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袁世凯退位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三更送上,求订阅,求月票
1916年3月底,袁世凯发了撤销帝制的申令,主要内容是既然全国都不喜欢他当皇上,那么从即日起,他还是回去当大总统好了。但是开弓哪有回头箭,袁世凯不下台,各省不依不饶。
北洋军方内部同样异常动乱。到这个时候,为了保住自己地位,袁世凯不得不借重黎元洪徐世昌和段祺瑞来推动议和了。三个人里黎元洪和段祺瑞都曾经明确反对他称帝,名声比袁世凯要好,袁世凯又用这三个人的名义,拟定了议和的六项条件,希望比照清末南北议和的方式,解决这次政治军事的危机。
但今非昔比,独立各省断然拒绝了袁世凯提出的议和条件,一致表示非袁退位,无协商善后之余地,善后又提出了将袁世凯驱逐至国外和抄没袁世凯及附逆十三人家产等作为南北议和的条件。与此同时,袁世凯企图取得外国经援的希望也彻底破灭了,美国方面答应五百万美元的借款,但是最后只借了一百万元。日本方面因为二十一条没有通过,嫉恨袁世凯,不仅一文不给,还贷款给袁世凯的死对头孙中山。后来吉林省的铁路计划袁世凯同样没有给日本人丝毫的好处,这就然日本政府对袁世凯的态度比原本历史上还要差。
而袁大总统传统的老朋友英国,在欧战中正处于被动地位,是自顾不暇。哪还有余力帮助这个老朋友。在政治军事上,老部下对袁世凯,与袁世凯当年对清王室是如出一辙,已经被任命为国务卿兼陆军总长的段祺瑞,就职后的第一步就是要求袁世凯交出军权,组织名副其实的责任内阁。冯国璋更是凭借着与南方倒袁派议和为名,对外通倒袁的军队,谈条件划地盘,对内联络袁世凯的其他下属,形成了实力派,逼袁就范。在对待袁世凯的问题上,冯段两人出奇的一致,袁世凯的末路看来已经是注定了。
身处中南海的袁世凯感到众叛亲离,叛变的还有他自己的身体,他的尿毒症是越来越严重了。迫不得已,袁世凯让人拟定了一个帝制始末案,诉说帝制的前因后果,表明自己是如何被民意一步步控制,身不由己同意恢复帝制的,他觉得中间他有苦衷和委屈。这表示袁世凯已经决定退位了,优待办法共有六条,第一是往事不追,第二公权不褫夺,第三,私产不没收,第四,居住自由。第五全国人民予以应有的尊重,第六,民国政府每年给税费10万元。比起清王室,他的花销不算太大。段祺瑞和冯国璋有意答应,但是各省的倒袁派却不会轻易的放过袁世凯。毕竟袁世凯当年可是窃取了他们无数同袍撒热血换来的辛亥的胜利果实。现在好不容易全国形势一致要倒袁,以孙中山为首的派当然不会放过这好不容易经营来的机会。
得不到各方面的承认,袁世凯宁肯死在皇帝的宝座上,也不肯放弃好不容易得来的地位。同时袁世凯也感到有些悲凉,为了他身下的宝座,段祺瑞,冯国璋连基本的袍泽之情都没有了。袁世凯不甘心,作为绝世枭雄,放弃皇位,隐归乡里这些他都能忍受,当年在大清他还不是有多次的宦海沉浮。说到底袁大总统也只有六十多岁,他不认为自己活不久,只要能活着,以他袁大总统的手腕,早晚有再起的一天。
现在全国的形式对袁世凯极为的不利,在坐在皇位上结果就是为这个皇位殉葬。袁世凯当然不愿意,但是他也不愿意去国外,毕竟离开了这个国家,再想回来就难了。
长春市,少帅府。
