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封神隋唐 > 第十章 凝烟出世(下)

第十章 凝烟出世(下)

推荐阅读:弃宇宙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王府一时忙成一团,纷纷出来迎驾。杨广和萧逸风对视一眼,都不知道皇上怎么忽然这么不打招呼就来了,当下也不敢怠慢,连忙迎了出来。

    杨坚面无表情地看着前来迎接的诸人,一直到杨广和萧逸风一同出来,才缓和了些脸色,还不待他们跪下便先摆了摆手,对着杨广说道:“免了,你跟朕进来,其余人等,不得靠近。”

    杨广有些奇怪,父皇今日怎么如此奇怪,若是有事找我,大可以宣我进宫见他,怎么却反而亲自跑到我府上来了?

    萧逸风见杨广往里走去,假装什么都不知道,也跟着往里走了去。

    杨坚见萧逸风这小家伙也走了进来,嘴唇一动,似要说话,终于又忍住了,大概也觉得这么小个孩子,听了也没有什么。于是懒得理他,转而把目光投向杨广,沉默了片刻,才忽然道:“阿糜,你文才好,帮朕想想,写一篇讨伐南陈逆贼的檄文……朕已经忍无可忍了!便以朕的口吻写就是了!”

    杨广心中很有些奇怪,但面色一点不露,只道:“父皇稍等,儿臣命人准备墨宝。”

    于是叫人送来墨宝,杨广略一思索,立即运笔如飞:“

    昔有苗不宾,唐尧薄伐,孙皓僭虐,晋武行诛。有陈窃据江表,逆天暴物。朕初受命,陈顼尚存,思欲教之以道,不以龚行为令,往来修睦,望其迁善。时日无几,衅恶已闻。厚纳叛亡,侵犯城戍,勾吴闽越,肆厥残忍。于时王师大举,将一车书,陈顼反地收兵,深怀震惧,责躬请约,俄而致殒。矜其丧祸,仍诏班师。

    叔宝承风,因求继好,载伫克念,共敦行李。每见珪璪入朝,輶轩出使,何尝不殷勤晓喻,戒以惟新。而狼子之心,出而弥野。威侮五行,怠弃三正,诛翦骨肉,夷灭才良。据手掌之地,恣溪壑之险,劫夺闾阎,资产俱竭,驱蹙内外,劳役弗已。征责女子,擅造宫室,日增月益,止足无期,帷薄嫔嫱,有逾万数。宝衣玉食,穷奢极侈,*乐饮,俾昼作夜。斩直言之客,灭无罪之家,剖人之肝,分人之血。欺天造恶,祭鬼求恩,歌儛衢路,酣醉宫阃。盛粉黛而执干戈,曳罗绮而呼警跸,跃马振策,从旦至昏,无所经营,驰走不息。负甲持仗,随逐徒行,追而不及,即加罪谴。自古昏乱,罕或能比。

    介士武夫,饥寒力役,筋髓罄于土木,性命俟于沟渠。君子潜逃,小人得志,家家隐杀戳,各各任聚敛。天灾地孽,物怪人妖,衣冠钳口,道路以目。倾心翘足,誓告于我,日月以冀,文奏相寻。重以背德违言,摇荡疆埸,巴峡之下,海筮已西,江北江南,为鬼为蜮。死陇穷发掘之酷,生居极攘夺之苦。抄掠人畜,断截樵苏,市井不立,农事废寝。历阳广陵,窥觎相继,或谋图城邑,或劫剥吏人,昼伏夜游,鼠窜狗盗。彼则羸兵敝卒,来必就擒,此则重门设险,有劳籓捍。天之所覆,无非朕臣,每关听览,有怀伤恻。

