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之朔风疾 > 第249节民情(一)

第249节民情(一)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丰州至今为止最大的项目——军械司与东胜铁厂合伙的大型水轮机组终于在黄河西岸落成投产,以前韩霖和那木儿在蛮汉山依照《泰西水法》做过一个水轮机轧制银币、铁器,但与这家伙相比差远了——机组由五台水轮机组成,每根叶片就一丈多长,使用齿轮传动以驱动风箱鼓风冶铁,或铁锤轧制铁器,为了这个水轮机组,还专门修筑了水库、水坝,西部行台征调了数百工匠和三千青壮,拼命干了大半年才算完工。

    王徵蹉跎了大半辈子,终于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水轮机组建成,百辆水车计划完工大半,水利工程也进展顺利,还有比这更令人高兴的吗?兴奋之余又宣布,他在黄河与昆都仑河交汇处又看好了一个地方,明年将在那里再建一个更大规模的水轮机组。老先生一时间成了丰州的英雄,所有人都对他献上赞誉之词,不过乐极生悲,老人最近过于活蹦烂跳,回到神水滩就病倒了。

    李榆到王徵的住处时,高一志神父和东胜铁厂的陈得才也在,老头躺在床上还不老实,喜笑颜开地拿着几张图纸指指点点,见到李榆进来,挥手让他坐到身边来——这个年轻人心地善良、充满朝气,像对待长辈一样敬重他,丝毫不在意他的戍遣身份,还经常陪他用SX话聊天,王徵膝下无子,渐渐把他想成自己的子侄。

    “老大人,您都快七十的人了,该好好在家养身体,您这一病可吓坏我们,实在不行只有送您回归化了。”李榆开口就抱怨,他给老人住最好的房子,还配了车辆、随从,怕的就是老人出事。

    “汉民,你到老夫这岁数就明白了,人越老越怕事没做完,现在总算不用在官场扯皮了,该是干正经事的时候,你就让老夫再干几年吧。”王徵笑着摆摆手。

    “汉民,老夫也要感谢你,在明国传教几十年,就属你这里最顺利,我老了,临死之前终于做成一件大事。”高一志也笑着说道。

    李榆笑着摆摆手,顺便瞟了陈得才一眼——这家伙胸前居然挂着西教的十字标志,陈得才挠着头解释道:“大统领,我也是西教中人,在GD就受洗入教了,我刚才还在说呢,大统领要是也受洗入教就好了。”

    这家伙说话太没大没小了,王徵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说道:“汉民虽不在我教之中,但也是我教挚友,先圣摩西曾携众生逃离恶政,开创极乐西方之地,汉民就是摩西一般的人,他不入教比入教更能有助我教发展。”

    “良甫说得对,汉民确实不宜入教,汉民,我要回关内了,这次回去,我要请耶稣教会派人来丰州,专门负责传播教义,而且一定要准许丰州刻印《圣经》。””高一志很得意,不到两年就在丰州发展了五千余人,做洗礼都忙不过来,这是大明传教以来前所未有的盛况,而且他和绰尔济喇嘛见过面,老喇嘛对他传教的事竟然不在意,高一志觉得应该找龙华民再理论一番——绰尔济喇嘛其实比他还忙,出关的移民早已超过十五万,皈依喇嘛黄教的人数不胜数,高一志不过拉了些做工的汉人和穷途末路的喇嘛红教信众,这点人他还看不上眼呢,相反还打算帮高一志一把,好利用西教抵御明国的教化。

    “丰州以自由、平等、仁爱为治理之策,倡导‘同族异俗’,这也包括‘同族异教’,无论佛教、****还是耶教,只要教人心向善,有利于丰州稳定,我们一概欢迎,并准予自由传教。”李榆淡淡一笑打起了官腔,这当然也是给在座的几位画了条红线,高一志笑着连连点头——他是来抢地盘的,准予自由传教当然对西教有利。李榆随后转移了话题:“高神父对我丰州帮助极大,我们信得过您,丰州的大门始终向您敞开,您年纪大了腿脚不好,入关休养身体理所当然,想回来我们派车接您。”

    “我也舍不得你们呀,只是SX教务上有些事,不得不回去处理,不过我肯定还会回来的。”高一志也有些感慨,随后又讲起他的规划,回去筹一笔钱来归化修一座大教堂,教堂里面一定要设书馆、学堂以传播西学。

    陈得才也凑过来吹嘘今年东胜铁厂要出铁三十万斤,明年包克图铁厂开工后,力争两个铁厂出铁五十万斤,三年内达到一百万斤,另外他还透漏一个消息,丰州铁厂被巫浪哈哈屯收购了,王重新卖了丰州铁厂的股份,辞官到兴和卫开铁厂去了,而且喊出明年兴和铁厂出铁二十万斤的口号,丰州铁厂被收购后与宣德铁厂合并,实力还比较弱,但也提出明年出铁十五万斤的目标,东胜铁厂以后有竞争对手了。

