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军首任军长杜义德三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节三六纵的老人们说:
杜义德是率领六纵千里跃进大别山后才当上了首任军长的!
1945年10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以太行六分区机关及直属队、韦支队、石支队、秦向支队为基本力量,组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任命王近山为纵队司令员,杜义德为纵队政治委员。刘邓大军中的这对“黄金搭档”从六纵组建开始,截至抗美援朝,佳话不断。
佳话之一:六纵组建后,六纵指战员们在杜义德和王近山率领下,首战兰封,全歼国民党军3000余人。一战扬威,六纵一跃成为主力部队。然而,兰封一战打出了威风,也打出了麻烦,国民党军盯上了六纵,盯上了从太行山下来的刘邓大军。蒋介石派出了14个整编师30余万兵力向在鲁西南地区的刘邓大军压来。
是退回太行山,还是坚持在鲁西南战斗,摆在刘邓大军前面的路有两条。
刘伯承和邓小平召集手下战将开会。这是一次艰难抉择的会议。
刘伯承分析目前所处的严峻形势说:“要粉碎敌人的钳形攻势,关键在于充分利用敌人的弱点,趁敌人东西方向尚未合拢之时,各路敌军仍处于分散之机,必须先将其中一部歼灭!”
邓小平走到地图前说:“我考虑有两个方案,一是暂时避开敌人的锋芒,将我主力迅速撤到黄河以北休整一段时间,尔后再寻机南下歼敌。这个方案,从我们这个局部情况考虑,是比较有利的。但是,这样一来,势必增大对陈毅、李先念的压力,对全局不利。二是,我们咬咬牙关,再打一仗。这样,我们的包袱会背得重一些,但陈毅、李先念他们那边就轻松多了!我的意见是以第二个方案为好。”
刘伯承一笑,幽默地说:“蒋介石是饭馆子战术,送来一桌还不等我们吃完,又送来一桌,逼着我们吃。来而不往非礼嘛,既然送来了,我们就放开肚子吃哟!”
然而,会议气氛十分反常。除了两位主帅一唱一和外,参加会议的二纵司令员陈再道、政委宋任穷;三纵司令员陈锡联、政委彭涛;六纵司令员王近山、政委杜义德;七纵司令员杨勇、政委张霖芝等,都沉默不语,一声不吭。
邓小平用犀利的目光扫视了一遍各纵队司令员、政委后,丢出了一句掷地的“炮弹”:“如果不打,我们回太行山去!”
刘伯承不再幽默,而是严肃地接过政委的话题:“回太行山,敌人还允许不允许我们回去呢?”
各纵队司令员和政委们,有的抽烟,有的低着头。他们确实不好表态啊!兵力悬殊太大了!刘邓大军只有5万人,人家国民党军压过来足足有30万人啊!
这时,一个人霍地站了起来,铿锵有地说:“我主张打!”
王近山打破了僵局“我和杜政委商量过了,我们纵队打,我们六纵,比起二纵,三纵,七纵来,是个年轻的纵队,拿我们去和敌人拼,是值得的!只要主力纵队能保存下来,晋冀鲁豫解放区就能坚持,就能取得最后胜利,因此,拿我们去拼!”
王近山是位血性男儿。他圆睁一双虎眼,继续亢奋地说道:“我们先打,如果纵队打得剩下一个旅,我当旅长,老杜当旅政委;打剩一个团,我当团长,老杜当团政委;打剩一个连,我当连长,老杜当指导员。全纵队打光了,对得起党,对得起哺育我们的太行山父老乡亲们!”
全场肃然。
这时,杜义德站了起来。他敦实的身子,满脸的豪侠之气,犹如一尊铁打的金刚。他没有说话。其实,他无需说话,只要紧紧地站在王近山身边,就足够了!
一对主官,能够站在一起,是多么重要啊!
从此,王杜这对“黄金搭档”的消息开始传开。
邓小平激动了,手往前一指,说:“我支持你,你打!”
