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脑洞大开的李二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兄觉的这一战谁能赢?”看着从嬴子启那里获得的信息,项羽忽然问道。
而他口中的李兄,也不是一般人,他叫李世民,是蜀山系列实验的特约评论员之一。
李世民来自大隋,早早的加入了征伐司,算起来如今也是帝国的骨干之一,他能文能武,既擅长高层政治又擅长军事战争。
甚至在加入帝国之后,他还学习了大量的数学知识,虽然比不上云烨、袁天罡这样的数学专家,但也算是二流数学人才。
此外,他还学习了经济学,在物质世界获取了经济学博士学位,发表了数十篇相关论文,其中有一篇还成为了帝国太学经济学选修教材推荐文章之一。
所以他就成了特约评论员,对于李世民而言,这是一个长期任务,但也是一个很好的观察世间百态、人生变化的任务。
坦白讲,这对于已经是真仙的李二而言,是一个新的学习机会,对于道果的建立是有那么一点点好处的。
所以不仅仅李二在这里观察这个实验,项羽也不例外。
虽然项羽一直以来对外的形象都是武将、武圣、武神、军神一样的人物,可是他也是从帝国小学、帝国中学一路学习,靠着自己本事考上帝国太学的人物。
这是一个热爱学习、热爱知识、喜欢战斗、崇尚战斗的学霸羽,所以他也是此次蜀山系列实验的特特约评论员。
“一定是崇祯皇帝,他的房奴勇士,本质上是府兵和耕战的结合,实力强于府兵、弱于耕战,论起综合素质、装备水平、战术理念、基层军官素质更在后金之上,这一战没有悬念。”李二想了想,很是肯定。
“除非天降陨石,否则一定是崇祯获胜!”
“后金也不是没有优势,利出一孔者天下无敌。而且他们还都是骑兵,哪怕兵器落后,也不是一点机会都没有。”项羽谨慎的道。
不知道是不是看了史书的关系,项羽自从少年时代开始,就比较谨慎,该冲的时候冲,但是其他时候却一直很是小心。
瞥了一眼和史书上那位霸王不是很像的项羽,李二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如果从概率上讲,这一战大明获胜的机会是九成,剩下的一成是意外。但从现实来看,大明几乎是注定会胜利。”
轰!
轰!
轰!
上百门火炮,在学习了数学、学习了抛物线、学习了几何知识的新式炮兵们的操作下,发出了怒吼,也标志着决战的开始!
这一战果然就像李世民说的那样,大明胜了!
项羽猜测的意外,并未到来!
所以面对这上百门指哪儿打哪儿的大炮、面对着数百名狙击手、八万之数的房奴勇士,后金根本就不是对手。
即使刚交锋不久,眼尖的皇太极就下达了撤退的命令,可还是败得很惨很惨,因为这一次的大明,有足足三万的龙骑兵。
这些龙骑兵虽然骑术不怎么样,大多不过是草原上娃娃的水平,可他们手里有枪,燧发枪之下人人平等!
管你是蒙古牧民还是后金八旗,管你是高高在上的贝勒爷,还是底层的旗奴,通通一枪了账!
一枪!
一枪!
还是一枪!
这一战给皇太极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上百门指哪儿打哪儿的大炮,给底层士兵们印象最深刻的,却是大明的黑枪!
崇祯二年东,大明和后金决战与蓟镇,一战之后天下震动,崇祯趁机带领军队,占领了蓟镇、辽镇。
在大义和房奴勇士武力的双重保证之下,蓟镇、辽镇中这些刚成型不久的军阀,便彻底向崇祯皇帝投诚。
不投诚也没其他活路了,论实力他们连后金都打不过,凭什么敢和崇祯的房奴勇士豪横?至于大义,崇祯就是大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下,还有啥好争的?
至于起兵造反逃到后金,那是白痴才会产生的想法。但凡在大明能活下去,谁愿意投靠后金呢?
