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8章 爱情小说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听了老张的介绍,大家才弄清,原来雷锋真的是在死前就已经是大名鼎鼎了。而不是死后才被特意拔高的。
小李问,有人说,雷锋只有小学程度,可他的日记文笔流畅,逻辑和哲理严密,连现在的大学生恐怕都赶不上。在当时,恐怕只有教授等专业人氏才能写得出。
老张气愤地说,那是他们不了解雷锋。雷锋曾经说过,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他正是这样,时刻也没有忘记学习知识,提高文化。他坚持写日记,同时还写一些回忆录、诗歌,甚至小说他也写过。他的写作水平是日积月累练出来的。雷锋在生前就发表了很多文章。
1958年3月16日,雷锋创作的作品《我学会开拖拉机了》在县级报纸《望城报》上发表,这是一篇类似于记叙文的文章,也是雷锋发表的第一篇文章。这一年,雷锋18岁。
1959年12月9日,鞍钢弓长岭《矿报》发表雷锋《我决心应召》的申请书,表达了积极要求参军的坚定决心。
1960年1月8日,雷锋入伍第一天,来到营口新兵连。当天下午,作为新兵代表在全国欢迎新战友大会上发言(这个欢迎会是在营口火车站进行的。一直到七十年代,营口人民广播电台还保存有雷锋这个发言的录音带并经常播放)。
1960年12月1日,沈阳军区政治部首次在《前进报》发表《雷锋日记摘抄》。
1962年春节,雷锋在《前进报》发表《62年春节写给青年同志们的一封信》。在此前后,雷锋又在《前进报》发表了《在毛主席的哺育下成长》、《我是怎样从一个苦孩子成长为毛主席的好战士的》、《做毛主席的好战士》等署名文章。
老张从挎包里掏出来一本2006年有由三联出版社出版的《雷锋1940-1962》一书。
老张说,这本书记的写法很新颖,你们可以翻一翻。
大家一看,都不由得又对雷锋刮目相看了。
在这本书中,雷锋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榜样,而且雷锋当年还是个时尚青年,喜欢拍照写爱情小说。
雷锋,原来是一个全新的红色偶像。
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雷锋,他的名字是一代中国人的偶像:作为一名普通士兵,几乎所有国家领导人都为他题过词,参观过他的纪念馆,发表过向他学习的讲演;他的名字不断出现在教科书里,许多学者研究“雷锋精神”,有上千本的书记录着他的事迹;每年的3月5日,都有一批士兵、农民、工人以及科学家,因为在工作中取得先进业绩而被命名为“学习雷锋先进个人”,这种表彰方式自雷锋去世至今的四十五年里从未间断。
随着历史背景的变换,人们对雷锋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雷锋1940-1962》一书从一个新的角度让人们认识雷锋。当时的雷锋其实也和现在的青年人一样是时尚潮流的追求者。他一直都是共和国在上世纪50、60年代的潮流先锋,他参加少先队、主动回乡当农民、当政府公务员、学开拖拉机、喜爱拍照片、发表文章、成为钢铁工人、穿皮夹克戴手表、参加解放军、学习《选集》……毫无疑问,雷锋的生活正是那个时期的主流生活。
该书汇聚了雷锋生前为他拍照的7位摄影师的作品,首次完整公开雷锋的三百余张照片。这些照片中有许多鲜为世人所见,它们向读者真实呈现了雷锋在新中国成立后成长的历程,其中不少曾在当年被修饰过的图片得到还原。书中还详细介绍了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后,雷锋的19张经典“摆拍”照片背后的故事;雷锋如何成长为全国瞩目的人物;由雷锋不同时期的同事、战友乃至恋人口述雷锋的生活、爱情、学习、工作、做好人好事、去世的细节……
《雷锋1940-1962》一书还展示了作为新中国文艺青年的雷锋,在当兵之前写的爱情小说、诗歌……雷锋去世后,从他留下的文字的文笔风格中,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他是一个有潜质的文艺爱好者。小学时,雷锋就已经是文艺骨干,能说会唱,喜欢看书,以后还在县报上发表了文章。具有高等小学学历的雷锋,在那个年代也是属于稀罕的“小知识分子”了,这也是后来有《雷锋日记》存世的原因。