    李榆被惊得目瞪口呆,他始终以为家里有饱饭吃就足够了,从来没管过家里的事,什么时候自己家这么有钱了,居然开起了铁厂,家里一向是乌兰主内,巫浪哈主外,她俩一定瞒了不少事,回去得好好问问。李榆突然又想起另外一件事,请高一志帮忙买一些千里眼,最好能请些泰西玻璃工匠来丰州开厂,这可让高一志发愁啦,千里眼还能想办法买到,玻璃制法却掌握在泰西商人手里,并且严加保密,玻璃工匠更无从寻觅,他只知道玻璃是用沙子烧制成的,其他的一概不知,不过京师的汤若望写过《远镜说》一书,也许他知道得多一点,可以让那木儿向他求教。

    李榆看王徵身体并无大碍,聊了一会儿就告辞,他现在急得回去问清楚家里的事。乌兰一直带着李晋和云雀两个孩子留在神水滩,李榆一发问就实话实说——这几年她们姐俩做察哈尔人的生意是赚了一些钱,但并不算太多,发家主要是靠宣德铁厂,当初也是下了狠心,一咬牙押上大半身家,和大同监视太监刘文忠各出一万两银子合伙开了宣德铁厂,除了在丰州和察哈尔卖铁器,主要还是靠刘文忠带来的几笔官府召买生意发了财。这回买下丰州铁厂也是机会凑巧,归化建府人口骤然增加,再在白塔村炼焦冶铁不合适,况且从山里采买铁矿,花费本来就大,王重新觉得不如另外择地建厂。

    “咱家没占谁的便宜啊,是铁厂的大股东王重新自己找上门的,他开铁厂只投了三千两银子,咱家可是给了五千两。”乌兰说道。

    “咱家这么有钱呀!你们怎么不早告诉我,我想种棉花,你们也给我点钱吧。”李榆马上伸手要钱。

    “不给,你那棉花种多少死多少,想让咱家赔钱啊!”乌兰笑着扭头走了。

    两个都是财迷——李榆鼻子哼了一声,趴在桌案上开始给大统领府写信——目前鄂尔多斯发展顺利,但他还必须多呆些时日,以免发生反复,比较令他担心的是归化的情况,明国的势力进来了、西教的势力也进来了,加上原有的喇嘛教和****的势力,甚至还有白莲教的势力,形势错综复杂,而丰州贫弱、外有强敌,保持内部稳定至关重要,坚持制衡原则是唯一办法。李榆提醒大统领府,明国已经腐朽不堪,其治国之策绝对不能接受,但丰州的未来我们还看不清楚,各种教派、势力只要愿意把自己摆在桌面,就应当尽量接纳,也许从中能找出一条发展之路。

    归化,今年虽然有旱情,但不比往年严重,五月中旬进入雨季后,也没有出现大水——历年修筑的水利起到了作用,万顷农田应该收成不错。丰州之外也情况良好,大统领轻松击败察哈尔,保住了鄂尔多斯,令人担忧的金国直到六月底也没有动静,双方还在乌兰哈达大做生意,其西侵的可能性大大减小,只要熬过秋收,这一年就算平安度过,没有谁会在寒冷的冬天跑到丰州自讨苦吃。

    没有内忧外患,丰州的内部却并不平静,刘之纶踩熟了地皮,也对自己进行了反思——在未开化之地冒然推行大明国制确实不妥,依照辽金前例实行“一国两制”更符合丰州实际,这里民风淳朴、百姓勤劳,假以时日还是可以教化的,但是天下正统只有大明朝廷,天下共主也只有大明皇帝,绝不能允许丰州自立的苗头出现。按照“一个大明”的原则,刘之纶决心将丰州带回到“以农为本”的正确道路上来,农牧工商并进再不能继续了,那样会使丰州人变得人心败坏、唯利是图,事实上他们已经这样了,拒不缴税、私开铁厂、盐场,腐蚀大明官员、大肆走私贩私,甚至私货大明的死敌——东虏,这绝不能容忍。

    七月初,刘之纶把大统领府的官员都召集到巡抚府,讲了一通“普天之下,皆是王臣,四海之内,皆是王土”的道理,明确告诉丰州大吏们,大明立国两百余年,养天下生民亿万,凡大明臣民皆应为国效力,丰州是大明朝廷的疆土,丰州人也是大明皇帝的臣民,你们种皇上的地,采皇上的盐铁,不但不感恩图报,反而挖大明的墙角,是可忍孰不可忍!刘之纶要求给铁厂、盐场重新核发堪合,并收取铁课、盐税,军户田亩也须重新丈量,征收屯田籽粒,而战马牛驼乃军中急需,应依朝廷马政之策办理,不得再私自售卖。

    刘之纶最后严厉斥责道:“本官看到你们银库常年存银数十万两,却还在向朝廷伸手,实属贪得无厌,既然有钱有粮,那本官就要用于国事,从即日起尔等当随本官整军备武,听从朝廷的诏令为国尽忠,大明也是尔等父母之邦呀!”

