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开战(4)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远东两大经济强国的公司之间的配合是早就形成的,并由长期以来的各种利益在支配着,关系牢不可破,彼此该怎么做,怎么围攻对手,早已是轻车熟路;相反的大多数中国公司在几个月前还是冤家对头呢,如今能够坐在一起协商,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好在有一点儿大家是明白的,合则力强,分则力弱,合作或许还能顶住对手的围攻,一旦分散开来,势必会被国际同行逐个挤垮,这是一场没有妥协、没有区别的战争,没有一家中国制造业公司和对手合作,而日本和韩朝也没有放过任何一个落单的中国同行。这种残酷的集体对决,连仙女都有点儿感到心惊肉跳,一向独来独往的这个世界性大巨头也不得不拉拢一些合作伙伴,“增强与国际势力对抗”的实力!虽然中国向来是一个心不齐的国家,国难当头,有汉奸子走狗,也有大大小小的卖国贼,发国难财的更是司空见惯,一盘散沙是中国的固有特色,但是商人是最重视利益也最明白利害关系的人群,让全世界都担心的惹怒中国人的可怕又一次出现了,只是,这种可怕被推行集体对决的日本和韩朝领受!
如果在远东的贸易战是以单个公司的形式展开,那么最终的结果可能会复杂的多,至少可以这么说,只要两国企业之间不首先进行联合,那么向来喜欢“利益优先”的中国公司,向来喜欢“独来独往”、喜欢“亲善友邻”的中国企业肯定不会联合,至少不会主动联合起来。虽然大家知道日本和韩朝企业的民族性比较强,常常联合起来进行排外性竞争,但还是缺乏联合起来进行集体对抗的心理准备。但是对两国的企业来说,缺乏地利与人和上的先天优势,加上早先在中国市场上的经验教训,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必须联合起来共同竞争!向来就是共同进退的他们知道如果合作伙伴被削弱了,那么他们也会被严重削弱,至少不能保持先前的强势地位;而且在一些民族激进主义者看来,远东的经济之战是一场“不流血”的民族生死存亡的大战,要想生存,就得践踏着中国同行的身体走过去!原本,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并没有严格的国家主义观念,多年来来自全世界的产品都在国内很好的销售,使用国际产品已经随着世界全球化的日益加剧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更何况越来越强的国力让他们也有“远东是远东人的远东”的意识。可是对手们残酷的对待中国同行,在中国市场上进行如此明显的“民族性经济战”,不仅激起了中国同行的反击,更激起了中国普通民众的几乎一致的反感,终于让他们自食其果,又一次处于竞争中的劣势地位。人类是一个非常奇怪的动物,一旦尝到了甜头,就会紧抓着不放,而如今尝到甜头的中国制造业公司,更是把这种合作发挥的淋漓尽致,其默契程度可谓是一日千里,让国际观察家们目瞪口呆,让国际同行们心惊肉跳。由此,一场三国大战正式开始,后来,即使脱离了民众的支持,国内公司也至少可以保持55%以上的市场占有率,就是保持65%的份额也成为比较容易的事情了!
随着中国同行的阻击和反击越来越激烈,东亚两个对手的日子就越来越难过,自从把市场占有率推进到35%以后,他们就发现再也难进半步了,手段用尽,仍然是不得寸功!
