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最后的决断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求书,找书,请发站内短信给管理员,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第三百五十八章最后的决断
李辅国心惊胆战地出了皇帝的御书房,额头上渗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他突然意识到,皇帝话语如刀,已经流露出对他的几分不满和猜忌了。
而在孔晟与楚王的纷争事端上,皇帝明显偏袒并站在了孔晟一边,这是不是意味着孔晟与楚王的“势不两立”,背后有着皇帝暗示的影子呢?
李辅国越想越是心惊,越想越是觉得可能性很大。
难怪孔晟朝中并无根基,在长安孤立无援,却是胆敢跟权势冲天的楚王对着干,李辅国本来以为这是孔晟过强的个性使然,现在看来,完全是皇帝在背后给孔晟撑腰啊。
如此说来,皇帝对于楚王……李辅国眼眸中掠过一抹古怪之色。李辅国脚步匆匆,沿着幽静的宫道走去,这皇帝还朝多时了,不少朝臣乃至李辅国这些人****都在建议皇帝挑选秀女进宫充实宫闱,但皇帝一口回绝。因此,这宫中的人手其实是大大不够的。
李辅国离开大明宫,出皇城,过朱雀门,直奔楚王府。但他的马车在即将抵达楚王府时,他突然改了主意,命令马车临时调转方向去了万年县衙。
万年县长安县作为京兆府下上等县,主官的级别有别于普通县,为正五品官。天子脚下,京畿重地,父母官的级别高一些完全是历朝历代的惯例,不仅是唐如此。
万年县令张鹏远是河北人。天宝初年的进士,原为礼部属员,李亨还朝后被册封为万年县令,主政长安城重地。自然也是颇受朝廷重视的中层官员之一了。
张鹏远这两日心神有些烦躁。这种烦躁的状态自打楚王长子李适来造访之后就有了,到了今日上午,爆发到极点。谁都没有想到,面对县衙的查封和楚王府赤果果肆无忌惮的打压,长安候孔晟没有“以牙还牙”更没有“恼羞成怒”,而是轻描淡写地张贴出了两张告示。而可别小看这两张不起眼的告示,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转瞬间就将万年县长安县以及背后的楚王府置于了风口浪尖之上。
楚王位高权重,皇长子,未来的东宫太子。没有人敢向楚王发泄不满,但作为万年县令的张鹏远。面临的压力可不是一般的大。
即便是在很多人看来徒有虚名的长安候孔晟,在张鹏远看来,也不是能轻易得罪的。可这番他因为畏惧楚王的权势而不得不与孔晟结怨,也让他心里有些隐隐的不安。
一个上午他在县衙都无心处理公务。突然听到皇帝亲近的大太监李辅国到了,张鹏远大吃一惊,慌不迭地整了整官袍,毕恭毕敬地要将李辅国迎进县衙来好生接待。免不了。要送一份厚礼了。
可李辅国却端着架子没有进入,只是大刺刺的挥挥手传达了皇帝的口谕。这个节骨眼上,皇帝亲自盯上了这事,就是给李辅国天大的胆子,他也不敢把皇帝的话打折扣。
虽然皇帝没有明说,只是三言两语的暗示。
得到了皇帝的口谕之后,张鹏远如释重负,诚惶诚恐地送走了李辅国。他一方面给楚王府送信,一方面同时派人赶去孔府书坊,将封条揭去,宣布查封结束,书坊可以马上恢复营业。
楚王府。
李俶脸色阴沉,目光如刀。
少年李适心惊胆战的垂首站在一侧,不安的情绪一点点滋长。无论如何,这一遭他又办砸了父王的吩咐,皇帝出面,这场无形的不见硝烟的争斗,以楚王府的失败而告终。可想而知,李俶会如何的迁怒于他。
李俶其实没有计较这一时一事上的得失,他在考虑的是皇帝的真正态度。表面上看皇帝是在当和事老,实际上却不是那么简单,这种无形的对于孔晟的支持,恐怕意味深长,带有某种端倪。
李俶头一次真正重视起孔晟来。
孔晟的战功再显赫,再怎么少年得志,再怎么文武双全,其实都不曾被李俶真正当成一个级别的对手。但孔晟这样的人,一旦有了皇帝的支持,就万万不能小视了。
沉默了良久,李俶才冷冷道:“适儿,你去城外大营,传本王的军令,命左右威卫所属将官悉数到府。”
李适诚惶诚恐的躬身应是。
他正要离开,却听李俶又冷漠道:“至于那孔晟,暂且不要理会他。本王倒是要看看他怎么折腾下去——本王过几日就要奉旨出京迎太上皇还朝,等太上皇还朝兴庆宫,本王再跟他细细计较!“”
大明宫,麟德殿。
一个黑衣青年从梁柱的帷幕后闪出,拜伏在丹墀之下。
皇帝李亨缓缓起身,身材挺拔,面色肃然,一扫平素的疲态和苍白之色,他目光锋利如刀,凝视着黑衣青年一字一顿道:“第五,李辅国动向如何?”
