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节 丰州人 二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雪灾没有摧垮丰州人,反而使人心凝聚起来,无家可归的灾民迅速得到安置,百户所也组织百姓上山打猎、破冰捕鱼以解决食物短缺,各卫所同时兴起冬季大练兵,为减少体力消耗,以队列、射箭训练为主,丁壮和老弱妇孺皆可参加,训练后每人可以得到一两升口粮,老百姓有口饭吃,人心逐渐安定下来。
大统领府却是忧心忡忡,钱粮、财物不停地向外流,而关外的冬天又没有粮钱入库,官员们扳着指头在算,丰州还可以坚持多久?李榆不停地向各处写信求助,甚至给大舅子察哈尔汗也去了信,倒不是指望察哈尔汗帮忙,而是抢先把这家伙即将伸过来的手挡回去,现在他和察哈尔汗混得差不多一样了,比街边的乞丐也好不了多少,还是各人顾各人吧。
李榆的努力有了些回报,宣大总督张宗衡、大同巡抚张廷拱两位上官这回大方,同意给丰州拨发杂粮两千石、棉布两百匹——拿人家手短,巴克送回来的首级给他俩每人分了一百颗,首级在大明就是银子、官位,收了重礼不表示一下,以后都不好意思和人家打招呼。宋统殷也回信了,答应给李榆二千两白银,不过也要求丰州做好出兵准备,山西又大乱了,他打算再次借丰州军剿贼。三边总督洪承畴最有人情味,来信中称赞李榆守边安民劳苦功高,有大功于社稷,同时嘱咐李榆遇事切勿心浮气躁,务必安抚好丰州,绝不能在大明北方再出事端,他也很抱歉没及时催促陕西、延绥两镇把答应过的钱送来,这次保证在十天内向丰州拨付八千两银子。
洪大人还是很体贴我的,比吴牲大人答应的还多两千两——李榆满怀感激地想,但随后又摇摇头,朝廷至今未给一斗米一匹布,刘文忠替他转给皇上的奏章如石沉大海,丰州如今二十万人,他厚着脸皮要来的钱粮支撑不到开春啊,还是李富贵有先见之明,今年收了不少的山药蛋,也许就靠吃这东西硬挺了。
参政沈守廉去了大同就一直没回来,大统领府也没当回事,这种巨富在蛮汉山能呆两三个月已经让人吃惊,回大同逍遥一阵子也是理所当然。相比之下范永斗和王重新就好得多,没有李建极发话王重新不敢入关,天一冷就躺在热炕上不出门,没多少事可做,就当在丰州冬眠吧;范永斗可不一样,如今升任参政兼理度支局副使事务——这有点像丰州的户部侍郎,老范家八辈子没出过官,可算轮到他了,而且还是当大官,精神一亢奋就成天活蹦烂跳找事干,但他没有政务经验,反而帮了不少倒忙,好在有马奇教,这才逐渐上了道。
闰十一月下,沈守廉的家丁沈太郎回到蛮汉山,拿着封书信来找总理政务李槐,李槐正和李富贵商量事,看完信后拍案大呼“沈永年立大功了”。
沈守廉到了大同,就一头栽进烟花柳巷之中——这几个月可把他憋坏了,在丰州怕被夷人扣下当女婿,只好强忍着,好不容易出来了,自然要放松一下。痛快了几天,他马上想起要办正事,这也是他的老习惯,该玩乐的时候尽情享受,该做事的时候认真尽力,而且他也觉得应该在丰州人面前露一手。
露一手并不容易,沈守廉上街逛了一圈才知道大同的粮价可不低,一石米卖到三两五钱银以上,杂粮也要二两左右,而且据说还要涨价,许多粮商已经开始屯粮了。沈守廉心中感慨,大明真是快走到头了,普通老百姓根本活不下去,换他也要造反。
老百姓的死活管不着,但放出去的大话如何兑现——沈守廉正在发愁,有两位客人到客栈登门拜访。他见到来人大吃一惊,其中一位是两年前在大同认识的太仆寺主事大老王,这家伙今天布衣棉帽一副商人打扮,另一个也是熟人——山东大粮商许亨臣,此人经常跑辽东走私生意,沈家船队还帮他运过货,他怎么跑大同来了,而且还和大老王混在一起?