统计数字表明,3月份中国公司的产品市场占有率为65%,4月份上升到了65.5%,到了5月份回落到65%,6月份,67%,一直到10月份,一直在65%和70%之间徘徊。面对中国同行的强大竞争压力,东亚两强抛弃了成见,进行了全面的互相配合,但是一加一并不等于二,有时候比二还要小一些,他们的合作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事实上,自从市场大战展开,中国企业就面临着两条战线的压力,这两个对手几乎是一起展开围攻,各取所需,虽然也出现过一些利益冲突,但是基本上是彼此井水不犯河水,都被最小化了,让中国人来说,“两国早就合伙图谋中国了”,所以其联合的效果并不大。8月份国内企业从68%的市场占有率下降到66%,9月份维持在65%的水平,10月份还是维持在了65%的较高水平,十月鏖战,日本和韩朝公司也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当然,中国的内需已经充分调动起来,比如38年10月份就比年初上升了150%,各公司的生产量都增长了不少。
相比于37年2月份,中国国内的生产增长了4.6倍,日本增长了6.5倍,韩朝和日本相差不多,但是加上各国国内的消费量,三国之间还是有区别的。如果中国生产了大约325的产品,那么日本仅仅生产了200产品(国内市场为80),而韩朝生产了130产品(国内市场为75),这大约维持了其生产和销售的平衡。但是实际上,中国企业需要400就能满足要求了,日本需要生产300才能满足要求,而韩朝需要生产180才能达到平衡,这就使得各国的缺产率分别为18.75%、33.3%和27.7%,中国的情况最好,日本的状况最“令人担忧”,大约三分之一的生产无法进行。公司与公司之间没有永恒的利益,尤其是在生死存亡和彼此利益激烈冲突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所谓的盟友存在。日本企业的经济水平比中国高一些,但是由于某种特殊的原因,不能在和中国企业的竞争中获取优势,假如能从中国市场上再得到5个百分点,那么她就能维持和东亚邻居的增长平衡,可是十个月过去了,并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中国企业的整体情况虽然略有不如,但是每个行业都有不弱的公司存在,加上无法忽视的本土优势,那么为了企业尤其是国家的长远利益,他们就只能从韩朝身上取得了。韩朝企业和日本相比,虽然有不少领域达到或者保持领先水平,但是总体上有所不及,尤其是北方(原来的朝鲜)更要落后一些,虽然他们比中国同行的平均水平稍高一些,在没有中国企业拥有的本土优势的情况下,自然不是“盟友”的对手,10月份还能保持和日本先前的比例(大约为11:24),到了11月份,已经降到了9比25了,进入39年年初,销售量已经不足日本企业的三分之一了,她的市场份额不断的被日本同行夺去,当然还有一部分落入了中国同行的手里。
面对两国公司之间的“内战”,中国企业自然是不会放过,“柿子要捡软的捏”,这是大家都习惯的事情,虽然大家对日本有意见,但是对于韩朝也不见有好感,他们可是从来没有对总国同行心慈手软过,趁机削弱“不识好歹”的邻居成为许多公司组合体的首选,就是说成是“痛打落水狗”也可以。到了38年底,中国企业已经从韩朝身上取得了两个百分点,达到了67%的市场占有率,这时候她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不足8%了,在中国春节前夕,更是降到了6%左右,几乎下降了一半,相对的,国内企业则上升到了68.5%。韩朝成为这一阶段市场竞争的牺牲品,而就在这期间,因为商家的有力的刺激措施,中国市场消费持续上涨,增幅达到了20%。当然,两国的市场也有了增长,只不过没有中国快而已,比如日本达到了10%,韩朝稍为高一些达到了12%。以此时的开工情况来看,中国企业以411的产品占到满足要求(480)的85.6%,提高了4.37个百分点,日本以241的产品占满足要求(345)的69.9%,提升了2.1个百分点,而韩朝则以126的产品仅仅占有满足要求(200)的63%,下降了近十个百分点,实际产量还略有下降。韩朝的失败在于中国市场占有率的严重降低,因为其国内的市场根本就不能同中国市场相提并论,中国市场上的成败是他们生存的关键,这也是邻居们重视中国市场的重要原因。对他们来说,国内市场狭小,需求也不旺盛,同时生产力又比较高,再加上大公司都把注意力放在了中国身上,优先中国政策使得大量的优惠条件被投到中国,相对削弱了本国市场的恢复力度!
