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金鳞开 > 三四八 马蹄带得淮河水(五)

三四八 马蹄带得淮河水(五)

作者:美味罗宋汤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ps:  赶上了!谢谢大家支持~~~求推荐票!!

    皇太子大婚可不是摆两桌酒席,招待一下邻居就可以糊弄过去的。

    典礼、朝服、金册、赐宴、赐金哪桩不要银子?而且更大的问题是太庙还在北京,娶亲这么大的事,总不能不告祭祖宗吧。

    “太庙不是问题吧。”

    朱慈烺坐在崇祯、周后、张后三人面前,就如同被审问的囚犯一般。当然,这已经是考虑他一路疲惫特赐的恩典了,照规矩他应该站着回答父母和伯母的问话。

    “咱们不是把神主牌位都带出来了么?”朱慈烺很认真道。

    “在济南再建个太庙供神主么?”崇祯反问道,显然是对儿子不明礼法的嘲讽。现在他只有在文学、礼法、经义上才能找回作为父亲的自尊,对于博物、格致、军事、武备、政治……方面,他已经彻底放弃了与儿子进行比较。

    “找间殿堂把神主供上不行么?”朱慈烺说着说着,声音渐渐低沉下去,从父皇母后皇伯母渐渐纠结的脸上,他知道自己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

    “对祖宗不敬。”崇祯从牙缝里挤出五个字。

    ——真不好意思,我对祖宗没什么概念啊。实际上个人觉得太祖世祖确是雄主,仁宗宣宗也是明君,不过越到血脉近的祖宗就越让人觉得有点幼稚啊。相比之下倒是皇伯父很有点政治智慧……当然,这只是错觉。

    朱慈烺坐在绣墩上,不自觉地神游物外,又开始挂念起河南的整治工作。

    大明官军从东到西走完一圈,各州县都是望风而降。如果不希望李闯打过来的时候那些人再次降过去,就必须尽快完成剿匪工作。让百姓安定下来。这些工作虽说有下面的基层官员负责,但上司如果不盯着,肯定会出各种问题。

    出问题还不是最可怕的,怕的是下面执行者一时头脑发热去掩盖问题!

    “春哥儿,你皇父在跟你说话呢!”周后提高了音量。

    “啊?儿臣该死,刚才竟然有些恍惚。”朱慈烺连忙谢罪。

    崇祯这才脸色稍霁:“你是累了。几千里路这么跑下来,难免如此。”他本想让儿子下去休息,但是想到这么久不见儿子,如果贸然宣退,妻子肯定又要不悦。

    朱慈烺提了提精神,道:“父皇,母后,皇伯母,儿臣还是希望能在上元节之前大婚。”他停下看了看三人的反应。给他们消化的时间,然后才解释道:“开春之后,各地都要进入春耕春种,河南是新近光复之地,儿臣恐怕还得坐镇开封或是洛阳,以免县官们做事失了分寸。再者儿臣听闻左良玉日夜咯血,恐怕大限将至。故而安定楚镇也是一桩要事。儿子坐镇河南,反应起来也能快些。”

    “派个督师如何?”崇祯皱眉问道:“你若是担心何腾蛟制不住楚镇。袁继咸就在九江,可以让他去武昌。”

    何腾蛟是湖广巡抚。从十六年冬任职至今一直在左良玉军中,与左良玉相处甚欢。按照原历史剧本,左良玉起兵东进“清君侧”,何腾蛟简直就是半推半就。再看后来他为了争夺光复之功,亲手挑起南明军内讧,丧尽反清复明大好局面。可见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小人。

    至于袁继咸,如今正总督湖广、江西、应天、安庆等地军务,驻节九江,左良玉的确算是在他麾下。左良玉东进时,他亲身入营劝阻。后被软禁。左良玉病死之后,其子左梦庚投清,将袁继咸献给清廷。袁继咸拒不投降,慷慨就义,留下铭文:“大官好做,大节难移”,其忠烈得以与文天祥、谢枋得并列。

    不过忠臣未必是能臣,就算袁继咸是能臣,手里没兵也一样压不住左良玉。前前任督师湖广的丁启睿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若不是他跑得够快,早就被左良玉坑死了。

