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韩寒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前几天,我用“赶快车”的方式读完了韩寒的零下一度,感触深刻,感想复杂。
以前并没有读过韩寒文章的我,从看完第一篇文章以后就带着崇敬的心情。这样的心情至今还在我的心头反复荡漾,于是终于忍不住,就要写。
许多人都说韩寒的文章尖锐“不像一个17岁的人写的”我始终没有研究出来这样的评价是好的还是坏的,但是对于这样的评论,我倒不是完全赞同。
说韩寒的文章尖锐,的确。但是能和鲁迅相提并论吗?不能。说这不像一个17岁的人写的。我以为,只要一个人读的书比韩寒多,无论什么年龄,要写这样的文章不会难,可悲的只是没有人去干而已。
看完零下一度,我的第一个感慨就是韩寒的胆子真大。这应该是我崇敬韩寒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我曾经也写过一些揭露社会上不太光明的事情的文章。语文老师阅后,多次嘱咐我以后不要写这样的,还做了不下五次的思想工作。说什么社会还是好的一面多,不要总是写灰暗的一面等等。遇一位,说一遍,到后来自己头疼,只好作罢。在这一点上,韩寒比我有能耐,从零下一度的第一、二部分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这不免叫我有一些自叹不如、望尘莫及的消极思想。
单从此书来看,韩寒是一个想什么就说什么的人。说爽快也行,说另类也罢,说不和群也不为过,正像第三个人中所说的,他是那第三个人。“虽然可能讨人厌,但我始终监守我的风格。”
事实上每个人都可以做“第三个人”因为只需要你把自己心里所想的说出来就可以了。但话又说回来,有多少人会这样做呢?
学校曾经发过一本名为我爱祖国的作文选,听班主任说我们班的一位同学的文章登在这上面。于是我们二话不说,连目录都来不及看就没头没脑地找寻那篇文章,然后仔细拜读。
当时我的作文烂得一塌糊涂,更可怕的是还以为写作文就是把称赞祖国发展得怎么好,学校是多么的宽敞、教室是那么明亮,家庭如何和睦等“一览无疑”地写在本子上。现在知道了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当时的那种感情——泛泛做作。
这样说并不表示我不爱祖国、学校、教室、家庭,只是觉得总是用“赞美”来写它们就显得有些“俗”了。
我认为赞美是需要的,但是过分的赞美反而会使一些“完美主义者”陷入无限的幻想中去,脑子里总想着社会怎么的好,等到一发现它的丑陋面时,会得到沉重的打击。就好像古时候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大陆以后,回到国外说中国遍地都是黄金,使得之后殖民者都把这块“黄色的土地”想象得过于美好,以至于导致中国被别国侵略的惨象。
对于这一点,韩寒做得就比较好一些。零下一度中,大多数的文章题材都选择了写反面的背景,这正道出了韩寒的性格。
韩寒的文章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夸张。也许这样的手法也可以说是幽默吧,但这样的幽默给人带来的笑不多,启示不少。我想求医算得上是其代表之一。
求医一文,很详细地讲述了韩寒因为生疥疮而去求医的整个过程。文章结尾尽管没有说明他的病是否治好,但是却很直接地揭露了现在医院里医生的傲气。
再比如说书店(一)、书店(二)。这两篇说书店中的事情的文章,一篇说的是书店里,书的内容乏味以及读者的不良习惯;另一篇则写出了一些小书店的生意冷清,无人问津的景象。
书店在我的心目中可以说是个“大雅之堂”很有神圣感。但是这样的神圣感估计也只能在买好自己的心仪的书以后才会有。一般去书店,都可以看见一些人拿起一本书,在一旁慢慢翻阅。偶尔看见几个像模像样的人,像贼一样拿起一本书便闪到一旁慢慢欣赏。出于好奇,就把头凑上去看个究竟,谁知都都是些少儿不宜的东西,让人大失所望。
总的来说,韩寒的作品的确很不错,他的许多观点我也非常的认同,但是有一个问题却是我大为不满的,就是他的偏科。
韩寒认为数学读到初二,理化只需读一年。这样的说法谁看了都会反对。或许他说的有道理,微积分在一般人的一生中的确用不上几回,但是又有谁可以肯定自己一辈子用不上这个呢?也许有的机遇就是仅仅考你会不会微积分。你会,通过;不会,则拜拜。你不能肯定这个机遇不会关系到你的一生。
韩寒的作品读完了,至今想说也就只有这么多。初读韩寒,了解得自然不深刻,而且片面。随便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也算是有感而发吧。