自从发布了整编命令,东北治安总队各部立马行动起来。军区虽然是冯庸部自创的编制,但是从西部军区可以看出,军区是比旅更大的编制,有了大编制,当然要有人才行。各个旅团的征兵工作都展开,因为预测到近期可能不会有大的作战任务,所以,各个军区都在自己辖地建立新兵训练基地。毕竟现在治安总队的规模大了。需要新兵编制也多了。单单依靠冯庸县和长岭县的新兵基地是不可能满足的。
面对各军区即将迎来的扩编,长春市总部的教导队再次扩大规模,新一批士兵学员超过五千人。这已经差不多有两个团的规模了。现在的教导队再也没人敢小看了,毕竟两任副队长派出去都是各旅的旅政委,可谓位高权重。所以各部自觉的将教导队当做旅级编制。而且先后培养了数千人的教导队也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导队士兵训练培养条例,在教导队中,冯少帅就是他们领袖,他们的神。虽然人员抽调不断,但是教导队内部对冯少帅的狂热崇拜丝毫没有减少的趋势。冯庸也始终兼任着教导队队长的职务。对整个治安总队来说,教导队就像一个学校,专门教导学生完美的传播冯庸思想的学校。冯庸不是神棍,但是他需要一支对自己忠诚道狂热的部队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冯庸对军中权利控制的极为严格,即便是最早分离出的西部军区张小山部,通过政治部,冯庸对于西北军区中营级军政长官都有了解。对于他们的部队冯庸不能说百分之百的控制,但是如果冯庸不同意调动部队,就算是张小山想要调动营级以上部队都极为困难。这些都是各军区政治部的工作成果。在没有战争的时候,军事主官的权利是比政治主官小的,也无权干涉政治主官的活动。现在冯庸部还没有成立政党,没有自己信仰东西,他的统治只能通过思想控制来完成。
东北治安总队司令部。冯庸正仔细查看手中的情报,这是北京的暗刺分布传来的。现在的四九城热闹极了,各方势力都等着袁世凯下台好瓜分蛋糕。但是各方势力对于袁世凯提出的条件感到棘手,没有一个势力敢明着答复,这就让整个北京城的政坛处于一种极端诡异的状态。
少帅,咱们暗刺的人已经联系上袁大总统的公子袁克定。咱们提的条件现在也已经送到了袁大总统的手中。袁克定向咱们保证,一定会说服袁大总统答应咱们的条件。荆通小心的说道。他不知道自己少帅大门不出的,怎么会对京城的事情这么了解。好像对于全国大势都了若指掌,更是早就布置了后手联系袁克定。在袁世凯的洪宪帝国倒台前,捞取更大的好处。
现在袁世凯的位置风雨飘摇,袁克定的皇储美梦也注定破灭。袁世凯发出的通告上更有子欺父的评语,使的袁克定的日子越发的艰难起来。袁克定不能想象,父亲下台后自己的下场会是怎么样。所以这个时期其实是袁克定最彷徨无助的时候,因为伪造奉天时报,鼓吹帝制的原因,袁大总统对他更是不待见。开滦煤矿总办的位置现在也被人诟病,下台是迟早的事情。现在的袁克定再也不想当什么皇储,只想保住自己荣华富贵。而这个时候秘密靠上来的暗刺人员就成为袁克定的希望。东北冯少帅的名头他也听说过,毕竟能够引起列强注意的地方势力,袁大公子也有关注。虽然具体的情况不清楚,但是以冯庸为首的冯家确实是东三省最大的家族。
冯庸承诺一旦袁大总统下台,会接袁克定一家去东北定居,吉林省政府保证给他安定的生活。当然这一切都是有条件的,毕竟这个时期的袁克定因为袁世凯敕令的原因,国内外民众对他多有诟病。而出国生活也多有不便,东北虽是苦寒之地,但是物资还算丰盈,只要自己手中的财物不失,后半辈子富足的生活还是没问题的。