借助着大胜,崇祯彻底掌握了蓟镇、辽镇这两个兵额最多,实力最强的边镇,同时还掌握了大量辽东的土地、人口。
到了此刻崇祯的威望已经有了,他甚至可以随意下发中旨。
所谓的中旨,就是没有文官大老爷们承认的圣旨。
按照此刻的朝廷流程,一封完整的圣旨,书写者可以是太监可以是文官,但圣旨的发出者一定是天子。在起草完毕之后,必须经过内阁的同意,再走上几个程序,才算是正儿八经的圣旨。
在这个流程中,朝廷的六科官员,是有权利将圣旨打回来的。如果圣旨的内容对文人不利,六科官员完全可以高举祖制的大旗,将天子的圣旨打回去。
然后这道圣旨就作废了。
如果天子强行颁布圣旨,而文官又不同意,那么这样的圣旨就是中旨,是不合礼法也不合规矩的。
至少文官们觉得,这样的圣旨不合规矩!
所以如果你以后还想在文官群体里混下去,那么你就一定要有节操有骨气,面对这样的中旨,你该做的是拒绝!
如果某个文官敢不拒绝中旨,甚至是接下中旨,那么他就是文官群体的叛徒,他就是异类,不仅仅他要受到全体文官的排挤,连带着他的儿子,他的孙子,他的家族都要受到影响!
甚至在他接下中旨的那一刻,便立刻会有御史上书弹劾他,大量的罪名会直接落到他的头上,哪怕天子力保,名声也彻底臭了。
可是文官老爷的这套做法,也就欺负欺负万历、天启、泰昌这种自幼成长于深宫之中,养于妇人之手的宅男皇帝而已。
要是朱元璋、朱棣这样的,他们连个屁都不敢放!
所以当崇祯打赢了后金,并建立了京观之后,文官们就主动缩了。至于反驳崇祯的圣旨,说圣旨不合法不合理的事儿,更是一次也没有发生。
其实如果崇祯光是大胜的话,文官们也不一定鸟他,看看正德就知道了,正德也很能打,还带领军队打败了当时入侵中原的小王子,打的小王子在正德活着的时候,根本就不敢南下。
可文官是怎么对待正德的?
文官们的史书上关于这一战的记载大约是这样的:正德和小王子大战一场,此战持续一天一夜,正德亲自手刃一名蒙古人,此战共计斩获蒙古牧民数十……
至于这么记载是否合乎逻辑,文官们根本就不在乎。
脸是什么?
不知道!
不要追究细节,问就是天子失德!
再问的话,那你的成分就有问题了!
你还是不是士大夫的一份子?
如果崇祯的脾气像正德那样好,那么他的待遇估计和正德也没多少差别,但是崇祯元年的大案,已经证明了这位少年天子脾气并不好,他是一个不在乎名声,真的敢杀人杀文官的皇帝。
所以面对真正的硬茬子,文官们缩了,缩的比崇祯想象的还要快!
不过崇祯却留了一个心眼,他还是没有回到北京,直接在辽镇建了一个临时行宫,同时处理天下大事。
两年后,蓟镇、辽镇改革完毕,人口、土地彻底被崇祯掌握,老百姓和崇祯之间没有中间商。
所谓的中间商,指的就是小吏、官员、乡绅。
朝廷征收辽饷,一个百姓征收十文钱,然后到了底下小吏征税的时候,一个百姓就要征收一百文钱。
而到了朝廷手里的十文钱,花出去的时候,吏部先漂没两文钱,到了底层士兵的手中,可能就只剩下一文钱了。
正是这些中间商的存在,才使得体量那么大的大明,却打不过短小精悍的后金,虽然大明人口土地众多,可耐不住中间商多啊!
老百姓出了一百份力,却只有一份力真正的落到实处,其余的九十九份,都落到了中间商的口袋里。
而后金处在初兴之时,正是最为团结,最为公平的时候,一百份力量至少有八十份落到了实处。
如果将大明的土地、人口都除以一百,再去和零点八倍的后金比较,便会发现,大明的优势其实一点都不大。
崇祯四年秋,御前比武大会结束后,崇祯终于挪窝了,不过还是没有回北京城,他前往了大同,重复在蓟镇、辽镇做过的事情。
崇祯六年秋,崇祯终于回到了北京,但还是不住皇宫。改革开始向整个北直隶蔓延而去,而有了之前的四年时间,也储备了足够多的基层官吏。
有着这些基层官吏,虽然偶有波澜,但是大体上还是很平稳的。
崇祯十二年,北方改革完毕,崇祯率领房奴勇士二十万,勇士候选四十万,官吏十万,宗室子弟百万,流民数百万南下南京。
目的也很简单,讨饭去了!