前几天,我用“赶快车”的方式读完了韩寒的零下一度,感触深刻,感想复杂。
以前并没有读过韩寒文章的我,从看完第一篇文章以后就带着崇敬的心情。这样的心情至今还在我的心头反复荡漾,于是终于忍不住,就要写。
许多人都说韩寒的文章尖锐“不像一个17岁的人写的”我始终没有研究出来这样的评价是好的还是坏的,但是对于这样的评论,我倒不是完全赞同。
说韩寒的文章尖锐,的确。但是能和鲁迅相提并论吗?不能。说这不像一个17岁的人写的。我以为,只要一个人读的书比韩寒多,无论什么年龄,要写这样的文章不会难,可悲的只是没有人去干而已。
看完零下一度,我的第一个感慨就是韩寒的胆子真大。这应该是我崇敬韩寒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我曾经也写过一些揭露社会上不太光明的事情的文章。语文老师阅后,多次嘱咐我以后不要写这样的,还做了不下五次的思想工作。说什么社会还是好的一面多,不要总是写灰暗的一面等等。遇一位,说一遍,到后来自己头疼,只好作罢。在这一点上,韩寒比我有能耐,从零下一度的第一、二部分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这不免叫我有一些自叹不如、望尘莫及的消极思想。
单从此书来看,韩寒是一个想什么就说什么的人。说爽快也行,说另类也罢,说不和群也不为过,正像第三个人中所说的,他是那第三个人。“虽然可能讨人厌,但我始终监守我的风格。”
事实上每个人都可以做“第三个人”因为只需要你把自己心里所想的说出来就可以了。但话又说回来,有多少人会这样做呢?
学校曾经发过一本名为我爱祖国的作文选,听班主任说我们班的一位同学的文章登在这上面。于是我们二话不说,连目录都来不及看就没头没脑地找寻那篇文章,然后仔细拜读。
当时我的作文烂得一塌糊涂,更可怕的是还以为写作文就是把称赞祖国发展得怎么好,学校是多么的宽敞、教室是那么明亮,家庭如何和睦等“一览无疑”地写在本子上。现在知道了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当时的那种感情——泛泛做作。
这样说并不表示我不爱祖国、学校、教室、家庭,只是觉得总是用“赞美”来写它们就显得有些“俗”了。
我认为赞美是需要的,但是过分的赞美反而会使一些“完美主义者”陷入无限的幻想中去,脑子里总想着社会怎么的好,等到一发现它的丑陋面时,会得到沉重的打击。就好像古时候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大陆以后,回到国外说中国遍地都是黄金,使得之后殖民者都把这块“黄色的土地”想象得过于美好,以至于导致中国被别国侵略的惨象。
对于这一点,韩寒做得就比较好一些。零下一度中,大多数的文章题材都选择了写反面的背景,这正道出了韩寒的性格。
韩寒的文章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夸张。也许这样的手法也可以说是幽默吧,但这样的幽默给人带来的笑不多,启示不少。我想求医算得上是其代表之一。
求医一文,很详细地讲述了韩寒因为生疥疮而去求医的整个过程。文章结尾尽管没有说明他的病是否治好,但是却很直接地揭露了现在医院里医生的傲气。
再比如说书店(一)、书店(二)。这两篇说书店中的事情的文章,一篇说的是书店里,书的内容乏味以及读者的不良习惯;另一篇则写出了一些小书店的生意冷清,无人问津的景象。
书店在我的心目中可以说是个“大雅之堂”很有神圣感。但是这样的神圣感估计也只能在买好自己的心仪的书以后才会有。一般去书店,都可以看见一些人拿起一本书,在一旁慢慢翻阅。偶尔看见几个像模像样的人,像贼一样拿起一本书便闪到一旁慢慢欣赏。出于好奇,就把头凑上去看个究竟,谁知都都是些少儿不宜的东西,让人大失所望。
总的来说,韩寒的作品的确很不错,他的许多观点我也非常的认同,但是有一个问题却是我大为不满的,就是他的偏科。
韩寒认为数学读到初二,理化只需读一年。这样的说法谁看了都会反对。或许他说的有道理,微积分在一般人的一生中的确用不上几回,但是又有谁可以肯定自己一辈子用不上这个呢?也许有的机遇就是仅仅考你会不会微积分。你会,通过;不会,则拜拜。你不能肯定这个机遇不会关系到你的一生。
韩寒的作品读完了,至今想说也就只有这么多。初读韩寒,了解得自然不深刻,而且片面。随便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也算是有感而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