“政委说了算,你打!”刘伯承站起了身,走到地图前,指着地图说出了他对这次大战的构想:“西路之敌,数量虽多于东路,但多为杂牌军,其中,只有赵锡田的整三师是惟一嫡系。赵锡田毕业于黄埔一期,与刘峙有师生之谊,所率整三师号称‘能攻善守,所向披靡’。如果打掉整三师,破其西路主力,则可断其西路大钳,剩一只跛钳的敌人,必将不战自乱。”
此役,后来被称作为“大杨湖战役”众多史书则干脆就说“血洗大杨湖”
确实是血洗大杨河啊!六纵在此役中牺牲三分之一兵力,其中一个团仅剩五分之一兵力,但整个战役歼灭1个师部和4个旅共1。7万人,其中俘整编第三师师长赵锡田中将以下1。2万人。当时的解放日报社论评价说:“这个胜利,对于整个解放区南方战线,起到了扭转局面的重要作用。”
佳话之二:大杨湖战役之后,杜义德和王近山率领六纵穿插上官村,活捉国民党军第一o四旅正副旅长杨显明、李克源两位少将。兵锋过宁陵、亳州,吃掉了国民党军暂编第四纵队,把纵队司令张岚峰尸首移了位。
时间很快到了1947年3月,国民党军集中了34个旅25万人向红色首府延安进攻。为了策应中央,刘伯承和邓小平决定千里跃进大别山。这时,六纵司令员王近山却出了车祸。杜义德赶到野战医院,王近山握着杜义德的手说:“军政指挥全靠你一人了!”
杜义德说:“你安心养伤,等你伤好后,六纵原班人马交给你!”
杜义德没有食言,一年后,王近山回到六纵时,部队在大别山已站稳了脚跟。
千里跃进大别山,令杜义德终身难忘的事,则不是沿途的艰险历程,而是到了大别山后,如何坚持大别山斗争。进大别山前,毛泽东曾估计过可能出现的三个前途:“一是付了代价站不住脚,转回来;二是付了代价站不稳站,在周围打游击;三是付了代价站稳了脚。”毛泽东说:“要争取后一种前途,避免前两种前途。”
杜义德率六纵从1947年8月7日夜开始向大别山进军,到8月27日部队全部进入大别山,接下来,是如何实现“付了代价站稳了脚”的问题。为此,杜义德用了不少功夫,花了不少心血。
大别山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它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瞰制中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蒋介石岂能容忍在他的卧榻之侧有鼾声?因此,从1947年9月上旬,命令7个师分别从东、西、北三面对大别山包抄过来,妄图趁刘邓大军立足未稳之际,把他们赶出大别山。杜义德根据刘邓的命令,指挥六纵与兄弟部队一道,在商城之北的河凤集和商城之西的中铺地区打了两仗之后,六纵要在高山铺伏击国民党军。
10月26日,杜义德让纵队先遣队赶到高山铺西山,趁敌不备,抢占了李家寨和马骑山,迅速构筑工事,从而扎死了“口袋”27日,国民党军第四十师八十二旅发觉不对劲,开始向东进攻,企图夺路逃命。此时,哪里还逃得掉,杜义德命令部队狠狠地打。结果战斗到10时许,国民党军八十二旅1。26万人全部被歼,还击落了一架敌机,俘虏了4000余人。
高山铺战斗后,已近初冬季节,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部队仍然穿着单衣。严冬将至,何以御寒?事后,杜义德回忆说:“晋冀鲁豫老区虽已做好了十几万套棉服,因无法运送,可望而不可及。刘邓首长指示,当务之急是发动部队,自筹自缝,解决冬衣问题。我要各旅按照分配的地区,采取向地主征集,向商家和一部分富裕农民开借条进行筹借的办法(全国解放后,人民政府偿还了借据折合的款项),筹集布匹棉花。发动干部战士动脑子,想办法,用稻草灰代替染料,将布染成灰色。请当地老乡传授缝衣技术,上下一齐动手缝制棉衣。尤其是刘邓首长自己缝衣,刘司令员教干部、战士用搪瓷碗扣在布上挖领口的消息传到部队,更加激励了我们干部战士克服困难的信心。经过努力,全纵干部战士终于很快穿上了自己做的棉衣。虽然我们的棉衣经雨一淋,太阳一晒,变得灰不灰,花不花,五颜六色,但由于棉衣是我们克服了困难,自己动手制作的,战士们穿上它,仍感到非常自豪。”
一年后,王近山伤好归队,杜义德和王近山联手率领六纵,用“猛虎掏心”战术,打下历史名城襄阳,接着,率部参加淮海战役,围歼国民党军黄维兵团。。看
节三六纵的老人们说:
杜义德是率领六纵千里跃进大别山后才当上了首任军长的!