几个人都对雷锋创作小说的事颇为感兴趣,因为对于他们,雷锋创*情小说可是闻所未闻。
1958年3月16日,雷锋创作的作品《我学会开拖拉机了》在县级报纸《望城报》上发表,这是一篇类似于记叙文的文章,也是雷锋发表的第一篇文章。
《我学会开拖拉机了》一文的发表,似乎激发了雷锋的创作梦。不久,雷锋受到高玉宝《半夜鸡叫》的启发,也想写一部自己的家史。他甚至进行了初步构思,计划分十章,约有十万多字,并断断续续地写出了两章,令人遗憾的是,这些书稿后来大都遗失了。《雷锋全集》里收录的《一个孤儿》的自传体小说,或许就是保存下来的其中一些片段。
雷锋的文采到底如何,不妨看看他在团山湖时期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茵茵》,这是雷锋所写的一篇形式最完整的小说。雷锋还写过几段零散的“小说短章”,只有《茵茵》有头有尾,是创作而不是自述型的写作,这是一篇按照当时流行的塑造先进人物的思路写出来的作品。
有趣的倒是这篇歌颂女主人公“茵茵”的小说里,是否隐含了与团山湖时期的雷锋有过一段情感经历的王佩玲的影子呢?这只有当事人才知道了。
另一首写于团山湖的《南来的燕子啊》,是雷锋的一首新体诗歌。雷锋借用与一只燕子的虚拟交流,生动地写出了他所劳动的团山湖发生的积极、可喜的变化。
下面是雷锋的两则文学作品。
散文诗《南来的燕子啊》(部分)。
南来的燕子啊!新来的候鸟,从北方飞到了南方,轻盈地掠过团山湖的上空,闪着惊异的眼光。我分明听清了呢喃的燕语,像在问:“为什么荒芜的团山湖,今年改变了模样?”南来的燕子啊!让我告诉你吧:团山湖这片未开垦的处女地,是由于党的巨大力量,才围垦成一个新的农场;是他们———农场工人们,用勤劳的双手,给团山湖换上了新装。
爱情小说《茵茵》。
严寒的冬天,地上落了深雪,河里结了厚冰,刺骨的冷风阵阵吹来,似乎不许人再工作似的。
但那勤劳勇敢的18000多名钢铁战士,不怕千辛万苦地和冰雪战斗,人山人海,挑土筑堤。那挑战的喊声,加油的口号声,打夯的号子声,还有小学生们来慰问时的鼓声,混合一起,响彻云霄。人们为了根治沩水,修筑长堤,忘记了寒冷和疲劳,甚至忘记了自己的生命。
茵茵就是这样的。提起这位年轻的女同志,人们都要感动得流下热泪。她是一个共产党员。她那结实的身体,勤劳的双手,还有那晒黑的脸儿,清秀的头发,活泼的眼睛,真使人敬慕。她穿着一件黄棉衣,脚上是草鞋。据说,黄棉衣是她哥哥从部队复员后送给她的,草鞋是她自己打的,打得很漂亮。
茵茵担任了治沩青年突击队的队长。那场暴雨之后,新堤突然决口了。茵茵领导青年突击队去完成堵口的任务。决口处有七八尺宽,水深过丈,流速很急,水上还漂着冰块,堵口任务十分艰巨。茵茵她们跳进冰冷的水里,打桩、投石、搭桥、挑土……水被堵在堤外,她们的衣服却都湿透了。回到工棚里,茵茵烧了一堆火,让大家围着取暖、烤衣服。茵茵忙前忙后的,没有顾得上烤火,只把衣服脱下来,搭在竹竿上想让风吹干。可是,第二天早起,她的衣服不仅没吹干,天冷反而结了冰,穿在身上还掉冰碴呢!茵茵不顾这些,穿上它又领着大家到堵口工地去战斗,终于完成了党交给青年突击队的任务。
茵茵今年只有19岁,既聪明又勇敢,什么困难都不怕,什么活都能干。
堵口任务完成后,又一连下了三天雨,堤内堤外全是水,不能在湖内取土筑堤了。工地指挥部党委采取了措施:调来了十部抽水机,日夜不停地抽出湖内的积水。就在这时候,一个看管抽水机的同志病了,不能坚持工作了。怎么办呢?领导上想到了茵茵,她是个初中毕业生,还学过内燃机,对机械原理和构造是熟悉的。于是,领导上决定调她去管理一段抽水机。茵茵愉快地接受了这个光荣的任务。
茵茵高高兴兴来到抽水机站,一连工作几天都很顺利。一天夜晚,她看到工地上的电灯、煤气灯,以及用竹子做的火把,把新修的长堤照得通亮,民工们好像在夜花园里工作一样。灯光亮,民工干活就安全了,进度也快了。茵茵高兴得随着抽水机声唱起歌来。她歌唱劳动的愉快,歌唱幸福的生活,歌唱美好的将来。茵茵唱着唱着,抽水机突然出了毛病,一条胶管不喷水了。她冷静地想到:抽水机没停转,一定是水管出了毛病:如果把机器停下来,就会影响整个工地的工作。她决定下水修理,立即脱掉棉衣,奋不顾身地跳进冰冷的水中,把堵在水管里的石块掏出来,坚持干了半个多钟头,水管终于又喷水了。
上了岸,茵茵冻得直打哆嗦。她穿上棉衣坐在机器旁,实在是疲倦了,瞌睡了。迷迷糊糊的,她手一动,不料被转动的皮带夹住了!她猛一惊醒,手夹在皮带里抽不出来。疼得她变了脸色,高呼:“救命!救命!”