讨饭是老祖宗朱重八传下来的手艺,开局一只碗,装备全靠打,可最终竟然成了天子,这不是什么坑钱游戏,而是真正发生的事情。
所以崇祯皇帝觉的,自己应该继承老祖宗这个伟大的习惯,所以他就带着数百万人来到南方讨饭了。
用南方人为官吏,开展改革,让他们割自己的肉想想也知道肯定麻烦多多,可是让北方这些生活困难的流民,去割南方小地主的肉,他们一定会毫不犹豫。
你是当世大儒?
不认识!
你是进士老爷?
老子是宗室子弟,和当今陛下几百年前是一个祖宗,你管不着!
你是地方豪强,占地数千亩,你有几个家丁?
崇祯十七年秋,又一次御前比武大会结束,这一次是在南京举办的,这一年大明的改革初步结束……
站在南京城城墙之上,崇祯看着远处的万家灯火,看着天上的满天星斗,看着不仔细看就找不到的那一轮残月,感慨颇多。
他又想起了前世,那时城外是即将到来的李自成叛军,城内逆子高举宝剑追着自己跑,而秋天的时候,自己已经失去了权利。
想到这里,崇祯就想起了这一世的逆子,看起来挺孝顺的,可是本事和上一世感觉完全没法比啊,也不知道究竟是逆子故意装成这般模样还是怎么回事儿。
崇祯二十年,肥胖的皇太极终于撑不住了,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三高爆发之下不治身亡,多尔衮、豪格争夺大汗之位,一度大打出手,最终福林继位,多尔衮、豪格辅政。
崇祯二十二年,豪格病死。
崇祯三十年,摄政王多尔衮病死,福林掌权。
崇祯三十三年,福林开始汉化改革,改革失败,反而激化了内部矛盾,八旗造反被镇压,福林被迫退位,康熙继位,鳌拜、孝庄辅佐之。
崇祯四十年,天寒地冻之中,皇太子朱慈烺亲率数千铁骑,灭国擒皇,崇祯闻讯,大喜。
崇祯六十年,崇祯皇帝退位,皇太子朱慈烺继位。
而这一年已经是朱慈烺成为太子的第六十年了,他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便是太子,今年刚好六十岁。
……
“小冰河的时间变短了,烈度变低了。我记得王斗当皇帝的时候,连广州这么热的地方,冬天都下起了鹅毛大雪,最低温度是零下三十多度。当时前一天还是零下十几度,结果一场大雪之后,就成了零下三十几度,许多百姓还没反应过来,一夜之间就被冻死了。”
项羽此刻有些疑惑,小冰河是什么?
如果是纯粹的物质世界,那么小冰河就是一种自然天气,是天气的一种,只不过比较恶劣,杀伤性较大,一不小心就是国破家亡的下场。
可是在超凡世界,小冰河是一种世界本能,是世界用来调控世界内部的工具之一。
想一想前后两次实验,有什么区别呢?
第一次王斗造反成功,建立新朝。
第二次崇祯改革大明。
后金都被灭了。
文官都被收拾了。
二人的改革总体而言,都算是积极向上。
“因素太多,数据太少,看不透,想不明白。没有足够多的数据,此刻的一切都只是猜测。”李世民认真的道。
不是他不聪明,而是一共就只试验了三次,第一次王斗还失败了。第二次王斗成功了,第三次崇祯也成功了。
三次实验能看出来什么?
虽然由此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可谁能肯定究竟是哪一个因素对天意的影响最大?对小冰河时间长短的影响最大?
