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三国大航海 > 第三卷 海盗帝国 第八十七章 艰难抉择

第三卷 海盗帝国 第八十七章 艰难抉择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三卷海盗帝国第八十七章艰难抉择

    孙权和孙登父子俩一见面,都愣住了。孙权在日南呆了一年多,虽然没有亲自上阵,但是天天和士兵们呆在一起,吃粗粮,干粗活,个子又向上窜了一大截,比孙权还要窜出半个头,整个人看起来虎虎生威,黝黑的面皮上带着从容自信的笑容。大概有一年时间没穿的太子军服穿在他的身上显然紧,手一动,就能看到鼓鼓的胸膛起伏,浑身上下散出无尽的活力。

    孙权则老多了,一年不见,原本乌黑的头白了不少,面容也显得有些消瘦,看到孙登的时候,他正在看书,抬起眼皮时,额头上一道皱纹十分清晰,衬着有些斑白的鬓角,显得特别的憔悴。

    父亲老了。在那一刹那间,孙登忽然有种扑上去抱着父亲痛哭一场的冲动。可是他还没有动,孙权就笑了:我的太子回来了,这次日南大捷,大振我吴国威风,可喜可贺啊。

    孙登立刻收起了冲动,伏在地上大礼参拜:儿臣登拜见大王。

    子高,起来。孙权放下手的笔,笑着拍拍手:阿虑,还不出来见见你兄长每天想着要见他,怎么他回来了,你倒躲起来不敢见了

    孙登眼神一紧,随即又露出了笑容,他看着从帷帐后面露出半边小脸,神情有些紧张的孙虑,赞了一声:阿虑长得好快,一年不见,就是个俊俏小郎了。

    孙权呵呵的笑了,招手让孙虑走到他的身边,疼爱的摸着他的头说道:是啊,他不仅长得快,书读得也好,武艺也不错,是个武全才的好孩子。我把他带在身边教诲,军务劳累,看到他就轻松多了。

    孙登脸色不变,温和的看着孙虑,搓了搓手,不好意思的说道:父王,儿臣不知弟弟在父王身边,未带得礼物,失礼之极。

    孙权哈哈一笑,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道:那可不行,你这做兄长的,万里征伐,大胜而归,岂能没有一点礼物给弟弟的你不给我带,我不怪你,可是不给阿虑带,那可不行。

    孙登尴尬的一摸头,忽然一拍脑袋,笑道:父王有诏,儿臣岂敢不从。正好随行的礼物有一件带给父王的礼物,我便转送给阿虑吧,请父王恕儿臣不请之罪。说着,从身后随从手里接过一只锦盒,双手送到孙虑手,笑道:大弟,看看,可喜欢否

    孙虑为难的看着锦盒,不安的看了孙权一眼,嗫嚅道:父王,我

    孙权淡淡的笑着:既然是你兄长送给你的,你收下便是了,打开看看,究竟是什么稀世之宝。

    孙虑应了一声,跪坐在孙权一旁,打开了锦盒上的铜扣,啪的一声,锦盒翻开,露出一只绿得像是能滴出叶汁来的龙形玉带钩,且不说雕工如何,就看那一块通透而纯净的质地,就知道是一块上等玉。孙虑惊喜的叫了一声,忙不迭的捧在手心里,喜滋滋的拿给孙权看,过了片刻,又有些不舍的说道:如此美玉,儿臣不敢享用,还是请父王收好吧。

    孙权的眼神眯了一下,轻轻的推了回来:一块玉而已,既然你喜欢,便赏给你了。

    孙虑连忙点了点头,又连忙向孙登致了谢,孙登笑着受了,看着孙虑捧着锦盒匆匆的走向后帐,心里却有些酸溜溜的。他不用看后面,就看孙虑的神色就知道,王夫人肯定在帐后。

    一股失落涌上心头,孙登虽然非常想忍住眼泪,却还是没忍住,两颗晶莹的泪珠从脸颊上滑了下来。孙权看在眼里,却淡淡一笑:怎么,手握雄兵,与扶南人血战了一场也没见你害怕,怎么现在倒露出小儿女态了

    孙登顺势拜倒在孙权面前,抽噎道:儿臣不孝,远出万里,不能在父王面前尽孝。父王,这一年多的时间,你可受累了。

    孙权无声的笑着,打量着跪在他面前抽泣的孙登,良久才嘿嘿一笑,伸手拉起孙登,仔细的端详着孙登的脸,张嘴刚要说话,却不由自主的叹息了一声:岁月催人老啊,子高,你长大了,我自然要老了,这是谁也没法抗拒的事情。子高,不要悲伤,来,和我说说,你在扶南的战事究竟如何,我只看到一份捷报,却不知道其的细节,甚是担心啊。现在你安然回来了,我也算是放了心。两次大战,你的表现都不错,我心甚慰,子高,在用兵能力上,你比我强。

