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6章 截杀清军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海汉军能够如此迅速地赶到清军主力的目的地附近埋伏,一方面是军情信息传递及时,部队行军组织得力,另一方面也是拜朝鲜境内这一片地区的地形所赐。
大同江在平壤以北的上游江段全在山区,这一片区域并无道路,基本只具备水上通航能力,陆军大部队要从陆上通过这片区域极为困难,所以当初清军也主动放弃了从上游渡江的打算。但清军无法通过的这片地区,对拥有大量舰船的联军而言却是来去自如。而清军对于地理方面的信息掌握远不如海汉周全,甚至都没有意识到大同江上游某处江段离他们在清川江江畔选择的渡江点就只有几十里,否则他们肯定不会在劫掠完价川镇之后就匆匆撤离,至少要在这地方驻扎一支小队提防着可能会从附近山林突然现身的海汉人。
高桥南抵达价川镇之后并未立刻下令向清军发动进攻,而是先在镇子外围地区修筑基本的防御工事,将好不容易运到此地的四门野战炮先架设起来。高桥南虽然对自己所率的独立团一营很有信心,但也不敢太托大,要是清军以搏命之势用重兵围攻这处小镇,缺乏重型武器和防御工事的一营和临时抽调过来的几百名联军士兵,以及一千名朝鲜兵,他们也未必就能稳稳守住这个四面透风的小镇。
在高桥南看来当下的环境并不适合与清军主力展开对攻,就算要打,那也最好等后续的部队赶来形成合力再说。他现在已经拥有了一线部队的完全指挥权,类似这种打与不打、如何去打的决策,无需再事事向钱天敦请示,自己就可以作出决定。
掌握这样的权力之后,独立团的作战效率无疑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特别是像当下这样的环境,联军指挥部与前线部队相距两三百里,即便是有电台这样黑科技也还是不免有贻误战机的可能。
当然了,这对高桥南个人而言,更多的感受是上司给予了自己充分的信任,而这样的信任意味着他在指挥作战的过程中不容有失,打败仗还是其次,要是辜负了钱天敦的信任就不可原谅了。所以他宁可在指挥过程中稍微谨慎一些,也不愿因为贪功冒进而给了敌军翻盘的机会。
不过清军也不是傻到决定撤军就会连基本的作战原则都不顾及,这些带兵将领大多都南征北伐打过不少仗,作战经验也十分丰富,主力抵达价川附近之后立刻就重新构筑外层警戒圈。于是很快便有清军游骑发现了价川镇的异状,这个刚刚才被劫掠一空的镇子似乎还有人迹活动,立刻便集结了一队人马试图进入镇子查看。
实际上这队骑兵还离村子约莫有半里地的时候,便已经有人在马背上瞧出了不对劲的地方,进出镇子的主要通道似乎被树干乱石堵了起来,而这显然不会是先前抢完就撤的清军部队所为。在他们抽出马刀试图冲进镇子看个究竟的途中,前方突然传来了熟悉的枪声,接着冲在最前面的数人便应声中枪落马。其他人见状也不敢再冲了,赶紧挽缰变向离开这个可能埋伏有海汉军的地方。
这一波短暂的接触只出现了十几人伤亡,而且全在清军一方。但这迅速引起了清军的注意,因为在仅仅半天之前清军清理价川镇期间,可没有发现任何与海汉有关的蛛丝马迹,而本地的朝鲜人也都口径统一地声称从未见过海汉人。这镇子里的海汉兵如果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那就是刚刚才抵达此处。
负责指挥外围戒备的阿巴泰不敢怠慢,立刻调了两个牛录的骑兵前去查探究竟。如果镇子里的海汉兵数量不多,那自然是要果断吃下来。
清军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就探明了镇子里的敌人并不只是小队人马,当这两个牛录的骑兵果断发起冲锋,镇子里某处临时工事竟然响起了炮声,而且明显是好几门炮接连开炮,这显然不是小队人马会在野外行军中携带的武器。带队的军官当下便打出信号,让麾下骑兵变向绕开,不再正面冲向镇子。