“王大人、老许,你们怎么也在大同?谁告诉你们我在这儿?”沈守廉惊讶地问道。
“小声点,进去再说,你一出门屁股后面就跟一堆家丁、奴仆,这排场想不让人知道也难,”大老王一将把沈守廉推进屋子,许亨臣在后面随手关好门,三人入座后,大老王问道,“沈永年,你、老孙还有山西的李建极去丰州干什么?别以为我什么也不知道,你们偷偷向关外运银子的事瞒得住官府,可瞒不住我。”
沈守廉支支吾吾不敢说,许亨臣有点急了:“老沈,我们可是上过一条船的人,有好事休想落下我们,你不把事说清楚,今天别想出这个门。”
这两个家伙也是劣迹斑斑,应该不会向官府告发——沈守廉犹豫了好一会儿,才吞吞吐吐说了在丰州造钱钞的事,当然还是隐瞒了不少细节,不过这已经够了,大老王和许亨臣都是人精,马上明白是怎么回事,两人对视了一眼,原来老沈他们要做钱生意啊,这个生意太大,我们玩不起。
“永年,这生意做得成吗?我觉得有点悬。”大老王睁大眼睛问。
“怎么做不成!其中的好处大着呢,”沈守廉不满了,指指点点说道,“这年头什么最值钱?不是真金白银,也不是珍珠玛瑙,而是武力和信誉,有武力则可以安定一方,有信誉则可以通货流畅,丰州李帅武力强悍,将来的天下第一名将非他莫属,至于信誉嘛,你们不也跟在他屁股后面转吗。我们有钱,李帅有武力、信誉,只要推他一把,钱就能生钱,以后眼红的人多着呢!”
“可是私造钱钞是大罪,官府追究怎么办?”许亨臣将信将疑。
“官府算个屁,顾自个都够呛,哪有闲心管别人的事,你向辽东贩运粮食有谁管过?”大老王瞟了一眼许亨臣,绽开笑脸对沈守廉说道,“我也不是外人,李帅可是我同乡大侄子呢,这次丰州雪灾还写信向我求援,永年说说这钱生意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好处大着呢!大明既在闹粮荒也在闹钱荒,银粮齐涨市面全乱了,你的生意还做得下去吗?我们的钱钞投下去,通货稳定且交易便利,理所当然能流通市面,王大人要是敢干,我就分点生意给你,这可是独家生意啊,在大明无法无天的地方只有丰州。”
“我干,把山东的钱钞生意给我吧,”许亨臣想通了,低声哀求道,“永年兄,我的生意做不下去了,本来关内生意不好做,还有辽东的生意可做,可东江镇来的那帮人闹兵变,登莱沿海打成一片,我的货运不出去全砸在手里了,这次陪王大人到大同就是想找些生意,没想到大同的粮价止不住地往上涨,快没人买得起了,这样下去早晚会出事,到头来还得赔钱。”
“你有多少粮?全都给我,我现在手上没钱,明年正月我给你银币,怎么,你还信不过我?”沈守廉眼前一亮马上说道。
“我在大同屯了两千石粮,还可以从山东、河南再调五千石,不过我也不能太吃亏,是不是!”许亨臣犹豫一下答道。
“老许,你的粮就按市价打九折,我和老沈一起作保,这样总行了吧,”大老王马上打包票,随后笑着说,“永年,我听说那个走私贩子范永斗当了丰州的大官,你和老孙、李建极他们大概也捞了不小的头衔,我也想在丰州谋个官职,可不好意思向我大侄子提,你帮我说说嘛,反正我又不要俸禄。”
“大人,你可是进士出身的京官啊!”沈守廉惊讶地张大嘴。
大老王脸一红,沈守廉明白了——海上的船会不会沉,船上的老鼠最先知道,大老王是要留后路。许亨臣马上也要官当,粮价嘛可以再打些折,丰州如果帮他向辽东走私粮食,他还可以再报效点银子。
沈守廉一口答应,当着他们的面给大统领府写信,顺便把自己搞到粮食的功劳也吹嘘了一番。
粮食有着落,李槐、李富贵心里的石头落了地,拿着信去找李榆。李榆马上拍板,全部答应大老王和许亨臣的要求,每人给个大统领府参议的职位,而且建议委派许亨臣为山东商务大使。
“我们到现在也没有一套像样的官制,乱糟糟的像个草台班子。”李槐很可惜随手扔出去的官位。