1945年10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以太行六分区机关及直属队、韦支队、石支队、秦向支队为基本力量,组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任命王近山为纵队司令员,杜义德为纵队政治委员。刘邓大军中的这对“黄金搭档”从六纵组建开始,截至抗美援朝,佳话不断。
佳话之一:六纵组建后,六纵指战员们在杜义德和王近山率领下,首战兰封,全歼国民党军3000余人。一战扬威,六纵一跃成为主力部队。然而,兰封一战打出了威风,也打出了麻烦,国民党军盯上了六纵,盯上了从太行山下来的刘邓大军。蒋介石派出了14个整编师30余万兵力向在鲁西南地区的刘邓大军压来。
是退回太行山,还是坚持在鲁西南战斗,摆在刘邓大军前面的路有两条。
刘伯承和邓小平召集手下战将开会。这是一次艰难抉择的会议。
刘伯承分析目前所处的严峻形势说:“要粉碎敌人的钳形攻势,关键在于充分利用敌人的弱点,趁敌人东西方向尚未合拢之时,各路敌军仍处于分散之机,必须先将其中一部歼灭!”
邓小平走到地图前说:“我考虑有两个方案,一是暂时避开敌人的锋芒,将我主力迅速撤到黄河以北休整一段时间,尔后再寻机南下歼敌。这个方案,从我们这个局部情况考虑,是比较有利的。但是,这样一来,势必增大对陈毅、李先念的压力,对全局不利。二是,我们咬咬牙关,再打一仗。这样,我们的包袱会背得重一些,但陈毅、李先念他们那边就轻松多了!我的意见是以第二个方案为好。”
刘伯承一笑,幽默地说:“蒋介石是饭馆子战术,送来一桌还不等我们吃完,又送来一桌,逼着我们吃。来而不往非礼嘛,既然送来了,我们就放开肚子吃哟!”
然而,会议气氛十分反常。除了两位主帅一唱一和外,参加会议的二纵司令员陈再道、政委宋任穷;三纵司令员陈锡联、政委彭涛;六纵司令员王近山、政委杜义德;七纵司令员杨勇、政委张霖芝等,都沉默不语,一声不吭。
邓小平用犀利的目光扫视了一遍各纵队司令员、政委后,丢出了一句掷地的“炮弹”:“如果不打,我们回太行山去!”
刘伯承不再幽默,而是严肃地接过政委的话题:“回太行山,敌人还允许不允许我们回去呢?”
各纵队司令员和政委们,有的抽烟,有的低着头。他们确实不好表态啊!兵力悬殊太大了!刘邓大军只有5万人,人家国民党军压过来足足有30万人啊!
这时,一个人霍地站了起来,铿锵有地说:“我主张打!”
王近山打破了僵局“我和杜政委商量过了,我们纵队打,我们六纵,比起二纵,三纵,七纵来,是个年轻的纵队,拿我们去和敌人拼,是值得的!只要主力纵队能保存下来,晋冀鲁豫解放区就能坚持,就能取得最后胜利,因此,拿我们去拼!”
王近山是位血性男儿。他圆睁一双虎眼,继续亢奋地说道:“我们先打,如果纵队打得剩下一个旅,我当旅长,老杜当旅政委;打剩一个团,我当团长,老杜当团政委;打剩一个连,我当连长,老杜当指导员。全纵队打光了,对得起党,对得起哺育我们的太行山父老乡亲们!”
全场肃然。
这时,杜义德站了起来。他敦实的身子,满脸的豪侠之气,犹如一尊铁打的金刚。他没有说话。其实,他无需说话,只要紧紧地站在王近山身边,就足够了!
一对主官,能够站在一起,是多么重要啊!
从此,王杜这对“黄金搭档”的消息开始传开。
邓小平激动了,手往前一指,说:“我支持你,你打!”