恰好这时有两个民工经过,听到呼救声,急忙跑进抽水机站,只见一位女同志倒在机器旁,一只手给皮带夹断了;皮带还在转动,茵茵的血染红了机器。两位民工不懂机械,不知拉断电闸,却手忙脚乱地用扁担打抽水机,想打停它救人。
茵茵挣扎着,痛苦地说:“你们不要打机器,那是上万元钱买来的呀!”
两个民工问:“那可怎么办?”茵茵坚强地说:“拉我!”
两个民工咬着牙,终于把茵茵还连着部分血肉的手臂拉了出来。这时,茵茵已经痛得失去了知觉。
同志们赶来,把她送进了县医院。经医生十多天的细心治疗,她的断手伤势慢慢好了一些。指挥部党委书记亲自去看她好几次,安慰她、鼓励她。同志们也都非常关心她、体贴她,给她送去鸡蛋、水果……
茵茵十分感激党和同志们对她的关怀和照顾。她忍着伤痛,在病床上给大家写了这样一封信:亲爱的同志们,每当你们来看望我、安慰我时,给了我多么大的力量啊!我感谢同志们的关怀,感谢党给予我的温暖和鼓励。为工作受了一点伤,这算不了什么,你们不要为我分心。筑堤围湖是为了人民的幸福,我为它负点伤是光荣的。现在我还没有牺牲,就是牺牲了也是光荣的。我还有一只手,我还能工作哩!还能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一点力量。现在我在病床上坚持学习,我要努力做个又红又专的共产主义战士。等伤好了以后,再和你们见面,再和你们共同劳动。
一个月后,茵茵治好了伤,回到了新建的农场工作。领导上为了照顾她,让她回家休息两个月,可是,茵茵不肯休息,少了一只手不能干别的,她要求给农场饲养两头大黄牛。
她每天早起晚睡,精心饲养两头牛。一天傍晚,她牵着牛出去吃草回来,走到半路上,那头大黄牛突然停住脚步,随你怎么拉,它也不肯走。茵茵急了,眼看天要落雨,过路的人有的都脱下衣服盖在怕打湿的东西上。茵茵想:这条牛不也怕雨淋着吗?于是她脱下自己的上衣披在黄牛背上。天黑了,一阵大雨落了下来。这时,农场的小王跑来接茵茵。小王看见茵茵浑身给雨水打得透湿,黄牛背上却披着茵茵新做的蓝花衣裳,小王被感动得流下了热泪,立即脱下自己的上衣给茵茵穿上了。茵茵微笑着,牵着两头大黄牛在雨中慢慢地走着。小王在后面赶着那头不肯迈大步的牛。
回到场里,那头在路上不肯走的牛原来病了,倒在牛栏里。茵茵非常着急,急得她晚饭都忘了吃,跑到畜牧站叫来了兽医。兽医诊断后留下一些草药,说是不要紧。那天晚上,茵茵就守在病牛身边,抚摸它,侍候它,喂药给它吃。两天以后,大黄牛好了,茵茵也高兴得跳起来,虽然她熬红了眼睛。
茵茵除了喂好两头牛,在春耕大忙季节还同大家一起———只用一只手扯草、拾粪、插秧、种玉米……她真能干呀!