“我们本来就是草台班子嘛,正经的官制我们也搞不起,就这样挺好,如今还有人向我们伸手要官当,说明我们行情见涨。”李富贵很得意。
李槐摇摇头:“没有官制还是不行啊,至少应该把官职、选任、差遣和俸禄的章程重理一遍,丰州太穷实行低俸,如今又只发一半,各级官吏却在玩命地干活,这样下去人会受不了的,你看云荣都瘦了一大圈,下面的情况更不好,已经有几个百户累垮了,这些官吏是丰州老本,应该让他们过得体面些。”
“这些我都知道,现在拿不出钱啊,你们回去先考虑一下,等熬过这段苦日子,我们就修订官制,”李榆很无奈,想了想说道,“你们和赵胜商量一下,以后每月给各级官吏补贴一点粮食吧。”
丰州这个冬天过得特别苦,赈济灾民、组织自救、贴粮练兵……,大小官吏们累得要死,但也有人像打了鸡血似的亢奋——宣教司的王昉真是个人才,做事精明干练,丰州历来缺乏读书人,他执掌宣教司后陆续从关内拉来上百个,这些人中有屡试不第的穷书生、家破人亡的阉党子弟、官场失意的落魄小吏,还有一些不用问也知道是白莲教的文案师爷——提塘司的张世安认为没一个是正经人,为此还向李榆告状,李榆根本没当回事,愿来丰州落户的能有几个正经人,不用他们还能用谁?于是这帮人当上了丰州的书吏或教谕,开始还算老实,最近突然活跃了。
丰州的冬天没活干,百户所到了夜晚就会把人叫到一起,由书吏或教谕教老百姓读书认字,同时讲解法令、传授道理,而蛮汉山大营也会借机对卫所各级文武官吏进行轮训。今年是移民的头一年,鄂尔泰觉得给新人“洗脑”非常重要,建议大统领府安排宣教司牵头办这个差,这可给王昉机会了,他招来的那帮书吏、教谕趁机展开疯狂的反明宣传,丰州上下经他们煽动,再加上布颜图、张孟存一类人推波助澜,老百姓怒火重燃,仇视大明的情绪越来越强烈。
东胜卫同知杜宏泰为此忧心忡忡,特意致信李槐,明确指出大明日益衰弱不假,但仍强于丰州百倍,丰州只能坚持尊奉大明,并依赖大明生存发展,煽动反明只会导致丰州逐渐滑向与大明的战争边缘,必须立即制止宣教司的愚蠢行动,王昉其人也须加以严惩。
李槐接到信后,叫上鄂尔泰、李富贵和云荣、王自用三个在家的佥事一起找到李榆——副统领、佥事刘兴祚已返回兴和卫,李榆正在书房读公文,接过信看起来,随手把桌上的公文向前一推。
“这是赞画处转来的公文,你们也看一看吧,王昉这家伙从哪儿知道这么多事,这要是真的,大明可真是劣迹斑斑,不败亡简直天理难容。”李榆淡淡说道。
公文是提塘司张世安提交的,武选营轮训卫所军官时,王昉曾经授过课,他的言论被提塘官记录下来交到赞画处,赵吉看了觉得新鲜,马上送到李榆这里。
王昉在授课时给大明列了六条罪状,以此说明大明罪恶滔天。
其罪一得国不正,朱匪元璋实为窃国之贼,其本为乡间无赖,元末天下大乱有幸混迹于明教义军之中,稍成势力即背叛义军,与蒙元太师察罕帖木儿相互勾结,接受蒙元招抚,趁义军与元军血战之际,剿杀反元之陈友谅、张士诚等,借以壮大实力。北方义军失败后,朱匪又暗杀义军领袖小明王,从而建立伪明朝廷。北方的元廷实力在义军打击下严重削弱,察罕帖木儿死后,陷入群雄内战,朱匪受恩于元廷却夺权心切,聚众北伐而乱中取利,所谓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是假,七分发展、三分反元,趁乱窃取国器为一家私有是真。
其罪二毁坏汉法,名为恢复汉统实为承袭胡制,宋承汉制本为宽容,且士人与天子共治天下,天下非一家一姓一人之家国,而明不习汉法反用胡制,元之****如廷杖、人殉、贱籍、驱口等皆得保留,化天下为其私有,以人民之膏泽供其一家享用,视天下之臣民如其家奴而任意驱使,其为汉家之朝廷乎?抑或夷狄之朝廷乎?