    孙登连忙摇头:父王岂可自抑若此。儿臣在扶南侥幸取胜,不是因为儿臣善于用兵,只是吕将军和诸葛恪以及诸位将军用命以报效父王之恩,另外,还有越国王后也帮了不少忙。

    关凤孙权眉毛一挑,显得有些意外。孙登写回来的捷报,功是吕岱,次功是诸葛恪,说越国有帮忙,但是没有提过关凤。如果关凤出现在日南战场上,那越国帮的可就不是小忙了。

    是的。孙登点点头:这次能大破扶南军,生擒范长,越国的连弩是功。孙登言简意赅的将那场战事说了一遍,他虽然当时不在场,但是诸葛恪曾经详细向他汇报过经过,他倒也说得头头是道。他着意讲了连弩的厉害,最后告诉孙权,孙绍本来准备卖一批连弩给他的,可是后来因为吴蜀两家争锋,他既不想吴国受挫,又不能看着关羽吃亏,所以只能一个也不卖,只是支持了一些粮食。

    这么厉害的军械,他居然也能卖孙权向后靠了靠,手指轻轻的抚摩着扶手:会不会是个托辞

    孙登静了片刻,颌着附和:父王所虑甚是。不过,以越王的心性,他既然提到要卖,必然是另有打算。何况他要卖的也不是一件两件,而是四百件,几乎是越国现在连弩的总和。儿臣思虑着,他大概是有了更好的连弩,所以才要把这批连弩卖掉。当初他要价五十万钱一架,四百架,总共两亿钱,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孙权眼睛一眯,心里咯噔一下,似乎停了片刻。孙登这句话背后透出的意思让他心惊不已。现在的连弩威力已经如此之大,孙绍却还要处理掉,那肯定是他有了威力更大的连弩,越国的实力增长得如此之快,吴国原本已经落了下风,现在差距越拉越大,以后还有扳平的机会吗再往近了说,孙绍现在了大财,拿下扶南,就是拿下一个大粮仓,一出手就是七万石米,这么强悍的经济实力,再加上威力惊人的军械,他如果要配合关羽,在吴国的背后动手,那吴国还有什么反抗机会

    这日子没法过了。

    孙权觉得嘴里苦,本来指望着孙登回来能助他一臂之力的,没想到孙登一见面就告诉他这么一个噩耗。一想到孙绍和关羽以及曹操的关系,他就郁闷之极,孙绍和谁关系都好,偏偏和他这个亲叔叔关系不好,不仅自己独立了,而且还不断的给他施加压力。越国现在就象是一根刺,深深的刺入他的背上,痛彻心肺,却又鞭长莫及,挠又挠不得,拔又拔不出。

    最为难的是,这仗还怎么打孙绍既然不想让他们开打,那肯定会想一切办法,孙登也说了,孙绍已经上奏天子,并请曹操一起出面调停,那这一仗已经不能打了,否则的话,吴国就会陷入三面包围之,就象大海的一叶扁舟,随时都可能被风浪掀翻。可是要他就这么撤出去,那他的面子也就丢光了,还不如当初张裔刚到建邺的时候就把他送回成都去呢。

    进退两难孙权沉默不语,碧眼之充满了痛苦与不甘。他不是一个不知进退的人,低头忍让的事情也没少干,可那并不代表他是个软弱的人,相反,他是个很坚强的人,之所以能忍辱负重,是因为希望有一天能扬名吐气,所以才暂时忍耐,可是现在他却现,自己似乎根本没有出头的那一天了。四国之,曹操有实力,刘备有名声,他有什么他有敌人孙绍原本只是疥癣小疾,如今却成了心腹大患,不管他布下什么局,撒下什么,孙绍都毫不费力的突围而去,最后还甩他一脸的水珠子。

