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二章 辽东故事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辽东郡的治所,就在襄平。
最初这里是燕将秦开起兵攻东胡,将燕国边境向东推进千里后,设下的边境堡垒,和烽火台的作用差不多。
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以襄平城为中心,设下了辽东郡。汉武时代,汉军东征西讨的余波彻底将胡人赶出了辽东疆域,除了原有的辽东郡之外,还将襄平以东,加上大半个半岛的地域上设立了玄菟、临屯、乐浪,以及真番四郡,即所谓的汉四郡。
在此之后,襄平才真正确立了辽东中心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有了今天的规模。和中原自然不能比,但在这边远之地,却是个令诸胡艳羡不已的奇迹之城。
高句丽人就一直对襄平垂涎三尺,不止一次的付诸行动,想要将这座城抢到手里,做为国都来摆摆谱。怎奈他们实力不济,努力了几十年也没有任何成就,反倒是自己被汉军逼得一退再退,朝不保夕久了,渐渐也就顾不上贪心了。
当然,历史上的高句丽人最终还是如愿以偿了。在两晋时代,中原内讧频频,进而惹得五胡乱华,再无暇他顾,高句丽趁机对辽东汉土蚕食鲸吞,最终将襄平城和汉四郡霸占了去。
张方虽然不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不过,当他站在辽中平原上,远远眺望襄平城时,他心中也是大为惊叹,觉得襄平确实不愧奇迹之城的名头。
城池,确实不大,城墙高不足两丈,每面城墙也不过三五百步,远称不上雄伟,据说这还是几经扩建之后的成果。这样的城池,别说中原,就算放在同为边地的并州,也显得太过寒酸了一些。这么小的城,就算里面住得人挨人,能容下三五千人也就是极限了。
真正让人惊奇的,是城周围的景象。
张方在高唐也住过一阵子,对这种景象并不陌生,初见时的一恍惚间,他几乎错以为自己又回到了大河之畔。
襄平城依山傍水而立,周围地势平坦,一马平川,绵延千里的大梁水流经城南,在百里外与辽河汇流,西南而向,在江河口流入大海,和高唐的地势很像。
光是地势像,并不会给人以错觉,最让人诧异的还是城外连绵起伏的木屋和帐篷。特别是那些木屋,和高唐新城的样式极为相似,准确来说,更像是高唐城初建时的模样。
样式像,规模也差不多,辽中平原的千里沃野,仿佛都被这些帐篷和木屋覆盖住了一般,竟是一眼望不到尽头!
张方这是第一次来辽东,走的也不是陆路,但无论是在近海航行时,还是登陆之后,他确实也没看到什么人烟,觉得这里和想象中一样荒凉。到了襄平,陡然间看到成千上万的人聚居在一起的景象,他和他的伙伴们又岂能不大吃一惊?
“这,这简直是……”
“和高唐很像是吗?”柳毅微笑着问道。
辽东和青州的贸易关系已经维持了好几年,一直都是他和青州方面打交道,最初是在东莱,后来王羽移镇高唐,柳毅也曾去过高唐拜访。他能理解张方等人此刻的心情,因为他当初在高唐,也曾发出过同样的感慨。
“是……”张方下意识回答了一声才发现不对,赶忙改口道:“啊,不,我是说,这里怎么会有这么多人?”
震惊过后,他理所当然的认为是辽东在模仿高唐,不过高唐建城至今一共才三年,在辽东这么偏远的地方,就算公孙度有心模仿,也不可能有这种效率啊。
“所以我一直觉得,王骠骑也是我道中人。”柳毅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若有深意的感叹了一句。
“哦?”张方不知道这话有什么深意,茫然转头,视线刚好与柳毅看过来的灼灼视线对了一下,对方眼中的热度像是化成了实质,让他瞬间有了种被烫到的错觉。
“刘将军,你的意思是……”根据谍报司的情报,张方知道柳毅是辽东方面,亲青州一派的领军人物,所以他才会特意出城迎接自己一行。他很怀疑,自己是不是错过了某个暗示,否则对方这没头没脑的感慨又算是什么?