现在袁大总统朝不保夕,他发布的任命也不一定被人看重,相信以袁克定的身份给咱们弄个蒙古督军或奉天督军的身份还是没问题的。至于后上台的政府承不承认,只要咱们有实力,他们不承认也要承认冯少帅早就看中了辽阔的蒙古大草原。与其便宜了俄国老毛子不如先让自己占了。以吉林黑龙江为前沿,以蒙古大草原为后盾,治安总队控制的地盘战略纵深就有了。而且控制辽阔的蒙古大草原对于俄国人的威胁大大加强。毕竟俄国和蒙古的交接处太广了,绵延东西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更是距离蒙古不远,可以说联系沙俄东西命脉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有一半的安全控制在了治安总队的手里,到时候在北方冯庸就占据完全的上风了。
至于奉天督军,冯庸虽然想得到,但想想却不现实。但是他不行不代表别人不行,他老子冯德麟可是奉天两大巨头之一,继任奉天督军是名正言顺的事情。毕竟现在奉天的形式紧张,张作霖的部队占据绝对的优势,冯德麟被压制的很厉害,虽然有治安总队的威胁,暂时全面爆发的可能性不到,但是先为自己老子谋夺好位,然后在名正言顺的梳理奉天的情况。至于张作霖的部队,消灭了不太可能,除非将二十八师全部集中起来,冯庸再拿出一般的力量协助才有可能消灭二十七师,但是需要多大的代价,就是冯庸自己心中都没底。既然消灭不现实,那就只有将张作霖逼走。以名号和实力将他挤出东三省。
袁世凯看到冯庸的条件时是什么表情不得而知,但是第二天,也就是三月三十日,民国政府发布东北敕令。
调张作霖为察哈尔督军,二十七师驻地从奉天移驻察哈尔。
任命冯德麟为奉天督军,督理奉天军务。
调任黑龙江督军冯庸为蒙古督军,总督蒙古军伍。
三条赦令发出,全国独立省份倒是没什么反应,毕竟在他们眼中,东北是苦寒之地,没什么人的。至于谁去做督军都没太大的关系。但是东三省的势力就一片哗然,虽然大家都知道袁世凯的政府即将完蛋了,但是现在不还没垮台的吗也就是说他发布的命令很可能会得到后续政府的同意。这就让张作霖为难了,调出东北他是绝对不愿意的,毕竟他在东北经营了十几年,各方面的关系网都已经疏通,现在在奉天二十七师兵力占上风,拿下奉天省也不是不可能。但是民国政府也咦突然任命,一下子让冯德麟成为奉天名义上的主人,这就让张作霖再放奉天做什么都名不正,言不顺。这是张作霖不能容忍的。就在张作霖准备重礼打通北京关系的时候。一封通电让他喜忧参半。也让他的行动暂时停下来。
1916年3月31日,袁大总统发表退位诏书,洪宪帝国存在了九十二天之后垮台。和原本的历史想必,袁大总统多做了九天的皇帝。不知道是不是冯庸的蝴蝶效应的原因。不过虽然袁世凯的洪宪帝国存在的时间拉长了,但是历史大势并没有因为他在位时间延长而改变。
最终段祺瑞,黎元洪等北洋政府的巨头联合同意袁世凯的条件,毕竟连统治中国多年的满清皇室北洋政府都没有赶尽杀绝,更何况是对民国有大贡献的袁大总统。而且黎元洪和袁世凯有袍泽之情,段祺瑞冯国璋更是袁世凯的心腹手下,如果他们对袁赶尽杀绝,被有心人利用,会成为他们的政治污点,对于他们将来接手北洋政府的权柄不利。
袁世凯退出中南海,想要淡出人们的实现,等到国内矛盾平息之后,在谋划复出。作为民国第一任大总统,袁世凯可是深通忍道,他将儿子袁克定一家送往东北,一方面袁克定确实不适合再在京畿地区露面,二也是通过儿子和东北的军阀搞好关系,为将来的复出募集政治资本。袁世凯卸任以后也看明白了,这年头,掌握军队的人才能稳若泰山。
