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零 欲牵青色上柔枝(三)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朱慈烺每次看到“崇祯十八年”这个新鲜的年号,都有种微微的成就感。不管怎么说,大明在他手上不过九个月的时间,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止损信号。
再过九个月会如何呢?
会有四到五批新兵投入各营,足以让他建立起四个师。
更多劳役和苦工会投入建设,将硬化道路铺到前线。
获得甲等文凭的人会越来越多,丙、丁等文凭甚至能够在村中大量普及。
行政人才能够满足五个省的基层领导岗位,新鲜血液带来的新鲜风气能让大明北方焕然一新。
……
所以,一切都只是时间问题。
多尔衮同样在计算时间。从清兵入关已经近八个月了,这八个月里,清兵总算打下了小半个山西和整个陕西,然而畿辅之南的明军实在让他如鲠在喉芒刺在背。尤其是阿巴泰和洪承畴都没有能够在南路取得哪怕一个村落的战果,这让他泛起了浓浓的不祥。
还好自己听了苏克萨哈的话,将这烫屁股的座椅让给了济尔哈朗。现在济尔哈朗势必骑虎难下,一边受着南路军的煎熬,一边又有西路军捷报连连。
“主子,郑亲王来了。”贴身侍从在多尔衮身后低声禀报道。在他眼中,自家主子越发容易因为丁点大的小事而发怒,甚至声音大些都有可能触怒他,一切都得小心翼翼。
“不见。”多尔衮厌恶地挥了挥手。
“王爷身子如何了!”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闯了进来,济尔哈朗到底是摄政王之一,自然知道该闯就闯的道理。
多尔衮充满怒气地朝门口望去,果然看到了济尔哈朗两鬓发白,故作从容地走了进来。在济尔哈朗身后,是一个壮硕的身影。比寻常人高出了足足一个头,正是被黄台赐号“巴图鲁”的鳌拜。
这也就不能责怪府上侍卫拦不住济尔哈朗了。
“奴才鳌拜,给睿王爷请安。”鳌拜甩袖上前,单膝一跪,行了个请安礼。
这种大明军礼在满洲已经成了俗礼。
多尔衮见鳌拜上来就服了软,心中稍稍舒坦了一些。又见济尔哈朗上前。要与他抱见,便也贴身过去,两人轻轻抱了抱,方才分开。
“睿王爷身子可大好了?”济尔哈朗一副真心实意的模样。
多尔衮请两人坐了,靠在椅背上,装出一副气短的模样,道:“好是好些了,只怕日后没法纵马疆场了。”
“睿王爷从小身子就不好,这回得幸入了关。可以找几个名医好好给看看。”济尔哈朗从小寄养在努尔哈赤家里,与努尔哈赤的儿子们关系都很好,此刻说这话也是透着暖意,让多尔衮烦躁的心也平复下来。
也正是如此,以聪明著称的多尔衮才肯接他的话头道:“如今关内的形势却是焦人。”
“谁说不是呢。”济尔哈朗重重叹了口气,刚才硬挺着英气全都散了。他也不瞒多尔衮,道:“如今南面打不开局面,山西打不下来。就陕西还好些,但怎么看都有被截断后路的危险。唉。不知王爷什么时候才能回来视事啊?老哥哥我真是有些吃不住了。”
“我看打得也挺好,南面不打上来就已经不错了。能把西面稳住,跟蒙古连成一体,日后进退由己就成。”多尔衮道。
“睿王爷,”济尔哈朗也不再遮遮掩掩,道。“先汗,先帝打下的基业,好不容易在王爷手里发扬光大,使我大清占有朱明故地。老哥哥我是不想就这么退出关外苦寒之地去。你也知道,这些年来关外庄稼养不活。每年冬天都要死许多马匹和孩子。如今能到这么个好地方,诸申也都是不愿意退的。”
“大明有十五省天下,我们只有十万人,就算打下来,也只能靠那些尼堪去守。”多尔衮叹道:“但是尼堪胆怯不能打仗,守军一看大军来了就一哄而散,这怎么打?再者说,就是如今日子过得太好,家家户户都有包衣,都能吃饱饭,诸申中还有多少人愿意出去打仗?”
