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风景也好俏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老土!”一定有人会这样看。
满大街的小轿车,宝马、劳斯莱斯、奔驰不说不写,说什么写什么独轮车,那是什么年代的事了,唧唧嘎嘎的独轮车有什么好说的,样子老土又吵人,哪怕说点乡下的情色故事也好。不,七老八十的人不说这些,偏想说一些旧日风景。独轮车虽然老土,却蕴含了原生态的诗情画意。尚且“把旧时风景写成闲话,是一种快乐和享受”
我儿时看过独轮车,前面窄后面宽,梯形,车头略圆,车下面一个轱辘。
车架是结实的硬木做的,可能是檀木或者是栎木,连轮子也是木头做的,轮子四周也许箍了铁吧。也叫羊角车。车旁没有挡板,两旁是小小的座板,可以放东西,也可以坐人。
因为只有一个轮子,还很不容易驾驭,要掌握左右平衡,尤其拐弯的时候更难把住。
一个壮汉两手握住车后两条长长的把手,如同“胳膊”一般“胳膊”上系的粗带挂在两肩,眼睛望着正前方,在山隘,在羊肠小道,在田埂上,有时候也在大街小巷咕咕嘎嘎。
热天时壮汉打着赤膊,肩膀上披一块布巾。一路上车儿发出唱歌一样的唧唧丫丫、咕咕嘎嘎声音,小道上没有行人时给他寂寞的孤旅作伴。
有时候是他自己唱着山歌小调,自得其乐的一路行来。山歌小调的唱腔是固定的,词句则是自己应景临时编创,叫做“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有时候也许是这样的词句:
小妹妹那边山上听耶,哥哥给你唱个山歌嘞;
要是爱听便快快过来,给哥哥鼓一把力气也。
哥一定把你宝宝贝贝,帮你砍柴种田和打水;
小妹妹那边听清楚呵,寻个壮哥机会可难得。
那独轮车的声音似乎是在帮腔:
唧唧丫丫咕咕嘎嘎也,姑娘快快拿定主意嘞;
这哥可是一个好男人,女人嫁他决不会吃亏。
他含在嘴里害怕会化,捧在手心里又怕会跌;
哪去找这样的好哥哥,不嫁会后悔也会后悔。
独轮车行走时声音朗朗、抑扬顿挫。泥土路上,三合土路上,鹅卵石路上,平地上和上坡下坡时声调还不一样。
我没有在意其中有些什么不同,什么时候是唧唧丫丫,又什么时候是咕咕嘎嘎。那时年纪小,没想到古稀年后会写起文章来,要不然一定仔细听听、好好品味。
小车上大多是载货物,从山里载油盐柴米、稻麦菜蔬、野禽山货进城卖给城里人,再从城里载一些“洋货”回村子里:洋油,洋火、洋钉、洋布、洋袜子、洋笔回村子。
也有时候是载着孩子,大概是带进城里走亲戚或者看病。
有时候车上是一边载个大姑娘,另一边载着红桶、红盆、红被褥。这是独轮车最好看的风景。没钱顾花轿,穷得精打光的穷人,便推一辆独轮车把新媳妇从外村接来。
新媳妇穿红红绿绿的嫁衣,一路上好不喜人,遇见的人都爱羡慕的望一眼:新娘好齐整耶!
那山区的人不叫“漂亮、美丽”更不知道“摩登、时髦”这个新鲜词,说故娘长得齐齐整整是最高评价。独轮车接新娘可是一道诗情画意的风景线。
现在的人爱赶时髦,不讲究诗情画意,没有人用独轮车把新娘子接回家,才没有那个诗情画意与别有风味呢。
当然不是人人都会驾驭独轮车,所以有人在游览区乘花轿、攀马骑驴,有人在名胜区坐人力车、三轮车,有人在旅游点搭滑竿、马车,却没有人尝试尝试驾独轮车和乘独轮车的滋味。人力车是个进步,然而没有了那个韵味。
老舍作品中的骆驼祥子拉的人力车,北方叫洋车、胶皮,南方叫做黄包车或者东洋车。最初是东洋货,听说是一名日本国的商人,拍马屁进贡给慈禧老佛爷的。
这是在中国出现的第一辆人力车,由于这辆人力车是御用的,车身黄色,车的垫子靠背用黄缎子做成,所以叫做黄包车。
封建时代黄色是皇帝老儿的专利。当时如果没有皇帝的恩赐,自己做一件黄色大褂穿,是要被剁掉脑袋的。
有人考证说,水、火、木、金、土的“五行”中,木居东,崇尚青;火居南,崇尚赤;金居西,崇尚白;水居北,崇尚黑;土居中央,崇尚黄。于是以土以黄为尊。
那个时代黄色象征着君权,神圣不可侵犯,是经过“注册”而且有“专利权”的。
据说隋代皇帝首创穿黄袍以后,黄色才开始成为君主独享的色彩。又有人说是因为赤黄色似日头之色,皇帝是“红太阳”只有他可以与太阳同起同坐,所以黄色成了最高贵的象征。
自从汽车喇叭一声嘀嘀响,人力车和三轮车便成为贫穷落后的象征。21世纪以后,人力车犹如“落时的凤凰不如鸡”受到官员和富人的歧视。
后来更是渐渐的禁三轮车,禁摩、禁电动车一风吹,自行车也受排挤。闹市不设自行车道,叫自行车半死不活上不了路。
