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五十五节 处分结果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时间进入五月,南方已经开始进入雨季。边境上的枪炮声开始稀疏下来。特别是在一线前沿阵地,由于双方的炮击,原本山坡上郁郁葱葱的丛林灌木,早已经大部分被双方的炮火炸的连根拔起。失去了树木根系的支撑,一遇到下雨,便是滑坡、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害肆虐。这样的情况下,无论那方想要发起进攻,都很困难。
侦察大队也开始准备撤回,就等着接防的部队到来,就可以换防后撤了。各个中队除了例行的监听监视,其它人员在这段时间里,变得拿铁锹扫把的时间比拿枪多。驻地附近的乡镇村寨,到处都能见到他们在铺路搭桥,帮助边民休整房舍。
不过,这些事都与柏卫国无关,他现在的任务是负责高远遗孀俞虹和女儿高映凝的安全。在重新为高远举行了葬礼之后,高崇山只待了一天就先离开了,毕竟他是一军之长,不合适离开部队太久。
俞虹和高映凝却留了下来,俞虹是名军医,在石门的N集团军陆军医院工作。这个年代,交通并不方便,从石门来一次南疆,经过几次转车,做火车起码需要四天四夜。
虽然以后可以想办法把高远的墓迁回石门,可这毕竟是将来的事,谁知道能不能办成呢?自从南疆战争爆发以后,长眠在这的官兵数量并不少,要是这个头一开,带来的麻烦会不少。所以,俞虹想在这儿多待一段时间,能带着高映凝多去陪陪高远。或许,走了以后,会很多年都没时间再来看他。
俞虹想要多待几天的要求,侦察大队无法拒绝。但这里毕竟是战区,虽然进入雨季后,战斗烈度降低了,可谁能保证敌人不会出其不意的来个袭击?所以,安全依然是个重要的问题。由于柏卫国和高远的关系,这个保护任务大队就交给了柏卫国负责。但柏卫国心里明白,这其实是大队对他的特殊照顾。
柏卫国的处理决定,至今都还没下来。这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让柏卫国总是有点心不在焉,做事总是无精打采的。李洪国和刘湘山几次想找柏卫国谈话,但最终都放弃了。因为他们心里对这件事到底会出现个什么结果也同样心里没底。
恰好俞虹提出要求要多待些日子,大队就把这个安全任务交给了柏卫国。其一,是李洪国考虑,你可以对其他事情不上心,保护高远的遗孀和女儿,你不会不上心了吧?不然的话,万一她们出点什么事,你对得起高远吗?其二则是俞虹和高映凝留在这里,平时最常去的地方就是高远的墓地,而柏卫国也是一空下来,就往哪儿跑,这也算是假公济私了。
那天晚上,高崇山和柏卫国之间谈其实没谈太多。因为柏卫国的迷惘的产生有两方面的因素,最主要的方面是对前途的迷惘,他参军的初衷,就是在部队混个干部身份后回地方安排个工作。只是现在有被开除军籍的可能,让他有点慌神,开除军籍,意味着他不仅丢了干部身份,还会背个处分。
要命的是,这会留在档案里,让他背负一辈子。搞成这样别说出路了,那个单位看到档案里这“开除军籍”四个字后还会要他?早知如此,他还不如不当这个兵。
但高崇山觉得这个不是问题,他只是在谈话中暗示,让柏卫国选择把问题上交。
有人要处理柏卫国,针对的其实并不是柏卫国个人,而是侦察大队。因为他是侦察大队风头最盛,名声最大的一个。处理了柏卫国,就是变相的否认了侦察大队的一部分功劳。这是源于军队系统山头之间的固有矛盾。
从最初的土地革命时期开始,直到建国后,在战争中成长壮大起来的军队系统里,各支部队由于出处不同,统帅不同,逐渐形成了无数的山头。其中最大的山头,自然就是当年从东北向南横扫的那位元帅统帅的野战军。N集团军就是那位元帅麾下的王牌军。
在那位元帅出事后,这支野战军这一系的人,受到了全方位的压制。这也很正常,因为这个山头在风光时,也曾压制着其它的山头。这一次,由N集团军组建的侦察大队在南疆出尽了风头,自然会遭到其它山头的人的不满,他们担心这个大山头再次崛起,他们的日子又要难过了,使点小绊子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不过,也同样因为柏卫国的名气,处理结果不会太重。柏卫国的处理若是由侦察大队自己做出,那么那些人尽可以找各种理由来刁难。但要前指来决定的话,他们就必须考虑一个问题,这样做的太过分了,下面的部队会不会产生负面影响。毕竟,前线的中高级指挥官都知道,侦察大队有这么个牛人。
