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回到古代开书院 > 第二百四十六章 北上之心

第二百四十六章 北上之心

作者:云上的悠悠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弃宇宙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章知府忽然打断傅振羽的啰嗦,与周学政告别:“我还有事,不陪周大人了。”

    吴教授已将南直隶的消息送到,忙起身,要和章知府一起走。

    傅振羽自然起身送人。

    心情不怎么好的章知府直接开讽:“你还真当自己是男人不成?叫他们送我便是。”

    一句话说的周学政连连点头,忘了自己也是客人,亲自送了章知府离去,不大会儿折回。见傅振羽还没走,道:“此番前来,为的是宗延的事。本官打算保举他去国子监附学,他却直接拒绝。”

    这么说着,周学政望着傅振羽的眼光不甚友好。

    傅振羽惊讶。

    不是对李宗延拒绝的惊讶,而是对周学政的建议很惊讶。

    普通的秀才可以入县学读书,优秀的秀才——禀生,可以入府学。成为举人之后,入国子监,或是自学或是去书院,都可以。且县学和府学,可以入,不代表一定要去。就是说,你取得了入学资格,可以在家自学,或是去他处学习。

    县学府学就不说了,这国子监嘛……

    犹豫片刻,傅振羽决定说实话:“那国子监没什么好吧?”

    那轻飘飘的口吻,摆明不把国子监放在眼里。

    凭良心说,这并不怪傅振羽。当今圣上的爷爷,因为缺钱,卖了国子监的名额,导致国子监最夸张的一年,有七千名监生——根本住不下,那就是卖了个名额。

    这种情况,持续到了今上登基。

    想当年,今上登基之初,恰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带着种种期盼登上帝位,努力修正他认为不好的事。

    整编国子监,就是其中之一。

    整编国子监,除了削弱了国库的财政收入,对上层人士无碍,又本就不是个正路子,自然没人反对。后来,当皇帝想做的事影响到那些政客后,文臣抱团阻拦,热血少年处处受制。

    物极必反。

    今上开始了“老子不干了”的叛逆行动,朕,不上朝了!

    这些,之前一直任京官的周学政自然晓得。听了傅振羽这样的话,尽量心平气和地说:“今非昔比,国子监已没了那些闲杂人。且每次大比,皇榜上泰半出自国子监。宗延总是要出仕的,同窗尤为重要。”

    就差直接问傅振羽:你这小书院有什么?

    刚刚还瞧不起国子监的傅振羽,反被周学政瞧不起。或者说,南湖书院的学子被瞧不起了。

    不等傅振羽和周学政算比例的问题,李宗延已起身道谢:“小子不懂事,再次谢过周大人的好意,只是此事与旁的无关。李家家贫,若非南湖书院可以借贷读书的法子,小子两年前便已停学。”

    听到这,同样出身贫寒的周学政,大抵明白他的意思,立即道:“我也是过来人。且放心,如今你已是举人,那点银子便不值什么了。”

    李宗延没否认这件事,而是道:“银子多了,本来就不值什么。山长相助之恩,小子一直铭记在心。南湖书院需要举人,我们山长,更需要举人正名。小子,将以举人之名,还山长恩情三年。”

    傅振羽生怕眼泪落下,不敢眨眼。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两年前,她放在袁自舟身上的愿望,现在,在李宗延身上实现了。

    “宗延,谢谢。”傅振羽动容地说完,又十分自信道,“可是,我已经不那么需要了呢。若为这个,我可不留你在南湖的。”

    周学政在李宗延说完,便没吱声。

    若是别个,可能没那么需要一个举人。但是南湖书院,以及他们的女山长,很需要。此刻听了傅振羽这话,望着低头思索的李宗延,又生出新的希望。

    约莫半盏茶的功夫后,李宗延笑了,笑着对周学政道:“大人,小子不肯离开南湖书院,是相信继续在这里待三年,定能金榜题名。”

    那自信的模样,同傅振羽先前,一模一样。

    “胡闹——”才说了两个字,周学政想起离开的章知府,规劝李宗延,“便是你们书院的大师兄,就是那个李子坚,也只是他一个厉害,不是说南湖书院本身就有金榜题名之能。”

    在我的地盘翘我的人,还这么贬低我,这个周学政,真是太讨厌了!

