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异时空之大中华 > 第三百四十八章卫星之国

第三百四十八章卫星之国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三百四十八章卫星之国

    魏茨泽克5月30日同阿斯塔霍夫的谈话,在德俄关系的转变过程中也可算得上是一个里程碑,因为它提供了第一个清楚的迹象,表明德国准备举行政治方面的、并不同于经济方面的谈判。可是,直到第三周才有了真正的进展。7月18日,俄国人突然通知德国人,他们愿意在柏林商谈一项商业条约。7月22日苏联报纸发表一项官方声明:德俄两国的贸易和信贷商谈应即恢复。魏茨泽克于是指示舒伦堡在莫斯科继续“我们会谈中纯粹政治方面的部分”并且“在那里重新找出头绪,但无论如何不要操之过急”几天之后,在26日,施努雷在柏林又设晚宴招待阿斯塔霍夫和俄国贸易代表团团长巴巴林,于是苏德谈判就从有保留的和踌躇的初步探索阶段进入了迅速而明确的讨价还价的最后阶段。由里宾特洛甫在事先作了简要的指点后,施努雷露出口风说,德国准备考虑在东欧相互和解的可能性。指出俄国同英国签订条约将把俄国引向战争,而在北欧和东欧又得不到补偿的好处;如果同德国缔结一项条约,则除了在东欧的巨大利益之外还将给它带来和平。7月29日魏茨泽克指示舒伦堡安排同莫洛托夫会一次面,如果可能的话;并在会晤时声明,德国准备“保护苏联的一切利益并同莫斯科的政府达成一项协议,不管波兰问题会如何发展”与此同时,在第一次接见了阿斯塔霍夫,并且暗示有可能就波兰命运的问题同俄国达成一项协议。他告诉阿斯塔霍夫说“从波罗的海一直到黑海,没有任何问题不能解决得使我们双方都感到满意。”

    柏林的焦虑心情,在施努雷8月2日致舒伦堡的信中描述得非常清楚:

    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俄国的问题在这里正作为最紧急的任务在处理。十天来我每天至少同外长有一次直接的或电话中的交谈,并知道他也是经常不断地同元首就这个问题交换意见。外长很关心要尽快地在俄国问题上取得一些结果,不仅是在消极的方面(干扰英国的谈判),而且也要在积极方面(同我们达成协议)。你可以想象得出,这里是多么急切地等待着你同莫洛托夫的谈判。

    8月4日舒伦堡告诉莫洛托夫说,德国人“准备保护苏联的一切利益”但是在其后的几天中从俄国方面没有什么发展,而德国人的不耐烦则更增添了。施努雷询问阿斯塔霍夫,俄国是如何看待波兰问题的,并且强烈要求俄国应同德国达成一项协议。但使他憎恶的是,12日阿斯塔霍夫向他转达了苏联政府的建议:讨论应在莫斯科“逐步地”进行。

    不过,当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8月12日在上萨尔茨堡正同齐亚诺会谈时,传来了消息说,俄国人已同意让一位德国人来莫斯科举行政治谈判。德国人打电报指示舒伦堡赶快作出安排:希望派里宾特洛甫于18日去莫斯科。但俄国人又是拖拖拉拉。在以后的几天里,德国方面一再试图使俄国人规定一个明确的日期,好让里宾特洛甫前来莫斯科签署一项互不侵犯条约,并同斯大林和莫洛托夫举行范围广泛的讨论。最后,德国的压力获得了成功。8月19日,德俄经济协定签了字;接着在20日,希特勒以个人名义打电报给斯大林,极力要求,由于在波兰问题上随时都可能爆发一次危机,里宾特洛甫至迟应于8月23日星期三在莫斯科受到接待。斯大林于是同意在23日举行会谈。22日,希特勒授予里宾特洛甫全权,以德意志帝国的名义同俄国代表们举行谈判。

    德国人显然是准备在俄国的每一个要求上作出让步。8月23日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两次会议上,有很大一部分东欧领土被德国和俄国瓜分了,但似乎只发生过一次争执,即希特勒是否能同意把利耶帕亚和温次匹尔斯这两个波罗的海港口划入苏联的利益范围之内。在同希特勒通了一次电话之后,这个枝节问题也以俄国得到胜利而告解决。

    意大利

    德国和意大利在1939年夏季表面上虽然意见一致,但内里却隐藏着缺乏和谐与信任,以及意大利方面对这种事态的日益不满。例如,在南蒂罗尔问题上虽然保持着表面的团结一致,但是它越来越令人烦恼,因为正如外国报纸很快就指出的那样,希特勒的准备同意从蒂罗尔撤走德意志人,很难同他的要求把德意志人居住着的所有领土(包括但泽)都并入德国的主张协调一致。

