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我的奋斗(5)三更求花求打赏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龙王殿、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其次是看病难的问题。学校没有卫生室,就是铁佛寺街的医疗条件也极差。街上虽有一个卫生所,但有名无实。这里仅有一个听诊器和一个注射器,就连最简单的血压计也没有。学员们患病还得跑很多路,翻山越岭。一些学员患病得不到及时治疗,留下很多后遗症。其中还有两名年轻的学员病逝,最后也不知道患的是啥病。
因为这里的学生年龄参差不齐,有的50多岁,有的不到20岁。因此,也有一些怀孕的妇女在这里学习。就有这样一位妇女主任,临产的时候,还在学校。大家都不会接生,最后在铁佛寺前边的村子里找了一位老婆婆。在老太太的指挥下,大家手忙脚乱地烧上了热水,备上了姜汤,撕下几片还算干净的被单。但老太太的接生工具只有一把不太锋利的剪刀,她将这把剪刀在火上烤了烤,就静等着产妇的分娩了。
不幸的是,脐带紧紧缠在了婴儿的脖子上。也就是说,老太太遇上了让她十分棘手的“搅脐生”。婴儿卡在那里就是掉不下来,小家伙的脸色已变得乌青。老太太也慌了手脚,又拉又拽,接着产妇又出现了大出血,情况十分危急。
老太太就请示我们校长,问是保大人还是保孩子。校长说都保住最好,如果实在不行,那就保大人。婴儿被老太太用剪刀胡乱地鼓捣了一通,终于被拽了出来。但产妇的大出血还是没有办法解决,一群人只能干瞪眼。最后,妇女主任硬是因出血过多而死亡。令人痛惜!
医疗条件是那个特定历史时期决定的,对这个问题,大家都无能为力。始终也没有得到解决,我们只能望洋兴叹。
三是伙食不易管理。当时物价便宜得很,鸡蛋一角钱能买七、八个,大肉也只是三两角钱一斤,其他物价就不言而喻了。按理说,虽不能顿顿成席,至少也能把伙食调剂好。然而学员都是不脱产的小乡干(当时区辖乡,乡干相当于现在的村干部),他们没有工资收入,物价再便宜还是买不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家只能吃些红薯、干萝卜丝等粗食。那时候,就是蔬菜也不常见,肉蛋基本上是不能沾唇的。
为了改善生活,师生们不怕苦不怕累,到铁佛寺后面几十里的猴山上拾柴。当时烧木炭扔的炭梢到处可见,大家只用捆绑起来背回来就行了。进山一趟,就能背回来百余捆。我们就把节余下来的柴草钱,用来改善生活。
那时候,生态环境好。有水就有鱼,有沟就有虾,就是老鳖、鳝鱼也很常见。另外,山上的野鸡、山兔、野猪也是到处可见。为了改善生活,师生们就在课余时间捕鱼摸虾,套兔网獾。就这样,大家不仅能经常改善生活,而且也享受到了野外集体活动的欢快。另外,我们在铁佛寺荒废的庙产上,开垦出了上百亩的田地。种上了庄稼和蔬菜,也尝到了当年陕北三五九旅在南泥湾时的生活乐趣。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四是文化生活匮乏。为了活跃大家的文化娱乐生活,每周六晚上我们就自办自演自娱自乐。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我们这里什么样的人才都有。有会说书的,绘声绘色,口若悬河。有会说相声的,一唱一和,令人捧腹。有会唱小戏儿的,自弹自唱,余音绕梁。也有会扭秧歌的,腰如杨柳,脚似旋风。通过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大家把文娱活动搞得生动活泼。每到演出节目的时候,附近的村民也赶来来观看。在我们这所成人学校,通过大家的努力,真正体现出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扫盲校风。
“扫盲班”采用的是祁建华的速成识字法,由于学员对学文化如饥似渴,勤学苦练,每期三个月能识1500个常用字,能读书看报,会写简单的书信。我们铁佛寺“扫盲班”的教学经验曾刊登在省《教育半月刊》上,不少兄弟县市都派人前来参观学习,交流经验。
我们的工作成了全县的一个亮点。
在这里,有必要对祁建华的速成识字法做一个简要的介绍,以表在我这个垂垂老者对祁老师的敬意。同时,我们从祁建华一生的起起落落中也能体会到一些人生的哲理。
在旧中国,广大工农群众很少有受教育的机会,以致构成文化落后、文盲众多的社会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经济生活逐步改善,扫除文盲、普及文化学习和教育成为迫切任务。普及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学会文字,国家针对没有受过教育的成人举办了夜校及识字班。
扫盲运动虽然得到了全国上下的热烈响应,但不久教师们就发现,成年人记忆力不好,头一天刚教的生字,第二天就又不认识了。扫盲班的课是天天上,但有的学生来回来去还是只认识那么几个字。遇到困难,一些上了年纪的学生有些灰心丧气。就在这个时候,祁建华的速成识字法诞生了。
祁建华是一名西南军区的文化干事,他经过反复实践和研究,借助传统的汉语拼音字母为拐棍,终于创立了一套适合部队干部战士中文盲、半文盲学习文化的快速识字方案,能使一个文盲在不到30天的时间里,学会3000多常用汉字,并且会读、会写、会运用。这个识字教学方案被称为《祁建华速成识字法》。
1951年11月29日,重庆《新华日报》发表了一篇名为《速成识字教学过程概述》的文章,文中详细介绍了祁建华利用注音识字发明速成识字法,帮助战士在短时间内脱盲的事迹。1952年4月23日,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给祁建华发了奖状。三天后,《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号召各地“普遍推行速成识字法”。速成识字法便由部队推广到全国各地,把整个扫盲运动推向了一个*。
(朋友,请送鲜花和打赏吧,给八月炸一些动力呵!)(未完待续)
其次是看病难的问题。学校没有卫生室,就是铁佛寺街的医疗条件也极差。街上虽有一个卫生所,但有名无实。这里仅有一个听诊器和一个注射器,就连最简单的血压计也没有。学员们患病还得跑很多路,翻山越岭。一些学员患病得不到及时治疗,留下很多后遗症。其中还有两名年轻的学员病逝,最后也不知道患的是啥病。
因为这里的学生年龄参差不齐,有的50多岁,有的不到20岁。因此,也有一些怀孕的妇女在这里学习。就有这样一位妇女主任,临产的时候,还在学校。大家都不会接生,最后在铁佛寺前边的村子里找了一位老婆婆。在老太太的指挥下,大家手忙脚乱地烧上了热水,备上了姜汤,撕下几片还算干净的被单。但老太太的接生工具只有一把不太锋利的剪刀,她将这把剪刀在火上烤了烤,就静等着产妇的分娩了。
不幸的是,脐带紧紧缠在了婴儿的脖子上。也就是说,老太太遇上了让她十分棘手的“搅脐生”。婴儿卡在那里就是掉不下来,小家伙的脸色已变得乌青。老太太也慌了手脚,又拉又拽,接着产妇又出现了大出血,情况十分危急。
老太太就请示我们校长,问是保大人还是保孩子。校长说都保住最好,如果实在不行,那就保大人。婴儿被老太太用剪刀胡乱地鼓捣了一通,终于被拽了出来。但产妇的大出血还是没有办法解决,一群人只能干瞪眼。最后,妇女主任硬是因出血过多而死亡。令人痛惜!
