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海盗帝国 第四十五章 机会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三卷海盗帝国第四十五章机会
孙登奔波了几天,别说再见孙绍,就连丞相虞翻都没见着,他直接被大鸿胪孔竺侃晕了。孔老夫子这个大鸿胪做得清闲啊,到越国来的使者,要么是想和越国做生意的,要么是想和越王联合起来搞点什么事的,反正都是求着越国,他这个大鸿胪自然也就成了所有使者眼中的贵人,不敢说有求必应,总的来说,敢和他讲道理的人不多。这事情做得太顺利了,未免让老夫子有些遗憾,这一肚子的学问居然没有一个对手,实在是让人寂寞。
这次孙登来兴师问罪,正好满足了老夫子积累以久的旺盛战意,孙登和他的智囊谢景刚一开口,就遭到了老夫子有理有据而且非常猛烈的还击。孔竺做为圣人子弟,精研了一辈子的经学,对付孙登和谢景这样的角色那还不是三个指头捏田螺手到擒来于是孔竺好好的教训了孙登几天,从圣人精神讲到微言大义,把孙登说得无地自容,觉得自己简直是卑鄙到了透顶,每次斗志昂扬的去,垂头丧气的回,躲在驿馆里和谢景研究一夜,然后再斗志昂扬的去,再次垂头丧气的回,孔竺是越战越勇,孙登却在一次次的打击之后,开始后悔自己到钱唐来了。
连孔竺这一关都过不去,还谈什么和虞翻较量虞翻那可是有名的得理不饶人,连他老子孙权都敢当面呛的人,现在他身为越国丞相,这诱引吴国百姓的计策又是他想出来的,孙登去责问他,怎么可能心平气和
孙登从心里感到了怯意,对那天和孙绍摆谱讲规矩后悔不迭,早知道越国的臣子这么难缠,还不如直接找孙绍谈呢。可是等孙绍再想来找孙绍的时候,他见不着孙绍了孙绍出巡了,虞翻这几个月成绩斐然,请孙绍出去查看他的工作成绩,孙绍不在钱唐城。
孙登傻了眼,无可奈何之下,只能在钱唐城等着。这天刚被孔竺教训了一顿,心情沉重的回到驿馆,却发现周循正在等他。
伯英,你怎么来了孙登愣了一下,一只脚踩在门里,一只脚踩在门外。这些天被孔竺收拾得晕头转向,孙登都忘了周家的事,也忘了要和孙绍争风吃醋的本意。
我听到一个消息。周循起身行礼,恭恭敬敬的说道:特地报与太子。
什么消息孙登恢复了太子的气度,走到主位上坐下,摆摆手,示意周循坐下说话。周循很拘谨的坐了,沉默了片刻,这才慢慢说道:日南郡出了事。
日南郡孙登一时没想起日南郡是哪个郡,过了一会儿才明白过来。日南郡出了什么事
日南郡有个商队在扶南国被抢了,死了两个人,消息报到日南太守魏平处,魏平处置不当,与扶南国发生了冲突,眼下扶南国纠集三万大军,正在围攻西卷城。
魏平谢景想了想忽然说道:是不是那个由越王推荐的日南太守
正是。周循点了点头,然后不吭声了。
谢景眼珠一转,看了一眼孙登,孙登正在想为什么吴国的日南郡发生战事,却是越国先知道,听谢景这么一提醒,他才会过意来,原来这个日南太守居然是孙绍的人。他见谢景用眼神提醒他,不免有些好奇,便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点点头:多谢伯英,我知道了。令弟的婚事准备得如何了
很顺利,还有三天就要举行婚礼了。
那越王会回来吗
会的。周循笑得有些勉强,周胤结婚,从越王到太后,基本上钱唐城里有点身份的人都赶来庆贺,可谓是风光无两,而他成亲的时候,孙权根本连面都没露,只派孙登出面意思了一下。
那好,到时候我们也去叨扰一杯酒喝。孙登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丝笑模样,却一点笑意也没有。周循暗自叹了口气,却没有起身,他再行了一礼道:太子,日南郡是吴国交州所属,大王接到消息之后,必然会派人询问太子的意思,请太子还是早做准备为好。