但是从种种迹象表示,日本企业加大了国内市场的恢复力度,从39年初开始,政府鼓励企业对国内市场予以扶持,同时韩朝也进行了类似的举措。从他们的角度考虑,这也是必需的事情,因为从近两年的情况来看,两国企业并没有从中国市场上得到足够的好处,为了增强国内企业的整体活力,在加强争夺中国市场的同时,加快本国市场的开发和恢复,效果可能会更好,这由此展开了远东之战的新阶段。东亚两个经济强国国力雄厚,经济基础比较好,国内市场恢复比较顺利,也恢复得比较好,相对来说可开发的前景有限,但并不是说没有开发潜力,完全恢复过来也是一个相当不小的市场。春节刚刚过去,市场大战的隆隆战鼓就敲起来了,经济学家们已经养成习惯了,他们领着国家的薪水,每天都在和市场统计数字打交道,分析统计数字,得出结论,发表见解……据数字显示,在年初的一月份,韩朝产品出现了大量积压的现象,积压率达到了50%左右,远远高于日本的35%和中国的25%,出口比例也已经从最高时的43%下降到34%;而日本则从33%上升到了64%,种种迹象显示了日本的上升势头,这对Z国政府或者企业来说都不是好消息。经济评论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发表,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大肆渲染,指引各家公司的行动以维护商业战争的果实,比如在37年让中国企业和中国人蒙羞的市场统计数字就是在他们的指导和统计下做出来的。
几十年来,中国已经建立起完善的社会统计制度,从海关到城市的各个商业部门,从制造业公司到具体的商家客户,统统被他们掌控和统计。民众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格言,当初中国市场被两国的产品所抢占,在舆论界的指导下,民间爆发了“救国”运动,现在的局面可以说是民众所创建起来的,人民的功劳功不可没。对于东亚的两个邻居,中国人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他们既不喜欢,又不希望他们过分削弱,尤其是不希望他们强大起来,几千年来的中央大国思想,使得他们特别讨厌其他国家对他们指手画脚,在他们面前耀武扬威,他们喜欢自由要远过于其他任何国家和人民,更让他们感到不舒服的是两国的民族主义太过浓厚,以前国内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为了发展经济吸引了他们的投资,使得中国人受够了两国思想行为的气,在日资企业和韩资企业工作过的人,几乎没有心情愉悦的!
两国情势的轻微变化,马上吸引了中国专家们的注意力,2月份,韩朝国内的市场需求上涨了35%,日本也上涨了30%,这使得他们的出货量大量增加,工厂的挤压率开始降低……中国人也不是什么善人,特别是关系到今后实力的对比,没有人会认为日本情愿放弃对中国海洋资源的野心,如何削弱两国,尤其是日本,成为人们关心的共同问题。中国企业没有精力也没有足够的能力打入两国市场,那么就只好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以中国大市场挤压两国的小市场。3月份,中国公司舍弃节节败退的韩朝企业,把日本同行当作了竞争的主要对象,这一方面是韩朝留在中国市场的企业都是一些硬骨头,大企业,再压缩也不能将他们赶出去,保留6%的市场占有率已经是最低限度了;另一方面日本拥有的四分之一市场,可是让某些人非常眼红,如果能够降低日本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对长远来说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市场上的微小变化,商人们可是轻易的就能感觉出来,而且统计数字也确实的显现出来,各家企业也都心知肚明,到了4月份,日本企业的中国市场占有率降到了25%,5月份时下讲到了22%;而韩朝产品则从6%上升到7.5%再上升到8%,仅仅半年时间,韩朝和日本企业的命运整个的变了个样!
中国企业加大对日本同行的竞争,起到了三个效果,首先,通过努力,市场份额上升了1.5个百分点,扩大了自身的占有率;其次,日本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连续下滑,下降了3.5个百分点,而相反,压力大减的韩朝企业上升了2个百分点;第三个效果才是某些人的根本目的,这就是把两国企业的注意力转移到中国方面来。因为中国市场庞大,还没有完全恢复就已经达到了两国市场的两倍多,关系到他们后期发展的关键所在,他们不得不重视在中国市场的占有情况,不得不把主要精力转移过来,增大中国市场的恢复力度,削弱他们本国市场的恢复力度。这个动作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5月份国内市场比上个月上扬了15个百分点,同期日本上升了14个百分点,而韩朝也仅仅上升了20个百分点。通过市场的手段,中国使得两个对手放慢了国内市场复苏的步伐,大战从此进入了激烈混战的局面,这时候,基本上是中国和韩朝企业一起对付日本同行,压缩日本企业的生存空间。5月份的统计数字表明,中国市场的销售量大增,但是日本产品的实际销售量反而下降,造成了严重的挤压。日本企业当然不甘心被挤出中国市场,全力反击,连带韩朝公司也不得不大力维持和扩大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因为他们没有其他的选择,只有抢占中国市场,才能维持和扩大公司的市场利益,一旦被挤出了中国市场,紧紧依靠国内市场,将很难生存下去,必将在未来的世界竞争中败北。
虽然在理论上,东亚三国的产品可以投放到世界的其他市场去,但实际上,在这种时候,根本就不可能,销售量比较大的欧美市场,经过两年多的“封闭式发展”,早已经是铁桶一般,难以迅速打开市场,尤其是成本不合适,其他市场又太小,更是大家互相争夺的地方,谁也讨不到好处,日本、北美、中国、韩朝和欧盟等地区的国际公司在那些地方混战,基本上势均力敌,谁也不能占有绝对优势。如今世界公认的三大市场,分别为欧盟、北美和中国,而中国市场甚至比北美市场的前途更大,实际数字也说明了这个问题。从37年2月份到39年5月份的两年多时间里,欧盟市场扩大为1.9倍,北美市场扩大为2.3倍,而中国市场扩大了3.3倍,如果说34年2月份欧盟市场为100的话,那么北美则为70,而中国仅仅为39,那么到了36年5月份,欧盟增长到了190,受损比较严重的北美市场已经恢复到了160,而当初受损更加严重的中国市场也达到了128,三大市场的差距在急剧缩小;另一方面,远东三大市场的综合已经达到了214,超过了欧盟大市场,庞大的远东市场由不得东亚三强在区域内展开血战!
