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首任军长 > 第十二章大别山的冬天四

第十二章大别山的冬天四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毛泽东曾对刘邓大军进军大别山估计过三种前途“一是付了代价站不住脚,准备回来;二是付了代价站不稳脚,在周围坚持斗争;三是付了代价站稳了脚。从最困难方面着想,坚决勇敢地战胜一切困难,争取最好的前途。”

    毛泽东的话是前瞻的。一支深入国统区纵深,远离大后方的解放军,在重兵进攻和围困下,能立足生根,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特别是,部队从夏天开始千里跃进大别山,现在到了冬天的季节,缺衣缺鞋,随之而来的困难自然变得异常巨大。不仅如此,部队还要经常顶风冒雪,爬山涉水,甚至赤足行军。还有,部队严重缺粮,只能喝稀饭,有时数日不得一餐饱,半月不见盐和油部队的供给问题,直接影响到能否坚持在大别山的斗争,影响到军民关系。

    在这紧要关头,毛泽东作了两条指示,一、“向敌军及国民党统治区要补充”;二、“就地取给”

    对于1947年大别山的这个冬季,众将领们都记忆犹新。

    刘伯承在1982年回忆起这年冬季时,说道:

    高山铺战役之后,已经是露寒霜重的深秋时节。我十几万大军仍然穿着单薄的征衣。如何抓住胜利后的有利时刻,尽快地解决冬衣问题,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的问题了。党中央和毛主席时刻都在关怀着我们,曾打算从晋冀鲁豫根据地送棉衣来,或送银元来就地采购。但是,千里迢迢,封锁重重,这是何等困难的事!因此,我们报请中央,由我们自己设法解决。解决的办法主要是依靠群众支援和全体指战员自己动手。我们规定了筹借材料的政策。经过宣传动员,广大群众热情支助。我们很快筹借到大量布匹和棉花。同志们用竹鞭、树条和自制的弹弓来弹棉花,用稻草灰染出灰布,全军上下自己动手做起棉衣来。不久,十几万指战员就都穿上自己亲手做成的棉衣,冒着风雪严寒,信心倍增地投入了更加艰苦的斗争。

    六纵政委杜义德在转战歼敌,坚持大别山斗争的这篇回忆文章中,对这年冬天是这样说的:

    高山铺之战的胜利,是我们在完全没有后方依托,供应异常困难,军队连续转战的条件下取得的。这一仗,粉碎了敌人围歼我军的阴谋,沉重打击了敌军和地方反动势力的气焰,大大提高了部队在无后方依托和山地条件下作战的信心,鼓舞了群众的斗争热情,为建立大别山根据地,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

    高山铺战斗后,已近初冬季节,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部队仍然穿着单衣。严冬将届,何以御寒?晋冀鲁豫老区虽已做好了十几万套棉服,因无法运送,可望而不可及。刘、邓首长指示,当务之急是发动部队,自筹自缝,解决冬衣问题。我要各旅按照分配的地区,采取向地主征集,向商家和一部分富裕农民开借条进行筹供的办法(全国解放后,人民政府偿还了借据折合的款项),筹集布匹棉花。发动干部战士动脑子,想办法,用稻草灰代替染料,将布染成灰色。请当地老乡传授缝衣技术,上下一齐动手缝制棉衣。尤其是刘、邓首长自己缝衣,刘司令员教干部、战士用搪瓷碗扣在布上挖领口的消息传到部队,更加激励了我们干部战士克服困难的信心。经过努力,全纵干部战士终于很快穿上了自己做的棉衣。虽然我们的棉衣经雨一淋,太阳一晒,变得灰不灰,花不花,五颜六色,但由于棉衣是我们克服了困难,自己动手制作的,战士们穿上它,仍感到非常自豪。

    六纵十七旅旅长李德生在1988年2月回忆这段岁月时,是这样说的:

    我军远离晋鲁豫老根据地,跃进到敌占区进行无后方作战,首先面临的是物资供应困难。毛主席和党中央于9月中旬电示:“应从根本上改变依靠后方接济的思想。”“人员、粮食、被服、弹药一切从敌人和新区取给。”我军初入新区,开始是利用旧保甲筹借军粮,以后是在解放了的城镇中征税和向商人筹借物资的办法。并号召广大指战员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自己动手,克服困难,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部队在紧张频繁的斗争中,没有鞋子穿,就组织战士们学习打草鞋;没有足够的药品,卫生部利用食盐水等代用品为伤员消毒,并组织卫生人员采集中草药。最困难的阶段,有的部队20多天没有吃到油盐,有的部队在断粮的情况下,拔野菜或以清水煮马肉充饥。高山铺战役之后,气候已转寒冷,10万大军尚着单薄的夏衣在山区转战。刘、邓首长决心发动全军将士自己动手,依靠群众解决冬装。各部队派出采购人员,根据野司规定的政策,向商家和群众购买、筹借布匹和棉花。干部战士动脑子、想办法,用树条制成弹弓弹棉花,用稻草灰将各色杂布染成灰色,请当地妇女传授缝衣技术。刘司令员还亲自教干部战士裁缝领口。全军上下,一齐动手,终于克服困难,穿上棉衣,战胜了大别山严寒的威胁,满怀信心去迎接更加艰苦的考验。

