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的苦恼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孔夫子离开我们已经两千年,他的学说仍然振聋发聩、不可磨灭。用70年代的火爆语言可以称之“光芒万丈闪金光”
近百年时曾有人晃过红绿小旗子高喊“打到孔家店”后来更是一阵又一阵“炮打火烧”“批臭批透”烽火硝烟、浊浪滔天。然而孔夫子没有被打倒,他的思想依然光芒万丈、轩昂而立,许多人念叨着他。
其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经历了多少人磨砺过多少代呀,事实证明是言之有理而不是唬人。
欧洲艺谚“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莎士比亚”中国俚语则是“情人眼里出西施”;不谋而合。其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为生动和深邃透彻,哲理性最深,最是“放之四海而皆准”
比如生活中同一个人同一件事,就常常既有人褒又有人贬,就因为各自见仁见智。比如有人被称做“英雄”而受赞美,另外的人则看成“罪犯”而声讨。
比如一样的锻炼身体,有人说应当“黎明即起”早晨的空气新鲜;也有人主张要太阳出来以后,说早晨的空气最糟糕。比如同一种练功形式有人觉得能够增强体质、延年益寿,又有人说会“走火入魔”“危害国家安全”怎么就那么的不一样呢。
同一块石头有人看为至宝,说它能让人联想到河流山川、奇观异景,纹理中能看到琪花瑶草、烟雨葱茏。也有人不屑一顾:“不如一掊土”不奇怪,一千个人有一千双眼睛、一千颗脑子,一千个人的体验嘛。
同一篇文章在这里是“精品”被“推荐阅读”受到推崇;在那里却被认为“有敏感字眼”而退稿,似乎是一颗烫手的山芋。命运多么不同呵。
“文化大革命”中亿万群众分成了两大派系,不同的旗帜、不同的派别、不同的见解,两派各举各的旗、各挥各的拳头、各贴各的标语;然而却又喊着同样五个字的一句口号:“炮打司令部”连“最高指示”居然也被人们“见仁见智”了。
比如本来一直大张旗鼓的表彰的人,呼喇一下竟然变成了批判打倒的对象;大字报墨迹淋漓,一个问号接着一个问号,一串省略号又一串省略号,一个惊叹号紧挨着一个惊叹号,从红彤彤突然落入了黑黢黢。
比如对不良作风表示了不满也有人大惊失色“不得了,居然对现实不满!”要揪“坏人”;然而也有人欢呼叫好,觉得不满是好事,是一种动力,有了不知足才能启动人们继续迈进。
有人喜欢提醒别人,给别人敲警钟,却反感别人提醒他,反对别人为他敲警钟。有人认为敲警钟好,可以减少犯错误的机会“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多一个人参与多一份力量;没有永远前进的欲望,哪来一次又一次改朝换代和社会进步。
古人说“诽谤之言不诛,而后良言进”不诛杀那些被皇帝爷的“诽谤”者,之后就会紧跟着“良言进”怎能不是好事呢。
***
既然是好事,孔夫子又为什么要苦恼呢?猜想,一定是因为有居心不良者把他的话歪曲。
是的。皇帝爷和衙门官员不想倾听百姓声音时便会找理由说:“见仁见智嘛,你有你的意见,我是我的看法,你从你的角度,我依我的出发点。哼哼,我是官,你是百姓,听我的还是听你的,我说了算还是你说了算呀!”