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三国公司在中国(尤其是大陆)境内展开了又一轮的缠斗,各家公司之间攻攻守守,一会儿韩朝和日本公司合作,对付强势的中国企业,一会儿中日一起对付韩朝,或者中国和韩朝一起联手,对付渐趋强大的入日本企业,社会统计数字还是每月出一次,三国公司以及各国国内的市场状况都有分析。到了6月份,日本产品所占的份额继续下降,仅仅21%多一点,而中国公司则突破了70%大关,达到了71%强;7月份,日本公司强势反击,中国企业所占份额开始下降,1.5个百分点很快就失去了;接着韩朝企业趁火打劫中国同行,使得其市场份额继续下降,还不足67%;可是到了9月份,中国企业依旧坚守在67%的份额,而韩朝已经退到了8%的占有率,降低了一个百分点;10月份,中国公司开始反击,日本产品销售两严重下滑,韩朝也上升到了11%。可是很快,韩朝公司就吃了大亏,11月份将为8%,12月份狂降为5.5%,同时中国企业上升到71.5%……七个月时间,中国公司市场占有率上下浮动了4.5个百分点,韩朝更是达到了5.5个百分点,连日本也达到了5个百分点,可见市场竞争激励的程度,据说几乎每个月或者每个地区都会出现不同的联合现象。
三国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中国市场,使得该市场的增长速度不仅高于欧美市场,更高于日本和韩朝市场,据统计数字显示,39年下半年,欧盟市场上升了22%,北美市场上升了31%,而中国市场上升了33%,日本仅仅为11%,韩朝也不过17.5%。到了70年初,世界主要市场的相对消费量,中国已经以170超过了美国(160)排在欧盟(232)之后了,此时韩朝市场不过47,日本市场也仅仅为51而已。从37年4月份到39年12月份的35个月里,世界的主要大市场中,欧盟增长了1.3倍,美国增长了2.0倍,中国增长了3.4倍,日本增长了1.2倍,韩朝增长了2.0倍……以中国的市场增幅为最大,日本为最小,而中国市场之所以能够迅速提升,与其本身市场容量大和有巨大潜力相关外,还与远东之战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争夺中国市场,在协议的严格约束下,各国公司纷纷以优惠政策刺激中国市场,刺激了市场消费的迅速提升,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远东之战,那么中国市场的恢复绝对不可能这么快,不可能迅速达到欧美市场的水平,还要在“小高速增长”中等待更长的时间!