第三更送上,求订阅,求月票
1916年3月底,袁世凯发了撤销帝制的申令,主要内容是既然全国都不喜欢他当皇上,那么从即日起,他还是回去当大总统好了。但是开弓哪有回头箭,袁世凯不下台,各省不依不饶。
北洋军方内部同样异常动乱。到这个时候,为了保住自己地位,袁世凯不得不借重黎元洪徐世昌和段祺瑞来推动议和了。三个人里黎元洪和段祺瑞都曾经明确反对他称帝,名声比袁世凯要好,袁世凯又用这三个人的名义,拟定了议和的六项条件,希望比照清末南北议和的方式,解决这次政治军事的危机。
但今非昔比,独立各省断然拒绝了袁世凯提出的议和条件,一致表示非袁退位,无协商善后之余地,善后又提出了将袁世凯驱逐至国外和抄没袁世凯及附逆十三人家产等作为南北议和的条件。与此同时,袁世凯企图取得外国经援的希望也彻底破灭了,美国方面答应五百万美元的借款,但是最后只借了一百万元。日本方面因为二十一条没有通过,嫉恨袁世凯,不仅一文不给,还贷款给袁世凯的死对头孙中山。后来吉林省的铁路计划袁世凯同样没有给日本人丝毫的好处,这就然日本政府对袁世凯的态度比原本历史上还要差。
而袁大总统传统的老朋友英国,在欧战中正处于被动地位,是自顾不暇。哪还有余力帮助这个老朋友。在政治军事上,老部下对袁世凯,与袁世凯当年对清王室是如出一辙,已经被任命为国务卿兼陆军总长的段祺瑞,就职后的第一步就是要求袁世凯交出军权,组织名副其实的责任内阁。冯国璋更是凭借着与南方倒袁派议和为名,对外通倒袁的军队,谈条件划地盘,对内联络袁世凯的其他下属,形成了实力派,逼袁就范。在对待袁世凯的问题上,冯段两人出奇的一致,袁世凯的末路看来已经是注定了。
身处中南海的袁世凯感到众叛亲离,叛变的还有他自己的身体,他的尿毒症是越来越严重了。迫不得已,袁世凯让人拟定了一个帝制始末案,诉说帝制的前因后果,表明自己是如何被民意一步步控制,身不由己同意恢复帝制的,他觉得中间他有苦衷和委屈。这表示袁世凯已经决定退位了,优待办法共有六条,第一是往事不追,第二公权不褫夺,第三,私产不没收,第四,居住自由。第五全国人民予以应有的尊重,第六,民国政府每年给税费10万元。比起清王室,他的花销不算太大。段祺瑞和冯国璋有意答应,但是各省的倒袁派却不会轻易的放过袁世凯。毕竟袁世凯当年可是窃取了他们无数同袍撒热血换来的辛亥的胜利果实。现在好不容易全国形势一致要倒袁,以孙中山为首的派当然不会放过这好不容易经营来的机会。
得不到各方面的承认,袁世凯宁肯死在皇帝的宝座上,也不肯放弃好不容易得来的地位。同时袁世凯也感到有些悲凉,为了他身下的宝座,段祺瑞,冯国璋连基本的袍泽之情都没有了。袁世凯不甘心,作为绝世枭雄,放弃皇位,隐归乡里这些他都能忍受,当年在大清他还不是有多次的宦海沉浮。说到底袁大总统也只有六十多岁,他不认为自己活不久,只要能活着,以他袁大总统的手腕,早晚有再起的一天。
现在全国的形式对袁世凯极为的不利,在坐在皇位上结果就是为这个皇位殉葬。袁世凯当然不愿意,但是他也不愿意去国外,毕竟离开了这个国家,再想回来就难了。
长春市,少帅府。
自从发布了整编命令,东北治安总队各部立马行动起来。军区虽然是冯庸部自创的编制,但是从西部军区可以看出,军区是比旅更大的编制,有了大编制,当然要有人才行。各个旅团的征兵工作都展开,因为预测到近期可能不会有大的作战任务,所以,各个军区都在自己辖地建立新兵训练基地。毕竟现在治安总队的规模大了。需要新兵编制也多了。单单依靠冯庸县和长岭县的新兵基地是不可能满足的。