让仅有的四门火炮次第开火,高桥南也是有意为之,目的就是让清军意识到镇子里的海汉军兵力不少,以免这帮蛮子万一狗急跳墙,直接调几千骑兵来冲锋,那这条临时部署的防线就未必挡得住了,而一旦被骑兵破防,这堆在镇子里的两千多部队就无法再保持优势作战距离,甚至连撤都撤不出去,会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果然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清军发现镇子上有火炮参战便立刻打了退堂鼓,唯恐像在大同江畔的骑兵冲锋一样陷入海汉的火力打击而难以脱身。但饶是如此,这一轮炮火还是干掉了十几骑清兵。
而这番炮响自然就惊动了清川江畔的清军军营,许多士兵下意识的反应便是海汉舰队已经从江上追过来了,但冲出营帐看到江面上却是一片空旷,不少人顿时就陷入到不知所措的状态中。
“是哪里炮响?”皇太极在大帐中也被突如其来的炮声吓了一跳,赶紧起身问道。
很快便有来自前线的回报,称附近的小镇上出现了兵力不明的敌军,虽然尚未看到旌旗之类的身份标识,但从其枪炮火力却基本能够判定就是海汉军。另外考虑到敌军阵中部署有数门火炮,可以初步判定敌军的兵力不会低于千人。
皇太极听到这样的消息不免心中一沉,他这个时候也没想到海汉军是乘船到近处然后才登陆行军过来,第一反应也是认为海汉早就预判到了战局走势,所以提前在清川江上游设下伏兵,就等着清军主力自投罗网了。
既然海汉军在没有暴露行迹的前提下还主动进入价川镇布防,那可以推断他们对出现在附近江岸的清军主力并不怵,极有可能是有备而来,不担心清军对镇子发动大规模的攻势。结合镇子里部署了火炮这样的情况,皇太极只能将情况往坏的方向去估计,认为这镇子及附近山林很有可能埋伏了数千敌军,或许就等着清军去攻打这镇子的时候来个里应外合。
如果是朝鲜人想玩这种把戏,那皇太极想都不想就直接下令进攻了,一波骑兵平推过去,任他什么阴谋诡计都只能化作泡影。但海汉这个对手不一样,清军在历次对阵中几乎就未曾占到过什么便宜,不管是战术还是战略,清军都是处处所制,每一次认为有胜机的情况,在战后都被证明其实是海汉设下的圈套。而这突然出现在附近的海汉军,究竟是误打误撞还是早有预谋,这让皇太极实在有些头疼。
考虑片刻之后,皇太极认为还是不要主动去碰这个麻烦为妙,要是在这地方再被海汉军拖个三五七天,那海汉军在南边的主力部队赶过来,再加上清川江上的武装舰队夹击,自己这些人马就别想再妥妥当当地撤回国内了。
但问题是如今清军的行迹已经暴露,以海汉人对战局的掌控程度,应该也不难判断出清军下一步的打算,肯定不可能眼睁睁地目送清军在这里渡江,必然会采取行动进行阻碍。
“通知阿巴泰,让他点五千兵马,隔开价川镇与我军大营。营内兵马,天黑之后集结,继续沿江北上,不得走漏风声!”皇太极考虑片刻之后做出了决定,放弃这处刚刚才落脚的营地,继续向清川江上游进发。阿巴泰的部队实际上就是用来断后,如果海汉军主动出击,那么阿巴泰部就负责咬住他们,以便让主力部队尽快脱离其攻击范围。
这种应对措施当然有可能葬送掉留下来断后的数千兵马,而清川江的上游也未必就没有其他海汉部队潜伏,但如今摆在皇太极面前的选项一天比一天少,作出决策的时限越来越短,逼迫他不得不从夹缝中寻找一条生路。他现在已经不太敢再去想如何战胜海汉军了,当下能把这几万人马尽可能多地带回国内,为大清多保留一点生力军,才是真正比较实际的目标。
清军调了数千兵马从西、北两个方向隔开了价川镇与清川江的联系,而高桥南注意到清军的人马是以骑兵为主,也不敢轻易主动出击,只能先尽力防守住这处镇子,还得提防清军发动夜袭。
不过一夜无事,待到了清晨,高桥南在用望远镜观察远处清军大营的时候,忽然便察觉到了敌军的真实意图——清军大营方向半点炊烟都见不到,很显然是连夜动身离开了这地方。而他们唯一能去的方向,便是沿着清川江江岸继续往东北方向的内陆行进。
越是往上游走,江面的通航能力就越差,而海汉那些身形巨大的武装舰船也就未必能到达这些地方了,清军届时渡江就不用担心来自江面上的拦截。不过深入朝鲜内陆之后,周围全是行路不便的崎岖山区,而且时常是方圆数十里内都没有人烟,想要获得补给也比较困难,这对于规模庞大的清军来可不是小问题。