    他会出兵威胁我们的背后吗孙权自言自语道。

    孙登不说话,但是他的神情却给出了答案:如果坚持不退兵,孙绍出兵威胁是必然的。

    听说,顾裕在钱唐做御史大夫,很威风啊。上次把盛周两家整得名誉扫地,几乎是血本无归,就连虞仲翔都险些栽了跟头。孙权叹息道:你可知道顾谭在那边做什么

    孙登知道孙权在想什么,顾家脚踏两条船,如今在越国风生水起,让孙权十分难做。孙邵死了,以能力和威望论,顾雍都是非常合适的人选,可是他的儿子和孙子在越国为官,他自己在吴国如果做了丞相,那顾家在吴越都身居要职,实力将迅膨胀,如果不能做丞相,那就显得孙权度量不如孙绍,最后很有可能逼得顾雍离开吴国,顾雍一走,走的可不仅仅是顾家,很可能只是一个开始,陆家张家都有可能跟着一起离开。到了那个时候,吴国还能在江东立足吗

    孙登非常理解孙权现在的心情,可是留给他们的选择已经不多了,如果坚持继续限制江东人的势力展,那么江东人会抛弃他们,如果放开限制,那江东人的势力很快就会出控制的范围,尾大不掉。两害相权取其轻,目前所能做的只有向江东人让步,尽量把事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以内。

    然而这只是孙登的看法,孙权未必就能采纳。

    子高,诸葛恪用兵能力如何孙权忽然问道,原本紧锁的眉头已经松了开来,似乎已经做出了某个决定。孙登犹豫了一下,谨慎的说道:有天赋,但是毕竟年轻,还需要父王多调教才成。

    那好,你在柴桑主持战事吧,让诸葛恪和陆逊辅佐你,你带来的精锐,就交给诸葛恪率领。孙权忽然站起来身,很干脆的说道:我回建邺去,和众臣商量一下丞相的人选。这丞相之位总悬着,终究不合适。

    孙登大喜,连忙起身拜谢。他当然知道孙权这么安排,既是给诸葛恪机会,也是向江东表示让步,陆家同样是江东大族,他和诸葛恪同时担当他的左右手必然会互相牵制,而得利最多的就是他,有了这两人的辅佐,只要他能摆平他们之间的关系,他将在江东和淮泗人之间左右逢源。

    孙权雷厉风行,很快就把决定传达出去。驻在陆口的大都督鲁肃一接到消息,立刻明白了其的意思,诸葛瑾父子已经成为淮泗臣子的代表,他这个大都督该退了。他立刻让人请来了长史张承,让他起草请辞大都督,回建邺养病的奏疏。张承一听,当时就愣了,考虑了片刻之后,拿起笔,不加点,一挥而就,双手送到鲁肃的面前。

    鲁肃看着张承代写的章,叹了一声:仲嗣,你父亲弟弟都在越国为官,你就不要在这里熬了,去越国吧,以你的能力,很快就能有用武之地。

    张承也不客气,笑着点点头:都督,我陪你回建邺,家里还要收拾一下,然后便去钱唐找找机会。都督,你怎么打算不想离开建邺吗,也许换个环境,对你的身体更有好处。越国在朱崖道术学院有几个医匠,医术颇有独到之处,南海又盛产香料,据说对治病很有好处。

    鲁肃哈哈一笑:多谢仲嗣了,我自己的身体我知道,其实不是什么病,是旧伤。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注意身体,任着性子胡来,现在年纪大了,全都出来了,不是什么药石能治得好的。周公瑾英年早逝,我比他已经多活好多年了,够本了。

    都督

    鲁肃抬起手,打断了张承的话,笑了一声道:你如果方便的话,把林直带走吧,他跟了我这么多年,我却没能推荐他出仕,真是对不住他啊。

    张承听他这么说,知道他已经下定了决心,多说无益。当天,他们便整理行装,一起到柴桑向新上任的监军太子孙登请辞,孙登很诧异,亲自赶到鲁肃的住处,苦劝了好久,鲁肃却以病体为由,婉拒了孙登的扣留。

    诸葛恪听说此事,立刻赶到张承的住处,劝张承留下。诸葛恪的姊姊是张承的妻子,几年前刚生下一个女儿,夫妻感情不错。诸葛恪对张承说,现在我虽然还位居陆逊之下,父亲这次也未必能当上丞相,可以日后我们一定能达到目的。陆家在越国有陆绩,大王肯定不会毫无保留的信任他,陆逊最终必然要让路。现在我们正需要集合淮泗籍的俊才,你怎么能走呢

    张承一句话就把诸葛恪堵死了,他对诸葛恪说,不错,陆绩在越国,陆逊不会得到大王无保留的信任,可是我的父亲和兄弟也在越国,而且担任的官职比陆绩要重要得多,大王能相信我吗

    诸葛恪哑口无言,只得眼睁睁的看着张承扬长而去。他不甘心,又写了急信,让人以最快的度送给诸葛瑾和姊姊,让他们再劝劝张承。张承回到建邺家时,夫人诸葛氏已经接到了消息,只是她还没说几句,张承就打断了她:夫人,你也觉得元逊前途无量吧