那伯英有什么建议吗孙登见周循似乎有话要说,不免好奇起来,一面招呼人上茶,一面挤出笑容问道。周循看了一眼面露不快的谢景,却当没看到,他很谨慎的说道:太子想必知道,朱崖自产的粮食有限,大部分粮食都要靠外购,而日南便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粮食采购点,即使现在合浦交阯诸郡也向朱崖售粮,日南也能占到朱崖所购粮食的一半份额。
孙登眉头一颤,有些不快,随即又会过意来,脸上的笑容立刻变得真诚了许多。
除了购买粮食之外,西卷城还是扶南国与往来朱崖的夷商交汇之处,每年的商税为交州六郡之首,虽然魏平是越王推荐的人,隐匿了不少税收,可是这几年交上来的赋税仍然非常可观。周循的声音铿锵有力,语调越来越稳定,脸上露出了自信的光芒,平时那种谨小慎微的神情也消退了不少,整个人变得神采奕奕。
太子,日南如果受损,九真交阯必然收到波及,而这三郡的商税占到交州六郡的五成,交州的商税现在是吴国不可或缺的一项,如果交州不稳,则吴国的实力将大受影响。周循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瞟了一眼正在沉思的孙登,又说道:如果吴国不发兵,臣担心越国会趁虚而入,将此三郡收入囊中,进一步独占南海的商业。
孙登的眉头一颤,眼皮一抬,两道犀利的眼神一闪而没:越国会出兵
会。谢景抢了一句:不夺回日南,朱崖从哪里购粮没有了粮,朱崖的繁荣就会成为往日云烟,不可复得,所以越王一定会不惜代价的夺回日南。
这么说,我们岂不是有了机会孙登笑了,笑得十分轻松。
周循一愣,似乎没有想到孙登会是这个反应,他明显的犹豫了一下,原本很刚毅的神情变得有些尴尬,他放在大腿上的手下意识的捏了捏,这才又开口道:太子,臣以为,这的确是个好机会,是太子和越王并肩作战的好机会。
孙登露出诧异的神情,刚要开口询问,周循却又接着说道:如果吴国不出兵讨伐扶南,那越王从扶南国手中夺回日南之后,这日南还是交州的吗
孙登原本很恼怒,他说的机会和周循说的机会显然不是一个意思,他是想趁着越国南海用兵的机会讨要百姓户口,就算讨不到户口,他也要获得一个比较有利的条件,这样才能回交差,而周循却建议他和孙绍一起出兵交州,并肩作战。这个时候还并肩作战个鬼啊一看到周循,孙登就想起周玉,孙绍连我的女人都抢了,我还和他并肩作战
可是周循最后一句话引起了他的注意,吴国如果不救日南,那日南就再也不是吴国的了,更严重的是,以孙绍的性格,完全可能驱虎吞狼,将九真和交阯一并收入囊中,再加上已经被他强要过去的南海,那交州的一大半可就是他的了。吴国虽说跨有扬州交州,但是扬州的大部分都被诸将瓜分了,只有交州主要还是控制在朝庭手中,一旦交州被越国鲸吞,那无吝于雪上加霜。
一想到后果的严重,孙登不禁头皮发麻,再看向周循的眼神就变得和善多了,同时还有一些感激。周循是忠臣,他的弟弟在越国做卫尉,他还有为吴国着想,不忘自己的本份。本来以他这个尴尬的身份,他不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说不定还能在孙绍面前留个好印象,可他并没有这么做,不仅告诉他消息,而且冒着惹他发火的危险点明其中的要害。
孙登的神色变化落在周循和谢景的眼里,周循松了一口气,施礼退去,谢景的脸色却变得阴晴不定。当孙登转而向他寻求建议时,谢景笑了一声,反问了孙登一句:太子,你还记得辽东之战吗
记得,当然记得。孙登不解的看着谢景,不知道他这时候为什么突然提起辽东之战。
太子,辽东之战,太子只是从旁辅助,已是惊险之极,这次如果再去交州,太子还能坐享其成吗且太子与越国势成水火,他肯定不会再象以前一样照顾你了。交州凶险,步使君征战十多年,才勉强稳住了交州,太子去,打赢了,你还是太子,打输了
谢景无声的咧了咧嘴,没有再说下去,可是那意味深长的笑容却让孙登不寒而栗。谢景的话很实在,你现在已经是吴国太子了,打赢了你也不可能再升,打输了呢轻则于名声有损,重则丧命。说到底一句话,这样的事情不是你一个太子应该做的。