而远东之战的后果也是非常明显的,对日本企业来说,得到了喘息机会,产品生产量增长了3.7倍,高于美国同行,没有让他们在和世界大国的比拼中处于下风,可以说是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而韩朝的生产量也增长了3.15倍,也算可以聊以Z慰,至于国内市场恢复的缓慢和中国差距的拉大,那都是不得不承受的副作用。总体来说,中国企业“在民众的支持下”,获得了最大的效益,而日本也得到了应该得到的收益,反倒是韩朝企业,在和两大强邻的对决中总是处于下风,既斗不过实力强大的日本,又受挫于占有各种便利条件的中国同行,使得这个经济强国不得不黯然退出和两大强邻的直接争斗,最终成为中国或者日本的小兄弟!(未完待续)
远东两大经济强国的公司之间的配合是早就形成的,并由长期以来的各种利益在支配着,关系牢不可破,彼此该怎么做,怎么围攻对手,早已是轻车熟路;相反的大多数中国公司在几个月前还是冤家对头呢,如今能够坐在一起协商,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好在有一点儿大家是明白的,合则力强,分则力弱,合作或许还能顶住对手的围攻,一旦分散开来,势必会被国际同行逐个挤垮,这是一场没有妥协、没有区别的战争,没有一家中国制造业公司和对手合作,而日本和韩朝也没有放过任何一个落单的中国同行。这种残酷的集体对决,连仙女都有点儿感到心惊肉跳,一向独来独往的这个世界性大巨头也不得不拉拢一些合作伙伴,“增强与国际势力对抗”的实力!虽然中国向来是一个心不齐的国家,国难当头,有汉奸子走狗,也有大大小小的卖国贼,发国难财的更是司空见惯,一盘散沙是中国的固有特色,但是商人是最重视利益也最明白利害关系的人群,让全世界都担心的惹怒中国人的可怕又一次出现了,只是,这种可怕被推行集体对决的日本和韩朝领受!
如果在远东的贸易战是以单个公司的形式展开,那么最终的结果可能会复杂的多,至少可以这么说,只要两国企业之间不首先进行联合,那么向来喜欢“利益优先”的中国公司,向来喜欢“独来独往”、喜欢“亲善友邻”的中国企业肯定不会联合,至少不会主动联合起来。虽然大家知道日本和韩朝企业的民族性比较强,常常联合起来进行排外性竞争,但还是缺乏联合起来进行集体对抗的心理准备。但是对两国的企业来说,缺乏地利与人和上的先天优势,加上早先在中国市场上的经验教训,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必须联合起来共同竞争!向来就是共同进退的他们知道如果合作伙伴被削弱了,那么他们也会被严重削弱,至少不能保持先前的强势地位;而且在一些民族激进主义者看来,远东的经济之战是一场“不流血”的民族生死存亡的大战,要想生存,就得践踏着中国同行的身体走过去!原本,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并没有严格的国家主义观念,多年来来自全世界的产品都在国内很好的销售,使用国际产品已经随着世界全球化的日益加剧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更何况越来越强的国力让他们也有“远东是远东人的远东”的意识。可是对手们残酷的对待中国同行,在中国市场上进行如此明显的“民族性经济战”,不仅激起了中国同行的反击,更激起了中国普通民众的几乎一致的反感,终于让他们自食其果,又一次处于竞争中的劣势地位。人类是一个非常奇怪的动物,一旦尝到了甜头,就会紧抓着不放,而如今尝到甜头的中国制造业公司,更是把这种合作发挥的淋漓尽致,其默契程度可谓是一日千里,让国际观察家们目瞪口呆,让国际同行们心惊肉跳。由此,一场三国大战正式开始,后来,即使脱离了民众的支持,国内公司也至少可以保持55%以上的市场占有率,就是保持65%的份额也成为比较容易的事情了!
随着中国同行的阻击和反击越来越激烈,东亚两个对手的日子就越来越难过,自从把市场占有率推进到35%以后,他们就发现再也难进半步了,手段用尽,仍然是不得寸功!