    傅振羽不悦了,问周学政:“不知大人去年可在京城?”

    周学政家贫,三十五才中的进士。外放了六年贫瘠知县后,花了大力气谋了京官。入京后方知京城大,不易居。努力了十年后,终于放弃京城,谋了外职,是二月外放到河南的。因而,他给了傅振羽肯定的回答。

    “本官去年在京城。”

    “关于袁自舟的传言,大人没听说过吗?”

    周学政淡定道:“谣言止于智者。”

    意思是,他听过,不曾放在心上。

    傅振羽笑了笑,道:“可那不是谣言,小女子不才,初识袁自舟之际,他连秀才都不是。不过短短三载便金榜题名——我分析过他能高中,只没想到名次这么好。他的运气,着实不错。”

    袁自舟高中那年,周学政时任礼部郎中,对袁自舟是如何成为探花郎的,自然十分清楚。排在袁自舟前头之人,实在是拿不出手。是以,年轻俊美、会试排名十七的袁自舟,靠脸拿了探花之名。

    周学政直接忽略傅振羽那句话隐藏之意,说起了运气与实力:“探花乃运气,会试排名十七,绝非运气,乃实力。”

    傅振羽则道:“会试排名十七,也是运气。三年前的乡试,袁自舟中举后和我说,他要接着考会试,我便拟了十个会试主考题。其中,‘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排在首位。”

    上一科会试过去不过两年,周学政又是礼部的人,自是知道傅振羽说的是什么!

    恍然大悟。

    旁人乡试排名可能没人注意,一甲三位,都是重点关注对象。袁自舟参加的是同庆六年河南乡试,排名四十二。这样的排名,在南直隶兴许还能金榜题名。但河南籍进士并不算多,当这样的名次,又是连着考,直接落第的可能性很大。

    结果,袁自舟不仅没落地,会试十七。

    想了想,周学政道:“我们当时分析了河南乡试的卷宗后,最后判定,袁自舟善谈,不大通实务。原来,竟是我们错了。他,不会找人代笔吧?”

    说到最后,周学政已心惊胆战。

    身在礼部数年,他下意识地反应——科考舞弊,可不是什么好事。

    傅振羽歪着脑袋,沉默三息后,道:“应该不算代笔……”

    “何谓应该?”周学政不满她的言辞。

    “我给他提供了思路,他自己组织的文字。所以,应该不算。”傅振羽如是道。

    周学政眼中疑惑更重。

    李宗延却是立即懂了,为他解惑:“山长懂八股之意,却不会八股之形。她与我们讲课时,也只讲意,不讲形。”

    在白话文的熏陶下,傅振羽钻研八股的结构和模式,总是不及李宗延这些土生土长、从零开始之人。

    有了李宗延的话,周学政决定留宿南湖,他要听傅振羽讲一次课。

    “周大人怕是要多等两日了。”说完,傅振羽立即背起南湖书院的课程安排,“南湖书院,明日只有时政课,之后是月考。月考过后休息一日,正式上课第一日,又有水利书院之人过来一道听课。我的课,要在下午才上半日。”

    周学政一噎,最后道:“无妨,本官办的是公事。”

    这怎么可能是公事?

    不过,傅振羽不管,她还有要事要办。让郭丞安排周学政的食宿,又指了李宗延招待周学政后,傅振羽换上女装,去了牟家。

    牟家巴掌大的地方,牟老爷子又防贼一样防着傅振羽,傅振羽桃李把东西放下后,道:“这是湖里才挖出来的藕,或是凉拌,或是清炒,都是不错的。我要去女学,先给舅舅家送了些,又顺道带来与你们尝尝。”

    牟家才给林家送过自家种的果蔬,傅振羽这也是替他们还情。那关系好的,尤其是亲家,便是这样送来送去。牟老太太一面说着客气了,一面将东西收了,转身拿了一翁大酱出来:“我自己做的,蘸饼子很香。”

    口轻,从来不直接吃酱的傅振羽,笑眯眯地接了。

    礼尚往来嘛。

    李蕴这时道:“我正好去瞧瞧孩子们。”

    李蕴是仓子坚的姐姐,也是识文解字的,又因牟念念在女学,她也时常带几节,给大家讲礼仪——当年,李家为她从宫中请过女官。

    牟老爷子哼哼唧唧表示了不满,但李蕴和傅振羽一道去女学,不是一次两次了。从前老爷子留不住人,今日也是一样。

    李蕴和傅振羽,携手出了牟家。一上马车,李蕴便问傅振羽:“什么事不能家里说?”