其罪三暴虐残忍,名为人主实为禽兽,朱匪元璋起兵之时屠城无数,滥杀无辜血腥残忍,立国之初又大兴狱讼捕杀其党羽不计其数,如郭恒案、胡惟庸案、蓝玉案等,以至于朝堂一空,乡间无人敢言做官,其子朱棣丧心病狂,篡位夺权杀戮无数,将人妻女掳入营中日日轮奸,且世代编为妓户,永世不得翻身,还曾为死一朝鲜嫔妃,而凌迟三千宫女,行刑三月,且日日亲临,其为人乎?抑或兽乎?
其罪三盘剥无度,名为轻税实为重赋,元本轻徭薄赋,至明则掳掠成性,税赋之高自古罕见,又以宝钞公然夺人财物,横征暴敛荼毒生民,其后再有马政,强逼百姓纳马,以致直隶百姓忍无可忍揭竿而起,至今亦有辽饷,百姓再无活路可言,背井离乡沦为流民,朱家一朝何其毒也!
其罪四治国无能,暴敛苛捐杂税无数,却无一利民之善政,养兵百万兴修边墙万里却挡不住瓦剌、鞑靼、倭寇、建夷入掠,朝中官吏昏庸无用、贪墨无度,营中官兵形如乞丐、苦不堪言,乡间百姓饥寒交迫、一贫如洗,朱家一朝何德何能再居大统?
其罪五有邪无正,起于明教,却杀戮明教教众,自以为改邪归正,其实反而更邪,如太祖之嗜杀无度、成祖之丧心病狂、英宗之被俘塞外、武宗之顽劣成性、世宗之迷恋鬼神、神宗之懒惰贪婪、熹宗之宠信阉人,离奇怪事何其多也!朱家口说爱民,实为害民,群臣口说忠君,实为仇君,满口仁义道德,实为男盗女娼,且有奢侈之风日盛,包养男宠之风日盛,礼仪之邦反而世风日下,其形不为邪乎?
其罪六祸国殃民,收刮民脂民膏征辽饷六百万,屡战屡败无尺寸之功,养兵百万对外无能,却似朱家走狗对内戮掠百姓;天本怜民,有灾必赈,反而课以重税加派,人本自由,当自择其业,反而束民于田土、户籍,朱家于中国于苍生何时有一分善举,其视民如家畜乎?
;
雪灾没有摧垮丰州人,反而使人心凝聚起来,无家可归的灾民迅速得到安置,百户所也组织百姓上山打猎、破冰捕鱼以解决食物短缺,各卫所同时兴起冬季大练兵,为减少体力消耗,以队列、射箭训练为主,丁壮和老弱妇孺皆可参加,训练后每人可以得到一两升口粮,老百姓有口饭吃,人心逐渐安定下来。
大统领府却是忧心忡忡,钱粮、财物不停地向外流,而关外的冬天又没有粮钱入库,官员们扳着指头在算,丰州还可以坚持多久?李榆不停地向各处写信求助,甚至给大舅子察哈尔汗也去了信,倒不是指望察哈尔汗帮忙,而是抢先把这家伙即将伸过来的手挡回去,现在他和察哈尔汗混得差不多一样了,比街边的乞丐也好不了多少,还是各人顾各人吧。
李榆的努力有了些回报,宣大总督张宗衡、大同巡抚张廷拱两位上官这回大方,同意给丰州拨发杂粮两千石、棉布两百匹——拿人家手短,巴克送回来的首级给他俩每人分了一百颗,首级在大明就是银子、官位,收了重礼不表示一下,以后都不好意思和人家打招呼。宋统殷也回信了,答应给李榆二千两白银,不过也要求丰州做好出兵准备,山西又大乱了,他打算再次借丰州军剿贼。三边总督洪承畴最有人情味,来信中称赞李榆守边安民劳苦功高,有大功于社稷,同时嘱咐李榆遇事切勿心浮气躁,务必安抚好丰州,绝不能在大明北方再出事端,他也很抱歉没及时催促陕西、延绥两镇把答应过的钱送来,这次保证在十天内向丰州拨付八千两银子。