    “要压制楚镇恐怕非重兵不可。”朱慈烺摇头道:“而且儿臣并不看重何腾蛟此人。他身为湖广巡抚,湖北只留有武昌却不知促兵进取;湖南尚在官兵手中,他也不去屯粮安民以供军需。儿臣以为这种人该算是庸官了。”

    如果是以前,崇祯帝肯定要忍不住说一句“小儿之见”。然而现在他身在山东,一路上也算是见识了光复之后百姓安定的生活,加上今年隆冬时令,济南街头竟然没有“路倒”。暗中派出去查访的太监也说城外化人场不见烟火,可见东宫在地方治理上的确卓有成效。

    “你既然如此说,湖广巡抚可有人选?”崇祯皱眉想了想,终于道:“地方州府官员,你大可着吏部任免。”

    “父皇,如今要选用好官,实在不易。”朱慈烺无奈道:“光是河南一省,所用官吏就已经捉襟见肘了。”

    “对了,”崇祯道,“今年会试之后还不曾举行殿试,莫若过了年重开一科,算是补考?”

    “这些进士于儿臣却无大用。”朱慈烺摇头道:“不过明年找个由头举行恩科,倒是能够收天下士子之心。”

    对于天下读书人而言,科举比娘老子都重要。

    如今大顺、大西也都在举行科举,强迫读书人与试,然而应试者寥寥。有些人甚至故意写得狗屁不通,生怕被取中。为此李自成和张献忠都杀了不少有气节的士子。由此也可得见,大明进士这块招牌还是很坚挺的。如果在这个时节上再开一科,敌占区的举人多半也会赶来赴试。

    “对啊,莫若连乡试也一并开了。”朱慈烺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凡是北直生员可以来济南应试;山西、陕西的生员可以到开封、洛阳应试;四川生员可到湖广应试。不管来多来少,只要有人肯来,就是朝廷的收获。”

    崇祯微微点头,道:“只是由头却不太好找……”

    “不如就叫……国难特取科。”朱慈烺道。

    崇祯觉得这个科名实在难听,不过这种事关键是看效果,至于名字好听与否也没人在意。同时他也很欣慰儿子已经能够与他坐而论政了,而且谋断果敢,不像那些庸臣半天说不到点子上。

    “父皇,还有一事当早做决断。”朱慈烺来了精神,也不管母后和皇伯母就坐在堂上,自顾自进言道。

    “何事?”

    “大赦。”朱慈烺道:“许多留京官员被东虏的‘替明讨贼’所蒙骗,任职虏廷。如今形势明了,他们又怕南归之后被追究从贼投虏之罪,故而首鼠两端。当下之计,还是要父皇昭告天下:凡是崇祯十八年上元之前失节者,一律赦免其罪。若是明年上元节之后,仍在虏廷效力的,便以叛国谋逆坐罪。”

    崇祯一怔,摇头道:“你这却是异想天开了!那班人该死而不死,如今却要赦免他们?日后天下谁还做忠臣?更何况这样的人品,就算他们南归,难道还能起用么?朕不株连他们家眷已经是仁至义尽,遑论赦免!”

    朱慈烺早有准备,劝道:“父皇,让他们南归并非为了用他们,而是为了让东虏贼寇无人可用。尤其是东虏,其本族之人粗鄙不文,难以为政,必须要有汉人辅佐方能坐稳汉地。若是父皇肯明旨大赦,对东虏无异于釜底抽薪。

    “至于日后有无忠臣,儿臣以为关键不在于肉身上诛杀这些贰臣,而是要用《皇明通报》等报刊书册,在士林中诛其声名,令天下士人引以为戒。那些士人不就是看重名声么?如此一来,日后投贼者必然不会更多。”

    崇祯帝听了朱慈烺的解释,心中也转过弯来。相比考虑日后有无忠臣的问题,还不如先釜底抽薪让东虏过不了日子,说不定还能早日光复北京。

    不过作为皇帝,当然不能显得耳朵太软。

    “再议吧。”崇祯道。(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