“以前每个牛录抽人抢西边,都是说好话要跟着去。如今要补些余丁,你看他们肯不肯。”济尔哈朗也颇为无奈,暗含怨气。不过他此番来是想劝两白旗尽弃前嫌,一同出兵,旋即口风一转:“如今马上就要春暖花开了,尼堪也要春耕,估计是没法再打了。你看,要不咱们一鼓作气把山西整个打下来,好歹要守到粮食成熟。”
“我这身子,估计无法出征了。”多尔衮摇头道。
“阿济格,多铎,都是打仗的好手。”济尔哈朗道。
“王爷,奴才刚从西面回来,那些闯逆实在是不堪一击,无论是英王爷还是豫王爷,必然能够手到擒来。”鳌拜也出声敲着边鼓。
“豪格管得住他们俩么?”多尔衮随意道。
豪格是黄台吉的长子,压压罗洛浑、尼堪、岳乐是没问题的。然而阿济格和多铎都是老汗努尔哈赤的爱子,手里握着最精锐的满洲牛录,想让他们听从豪格的指挥,这不是想不开么?别说豪格,就是南路的阿巴泰都镇不住这两个嫡子。
“豪格肯听阿济格的么?”多尔衮又问道。
估计也不肯。尤其是这回传言说豪格跟多尔衮争着娶皇太后,两白旗与两黄旗的矛盾越发深了一层。最恼火的是,即便太后谁都没嫁,也有人说是清廷怕了大明的指斥,不敢娶了。尤其加上南路撞了铁板,这种说法似乎有蔓延的趋势。
“我亲自去!”济尔哈朗终于撞进了多尔衮口袋:“想来英王和豫王这点面子还是要给我的吧。”
多尔衮轻轻拍了拍扶手:“那朝中何人掌理?”
“除你之外还能有谁?”济尔哈朗道:“不过我还要带索尼他们一块去,恐怕你要辛苦一些了。”
多尔衮看了看鳌拜,见鳌拜没有反应,知道是济尔哈朗与两黄旗已经达成了协议。只看这回两黄旗的让步如此巨大,也就知道山西是不得不平的。否则十数万大军聚在陕西,补给不稳,势必会有乱事。
说到补给,多尔衮又有些头痛,大运河被明朝从南面截断了,这上哪能去买粮食啊!
“大军投入西路,出潼关,打河南、湖广,只要到了那里便有粮食了。”济尔哈朗道:“坐困北面,只有死路一条。”
“明军不好打啊……”多尔衮苦涩叹道。
“总不见得他们处处都有强军把守吧?”济尔哈朗不信邪道:“听说南路对上的是明朝皇太子的侍卫营,差不多等于咱们的巴牙喇营,能不厉害么?不过西面恐怕就没那么强的兵力了,否则明朝能落得如今这局面?”
“也好,”多尔衮起身道,“不管哪一旗,大家都是一个祖宗,该抱团的时候还是得抱团。这回我大清是留在关内吃肉,还是退回关外啃饼,全看郑王爷的了!”
“老哥哥我也只能尽力而为。”济尔哈朗自己都觉得有些底气不足:“不过这回大军的粮草……”
“从畿辅征粮吧。当年老汗时候,比如今更困顿,不也过来了?”多尔衮故作轻松道。
努尔哈赤最困难的时候也是没粮,又怕百姓反叛,于是他想了个主意:杀无粮人。
辽东汉人每一口若是凑不到六、七斗米,便打上无粮人的印记,然后将这些不稳定因素统统杀掉。如此一来,剩下的人口便是有粮人,还可以进一步压榨。而无粮人都死光了,自然也就没人造反了。
陕西粮价涨到十六两一石,于是农民军风起云涌,轰轰烈烈地造反了。辽东粮价那时候二十四两一石,但是没人造反。
在崇祯皇帝痛心疾首地说“贼亦我赤子”的时候,努尔哈赤却是在大喊着“你们都对不起我”,然后挥动屠刀将三百万辽民杀得只剩二十余万。
这或许就是野蛮总是能胜过文明的原因。(未完待续。。)
ps: 求推荐票~~~~
...