“没什么,请别在意。”柳毅摇摇头,嘴上说别在意,但擅长察言观色的张方却敏锐的捕捉到了对方眼中一闪而逝的失望情绪。不过他也没办法深究,因为柳毅的失态只有这么一瞬间,紧接着就滔滔不绝的讲起辽东的发展史来。
“襄平有今天这般兴旺,自非一日之功,早在我家主公掌握大权之前,襄平周围的居民就已经有数万之众了……”
张方对这个话题还是很有兴趣的,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现在他看到的辽东,显然和其他中原人理解的有很大的不同,要是搞不清楚其中的区别,的确很容易误事。
一直以来,中原人对辽东持的都是漠视态度,就算知道这些年辽东很兴旺,但大多数人也只会认为,这里的兴旺,纯粹就是因为很多难民逃到这里所至,连自家主公这样高瞻远瞩的人都不能免俗。
可从柳毅的介绍中,张方却听到了很多不为人知的讯息。
辽东的兴旺,绝非自公孙度或汉末大乱才开始的,早在西汉年间,这里就是个鱼龙混杂之地。
草原上失势的部落,如乌桓,汉廷给他们划下的居住地是辽东,中原的罪犯,流民,甚至还有在政争中失败的世家豪门,都会逃到边地安身。久而久之,原来荒无人烟的辽东便渐渐有了人气。
不知为什么,听过这段介绍,张方总觉得柳毅话没说完,有些未尽之意,只是对方不说,他也不好认真追究。
“先聚在襄平的,都是汉民。襄平附近水土极好,在辽东这里也算是个相对暖和的地方,沿河的良田,就都是先辈们从无到有的开垦出来的。内附的胡人虽然得到了土地,却不会耕种,听说襄平的兴旺后,也纷纷聚了过来,这附近渐渐有了些模样。”
说着,柳毅的声音突然调高,激昂说道:“但最终成就今天这般兴旺的,还得数我家主公!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襄平,今天的辽东,于国于民,我家主公都是有功的!”
“正是如此!”张方点点头,附和了一声。
这次他把握到对方的言下之意了,公孙度有功,而且也有拿功劳讨价还价的意思。只是柳毅没搞清楚,自己并不是来讨价还价的使者,只是个传达消息的所谓‘大使’,对方这番心思算是白费了。
不过,张方不会笨到将话挑明,反正对方说,自己就听着,然后完整的传达给主公,也不算白听。
柳毅微微一顿,略带诧异的看了张方一眼。他和青州没少打交道,也没少吃亏——不是真的被坑,只是做生意讨价还价,总会分个高低上下,差别只是哪边更有主动权,而非谁坑了谁。
青州方面负责海贸的主要是糜竺兄妹,偶尔王修也会来凑个热闹,诸葛亮、庞统也一度现场观摩,并参与过。柳毅虽然也不是普通人,但遇上这么一帮牛人,自然只有吃瘪的份儿。
为了迎接这次青州来人,他也是做足了准备,就想着一雪前耻呢,结果却遇上了看似没什么城府,脾气很不错的张方,感觉像是一拳打在了棉花里似的。
他要雪耻并不是为了面子,只是不想事情变得无可挽回罢了。张方答应得这么痛快,倒是让他惊疑不定起来,不知道青州方面是做好让步的准备了,还是铁了心的要逼着主公屈服。
好在他没少经历过大风大浪,微一愣神后,便继续说了下去,说的自然还是公孙度对辽东的重要性。
有了人气,带来的未必是繁荣,汉代辽东的振兴史便足以证明这一点。在襄平的繁荣初见端详后,阶级立刻出现了。
汉民这边主要以破落世家为主,这些人家世虽然败了,但学识和阅历都远在普通人之上,凭借这些东西,很快就有几大家族脱颖而出。
胡人那边本就有很多人是整个部落迁居过来的,天然就有领袖,在草原上他们是大人、小帅,到了辽东,他们很快就和汉人一样,也组建起家族来。
有了阶级,有了豪强,接下来就是没完没了的内斗。
其实襄平附近的地方,不见得就是辽东最好的,但只有这里的开发程度最高。地方势力成型后,很快就失去了开拓进取的精神,众人视辽东的其他疆域于无物,围绕着襄平地方上的利益,展开了一系列的争夺。
有的时候是汉民豪强联手对付胡人,有的时候是汉人和胡人一起对付汉人,或胡人……总之是相当混乱。胡人对争权夺利的这套东西本不是很擅长,但入乡随俗,吃过几次亏,自然就会涨见识,见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也就会了。