    有梁之国,我南籓也,其君入朝,潜相招诱,不顾朕恩。士女深迫胁之悲,城府致空虚之叹。非直朕居人上,怀此无忘,既而百辟屡以为言,兆庶不堪其请,岂容对而不诛,忍而不救!近日秋始,谋欲吊人。益部楼船,尽令东骛,便有神龙数十,腾跃江流,引伐罪之师,向金陵之路,船住则龙止,船行则龙去,四日之内,三军皆睹,岂非苍旻爱人,幽明展事,降神先路,协赞军威!以上天之灵,助戡定之力,便可出师授律,应机诛殄,在斯举也,永清吴越。其将士粮仗,水陆资须,期会进止,一准别敕。”

    杨广写完,念于杨坚听,杨坚立即转怒为喜,大为赞赏,道:“阿糜果然最善属文,此文大出朕心头之气也!”又想了想,道:“阿糜,你以为,出征南陈,我大隋可有把握?”

    杨广想也不想:“十拿九稳。”

    原本他以为杨坚定然要问自己这么肯定的理由,哪知道杨坚只是“嗯”了一声,并不再多说,倒是令他大为奇怪。

    杨坚沉吟片刻,道:“明日早朝,朕将宣布设淮南道行台,由你任尚书令,准备好一切事宜之后,我们的伐陈大业就将展开了。”

    杨广面色不露一丝悲喜,平静地道:“是,父皇,孩儿一定好好准备,打好这一仗,为父皇一统九洲,安定天下。”

    杨坚点点头,有些欣慰地道:“你此次出征,事关重大,一言一行,每一个举动都关系着整个大隋的安危,可谓负天下重任于一身,切记谨慎从事。”

    杨广恭敬地道:“是,父皇,孩儿谨记教诲。”

    杨坚欣然一笑:“如此最好,你此去恐怕有些时候不能见到玥儿,可不要怪朕才好。”

    杨广正色道:“此去乃为大隋江山社稷、为天下百姓计,阿糜岂会为区区一己思念抱怨父皇?父皇说笑了。”

    杨坚大笑:“好,好,不愧是朕的好儿子,朕今日且回,你也跟玥儿交代一下。”

    杨广马上低头,道:“孩儿恭送父皇。”

    萧逸风在旁边低着头,眼珠子乱转,也不知道他那小脑袋里,在想些什么。

    ※※※

    开皇八年十月,文帝下旨设淮南行台尚书省于寿春,命晋王杨广为行台尚书令,总揽筹划伐陈事宜。

    晋王杨广又要远离京都,去寿春赴任了。

    这天晚上,萧妃没有一丝睡意,嫁给晋王这几年来,这是第一次与他分离。而且,这一别或许是两三个月,也或许一年半载,现在还很难预料。此时萧妃的心里,感到空落落的,说不出是个什么滋味,忧虑担心,还是依依不舍,似乎都有,却又好象不全是。想着要说点什么,一时又不知从哪里说起,只好埋头翻箱倒柜,为丈夫收拾行囊。

    杨广也觉得有许多话要对萧妃说,但见她在屋里来来去去地忙碌,也不愿耽误她,就叫来柳奴给萧妃帮忙。

    柳奴是独孤皇后专为萧妃挑选的贴身侍从,来晋王府有好几个月了。自从那次杨坚与皇后驾临晋王府以后,独孤皇后对萧妃愈加赏识和体恤。萧妃进宫几年呆在皇后身边,和皇后已经情同母女,独孤皇后对萧妃有了一层母爱的成份,她想到萧妃是江南女子,身边要有个习俗相同的人伺候才妥当,不仅仅是在吃饭穿衣上懂得照顾,遇有闲闷之时说说话,也能说到一块儿去。有了一份乡情,一定会显得更亲近一些。独孤皇后想到莒国公萧琮和襄国公萧玚,就差人去他们那里各选了十几个自梁国入朝时带来的宫女。最终是柳奴被皇后选中,就来到萧妃身边。

