂鸟散,人烟断绝)。
潼关以东,郡邑多被攻陷,唯有两个地方勉强保全,陈州赵犨、汴州朱温。
陈州位于蔡州北部只有百余里的地方,小如弹丸,危如累卵。陈州几乎是蔡贼的嘴边肉,能够得以保全,除了赵犨父子兄弟的英勇忠义之外,更多的则是得到了汴州朱温的倾囊相助。
陈州与汴州唇齿相依,都是蔡贼北面的嘴边肉。唇亡齿寒,齿没唇陷。所以朱温毫无保留地、不求回报地倾囊救助陈州赵犨。
其实自朱温镇汴以来,就对汴陈唇齿相依的关系看得很透彻,在着名的“陈州三百日”里,朱温虽然兵微将寡,却是所有援陈藩镇中最卖命的。
现在,蔡贼秦宗权的兵力是朱温的十几倍不止,而朱温丝毫没有畏惧退缩之意,屡屡出奇制胜、以少胜多,并且越战越勇。
赵犨一家根红苗正,世代为忠武军将领。朱温八辈儿贫农出身,又是“草贼”底子。然而天下藩镇军阀中,能够不计回报、不惜代价地向赵犨伸出援手的,只有朱温。
患难见真情。
赵犨被感动了,连连上表朝廷,奏报朱温的感人事迹,并申请在陈州城内为朱温同志建立生祠,让陈州人民世世代代铭记朱温的恩情。该奏章如有标题的话,应该叫《纪念朱温》。
朝廷对朱温的做法非常认可,发出“向朱温同志学习”的号召,藩镇若都能如此,天下岂不太平?
朱温当然要高风亮节一下,“为人民服务嘛。”
建立生祠,赵犨还是觉得不能彰显陈州人民的知恩图报。为了进一步感谢朱温,拉近陈、汴之间的关系,赵犨与朱温结为儿女亲家,永结秦晋之好。赵犨次子赵霖,迎娶朱温的女儿。
赵二公子与朱千金牵手成功,成为唐末一次着名的政治婚姻。标志着陈、汴之间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军事、政治联盟。
另外,还需要多提一句,这位赵二公子,日后改名为赵岩,以驸马的身份活跃在后梁的政治舞台上,并为灭亡后梁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后文将会详述。
蔡贼秦宗权,在经过短暂的扩张、膨胀之后,以“黄巢接班人”的身份,僭称帝号,自称“大齐皇帝”,要将黄巢的黄齐政权加以延续。
“后黄巢时代”正式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