亏了辽东本身不是什么太平乐土,周围高句丽、乌桓、鲜卑都在虎视眈眈,所以辽东人的争斗始终保持着克制,在对外的时候还是会联手对敌。虽然对外屡有胜绩,可发展却是谈不上了,某种意义上来讲,辽东的情况和后世的中原倒是差不多。
最后结束这一切的是公孙度。
他的发迹史,其实和刘表有些相似。
早在得到朝廷的敕封之前,他就已经在辽东拥有一定的势力了。得到了大义名分后,他立刻发动,借着庆功宴的机会,将私心最重,斗得最凶的近百家豪强的首脑人物一网打尽。
随后,趁着这些豪族失去首脑,群龙无首的机会,他各个击破,在短短数日间近乎全部接受了百家豪强的实力,就此成为了实至名归的辽东太守,一方诸侯。
“在我家主公的引领下,在短短数年时间,辽东的人口增加了三倍,新开垦出的土地增加了一倍,船队、海贸规模、对外战争的胜绩,都远胜于前。不是柳某自家夸口,即便历数中原,除了王骠骑外,谁能取主公而代之,还能继续让辽东蒸蒸日上?”
柳毅猛一挥手,像是要将一望无际的聚居点和良田全部圈起一般,大声质问道:“尊使当知,襄平如今的景象,并非一两天,而是比重建的高唐城还要更早!单在辽东一隅,谁能比我家主公做得更好?”
说到最后,他的语气中已经带了愤懑之意,显然对王羽有可能的削藩之举深为不满,所以才借着讲述辽东的发展史,做出了质问。
张方沉默良久,最后闷闷的说了一句话,柳毅顿时便哑口无言了。
“柳将军说的有理,不过,在下不是代表我家主公的使臣,只是来辽东驻守,促进海贸事宜的,您用这些话来问我,我也只能说,会将这些话传达回去,尽快让我家主公知道。”
“啊?”柳毅目瞪口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本站)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辽东郡的治所,就在襄平。
最初这里是燕将秦开起兵攻东胡,将燕国边境向东推进千里后,设下的边境堡垒,和烽火台的作用差不多。
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以襄平城为中心,设下了辽东郡。汉武时代,汉军东征西讨的余波彻底将胡人赶出了辽东疆域,除了原有的辽东郡之外,还将襄平以东,加上大半个半岛的地域上设立了玄菟、临屯、乐浪,以及真番四郡,即所谓的汉四郡。
在此之后,襄平才真正确立了辽东中心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有了今天的规模。和中原自然不能比,但在这边远之地,却是个令诸胡艳羡不已的奇迹之城。
高句丽人就一直对襄平垂涎三尺,不止一次的付诸行动,想要将这座城抢到手里,做为国都来摆摆谱。怎奈他们实力不济,努力了几十年也没有任何成就,反倒是自己被汉军逼得一退再退,朝不保夕久了,渐渐也就顾不上贪心了。
当然,历史上的高句丽人最终还是如愿以偿了。在两晋时代,中原内讧频频,进而惹得五胡乱华,再无暇他顾,高句丽趁机对辽东汉土蚕食鲸吞,最终将襄平城和汉四郡霸占了去。
张方虽然不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不过,当他站在辽中平原上,远远眺望襄平城时,他心中也是大为惊叹,觉得襄平确实不愧奇迹之城的名头。
城池,确实不大,城墙高不足两丈,每面城墙也不过三五百步,远称不上雄伟,据说这还是几经扩建之后的成果。这样的城池,别说中原,就算放在同为边地的并州,也显得太过寒酸了一些。这么小的城,就算里面住得人挨人,能容下三五千人也就是极限了。
真正让人惊奇的,是城周围的景象。
张方在高唐也住过一阵子,对这种景象并不陌生,初见时的一恍惚间,他几乎错以为自己又回到了大河之畔。
襄平城依山傍水而立,周围地势平坦,一马平川,绵延千里的大梁水流经城南,在百里外与辽河汇流,西南而向,在江河口流入大海,和高唐的地势很像。
光是地势像,并不会给人以错觉,最让人诧异的还是城外连绵起伏的木屋和帐篷。特别是那些木屋,和高唐新城的样式极为相似,准确来说,更像是高唐城初建时的模样。
样式像,规模也差不多,辽中平原的千里沃野,仿佛都被这些帐篷和木屋覆盖住了一般,竟是一眼望不到尽头!