    虽然德国人极力想使他们和意大利人显得象是一个统一的阵线;但是他们的政策却又完全不准备把他们的意图随时充分告知他们的伙伴。德国同俄国有可能恢复友好关系这一点确实在早些时候曾经对意大利人提到过,并且得到他们的赞同;但是直到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8月12日在上萨尔茨堡同齐亚诺商谈为止,关于德俄谈判进展的确实消息从来没有向意大利人透露过。在里宾特洛甫即将动身去莫斯科以前,意大利人也就不再被找去商量或接到任何消息了。至于德国进攻波兰的计划,在5月23日作出决定后的两个多月内意大利大使虽有几次见到过德国外交部长,但里宾特洛甫总是极力以假话支吾阿托利科。里宾特洛甫方面的这种保持缄默,意味着魏茨泽克在柏林或马肯森在罗马也都不愿意或不可能坦率地回答意大利人的询问。

    在5月22日签订钢铁公约和8月21日宣布俄德协定即将签字之间这一段时期内的意德关系,已在本书前面部分作了较详细的描述;这里只需要回顾一下在1939年初夏,墨索里尼和齐亚诺仍以为德国人在签署钢铁公约时已经作过保证,即最早也要到1943年才发动一场全面战争。可是,他们对这一点仍旧不放心,在这时期中曾经两次不厌其烦地用书面详细列举主张延缓战争的论点:第一次是在第二次是在7月24日给驻柏林意大利大使馆的马吉斯特拉蒂的一份备忘录中。在卡瓦莱罗备忘录于6月3日送交里宾特洛甫后,曾商谈过由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勃伦纳会晤一次来讨论意大利的意见(对此,希特勒自己承认多少是同意的)。墨索里尼完全不急于想同希特勒再举行一次两人单独的会谈;但到7月后期,当波兰局势明显地接近危机时,他也就同意了在8月4日同希特勒会商。可是,这时希特勒又改变了他的主意,他不再打算在近期内会见墨索里尼。勃伦纳的会谈因此暂缓举行;改为由齐亚诺于8月11日在萨尔茨堡会见里宾特洛甫,并于12日和13日在贝希特斯加登会见希特勒。齐亚诺发现他主张推迟战争的论点没有给他的东道主们留下什么印象,他们显然深信对波兰的进攻决不会引起一场全面战争。里宾特洛甫在8月11日仍然没有透露关于德国计划的任何明确消息;但是希特勒比较更愿意提供些消息,他明确地告诉齐亚诺说,他几乎想立即进攻波兰,并在10月中旬完全击溃它。

    齐亚诺在对德国人极为恼火的心情中回到了罗马,他极力劝墨索里尼明白表示,意大利将不参预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决定要发动的战争;而且意大列入也不同意德国人的意见,认为这场战争不可能局限于一个地区。墨索里尼同齐亚诺一样,对于他们受到的德国人的傲慢对待感到愤怒;但是他也在下列两者之间踌躇不决:承认意大利还没有准备好打一场大战争的事实,而勉强对希特勒失约,和他不愿意从德国的胜利中失去得到好处的机会。当8月21日里宾特洛甫在电话中通知齐亚诺,他即将去莫斯科签署一项互不侵犯公约时,情况仍旧是这样。意大利为了置身于战争之外而采取的最后办法,即提出一份德国也许不可能给予满足的、但迫切需要的战争物资清单,以及墨索里尼和齐亚诺的努力设法安排一次会议来讨论和平解决各项问题的办法:所有这些将在以后的一章中予以叙述。最后,可以注意到的是,德国人和意大利人在这阶段仍然十分关心于如何使轴心国团结一致的外表保持下去。

    由于在8月23日同俄国签订了一项公约,德国不仅打破了那个它相信西方国家正在它四周试图加以缩紧的包围圈,而且朝孤立波兰的方向也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在夏季的几个月里,德国一方面重申它早先所作的诺言——尊重西欧国家的中立,另一方面则继续进行谈判,想通过同北方国家签订互不侵犯公约或同东南欧国家签订经济协定之类的办法,来确保在东欧有一个“善意的”中立局面。除了要被孤立的德国牺牲品和它的新朋友之外,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所有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特性:它们在军事上都非常虚弱。它们之中大多数国家拥有德国极其需要的原料,并且它们在不同程度上都既害怕俄国又害怕德国。

    虽然存在着地区性的联盟——例如,在波罗的海各国之间和巴尔干协约各成员国之间——但是在这些国家中并没有真正的结合力,有如在奥斯陆公约各国之间所能找到的那样。它们的主要交通线大多数是直通德国的,这表明了它们的出口所采取的路线。所有这些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都从边界的改变中得到了好处或受到了损失,因此也可以分成“满意的”或“不满意的”两类国家。这些就是它们仅有的相似之处。

    芬兰和波罗的海国家

    德国的外交密切注视着在6、7月间发生的剧烈争论,即俄国坚决主张应由苏联和西方国家共同给予芬兰和波罗的海国家以保证。6月30日,魏茨泽克指示驻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芬兰的德国公使,如果英俄两国对这些国家的联合保证一旦宣布,德国希望各有关政府重申它们的中立立场,并拒绝接受这种保证。6月底,德国总参谋长哈尔德将军去爱沙尼亚和芬兰作礼节性访问,但是芬兰和波罗的海各国政府自己对俄国的建议所作出的自发而又强烈的反应,使得柏林的任何压力都成为不必要了。