所以孔夫子才可能会后悔,感到遗憾和苦恼——当年没想到有人会钻他的空子,把话说得婉转一些。
我跪拜过孔子。上小学前一天,才七岁。表叔用一只大竹篮提着香纸蜡烛和“三牲”贡品,牵着我的手去文庙三跪九叩首。这是从前的老规矩,叫做“破学”我的印象非常深,没忘记给孔夫子跪拜过,应该为他说几句:
孔夫子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指的思维形式,而不是工作条例和模式,更不是政策和法律,他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启发人们要开动脑筋学会独立思考,告诫弟子不要拘泥和墨守陈规。
个人的思想和个人的问题应当由自己做主,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好什么恶什么,爱什么厌什么,应当允许各人自己做主。各自的“见仁见智”就是连“自说自话”也应该允许。
然而制定和执行政策却不能各自为政,不能各行其是的。公众的事,公众的生命安全和利益,一定要依公众的善恶和是非标准,不应该一个人自作主张,不能衙门里的几张嘴巴独断独行。
有天理人情在,有公理法律在,有道义和事实在。决不能一个人一手遮天,或者一伙人联合起来遮天,一张嘴说坏就剁脑袋,一个人说好便步步高升平步登云。
凡事凡物都有是非曲直,事物本身的非曲直是不以一个人或少数人的好恶转移的。如果不首先评定是非曲直,就一个人说了算,天理、人情、公理、道义、国法何在?
有人爱把自己的眼睛当成别人的眼睛,把自己的耳朵当成别人的耳朵,把自己的嘴巴当成别人的嘴巴,最好是把别人的眼睛、耳朵、嘴巴全封起来,一个人的一句话顶千句万句。上天也不会满意的呵,我给子民各人一张嘴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凭什么有人要全代表了呢。
都是上天赐予的,上天就是为了每个人能够自己看、自己听、自己说、自己分清是非曲直,不自己看、自己听、自己说对得起上天吗。
孔夫子周游列国的目的是教化,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要百姓要学会从多方面、多角度看问题,教化衙门的人尊重百姓,允许他们从多方面、多角度看问题,不要干预个人的眼睛耳朵和嘴巴。
孔子千万没有料到会有人反过来用,他们不许别人说话,不许别人辩白,不许别人见仁见智,动不动就你有你的意见我有我的主张,动不动就你是你的角度我是我的立场,动不动就听你的还是听我的。
孔夫子的教化被弄成如此境况和这个局面,他能不后悔,不遗憾,不苦脑吗?
孔夫子离开我们已经两千年,他的学说仍然振聋发聩、不可磨灭。用70年代的火爆语言可以称之“光芒万丈闪金光”
近百年时曾有人晃过红绿小旗子高喊“打到孔家店”后来更是一阵又一阵“炮打火烧”“批臭批透”烽火硝烟、浊浪滔天。然而孔夫子没有被打倒,他的思想依然光芒万丈、轩昂而立,许多人念叨着他。
其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经历了多少人磨砺过多少代呀,事实证明是言之有理而不是唬人。
欧洲艺谚“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莎士比亚”中国俚语则是“情人眼里出西施”;不谋而合。其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为生动和深邃透彻,哲理性最深,最是“放之四海而皆准”
比如生活中同一个人同一件事,就常常既有人褒又有人贬,就因为各自见仁见智。比如有人被称做“英雄”而受赞美,另外的人则看成“罪犯”而声讨。
比如一样的锻炼身体,有人说应当“黎明即起”早晨的空气新鲜;也有人主张要太阳出来以后,说早晨的空气最糟糕。比如同一种练功形式有人觉得能够增强体质、延年益寿,又有人说会“走火入魔”“危害国家安全”怎么就那么的不一样呢。
同一块石头有人看为至宝,说它能让人联想到河流山川、奇观异景,纹理中能看到琪花瑶草、烟雨葱茏。也有人不屑一顾:“不如一掊土”不奇怪,一千个人有一千双眼睛、一千颗脑子,一千个人的体验嘛。
同一篇文章在这里是“精品”被“推荐阅读”受到推崇;在那里却被认为“有敏感字眼”而退稿,似乎是一颗烫手的山芋。命运多么不同呵。