张方这是第一次来辽东,走的也不是陆路,但无论是在近海航行时,还是登陆之后,他确实也没看到什么人烟,觉得这里和想象中一样荒凉。到了襄平,陡然间看到成千上万的人聚居在一起的景象,他和他的伙伴们又岂能不大吃一惊?
“这,这简直是……”
“和高唐很像是吗?”柳毅微笑着问道。
辽东和青州的贸易关系已经维持了好几年,一直都是他和青州方面打交道,最初是在东莱,后来王羽移镇高唐,柳毅也曾去过高唐拜访。他能理解张方等人此刻的心情,因为他当初在高唐,也曾发出过同样的感慨。
“是……”张方下意识回答了一声才发现不对,赶忙改口道:“啊,不,我是说,这里怎么会有这么多人?”
震惊过后,他理所当然的认为是辽东在模仿高唐,不过高唐建城至今一共才三年,在辽东这么偏远的地方,就算公孙度有心模仿,也不可能有这种效率啊。
“所以我一直觉得,王骠骑也是我道中人。”柳毅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若有深意的感叹了一句。
“哦?”张方不知道这话有什么深意,茫然转头,视线刚好与柳毅看过来的灼灼视线对了一下,对方眼中的热度像是化成了实质,让他瞬间有了种被烫到的错觉。
“刘将军,你的意思是……”根据谍报司的情报,张方知道柳毅是辽东方面,亲青州一派的领军人物,所以他才会特意出城迎接自己一行。他很怀疑,自己是不是错过了某个暗示,否则对方这没头没脑的感慨又算是什么?
“没什么,请别在意。”柳毅摇摇头,嘴上说别在意,但擅长察言观色的张方却敏锐的捕捉到了对方眼中一闪而逝的失望情绪。不过他也没办法深究,因为柳毅的失态只有这么一瞬间,紧接着就滔滔不绝的讲起辽东的发展史来。
“襄平有今天这般兴旺,自非一日之功,早在我家主公掌握大权之前,襄平周围的居民就已经有数万之众了……”
张方对这个话题还是很有兴趣的,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现在他看到的辽东,显然和其他中原人理解的有很大的不同,要是搞不清楚其中的区别,的确很容易误事。
一直以来,中原人对辽东持的都是漠视态度,就算知道这些年辽东很兴旺,但大多数人也只会认为,这里的兴旺,纯粹就是因为很多难民逃到这里所至,连自家主公这样高瞻远瞩的人都不能免俗。
可从柳毅的介绍中,张方却听到了很多不为人知的讯息。
辽东的兴旺,绝非自公孙度或汉末大乱才开始的,早在西汉年间,这里就是个鱼龙混杂之地。
草原上失势的部落,如乌桓,汉廷给他们划下的居住地是辽东,中原的罪犯,流民,甚至还有在政争中失败的世家豪门,都会逃到边地安身。久而久之,原来荒无人烟的辽东便渐渐有了人气。
不知为什么,听过这段介绍,张方总觉得柳毅话没说完,有些未尽之意,只是对方不说,他也不好认真追究。
“先聚在襄平的,都是汉民。襄平附近水土极好,在辽东这里也算是个相对暖和的地方,沿河的良田,就都是先辈们从无到有的开垦出来的。内附的胡人虽然得到了土地,却不会耕种,听说襄平的兴旺后,也纷纷聚了过来,这附近渐渐有了些模样。”
说着,柳毅的声音突然调高,激昂说道:“但最终成就今天这般兴旺的,还得数我家主公!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襄平,今天的辽东,于国于民,我家主公都是有功的!”
