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之三国枭雄录 > 第853章 张辽的谋划

第853章 张辽的谋划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荀攸见张辽神情肃然,知道张辽真的是有所考虑。

    当即,荀攸道:“将军为何这么说?”

    张辽解释道:“张任、魏延和张松被士兵押解着北上,这一事情,本将认为是真的,并未作假。”

    “张任失败,刘修震怒是必然的。”

    “对于赵云,我也认为他不是易与之辈。”

    “赵云肯定会借助这一次机会,利用张任来布下陷阱,从而伏击我们。”

    “张任、魏延和张松这三个人,太重要了。”

    “这三个人是刘修麾下第五军团的核心。”

    “拿下他们,对楚国,对刘修,都将是巨大的打击。”

    “赵云料定我们会去争夺,故而会布下埋伏等着我们前往。事实上,我的确是心动了,也真的打算带着士兵去。”

    “明知道对方会借助张任布下埋伏,我还是打算去。”

    “因为拿下三人,获利太大了。”

    张辽阐述着阳谋的原因,荀攸听了后,已然明白了过来。

    他被张辽绕了一下。

    现在稍微听张辽一说,荀攸就明白了原因。

    荀攸此时此刻,却在仔细的思考,思考着整件事的利弊得失。

    正如张辽所分析的,一旦抓住了张任、魏延和张松,获得的好处是巨大的。这样的得利,纵然是荀攸,也都为之眼红。

    赵云不傻,肯定会借此布下埋伏。

    荀攸考虑了半响后,问道:“张将军,你考虑清楚吗?”

    张辽说道:“自然是考虑清楚了的。”

    张辽却是盯着荀攸,他听出了荀攸话里面的担忧,笑了笑,解释道:“军师,我们定下攻打张任的计策,然后击败了张任。”

    “击败了张任,即使赵云来了,我们也能趁胜追击的。”

    “然而,我们却静观其变。”

    “为什么静观其变,就是为了等楚军露出破绽。如今对方终于露出了致命的破绽,你怎的却犹豫不决了。”

    “这不是你的风格。”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

    “这一次的机会,对我们而言,是千载难逢的,错过了就没有了。”

    张辽的眼眸中,有着璀璨的光芒。

    他认为这是机会。

    一旦错过,就真的可惜了。

    纵然,张辽清楚的知道,赵云会借助张任布下埋伏,会借助张任来设下圈套,但张辽还得去做。

    因为,张辽不能眼看着机会错过。

    荀攸闻言,深吸了口气。

    他猛然一惊悚。

    这一细细的考虑,背脊上竟有了一层白毛汗。

    他忽然发现,自己过于谨慎了。

    这不是他的风格。

    战场上,临机决断极为重要,不能优柔寡断。

    荀攸收敛心神,说道:“张将军言之有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这一回,我们借助张任等人,再重创楚国一回。”

    “不过出战的计划,得从长计议。”

    “楚国方面,有士兵押解着张任等人北上,而赵云肯定也有安排。”

    “我们现在,得制定完整的计划。”

    “唯有全盘的考虑清楚,才能彻底的掌握局面,不至于被动。”

    考虑清楚的荀攸,脸上挂着笑容,恢复了自信。

    遇到了事情,他不能顾头顾尾的优柔寡断,而是要思考解决的对策。

    一鼓作气,拿下张任才是正道。

    张辽见荀攸恢复了过来,也松了口气,说道:“军师,赵云的动机已经剖析清楚,没什么再说的。接下来,我们得判定赵云会如何针对我们。这一问题,是我没有考虑通透的。”

    当下,张辽说了他的考虑。

    整个局面在张辽的抽丝剥茧下,全部呈现在荀攸的面前。

    当然,这是张辽的看法。

    荀攸听完后,思考着张辽的分析。

    张辽有张辽的思路,而荀攸作为顶尖的谋士,他有自己的考虑。

    两军交战,不仅是士兵的交锋,也是庙算的对弈。

    谁能多算一步,就能压住对方。

    所以,荀攸不敢有丝毫的马虎。

    荀攸仔细的推算着,许久后,他长长的舒了口气,说道:“张将军,你刚才的分析,忽略了一些问题。”

    张辽问道:“军师,本将忽略了什么?”

    两人探讨,查漏补缺是最重要的。

    荀攸提出遗漏的问题,张辽不觉得不妥,反而是欣喜。

    两人在这个时候商讨清楚,战场上会轻松许多。

    一个小小的漏洞,到战场上,可能就会被无限的放大。

    最终,酿成致命的影响。

    故而,张辽期待荀攸提出不同的意见。

    荀攸拿出地图,在地图上指指点点,说道:“将军,你的目光都集中在张任和魏延的身上,忽略了我们自身的情况。这一战,不仅要关注前线的厮杀,也得考虑我们自身。”

    当即,荀攸提出了他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