“文化大革命”中亿万群众分成了两大派系,不同的旗帜、不同的派别、不同的见解,两派各举各的旗、各挥各的拳头、各贴各的标语;然而却又喊着同样五个字的一句口号:“炮打司令部”连“最高指示”居然也被人们“见仁见智”了。
比如本来一直大张旗鼓的表彰的人,呼喇一下竟然变成了批判打倒的对象;大字报墨迹淋漓,一个问号接着一个问号,一串省略号又一串省略号,一个惊叹号紧挨着一个惊叹号,从红彤彤突然落入了黑黢黢。
比如对不良作风表示了不满也有人大惊失色“不得了,居然对现实不满!”要揪“坏人”;然而也有人欢呼叫好,觉得不满是好事,是一种动力,有了不知足才能启动人们继续迈进。
有人喜欢提醒别人,给别人敲警钟,却反感别人提醒他,反对别人为他敲警钟。有人认为敲警钟好,可以减少犯错误的机会“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多一个人参与多一份力量;没有永远前进的欲望,哪来一次又一次改朝换代和社会进步。
古人说“诽谤之言不诛,而后良言进”不诛杀那些被皇帝爷的“诽谤”者,之后就会紧跟着“良言进”怎能不是好事呢。
***
既然是好事,孔夫子又为什么要苦恼呢?猜想,一定是因为有居心不良者把他的话歪曲。
是的。皇帝爷和衙门官员不想倾听百姓声音时便会找理由说:“见仁见智嘛,你有你的意见,我是我的看法,你从你的角度,我依我的出发点。哼哼,我是官,你是百姓,听我的还是听你的,我说了算还是你说了算呀!”
所以孔夫子才可能会后悔,感到遗憾和苦恼——当年没想到有人会钻他的空子,把话说得婉转一些。
我跪拜过孔子。上小学前一天,才七岁。表叔用一只大竹篮提着香纸蜡烛和“三牲”贡品,牵着我的手去文庙三跪九叩首。这是从前的老规矩,叫做“破学”我的印象非常深,没忘记给孔夫子跪拜过,应该为他说几句:
孔夫子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指的思维形式,而不是工作条例和模式,更不是政策和法律,他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启发人们要开动脑筋学会独立思考,告诫弟子不要拘泥和墨守陈规。
个人的思想和个人的问题应当由自己做主,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好什么恶什么,爱什么厌什么,应当允许各人自己做主。各自的“见仁见智”就是连“自说自话”也应该允许。
然而制定和执行政策却不能各自为政,不能各行其是的。公众的事,公众的生命安全和利益,一定要依公众的善恶和是非标准,不应该一个人自作主张,不能衙门里的几张嘴巴独断独行。
有天理人情在,有公理法律在,有道义和事实在。决不能一个人一手遮天,或者一伙人联合起来遮天,一张嘴说坏就剁脑袋,一个人说好便步步高升平步登云。
凡事凡物都有是非曲直,事物本身的非曲直是不以一个人或少数人的好恶转移的。如果不首先评定是非曲直,就一个人说了算,天理、人情、公理、道义、国法何在?
有人爱把自己的眼睛当成别人的眼睛,把自己的耳朵当成别人的耳朵,把自己的嘴巴当成别人的嘴巴,最好是把别人的眼睛、耳朵、嘴巴全封起来,一个人的一句话顶千句万句。上天也不会满意的呵,我给子民各人一张嘴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凭什么有人要全代表了呢。
都是上天赐予的,上天就是为了每个人能够自己看、自己听、自己说、自己分清是非曲直,不自己看、自己听、自己说对得起上天吗。
孔夫子周游列国的目的是教化,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要百姓要学会从多方面、多角度看问题,教化衙门的人尊重百姓,允许他们从多方面、多角度看问题,不要干预个人的眼睛耳朵和嘴巴。
孔子千万没有料到会有人反过来用,他们不许别人说话,不许别人辩白,不许别人见仁见智,动不动就你有你的意见我有我的主张,动不动就你是你的角度我是我的立场,动不动就听你的还是听我的。
孔夫子的教化被弄成如此境况和这个局面,他能不后悔,不遗憾,不苦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