朱慈烺每次看到“崇祯十八年”这个新鲜的年号,都有种微微的成就感。不管怎么说,大明在他手上不过九个月的时间,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止损信号。
再过九个月会如何呢?
会有四到五批新兵投入各营,足以让他建立起四个师。
更多劳役和苦工会投入建设,将硬化道路铺到前线。
获得甲等文凭的人会越来越多,丙、丁等文凭甚至能够在村中大量普及。
行政人才能够满足五个省的基层领导岗位,新鲜血液带来的新鲜风气能让大明北方焕然一新。
……
所以,一切都只是时间问题。
多尔衮同样在计算时间。从清兵入关已经近八个月了,这八个月里,清兵总算打下了小半个山西和整个陕西,然而畿辅之南的明军实在让他如鲠在喉芒刺在背。尤其是阿巴泰和洪承畴都没有能够在南路取得哪怕一个村落的战果,这让他泛起了浓浓的不祥。
还好自己听了苏克萨哈的话,将这烫屁股的座椅让给了济尔哈朗。现在济尔哈朗势必骑虎难下,一边受着南路军的煎熬,一边又有西路军捷报连连。
“主子,郑亲王来了。”贴身侍从在多尔衮身后低声禀报道。在他眼中,自家主子越发容易因为丁点大的小事而发怒,甚至声音大些都有可能触怒他,一切都得小心翼翼。
“不见。”多尔衮厌恶地挥了挥手。
“王爷身子如何了!”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闯了进来,济尔哈朗到底是摄政王之一,自然知道该闯就闯的道理。
多尔衮充满怒气地朝门口望去,果然看到了济尔哈朗两鬓发白,故作从容地走了进来。在济尔哈朗身后,是一个壮硕的身影。比寻常人高出了足足一个头,正是被黄台赐号“巴图鲁”的鳌拜。
这也就不能责怪府上侍卫拦不住济尔哈朗了。
“奴才鳌拜,给睿王爷请安。”鳌拜甩袖上前,单膝一跪,行了个请安礼。
这种大明军礼在满洲已经成了俗礼。
多尔衮见鳌拜上来就服了软,心中稍稍舒坦了一些。又见济尔哈朗上前。要与他抱见,便也贴身过去,两人轻轻抱了抱,方才分开。
“睿王爷身子可大好了?”济尔哈朗一副真心实意的模样。
多尔衮请两人坐了,靠在椅背上,装出一副气短的模样,道:“好是好些了,只怕日后没法纵马疆场了。”
“睿王爷从小身子就不好,这回得幸入了关。可以找几个名医好好给看看。”济尔哈朗从小寄养在努尔哈赤家里,与努尔哈赤的儿子们关系都很好,此刻说这话也是透着暖意,让多尔衮烦躁的心也平复下来。
也正是如此,以聪明著称的多尔衮才肯接他的话头道:“如今关内的形势却是焦人。”
“谁说不是呢。”济尔哈朗重重叹了口气,刚才硬挺着英气全都散了。他也不瞒多尔衮,道:“如今南面打不开局面,山西打不下来。就陕西还好些,但怎么看都有被截断后路的危险。唉。不知王爷什么时候才能回来视事啊?老哥哥我真是有些吃不住了。”
“我看打得也挺好,南面不打上来就已经不错了。能把西面稳住,跟蒙古连成一体,日后进退由己就成。”多尔衮道。
“睿王爷,”济尔哈朗也不再遮遮掩掩,道。“先汗,先帝打下的基业,好不容易在王爷手里发扬光大,使我大清占有朱明故地。老哥哥我是不想就这么退出关外苦寒之地去。你也知道,这些年来关外庄稼养不活。每年冬天都要死许多马匹和孩子。如今能到这么个好地方,诸申也都是不愿意退的。”
“大明有十五省天下,我们只有十万人,就算打下来,也只能靠那些尼堪去守。”多尔衮叹道:“但是尼堪胆怯不能打仗,守军一看大军来了就一哄而散,这怎么打?再者说,就是如今日子过得太好,家家户户都有包衣,都能吃饱饭,诸申中还有多少人愿意出去打仗?”
