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庐州聚兵(上)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商毅的人马是在七月初二到达庐州。而这时吴甡等着他,以是等得望眼欲穿了。
虽然吴甡比商毅动身的时间早了大半个月,但北京离庐州更远一些,而且中原地区以被李自成所占,还必须绕着道走,再加上吴甡又是刻意放慢了行军的速度,因此只比商毅提前了七天到达庐州。
之所以把这次吴甡南下督师的地点放在庐州,是因为长江中游的地区被农民军占领,特别是武昌失守,导致南京吃紧。崇祯最担心的就是农民会顺江而下,一举攻克南京,席卷江南诸地。南京不仅是明朝的第二首都,同时也是整个江南地区的屏障,而现在明朝的财政收入有七成来自于江南地区,因此南京一但失守,不仅仅意味第二首都失守,而且等于是彻底切断了明朝的财政收入来源。
在这种情况下,吴甡南下督师的首要目地,就是先要保住南京不失。然后再能再谈其他的事情。而庐州就是南京的门户,左良玉己驻军在九江,吴甡再守住庐州,基本就可以保证南京的安全了。
不过吴甡在南下的过程中,虽然走得不快,但他也不是一点事情都没有做,而且在沿路上尽力招集地方军马,扩大自己的队伍,使人马达到了五万余人。同时又下令驻守在安庆府的刘良佐和黄得功部也得自己靠陇,分别驻守六安州和庐江,保护庐州府西南入口。而且这样一来,加上刘良佐和黄得功部至少在名议上,吴甡手里以经拥有了近十万的大军。
同时吴甡也深知手里只有人马还不行,因为人要吃,马要喂,还要有银子才能使士兵卖力作战,没粮没钱,就什么事也办不了.因此又让南京的兵部尚书史可法,筹备粮草军资,运抵庐州以供军用,以便人马到了庐州之后,至少在后勤补济方面有充份保障。
事实上在这个时候,崇祯选择吴甡南下督师也不是没有道理。吴甡为人虽然狡猾了一些,但还是有相当的能力,早在崇祯六年(1633年)的时候,就干过剿贼镇抚的事情。可以说在目前来说,无论吴甡能不能担负起督师平乱的重任,但也只有他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史可法也是十分尽职尽责的官员,和吴甡又是同属于一个阵营的——都是东林党人,因此对平乱的事情也十分上心,亲自劝说江南的富户巨商,勋戚豪门,支助钱粮物资。
而武昌的失守对南京的震动还是非常大的,张献忠可是有名的杀人魔王,整个江南地区都有些人心惶惶,但心张献忠会顺江而下,直取南京。而且江南一带基本都是富饶之地,又是全国最大最重要的产粮区,尽管现在是明末又是小冰河期,但总体来说,条仵还是比河南、陕西等地区好得许多。因此很快就筹集了一批钱粮。而史可法也亲自押送着第一批七万石米和三十万两白银赶到庐州。
正好这时吴甡的大军也到了,得到了这一批钱粮之后,吴甡才觉得有了几分底气。不过吴甡也清楚,虽然自己手下有了近十万大军,不过壮壮胆子还可以,想要指望这伙人去和李自成拼命,根本就靠不住。而且在路上他也接到了商毅以经从青州出兵的消息,因此到达庐州之后,也并不急于出兵,而是耐心的等待着商毅的到来。正如崇祯将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吴甡的身上,而吴甡的希望,则全部都在商毅身上了。
听到商毅的人马到了,吴甡也十分高兴,立刻要出城去迎接商毅,正好这时史可法再庐州还没走,他也听说过商毅的名字,对他颇感兴趣因此也和吴甡一齐出迎。
等见到了商毅的人马到来之后,吴甡终于彻底安了心。
对商毅在山东的战绩,吴甡并没有亲眼见过,还有些半信半疑,但在北京看了商毅的人马阅兵时的表现之后,吴甡也不得不承认,商毅的人马,在大明朝来说,绝对是一支劲旅,绝不比关宁铁骑差,因此才在崇祯面前极要求,调商毅的人马南下。也把这次南下督师的全部希望都放在商毅的身上了。
但吴甡心里还是有一些疑虑,因为商毅阅兵时,只有五百人马,虽然堪称精锐之师,但毕竟人数太少了。吴甡甚致怀疑,这五百人马会不会是商毅的家丁。在明末时期,中高级武将和一些抚镇地方的文官都会有自己的家丁,其实就是他们的私兵,而家丁的数量则是根据个人官职的大小,财力的雄厚而定,从几十人到数百,乃致上千都有。