“我建议继续试验,反正朝廷有钱,迟早都能探索出天命的本质。不过我觉的如今的探索还是太保守了,不仅仅可以有穿越者,还可以有重生者,不仅仅可以单穿,还可以群穿。”
“甚至不止是原住民穿越重生,还可以让大秦子民穿越过去,甚至还可以让感兴趣的天庭仙神加入这场文明实验……”
“李兄觉的这一战谁能赢?”看着从嬴子启那里获得的信息,项羽忽然问道。
而他口中的李兄,也不是一般人,他叫李世民,是蜀山系列实验的特约评论员之一。
李世民来自大隋,早早的加入了征伐司,算起来如今也是帝国的骨干之一,他能文能武,既擅长高层政治又擅长军事战争。
甚至在加入帝国之后,他还学习了大量的数学知识,虽然比不上云烨、袁天罡这样的数学专家,但也算是二流数学人才。
此外,他还学习了经济学,在物质世界获取了经济学博士学位,发表了数十篇相关论文,其中有一篇还成为了帝国太学经济学选修教材推荐文章之一。
所以他就成了特约评论员,对于李世民而言,这是一个长期任务,但也是一个很好的观察世间百态、人生变化的任务。
坦白讲,这对于已经是真仙的李二而言,是一个新的学习机会,对于道果的建立是有那么一点点好处的。
所以不仅仅李二在这里观察这个实验,项羽也不例外。
虽然项羽一直以来对外的形象都是武将、武圣、武神、军神一样的人物,可是他也是从帝国小学、帝国中学一路学习,靠着自己本事考上帝国太学的人物。
这是一个热爱学习、热爱知识、喜欢战斗、崇尚战斗的学霸羽,所以他也是此次蜀山系列实验的特特约评论员。
“一定是崇祯皇帝,他的房奴勇士,本质上是府兵和耕战的结合,实力强于府兵、弱于耕战,论起综合素质、装备水平、战术理念、基层军官素质更在后金之上,这一战没有悬念。”李二想了想,很是肯定。
“除非天降陨石,否则一定是崇祯获胜!”
“后金也不是没有优势,利出一孔者天下无敌。而且他们还都是骑兵,哪怕兵器落后,也不是一点机会都没有。”项羽谨慎的道。
不知道是不是看了史书的关系,项羽自从少年时代开始,就比较谨慎,该冲的时候冲,但是其他时候却一直很是小心。
瞥了一眼和史书上那位霸王不是很像的项羽,李二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如果从概率上讲,这一战大明获胜的机会是九成,剩下的一成是意外。但从现实来看,大明几乎是注定会胜利。”
轰!
轰!
轰!
上百门火炮,在学习了数学、学习了抛物线、学习了几何知识的新式炮兵们的操作下,发出了怒吼,也标志着决战的开始!
这一战果然就像李世民说的那样,大明胜了!
项羽猜测的意外,并未到来!
所以面对这上百门指哪儿打哪儿的大炮、面对着数百名狙击手、八万之数的房奴勇士,后金根本就不是对手。
即使刚交锋不久,眼尖的皇太极就下达了撤退的命令,可还是败得很惨很惨,因为这一次的大明,有足足三万的龙骑兵。
这些龙骑兵虽然骑术不怎么样,大多不过是草原上娃娃的水平,可他们手里有枪,燧发枪之下人人平等!
管你是蒙古牧民还是后金八旗,管你是高高在上的贝勒爷,还是底层的旗奴,通通一枪了账!
一枪!
一枪!
还是一枪!
这一战给皇太极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上百门指哪儿打哪儿的大炮,给底层士兵们印象最深刻的,却是大明的黑枪!
崇祯二年东,大明和后金决战与蓟镇,一战之后天下震动,崇祯趁机带领军队,占领了蓟镇、辽镇。
在大义和房奴勇士武力的双重保证之下,蓟镇、辽镇中这些刚成型不久的军阀,便彻底向崇祯皇帝投诚。
不投诚也没其他活路了,论实力他们连后金都打不过,凭什么敢和崇祯的房奴勇士豪横?至于大义,崇祯就是大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下,还有啥好争的?
至于起兵造反逃到后金,那是白痴才会产生的想法。但凡在大明能活下去,谁愿意投靠后金呢?