孙登左右为难。
还是上报给吴王吧,想来再过几天吴王应该就能收到军报,太子只需要把越王可能的反应奏与大王便是了,至于请战之事,臣以为不妥,大大的不妥。
孙登点点头,脸色阴沉,很难看。他立刻给孙权写了急信,同时把消息报给了诸葛瑾,三天后,诸葛恪突然风尘仆仆的出现在钱唐。一见到诸葛恪,孙登吓了一跳,诸葛恪眼圈发黑,一脸的尘土,走路都有些走不稳,两条腿直哆嗦,显然是一路策马狂奔而来。
元逊,你这是孙登和谢景都十分诧异。
太子,交州的消息属实诸葛恪哑着嗓子问道,眼睛中透着焦急的光。
属实。孙登点点头,他已经通过孔竺打听到了确切的消息,孔竺受孙绍的指示询问孙登是否有意一起南征,孙登没有给他确切答复,只说要请示一下才能决定。
太子,我已经把你给大王的上书扣下了。诸葛恪一屁股坐在席上,举起案上的茶壶,先往嘴里咕咚咕咚的倒了一肚子凉茶,这才一抹嘴道:如果是真的,必须争取出征的机会。
谢景的脸色有些怪异,他看看诸葛恪,又看看孙登,沉默不语。诸葛恪胆子也太子了,他居然敢扣压孙登报给孙权的消息,而且是这种军国大事。孙登却是面不改色,眼神也很从容,似乎觉得诸葛恪这样做并无不妥之处,他静静的等着,直到诸葛恪说话,他才笑着问道:元逊想出征
诸葛恪看了他一眼,摇摇头,先是长长的松了一口气,稳定了一下情绪:太子,你觉得我吴国目前会有战事吗
孙登缓缓的摇摇头:弭兵大会之后,天下百姓都希望和平,四王又都在忙于恢复实力,三五年之力应该不会互相攻击。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要放弃这次交州的战机诸葛恪老实不客气的质问道:太子已经十五,很快就要行冠礼,大王的身体一直不安,留给太子的机会并不多了。吴国的兵权都掌握在诸将手中,他们与大王的君臣关系与其说是君臣关系,不如说是主从关系,正如当初讨逆将军留下的人马不愿意臣服于大王一样,现在这些将军臣服的也是大王,而不是吴国。太子如果继位,吴国必然危如累卵,魏蜀越只要稍加挑动,吴国就可能四分五裂,化为乌有。
有这么严重吗,元逊你是不是太过紧张了谢景忍不住提醒了一句。
元明,你这些天都在想什么,这么重要的事情居然都没看出来诸葛恪扭过头,声色俱厉的斥道:吴国的危机你难道一点也没有察觉吗越王欺我,为什么大王到现在还没有付诸行动他要整顿吏治,结果张温却反其道而行之,弹劾丞相,为什么不就是因为丞相不是江东人吗江东淮泗之争还只是文臣之争,武将呢武将的情况更严重,他们坐拥重兵,与越王多有交接,不愿意与越国开战,而大王徒有吴王之名,也只能忍气吞声
诸葛恪没头没脑的冲着谢景发了一通火,不仅谢景被他骂得哑口无言,面红耳赤,就连孙登都有些坐立不安。谢景和诸葛恪是他身边的两个重要的谋臣,相比于诸葛恪的文武全才,谢景更注重谋略,这次到钱唐来,没有带诸葛恪,只带谢景就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没想到诸葛恪当面指责谢景失职,从某个角度来说,也是在指责孙登识人不明。
但是不得不说,诸葛恪说的情况基本属实。如果不说越国这个上下都没规矩的怪胎,那么魏蜀吴三国之中,吴国的内部隐患是最大的。一个国家不管大小,权利之争都在所难免,文官再斗,他们造成的危害都有限,而武将则不然,他们手握重兵,一旦出现异心,后果将不堪设想,有中平之后三十年的动乱可鉴,大家对此都有比较统一的认识,对将领的控制都十分严格。这其中以魏国最见成效,曹操对手下的大将控制之严三国之中无出其右。别看张辽等人号称五子良将,但是他们所掌握的实力都有限,就算他们不考虑在邺城的人质,他们也没有反叛的实力。建安二十年,张辽乐进两个五子良将再加上李典一个将军,合肥总共才七千人马,曹魏的将军实力有大有小,但通常都在两千人以下,有大战事,再加都督之名,以将军为单位拨与人马,象于禁救樊城,徐晃攻襄阳,手中的大军都是以这种方式集结起来的,战时,这些将军归他们统一指挥,战事一结束就各回本部,能长期统领重兵的只有夏侯惇夏侯渊曹仁这样的宗室重臣。除了这些人之外,任何一个将军想要造反,都不可能造成多大的影响。