“正是如此!”张方点点头,附和了一声。
这次他把握到对方的言下之意了,公孙度有功,而且也有拿功劳讨价还价的意思。只是柳毅没搞清楚,自己并不是来讨价还价的使者,只是个传达消息的所谓‘大使’,对方这番心思算是白费了。
不过,张方不会笨到将话挑明,反正对方说,自己就听着,然后完整的传达给主公,也不算白听。
柳毅微微一顿,略带诧异的看了张方一眼。他和青州没少打交道,也没少吃亏——不是真的被坑,只是做生意讨价还价,总会分个高低上下,差别只是哪边更有主动权,而非谁坑了谁。
青州方面负责海贸的主要是糜竺兄妹,偶尔王修也会来凑个热闹,诸葛亮、庞统也一度现场观摩,并参与过。柳毅虽然也不是普通人,但遇上这么一帮牛人,自然只有吃瘪的份儿。
为了迎接这次青州来人,他也是做足了准备,就想着一雪前耻呢,结果却遇上了看似没什么城府,脾气很不错的张方,感觉像是一拳打在了棉花里似的。
他要雪耻并不是为了面子,只是不想事情变得无可挽回罢了。张方答应得这么痛快,倒是让他惊疑不定起来,不知道青州方面是做好让步的准备了,还是铁了心的要逼着主公屈服。
好在他没少经历过大风大浪,微一愣神后,便继续说了下去,说的自然还是公孙度对辽东的重要性。
有了人气,带来的未必是繁荣,汉代辽东的振兴史便足以证明这一点。在襄平的繁荣初见端详后,阶级立刻出现了。
汉民这边主要以破落世家为主,这些人家世虽然败了,但学识和阅历都远在普通人之上,凭借这些东西,很快就有几大家族脱颖而出。
胡人那边本就有很多人是整个部落迁居过来的,天然就有领袖,在草原上他们是大人、小帅,到了辽东,他们很快就和汉人一样,也组建起家族来。
有了阶级,有了豪强,接下来就是没完没了的内斗。
其实襄平附近的地方,不见得就是辽东最好的,但只有这里的开发程度最高。地方势力成型后,很快就失去了开拓进取的精神,众人视辽东的其他疆域于无物,围绕着襄平地方上的利益,展开了一系列的争夺。
有的时候是汉民豪强联手对付胡人,有的时候是汉人和胡人一起对付汉人,或胡人……总之是相当混乱。胡人对争权夺利的这套东西本不是很擅长,但入乡随俗,吃过几次亏,自然就会涨见识,见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也就会了。
亏了辽东本身不是什么太平乐土,周围高句丽、乌桓、鲜卑都在虎视眈眈,所以辽东人的争斗始终保持着克制,在对外的时候还是会联手对敌。虽然对外屡有胜绩,可发展却是谈不上了,某种意义上来讲,辽东的情况和后世的中原倒是差不多。
最后结束这一切的是公孙度。
他的发迹史,其实和刘表有些相似。
早在得到朝廷的敕封之前,他就已经在辽东拥有一定的势力了。得到了大义名分后,他立刻发动,借着庆功宴的机会,将私心最重,斗得最凶的近百家豪强的首脑人物一网打尽。
随后,趁着这些豪族失去首脑,群龙无首的机会,他各个击破,在短短数日间近乎全部接受了百家豪强的实力,就此成为了实至名归的辽东太守,一方诸侯。
“在我家主公的引领下,在短短数年时间,辽东的人口增加了三倍,新开垦出的土地增加了一倍,船队、海贸规模、对外战争的胜绩,都远胜于前。不是柳某自家夸口,即便历数中原,除了王骠骑外,谁能取主公而代之,还能继续让辽东蒸蒸日上?”
柳毅猛一挥手,像是要将一望无际的聚居点和良田全部圈起一般,大声质问道:“尊使当知,襄平如今的景象,并非一两天,而是比重建的高唐城还要更早!单在辽东一隅,谁能比我家主公做得更好?”
说到最后,他的语气中已经带了愤懑之意,显然对王羽有可能的削藩之举深为不满,所以才借着讲述辽东的发展史,做出了质问。
张方沉默良久,最后闷闷的说了一句话,柳毅顿时便哑口无言了。
“柳将军说的有理,不过,在下不是代表我家主公的使臣,只是来辽东驻守,促进海贸事宜的,您用这些话来问我,我也只能说,会将这些话传达回去,尽快让我家主公知道。”
“啊?”柳毅目瞪口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本站)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