    两人约定,不能在牟家说的事,便去女学或书院说。李蕴找傅振羽容易,傅振羽想找李蕴时,因为李蕴家里头人太多,不好明言,便约定好,换上女装带上不言,便是意思了。

    女装,不言,都有,李蕴自然要问。

    “入京的事,大师兄的事。”

    前一个怎么都好说,但后一个不成。马车上说事不便,李蕴便道:“嗯,那就到女学后再说。”

    待到女学,寻了二人往常说话的屋子,傅振羽把章知府先前送来的消息一说,劝李蕴:“姐姐不必瞒我了!南湖书院,加上二师兄和冉墨云,共四人可入京赶考。我本是专职教他们的,随他们一起入京,继续给他们讲课,本就是最佳方案。姐姐提前说与我,我也好有个准备。”

    傅振羽不是第一次入京了,且京城镇远候府还有个顾咏言,李蕴哪里会不信?长叹一声,将自己知道的都说了出来。

    “子坚自见了你,返京后便和我说,他要的并非和圣上对立,而是祖父无污名。顺着这个思路,他让梁伯父找了相关案宗,发现三司那里并没有祖父的卷宗,便将矛头对上锦衣卫。锦衣卫就没有干净的时候。子坚左思右想,决定暂时放过大义灭亲的大伯,邀族长做中间人,才有了现在的方案。多谢——”

    结果傅振羽奉上的茶后,李蕴一饮而尽,继续道:“我回来的时候,并不是自己回的。子坚和族长也一并南下,他们去了成都府,把我放在汝宁府。子坚同我保证,若大伯不配合,他便不会对锦衣卫出手。听你之言,大伯定然已答应,死咬自己没给锦衣卫送过密信。”

    让李家大伯李温改口,把那密信,都推到锦衣卫身上,只说他们伪造的。

    如果行得通,这是个好法子。然而,这个概率,某种程度和汽车摇号一个原理。从个人角度来说,中和不中,就是百分之百同零的区别,没有中间结果。

    这个,也是一样。不成功,便成仁,这不是傅振羽认可的做事方式。

    是以,她颤声道:“搬不倒,黄钰这个指挥使,大师兄,必死无疑。这,太危险了!”

    李蕴都让她这话说的心惊胆战!心想,长姐如母,傅振羽这要是已经娶进门,她一定好好收拾了!此刻,这只能尽力安慰傅振羽:“危险固然有,但没有那么多。梁大人说,今上登基黄钰的确功不可没。但是,锦衣卫近年太胜,将东厂压得太狠。只要他们发难,东厂一定会落井下石。”

    傅振羽幽幽地望着她,道:“姐姐和大师兄真是同胞姐弟,都拿自己的逻辑,当做真理。”

    这是李蕴和仓子坚,乃至梁大人的推断,事实,却不一定按照他们编排的剧本去写。

    “太危险了!”

    再次重申自己的观点后,傅振羽的心跳,不由自主加速,面色煞白。李蕴一摸她的手,竟是凉得吓人。

    “怪道子坚不让我和你说。”

    李蕴一面懊恼地说着,一面安抚傅振羽,各种保证,奈何并不好使。

    良久后,李蕴一咬牙,道:“我这就准备一下,我陪你入京。”

    “不必了。”傅振羽颓然拒绝。

    已经和锦衣卫对上了,说什么都晚了。

    “早知你这样胆小,便是让你入京,也是一两个月之后的事,兴许那边已经有结果了!”

    李蕴糊涂了:“那你到底要不要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