蜀国的情况稍有差异,刘备以个人感情和制度互用的办法统兵,而且他的实力一直没有大过,蜀的总兵力现在不到十万,除了关羽张飞掌兵之外,大部分的实力还在刘备自己手里,刘备一旦去世,那些将军们会继续忠诚于他的继承人刘禅,再加上关羽张飞在旁辅佐,蜀国不会出现大的动乱。
而吴国则不一样,吴国的主要兵力分散在各将军手中,这些兵大部分是他们的私兵,是可以父子相承的,他们有自己的食邑,驻地就是他们的势力范围,孙权一般不会去动,他们臣服的只是孙权个人,而不是吴国,当然也不包括孙登这个太子。他们和孙权之间的交情,也不完全是君臣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介于君臣和朋友的关系,你对我好,我就听你的,你对我不仁,我就对你不义。因此,吴国对将军们的控制是最差的,听话的当然有,比如吕蒙之类,不听话的也不少,如贺奇之流。孙策去世,孙权接任的时候,就有很多老将对他不以为然,孙权用了十几年的时间,终于慢慢的收服了他们的心,另外又培养了一些新人如鲁肃吕蒙蒋钦之类的代替了他们的地位,总算慢慢控制住了局面,但是这些人的独立性是很强的,一旦他们觉得孙权对他们没有以前那么好了,他们随时可能变成不听话的一份子。
不久之前,戏口将晋宗就上演了一出外逃的大戏。
晋宗是一个不知名的将军,很多人都有些好奇,他又没立过什么功,怎么就成了戏口这样重要位置的驻将,实际上晋宗能够做到这一步,完全是因为他是孙权的故将,孙权相信他。后来不知为了什么原因,孙权下诏切责了他,结果晋宗一翻脸,连人马带城池一起投降了魏国,这不仅是一座城池和人马的事,更是在孙权脸上扇了一大耳光,孙权为此气得差点昏厥过去。
那么,孙登要想继位做吴王,他手里如果没有能镇住局面的兵权能行吗他能从孙权那么继承到兵权吗这些兵权连孙权自己都不能完全掌握,又怎么才能传给孙登
孙登要想坐稳吴王的宝座,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抓紧机会建立自己的兵权,而要建立兵权,只要手中有了实力,才有可能震慑别人,才能做到以重驭轻,不至于一轰而散。最不容易让人找到把柄的机会就是打仗,江东几乎所有的将军都是通过战斗积累自己的实力的。现在天下太平,交州之战是天赐良机,而谢景却没有及时提醒孙登利用这个良机,只是报告孙权了事,这不是失职是什么诸葛恪又怎么能不愤怒
听了诸葛恪的分析之后,孙登恍然大悟,谢景更是愧不可当,他垂下头,一声不吭,恨不得自己抽自己两个耳光。
如果我猜得不错的话,大王一旦决定对交州用兵,主动请战的人肯定很多。因为交州是山林多,而丹扬的山越兵最擅长的就是山林战,我吴国的将军有几个不是以山越兵为主
可是,我们没有兵啊孙登为难的说道:其他的将军如果去交州,他们可以带着自己的人马去,我呢,我什么也没有啊难道让我空手去
谢景虽然很难堪,可是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担心:元逊,战事凶危,以太子之尊亲临战阵,万一有所不测,那将如何是好
太子去交州是指挥战斗,并不是要他亲临战阵,以我之见,他坐镇合浦就行,临阵厮杀这样的事情,当然是交给我们去做。诸葛恪早有准备,他又转向孙登道:王后与步夫人一直相处得很好,步夫人无子,她不会成为太子的敌人,所以,太子可以借助步骘手中的力量,另外,太子也可以向越王求助,就算他不帮你,只要他不为难你,这件事就算是成功了一半。
那谁领兵出征孙登还是有些犹豫:周循
他不行。诸葛恪一摇头,挺起胸膛:臣不才,愿为太子冲锋陷阵。
看着眼神灼灼的诸葛恪,孙登忽然笑了:元逊,令尊左将军知道你来吗