她还用科学方法种了一块试验田呢!她有很大的决心和信心,争取粮食丰收。农场的人都非常喜欢茵茵,大家说:今年秋收后,我们要送茵茵上北京。
大家看罢雷锋在18岁时所写的爱情小说,都不怀疑他所写的日记的真实水平了。小米说,雷锋如果坚持写小说,而且不过早牺牲的话,说不定会成为一名了不起的部队作家。(未完待续)
听了老张的介绍,大家才弄清,原来雷锋真的是在死前就已经是大名鼎鼎了。而不是死后才被特意拔高的。
小李问,有人说,雷锋只有小学程度,可他的日记文笔流畅,逻辑和哲理严密,连现在的大学生恐怕都赶不上。在当时,恐怕只有教授等专业人氏才能写得出。
老张气愤地说,那是他们不了解雷锋。雷锋曾经说过,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他正是这样,时刻也没有忘记学习知识,提高文化。他坚持写日记,同时还写一些回忆录、诗歌,甚至小说他也写过。他的写作水平是日积月累练出来的。雷锋在生前就发表了很多文章。
1958年3月16日,雷锋创作的作品《我学会开拖拉机了》在县级报纸《望城报》上发表,这是一篇类似于记叙文的文章,也是雷锋发表的第一篇文章。这一年,雷锋18岁。
1959年12月9日,鞍钢弓长岭《矿报》发表雷锋《我决心应召》的申请书,表达了积极要求参军的坚定决心。
1960年1月8日,雷锋入伍第一天,来到营口新兵连。当天下午,作为新兵代表在全国欢迎新战友大会上发言(这个欢迎会是在营口火车站进行的。一直到七十年代,营口人民广播电台还保存有雷锋这个发言的录音带并经常播放)。
1960年12月1日,沈阳军区政治部首次在《前进报》发表《雷锋日记摘抄》。
1962年春节,雷锋在《前进报》发表《62年春节写给青年同志们的一封信》。在此前后,雷锋又在《前进报》发表了《在毛主席的哺育下成长》、《我是怎样从一个苦孩子成长为毛主席的好战士的》、《做毛主席的好战士》等署名文章。
老张从挎包里掏出来一本2006年有由三联出版社出版的《雷锋1940-1962》一书。
老张说,这本书记的写法很新颖,你们可以翻一翻。
大家一看,都不由得又对雷锋刮目相看了。
在这本书中,雷锋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榜样,而且雷锋当年还是个时尚青年,喜欢拍照写爱情小说。
雷锋,原来是一个全新的红色偶像。
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雷锋,他的名字是一代中国人的偶像:作为一名普通士兵,几乎所有国家领导人都为他题过词,参观过他的纪念馆,发表过向他学习的讲演;他的名字不断出现在教科书里,许多学者研究“雷锋精神”,有上千本的书记录着他的事迹;每年的3月5日,都有一批士兵、农民、工人以及科学家,因为在工作中取得先进业绩而被命名为“学习雷锋先进个人”,这种表彰方式自雷锋去世至今的四十五年里从未间断。
随着历史背景的变换,人们对雷锋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雷锋1940-1962》一书从一个新的角度让人们认识雷锋。当时的雷锋其实也和现在的青年人一样是时尚潮流的追求者。他一直都是共和国在上世纪50、60年代的潮流先锋,他参加少先队、主动回乡当农民、当政府公务员、学开拖拉机、喜爱拍照片、发表文章、成为钢铁工人、穿皮夹克戴手表、参加解放军、学习《选集》……毫无疑问,雷锋的生活正是那个时期的主流生活。
该书汇聚了雷锋生前为他拍照的7位摄影师的作品,首次完整公开雷锋的三百余张照片。这些照片中有许多鲜为世人所见,它们向读者真实呈现了雷锋在新中国成立后成长的历程,其中不少曾在当年被修饰过的图片得到还原。书中还详细介绍了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后,雷锋的19张经典“摆拍”照片背后的故事;雷锋如何成长为全国瞩目的人物;由雷锋不同时期的同事、战友乃至恋人口述雷锋的生活、爱情、学习、工作、做好人好事、去世的细节……
《雷锋1940-1962》一书还展示了作为新中国文艺青年的雷锋,在当兵之前写的爱情小说、诗歌……雷锋去世后,从他留下的文字的文笔风格中,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他是一个有潜质的文艺爱好者。小学时,雷锋就已经是文艺骨干,能说会唱,喜欢看书,以后还在县报上发表了文章。具有高等小学学历的雷锋,在那个年代也是属于稀罕的“小知识分子”了,这也是后来有《雷锋日记》存世的原因。
