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崇祯是我老丈人! > 第26章 宫廷

第26章 宫廷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沈天石越骂越生气。这三个哨官脑袋像榆木一样不开窍,怎么会搞得火力衔接不上,让十几个骑兵突破了火力网?

    如果遇到满清八旗,一个冲锋岂不是全军覆灭?

    问题出在定装火药的使用上。这三个哨官太死板了,他们应该知道在紧急战况下,定装火药不必撕开,可以直接塞进枪管...

    这样可以大大简化射击步骤,提高射击频率!

    当然,这样做会导致火药燃烧不完全,在枪膛里留下大量残留物,对火枪造成极大损害。

    沈天石大吼:\"人都没了,还在乎枪吗?\"

    骂完一顿,让三个哨官回去反思,沈天石挠了挠头。这些都是朴实的农家子弟,太节约了。

    他必须让手下改掉这种节约和心疼武器的坏习惯!

    旁边的骆养性和一群锦衣卫高层都愣住了,又麻木了。

    听听,听听,这是人说的话吗?

    一营士兵把晋帮叛乱者打得遍地都是,自己这边只死了两个,伤的也都是轻伤,他还嫌不够满意?

    沈天石抬起头,看见了顶头上司,连忙快步走去,英俊潇洒的脸上露出了微笑。

    \"总宪大人还在愣什么呢...搬银子啊!\"

    骆养性呆呆地点点头,急忙说:\"搬,快搬!\"

    这次抄查晋帮首富平阳票号,发现的现银、金条、各种珍贵古董和孤本珍品,总共折合成银两有一百二十万。

    这个数字让北镇抚司的所有人都惊呆了。

    都知道晋帮富可敌国,但这...也太惊人了,震惊之余还带有一丝沮丧,很快就变成了愤怒。

    北镇抚司衙门里,骂声一片:\"该死的家伙!\"

    连年战乱和旱灾,大家都过得很辛苦,连皇帝都穷了好十几年,紫禁城漏水都没钱修,而这帮晋帮却发了大财。

    一百二十万两雪花银,这只是抄了一个票号的!

    单这笔巨额财富,就够锦衣卫上下好几年的开销了,甚至足以养活整个京城的百姓一年。

    骂声中,沈天石冷笑一声,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明朝财政崩溃的根源就在商业税收上。

    明朝的商业税是三十分之一,这意味着什么呢?在二十一世纪的世界,通行的商业税是五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相差将近十倍!

    这个税率是谁规定的呢?没错,是开国皇帝朱元璋。当时明朝刚刚建立,百废待兴,为了促进商业发展,减轻税收也是合理的。

    但问题在于,这个税率二百四十多年来都没变过!

    为什么明朝不增加商业税?因为读书人反对。而读书人为什么会反对呢?因为他们家家户户都是富有的商人。

    读书人会给自己加税吗?

    骂声过后,沈天石挥手示意,那一百二十万两白银,他当然不会傻到独自占有。他先划拨一半到紫禁城,用来充实内帑,也就是崇祯皇帝的私人财库。

    另外再分十万两给骆大人,改善锦衣卫兄弟们的生活,剩下的他会带走,作为去潼关的军费。

    那天晚上,分配完毕后,骆养性的嘴角都快笑歪了。

    又过了一天,清晨时分。

    天空阴沉,又开始下雨。崇祯十六年的夏天,雨水充足,旱情有所缓解,只是对大明帝国来说,已经来得太晚了。

    在紫禁城,早朝开始了。

    天气阴郁,光线昏暗,文武百官顶着风雨缓缓走过金水河。沈国辅穿着三品官员的服饰,与几位副官走在队伍中,其他官员都远远避开他,耳边不时传来议论声。

    自从他唯一的儿子成为锦衣卫指挥同知以来,这样的非议每天都有。读书人,读书人的尊严啊。自古以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沈天石的行为被看作是自我堕落,他可是举人出身呢。

    金銮殿上,早朝进行。

    天色阴沉,光线暗淡,文武官员分列两旁,殿内的大人们窃窃私语,就像一群嗡嗡作响的蜜蜂。

    \"皇上驾到,肃静!\"

    太监高喊一声,崇祯帝坐上了宝座。在大明朝,不必每天都行三叩九拜的大礼,到了中后期的朝廷,更像是……欧洲的议会,风气开放,甚至可以说有些狂放。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一切都按部就班。

    王承恩话音刚落,一位御史走出队列,躬身说道:\"臣有本奏!\"

    \"臣也要奏!\"

    瞬间,金銮殿上群情激愤。

    沈国辅脸色微变,这些御史大多数与东林党和复社有关联,他们会弹劾谁呢?自然是他沈大人的爱子。

    如果说这些人与沈天石有仇,或者与晋帮勾结,那也不一定。

    这就是明朝中晚期官场的现状。这些人自称为清流言官,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号,无论有事无事都要上奏一番,说穿了,无非是博取关注,寻求名气……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在蹭热度,搏出位。

    在这个时代,没有媒体,没有报纸,想要成名只能依靠读书人口口相传,也就是小道消息,并且得做一些出格的事情。

    比如批评首辅,指责宦官,甚至批评皇帝,这些都是家常便饭。

    这一切都源于开国皇帝朱元璋制定的一项国家政策...

    朱元璋宣称:“我和读书人一起治理国家,不会因为言论而治罪。”

    就这样,逐渐形成了一种扭曲的官场风气。

    批评皇上,追逐热门话题,甚至主动接受杖刑……说到底,就是在找打。

    如果有人骂了皇上,还挨了杖刑,那他在读书人中就出名了,敢于批评皇上,这就是正直不阿的英雄啊!

    这就是所谓的卖弄正直以求名声。

    一旦有哪个官员有幸受到杖刑,那他就名扬四海,就算不当官,在全国的书院里,也是所有学子的偶像。

    说不定,江南的知名歌姬都会主动投怀送抱呢。

    果然,在金銮殿上,一片喧嚣。

    “微臣请求对锦衣卫指挥同知,驸马都尉沈天石进行弹劾,他残忍无情,欺压百姓……”

    “臣同意!”

    一时之间,议论纷纷,弹劾的奏折如雪花般飞来。

    崇祯帝坐在上首,面无表情,就像死了一样。这样的弹劾一旦开始,就很难停下来,多年来一直如此。

    除非把皇上逼到忍无可忍的地步,否则不会罢休。

    这就是所谓的党争,是非并不重要,国家大事都被当作儿戏,你支持的我就反对,你反对的我就支持。

    吵来吵去,国家就灭亡了。

    过了许久,崇祯帝才木讷地说:“知道了,大家都来说说吧。”

    弹劾的奏章太多,皇上也只能按照程序,主持文武百官进行朝议,到了互相辩论的时候。

    这下子更是热闹非凡,金銮殿瞬间变成了菜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