诸葛恪的眼神有些慌乱,犹豫了片刻道:没有,我来得匆忙,没有时间通知他。
奉献
第三卷海盗帝国第四十五章机会
孙登奔波了几天,别说再见孙绍,就连丞相虞翻都没见着,他直接被大鸿胪孔竺侃晕了。孔老夫子这个大鸿胪做得清闲啊,到越国来的使者,要么是想和越国做生意的,要么是想和越王联合起来搞点什么事的,反正都是求着越国,他这个大鸿胪自然也就成了所有使者眼中的贵人,不敢说有求必应,总的来说,敢和他讲道理的人不多。这事情做得太顺利了,未免让老夫子有些遗憾,这一肚子的学问居然没有一个对手,实在是让人寂寞。
这次孙登来兴师问罪,正好满足了老夫子积累以久的旺盛战意,孙登和他的智囊谢景刚一开口,就遭到了老夫子有理有据而且非常猛烈的还击。孔竺做为圣人子弟,精研了一辈子的经学,对付孙登和谢景这样的角色那还不是三个指头捏田螺手到擒来于是孔竺好好的教训了孙登几天,从圣人精神讲到微言大义,把孙登说得无地自容,觉得自己简直是卑鄙到了透顶,每次斗志昂扬的去,垂头丧气的回,躲在驿馆里和谢景研究一夜,然后再斗志昂扬的去,再次垂头丧气的回,孔竺是越战越勇,孙登却在一次次的打击之后,开始后悔自己到钱唐来了。
连孔竺这一关都过不去,还谈什么和虞翻较量虞翻那可是有名的得理不饶人,连他老子孙权都敢当面呛的人,现在他身为越国丞相,这诱引吴国百姓的计策又是他想出来的,孙登去责问他,怎么可能心平气和
孙登从心里感到了怯意,对那天和孙绍摆谱讲规矩后悔不迭,早知道越国的臣子这么难缠,还不如直接找孙绍谈呢。可是等孙绍再想来找孙绍的时候,他见不着孙绍了孙绍出巡了,虞翻这几个月成绩斐然,请孙绍出去查看他的工作成绩,孙绍不在钱唐城。
孙登傻了眼,无可奈何之下,只能在钱唐城等着。这天刚被孔竺教训了一顿,心情沉重的回到驿馆,却发现周循正在等他。
伯英,你怎么来了孙登愣了一下,一只脚踩在门里,一只脚踩在门外。这些天被孔竺收拾得晕头转向,孙登都忘了周家的事,也忘了要和孙绍争风吃醋的本意。
我听到一个消息。周循起身行礼,恭恭敬敬的说道:特地报与太子。
什么消息孙登恢复了太子的气度,走到主位上坐下,摆摆手,示意周循坐下说话。周循很拘谨的坐了,沉默了片刻,这才慢慢说道:日南郡出了事。
日南郡孙登一时没想起日南郡是哪个郡,过了一会儿才明白过来。日南郡出了什么事
日南郡有个商队在扶南国被抢了,死了两个人,消息报到日南太守魏平处,魏平处置不当,与扶南国发生了冲突,眼下扶南国纠集三万大军,正在围攻西卷城。
魏平谢景想了想忽然说道:是不是那个由越王推荐的日南太守
正是。周循点了点头,然后不吭声了。
谢景眼珠一转,看了一眼孙登,孙登正在想为什么吴国的日南郡发生战事,却是越国先知道,听谢景这么一提醒,他才会过意来,原来这个日南太守居然是孙绍的人。他见谢景用眼神提醒他,不免有些好奇,便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点点头:多谢伯英,我知道了。令弟的婚事准备得如何了
很顺利,还有三天就要举行婚礼了。
那越王会回来吗
会的。周循笑得有些勉强,周胤结婚,从越王到太后,基本上钱唐城里有点身份的人都赶来庆贺,可谓是风光无两,而他成亲的时候,孙权根本连面都没露,只派孙登出面意思了一下。
那好,到时候我们也去叨扰一杯酒喝。孙登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丝笑模样,却一点笑意也没有。周循暗自叹了口气,却没有起身,他再行了一礼道:太子,日南郡是吴国交州所属,大王接到消息之后,必然会派人询问太子的意思,请太子还是早做准备为好。
那伯英有什么建议吗孙登见周循似乎有话要说,不免好奇起来,一面招呼人上茶,一面挤出笑容问道。周循看了一眼面露不快的谢景,却当没看到,他很谨慎的说道:太子想必知道,朱崖自产的粮食有限,大部分粮食都要靠外购,而日南便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粮食采购点,即使现在合浦交阯诸郡也向朱崖售粮,日南也能占到朱崖所购粮食的一半份额。