高桥南意识到清军主力可能已经脱离了己方的监视范围,而这些内陆山地的地形相当复杂,在这个时候或许化整为零进入山林打游击才是最好的作战方式了,当即便在阵前召开了简短的作战会议,然后下令重装和后勤部队原路撤回大同江方向,与运输船队会合。作战部队则带足补给,先往南退出价川镇,然后再折向东北进入山林,借助地形掩护去追击清军主力部队。
这个时候被派来打杂的朝鲜部队就派上了用场,他们对于本地地理环境的熟悉程度是初来乍到的海汉军无法比拟的,哪怕高桥南手里有较为详细的军用地图,但要在这种地形复杂的山地环境中制定出最佳的行军路线,那就必须得有本地向导的帮助才行。
高桥南在乘船赶来价川的途中早早便让朝鲜军官挑好了一批可以充当向导的人员,这个时候便把这些熟悉环境又能说一口流利汉语的向导分配到排一级单位,每个排都配备了至少三名向导。
阿巴泰所率的清军虽然也察觉到了海汉军从镇子里撤出的动静,但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加以追击,仅仅只是试探性的派了几百骑追过来,保持着安全距离目送海汉军消失在山林中。阿巴泰自认这个任务完成得还算圆满,既没有死伤兵员,又达到了驱离海汉军的效果,当下留了一千兵马在价川镇附近驻守以防有变,自己则率部向东北追赶主力部队去了。
虽然清军有大量骑兵,但实际行军速度相比以步兵为主的独立团一营并没有太大的优势,提前了一晚出发,也只多走了三十来里地而已。而由本地向导带路的海汉军便不需沿着曲曲拐拐的江岸行进,可以选择一条更直的行军路线前往清川江上游。
当天傍晚,紧赶慢赶的一营将士终于在距离价川八十余里外的香山追到了清军主力。这里的清川江江面最窄处已经只有几十丈宽,而其中一处江心还露出大面积的石滩,江水流速也较缓,石滩两侧只要各搭上几丈木桥,便可让大军迅速过江了。
高桥南率部赶到的时候,清军已经调派了两千余人参与搭桥,从江边就近砍伐的粗大圆木被迅速抬到施工地点,数以百计的士兵站在及膝的江水中,将圆木或扛或举,合力完成木桥的搭建工作。而这附近的一个村落自然也未能幸免,全村老小都被赶到工地上充当苦力,至于村中的粮食细软更是早就被洗劫一空了。
在看过这里的地理环境之后,高桥南知道海军舰船已经不太可能到达此地,暂时也别指望能有援军快速赶到了,当下只能靠自己这个营的人马,尽力给清军多制造一些混乱和伤亡。
海汉军能够如此迅速地赶到清军主力的目的地附近埋伏,一方面是军情信息传递及时,部队行军组织得力,另一方面也是拜朝鲜境内这一片地区的地形所赐。
大同江在平壤以北的上游江段全在山区,这一片区域并无道路,基本只具备水上通航能力,陆军大部队要从陆上通过这片区域极为困难,所以当初清军也主动放弃了从上游渡江的打算。但清军无法通过的这片地区,对拥有大量舰船的联军而言却是来去自如。而清军对于地理方面的信息掌握远不如海汉周全,甚至都没有意识到大同江上游某处江段离他们在清川江江畔选择的渡江点就只有几十里,否则他们肯定不会在劫掠完价川镇之后就匆匆撤离,至少要在这地方驻扎一支小队提防着可能会从附近山林突然现身的海汉人。
高桥南抵达价川镇之后并未立刻下令向清军发动进攻,而是先在镇子外围地区修筑基本的防御工事,将好不容易运到此地的四门野战炮先架设起来。高桥南虽然对自己所率的独立团一营很有信心,但也不敢太托大,要是清军以搏命之势用重兵围攻这处小镇,缺乏重型武器和防御工事的一营和临时抽调过来的几百名联军士兵,以及一千名朝鲜兵,他们也未必就能稳稳守住这个四面透风的小镇。
在高桥南看来当下的环境并不适合与清军主力展开对攻,就算要打,那也最好等后续的部队赶来形成合力再说。他现在已经拥有了一线部队的完全指挥权,类似这种打与不打、如何去打的决策,无需再事事向钱天敦请示,自己就可以作出决定。
掌握这样的权力之后,独立团的作战效率无疑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特别是像当下这样的环境,联军指挥部与前线部队相距两三百里,即便是有电台这样黑科技也还是不免有贻误战机的可能。
当然了,这对高桥南个人而言,更多的感受是上司给予了自己充分的信任,而这样的信任意味着他在指挥作战的过程中不容有失,打败仗还是其次,要是辜负了钱天敦的信任就不可原谅了。所以他宁可在指挥过程中稍微谨慎一些,也不愿因为贪功冒进而给了敌军翻盘的机会。