还有理论根据呢。百姓心目里是觉得自行车可以减少污染,却偏偏有专家从理论上为虎作伥说:“中国的城市污染不是由汽车造成的,而是由自行车造成的。自行车的污染比汽车还要大。”
说这话的是一位东南大学交通学院的院长王炜,他的名气大得很,当然就会有许多人相信,跟着人云亦云。
他一定不步行上街,一向乘小轿车,又久居“庖肆”之中不闻汽油之臭,甚至爱上恋上了那臭兮兮的。
王炜当然更不会知道,开采和冶炼汽油时候的污染还要严重许多。哦!或者他另有所图,要不是没毛病怎会与常人如此大相径庭。
随着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加剧,西方国家主张“零度污染”的自行车。如德国政府便鼓励环保的人力三轮车,称这种不用油、靠脚蹬的三轮车为“零升汽油出租车”印度,澳门等地也是人力车正在大行其道
听说美国第一大都市,全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的纽约,现在居然还有300名“板儿爷”靠三轮车载客载物为主。
柏林、汉堡、阿姆斯特丹、维也纳、米兰、巴塞罗那和雅典等,人力三轮车大受游客欢迎,他们喜欢乘人力三轮车从容不迫地观赏城市风景。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则是越来越限制,甚至取缔人力三轮车,不晓得是不是那个交通专家王炜的馊主意。
现在许多城市不许它进入城市街道。奇怪也,不用油,有利于环保,能满足百姓出行,又能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和生计,何乐而不为?
独轮车当然是过时了,城市的柏油路禁不起那种诗情画意的那种折腾,唧唧丫丫、咕咕嘎嘎的声音与城市的韵律太不协调了,尤其路面禁不起。那道原生态的风景线,只能留着村子里造水库时运送土石木料了。
咕咕嘎嘎丫丫唧唧,声音朗朗诗情画意;
诗意也罢不能怪谁,时代进步容不得你。
“这老土!”一定有人会这样看。
满大街的小轿车,宝马、劳斯莱斯、奔驰不说不写,说什么写什么独轮车,那是什么年代的事了,唧唧嘎嘎的独轮车有什么好说的,样子老土又吵人,哪怕说点乡下的情色故事也好。不,七老八十的人不说这些,偏想说一些旧日风景。独轮车虽然老土,却蕴含了原生态的诗情画意。尚且“把旧时风景写成闲话,是一种快乐和享受”
我儿时看过独轮车,前面窄后面宽,梯形,车头略圆,车下面一个轱辘。
车架是结实的硬木做的,可能是檀木或者是栎木,连轮子也是木头做的,轮子四周也许箍了铁吧。也叫羊角车。车旁没有挡板,两旁是小小的座板,可以放东西,也可以坐人。
因为只有一个轮子,还很不容易驾驭,要掌握左右平衡,尤其拐弯的时候更难把住。
一个壮汉两手握住车后两条长长的把手,如同“胳膊”一般“胳膊”上系的粗带挂在两肩,眼睛望着正前方,在山隘,在羊肠小道,在田埂上,有时候也在大街小巷咕咕嘎嘎。
热天时壮汉打着赤膊,肩膀上披一块布巾。一路上车儿发出唱歌一样的唧唧丫丫、咕咕嘎嘎声音,小道上没有行人时给他寂寞的孤旅作伴。
有时候是他自己唱着山歌小调,自得其乐的一路行来。山歌小调的唱腔是固定的,词句则是自己应景临时编创,叫做“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有时候也许是这样的词句:
小妹妹那边山上听耶,哥哥给你唱个山歌嘞;
要是爱听便快快过来,给哥哥鼓一把力气也。
哥一定把你宝宝贝贝,帮你砍柴种田和打水;
小妹妹那边听清楚呵,寻个壮哥机会可难得。
那独轮车的声音似乎是在帮腔:
唧唧丫丫咕咕嘎嘎也,姑娘快快拿定主意嘞;
这哥可是一个好男人,女人嫁他决不会吃亏。
他含在嘴里害怕会化,捧在手心里又怕会跌;
哪去找这样的好哥哥,不嫁会后悔也会后悔。
独轮车行走时声音朗朗、抑扬顿挫。泥土路上,三合土路上,鹅卵石路上,平地上和上坡下坡时声调还不一样。
我没有在意其中有些什么不同,什么时候是唧唧丫丫,又什么时候是咕咕嘎嘎。那时年纪小,没想到古稀年后会写起文章来,要不然一定仔细听听、好好品味。
小车上大多是载货物,从山里载油盐柴米、稻麦菜蔬、野禽山货进城卖给城里人,再从城里载一些“洋货”回村子里:洋油,洋火、洋钉、洋布、洋袜子、洋笔回村子。
也有时候是载着孩子,大概是带进城里走亲戚或者看病。
有时候车上是一边载个大姑娘,另一边载着红桶、红盆、红被褥。这是独轮车最好看的风景。没钱顾花轿,穷得精打光的穷人,便推一辆独轮车把新媳妇从外村接来。
新媳妇穿红红绿绿的嫁衣,一路上好不喜人,遇见的人都爱羡慕的望一眼:新娘好齐整耶!