孙登眉头一颤,有些不快,随即又会过意来,脸上的笑容立刻变得真诚了许多。
除了购买粮食之外,西卷城还是扶南国与往来朱崖的夷商交汇之处,每年的商税为交州六郡之首,虽然魏平是越王推荐的人,隐匿了不少税收,可是这几年交上来的赋税仍然非常可观。周循的声音铿锵有力,语调越来越稳定,脸上露出了自信的光芒,平时那种谨小慎微的神情也消退了不少,整个人变得神采奕奕。
太子,日南如果受损,九真交阯必然收到波及,而这三郡的商税占到交州六郡的五成,交州的商税现在是吴国不可或缺的一项,如果交州不稳,则吴国的实力将大受影响。周循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瞟了一眼正在沉思的孙登,又说道:如果吴国不发兵,臣担心越国会趁虚而入,将此三郡收入囊中,进一步独占南海的商业。
孙登的眉头一颤,眼皮一抬,两道犀利的眼神一闪而没:越国会出兵
会。谢景抢了一句:不夺回日南,朱崖从哪里购粮没有了粮,朱崖的繁荣就会成为往日云烟,不可复得,所以越王一定会不惜代价的夺回日南。
这么说,我们岂不是有了机会孙登笑了,笑得十分轻松。
周循一愣,似乎没有想到孙登会是这个反应,他明显的犹豫了一下,原本很刚毅的神情变得有些尴尬,他放在大腿上的手下意识的捏了捏,这才又开口道:太子,臣以为,这的确是个好机会,是太子和越王并肩作战的好机会。
孙登露出诧异的神情,刚要开口询问,周循却又接着说道:如果吴国不出兵讨伐扶南,那越王从扶南国手中夺回日南之后,这日南还是交州的吗
孙登原本很恼怒,他说的机会和周循说的机会显然不是一个意思,他是想趁着越国南海用兵的机会讨要百姓户口,就算讨不到户口,他也要获得一个比较有利的条件,这样才能回交差,而周循却建议他和孙绍一起出兵交州,并肩作战。这个时候还并肩作战个鬼啊一看到周循,孙登就想起周玉,孙绍连我的女人都抢了,我还和他并肩作战
可是周循最后一句话引起了他的注意,吴国如果不救日南,那日南就再也不是吴国的了,更严重的是,以孙绍的性格,完全可能驱虎吞狼,将九真和交阯一并收入囊中,再加上已经被他强要过去的南海,那交州的一大半可就是他的了。吴国虽说跨有扬州交州,但是扬州的大部分都被诸将瓜分了,只有交州主要还是控制在朝庭手中,一旦交州被越国鲸吞,那无吝于雪上加霜。
一想到后果的严重,孙登不禁头皮发麻,再看向周循的眼神就变得和善多了,同时还有一些感激。周循是忠臣,他的弟弟在越国做卫尉,他还有为吴国着想,不忘自己的本份。本来以他这个尴尬的身份,他不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说不定还能在孙绍面前留个好印象,可他并没有这么做,不仅告诉他消息,而且冒着惹他发火的危险点明其中的要害。
孙登的神色变化落在周循和谢景的眼里,周循松了一口气,施礼退去,谢景的脸色却变得阴晴不定。当孙登转而向他寻求建议时,谢景笑了一声,反问了孙登一句:太子,你还记得辽东之战吗
记得,当然记得。孙登不解的看着谢景,不知道他这时候为什么突然提起辽东之战。
太子,辽东之战,太子只是从旁辅助,已是惊险之极,这次如果再去交州,太子还能坐享其成吗且太子与越国势成水火,他肯定不会再象以前一样照顾你了。交州凶险,步使君征战十多年,才勉强稳住了交州,太子去,打赢了,你还是太子,打输了
谢景无声的咧了咧嘴,没有再说下去,可是那意味深长的笑容却让孙登不寒而栗。谢景的话很实在,你现在已经是吴国太子了,打赢了你也不可能再升,打输了呢轻则于名声有损,重则丧命。说到底一句话,这样的事情不是你一个太子应该做的。
孙登左右为难。
还是上报给吴王吧,想来再过几天吴王应该就能收到军报,太子只需要把越王可能的反应奏与大王便是了,至于请战之事,臣以为不妥,大大的不妥。