洪大人还是很体贴我的,比吴牲大人答应的还多两千两——李榆满怀感激地想,但随后又摇摇头,朝廷至今未给一斗米一匹布,刘文忠替他转给皇上的奏章如石沉大海,丰州如今二十万人,他厚着脸皮要来的钱粮支撑不到开春啊,还是李富贵有先见之明,今年收了不少的山药蛋,也许就靠吃这东西硬挺了。
参政沈守廉去了大同就一直没回来,大统领府也没当回事,这种巨富在蛮汉山能呆两三个月已经让人吃惊,回大同逍遥一阵子也是理所当然。相比之下范永斗和王重新就好得多,没有李建极发话王重新不敢入关,天一冷就躺在热炕上不出门,没多少事可做,就当在丰州冬眠吧;范永斗可不一样,如今升任参政兼理度支局副使事务——这有点像丰州的户部侍郎,老范家八辈子没出过官,可算轮到他了,而且还是当大官,精神一亢奋就成天活蹦烂跳找事干,但他没有政务经验,反而帮了不少倒忙,好在有马奇教,这才逐渐上了道。
闰十一月下,沈守廉的家丁沈太郎回到蛮汉山,拿着封书信来找总理政务李槐,李槐正和李富贵商量事,看完信后拍案大呼“沈永年立大功了”。
沈守廉到了大同,就一头栽进烟花柳巷之中——这几个月可把他憋坏了,在丰州怕被夷人扣下当女婿,只好强忍着,好不容易出来了,自然要放松一下。痛快了几天,他马上想起要办正事,这也是他的老习惯,该玩乐的时候尽情享受,该做事的时候认真尽力,而且他也觉得应该在丰州人面前露一手。
露一手并不容易,沈守廉上街逛了一圈才知道大同的粮价可不低,一石米卖到三两五钱银以上,杂粮也要二两左右,而且据说还要涨价,许多粮商已经开始屯粮了。沈守廉心中感慨,大明真是快走到头了,普通老百姓根本活不下去,换他也要造反。
老百姓的死活管不着,但放出去的大话如何兑现——沈守廉正在发愁,有两位客人到客栈登门拜访。他见到来人大吃一惊,其中一位是两年前在大同认识的太仆寺主事大老王,这家伙今天布衣棉帽一副商人打扮,另一个也是熟人——山东大粮商许亨臣,此人经常跑辽东走私生意,沈家船队还帮他运过货,他怎么跑大同来了,而且还和大老王混在一起?
“王大人、老许,你们怎么也在大同?谁告诉你们我在这儿?”沈守廉惊讶地问道。
“小声点,进去再说,你一出门屁股后面就跟一堆家丁、奴仆,这排场想不让人知道也难,”大老王一将把沈守廉推进屋子,许亨臣在后面随手关好门,三人入座后,大老王问道,“沈永年,你、老孙还有山西的李建极去丰州干什么?别以为我什么也不知道,你们偷偷向关外运银子的事瞒得住官府,可瞒不住我。”
沈守廉支支吾吾不敢说,许亨臣有点急了:“老沈,我们可是上过一条船的人,有好事休想落下我们,你不把事说清楚,今天别想出这个门。”
这两个家伙也是劣迹斑斑,应该不会向官府告发——沈守廉犹豫了好一会儿,才吞吞吐吐说了在丰州造钱钞的事,当然还是隐瞒了不少细节,不过这已经够了,大老王和许亨臣都是人精,马上明白是怎么回事,两人对视了一眼,原来老沈他们要做钱生意啊,这个生意太大,我们玩不起。
“永年,这生意做得成吗?我觉得有点悬。”大老王睁大眼睛问。
“怎么做不成!其中的好处大着呢,”沈守廉不满了,指指点点说道,“这年头什么最值钱?不是真金白银,也不是珍珠玛瑙,而是武力和信誉,有武力则可以安定一方,有信誉则可以通货流畅,丰州李帅武力强悍,将来的天下第一名将非他莫属,至于信誉嘛,你们不也跟在他屁股后面转吗。我们有钱,李帅有武力、信誉,只要推他一把,钱就能生钱,以后眼红的人多着呢!”