柏卫国想不明白的另一个方面,是为什么他的这点说不上太严重的错误,会被人如此的上纲上线。只是柏卫国没想过,在和平时期,或者在后方,他这点错误,确实只是个不大的小错误。不假外出,又主动回来,是不会有人把这个错误往逃兵这个罪名上靠的。
可现在这里是前线,擅自离队就可以等同与逃兵。按照战场纪律,逃兵是可以就地正法的。开除军籍已经算是最轻的处罚了。至于他离队去干什么了,最终他是自己回来的,这已经都不重要了。
在这一点上,高崇山也不好说什么。他不能对柏卫国说,人家治你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也不能说,这是军队系统历史遗留下来的痼疾。作为一个军长,他不可能把这种负面思想传递出去。而且,他认为,随着部队的正规化建设,将来的军官大多毕业于各级军校,这种山头的概念会随着时间逐步淡化乃至消失。
得到了高崇山暗示的柏卫国,选择了让侦察大队把问题上交这个看似危险的选择。不过,毕竟他还年轻,在等了两天还没见到结果之后,满脑子的各种念头就自然而然的冒了出来。有那个年轻人,在二十岁的时候,在面对自己一生前途的选择的时候,能不患得患失?
当时间到了五月下旬的时候,柏卫国的处理意见终于下来了。
正如高崇山预料的那样,处理的结果,给的处分仅仅是一个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但另一个不算处分的处分是,柏卫国带队执行的渗透任务的评功,大队申报的一等功被降为二等功,至于大队单独为他申报的袭击清水公安屯的一等功,则直接被取消。不过,有个意外的补偿,柏卫国获得了晋升,级别被提为正连。
得到这样一个让人看得有些眼花的结果,是与侦察大队的大力维护分不开的。
原本按照政委刘湘山的意思,对于柏卫国所犯的错误,是要给他一个深刻教训的。
毕竟柏卫国今年才二十岁,已经是副连职军官,加上他的战斗英雄的光环,在同龄人中绝对属于前途远大的一拨人之一,可谓是年少得志的代表。
但通常情况下,与年少得志相伴的,就是得意忘形,特别是那些一路走来一帆风顺的人。在这种情况下,人的自律就显得异常重要。纵观历史,从没有那个年少得志而又不知自律的人,最终会得到一个好结果。
柏卫国这次的错误不算太严重,但却暴露出他冲动和视军纪如无物的苗头。刘湘山觉得,出于对柏卫国的爱护,一定要适时的对他敲响警钟,提醒他不能恃功而骄。这样,他的将来才会走得更长远。
可当事情的发展脱离了控制之后,刘湘山和李洪国又不约而同的担心起来,他们怕因为这间事而彻底断送了柏卫国的前途。对于为什么会有人抓住柏卫国这个并不算太严重的错误不放,他们自然心知肚明。
于是,他们也开始努力的创造条件,让柏卫国的处理尽量轻一些。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请功。
柏卫国率队袭击敌特工团团部,这次战斗在评功时,柏卫国被评为一等功是理所应当。但大队把他袭击清水公安屯也报请一等功,就带有一点味道了,毕竟这是柏卫国私自行动的结果。不过,侦察大队的理由也很充分,虽然是私自行动,但不但带回了烈士遗体,还消灭了一百多敌人也是事实。
李洪国他们的算计很简单,只要上级认可在清水的行动,那怕不评功只给个嘉奖,柏卫国私自离队的事,就不能处分的太重,毕竟是一件事的两面么。
最终起作用,实际上还是章太行的态度。
章太行的意见出发点,跳出了事件本身。现在正值轮战部队换防,若是对柏卫国这样一个功臣处理太重,新上来的部队,他们知道后会有什么反应?要是产生负面影响,最终吃亏的,恐怕就是他们这些前指的将领和军官了。
事情一旦涉及到自身利益,那些高呼严惩柏卫国的人终于闭嘴了。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的事,智者不为。于是,一个说不清是奖是罚的处理决定出台了。