几个人都对雷锋创作小说的事颇为感兴趣,因为对于他们,雷锋创*情小说可是闻所未闻。
1958年3月16日,雷锋创作的作品《我学会开拖拉机了》在县级报纸《望城报》上发表,这是一篇类似于记叙文的文章,也是雷锋发表的第一篇文章。
《我学会开拖拉机了》一文的发表,似乎激发了雷锋的创作梦。不久,雷锋受到高玉宝《半夜鸡叫》的启发,也想写一部自己的家史。他甚至进行了初步构思,计划分十章,约有十万多字,并断断续续地写出了两章,令人遗憾的是,这些书稿后来大都遗失了。《雷锋全集》里收录的《一个孤儿》的自传体小说,或许就是保存下来的其中一些片段。
雷锋的文采到底如何,不妨看看他在团山湖时期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茵茵》,这是雷锋所写的一篇形式最完整的小说。雷锋还写过几段零散的“小说短章”,只有《茵茵》有头有尾,是创作而不是自述型的写作,这是一篇按照当时流行的塑造先进人物的思路写出来的作品。
有趣的倒是这篇歌颂女主人公“茵茵”的小说里,是否隐含了与团山湖时期的雷锋有过一段情感经历的王佩玲的影子呢?这只有当事人才知道了。
另一首写于团山湖的《南来的燕子啊》,是雷锋的一首新体诗歌。雷锋借用与一只燕子的虚拟交流,生动地写出了他所劳动的团山湖发生的积极、可喜的变化。
下面是雷锋的两则文学作品。
散文诗《南来的燕子啊》(部分)。
南来的燕子啊!新来的候鸟,从北方飞到了南方,轻盈地掠过团山湖的上空,闪着惊异的眼光。我分明听清了呢喃的燕语,像在问:“为什么荒芜的团山湖,今年改变了模样?”南来的燕子啊!让我告诉你吧:团山湖这片未开垦的处女地,是由于党的巨大力量,才围垦成一个新的农场;是他们———农场工人们,用勤劳的双手,给团山湖换上了新装。
爱情小说《茵茵》。
严寒的冬天,地上落了深雪,河里结了厚冰,刺骨的冷风阵阵吹来,似乎不许人再工作似的。
但那勤劳勇敢的18000多名钢铁战士,不怕千辛万苦地和冰雪战斗,人山人海,挑土筑堤。那挑战的喊声,加油的口号声,打夯的号子声,还有小学生们来慰问时的鼓声,混合一起,响彻云霄。人们为了根治沩水,修筑长堤,忘记了寒冷和疲劳,甚至忘记了自己的生命。
茵茵就是这样的。提起这位年轻的女同志,人们都要感动得流下热泪。她是一个共产党员。她那结实的身体,勤劳的双手,还有那晒黑的脸儿,清秀的头发,活泼的眼睛,真使人敬慕。她穿着一件黄棉衣,脚上是草鞋。据说,黄棉衣是她哥哥从部队复员后送给她的,草鞋是她自己打的,打得很漂亮。
茵茵担任了治沩青年突击队的队长。那场暴雨之后,新堤突然决口了。茵茵领导青年突击队去完成堵口的任务。决口处有七八尺宽,水深过丈,流速很急,水上还漂着冰块,堵口任务十分艰巨。茵茵她们跳进冰冷的水里,打桩、投石、搭桥、挑土……水被堵在堤外,她们的衣服却都湿透了。回到工棚里,茵茵烧了一堆火,让大家围着取暖、烤衣服。茵茵忙前忙后的,没有顾得上烤火,只把衣服脱下来,搭在竹竿上想让风吹干。可是,第二天早起,她的衣服不仅没吹干,天冷反而结了冰,穿在身上还掉冰碴呢!茵茵不顾这些,穿上它又领着大家到堵口工地去战斗,终于完成了党交给青年突击队的任务。
茵茵今年只有19岁,既聪明又勇敢,什么困难都不怕,什么活都能干。
堵口任务完成后,又一连下了三天雨,堤内堤外全是水,不能在湖内取土筑堤了。工地指挥部党委采取了措施:调来了十部抽水机,日夜不停地抽出湖内的积水。就在这时候,一个看管抽水机的同志病了,不能坚持工作了。怎么办呢?领导上想到了茵茵,她是个初中毕业生,还学过内燃机,对机械原理和构造是熟悉的。于是,领导上决定调她去管理一段抽水机。茵茵愉快地接受了这个光荣的任务。
茵茵高高兴兴来到抽水机站,一连工作几天都很顺利。一天夜晚,她看到工地上的电灯、煤气灯,以及用竹子做的火把,把新修的长堤照得通亮,民工们好像在夜花园里工作一样。灯光亮,民工干活就安全了,进度也快了。茵茵高兴得随着抽水机声唱起歌来。她歌唱劳动的愉快,歌唱幸福的生活,歌唱美好的将来。茵茵唱着唱着,抽水机突然出了毛病,一条胶管不喷水了。她冷静地想到:抽水机没停转,一定是水管出了毛病:如果把机器停下来,就会影响整个工地的工作。她决定下水修理,立即脱掉棉衣,奋不顾身地跳进冰冷的水中,把堵在水管里的石块掏出来,坚持干了半个多钟头,水管终于又喷水了。
上了岸,茵茵冻得直打哆嗦。她穿上棉衣坐在机器旁,实在是疲倦了,瞌睡了。迷迷糊糊的,她手一动,不料被转动的皮带夹住了!她猛一惊醒,手夹在皮带里抽不出来。疼得她变了脸色,高呼:“救命!救命!”