“回陛下,李辅国出宫去了万年县,旋即去了长安县,然后又去拜访了宁国公主,此刻想必已经在回宫的路上。”第五的声音低沉有力,在空旷的大殿上轻轻回荡。
李亨眉梢一挑,冷笑起来:“竟然没有去楚王府?”
第五沉默。
李亨撇了撇嘴:“楚王那边如何?”
“楚王召集禁军将官到府集会,城外禁军大营正在准备整军离京去迎太上皇还朝。”第五俯首低低道。
李亨长出了一口气,仰首望着华美高大的宫殿穹顶,轻轻冷笑着:“他不会这么快离京的,对于朕的旨意,他现在已经学会阳奉阴违了——第五,太上皇銮驾到了何处?”
“太上皇銮驾到了兴州,距离长安还有数百里……大将军陈玄礼和高力士随行。”
李亨的神色变幻起来,面色青红不定。他眼眸中偶尔掠过一丝冷酷肃杀,却又转瞬间变得无奈和犹疑起来。
第五慢慢抬头望着皇帝。
第五棱角分明的面孔上一片沉寂,看不出一丝表情的变化。他知道皇帝在权衡利弊,犹豫不决,做着最后的决断。
良久良久,皇帝终于长叹一声摆了摆手道:“你下去吧。”
第五有些失望的摇了摇头,却是干净利落地起身腾身隐入了宫殿的黑暗处,不知所踪。
不多时,一个小太监匆匆离开麟德殿,传出了皇帝亲书的一道密诏,命监军使鱼朝恩脱离郭子仪的平叛大军,立即返回长安觐见皇帝述职。
而这一切,李辅国都还被蒙在鼓里。反倒是皇后张氏得到了消息,张氏跟随皇帝多年,共过患难,对皇帝的个性有着超乎外人的了解,皇帝的这道密旨,意味着李辅国在皇帝心目中不可取代的牢固地位开始破裂。
这个权监,有被皇帝边缘化的迹象。
张氏也不是普通女人,心机深沉,她再三思量,还是将这个消息压了下来。(未完待续。)
求书,找书,请发站内短信给管理员,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第三百五十八章最后的决断
李辅国心惊胆战地出了皇帝的御书房,额头上渗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他突然意识到,皇帝话语如刀,已经流露出对他的几分不满和猜忌了。
而在孔晟与楚王的纷争事端上,皇帝明显偏袒并站在了孔晟一边,这是不是意味着孔晟与楚王的“势不两立”,背后有着皇帝暗示的影子呢?
李辅国越想越是心惊,越想越是觉得可能性很大。
难怪孔晟朝中并无根基,在长安孤立无援,却是胆敢跟权势冲天的楚王对着干,李辅国本来以为这是孔晟过强的个性使然,现在看来,完全是皇帝在背后给孔晟撑腰啊。
如此说来,皇帝对于楚王……李辅国眼眸中掠过一抹古怪之色。李辅国脚步匆匆,沿着幽静的宫道走去,这皇帝还朝多时了,不少朝臣乃至李辅国这些人****都在建议皇帝挑选秀女进宫充实宫闱,但皇帝一口回绝。因此,这宫中的人手其实是大大不够的。
李辅国离开大明宫,出皇城,过朱雀门,直奔楚王府。但他的马车在即将抵达楚王府时,他突然改了主意,命令马车临时调转方向去了万年县衙。
万年县长安县作为京兆府下上等县,主官的级别有别于普通县,为正五品官。天子脚下,京畿重地,父母官的级别高一些完全是历朝历代的惯例,不仅是唐如此。
万年县令张鹏远是河北人。天宝初年的进士,原为礼部属员,李亨还朝后被册封为万年县令,主政长安城重地。自然也是颇受朝廷重视的中层官员之一了。
张鹏远这两日心神有些烦躁。这种烦躁的状态自打楚王长子李适来造访之后就有了,到了今日上午,爆发到极点。谁都没有想到,面对县衙的查封和楚王府赤果果肆无忌惮的打压,长安候孔晟没有“以牙还牙”更没有“恼羞成怒”,而是轻描淡写地张贴出了两张告示。而可别小看这两张不起眼的告示,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转瞬间就将万年县长安县以及背后的楚王府置于了风口浪尖之上。
楚王位高权重,皇长子,未来的东宫太子。没有人敢向楚王发泄不满,但作为万年县令的张鹏远。面临的压力可不是一般的大。