    说来凑巧,这柳奴与萧妃也算是有缘份。她与萧妃竟是同乡,柳奴的家与萧妃舅张轲的那个村庄只一河之隔,相距不过五里地。只是柳奴早几年就随父亲到江陵城里谋生,离开了家乡,后来又得到一个在皇宫里当差的亲戚的帮助做了宫女。柳奴大萧妃三岁,自幼丧母。她文静大方,虽不识文字,更不会填词作赋,但在性情上与萧妃多有近似之处。萧妃自入宫以来,久不见江南同乡,见了柳奴竟如遇见亲人般,加上柳奴手脚勤快,与萧妃也很谈得来,萧妃待她如同亲人,呼她柳姐。

    开始时,柳奴听萧妃这么称呼自己,这可是要命的事,玩笑不得。萧妃却毫不介意,偏要这样叫。柳奴无奈,只好约定只在后阁内使用这个称谓,出了后阁可万万使不得。不料后来杨广见她们两人感情好,居然也来凑热闹,学着江南话叫她“阿奴”。

    杨广见二人忙碌得差不多了,对柳奴说:“阿奴,本王这次受陛下重托南下平陈,可不是三天两日就能回来的,我走之后,你定要细心照料王妃才是。”

    柳奴低头躬身答道:“大王尽管放心,我会服侍好王妃的。”

    杨广瞥了一眼窗外,又道:“天气说冷就冷了,你要记住为王妃备好添加衣裳,饮食起居之事更需要细心。阿奴,等我回来的时候,若要看见王妃饿瘦了,病倒了,可是要拿你问罪的呀。”

    柳奴知道,晋王玩笑之中怀有叮嘱,也笑笑道:“大王,凡由我服侍的事情定不会有什么差错,只是……”

    “只是什么?”杨广顺口反问。

    “只是,”柳奴斜了一眼萧妃,眼中闪过一丝笑意:“只是王妃若思念大王之心过重,吃不香,睡不宁,这样的闪失大王可不能怪罪于我呀。”

    “哈哈……”杨广一阵朗笑。萧妃也粉面含羞,红霞飞上香腮,朝柳奴嗔怪道:“去,什么时候学会了油嘴滑舌!”

    柳奴一手掩嘴,也呵呵地笑了起来,笑完才道:“哎呀,天不早了,王爷和王妃还有什么吩咐吗?”

    萧妃轻轻地摇了摇头,道:“没什么事了,你忙碌了一天,也早些休息吧。”

    柳奴应喏,退了出去。杨广走向萧妃,伸开臂膀拥揽着她的双肩,与她同在床沿边坐下,问道:“爱妃困了吧?”

    萧妃摇了摇头,将脸颊贴在杨广胸前说:“不困,只想和王爷多说一会儿话。”

    “也好。”杨广说着,将萧妃拥得更紧了:“天亮以后我就要启程去寿春了,有几件事想再叮嘱爱妃几句。”

    萧妃听杨广有要事说,便抬起头来,注视着杨广说:“王爷有事尽管吩咐,我定会记在心里的。”

    杨广点了点头道:“此番远征南陈,心中自然不免时时牵挂爱妃,但有柳奴在你身边服侍,我也就放心多了,爱妃与柳奴情同姐妹,不分彼此,实在是难能可贵。不过你们二人在说笑时,最好不要提及梁国怎样,萧帝如何,以防隔墙有耳,造成误会,节外生枝。爱妃毕竟是梁帝之女,梁国也已经没有了。”

    萧妃听了,不禁神情有些暗然,还是默默地点点头。

    萧玚因为要避嫌,去晋王府的时候是极少的,唯一留在晋王府的萧家人,就只有小屁孩萧逸风一个,萧妃虽然待他极好,他人也够聪明机灵,但毕竟是孩子,姑侄之间要说聊天,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更多的时候不是读书写字,就是与杨昭一起玩耍。

    而柳奴来到晋王府,就使萧妃有了同乡知音。柳奴毕竟是女子,和萧妃年纪又相仿,二人在谈笑中不免时常提及家乡的风物:氤氲的村落,清澈的河水,碧绿的竹林,不一而足。柳奴曾是梁国宫女,在宫中几年常常见到萧妃的父母,兄弟姐姐,耳闻目睹了许多梁朝皇室间的趣事,自然就与萧妃不时提起,萧妃有时也觉得新奇,听得津津有味,时而开怀大笑,拍手叫好。