恰好这时有两个民工经过,听到呼救声,急忙跑进抽水机站,只见一位女同志倒在机器旁,一只手给皮带夹断了;皮带还在转动,茵茵的血染红了机器。两位民工不懂机械,不知拉断电闸,却手忙脚乱地用扁担打抽水机,想打停它救人。
茵茵挣扎着,痛苦地说:“你们不要打机器,那是上万元钱买来的呀!”
两个民工问:“那可怎么办?”茵茵坚强地说:“拉我!”
两个民工咬着牙,终于把茵茵还连着部分血肉的手臂拉了出来。这时,茵茵已经痛得失去了知觉。
同志们赶来,把她送进了县医院。经医生十多天的细心治疗,她的断手伤势慢慢好了一些。指挥部党委书记亲自去看她好几次,安慰她、鼓励她。同志们也都非常关心她、体贴她,给她送去鸡蛋、水果……
茵茵十分感激党和同志们对她的关怀和照顾。她忍着伤痛,在病床上给大家写了这样一封信:亲爱的同志们,每当你们来看望我、安慰我时,给了我多么大的力量啊!我感谢同志们的关怀,感谢党给予我的温暖和鼓励。为工作受了一点伤,这算不了什么,你们不要为我分心。筑堤围湖是为了人民的幸福,我为它负点伤是光荣的。现在我还没有牺牲,就是牺牲了也是光荣的。我还有一只手,我还能工作哩!还能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一点力量。现在我在病床上坚持学习,我要努力做个又红又专的共产主义战士。等伤好了以后,再和你们见面,再和你们共同劳动。
一个月后,茵茵治好了伤,回到了新建的农场工作。领导上为了照顾她,让她回家休息两个月,可是,茵茵不肯休息,少了一只手不能干别的,她要求给农场饲养两头大黄牛。
她每天早起晚睡,精心饲养两头牛。一天傍晚,她牵着牛出去吃草回来,走到半路上,那头大黄牛突然停住脚步,随你怎么拉,它也不肯走。茵茵急了,眼看天要落雨,过路的人有的都脱下衣服盖在怕打湿的东西上。茵茵想:这条牛不也怕雨淋着吗?于是她脱下自己的上衣披在黄牛背上。天黑了,一阵大雨落了下来。这时,农场的小王跑来接茵茵。小王看见茵茵浑身给雨水打得透湿,黄牛背上却披着茵茵新做的蓝花衣裳,小王被感动得流下了热泪,立即脱下自己的上衣给茵茵穿上了。茵茵微笑着,牵着两头大黄牛在雨中慢慢地走着。小王在后面赶着那头不肯迈大步的牛。
回到场里,那头在路上不肯走的牛原来病了,倒在牛栏里。茵茵非常着急,急得她晚饭都忘了吃,跑到畜牧站叫来了兽医。兽医诊断后留下一些草药,说是不要紧。那天晚上,茵茵就守在病牛身边,抚摸它,侍候它,喂药给它吃。两天以后,大黄牛好了,茵茵也高兴得跳起来,虽然她熬红了眼睛。
茵茵除了喂好两头牛,在春耕大忙季节还同大家一起———只用一只手扯草、拾粪、插秧、种玉米……她真能干呀!
她还用科学方法种了一块试验田呢!她有很大的决心和信心,争取粮食丰收。农场的人都非常喜欢茵茵,大家说:今年秋收后,我们要送茵茵上北京。
大家看罢雷锋在18岁时所写的爱情小说,都不怀疑他所写的日记的真实水平了。小米说,雷锋如果坚持写小说,而且不过早牺牲的话,说不定会成为一名了不起的部队作家。(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