“政委说了算,你打!”刘伯承站起了身,走到地图前,指着地图说出了他对这次大战的构想:“西路之敌,数量虽多于东路,但多为杂牌军,其中,只有赵锡田的整三师是惟一嫡系。赵锡田毕业于黄埔一期,与刘峙有师生之谊,所率整三师号称‘能攻善守,所向披靡’。如果打掉整三师,破其西路主力,则可断其西路大钳,剩一只跛钳的敌人,必将不战自乱。”
此役,后来被称作为“大杨湖战役”众多史书则干脆就说“血洗大杨湖”
确实是血洗大杨河啊!六纵在此役中牺牲三分之一兵力,其中一个团仅剩五分之一兵力,但整个战役歼灭1个师部和4个旅共1。7万人,其中俘整编第三师师长赵锡田中将以下1。2万人。当时的解放日报社论评价说:“这个胜利,对于整个解放区南方战线,起到了扭转局面的重要作用。”
佳话之二:大杨湖战役之后,杜义德和王近山率领六纵穿插上官村,活捉国民党军第一o四旅正副旅长杨显明、李克源两位少将。兵锋过宁陵、亳州,吃掉了国民党军暂编第四纵队,把纵队司令张岚峰尸首移了位。
时间很快到了1947年3月,国民党军集中了34个旅25万人向红色首府延安进攻。为了策应中央,刘伯承和邓小平决定千里跃进大别山。这时,六纵司令员王近山却出了车祸。杜义德赶到野战医院,王近山握着杜义德的手说:“军政指挥全靠你一人了!”
杜义德说:“你安心养伤,等你伤好后,六纵原班人马交给你!”
杜义德没有食言,一年后,王近山回到六纵时,部队在大别山已站稳了脚跟。
千里跃进大别山,令杜义德终身难忘的事,则不是沿途的艰险历程,而是到了大别山后,如何坚持大别山斗争。进大别山前,毛泽东曾估计过可能出现的三个前途:“一是付了代价站不住脚,转回来;二是付了代价站不稳站,在周围打游击;三是付了代价站稳了脚。”毛泽东说:“要争取后一种前途,避免前两种前途。”
杜义德率六纵从1947年8月7日夜开始向大别山进军,到8月27日部队全部进入大别山,接下来,是如何实现“付了代价站稳了脚”的问题。为此,杜义德用了不少功夫,花了不少心血。
大别山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它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瞰制中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蒋介石岂能容忍在他的卧榻之侧有鼾声?因此,从1947年9月上旬,命令7个师分别从东、西、北三面对大别山包抄过来,妄图趁刘邓大军立足未稳之际,把他们赶出大别山。杜义德根据刘邓的命令,指挥六纵与兄弟部队一道,在商城之北的河凤集和商城之西的中铺地区打了两仗之后,六纵要在高山铺伏击国民党军。
10月26日,杜义德让纵队先遣队赶到高山铺西山,趁敌不备,抢占了李家寨和马骑山,迅速构筑工事,从而扎死了“口袋”27日,国民党军第四十师八十二旅发觉不对劲,开始向东进攻,企图夺路逃命。此时,哪里还逃得掉,杜义德命令部队狠狠地打。结果战斗到10时许,国民党军八十二旅1。26万人全部被歼,还击落了一架敌机,俘虏了4000余人。
高山铺战斗后,已近初冬季节,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部队仍然穿着单衣。严冬将至,何以御寒?事后,杜义德回忆说:“晋冀鲁豫老区虽已做好了十几万套棉服,因无法运送,可望而不可及。刘邓首长指示,当务之急是发动部队,自筹自缝,解决冬衣问题。我要各旅按照分配的地区,采取向地主征集,向商家和一部分富裕农民开借条进行筹借的办法(全国解放后,人民政府偿还了借据折合的款项),筹集布匹棉花。发动干部战士动脑子,想办法,用稻草灰代替染料,将布染成灰色。请当地老乡传授缝衣技术,上下一齐动手缝制棉衣。尤其是刘邓首长自己缝衣,刘司令员教干部、战士用搪瓷碗扣在布上挖领口的消息传到部队,更加激励了我们干部战士克服困难的信心。经过努力,全纵干部战士终于很快穿上了自己做的棉衣。虽然我们的棉衣经雨一淋,太阳一晒,变得灰不灰,花不花,五颜六色,但由于棉衣是我们克服了困难,自己动手制作的,战士们穿上它,仍感到非常自豪。”
一年后,王近山伤好归队,杜义德和王近山联手率领六纵,用“猛虎掏心”战术,打下历史名城襄阳,接着,率部参加淮海战役,围歼国民党军黄维兵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