虽然家丁不是朝廷的正式编制,但亨受的却是最好的待遇,使用最精良的武器装备,甚致会把朝廷下拔的军费武器装配都用在自己的家丁身上。因此家丁战斗力也远远超过了其他朝廷正式编制军队。当年吴三桂救父,所带的五百人马,其实都是他的家丁。而朝廷对家丁现像也基本是睁一眼,闭一眼,默认下来。如果接受检阅的都是商毅的家丁,那么尽管精锐,太毕竟人数太少,恐怕也难当大任。
但看到商毅的军队之后,吴甡才发现,商毅的人马虽然人数不多,还没有达到他承诺的一万人马,而且衣甲也有些奇怪,但军容整肃,队列齐整。这时正是七月初的时节,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候,顶着烈日行军,如果换了其他的明军队伍,恐怕早就以经怨声载道,乱不成军了。但商毅的全军竟然毫无动摇,一个个仍然是昂首阔步,精神百倍的样子,别说怨言,就连一个弯腰哈背的都没有。显然是军纪严眀,经过了严格训练的。
吴甡见了自然是喜不自禁,商毅的人马,果然都是精锐之兵,看来这次南下督师,还是有几分把握的。就连史可法也不禁有些动容,因为他沒有见过商毅阅兵,因此见到商毅部军之后,所感受到的震憾力也比吴甡要大得多。不过甴于立场不同,史可法没有吴甡那么惊喜,相反到是可以更为客观仔细的观察商毅的军队。
商家军的装配与其他明军有明显的不同,火枪兵的人数在全军中占的比例明显比其他明军要大得多,骑兵的数量也不多。而且只有长枪兵、刀盾兵是全副盔甲,而火枪兵只有一顶带沿铁盔,一件背心似的铁甲,只齐腰下,左右两片战裙是用皮制,小腿打着白布裹腿,穿多耳麻鞋,斜背着一个牛皮挎包。而骑军的装束和火枪兵差不多,只是多了铁制的护臂和护腿。另外战马只有在马头、马颈和正前方带着护甲。
史可法也是管理过军务的人,懂一些军事,因此到也能够理解,商毅这么做大概是为了减轻士兵的负担,因为火枪兵是远程打击的兵种,一边来说是不会与敌军进行格斗作战,也就沒有必要穿着那么多的盔甲。至于骑军的装束,大概是商毅更注骑兵的速度而不是正面的冲击力吧,这到也无可厚非。不过在史可法看来,商毅部火枪兵的数量看来好像太多了一点,万一放完枪之后,敌军冲到近前来怎么办呢?
而最让史可法感到奇怪的是,商毅军的士兵內衬穿的并不是明军惯穿的鸳鸯战袱,而是一身灰绿色的紧衬服装,这一点在炮兵身上看得由为明显。因为炮兵是没有任何盔甲,只是用牛皮打成一个十字型的绑带,系在身上,而且人人戴着一顶八角型半沿的军帽,在正中位置,还镶着一颗红色的五角星。十分古怪的样子。
不过督师并不是史可法,因此他虽然觉得奇怪,但并没有说什么。而吴甡更没话说,只要商毅来了就好,管他们穿的是什么?就是穿蕂甲,披兽皮也没关系。
商毅到是全套标准的盔甲,连自己的钢盔都没带,赶来向吴甡施礼,道:“末将见过督臣,只因路途遥远,晚到了几天,还请督臣见谅。”
吴甡把商毅扶了起来,呵呵笑道:“以恒,不晚,不晚,你来了就好。”顺手指了指身边的史可法,道:“这位是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史宪之大人,快去见礼吧。”
尽管在这个时代商毅以经见过了不少历史上的名人,甚致还亲手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但听到了史可法的名字,商毅还是禁不住大吃了一惊,因为史可法在历史上可是大大有名,在明末的官员中,他是极少有以正面形像出现的官员,从私德上,史可法正直、廉洁、从公事上说对明朝忠心耿耿,直到最终困守危城以身殉国,是一个几乎无可挑剔的完美形像。
尽管在后世,也有人认为史可法处理南明事务时,出现极大的失误,包括商毅也有这种看法,但那是史可法的能力问题,与品行无关。商毅虽然也认为史可法有许多不足之处,更不会唯史可法马首是瞻,但也承认史可法和明末的大部份官员相比,还算是一个值得敬重的人。因此也上前两步,向史可法施礼道:“末将见过史大人,久闻史大人大名,今曰一见,实在幸会。”