借助着大胜,崇祯彻底掌握了蓟镇、辽镇这两个兵额最多,实力最强的边镇,同时还掌握了大量辽东的土地、人口。
到了此刻崇祯的威望已经有了,他甚至可以随意下发中旨。
所谓的中旨,就是没有文官大老爷们承认的圣旨。
按照此刻的朝廷流程,一封完整的圣旨,书写者可以是太监可以是文官,但圣旨的发出者一定是天子。在起草完毕之后,必须经过内阁的同意,再走上几个程序,才算是正儿八经的圣旨。
在这个流程中,朝廷的六科官员,是有权利将圣旨打回来的。如果圣旨的内容对文人不利,六科官员完全可以高举祖制的大旗,将天子的圣旨打回去。
然后这道圣旨就作废了。
如果天子强行颁布圣旨,而文官又不同意,那么这样的圣旨就是中旨,是不合礼法也不合规矩的。
至少文官们觉得,这样的圣旨不合规矩!
所以如果你以后还想在文官群体里混下去,那么你就一定要有节操有骨气,面对这样的中旨,你该做的是拒绝!
如果某个文官敢不拒绝中旨,甚至是接下中旨,那么他就是文官群体的叛徒,他就是异类,不仅仅他要受到全体文官的排挤,连带着他的儿子,他的孙子,他的家族都要受到影响!
甚至在他接下中旨的那一刻,便立刻会有御史上书弹劾他,大量的罪名会直接落到他的头上,哪怕天子力保,名声也彻底臭了。
可是文官老爷的这套做法,也就欺负欺负万历、天启、泰昌这种自幼成长于深宫之中,养于妇人之手的宅男皇帝而已。
要是朱元璋、朱棣这样的,他们连个屁都不敢放!
所以当崇祯打赢了后金,并建立了京观之后,文官们就主动缩了。至于反驳崇祯的圣旨,说圣旨不合法不合理的事儿,更是一次也没有发生。
其实如果崇祯光是大胜的话,文官们也不一定鸟他,看看正德就知道了,正德也很能打,还带领军队打败了当时入侵中原的小王子,打的小王子在正德活着的时候,根本就不敢南下。
可文官是怎么对待正德的?
文官们的史书上关于这一战的记载大约是这样的:正德和小王子大战一场,此战持续一天一夜,正德亲自手刃一名蒙古人,此战共计斩获蒙古牧民数十……
至于这么记载是否合乎逻辑,文官们根本就不在乎。
脸是什么?
不知道!
不要追究细节,问就是天子失德!
再问的话,那你的成分就有问题了!
你还是不是士大夫的一份子?
如果崇祯的脾气像正德那样好,那么他的待遇估计和正德也没多少差别,但是崇祯元年的大案,已经证明了这位少年天子脾气并不好,他是一个不在乎名声,真的敢杀人杀文官的皇帝。
所以面对真正的硬茬子,文官们缩了,缩的比崇祯想象的还要快!
不过崇祯却留了一个心眼,他还是没有回到北京,直接在辽镇建了一个临时行宫,同时处理天下大事。
两年后,蓟镇、辽镇改革完毕,人口、土地彻底被崇祯掌握,老百姓和崇祯之间没有中间商。
所谓的中间商,指的就是小吏、官员、乡绅。
朝廷征收辽饷,一个百姓征收十文钱,然后到了底下小吏征税的时候,一个百姓就要征收一百文钱。
而到了朝廷手里的十文钱,花出去的时候,吏部先漂没两文钱,到了底层士兵的手中,可能就只剩下一文钱了。
正是这些中间商的存在,才使得体量那么大的大明,却打不过短小精悍的后金,虽然大明人口土地众多,可耐不住中间商多啊!
老百姓出了一百份力,却只有一份力真正的落到实处,其余的九十九份,都落到了中间商的口袋里。
而后金处在初兴之时,正是最为团结,最为公平的时候,一百份力量至少有八十份落到了实处。
如果将大明的土地、人口都除以一百,再去和零点八倍的后金比较,便会发现,大明的优势其实一点都不大。
崇祯四年秋,御前比武大会结束后,崇祯终于挪窝了,不过还是没有回北京城,他前往了大同,重复在蓟镇、辽镇做过的事情。
崇祯六年秋,崇祯终于回到了北京,但还是不住皇宫。改革开始向整个北直隶蔓延而去,而有了之前的四年时间,也储备了足够多的基层官吏。
有着这些基层官吏,虽然偶有波澜,但是大体上还是很平稳的。
崇祯十二年,北方改革完毕,崇祯率领房奴勇士二十万,勇士候选四十万,官吏十万,宗室子弟百万,流民数百万南下南京。
目的也很简单,讨饭去了!