“以前每个牛录抽人抢西边,都是说好话要跟着去。如今要补些余丁,你看他们肯不肯。”济尔哈朗也颇为无奈,暗含怨气。不过他此番来是想劝两白旗尽弃前嫌,一同出兵,旋即口风一转:“如今马上就要春暖花开了,尼堪也要春耕,估计是没法再打了。你看,要不咱们一鼓作气把山西整个打下来,好歹要守到粮食成熟。”
“我这身子,估计无法出征了。”多尔衮摇头道。
“阿济格,多铎,都是打仗的好手。”济尔哈朗道。
“王爷,奴才刚从西面回来,那些闯逆实在是不堪一击,无论是英王爷还是豫王爷,必然能够手到擒来。”鳌拜也出声敲着边鼓。
“豪格管得住他们俩么?”多尔衮随意道。
豪格是黄台吉的长子,压压罗洛浑、尼堪、岳乐是没问题的。然而阿济格和多铎都是老汗努尔哈赤的爱子,手里握着最精锐的满洲牛录,想让他们听从豪格的指挥,这不是想不开么?别说豪格,就是南路的阿巴泰都镇不住这两个嫡子。
“豪格肯听阿济格的么?”多尔衮又问道。
估计也不肯。尤其是这回传言说豪格跟多尔衮争着娶皇太后,两白旗与两黄旗的矛盾越发深了一层。最恼火的是,即便太后谁都没嫁,也有人说是清廷怕了大明的指斥,不敢娶了。尤其加上南路撞了铁板,这种说法似乎有蔓延的趋势。
“我亲自去!”济尔哈朗终于撞进了多尔衮口袋:“想来英王和豫王这点面子还是要给我的吧。”
多尔衮轻轻拍了拍扶手:“那朝中何人掌理?”
“除你之外还能有谁?”济尔哈朗道:“不过我还要带索尼他们一块去,恐怕你要辛苦一些了。”
多尔衮看了看鳌拜,见鳌拜没有反应,知道是济尔哈朗与两黄旗已经达成了协议。只看这回两黄旗的让步如此巨大,也就知道山西是不得不平的。否则十数万大军聚在陕西,补给不稳,势必会有乱事。
说到补给,多尔衮又有些头痛,大运河被明朝从南面截断了,这上哪能去买粮食啊!
“大军投入西路,出潼关,打河南、湖广,只要到了那里便有粮食了。”济尔哈朗道:“坐困北面,只有死路一条。”
“明军不好打啊……”多尔衮苦涩叹道。
“总不见得他们处处都有强军把守吧?”济尔哈朗不信邪道:“听说南路对上的是明朝皇太子的侍卫营,差不多等于咱们的巴牙喇营,能不厉害么?不过西面恐怕就没那么强的兵力了,否则明朝能落得如今这局面?”
“也好,”多尔衮起身道,“不管哪一旗,大家都是一个祖宗,该抱团的时候还是得抱团。这回我大清是留在关内吃肉,还是退回关外啃饼,全看郑王爷的了!”
“老哥哥我也只能尽力而为。”济尔哈朗自己都觉得有些底气不足:“不过这回大军的粮草……”
“从畿辅征粮吧。当年老汗时候,比如今更困顿,不也过来了?”多尔衮故作轻松道。
努尔哈赤最困难的时候也是没粮,又怕百姓反叛,于是他想了个主意:杀无粮人。
辽东汉人每一口若是凑不到六、七斗米,便打上无粮人的印记,然后将这些不稳定因素统统杀掉。如此一来,剩下的人口便是有粮人,还可以进一步压榨。而无粮人都死光了,自然也就没人造反了。
陕西粮价涨到十六两一石,于是农民军风起云涌,轰轰烈烈地造反了。辽东粮价那时候二十四两一石,但是没人造反。
在崇祯皇帝痛心疾首地说“贼亦我赤子”的时候,努尔哈赤却是在大喊着“你们都对不起我”,然后挥动屠刀将三百万辽民杀得只剩二十余万。
这或许就是野蛮总是能胜过文明的原因。(未完待续。。)
ps: 求推荐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