    从7月底宣布俄德经济谈判恢复时起,波罗的海各国越来越感到不安。德国驻赫尔辛基公使布吕歇尔于7月26日报告说,芬兰外长埃尔克科曾经提到谣传德国打算同意将波罗的海各国划入俄国的利益范围;不过,他已经答复说,德俄谈判只限于经济问题。

    到了7月底,德国向俄国保证,它愿意调整它对波罗的海各国的态度,这样就可以“尊重苏联在波罗的海的重要利益”8月中旬舒伦堡奉命去告诉莫洛托夫说,德国“准备同苏联联合向波罗的海各国提出保证”当公约最后于8月23日在莫斯科签字时,它附有一份秘密议定书,划分了“在整个东方地区双方的利益范围”除了立陶宛划归德国之外,波罗的海各国被当作是俄国的利益所在地区。

    虽然波罗的海各国对这笔交易的内幕并不明确了解,然而它们毫不怀疑它们所处的危险地位。8月7日,爱沙尼亚驻莫斯科代办向舒伦堡建议,德国可以象保证比利时的独立那样,也保证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的独立。德国驻塔林公使也于20日报告说,爱沙尼亚外交部副部长担心遭到俄国的进攻,曾暗示提到有无取得德国援助的可能性。里宾特洛甫-莫洛托夫公约签字的消息在北方各国引起了惊慌。布吕歇尔8月23日报告德国外交部说,在赫尔辛基,人们认为这是一次“对西方大国政策的巧妙反击”但是也担心这笔代价将要“由波罗的海各国的钱袋”来支付。他还说,俄德合作在那里显得象是“芬兰对外政策最不希望碰到的组合”两天之后他报告说,埃尔克科担心公约“以后会转过来反对邻近的波罗的海各国”芬兰驻柏林公使曾询问在莫斯科是否已经就有关芬兰的任何事项达成协议;8月26日他被告知“波罗的海国家从德苏条约的签订中将可得到好处”26日埃尔克科在赫尔辛基还向布吕歇尔承认公约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波罗的海国家现在可以盼望不被卷入战争了。但是他对未来感到怀疑,不知道德国答应了俄国什么东西作为报答。

    拉脱维亚也表示了它的忧虑不安。8月30日它的驻柏林公使询问“在德俄谈判中是否有关于波罗的海国家的任何协议”他不愿接受“没有”这种简单的答复,而是提到了正在流传的种种谣言,特别指出科隆日报上的一篇文章,它暗示两个大国已在东部划分了它们的生存空间。他于是被告知,不要多管闲事:关于东欧的问题“只同德国和苏联有关”31日,德国驻里加公使报告说,拉脱维亚人觉得他们已被抛弃给了俄国,他们愿意在报纸上看到一项正式声明,说俄德条约并不包含有关波罗的海国家的任何协议”

    据8月28日德国驻塔林公使的一份报告,爱沙尼亚外长对公约感到高兴,虽然当地的报纸认为“适当的谨慎小心将是可取的,如果德俄两国进一步和好的话”但是鉴于赫尔辛基和里加都感到焦虑不安,爱沙尼亚人是否真的比他们的邻居对前景更为乐观,就很值得怀疑了。

    立陶宛的地位有所不同。了由于割让了美美尔,它的独立有名而无实;它的顺从德国,虽然并非自愿,也已是确定了的。8月29日,德国驻科夫诺(现称考那斯)公使按照里宾特洛甫的指示告诉立陶宛副总理比饶斯卡斯说,德国将严格遵守互不侵犯公纳,但作为交换,希望立陶宛对德国完全保持中立,并且为了这理由必须抵抗任何其他强国的入侵。公使报告说,比饶斯卡斯对此信息表示满意。同时(里宾特洛甫还指示),对“被波兰的一次突然行动侵占了去的”维尔那应该表示同情。他还希望向立陶宛政府传话,问它是否准备在波兰边界上举行某种形式的示威,或者就用集结部队的方式也可以”第二天魏茨泽克要驻科夫诺公使馆更加清楚地去表示“我们对于立陶宛人的怀念维尔那地区的同情心”;并且声明“如果在德国和波兰之间发生领土重行安排的话,立陶宛对维尔那地区的任何要求,在很大程度上也可能会加以考虑”这项宽宏大量的建议所得到的响应,却是令人失望的。因为德国公使31日发回的报告是,虽然立陶宛将保持中立并在受到攻击时进行自卫,但政府并不想对波兰采取行动,因为意见分歧——甚至在政府内部;有些人希望取得维尔那,另外的人则倾向于“如不是真的倒向波兰,无论如何也要倒向英国和法国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