面对各军区即将迎来的扩编,长春市总部的教导队再次扩大规模,新一批士兵学员超过五千人。这已经差不多有两个团的规模了。现在的教导队再也没人敢小看了,毕竟两任副队长派出去都是各旅的旅政委,可谓位高权重。所以各部自觉的将教导队当做旅级编制。而且先后培养了数千人的教导队也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导队士兵训练培养条例,在教导队中,冯少帅就是他们领袖,他们的神。虽然人员抽调不断,但是教导队内部对冯少帅的狂热崇拜丝毫没有减少的趋势。冯庸也始终兼任着教导队队长的职务。对整个治安总队来说,教导队就像一个学校,专门教导学生完美的传播冯庸思想的学校。冯庸不是神棍,但是他需要一支对自己忠诚道狂热的部队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冯庸对军中权利控制的极为严格,即便是最早分离出的西部军区张小山部,通过政治部,冯庸对于西北军区中营级军政长官都有了解。对于他们的部队冯庸不能说百分之百的控制,但是如果冯庸不同意调动部队,就算是张小山想要调动营级以上部队都极为困难。这些都是各军区政治部的工作成果。在没有战争的时候,军事主官的权利是比政治主官小的,也无权干涉政治主官的活动。现在冯庸部还没有成立政党,没有自己信仰东西,他的统治只能通过思想控制来完成。
东北治安总队司令部。冯庸正仔细查看手中的情报,这是北京的暗刺分布传来的。现在的四九城热闹极了,各方势力都等着袁世凯下台好瓜分蛋糕。但是各方势力对于袁世凯提出的条件感到棘手,没有一个势力敢明着答复,这就让整个北京城的政坛处于一种极端诡异的状态。
少帅,咱们暗刺的人已经联系上袁大总统的公子袁克定。咱们提的条件现在也已经送到了袁大总统的手中。袁克定向咱们保证,一定会说服袁大总统答应咱们的条件。荆通小心的说道。他不知道自己少帅大门不出的,怎么会对京城的事情这么了解。好像对于全国大势都了若指掌,更是早就布置了后手联系袁克定。在袁世凯的洪宪帝国倒台前,捞取更大的好处。
现在袁世凯的位置风雨飘摇,袁克定的皇储美梦也注定破灭。袁世凯发出的通告上更有子欺父的评语,使的袁克定的日子越发的艰难起来。袁克定不能想象,父亲下台后自己的下场会是怎么样。所以这个时期其实是袁克定最彷徨无助的时候,因为伪造奉天时报,鼓吹帝制的原因,袁大总统对他更是不待见。开滦煤矿总办的位置现在也被人诟病,下台是迟早的事情。现在的袁克定再也不想当什么皇储,只想保住自己荣华富贵。而这个时候秘密靠上来的暗刺人员就成为袁克定的希望。东北冯少帅的名头他也听说过,毕竟能够引起列强注意的地方势力,袁大公子也有关注。虽然具体的情况不清楚,但是以冯庸为首的冯家确实是东三省最大的家族。
冯庸承诺一旦袁大总统下台,会接袁克定一家去东北定居,吉林省政府保证给他安定的生活。当然这一切都是有条件的,毕竟这个时期的袁克定因为袁世凯敕令的原因,国内外民众对他多有诟病。而出国生活也多有不便,东北虽是苦寒之地,但是物资还算丰盈,只要自己手中的财物不失,后半辈子富足的生活还是没问题的。