“可是私造钱钞是大罪,官府追究怎么办?”许亨臣将信将疑。
“官府算个屁,顾自个都够呛,哪有闲心管别人的事,你向辽东贩运粮食有谁管过?”大老王瞟了一眼许亨臣,绽开笑脸对沈守廉说道,“我也不是外人,李帅可是我同乡大侄子呢,这次丰州雪灾还写信向我求援,永年说说这钱生意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好处大着呢!大明既在闹粮荒也在闹钱荒,银粮齐涨市面全乱了,你的生意还做得下去吗?我们的钱钞投下去,通货稳定且交易便利,理所当然能流通市面,王大人要是敢干,我就分点生意给你,这可是独家生意啊,在大明无法无天的地方只有丰州。”
“我干,把山东的钱钞生意给我吧,”许亨臣想通了,低声哀求道,“永年兄,我的生意做不下去了,本来关内生意不好做,还有辽东的生意可做,可东江镇来的那帮人闹兵变,登莱沿海打成一片,我的货运不出去全砸在手里了,这次陪王大人到大同就是想找些生意,没想到大同的粮价止不住地往上涨,快没人买得起了,这样下去早晚会出事,到头来还得赔钱。”
“你有多少粮?全都给我,我现在手上没钱,明年正月我给你银币,怎么,你还信不过我?”沈守廉眼前一亮马上说道。
“我在大同屯了两千石粮,还可以从山东、河南再调五千石,不过我也不能太吃亏,是不是!”许亨臣犹豫一下答道。
“老许,你的粮就按市价打九折,我和老沈一起作保,这样总行了吧,”大老王马上打包票,随后笑着说,“永年,我听说那个走私贩子范永斗当了丰州的大官,你和老孙、李建极他们大概也捞了不小的头衔,我也想在丰州谋个官职,可不好意思向我大侄子提,你帮我说说嘛,反正我又不要俸禄。”
“大人,你可是进士出身的京官啊!”沈守廉惊讶地张大嘴。
大老王脸一红,沈守廉明白了——海上的船会不会沉,船上的老鼠最先知道,大老王是要留后路。许亨臣马上也要官当,粮价嘛可以再打些折,丰州如果帮他向辽东走私粮食,他还可以再报效点银子。
沈守廉一口答应,当着他们的面给大统领府写信,顺便把自己搞到粮食的功劳也吹嘘了一番。
粮食有着落,李槐、李富贵心里的石头落了地,拿着信去找李榆。李榆马上拍板,全部答应大老王和许亨臣的要求,每人给个大统领府参议的职位,而且建议委派许亨臣为山东商务大使。
“我们到现在也没有一套像样的官制,乱糟糟的像个草台班子。”李槐很可惜随手扔出去的官位。
“我们本来就是草台班子嘛,正经的官制我们也搞不起,就这样挺好,如今还有人向我们伸手要官当,说明我们行情见涨。”李富贵很得意。
李槐摇摇头:“没有官制还是不行啊,至少应该把官职、选任、差遣和俸禄的章程重理一遍,丰州太穷实行低俸,如今又只发一半,各级官吏却在玩命地干活,这样下去人会受不了的,你看云荣都瘦了一大圈,下面的情况更不好,已经有几个百户累垮了,这些官吏是丰州老本,应该让他们过得体面些。”
“这些我都知道,现在拿不出钱啊,你们回去先考虑一下,等熬过这段苦日子,我们就修订官制,”李榆很无奈,想了想说道,“你们和赵胜商量一下,以后每月给各级官吏补贴一点粮食吧。”
丰州这个冬天过得特别苦,赈济灾民、组织自救、贴粮练兵……,大小官吏们累得要死,但也有人像打了鸡血似的亢奋——宣教司的王昉真是个人才,做事精明干练,丰州历来缺乏读书人,他执掌宣教司后陆续从关内拉来上百个,这些人中有屡试不第的穷书生、家破人亡的阉党子弟、官场失意的落魄小吏,还有一些不用问也知道是白莲教的文案师爷——提塘司的张世安认为没一个是正经人,为此还向李榆告状,李榆根本没当回事,愿来丰州落户的能有几个正经人,不用他们还能用谁?于是这帮人当上了丰州的书吏或教谕,开始还算老实,最近突然活跃了。
丰州的冬天没活干,百户所到了夜晚就会把人叫到一起,由书吏或教谕教老百姓读书认字,同时讲解法令、传授道理,而蛮汉山大营也会借机对卫所各级文武官吏进行轮训。今年是移民的头一年,鄂尔泰觉得给新人“洗脑”非常重要,建议大统领府安排宣教司牵头办这个差,这可给王昉机会了,他招来的那帮书吏、教谕趁机展开疯狂的反明宣传,丰州上下经他们煽动,再加上布颜图、张孟存一类人推波助澜,老百姓怒火重燃,仇视大明的情绪越来越强烈。