商毅的人马是在七月初二到达庐州。而这时吴甡等着他,以是等得望眼欲穿了。
虽然吴甡比商毅动身的时间早了大半个月,但北京离庐州更远一些,而且中原地区以被李自成所占,还必须绕着道走,再加上吴甡又是刻意放慢了行军的速度,因此只比商毅提前了七天到达庐州。
之所以把这次吴甡南下督师的地点放在庐州,是因为长江中游的地区被农民军占领,特别是武昌失守,导致南京吃紧。崇祯最担心的就是农民会顺江而下,一举攻克南京,席卷江南诸地。南京不仅是明朝的第二首都,同时也是整个江南地区的屏障,而现在明朝的财政收入有七成来自于江南地区,因此南京一但失守,不仅仅意味第二首都失守,而且等于是彻底切断了明朝的财政收入来源。
在这种情况下,吴甡南下督师的首要目地,就是先要保住南京不失。然后再能再谈其他的事情。而庐州就是南京的门户,左良玉己驻军在九江,吴甡再守住庐州,基本就可以保证南京的安全了。
不过吴甡在南下的过程中,虽然走得不快,但他也不是一点事情都没有做,而且在沿路上尽力招集地方军马,扩大自己的队伍,使人马达到了五万余人。同时又下令驻守在安庆府的刘良佐和黄得功部也得自己靠陇,分别驻守六安州和庐江,保护庐州府西南入口。而且这样一来,加上刘良佐和黄得功部至少在名议上,吴甡手里以经拥有了近十万的大军。
同时吴甡也深知手里只有人马还不行,因为人要吃,马要喂,还要有银子才能使士兵卖力作战,没粮没钱,就什么事也办不了.因此又让南京的兵部尚书史可法,筹备粮草军资,运抵庐州以供军用,以便人马到了庐州之后,至少在后勤补济方面有充份保障。
事实上在这个时候,崇祯选择吴甡南下督师也不是没有道理。吴甡为人虽然狡猾了一些,但还是有相当的能力,早在崇祯六年(1633年)的时候,就干过剿贼镇抚的事情。可以说在目前来说,无论吴甡能不能担负起督师平乱的重任,但也只有他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史可法也是十分尽职尽责的官员,和吴甡又是同属于一个阵营的——都是东林党人,因此对平乱的事情也十分上心,亲自劝说江南的富户巨商,勋戚豪门,支助钱粮物资。
而武昌的失守对南京的震动还是非常大的,张献忠可是有名的杀人魔王,整个江南地区都有些人心惶惶,但心张献忠会顺江而下,直取南京。而且江南一带基本都是富饶之地,又是全国最大最重要的产粮区,尽管现在是明末又是小冰河期,但总体来说,条仵还是比河南、陕西等地区好得许多。因此很快就筹集了一批钱粮。而史可法也亲自押送着第一批七万石米和三十万两白银赶到庐州。
正好这时吴甡的大军也到了,得到了这一批钱粮之后,吴甡才觉得有了几分底气。不过吴甡也清楚,虽然自己手下有了近十万大军,不过壮壮胆子还可以,想要指望这伙人去和李自成拼命,根本就靠不住。而且在路上他也接到了商毅以经从青州出兵的消息,因此到达庐州之后,也并不急于出兵,而是耐心的等待着商毅的到来。正如崇祯将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吴甡的身上,而吴甡的希望,则全部都在商毅身上了。
听到商毅的人马到了,吴甡也十分高兴,立刻要出城去迎接商毅,正好这时史可法再庐州还没走,他也听说过商毅的名字,对他颇感兴趣因此也和吴甡一齐出迎。
等见到了商毅的人马到来之后,吴甡终于彻底安了心。
对商毅在山东的战绩,吴甡并没有亲眼见过,还有些半信半疑,但在北京看了商毅的人马阅兵时的表现之后,吴甡也不得不承认,商毅的人马,在大明朝来说,绝对是一支劲旅,绝不比关宁铁骑差,因此才在崇祯面前极要求,调商毅的人马南下。也把这次南下督师的全部希望都放在商毅的身上了。
但吴甡心里还是有一些疑虑,因为商毅阅兵时,只有五百人马,虽然堪称精锐之师,但毕竟人数太少了。吴甡甚致怀疑,这五百人马会不会是商毅的家丁。在明末时期,中高级武将和一些抚镇地方的文官都会有自己的家丁,其实就是他们的私兵,而家丁的数量则是根据个人官职的大小,财力的雄厚而定,从几十人到数百,乃致上千都有。