统计数字表明,3月份中国公司的产品市场占有率为65%,4月份上升到了65.5%,到了5月份回落到65%,6月份,67%,一直到10月份,一直在65%和70%之间徘徊。面对中国同行的强大竞争压力,东亚两强抛弃了成见,进行了全面的互相配合,但是一加一并不等于二,有时候比二还要小一些,他们的合作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事实上,自从市场大战展开,中国企业就面临着两条战线的压力,这两个对手几乎是一起展开围攻,各取所需,虽然也出现过一些利益冲突,但是基本上是彼此井水不犯河水,都被最小化了,让中国人来说,“两国早就合伙图谋中国了”,所以其联合的效果并不大。8月份国内企业从68%的市场占有率下降到66%,9月份维持在65%的水平,10月份还是维持在了65%的较高水平,十月鏖战,日本和韩朝公司也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当然,中国的内需已经充分调动起来,比如38年10月份就比年初上升了150%,各公司的生产量都增长了不少。
相比于37年2月份,中国国内的生产增长了4.6倍,日本增长了6.5倍,韩朝和日本相差不多,但是加上各国国内的消费量,三国之间还是有区别的。如果中国生产了大约325的产品,那么日本仅仅生产了200产品(国内市场为80),而韩朝生产了130产品(国内市场为75),这大约维持了其生产和销售的平衡。但是实际上,中国企业需要400就能满足要求了,日本需要生产300才能满足要求,而韩朝需要生产180才能达到平衡,这就使得各国的缺产率分别为18.75%、33.3%和27.7%,中国的情况最好,日本的状况最“令人担忧”,大约三分之一的生产无法进行。公司与公司之间没有永恒的利益,尤其是在生死存亡和彼此利益激烈冲突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所谓的盟友存在。日本企业的经济水平比中国高一些,但是由于某种特殊的原因,不能在和中国企业的竞争中获取优势,假如能从中国市场上再得到5个百分点,那么她就能维持和东亚邻居的增长平衡,可是十个月过去了,并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中国企业的整体情况虽然略有不如,但是每个行业都有不弱的公司存在,加上无法忽视的本土优势,那么为了企业尤其是国家的长远利益,他们就只能从韩朝身上取得了。韩朝企业和日本相比,虽然有不少领域达到或者保持领先水平,但是总体上有所不及,尤其是北方(原来的朝鲜)更要落后一些,虽然他们比中国同行的平均水平稍高一些,在没有中国企业拥有的本土优势的情况下,自然不是“盟友”的对手,10月份还能保持和日本先前的比例(大约为11:24),到了11月份,已经降到了9比25了,进入39年年初,销售量已经不足日本企业的三分之一了,她的市场份额不断的被日本同行夺去,当然还有一部分落入了中国同行的手里。
面对两国公司之间的“内战”,中国企业自然是不会放过,“柿子要捡软的捏”,这是大家都习惯的事情,虽然大家对日本有意见,但是对于韩朝也不见有好感,他们可是从来没有对总国同行心慈手软过,趁机削弱“不识好歹”的邻居成为许多公司组合体的首选,就是说成是“痛打落水狗”也可以。到了38年底,中国企业已经从韩朝身上取得了两个百分点,达到了67%的市场占有率,这时候她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不足8%了,在中国春节前夕,更是降到了6%左右,几乎下降了一半,相对的,国内企业则上升到了68.5%。韩朝成为这一阶段市场竞争的牺牲品,而就在这期间,因为商家的有力的刺激措施,中国市场消费持续上涨,增幅达到了20%。当然,两国的市场也有了增长,只不过没有中国快而已,比如日本达到了10%,韩朝稍为高一些达到了12%。以此时的开工情况来看,中国企业以411的产品占到满足要求(480)的85.6%,提高了4.37个百分点,日本以241的产品占满足要求(345)的69.9%,提升了2.1个百分点,而韩朝则以126的产品仅仅占有满足要求(200)的63%,下降了近十个百分点,实际产量还略有下降。韩朝的失败在于中国市场占有率的严重降低,因为其国内的市场根本就不能同中国市场相提并论,中国市场上的成败是他们生存的关键,这也是邻居们重视中国市场的重要原因。对他们来说,国内市场狭小,需求也不旺盛,同时生产力又比较高,再加上大公司都把注意力放在了中国身上,优先中国政策使得大量的优惠条件被投到中国,相对削弱了本国市场的恢复力度!