;
时间进入五月,南方已经开始进入雨季。边境上的枪炮声开始稀疏下来。特别是在一线前沿阵地,由于双方的炮击,原本山坡上郁郁葱葱的丛林灌木,早已经大部分被双方的炮火炸的连根拔起。失去了树木根系的支撑,一遇到下雨,便是滑坡、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害肆虐。这样的情况下,无论那方想要发起进攻,都很困难。
侦察大队也开始准备撤回,就等着接防的部队到来,就可以换防后撤了。各个中队除了例行的监听监视,其它人员在这段时间里,变得拿铁锹扫把的时间比拿枪多。驻地附近的乡镇村寨,到处都能见到他们在铺路搭桥,帮助边民休整房舍。
不过,这些事都与柏卫国无关,他现在的任务是负责高远遗孀俞虹和女儿高映凝的安全。在重新为高远举行了葬礼之后,高崇山只待了一天就先离开了,毕竟他是一军之长,不合适离开部队太久。
俞虹和高映凝却留了下来,俞虹是名军医,在石门的N集团军陆军医院工作。这个年代,交通并不方便,从石门来一次南疆,经过几次转车,做火车起码需要四天四夜。
虽然以后可以想办法把高远的墓迁回石门,可这毕竟是将来的事,谁知道能不能办成呢?自从南疆战争爆发以后,长眠在这的官兵数量并不少,要是这个头一开,带来的麻烦会不少。所以,俞虹想在这儿多待一段时间,能带着高映凝多去陪陪高远。或许,走了以后,会很多年都没时间再来看他。
俞虹想要多待几天的要求,侦察大队无法拒绝。但这里毕竟是战区,虽然进入雨季后,战斗烈度降低了,可谁能保证敌人不会出其不意的来个袭击?所以,安全依然是个重要的问题。由于柏卫国和高远的关系,这个保护任务大队就交给了柏卫国负责。但柏卫国心里明白,这其实是大队对他的特殊照顾。
柏卫国的处理决定,至今都还没下来。这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让柏卫国总是有点心不在焉,做事总是无精打采的。李洪国和刘湘山几次想找柏卫国谈话,但最终都放弃了。因为他们心里对这件事到底会出现个什么结果也同样心里没底。
恰好俞虹提出要求要多待些日子,大队就把这个安全任务交给了柏卫国。其一,是李洪国考虑,你可以对其他事情不上心,保护高远的遗孀和女儿,你不会不上心了吧?不然的话,万一她们出点什么事,你对得起高远吗?其二则是俞虹和高映凝留在这里,平时最常去的地方就是高远的墓地,而柏卫国也是一空下来,就往哪儿跑,这也算是假公济私了。
那天晚上,高崇山和柏卫国之间谈其实没谈太多。因为柏卫国的迷惘的产生有两方面的因素,最主要的方面是对前途的迷惘,他参军的初衷,就是在部队混个干部身份后回地方安排个工作。只是现在有被开除军籍的可能,让他有点慌神,开除军籍,意味着他不仅丢了干部身份,还会背个处分。
要命的是,这会留在档案里,让他背负一辈子。搞成这样别说出路了,那个单位看到档案里这“开除军籍”四个字后还会要他?早知如此,他还不如不当这个兵。
但高崇山觉得这个不是问题,他只是在谈话中暗示,让柏卫国选择把问题上交。
有人要处理柏卫国,针对的其实并不是柏卫国个人,而是侦察大队。因为他是侦察大队风头最盛,名声最大的一个。处理了柏卫国,就是变相的否认了侦察大队的一部分功劳。这是源于军队系统山头之间的固有矛盾。
从最初的土地革命时期开始,直到建国后,在战争中成长壮大起来的军队系统里,各支部队由于出处不同,统帅不同,逐渐形成了无数的山头。其中最大的山头,自然就是当年从东北向南横扫的那位元帅统帅的野战军。N集团军就是那位元帅麾下的王牌军。
在那位元帅出事后,这支野战军这一系的人,受到了全方位的压制。这也很正常,因为这个山头在风光时,也曾压制着其它的山头。这一次,由N集团军组建的侦察大队在南疆出尽了风头,自然会遭到其它山头的人的不满,他们担心这个大山头再次崛起,他们的日子又要难过了,使点小绊子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不过,也同样因为柏卫国的名气,处理结果不会太重。柏卫国的处理若是由侦察大队自己做出,那么那些人尽可以找各种理由来刁难。但要前指来决定的话,他们就必须考虑一个问题,这样做的太过分了,下面的部队会不会产生负面影响。毕竟,前线的中高级指挥官都知道,侦察大队有这么个牛人。