    李德生说的“刘邓首长发动全军将士自己动手,依靠群众解决冬装”的事,作家冷梦书写六纵十八旅旅长肖永银少将一书中,有详细描写。这里摘录其中的一节:

    许多年以后,肖永银回想起大别山那个冬天,还唏嘘不已:“那时候最发愁”

    夏天进大别山的单衣已经无法御寒,而晋冀鲁豫老区人民为子弟兵赶制的十几万套棉衣又无法运过封锁线。为了使战士不致冻死,各部队自己筹集布匹棉花自己动手做棉衣。刘伯承也戴上老花镜真正“老妈妈似地”穿针引线,大军事家做起“女红”也别出心裁,取得了“搪瓷碗挖领口”的专利权,部队上上下下仿效之,居然在三九寒天降临之前无论做工粗细全都穿上了五颜六色的棉衣,除了红颜色白颜色“犯忌”外,抓住不管什么颜色的布料都往身上整。旅长和政委总该比战士穿得整齐点,两人为了保持“本色”用稻草灰把白布染灰,晴天倒好,遇到下雨下雪,稻草灰“经不起考验”结果白一片,灰一片,变成了“迷彩服”

    一天,肖永银穿着“迷彩服”到野司去,邓小平政委盯着他看了一会儿“扑哧”笑了:

    “肖永银呐,你是不是该把裤子脱下来让警卫员给你补补?”

    肖永银一摸屁股,这才发现屁股上破了几个大洞,好在穿了几层,不算“露腚”他拍拍屁股,自嘲地笑笑:

    “哦?才发现。没有露肉,又不阅兵,没什么要紧的——我脑瓜子没装这些。”

    够他发愁的事儿太多。伤员没法处理,抬着抬着就死在半路上。粮草筹集不来,有粮的地方离敌人太近,部队忍饥挨饿。最犯愁的,是人没鞋,马没掌

    一天,部队行军,一个战士走过旅长身边时,调皮地翘起一只脚:“旅长,你看咱艰苦不艰苦?”战士在笑,旅长却难过得心头发颤。战士的布鞋,磨掉了后鞋帮,脚后跟上沾着个大冰坨子。旅长拍拍战士的肩膀,声音发涩:

    “你是个好战士,我这个当旅长的,不能给你搞双鞋穿”

    他看看自己的部队,许多双穿着破草鞋的脚走在冰天雪地里泪水模糊了他的视线,他觉得愧对自己的士兵。“今晚去打浠水!”转过头来,他对李震说。当晚奔袭浠水,很轻易打下来,结果非常失望,总共才搞了二三百双鞋,一个连也分不到十双

    六纵十八旅政委李震,实在是被指战员们战胜无衣无粮的困难所感动的不能自已,诗意大发,仿照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的风格,写了一首长长的诗——棉衣歌:

    刘邓健儿着单衣薄衫单被不成寐月冷霜白草凄迷大别初建无后方十万冬衣何处觅千万将士暗思量全军无人不煎急眼望严冬即来临寒风大雪以何御百万贼兵何足畏三冬无衣实堪虑生死关头仰刘邓能使无衣成有衣千万将士自己缝织成棉衣渡严冬号令传来人咋舌男儿何曾会女红官兵束手皆无策手持针线自伤嗟剪裁不知怎下手尺度难量体肥瘦腿难盘曲腰难俯针线那如枪应手针刺衣襟手出血刀剪衣袖指有缺千次万遍缝不成掷衣起立骂北风顿足出户起徘徊移时俯首入室来屋角拾起未成裳平心静气再思量翻来覆去思不得持衣出户问女娘大别妇女习耕作缝衣从来靠衣匠绝望归来长叹息悔不在家学缝衣身坐门槛手捧额神思彷徨无主意忽听将校传口语刘邓亦自织冬衣全军上下欢若狂齐呼刘邓寿无疆刘邓如此我何言从此将士不畏难两人促膝细交谈三五成群相钻研慢把单衣比棉裳相差只是一层棉依照单衣作棉裳剪裁缝合相模仿一人作成千人会六军七日着新装新装着上竞相比看谁新衣更合体全军上下喜气飞从此无人再伤悲此事古今从无闻千古奇迹出我军一切困难皆可渡全在万众是一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