虽然家丁不是朝廷的正式编制,但亨受的却是最好的待遇,使用最精良的武器装备,甚致会把朝廷下拔的军费武器装配都用在自己的家丁身上。因此家丁战斗力也远远超过了其他朝廷正式编制军队。当年吴三桂救父,所带的五百人马,其实都是他的家丁。而朝廷对家丁现像也基本是睁一眼,闭一眼,默认下来。如果接受检阅的都是商毅的家丁,那么尽管精锐,太毕竟人数太少,恐怕也难当大任。
但看到商毅的军队之后,吴甡才发现,商毅的人马虽然人数不多,还没有达到他承诺的一万人马,而且衣甲也有些奇怪,但军容整肃,队列齐整。这时正是七月初的时节,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候,顶着烈日行军,如果换了其他的明军队伍,恐怕早就以经怨声载道,乱不成军了。但商毅的全军竟然毫无动摇,一个个仍然是昂首阔步,精神百倍的样子,别说怨言,就连一个弯腰哈背的都没有。显然是军纪严眀,经过了严格训练的。
吴甡见了自然是喜不自禁,商毅的人马,果然都是精锐之兵,看来这次南下督师,还是有几分把握的。就连史可法也不禁有些动容,因为他沒有见过商毅阅兵,因此见到商毅部军之后,所感受到的震憾力也比吴甡要大得多。不过甴于立场不同,史可法没有吴甡那么惊喜,相反到是可以更为客观仔细的观察商毅的军队。
商家军的装配与其他明军有明显的不同,火枪兵的人数在全军中占的比例明显比其他明军要大得多,骑兵的数量也不多。而且只有长枪兵、刀盾兵是全副盔甲,而火枪兵只有一顶带沿铁盔,一件背心似的铁甲,只齐腰下,左右两片战裙是用皮制,小腿打着白布裹腿,穿多耳麻鞋,斜背着一个牛皮挎包。而骑军的装束和火枪兵差不多,只是多了铁制的护臂和护腿。另外战马只有在马头、马颈和正前方带着护甲。
史可法也是管理过军务的人,懂一些军事,因此到也能够理解,商毅这么做大概是为了减轻士兵的负担,因为火枪兵是远程打击的兵种,一边来说是不会与敌军进行格斗作战,也就沒有必要穿着那么多的盔甲。至于骑军的装束,大概是商毅更注骑兵的速度而不是正面的冲击力吧,这到也无可厚非。不过在史可法看来,商毅部火枪兵的数量看来好像太多了一点,万一放完枪之后,敌军冲到近前来怎么办呢?
而最让史可法感到奇怪的是,商毅军的士兵內衬穿的并不是明军惯穿的鸳鸯战袱,而是一身灰绿色的紧衬服装,这一点在炮兵身上看得由为明显。因为炮兵是没有任何盔甲,只是用牛皮打成一个十字型的绑带,系在身上,而且人人戴着一顶八角型半沿的军帽,在正中位置,还镶着一颗红色的五角星。十分古怪的样子。
不过督师并不是史可法,因此他虽然觉得奇怪,但并没有说什么。而吴甡更没话说,只要商毅来了就好,管他们穿的是什么?就是穿蕂甲,披兽皮也没关系。
商毅到是全套标准的盔甲,连自己的钢盔都没带,赶来向吴甡施礼,道:“末将见过督臣,只因路途遥远,晚到了几天,还请督臣见谅。”
吴甡把商毅扶了起来,呵呵笑道:“以恒,不晚,不晚,你来了就好。”顺手指了指身边的史可法,道:“这位是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史宪之大人,快去见礼吧。”
尽管在这个时代商毅以经见过了不少历史上的名人,甚致还亲手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但听到了史可法的名字,商毅还是禁不住大吃了一惊,因为史可法在历史上可是大大有名,在明末的官员中,他是极少有以正面形像出现的官员,从私德上,史可法正直、廉洁、从公事上说对明朝忠心耿耿,直到最终困守危城以身殉国,是一个几乎无可挑剔的完美形像。
尽管在后世,也有人认为史可法处理南明事务时,出现极大的失误,包括商毅也有这种看法,但那是史可法的能力问题,与品行无关。商毅虽然也认为史可法有许多不足之处,更不会唯史可法马首是瞻,但也承认史可法和明末的大部份官员相比,还算是一个值得敬重的人。因此也上前两步,向史可法施礼道:“末将见过史大人,久闻史大人大名,今曰一见,实在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