但是从种种迹象表示,日本企业加大了国内市场的恢复力度,从39年初开始,政府鼓励企业对国内市场予以扶持,同时韩朝也进行了类似的举措。从他们的角度考虑,这也是必需的事情,因为从近两年的情况来看,两国企业并没有从中国市场上得到足够的好处,为了增强国内企业的整体活力,在加强争夺中国市场的同时,加快本国市场的开发和恢复,效果可能会更好,这由此展开了远东之战的新阶段。东亚两个经济强国国力雄厚,经济基础比较好,国内市场恢复比较顺利,也恢复得比较好,相对来说可开发的前景有限,但并不是说没有开发潜力,完全恢复过来也是一个相当不小的市场。春节刚刚过去,市场大战的隆隆战鼓就敲起来了,经济学家们已经养成习惯了,他们领着国家的薪水,每天都在和市场统计数字打交道,分析统计数字,得出结论,发表见解……据数字显示,在年初的一月份,韩朝产品出现了大量积压的现象,积压率达到了50%左右,远远高于日本的35%和中国的25%,出口比例也已经从最高时的43%下降到34%;而日本则从33%上升到了64%,种种迹象显示了日本的上升势头,这对Z国政府或者企业来说都不是好消息。经济评论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发表,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大肆渲染,指引各家公司的行动以维护商业战争的果实,比如在37年让中国企业和中国人蒙羞的市场统计数字就是在他们的指导和统计下做出来的。
几十年来,中国已经建立起完善的社会统计制度,从海关到城市的各个商业部门,从制造业公司到具体的商家客户,统统被他们掌控和统计。民众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格言,当初中国市场被两国的产品所抢占,在舆论界的指导下,民间爆发了“救国”运动,现在的局面可以说是民众所创建起来的,人民的功劳功不可没。对于东亚的两个邻居,中国人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他们既不喜欢,又不希望他们过分削弱,尤其是不希望他们强大起来,几千年来的中央大国思想,使得他们特别讨厌其他国家对他们指手画脚,在他们面前耀武扬威,他们喜欢自由要远过于其他任何国家和人民,更让他们感到不舒服的是两国的民族主义太过浓厚,以前国内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为了发展经济吸引了他们的投资,使得中国人受够了两国思想行为的气,在日资企业和韩资企业工作过的人,几乎没有心情愉悦的!
两国情势的轻微变化,马上吸引了中国专家们的注意力,2月份,韩朝国内的市场需求上涨了35%,日本也上涨了30%,这使得他们的出货量大量增加,工厂的挤压率开始降低……中国人也不是什么善人,特别是关系到今后实力的对比,没有人会认为日本情愿放弃对中国海洋资源的野心,如何削弱两国,尤其是日本,成为人们关心的共同问题。中国企业没有精力也没有足够的能力打入两国市场,那么就只好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以中国大市场挤压两国的小市场。3月份,中国公司舍弃节节败退的韩朝企业,把日本同行当作了竞争的主要对象,这一方面是韩朝留在中国市场的企业都是一些硬骨头,大企业,再压缩也不能将他们赶出去,保留6%的市场占有率已经是最低限度了;另一方面日本拥有的四分之一市场,可是让某些人非常眼红,如果能够降低日本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对长远来说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市场上的微小变化,商人们可是轻易的就能感觉出来,而且统计数字也确实的显现出来,各家企业也都心知肚明,到了4月份,日本企业的中国市场占有率降到了25%,5月份时下讲到了22%;而韩朝产品则从6%上升到7.5%再上升到8%,仅仅半年时间,韩朝和日本企业的命运整个的变了个样!
中国企业加大对日本同行的竞争,起到了三个效果,首先,通过努力,市场份额上升了1.5个百分点,扩大了自身的占有率;其次,日本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连续下滑,下降了3.5个百分点,而相反,压力大减的韩朝企业上升了2个百分点;第三个效果才是某些人的根本目的,这就是把两国企业的注意力转移到中国方面来。因为中国市场庞大,还没有完全恢复就已经达到了两国市场的两倍多,关系到他们后期发展的关键所在,他们不得不重视在中国市场的占有情况,不得不把主要精力转移过来,增大中国市场的恢复力度,削弱他们本国市场的恢复力度。这个动作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5月份国内市场比上个月上扬了15个百分点,同期日本上升了14个百分点,而韩朝也仅仅上升了20个百分点。通过市场的手段,中国使得两个对手放慢了国内市场复苏的步伐,大战从此进入了激烈混战的局面,这时候,基本上是中国和韩朝企业一起对付日本同行,压缩日本企业的生存空间。5月份的统计数字表明,中国市场的销售量大增,但是日本产品的实际销售量反而下降,造成了严重的挤压。日本企业当然不甘心被挤出中国市场,全力反击,连带韩朝公司也不得不大力维持和扩大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因为他们没有其他的选择,只有抢占中国市场,才能维持和扩大公司的市场利益,一旦被挤出了中国市场,紧紧依靠国内市场,将很难生存下去,必将在未来的世界竞争中败北。
虽然在理论上,东亚三国的产品可以投放到世界的其他市场去,但实际上,在这种时候,根本就不可能,销售量比较大的欧美市场,经过两年多的“封闭式发展”,早已经是铁桶一般,难以迅速打开市场,尤其是成本不合适,其他市场又太小,更是大家互相争夺的地方,谁也讨不到好处,日本、北美、中国、韩朝和欧盟等地区的国际公司在那些地方混战,基本上势均力敌,谁也不能占有绝对优势。如今世界公认的三大市场,分别为欧盟、北美和中国,而中国市场甚至比北美市场的前途更大,实际数字也说明了这个问题。从37年2月份到39年5月份的两年多时间里,欧盟市场扩大为1.9倍,北美市场扩大为2.3倍,而中国市场扩大了3.3倍,如果说34年2月份欧盟市场为100的话,那么北美则为70,而中国仅仅为39,那么到了36年5月份,欧盟增长到了190,受损比较严重的北美市场已经恢复到了160,而当初受损更加严重的中国市场也达到了128,三大市场的差距在急剧缩小;另一方面,远东三大市场的综合已经达到了214,超过了欧盟大市场,庞大的远东市场由不得东亚三强在区域内展开血战!