    杨广看在眼里,几次想劝诫她,只是没找到合适的机会,除此之外,杨广也想到只要自己在爱妃身边,纵然她言语稍有些出格也无大碍,没有人敢怎么样,然而今晚他就必须要说几句了,因为他明天就要离开京都。

    萧妃又微微抬起头说:“谢谢大王为妾妃想得周全,我都记在心里,一定改过。”

    “唉,你我之间自无‘改过’可言,就是怕别人误会,生出无端枝节来。”杨广又道:“另外,你大哥萧玚之前所说的那几点很有道理,咱们要老老实实办好。我在想,等我走之后,父皇母后那边定会常遣人过来问暖问寒的,这是对咱们的关爱。记住,无论来的是官还是仆从,全都要躬身迎送,盛情款待,切不可因尊卑之分而冷遇怠慢了任何一个人。要知道,凡是来者,都是父皇和母后身边的人啊。”

    如果之前的萧妃仅仅觉得晋王善于听从哥哥的正确意见,那么现在的萧妃就更觉得晋王不仅为人善于听取意见,而且能够活学活用,举一反三,无微不至,这样的男人实在不多。

    萧妃动情的依偎在杨广怀里,不无自豪地说:“过去,妾妃以为自己读了几卷书,也算是有学问的人了。伴随王爷几年,才渐渐地看到自己的卑微渺小,今日才更加醒悟到,在妾妃身边就有学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圣贤经卷,这圣贤经卷就是我的夫君。”

    杨广哑然失笑:“你看你,又说到哪里去了,我知道爱妃知书达理,处事很是得体,明天要出征远行,跟爱妃多啰嗦几句罢了,你反而跟我虚言起来了。不过,说千道万还是那句话,身处京城,不比去藩为王,在父皇和母后的眼皮底下,时时处处还是更加谨慎些好。”

    萧妃忽然记起来了,这句话在离开并州前往京城赴雍州任的时候,晋王就及其郑重地说过。

    直到去年夏天,父皇母后驾临晋王府之后,萧妃才逐渐懂得杨广所说的,处处谨慎之中包含了哪些内容,她明白了,为什么在离开并州的时候,晋王将府中年轻貌美的婢女全都打发回家,把绸缎账幔、华丽陈设悉数赠与了并州几位下官。她也明白了,为什么来到京城之后王府上再不见了乐师,为什么那些断弦尘封的琴瑟搁置在墙角无人理会。

    哥哥有远见,能预见大局,而晋王也是一点就通,精筹细划。他们的所忧所虑、所作所为,都是对的。

    萧妃头靠在杨广身上,幽幽地道:“妾妃知道王爷才干,平陈自然无碍,但王爷万金之躯,千万不要轻易涉险,妾妃远在千里之外,也怕王爷万一……”

    “爱妃不必担心。”杨广安慰道:“我昨日去见了三大禅师,问过吉凶,纵有些小鬼挡道,也伤不到我,此去当是一路平安。”他见萧妃还有些不信,也不介意,继续道:“我去见三位大师后,心下高兴,还曾写了几句诗来,爱妃你也看看。”

    萧家世代文豪,萧玥一听杨广有新诗,才来了兴致,道:“王爷说说看。”

    “梵宫既隐隐,灵岫亦沈沈。平郊送晚日,高峰落远阴。回磻飞曙岭,疏钟响昼林。蝉鸣秋气近,泉吐石溪深。抗迹禅枝地,发念菩提心。”

    萧玥笑了起来:“王爷的心境倒有些同我祖爷爷叔达公类似了,父皇和母后崇佛,看来对王爷的影响也是极大哦。”

    杨广哈哈大笑:“喜父皇之所喜,厌父皇之所厌,这不正是你哥哥教我的吗?”

    【兄弟,你收藏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