    “明国关老子屁事”、“老子流血流汗怎么变成朝廷养活老子了”……,官员中马上传出杂音,刘之纶虎目圆睁正要发怒,李富贵皮笑肉不笑说道:“巡抚大人说我们银库里有钱,这确实不假,不过那是私人的钱,用于随时兑付银钞,我们不敢动,大人恐怕也动不得……”

    “私发钱钞也是重罪,动了又如何?本官倒是想看看谁敢妄言。”刘之纶挥手打断李富贵的话,李富贵鼻子哼了一声不说话了,丰州官员像看傻子一样看着刘之纶,他说的才是妄言,库银是丰州的命根子,除非你有本事去抢,否则别想碰一下。

    鄂尔泰咳嗽一声开口了:“巡抚大人受命于朝廷抚军安民,那就请大人发布政令吧,我们没有朝廷的官职,总兵府也无权过问政务,帮不上大人的忙,不过我们也不干涉,请大人自便吧。”

    “本官相信丰州百姓知晓大义、心向TC就不麻烦你们了,”刘之纶冷冷答道,他这一年没闲着,关内关外到处拉人头,多少也有了些班底,自信能搏一把,对金声使眼色也视而不见,直接对巡检司知事韩大功下令,“本官已拟好通告,并令书吏抄录,巡检司立即派人在各处张贴,务必使百姓知晓。”

    韩大功吓得一哆嗦,赶紧把目光投向鄂尔泰、李槐和李富贵三人,李槐不以为意地摆摆手,韩大功这才战战兢兢领命。

    刘之纶的通告一经发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这时已进入秋收季节,老百姓都在地里忙碌,听说了这个消息,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议论纷纷。

    “老哥,关内来的大官说些什么?看来是算计你们庄稼人。”牵着牲口来帮忙的蒙古人问道。

    “狗官在关内害我们不够,还跑到关外害人,说我们种了他们皇上的地,要交屯田籽粒,每户要交六石粮,还让不让人活了!”陕北人咬着牙答道。

    蒙古人倒吸口凉气说道:“屯田籽粒是啥?交这么多粮是没法活了,你们皇上真够黑的,幸好我们不种地。”

    SX人在旁边说道:“你去当兵,朝廷给你三五十亩地,每年交给卫所的公粮就是屯田籽粒,明国初年交的还多呢,每户十八石粮啊,后来逃亡的军户多了,才改成六石,我的地又不是朝廷给的,我才不交呢!你老哥也别得意,朝廷也没忘了你,听说过明国马政吗?以后你的牲口不是你的了,算是朝廷指定给你养的,什么时候要,你就得交出来,伤了死了还得你赔。”

    “放屁,我又不是明国人,我是丰州人,凭什么让我向明国朝廷交牲口,谁敢动我的牲口,我就跟他拼了!”蒙古人立即冒了火。

    老百姓们七嘴八舌地叫起来:“不交,就是不交!”

    “这是乱命,我们有《归化誓约》、有大统领府,朝廷巡抚算个屁!一升米一只羊也别想拿走,”韩铁匠出现在人群中,他是归化府第五千户所农牧会的头,乡亲们都听他的,老汉挥手喊道,“我们不是明国人,他们皇上来了也吓不住我们,明国巡抚休想欺负人,我们找他说理去。”

    巡抚府门前已闹翻天,数以千计的人堵在大门口讨说法,而且还有人不断赶来,刘之纶正站在门前喊话,却没几个人理他,反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背诵《归化誓约》,有人还带头唱起“征战吧,丰州,丰州征战天下,丰州人永远、永远、永远不做奴隶”。

    巡检们笑嘻嘻地排成人墙,把刘之纶与老百姓分开,韩大功正急得满头冒汗,韩铁匠带人赶到时,看见儿子在给明国大官站岗,觉得很没面子,骂了几句臭小子,抡起拐棍就打,韩大功吓得抱头鼠窜,惹起周围人一阵哄笑。金声也来陪伴自己的好朋友,不过他没像刘之纶那样歇斯底里,而是和几个来示威的老头坐在门前,一边说笑一边砸核桃吃——这不过是场闹剧,不会出大事的,老朋友太过于狂妄,在京师自诩为圣人,惹得朝臣都讨厌他,跑到关外还想耍威风,是该接受点教训。

    “各位父老乡亲,尔等皆乃大明臣民,要相信皇上、相信朝廷,今天多交些粮食、牲畜,就是为了以后过好日子啊!”刘之纶还在声嘶力竭大喊,他发现来的老百姓只动口不动手,胆子也大多了,遗憾的是隔壁丰州书院的那三位先生一个也没出来帮他说理。

    老百姓可不认他的账,马上七嘴八舌地反驳:

    “还在骗我们呀,你们当官的吃我们的肉喝我们的血,关内祸害够了跑到关外祸害,我们才不上当呢。”

    “不要脸,还好意思说朝廷养活我们,是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养活你们,我们饿得要死的时候,你们的皇上、朝廷在哪里?”

    “你还说丰州是大明的疆土,放屁,这是我们祖祖辈辈放牧的地方,我们穷不会写字,但穷人也要有块活命的地方,明国敢抢我们的土地,那就打一仗。”

    老百姓还在和刘之纶理论,周遇吉带着步军前营任守忠一哨人急匆匆赶到,不容分说把刘之纶推进院子,然后将大门一关,随便老百姓在外边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