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生物时代的来临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一百一十八章生物时代的来临
地球上最先出现的生物是原始的藻菌类,它们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异养生活,以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为养料,依靠发酵的方式获取能量。这些原始的生物体不断地发展变化,大约又过了几万年,接着出现了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生活的原始藻类,如燧石藻、蓝绿藻等。这些藻类进行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进入大气后开始改变大气的成分。
大气中游离氧的出现并逐步达到一定的浓度比例,反过来又加快了生物的进化,这是地球环境演化史上一次重大的发展。
首先,生物的代谢方式开始发生根本性改变,从厌氧生活发展到有氧生活。代谢方式的改变大大促进了生物的进化发展。很快地球上就出现了单细胞真核植物,以后逐渐形成多细胞生物,并开始出现了有性生殖方式。因而海洋中出现了大量的无脊椎动物,如三叶虫等。
最初时生物只能在水深5~10米处生存发展。随着臭氧层的保护能力增加,生物发展到水体表面生活,并进而由水生开始向陆地生活发展。接着原始的陆地植物,如裸蕨等就开始出现。
陆地上环境变化大,不似水中的环境因素单一。生物登陆之后,在复杂多变的环境条件中加快了发展变化的速度。生物的变异和分化使得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增加,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生物体在种内和种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竞争的关系。
由此建立起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其结构也日趋复杂和稳定。这一切又进一步促进了生物的发展和进化。大量生物的出现并生存,对于地球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时吸收氨,并用其在体内合成蛋白质;而微生物在分解动植物遗体时又将蛋白质转化成氮气进入大气。
这样使得原以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为主的还原性大气,转化成为以氧气、氮气为主的氧化性大气。生物的生命活动对地球物质的循环有着十分巨大的作用。由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植物的光合作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大约每300年可循环一次;氧大约每2000年循环一次。
生物对铁、钙、氮、磷等的循环也有很大的影响。地球森林植被中约含有碳素4000~5000亿吨。石炭纪是蕨类植物繁茂的时代,大量的植物残体在沼泽环境中转化为煤层。这样大量的碳素被掩埋地下,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减少,并由此削弱了温室效应,引起了全球性的气候变化。也许,古生代晚期的冰川就可能与此有关。
植物登陆之后,和地表的岩石层相互作用,开始形成土壤。土壤是陆地表面的疏松多孔体,又是一个胶体系统,对于植物生活所需要的水分和养分有强大的吸附和释放作用。土壤的形成使得易于流失的水和养分,能在地表富集起来。土壤既是植物生活的物质基础,又是植物生活的产物。
土壤肥力的提高促进了植物的生长与发展,植物的繁茂又进一步促进了土壤肥力的提高。植物界的繁盛又为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存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生存空间。
地壳在地球的发展史上经历了许多巨大的变动。最先的时期是地壳发生剧烈变动的时期,重生代早期是海洋占优势的时代,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到了发展后期,陆地面积大大增加,新的亚欧大陆和新的北美大陆的雏形已基本形成,此时两栖类开始出现,动物开始由水生向陆地发展。这时期的北半球气候炎热,陆地上出现了大面积的植物分布。由蕨类植物组成的大面积的森林覆盖地表,是一个重要的造煤时期。
同时裸子植物在蕨类的基础上发生。地球新生时代的中、晚期,全世界大部分地区都属热带、亚热带气候,季节变化不明显,是爬行动物的全盛期。爬行动物在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体内受精、生产大型的羊膜卵
第一百一十八章生物时代的来临
地球上最先出现的生物是原始的藻菌类,它们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异养生活,以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为养料,依靠发酵的方式获取能量。这些原始的生物体不断地发展变化,大约又过了几万年,接着出现了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生活的原始藻类,如燧石藻、蓝绿藻等。这些藻类进行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进入大气后开始改变大气的成分。
大气中游离氧的出现并逐步达到一定的浓度比例,反过来又加快了生物的进化,这是地球环境演化史上一次重大的发展。
首先,生物的代谢方式开始发生根本性改变,从厌氧生活发展到有氧生活。代谢方式的改变大大促进了生物的进化发展。很快地球上就出现了单细胞真核植物,以后逐渐形成多细胞生物,并开始出现了有性生殖方式。因而海洋中出现了大量的无脊椎动物,如三叶虫等。
最初时生物只能在水深5~10米处生存发展。随着臭氧层的保护能力增加,生物发展到水体表面生活,并进而由水生开始向陆地生活发展。接着原始的陆地植物,如裸蕨等就开始出现。
陆地上环境变化大,不似水中的环境因素单一。生物登陆之后,在复杂多变的环境条件中加快了发展变化的速度。生物的变异和分化使得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增加,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生物体在种内和种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竞争的关系。
由此建立起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其结构也日趋复杂和稳定。这一切又进一步促进了生物的发展和进化。大量生物的出现并生存,对于地球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时吸收氨,并用其在体内合成蛋白质;而微生物在分解动植物遗体时又将蛋白质转化成氮气进入大气。
这样使得原以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为主的还原性大气,转化成为以氧气、氮气为主的氧化性大气。生物的生命活动对地球物质的循环有着十分巨大的作用。由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植物的光合作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大约每300年可循环一次;氧大约每2000年循环一次。
生物对铁、钙、氮、磷等的循环也有很大的影响。地球森林植被中约含有碳素4000~5000亿吨。石炭纪是蕨类植物繁茂的时代,大量的植物残体在沼泽环境中转化为煤层。这样大量的碳素被掩埋地下,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减少,并由此削弱了温室效应,引起了全球性的气候变化。也许,古生代晚期的冰川就可能与此有关。
植物登陆之后,和地表的岩石层相互作用,开始形成土壤。土壤是陆地表面的疏松多孔体,又是一个胶体系统,对于植物生活所需要的水分和养分有强大的吸附和释放作用。土壤的形成使得易于流失的水和养分,能在地表富集起来。土壤既是植物生活的物质基础,又是植物生活的产物。
土壤肥力的提高促进了植物的生长与发展,植物的繁茂又进一步促进了土壤肥力的提高。植物界的繁盛又为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存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生存空间。
地壳在地球的发展史上经历了许多巨大的变动。最先的时期是地壳发生剧烈变动的时期,重生代早期是海洋占优势的时代,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到了发展后期,陆地面积大大增加,新的亚欧大陆和新的北美大陆的雏形已基本形成,此时两栖类开始出现,动物开始由水生向陆地发展。这时期的北半球气候炎热,陆地上出现了大面积的植物分布。由蕨类植物组成的大面积的森林覆盖地表,是一个重要的造煤时期。
同时裸子植物在蕨类的基础上发生。地球新生时代的中、晚期,全世界大部分地区都属热带、亚热带气候,季节变化不明显,是爬行动物的全盛期。爬行动物在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体内受精、生产大型的羊膜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