不过清军也不是傻到决定撤军就会连基本的作战原则都不顾及,这些带兵将领大多都南征北伐打过不少仗,作战经验也十分丰富,主力抵达价川附近之后立刻就重新构筑外层警戒圈。于是很快便有清军游骑发现了价川镇的异状,这个刚刚才被劫掠一空的镇子似乎还有人迹活动,立刻便集结了一队人马试图进入镇子查看。
实际上这队骑兵还离村子约莫有半里地的时候,便已经有人在马背上瞧出了不对劲的地方,进出镇子的主要通道似乎被树干乱石堵了起来,而这显然不会是先前抢完就撤的清军部队所为。在他们抽出马刀试图冲进镇子看个究竟的途中,前方突然传来了熟悉的枪声,接着冲在最前面的数人便应声中枪落马。其他人见状也不敢再冲了,赶紧挽缰变向离开这个可能埋伏有海汉军的地方。
这一波短暂的接触只出现了十几人伤亡,而且全在清军一方。但这迅速引起了清军的注意,因为在仅仅半天之前清军清理价川镇期间,可没有发现任何与海汉有关的蛛丝马迹,而本地的朝鲜人也都口径统一地声称从未见过海汉人。这镇子里的海汉兵如果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那就是刚刚才抵达此处。
负责指挥外围戒备的阿巴泰不敢怠慢,立刻调了两个牛录的骑兵前去查探究竟。如果镇子里的海汉兵数量不多,那自然是要果断吃下来。
清军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就探明了镇子里的敌人并不只是小队人马,当这两个牛录的骑兵果断发起冲锋,镇子里某处临时工事竟然响起了炮声,而且明显是好几门炮接连开炮,这显然不是小队人马会在野外行军中携带的武器。带队的军官当下便打出信号,让麾下骑兵变向绕开,不再正面冲向镇子。
让仅有的四门火炮次第开火,高桥南也是有意为之,目的就是让清军意识到镇子里的海汉军兵力不少,以免这帮蛮子万一狗急跳墙,直接调几千骑兵来冲锋,那这条临时部署的防线就未必挡得住了,而一旦被骑兵破防,这堆在镇子里的两千多部队就无法再保持优势作战距离,甚至连撤都撤不出去,会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果然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清军发现镇子上有火炮参战便立刻打了退堂鼓,唯恐像在大同江畔的骑兵冲锋一样陷入海汉的火力打击而难以脱身。但饶是如此,这一轮炮火还是干掉了十几骑清兵。
而这番炮响自然就惊动了清川江畔的清军军营,许多士兵下意识的反应便是海汉舰队已经从江上追过来了,但冲出营帐看到江面上却是一片空旷,不少人顿时就陷入到不知所措的状态中。
“是哪里炮响?”皇太极在大帐中也被突如其来的炮声吓了一跳,赶紧起身问道。
很快便有来自前线的回报,称附近的小镇上出现了兵力不明的敌军,虽然尚未看到旌旗之类的身份标识,但从其枪炮火力却基本能够判定就是海汉军。另外考虑到敌军阵中部署有数门火炮,可以初步判定敌军的兵力不会低于千人。
皇太极听到这样的消息不免心中一沉,他这个时候也没想到海汉军是乘船到近处然后才登陆行军过来,第一反应也是认为海汉早就预判到了战局走势,所以提前在清川江上游设下伏兵,就等着清军主力自投罗网了。
既然海汉军在没有暴露行迹的前提下还主动进入价川镇布防,那可以推断他们对出现在附近江岸的清军主力并不怵,极有可能是有备而来,不担心清军对镇子发动大规模的攻势。结合镇子里部署了火炮这样的情况,皇太极只能将情况往坏的方向去估计,认为这镇子及附近山林很有可能埋伏了数千敌军,或许就等着清军去攻打这镇子的时候来个里应外合。
如果是朝鲜人想玩这种把戏,那皇太极想都不想就直接下令进攻了,一波骑兵平推过去,任他什么阴谋诡计都只能化作泡影。但海汉这个对手不一样,清军在历次对阵中几乎就未曾占到过什么便宜,不管是战术还是战略,清军都是处处所制,每一次认为有胜机的情况,在战后都被证明其实是海汉设下的圈套。而这突然出现在附近的海汉军,究竟是误打误撞还是早有预谋,这让皇太极实在有些头疼。
考虑片刻之后,皇太极认为还是不要主动去碰这个麻烦为妙,要是在这地方再被海汉军拖个三五七天,那海汉军在南边的主力部队赶过来,再加上清川江上的武装舰队夹击,自己这些人马就别想再妥妥当当地撤回国内了。