讨饭是老祖宗朱重八传下来的手艺,开局一只碗,装备全靠打,可最终竟然成了天子,这不是什么坑钱游戏,而是真正发生的事情。
所以崇祯皇帝觉的,自己应该继承老祖宗这个伟大的习惯,所以他就带着数百万人来到南方讨饭了。
用南方人为官吏,开展改革,让他们割自己的肉想想也知道肯定麻烦多多,可是让北方这些生活困难的流民,去割南方小地主的肉,他们一定会毫不犹豫。
你是当世大儒?
不认识!
你是进士老爷?
老子是宗室子弟,和当今陛下几百年前是一个祖宗,你管不着!
你是地方豪强,占地数千亩,你有几个家丁?
崇祯十七年秋,又一次御前比武大会结束,这一次是在南京举办的,这一年大明的改革初步结束……
站在南京城城墙之上,崇祯看着远处的万家灯火,看着天上的满天星斗,看着不仔细看就找不到的那一轮残月,感慨颇多。
他又想起了前世,那时城外是即将到来的李自成叛军,城内逆子高举宝剑追着自己跑,而秋天的时候,自己已经失去了权利。
想到这里,崇祯就想起了这一世的逆子,看起来挺孝顺的,可是本事和上一世感觉完全没法比啊,也不知道究竟是逆子故意装成这般模样还是怎么回事儿。
崇祯二十年,肥胖的皇太极终于撑不住了,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三高爆发之下不治身亡,多尔衮、豪格争夺大汗之位,一度大打出手,最终福林继位,多尔衮、豪格辅政。
崇祯二十二年,豪格病死。
崇祯三十年,摄政王多尔衮病死,福林掌权。
崇祯三十三年,福林开始汉化改革,改革失败,反而激化了内部矛盾,八旗造反被镇压,福林被迫退位,康熙继位,鳌拜、孝庄辅佐之。
崇祯四十年,天寒地冻之中,皇太子朱慈烺亲率数千铁骑,灭国擒皇,崇祯闻讯,大喜。
崇祯六十年,崇祯皇帝退位,皇太子朱慈烺继位。
而这一年已经是朱慈烺成为太子的第六十年了,他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便是太子,今年刚好六十岁。
……
“小冰河的时间变短了,烈度变低了。我记得王斗当皇帝的时候,连广州这么热的地方,冬天都下起了鹅毛大雪,最低温度是零下三十多度。当时前一天还是零下十几度,结果一场大雪之后,就成了零下三十几度,许多百姓还没反应过来,一夜之间就被冻死了。”
项羽此刻有些疑惑,小冰河是什么?
如果是纯粹的物质世界,那么小冰河就是一种自然天气,是天气的一种,只不过比较恶劣,杀伤性较大,一不小心就是国破家亡的下场。
可是在超凡世界,小冰河是一种世界本能,是世界用来调控世界内部的工具之一。
想一想前后两次实验,有什么区别呢?
第一次王斗造反成功,建立新朝。
第二次崇祯改革大明。
后金都被灭了。
文官都被收拾了。
二人的改革总体而言,都算是积极向上。
“因素太多,数据太少,看不透,想不明白。没有足够多的数据,此刻的一切都只是猜测。”李世民认真的道。
不是他不聪明,而是一共就只试验了三次,第一次王斗还失败了。第二次王斗成功了,第三次崇祯也成功了。
三次实验能看出来什么?
虽然由此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可谁能肯定究竟是哪一个因素对天意的影响最大?对小冰河时间长短的影响最大?
“我建议继续试验,反正朝廷有钱,迟早都能探索出天命的本质。不过我觉的如今的探索还是太保守了,不仅仅可以有穿越者,还可以有重生者,不仅仅可以单穿,还可以群穿。”
“甚至不止是原住民穿越重生,还可以让大秦子民穿越过去,甚至还可以让感兴趣的天庭仙神加入这场文明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