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三国公司在中国(尤其是大陆)境内展开了又一轮的缠斗,各家公司之间攻攻守守,一会儿韩朝和日本公司合作,对付强势的中国企业,一会儿中日一起对付韩朝,或者中国和韩朝一起联手,对付渐趋强大的入日本企业,社会统计数字还是每月出一次,三国公司以及各国国内的市场状况都有分析。到了6月份,日本产品所占的份额继续下降,仅仅21%多一点,而中国公司则突破了70%大关,达到了71%强;7月份,日本公司强势反击,中国企业所占份额开始下降,1.5个百分点很快就失去了;接着韩朝企业趁火打劫中国同行,使得其市场份额继续下降,还不足67%;可是到了9月份,中国企业依旧坚守在67%的份额,而韩朝已经退到了8%的占有率,降低了一个百分点;10月份,中国公司开始反击,日本产品销售两严重下滑,韩朝也上升到了11%。可是很快,韩朝公司就吃了大亏,11月份将为8%,12月份狂降为5.5%,同时中国企业上升到71.5%……七个月时间,中国公司市场占有率上下浮动了4.5个百分点,韩朝更是达到了5.5个百分点,连日本也达到了5个百分点,可见市场竞争激励的程度,据说几乎每个月或者每个地区都会出现不同的联合现象。
三国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中国市场,使得该市场的增长速度不仅高于欧美市场,更高于日本和韩朝市场,据统计数字显示,39年下半年,欧盟市场上升了22%,北美市场上升了31%,而中国市场上升了33%,日本仅仅为11%,韩朝也不过17.5%。到了70年初,世界主要市场的相对消费量,中国已经以170超过了美国(160)排在欧盟(232)之后了,此时韩朝市场不过47,日本市场也仅仅为51而已。从37年4月份到39年12月份的35个月里,世界的主要大市场中,欧盟增长了1.3倍,美国增长了2.0倍,中国增长了3.4倍,日本增长了1.2倍,韩朝增长了2.0倍……以中国的市场增幅为最大,日本为最小,而中国市场之所以能够迅速提升,与其本身市场容量大和有巨大潜力相关外,还与远东之战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争夺中国市场,在协议的严格约束下,各国公司纷纷以优惠政策刺激中国市场,刺激了市场消费的迅速提升,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远东之战,那么中国市场的恢复绝对不可能这么快,不可能迅速达到欧美市场的水平,还要在“小高速增长”中等待更长的时间!
而远东之战的后果也是非常明显的,对日本企业来说,得到了喘息机会,产品生产量增长了3.7倍,高于美国同行,没有让他们在和世界大国的比拼中处于下风,可以说是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而韩朝的生产量也增长了3.15倍,也算可以聊以Z慰,至于国内市场恢复的缓慢和中国差距的拉大,那都是不得不承受的副作用。总体来说,中国企业“在民众的支持下”,获得了最大的效益,而日本也得到了应该得到的收益,反倒是韩朝企业,在和两大强邻的对决中总是处于下风,既斗不过实力强大的日本,又受挫于占有各种便利条件的中国同行,使得这个经济强国不得不黯然退出和两大强邻的直接争斗,最终成为中国或者日本的小兄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