现在袁大总统朝不保夕,他发布的任命也不一定被人看重,相信以袁克定的身份给咱们弄个蒙古督军或奉天督军的身份还是没问题的。至于后上台的政府承不承认,只要咱们有实力,他们不承认也要承认冯少帅早就看中了辽阔的蒙古大草原。与其便宜了俄国老毛子不如先让自己占了。以吉林黑龙江为前沿,以蒙古大草原为后盾,治安总队控制的地盘战略纵深就有了。而且控制辽阔的蒙古大草原对于俄国人的威胁大大加强。毕竟俄国和蒙古的交接处太广了,绵延东西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更是距离蒙古不远,可以说联系沙俄东西命脉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有一半的安全控制在了治安总队的手里,到时候在北方冯庸就占据完全的上风了。
至于奉天督军,冯庸虽然想得到,但想想却不现实。但是他不行不代表别人不行,他老子冯德麟可是奉天两大巨头之一,继任奉天督军是名正言顺的事情。毕竟现在奉天的形式紧张,张作霖的部队占据绝对的优势,冯德麟被压制的很厉害,虽然有治安总队的威胁,暂时全面爆发的可能性不到,但是先为自己老子谋夺好位,然后在名正言顺的梳理奉天的情况。至于张作霖的部队,消灭了不太可能,除非将二十八师全部集中起来,冯庸再拿出一般的力量协助才有可能消灭二十七师,但是需要多大的代价,就是冯庸自己心中都没底。既然消灭不现实,那就只有将张作霖逼走。以名号和实力将他挤出东三省。
袁世凯看到冯庸的条件时是什么表情不得而知,但是第二天,也就是三月三十日,民国政府发布东北敕令。
调张作霖为察哈尔督军,二十七师驻地从奉天移驻察哈尔。
任命冯德麟为奉天督军,督理奉天军务。
调任黑龙江督军冯庸为蒙古督军,总督蒙古军伍。
三条赦令发出,全国独立省份倒是没什么反应,毕竟在他们眼中,东北是苦寒之地,没什么人的。至于谁去做督军都没太大的关系。但是东三省的势力就一片哗然,虽然大家都知道袁世凯的政府即将完蛋了,但是现在不还没垮台的吗也就是说他发布的命令很可能会得到后续政府的同意。这就让张作霖为难了,调出东北他是绝对不愿意的,毕竟他在东北经营了十几年,各方面的关系网都已经疏通,现在在奉天二十七师兵力占上风,拿下奉天省也不是不可能。但是民国政府也咦突然任命,一下子让冯德麟成为奉天名义上的主人,这就让张作霖再放奉天做什么都名不正,言不顺。这是张作霖不能容忍的。就在张作霖准备重礼打通北京关系的时候。一封通电让他喜忧参半。也让他的行动暂时停下来。
1916年3月31日,袁大总统发表退位诏书,洪宪帝国存在了九十二天之后垮台。和原本的历史想必,袁大总统多做了九天的皇帝。不知道是不是冯庸的蝴蝶效应的原因。不过虽然袁世凯的洪宪帝国存在的时间拉长了,但是历史大势并没有因为他在位时间延长而改变。
最终段祺瑞,黎元洪等北洋政府的巨头联合同意袁世凯的条件,毕竟连统治中国多年的满清皇室北洋政府都没有赶尽杀绝,更何况是对民国有大贡献的袁大总统。而且黎元洪和袁世凯有袍泽之情,段祺瑞冯国璋更是袁世凯的心腹手下,如果他们对袁赶尽杀绝,被有心人利用,会成为他们的政治污点,对于他们将来接手北洋政府的权柄不利。
袁世凯退出中南海,想要淡出人们的实现,等到国内矛盾平息之后,在谋划复出。作为民国第一任大总统,袁世凯可是深通忍道,他将儿子袁克定一家送往东北,一方面袁克定确实不适合再在京畿地区露面,二也是通过儿子和东北的军阀搞好关系,为将来的复出募集政治资本。袁世凯卸任以后也看明白了,这年头,掌握军队的人才能稳若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