    诸葛氏莫名其妙的看着张承,不太明白张承为什么说这句话。张承以善于识人著名,可是他这句话里的意思却表明他对风头正劲的诸葛恪并不看好。

    你们诸葛家如果要败,一定是败在元逊的身上。张承淡淡一笑:你要是相信我,就立刻收拾行装,和我一起尽快离开建邺到钱唐去,如果你不相信我,我可以给你写个休书,从此我们各奔东西。

    诸葛氏犹豫不决,她知道张承这句话不是玩笑。张承已经打定了主意要离开吴国,而她们家又和越王没什么瓜葛,也正因为此,才得到孙权的信任,她和张承的婚姻已经失去了当初的政治意义。

    我跟你走。诸葛氏沉吟了半天,长叹了一声:我去和父亲母亲告个别。

    应该的。张承同意了。

    诸葛氏回家把张承的话对诸葛瑾一说,诸葛瑾皱了半天的眉头,没有吭声。张承虽然是他的女婿,但张承只比他小四岁,他们交往多年,相互之间知根知底,他对张承的识人之明也非常佩服。只是现在张承对诸葛恪的这个评语让他非常不舒服,眼下诸葛恪是他的全部希望所在,怎么看也不象是败家灭族的祸根啊。

    张承以最快的度收拾了家细软,留下一封辞别信,让人送给孙权,自己带着曹根上官雪菲和林直轻车简行,直奔钱唐,一路上都没有停留,直到吴县时,他才在城外的驿亭停了下来。

    已经得到消息的张温在亭外相迎。

    这个驿亭,就是当初孙绍送别周循时唱长亭外古道边的驿亭,驿亭还是那个驿亭,树木依然是那些树木,几年的岁月似乎并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只是当初的那些人却不再是那些人,孙绍立国称王了,周循成了越国的大将,而当年与周循并称少年俊杰的张温却被软禁在家,前途一片黑暗。

    仲嗣,你也要走了张温一看到张承,就露出苦涩的笑容。

    是的,我要走了。张承也不客套,开门见山的说道:你呢,要不要跟我一起走

    我不是你。张温摇摇头:你的父亲兄弟都在越国,建邺那点家当不放在眼里,我可不行,我张家上下几百口人,哪是说搬就能搬的再说了,你和越王有兄弟之谊,我呵呵,却是

    惠恕,几年的监禁,就让你变成这样了张承连连摇头,毫不客气的说道:你不仅看错了你自己,也看错了越王。

    张温默然。他不是没动过去越国的心思,可是一想到他当年利用孙绍,最后又抛弃了孙绍的事情,就觉得心里虚。另外当时走投无路的沈玄现在是越国的重臣,而他现在却是个被软禁的人,彻底翻了个个,让他觉得有些无颜面对故人。张承让人约他在这里见面,他当然知道张承的用意,可是他想来想去,自己和张承不能比,张承跑到越国肯定能很快就受到重用,而他则未必。这次陆逊成了都督,辅佐太子孙登,领着大军与关羽对抗,而陆逊的外甥顾承就是他的妹夫,陆逊也许会给他机会也说不定。对他很看重的顾雍很有可能会成为丞相,不会一点忙不帮,考虑了好久,他决定还是留下来再看看。

    张承见张温单身而来,就大概知道了他的决定,劝说了几句,只得遗憾的拱手而别。

    张惠恕看似聪明,实则糊涂。离开了长亭,林直毫不掩饰的说道:他对吴王还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真是笨到家了。

    这也怪不得他。张承深有同感的摇摇头:他们这些江东世族,家业都在吴国,哪象我们这么方便,稍微收拾一下就能走了。他们要走,不仅人多,而且最重要的是土地无法搬走,离开了吴国,财产至少损失大半,不到最后一步,岂能这么容易的做出决定。

    我看未必。上官雪菲冷哼了一声:越国地广人稀,什么时候会缺土地他就是对越王没信心,生怕越王冷落他,这才瞻前顾后。有道是算计过度,便是此义。他注定了一辈子就是个谨慎的人,做不出有魄力的事。

    雪菲姑娘想去越国好久了吧一直没吭声的曹根忍着笑道。

    你不要说我,你不也是上官雪菲扫了曹根一眼,爽朗的一笑:其实呢,我是为张君感到遗憾,以张君的能力,如果早点去越国,现在至少是一郡太守,说不定一州之牧都有可能。何至于在吴国呆了几年,一直还是个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