柏卫国想不明白的另一个方面,是为什么他的这点说不上太严重的错误,会被人如此的上纲上线。只是柏卫国没想过,在和平时期,或者在后方,他这点错误,确实只是个不大的小错误。不假外出,又主动回来,是不会有人把这个错误往逃兵这个罪名上靠的。
可现在这里是前线,擅自离队就可以等同与逃兵。按照战场纪律,逃兵是可以就地正法的。开除军籍已经算是最轻的处罚了。至于他离队去干什么了,最终他是自己回来的,这已经都不重要了。
在这一点上,高崇山也不好说什么。他不能对柏卫国说,人家治你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也不能说,这是军队系统历史遗留下来的痼疾。作为一个军长,他不可能把这种负面思想传递出去。而且,他认为,随着部队的正规化建设,将来的军官大多毕业于各级军校,这种山头的概念会随着时间逐步淡化乃至消失。
得到了高崇山暗示的柏卫国,选择了让侦察大队把问题上交这个看似危险的选择。不过,毕竟他还年轻,在等了两天还没见到结果之后,满脑子的各种念头就自然而然的冒了出来。有那个年轻人,在二十岁的时候,在面对自己一生前途的选择的时候,能不患得患失?
当时间到了五月下旬的时候,柏卫国的处理意见终于下来了。
正如高崇山预料的那样,处理的结果,给的处分仅仅是一个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但另一个不算处分的处分是,柏卫国带队执行的渗透任务的评功,大队申报的一等功被降为二等功,至于大队单独为他申报的袭击清水公安屯的一等功,则直接被取消。不过,有个意外的补偿,柏卫国获得了晋升,级别被提为正连。
得到这样一个让人看得有些眼花的结果,是与侦察大队的大力维护分不开的。
原本按照政委刘湘山的意思,对于柏卫国所犯的错误,是要给他一个深刻教训的。
毕竟柏卫国今年才二十岁,已经是副连职军官,加上他的战斗英雄的光环,在同龄人中绝对属于前途远大的一拨人之一,可谓是年少得志的代表。
但通常情况下,与年少得志相伴的,就是得意忘形,特别是那些一路走来一帆风顺的人。在这种情况下,人的自律就显得异常重要。纵观历史,从没有那个年少得志而又不知自律的人,最终会得到一个好结果。
柏卫国这次的错误不算太严重,但却暴露出他冲动和视军纪如无物的苗头。刘湘山觉得,出于对柏卫国的爱护,一定要适时的对他敲响警钟,提醒他不能恃功而骄。这样,他的将来才会走得更长远。
可当事情的发展脱离了控制之后,刘湘山和李洪国又不约而同的担心起来,他们怕因为这间事而彻底断送了柏卫国的前途。对于为什么会有人抓住柏卫国这个并不算太严重的错误不放,他们自然心知肚明。
于是,他们也开始努力的创造条件,让柏卫国的处理尽量轻一些。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请功。
柏卫国率队袭击敌特工团团部,这次战斗在评功时,柏卫国被评为一等功是理所应当。但大队把他袭击清水公安屯也报请一等功,就带有一点味道了,毕竟这是柏卫国私自行动的结果。不过,侦察大队的理由也很充分,虽然是私自行动,但不但带回了烈士遗体,还消灭了一百多敌人也是事实。
李洪国他们的算计很简单,只要上级认可在清水的行动,那怕不评功只给个嘉奖,柏卫国私自离队的事,就不能处分的太重,毕竟是一件事的两面么。
最终起作用,实际上还是章太行的态度。
章太行的意见出发点,跳出了事件本身。现在正值轮战部队换防,若是对柏卫国这样一个功臣处理太重,新上来的部队,他们知道后会有什么反应?要是产生负面影响,最终吃亏的,恐怕就是他们这些前指的将领和军官了。
事情一旦涉及到自身利益,那些高呼严惩柏卫国的人终于闭嘴了。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的事,智者不为。于是,一个说不清是奖是罚的处理决定出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