孙登点点头,脸色阴沉,很难看。他立刻给孙权写了急信,同时把消息报给了诸葛瑾,三天后,诸葛恪突然风尘仆仆的出现在钱唐。一见到诸葛恪,孙登吓了一跳,诸葛恪眼圈发黑,一脸的尘土,走路都有些走不稳,两条腿直哆嗦,显然是一路策马狂奔而来。
元逊,你这是孙登和谢景都十分诧异。
太子,交州的消息属实诸葛恪哑着嗓子问道,眼睛中透着焦急的光。
属实。孙登点点头,他已经通过孔竺打听到了确切的消息,孔竺受孙绍的指示询问孙登是否有意一起南征,孙登没有给他确切答复,只说要请示一下才能决定。
太子,我已经把你给大王的上书扣下了。诸葛恪一屁股坐在席上,举起案上的茶壶,先往嘴里咕咚咕咚的倒了一肚子凉茶,这才一抹嘴道:如果是真的,必须争取出征的机会。
谢景的脸色有些怪异,他看看诸葛恪,又看看孙登,沉默不语。诸葛恪胆子也太子了,他居然敢扣压孙登报给孙权的消息,而且是这种军国大事。孙登却是面不改色,眼神也很从容,似乎觉得诸葛恪这样做并无不妥之处,他静静的等着,直到诸葛恪说话,他才笑着问道:元逊想出征
诸葛恪看了他一眼,摇摇头,先是长长的松了一口气,稳定了一下情绪:太子,你觉得我吴国目前会有战事吗
孙登缓缓的摇摇头:弭兵大会之后,天下百姓都希望和平,四王又都在忙于恢复实力,三五年之力应该不会互相攻击。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要放弃这次交州的战机诸葛恪老实不客气的质问道:太子已经十五,很快就要行冠礼,大王的身体一直不安,留给太子的机会并不多了。吴国的兵权都掌握在诸将手中,他们与大王的君臣关系与其说是君臣关系,不如说是主从关系,正如当初讨逆将军留下的人马不愿意臣服于大王一样,现在这些将军臣服的也是大王,而不是吴国。太子如果继位,吴国必然危如累卵,魏蜀越只要稍加挑动,吴国就可能四分五裂,化为乌有。
有这么严重吗,元逊你是不是太过紧张了谢景忍不住提醒了一句。
元明,你这些天都在想什么,这么重要的事情居然都没看出来诸葛恪扭过头,声色俱厉的斥道:吴国的危机你难道一点也没有察觉吗越王欺我,为什么大王到现在还没有付诸行动他要整顿吏治,结果张温却反其道而行之,弹劾丞相,为什么不就是因为丞相不是江东人吗江东淮泗之争还只是文臣之争,武将呢武将的情况更严重,他们坐拥重兵,与越王多有交接,不愿意与越国开战,而大王徒有吴王之名,也只能忍气吞声
诸葛恪没头没脑的冲着谢景发了一通火,不仅谢景被他骂得哑口无言,面红耳赤,就连孙登都有些坐立不安。谢景和诸葛恪是他身边的两个重要的谋臣,相比于诸葛恪的文武全才,谢景更注重谋略,这次到钱唐来,没有带诸葛恪,只带谢景就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没想到诸葛恪当面指责谢景失职,从某个角度来说,也是在指责孙登识人不明。
但是不得不说,诸葛恪说的情况基本属实。如果不说越国这个上下都没规矩的怪胎,那么魏蜀吴三国之中,吴国的内部隐患是最大的。一个国家不管大小,权利之争都在所难免,文官再斗,他们造成的危害都有限,而武将则不然,他们手握重兵,一旦出现异心,后果将不堪设想,有中平之后三十年的动乱可鉴,大家对此都有比较统一的认识,对将领的控制都十分严格。这其中以魏国最见成效,曹操对手下的大将控制之严三国之中无出其右。别看张辽等人号称五子良将,但是他们所掌握的实力都有限,就算他们不考虑在邺城的人质,他们也没有反叛的实力。建安二十年,张辽乐进两个五子良将再加上李典一个将军,合肥总共才七千人马,曹魏的将军实力有大有小,但通常都在两千人以下,有大战事,再加都督之名,以将军为单位拨与人马,象于禁救樊城,徐晃攻襄阳,手中的大军都是以这种方式集结起来的,战时,这些将军归他们统一指挥,战事一结束就各回本部,能长期统领重兵的只有夏侯惇夏侯渊曹仁这样的宗室重臣。除了这些人之外,任何一个将军想要造反,都不可能造成多大的影响。