那山区的人不叫“漂亮、美丽”更不知道“摩登、时髦”这个新鲜词,说故娘长得齐齐整整是最高评价。独轮车接新娘可是一道诗情画意的风景线。
现在的人爱赶时髦,不讲究诗情画意,没有人用独轮车把新娘子接回家,才没有那个诗情画意与别有风味呢。
当然不是人人都会驾驭独轮车,所以有人在游览区乘花轿、攀马骑驴,有人在名胜区坐人力车、三轮车,有人在旅游点搭滑竿、马车,却没有人尝试尝试驾独轮车和乘独轮车的滋味。人力车是个进步,然而没有了那个韵味。
老舍作品中的骆驼祥子拉的人力车,北方叫洋车、胶皮,南方叫做黄包车或者东洋车。最初是东洋货,听说是一名日本国的商人,拍马屁进贡给慈禧老佛爷的。
这是在中国出现的第一辆人力车,由于这辆人力车是御用的,车身黄色,车的垫子靠背用黄缎子做成,所以叫做黄包车。
封建时代黄色是皇帝老儿的专利。当时如果没有皇帝的恩赐,自己做一件黄色大褂穿,是要被剁掉脑袋的。
有人考证说,水、火、木、金、土的“五行”中,木居东,崇尚青;火居南,崇尚赤;金居西,崇尚白;水居北,崇尚黑;土居中央,崇尚黄。于是以土以黄为尊。
那个时代黄色象征着君权,神圣不可侵犯,是经过“注册”而且有“专利权”的。
据说隋代皇帝首创穿黄袍以后,黄色才开始成为君主独享的色彩。又有人说是因为赤黄色似日头之色,皇帝是“红太阳”只有他可以与太阳同起同坐,所以黄色成了最高贵的象征。
自从汽车喇叭一声嘀嘀响,人力车和三轮车便成为贫穷落后的象征。21世纪以后,人力车犹如“落时的凤凰不如鸡”受到官员和富人的歧视。
后来更是渐渐的禁三轮车,禁摩、禁电动车一风吹,自行车也受排挤。闹市不设自行车道,叫自行车半死不活上不了路。
还有理论根据呢。百姓心目里是觉得自行车可以减少污染,却偏偏有专家从理论上为虎作伥说:“中国的城市污染不是由汽车造成的,而是由自行车造成的。自行车的污染比汽车还要大。”
说这话的是一位东南大学交通学院的院长王炜,他的名气大得很,当然就会有许多人相信,跟着人云亦云。
他一定不步行上街,一向乘小轿车,又久居“庖肆”之中不闻汽油之臭,甚至爱上恋上了那臭兮兮的。
王炜当然更不会知道,开采和冶炼汽油时候的污染还要严重许多。哦!或者他另有所图,要不是没毛病怎会与常人如此大相径庭。
随着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加剧,西方国家主张“零度污染”的自行车。如德国政府便鼓励环保的人力三轮车,称这种不用油、靠脚蹬的三轮车为“零升汽油出租车”印度,澳门等地也是人力车正在大行其道
听说美国第一大都市,全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的纽约,现在居然还有300名“板儿爷”靠三轮车载客载物为主。
柏林、汉堡、阿姆斯特丹、维也纳、米兰、巴塞罗那和雅典等,人力三轮车大受游客欢迎,他们喜欢乘人力三轮车从容不迫地观赏城市风景。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则是越来越限制,甚至取缔人力三轮车,不晓得是不是那个交通专家王炜的馊主意。
现在许多城市不许它进入城市街道。奇怪也,不用油,有利于环保,能满足百姓出行,又能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和生计,何乐而不为?
独轮车当然是过时了,城市的柏油路禁不起那种诗情画意的那种折腾,唧唧丫丫、咕咕嘎嘎的声音与城市的韵律太不协调了,尤其路面禁不起。那道原生态的风景线,只能留着村子里造水库时运送土石木料了。
咕咕嘎嘎丫丫唧唧,声音朗朗诗情画意;
诗意也罢不能怪谁,时代进步容不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