东胜卫同知杜宏泰为此忧心忡忡,特意致信李槐,明确指出大明日益衰弱不假,但仍强于丰州百倍,丰州只能坚持尊奉大明,并依赖大明生存发展,煽动反明只会导致丰州逐渐滑向与大明的战争边缘,必须立即制止宣教司的愚蠢行动,王昉其人也须加以严惩。
李槐接到信后,叫上鄂尔泰、李富贵和云荣、王自用三个在家的佥事一起找到李榆——副统领、佥事刘兴祚已返回兴和卫,李榆正在书房读公文,接过信看起来,随手把桌上的公文向前一推。
“这是赞画处转来的公文,你们也看一看吧,王昉这家伙从哪儿知道这么多事,这要是真的,大明可真是劣迹斑斑,不败亡简直天理难容。”李榆淡淡说道。
公文是提塘司张世安提交的,武选营轮训卫所军官时,王昉曾经授过课,他的言论被提塘官记录下来交到赞画处,赵吉看了觉得新鲜,马上送到李榆这里。
王昉在授课时给大明列了六条罪状,以此说明大明罪恶滔天。
其罪一得国不正,朱匪元璋实为窃国之贼,其本为乡间无赖,元末天下大乱有幸混迹于明教义军之中,稍成势力即背叛义军,与蒙元太师察罕帖木儿相互勾结,接受蒙元招抚,趁义军与元军血战之际,剿杀反元之陈友谅、张士诚等,借以壮大实力。北方义军失败后,朱匪又暗杀义军领袖小明王,从而建立伪明朝廷。北方的元廷实力在义军打击下严重削弱,察罕帖木儿死后,陷入群雄内战,朱匪受恩于元廷却夺权心切,聚众北伐而乱中取利,所谓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是假,七分发展、三分反元,趁乱窃取国器为一家私有是真。
其罪二毁坏汉法,名为恢复汉统实为承袭胡制,宋承汉制本为宽容,且士人与天子共治天下,天下非一家一姓一人之家国,而明不习汉法反用胡制,元之****如廷杖、人殉、贱籍、驱口等皆得保留,化天下为其私有,以人民之膏泽供其一家享用,视天下之臣民如其家奴而任意驱使,其为汉家之朝廷乎?抑或夷狄之朝廷乎?
其罪三暴虐残忍,名为人主实为禽兽,朱匪元璋起兵之时屠城无数,滥杀无辜血腥残忍,立国之初又大兴狱讼捕杀其党羽不计其数,如郭恒案、胡惟庸案、蓝玉案等,以至于朝堂一空,乡间无人敢言做官,其子朱棣丧心病狂,篡位夺权杀戮无数,将人妻女掳入营中日日轮奸,且世代编为妓户,永世不得翻身,还曾为死一朝鲜嫔妃,而凌迟三千宫女,行刑三月,且日日亲临,其为人乎?抑或兽乎?
其罪三盘剥无度,名为轻税实为重赋,元本轻徭薄赋,至明则掳掠成性,税赋之高自古罕见,又以宝钞公然夺人财物,横征暴敛荼毒生民,其后再有马政,强逼百姓纳马,以致直隶百姓忍无可忍揭竿而起,至今亦有辽饷,百姓再无活路可言,背井离乡沦为流民,朱家一朝何其毒也!
其罪四治国无能,暴敛苛捐杂税无数,却无一利民之善政,养兵百万兴修边墙万里却挡不住瓦剌、鞑靼、倭寇、建夷入掠,朝中官吏昏庸无用、贪墨无度,营中官兵形如乞丐、苦不堪言,乡间百姓饥寒交迫、一贫如洗,朱家一朝何德何能再居大统?
其罪五有邪无正,起于明教,却杀戮明教教众,自以为改邪归正,其实反而更邪,如太祖之嗜杀无度、成祖之丧心病狂、英宗之被俘塞外、武宗之顽劣成性、世宗之迷恋鬼神、神宗之懒惰贪婪、熹宗之宠信阉人,离奇怪事何其多也!朱家口说爱民,实为害民,群臣口说忠君,实为仇君,满口仁义道德,实为男盗女娼,且有奢侈之风日盛,包养男宠之风日盛,礼仪之邦反而世风日下,其形不为邪乎?
其罪六祸国殃民,收刮民脂民膏征辽饷六百万,屡战屡败无尺寸之功,养兵百万对外无能,却似朱家走狗对内戮掠百姓;天本怜民,有灾必赈,反而课以重税加派,人本自由,当自择其业,反而束民于田土、户籍,朱家于中国于苍生何时有一分善举,其视民如家畜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