蜀国的情况稍有差异,刘备以个人感情和制度互用的办法统兵,而且他的实力一直没有大过,蜀的总兵力现在不到十万,除了关羽张飞掌兵之外,大部分的实力还在刘备自己手里,刘备一旦去世,那些将军们会继续忠诚于他的继承人刘禅,再加上关羽张飞在旁辅佐,蜀国不会出现大的动乱。
而吴国则不一样,吴国的主要兵力分散在各将军手中,这些兵大部分是他们的私兵,是可以父子相承的,他们有自己的食邑,驻地就是他们的势力范围,孙权一般不会去动,他们臣服的只是孙权个人,而不是吴国,当然也不包括孙登这个太子。他们和孙权之间的交情,也不完全是君臣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介于君臣和朋友的关系,你对我好,我就听你的,你对我不仁,我就对你不义。因此,吴国对将军们的控制是最差的,听话的当然有,比如吕蒙之类,不听话的也不少,如贺奇之流。孙策去世,孙权接任的时候,就有很多老将对他不以为然,孙权用了十几年的时间,终于慢慢的收服了他们的心,另外又培养了一些新人如鲁肃吕蒙蒋钦之类的代替了他们的地位,总算慢慢控制住了局面,但是这些人的独立性是很强的,一旦他们觉得孙权对他们没有以前那么好了,他们随时可能变成不听话的一份子。
不久之前,戏口将晋宗就上演了一出外逃的大戏。
晋宗是一个不知名的将军,很多人都有些好奇,他又没立过什么功,怎么就成了戏口这样重要位置的驻将,实际上晋宗能够做到这一步,完全是因为他是孙权的故将,孙权相信他。后来不知为了什么原因,孙权下诏切责了他,结果晋宗一翻脸,连人马带城池一起投降了魏国,这不仅是一座城池和人马的事,更是在孙权脸上扇了一大耳光,孙权为此气得差点昏厥过去。
那么,孙登要想继位做吴王,他手里如果没有能镇住局面的兵权能行吗他能从孙权那么继承到兵权吗这些兵权连孙权自己都不能完全掌握,又怎么才能传给孙登
孙登要想坐稳吴王的宝座,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抓紧机会建立自己的兵权,而要建立兵权,只要手中有了实力,才有可能震慑别人,才能做到以重驭轻,不至于一轰而散。最不容易让人找到把柄的机会就是打仗,江东几乎所有的将军都是通过战斗积累自己的实力的。现在天下太平,交州之战是天赐良机,而谢景却没有及时提醒孙登利用这个良机,只是报告孙权了事,这不是失职是什么诸葛恪又怎么能不愤怒
听了诸葛恪的分析之后,孙登恍然大悟,谢景更是愧不可当,他垂下头,一声不吭,恨不得自己抽自己两个耳光。
如果我猜得不错的话,大王一旦决定对交州用兵,主动请战的人肯定很多。因为交州是山林多,而丹扬的山越兵最擅长的就是山林战,我吴国的将军有几个不是以山越兵为主
可是,我们没有兵啊孙登为难的说道:其他的将军如果去交州,他们可以带着自己的人马去,我呢,我什么也没有啊难道让我空手去
谢景虽然很难堪,可是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担心:元逊,战事凶危,以太子之尊亲临战阵,万一有所不测,那将如何是好
太子去交州是指挥战斗,并不是要他亲临战阵,以我之见,他坐镇合浦就行,临阵厮杀这样的事情,当然是交给我们去做。诸葛恪早有准备,他又转向孙登道:王后与步夫人一直相处得很好,步夫人无子,她不会成为太子的敌人,所以,太子可以借助步骘手中的力量,另外,太子也可以向越王求助,就算他不帮你,只要他不为难你,这件事就算是成功了一半。
那谁领兵出征孙登还是有些犹豫:周循
他不行。诸葛恪一摇头,挺起胸膛:臣不才,愿为太子冲锋陷阵。
看着眼神灼灼的诸葛恪,孙登忽然笑了:元逊,令尊左将军知道你来吗
诸葛恪的眼神有些慌乱,犹豫了片刻道:没有,我来得匆忙,没有时间通知他。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