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超弦理论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纳金蒂雅一挥拂尘,道:超弦理论是物理学上巨大的进步,超弦理论认为,自然界的基本单元不是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之类的点状粒子,而是很小很小的线状的“弦”,弦分为有端点的“开环弦”和圈状的“闭环弦”,弦的不同振动和运动就产生出各种不同的基本粒子,能量与物质是可以转化的。
量子力学中的描绘的62个基本粒子,都是最小的弦,是闭环弦;而电磁波,是一种开环弦。不同的弦之间的区别,在于不同的能量属性和不同的频率。弦可以延伸,也可以被压缩,弦理论证明了物质可以被无限压缩的可能性,同时也证明了“宇宙大爆炸论”的正确性。
闭环弦可以转化为开环弦,开环弦也可以转化为闭环,“闭环弦转化为开环弦”经典案例——物质的湮灭,即正负电子接触在一起,就会变成电磁波逸散与空间中。
正电子和负电子,是属性相同、频率相同、波动方向相反的基本弦,两者在一起就像我们所熟知的“波动干涉”现象一样,两个波的波峰波谷相遇,最终使得两个波都不在以之前的振动,而以更小的频率的波传播。
“开环弦转化为闭环”经典案例——光电反应,即在光的照射下,某些物质内部的电子会被光子激发出来而形成电流,半导体的电子被一定频率的光激发出去了,如果电子全部被激发出去之后,将不再有电流的产生。
而光电反应会产生持续的电流,根据能量守恒,必然是有新的电子填补了原来的电子,才能保持光电反应持续进行,那么新电子来自于哪里呢?那就是光。电磁波在进入半导体内部,将电子激发出去,而电磁波自己形成一个新的闭环弦,被原子核约束,再次被激发,如此往复。
《易》和《道德经》也有相似的表述内容,《易》曰:是故,易有大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太极”指的是既非正物质也非反物质的能量,即“混沌”,“两仪”和“四象”指的是所有物质的两种存在状态和四种表现形式,“八卦”和“六十四卦”是衍生出来的基础计算方法。
“仪”通“义”,从字形上来说,是“羊我”,即“牺牲自我”之意,“牺牲自我”就是将“我”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所以“义”可以引申为“存在的状态”,这也是“仪态”这两个字能够组合在一起使用的原因。
“两仪”即“阴阳”,在量子世界,有正、反物质,有正、负电荷,物质在从混沌能量状态转化为物质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两个属性完全相反的物质,“两仪”所蕴含的道理,对应现在已知的现象有“量子纠缠”。
《易》曰:象者,像也,“像”与“相”不同,后者的字形从目,强调事物的可视性,而从前者的释义中得知,“象”通“像”,体现了事物的不可视性。
四象是事物的四种表现形式,既然将事物的“表现形式”进行分类,那么在相同的分类标准下,一定会分为四个大类,例如,在量子力学中,所有的基本粒子都具有质量、能量、磁矩和自旋四种量子属性;例如,自然界有四种基本力,即万有引力、弱相互作用力、电磁相互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力。
八卦和六十四卦,是基于祖先对时空本质认识而衍生出的计算方法,现在周易学者们对《易》的研究主要还是停留在臆想和经验主义阶段,有祖传的运算规则,但根据相应的运算规则所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
真正了解并掌握运算规则和表征含义的高人寥寥无几,现在学术界浮躁,学者们哗众取宠,一点点成绩就发个论文拿个奖项,然后入选专家库到处捞钱,没人能静下心来研究八卦。
三清观一甲子以来就出现过一个精通八卦的人,是个女孩,无影剑的主人,但是被你干掉了。
基于时空本质而衍生出的计算方法,原则上可以“占卜”万事万物,小到量子运行规律,大到宇宙运行规律,小至个人命运,大至世界局势,均可以运用八卦进行仿真分析。
八卦的运算规则至少是9维的,我们的祖先只是将9维的运算规则拓扑到了二维平面的三个爻,如果将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各卦的准确地对应相应的事物,那么其运算规则将可以更加准确地描述事物。
要真正解读八卦,研究方向必然为近代兴起的拓扑学,虽然现在拓扑学的理论体系不像微积分那么完善,但拓扑学的应用确实很有效,例如电路。
再复杂的电路结构,都可以拓扑成平面简单的电路图。简化后的电路图计算起来方便很多,但是将简单的电路再拓扑成实际应用的电路结构,其结果不是唯一的,即使一样的电路图,不一样的电路拓扑结构也会带来不一样的效果。
至于应该如何对八卦进行拓扑前的模型复原,我就不太清楚了,被你杀掉的那个女孩应该清楚。
此外,太极图应该也不是平面的,而应该是立体的,太极图只不过是太极模型在二维平面上的投影,太极的模型不应该是一个圆,而应该是一个球,至于这个球的内部构造,我认为应该是螺旋形的,太极球越往外黑白越分明,越接近中心黑白融合的就越厉害,正中心应该是混沌状。
我们再来看看《道德经》,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道生一,一生二”与“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的意思是一样的,用现代物理学的名词来说,可以解释为宇宙大爆炸之后,出现了正物质和反物质,或称出现了很多属性相反的基本弦。