医疗条件是那个特定历史时期决定的,对这个问题,大家都无能为力。始终也没有得到解决,我们只能望洋兴叹。
三是伙食不易管理。当时物价便宜得很,鸡蛋一角钱能买七、八个,大肉也只是三两角钱一斤,其他物价就不言而喻了。按理说,虽不能顿顿成席,至少也能把伙食调剂好。然而学员都是不脱产的小乡干(当时区辖乡,乡干相当于现在的村干部),他们没有工资收入,物价再便宜还是买不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家只能吃些红薯、干萝卜丝等粗食。那时候,就是蔬菜也不常见,肉蛋基本上是不能沾唇的。
为了改善生活,师生们不怕苦不怕累,到铁佛寺后面几十里的猴山上拾柴。当时烧木炭扔的炭梢到处可见,大家只用捆绑起来背回来就行了。进山一趟,就能背回来百余捆。我们就把节余下来的柴草钱,用来改善生活。
那时候,生态环境好。有水就有鱼,有沟就有虾,就是老鳖、鳝鱼也很常见。另外,山上的野鸡、山兔、野猪也是到处可见。为了改善生活,师生们就在课余时间捕鱼摸虾,套兔网獾。就这样,大家不仅能经常改善生活,而且也享受到了野外集体活动的欢快。另外,我们在铁佛寺荒废的庙产上,开垦出了上百亩的田地。种上了庄稼和蔬菜,也尝到了当年陕北三五九旅在南泥湾时的生活乐趣。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四是文化生活匮乏。为了活跃大家的文化娱乐生活,每周六晚上我们就自办自演自娱自乐。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我们这里什么样的人才都有。有会说书的,绘声绘色,口若悬河。有会说相声的,一唱一和,令人捧腹。有会唱小戏儿的,自弹自唱,余音绕梁。也有会扭秧歌的,腰如杨柳,脚似旋风。通过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大家把文娱活动搞得生动活泼。每到演出节目的时候,附近的村民也赶来来观看。在我们这所成人学校,通过大家的努力,真正体现出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扫盲校风。
“扫盲班”采用的是祁建华的速成识字法,由于学员对学文化如饥似渴,勤学苦练,每期三个月能识1500个常用字,能读书看报,会写简单的书信。我们铁佛寺“扫盲班”的教学经验曾刊登在省《教育半月刊》上,不少兄弟县市都派人前来参观学习,交流经验。
我们的工作成了全县的一个亮点。
在这里,有必要对祁建华的速成识字法做一个简要的介绍,以表在我这个垂垂老者对祁老师的敬意。同时,我们从祁建华一生的起起落落中也能体会到一些人生的哲理。
在旧中国,广大工农群众很少有受教育的机会,以致构成文化落后、文盲众多的社会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经济生活逐步改善,扫除文盲、普及文化学习和教育成为迫切任务。普及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学会文字,国家针对没有受过教育的成人举办了夜校及识字班。
扫盲运动虽然得到了全国上下的热烈响应,但不久教师们就发现,成年人记忆力不好,头一天刚教的生字,第二天就又不认识了。扫盲班的课是天天上,但有的学生来回来去还是只认识那么几个字。遇到困难,一些上了年纪的学生有些灰心丧气。就在这个时候,祁建华的速成识字法诞生了。
祁建华是一名西南军区的文化干事,他经过反复实践和研究,借助传统的汉语拼音字母为拐棍,终于创立了一套适合部队干部战士中文盲、半文盲学习文化的快速识字方案,能使一个文盲在不到30天的时间里,学会3000多常用汉字,并且会读、会写、会运用。这个识字教学方案被称为《祁建华速成识字法》。
1951年11月29日,重庆《新华日报》发表了一篇名为《速成识字教学过程概述》的文章,文中详细介绍了祁建华利用注音识字发明速成识字法,帮助战士在短时间内脱盲的事迹。1952年4月23日,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给祁建华发了奖状。三天后,《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号召各地“普遍推行速成识字法”。速成识字法便由部队推广到全国各地,把整个扫盲运动推向了一个*。
(朋友,请送鲜花和打赏吧,给八月炸一些动力呵!)(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