但问题是如今清军的行迹已经暴露,以海汉人对战局的掌控程度,应该也不难判断出清军下一步的打算,肯定不可能眼睁睁地目送清军在这里渡江,必然会采取行动进行阻碍。
“通知阿巴泰,让他点五千兵马,隔开价川镇与我军大营。营内兵马,天黑之后集结,继续沿江北上,不得走漏风声!”皇太极考虑片刻之后做出了决定,放弃这处刚刚才落脚的营地,继续向清川江上游进发。阿巴泰的部队实际上就是用来断后,如果海汉军主动出击,那么阿巴泰部就负责咬住他们,以便让主力部队尽快脱离其攻击范围。
这种应对措施当然有可能葬送掉留下来断后的数千兵马,而清川江的上游也未必就没有其他海汉部队潜伏,但如今摆在皇太极面前的选项一天比一天少,作出决策的时限越来越短,逼迫他不得不从夹缝中寻找一条生路。他现在已经不太敢再去想如何战胜海汉军了,当下能把这几万人马尽可能多地带回国内,为大清多保留一点生力军,才是真正比较实际的目标。
清军调了数千兵马从西、北两个方向隔开了价川镇与清川江的联系,而高桥南注意到清军的人马是以骑兵为主,也不敢轻易主动出击,只能先尽力防守住这处镇子,还得提防清军发动夜袭。
不过一夜无事,待到了清晨,高桥南在用望远镜观察远处清军大营的时候,忽然便察觉到了敌军的真实意图——清军大营方向半点炊烟都见不到,很显然是连夜动身离开了这地方。而他们唯一能去的方向,便是沿着清川江江岸继续往东北方向的内陆行进。
越是往上游走,江面的通航能力就越差,而海汉那些身形巨大的武装舰船也就未必能到达这些地方了,清军届时渡江就不用担心来自江面上的拦截。不过深入朝鲜内陆之后,周围全是行路不便的崎岖山区,而且时常是方圆数十里内都没有人烟,想要获得补给也比较困难,这对于规模庞大的清军来可不是小问题。
高桥南意识到清军主力可能已经脱离了己方的监视范围,而这些内陆山地的地形相当复杂,在这个时候或许化整为零进入山林打游击才是最好的作战方式了,当即便在阵前召开了简短的作战会议,然后下令重装和后勤部队原路撤回大同江方向,与运输船队会合。作战部队则带足补给,先往南退出价川镇,然后再折向东北进入山林,借助地形掩护去追击清军主力部队。
这个时候被派来打杂的朝鲜部队就派上了用场,他们对于本地地理环境的熟悉程度是初来乍到的海汉军无法比拟的,哪怕高桥南手里有较为详细的军用地图,但要在这种地形复杂的山地环境中制定出最佳的行军路线,那就必须得有本地向导的帮助才行。
高桥南在乘船赶来价川的途中早早便让朝鲜军官挑好了一批可以充当向导的人员,这个时候便把这些熟悉环境又能说一口流利汉语的向导分配到排一级单位,每个排都配备了至少三名向导。
阿巴泰所率的清军虽然也察觉到了海汉军从镇子里撤出的动静,但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加以追击,仅仅只是试探性的派了几百骑追过来,保持着安全距离目送海汉军消失在山林中。阿巴泰自认这个任务完成得还算圆满,既没有死伤兵员,又达到了驱离海汉军的效果,当下留了一千兵马在价川镇附近驻守以防有变,自己则率部向东北追赶主力部队去了。
虽然清军有大量骑兵,但实际行军速度相比以步兵为主的独立团一营并没有太大的优势,提前了一晚出发,也只多走了三十来里地而已。而由本地向导带路的海汉军便不需沿着曲曲拐拐的江岸行进,可以选择一条更直的行军路线前往清川江上游。
当天傍晚,紧赶慢赶的一营将士终于在距离价川八十余里外的香山追到了清军主力。这里的清川江江面最窄处已经只有几十丈宽,而其中一处江心还露出大面积的石滩,江水流速也较缓,石滩两侧只要各搭上几丈木桥,便可让大军迅速过江了。
高桥南率部赶到的时候,清军已经调派了两千余人参与搭桥,从江边就近砍伐的粗大圆木被迅速抬到施工地点,数以百计的士兵站在及膝的江水中,将圆木或扛或举,合力完成木桥的搭建工作。而这附近的一个村落自然也未能幸免,全村老小都被赶到工地上充当苦力,至于村中的粮食细软更是早就被洗劫一空了。
在看过这里的地理环境之后,高桥南知道海军舰船已经不太可能到达此地,暂时也别指望能有援军快速赶到了,当下只能靠自己这个营的人马,尽力给清军多制造一些混乱和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