“二生三”指的是这些基本弦进一步演化,逐渐稳定为三大类基本粒子,即量子学中的夸克、轻子、玻色子,夸克、轻子、玻色子构成了万物,即我们所认知到的物质世界。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句准确地告诉我们物质世界的宏观表现,首先,反物质的数量或范围远远超过了正物质,这与现代科学研究的结论是一致的。
其次,“负阴而抱阳”,“负”就是背对着,“抱”就是正面对着,这种明确表示方向的描述,说明反物质转化为正物质是一种大趋势;同时说明了,反物质不存在与正物质类似的宏观结构,也就是说,反物质很可能全部以等离子态存在,没有形成原子这样的结构,更没有形成反物质星球这样的存在。
“冲气以为和”这句话说的就是上述过程是如何实现的,“冲气”即反物质会先转化为能量,然后能量再转化为正物质,我们知道,正、反物质的等离子体相遇会发生湮灭现象,转化为电磁波等能量逸散于时空中。
由此,还可引伸出——“气”就是能量,物质是能量的实体形态,能量是物质的虚无形态,物质和能量实际上是同一种东西,只不过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和”,放在物理学中可以理解为这是对“动态平衡”的描述,这一表述说明,正、反物质的转化是处于一个大方向下的动态平衡的过程中。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人们都很讨厌孤单、单身、吃不饱,而王宫贵胄却以这样的词自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这句话,是将宇宙的本质与社会学联系到了一起。
宇宙是处于动态平衡的过程中,阴阳不平衡,自然会趋向于平衡的,用物理学的理论说,就是宇宙的“熵”会自发地由小向大发展,即从有序变为无序,应用到社会学上,王宫贵胄这样自称,反而会赢得民众的怜惜同情之心,当大家都紧紧围绕在他们身边的时候,他们自然结束了“孤、寡、不谷”的状态。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别人这样教我的,我也这样教给其他人,太极端的人死无葬身之所,我也是这样理解的,“父”可以理解为“XX的始祖”,“教父”可以理解为“教学的纲领”。
老子的意思,其实就是说:我把知识告诉你,但不给你详细解释,你自己理解去,我的老师就是这样教我的,我理解了,你能不能理解跟我没啥关系了。为啥?因为太极端的人会死无葬身之地。
什么是“太极端”,就是把所有问题说得太透彻,俗话说得好,看透不必说透,泄露天机可是会遭雷劈的。(未完待续)
纳金蒂雅一挥拂尘,道:超弦理论是物理学上巨大的进步,超弦理论认为,自然界的基本单元不是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之类的点状粒子,而是很小很小的线状的“弦”,弦分为有端点的“开环弦”和圈状的“闭环弦”,弦的不同振动和运动就产生出各种不同的基本粒子,能量与物质是可以转化的。
量子力学中的描绘的62个基本粒子,都是最小的弦,是闭环弦;而电磁波,是一种开环弦。不同的弦之间的区别,在于不同的能量属性和不同的频率。弦可以延伸,也可以被压缩,弦理论证明了物质可以被无限压缩的可能性,同时也证明了“宇宙大爆炸论”的正确性。
闭环弦可以转化为开环弦,开环弦也可以转化为闭环,“闭环弦转化为开环弦”经典案例——物质的湮灭,即正负电子接触在一起,就会变成电磁波逸散与空间中。
正电子和负电子,是属性相同、频率相同、波动方向相反的基本弦,两者在一起就像我们所熟知的“波动干涉”现象一样,两个波的波峰波谷相遇,最终使得两个波都不在以之前的振动,而以更小的频率的波传播。
“开环弦转化为闭环”经典案例——光电反应,即在光的照射下,某些物质内部的电子会被光子激发出来而形成电流,半导体的电子被一定频率的光激发出去了,如果电子全部被激发出去之后,将不再有电流的产生。
而光电反应会产生持续的电流,根据能量守恒,必然是有新的电子填补了原来的电子,才能保持光电反应持续进行,那么新电子来自于哪里呢?那就是光。电磁波在进入半导体内部,将电子激发出去,而电磁波自己形成一个新的闭环弦,被原子核约束,再次被激发,如此往复。
《易》和《道德经》也有相似的表述内容,《易》曰:是故,易有大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太极”指的是既非正物质也非反物质的能量,即“混沌”,“两仪”和“四象”指的是所有物质的两种存在状态和四种表现形式,“八卦”和“六十四卦”是衍生出来的基础计算方法。
“仪”通“义”,从字形上来说,是“羊我”,即“牺牲自我”之意,“牺牲自我”就是将“我”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所以“义”可以引申为“存在的状态”,这也是“仪态”这两个字能够组合在一起使用的原因。
“两仪”即“阴阳”,在量子世界,有正、反物质,有正、负电荷,物质在从混沌能量状态转化为物质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两个属性完全相反的物质,“两仪”所蕴含的道理,对应现在已知的现象有“量子纠缠”。
《易》曰:象者,像也,“像”与“相”不同,后者的字形从目,强调事物的可视性,而从前者的释义中得知,“象”通“像”,体现了事物的不可视性。