即便是在很多人看来徒有虚名的长安候孔晟,在张鹏远看来,也不是能轻易得罪的。可这番他因为畏惧楚王的权势而不得不与孔晟结怨,也让他心里有些隐隐的不安。
一个上午他在县衙都无心处理公务。突然听到皇帝亲近的大太监李辅国到了,张鹏远大吃一惊,慌不迭地整了整官袍,毕恭毕敬地要将李辅国迎进县衙来好生接待。免不了。要送一份厚礼了。
可李辅国却端着架子没有进入,只是大刺刺的挥挥手传达了皇帝的口谕。这个节骨眼上,皇帝亲自盯上了这事,就是给李辅国天大的胆子,他也不敢把皇帝的话打折扣。
虽然皇帝没有明说,只是三言两语的暗示。
得到了皇帝的口谕之后,张鹏远如释重负,诚惶诚恐地送走了李辅国。他一方面给楚王府送信,一方面同时派人赶去孔府书坊,将封条揭去,宣布查封结束,书坊可以马上恢复营业。
楚王府。
李俶脸色阴沉,目光如刀。
少年李适心惊胆战的垂首站在一侧,不安的情绪一点点滋长。无论如何,这一遭他又办砸了父王的吩咐,皇帝出面,这场无形的不见硝烟的争斗,以楚王府的失败而告终。可想而知,李俶会如何的迁怒于他。
李俶其实没有计较这一时一事上的得失,他在考虑的是皇帝的真正态度。表面上看皇帝是在当和事老,实际上却不是那么简单,这种无形的对于孔晟的支持,恐怕意味深长,带有某种端倪。
李俶头一次真正重视起孔晟来。
孔晟的战功再显赫,再怎么少年得志,再怎么文武双全,其实都不曾被李俶真正当成一个级别的对手。但孔晟这样的人,一旦有了皇帝的支持,就万万不能小视了。
沉默了良久,李俶才冷冷道:“适儿,你去城外大营,传本王的军令,命左右威卫所属将官悉数到府。”
李适诚惶诚恐的躬身应是。
他正要离开,却听李俶又冷漠道:“至于那孔晟,暂且不要理会他。本王倒是要看看他怎么折腾下去——本王过几日就要奉旨出京迎太上皇还朝,等太上皇还朝兴庆宫,本王再跟他细细计较!“”
大明宫,麟德殿。
一个黑衣青年从梁柱的帷幕后闪出,拜伏在丹墀之下。
皇帝李亨缓缓起身,身材挺拔,面色肃然,一扫平素的疲态和苍白之色,他目光锋利如刀,凝视着黑衣青年一字一顿道:“第五,李辅国动向如何?”
“回陛下,李辅国出宫去了万年县,旋即去了长安县,然后又去拜访了宁国公主,此刻想必已经在回宫的路上。”第五的声音低沉有力,在空旷的大殿上轻轻回荡。
李亨眉梢一挑,冷笑起来:“竟然没有去楚王府?”
第五沉默。
李亨撇了撇嘴:“楚王那边如何?”
“楚王召集禁军将官到府集会,城外禁军大营正在准备整军离京去迎太上皇还朝。”第五俯首低低道。
李亨长出了一口气,仰首望着华美高大的宫殿穹顶,轻轻冷笑着:“他不会这么快离京的,对于朕的旨意,他现在已经学会阳奉阴违了——第五,太上皇銮驾到了何处?”
“太上皇銮驾到了兴州,距离长安还有数百里……大将军陈玄礼和高力士随行。”
李亨的神色变幻起来,面色青红不定。他眼眸中偶尔掠过一丝冷酷肃杀,却又转瞬间变得无奈和犹疑起来。
第五慢慢抬头望着皇帝。
第五棱角分明的面孔上一片沉寂,看不出一丝表情的变化。他知道皇帝在权衡利弊,犹豫不决,做着最后的决断。
良久良久,皇帝终于长叹一声摆了摆手道:“你下去吧。”
第五有些失望的摇了摇头,却是干净利落地起身腾身隐入了宫殿的黑暗处,不知所踪。
不多时,一个小太监匆匆离开麟德殿,传出了皇帝亲书的一道密诏,命监军使鱼朝恩脱离郭子仪的平叛大军,立即返回长安觐见皇帝述职。
而这一切,李辅国都还被蒙在鼓里。反倒是皇后张氏得到了消息,张氏跟随皇帝多年,共过患难,对皇帝的个性有着超乎外人的了解,皇帝的这道密旨,意味着李辅国在皇帝心目中不可取代的牢固地位开始破裂。
这个权监,有被皇帝边缘化的迹象。
张氏也不是普通女人,心机深沉,她再三思量,还是将这个消息压了下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