四象是事物的四种表现形式,既然将事物的“表现形式”进行分类,那么在相同的分类标准下,一定会分为四个大类,例如,在量子力学中,所有的基本粒子都具有质量、能量、磁矩和自旋四种量子属性;例如,自然界有四种基本力,即万有引力、弱相互作用力、电磁相互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力。
八卦和六十四卦,是基于祖先对时空本质认识而衍生出的计算方法,现在周易学者们对《易》的研究主要还是停留在臆想和经验主义阶段,有祖传的运算规则,但根据相应的运算规则所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
真正了解并掌握运算规则和表征含义的高人寥寥无几,现在学术界浮躁,学者们哗众取宠,一点点成绩就发个论文拿个奖项,然后入选专家库到处捞钱,没人能静下心来研究八卦。
三清观一甲子以来就出现过一个精通八卦的人,是个女孩,无影剑的主人,但是被你干掉了。
基于时空本质而衍生出的计算方法,原则上可以“占卜”万事万物,小到量子运行规律,大到宇宙运行规律,小至个人命运,大至世界局势,均可以运用八卦进行仿真分析。
八卦的运算规则至少是9维的,我们的祖先只是将9维的运算规则拓扑到了二维平面的三个爻,如果将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各卦的准确地对应相应的事物,那么其运算规则将可以更加准确地描述事物。
要真正解读八卦,研究方向必然为近代兴起的拓扑学,虽然现在拓扑学的理论体系不像微积分那么完善,但拓扑学的应用确实很有效,例如电路。
再复杂的电路结构,都可以拓扑成平面简单的电路图。简化后的电路图计算起来方便很多,但是将简单的电路再拓扑成实际应用的电路结构,其结果不是唯一的,即使一样的电路图,不一样的电路拓扑结构也会带来不一样的效果。
至于应该如何对八卦进行拓扑前的模型复原,我就不太清楚了,被你杀掉的那个女孩应该清楚。
此外,太极图应该也不是平面的,而应该是立体的,太极图只不过是太极模型在二维平面上的投影,太极的模型不应该是一个圆,而应该是一个球,至于这个球的内部构造,我认为应该是螺旋形的,太极球越往外黑白越分明,越接近中心黑白融合的就越厉害,正中心应该是混沌状。
我们再来看看《道德经》,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道生一,一生二”与“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的意思是一样的,用现代物理学的名词来说,可以解释为宇宙大爆炸之后,出现了正物质和反物质,或称出现了很多属性相反的基本弦。
“二生三”指的是这些基本弦进一步演化,逐渐稳定为三大类基本粒子,即量子学中的夸克、轻子、玻色子,夸克、轻子、玻色子构成了万物,即我们所认知到的物质世界。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句准确地告诉我们物质世界的宏观表现,首先,反物质的数量或范围远远超过了正物质,这与现代科学研究的结论是一致的。
其次,“负阴而抱阳”,“负”就是背对着,“抱”就是正面对着,这种明确表示方向的描述,说明反物质转化为正物质是一种大趋势;同时说明了,反物质不存在与正物质类似的宏观结构,也就是说,反物质很可能全部以等离子态存在,没有形成原子这样的结构,更没有形成反物质星球这样的存在。
“冲气以为和”这句话说的就是上述过程是如何实现的,“冲气”即反物质会先转化为能量,然后能量再转化为正物质,我们知道,正、反物质的等离子体相遇会发生湮灭现象,转化为电磁波等能量逸散于时空中。
由此,还可引伸出——“气”就是能量,物质是能量的实体形态,能量是物质的虚无形态,物质和能量实际上是同一种东西,只不过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和”,放在物理学中可以理解为这是对“动态平衡”的描述,这一表述说明,正、反物质的转化是处于一个大方向下的动态平衡的过程中。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人们都很讨厌孤单、单身、吃不饱,而王宫贵胄却以这样的词自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这句话,是将宇宙的本质与社会学联系到了一起。
宇宙是处于动态平衡的过程中,阴阳不平衡,自然会趋向于平衡的,用物理学的理论说,就是宇宙的“熵”会自发地由小向大发展,即从有序变为无序,应用到社会学上,王宫贵胄这样自称,反而会赢得民众的怜惜同情之心,当大家都紧紧围绕在他们身边的时候,他们自然结束了“孤、寡、不谷”的状态。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别人这样教我的,我也这样教给其他人,太极端的人死无葬身之所,我也是这样理解的,“父”可以理解为“XX的始祖”,“教父”可以理解为“教学的纲领”。
老子的意思,其实就是说:我把知识告诉你,但不给你详细解释,你自己理解去,我的老师就是这样教我的,我理解了,你能不能理解跟我没啥关系了。为啥?因为太极端的人会死无葬身之地。
什么是“太极端”,就是把所有问题说得太透彻,俗话说得好,看透不必说透,泄露天机可是会遭雷劈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