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命与寂寞同行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行祸天下、史上最强帝后、超凡兵王、清明上河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小时候我还是一个很活泼的人。五六岁时起,就和小伙伴们整天在野外疯,摸魚捉虾打仗抓特务,玩得饭都不想吃。小学、中学到高中,我一直当班干部,出头露面的事做了不少;还多次参加学校的文艺宣传队,到街头巷尾去演出。但随着人渐渐长大,我的个性变了,成为今天这样一个不活泼、爱寂寞的人。
分析自己性格变化的原因,我想这同我的爱读书有关。1966年,正当我升入高中时“文化大革命”的烈火,烧毁了我渴求知识的梦想。在广阔的天地里一干就是三年。1969年我又应征入伍,在北京当了五年兵。虽然那五年时间里有三年是在团报道组度过的,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在那样的部门也是很难学到系统知识的。复员后进入国企不久,我先是被抽到中学当老师,后又调到所在企业报社当编辑。一个只有中学文化底子的人,突然来到了知识密集部门,我顿感到自己大脑的空虚。工作的需要,学生嗷嗷待哺的眼神,逼迫我像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一样拼命地学习。除了工作和睡眠,几乎所有的剩余时间都被我用来读书了。这样不到三年时间,我那在部队10发子弹可打86环的好眼睛,就被迫戴上了近视眼镜。精力用在读书上,与朋友们一起玩的时间自然就很少了。
说起玩,我的脸就会发烧,因为这方面我没有一项可以“拿得出手”唱歌,嗓子不好,爱跑调;跳舞,老跟不上节拍,爱踩人家脚;打牌、搓麻将,心算记牌能力不行,常当“下游”我还有一个怪理论:天天看稿改稿写稿,本来就极耗脑力,如果再在玩的方面也耗神费力,那岂不是“划不来”?所以,在别人兴致勃勃玩的时候,我就躲进阅览室去“保养脑子”越不去玩,就越不会玩;越不会玩,对玩就越没有什么兴趣。如此“恶性循环”我与许多娱乐活动几乎绝缘了。
我只知按自己的喜好行事,却忘了报社在国企里属于机关,而机关人际关系是复杂的,还有许多“潜规则”这些“潜规则”书上是不会写的,要靠自己去研究去揣摸。我整天埋头向书,也不同大家在一起玩,在这方面自然就“弱智”了,这就注定了我在机关里的命运。虽然,因工作踏实和能写点文章,我在30多岁时也被提拔到编辑科长的位置上,但此后十多年里却一直“原地踏步”说实在的,对这一切我也不是没有想法的,有时候我也想通过努力改变一下自己境遇,但几经思量后我都否定了这一想法。我问自己,你是愿意俯首帖耳、阿谀奉承的人吗?不是。在讨领导欢心、经营自己小圈子方面你有别人那么多心计吗?没有!既然这些方面,情商、智商都低于人,你还跟别人较什么劲呢?你有点写作才能领导也用上了,其他方面,你也没有付出,自然也就不能指望额外的收获了。这么一想,我心里倒平静下来:生活,不贫困足矣!能够一辈子从事自己喜爱的读书和写作,也是人生一大乐事了!我还奢求什么呢?
从此,我的生命与寂寞同行。当然,我并没有停止同人们的正常交往。工作和生活,该怎样做我仍怎样做。但是,我告诫自己:不要为了仕途的通达和某种物质利益,而刻意地去迎合什么和靠近什么。空余时间里,我按自己的习惯,静静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虽然因此我没有多少朋友,没有多少交际,虽然我的电话和手机常如我一样沉默,但我并没有感到因寂寞而造成的孤独和痛苦。
身在寂寞之中,为什么却甘之如饴?我想,这恐怕得益于我的“不甘寂寞”也就是说,我还想有所作为,不枉来人间走一遭。因为我深知,读书为文就是寂寞者的事业,要在这方面“不甘寂寞”就得甘于寂寞,乐于寂寞,进而享受寂寞。
正如同热闹离不开人群和音响一样,孤独和寂寞,也要以某种方式来表达。对我来说,除了读书和学习,享受寂寞的方式就是到大自然中去。节假日里,条件允许就出外旅游,倒不是奔名山大川(因为没有那么多钱),多的是到市郊旷野,或登山或下河;平常的日子里,下班后就到野外去散步。原来在新下陆的时候,每天晚饭后我都要到东方山下的铁路上去散步。那里远离市区,环境幽静,空气清新,特别有利于我边散步边思考。自到市内定居后,因新居就在波光潋滟的磁湖边,于是每天傍晚我就沿着湖中的杭州路走一走,到逸趣园后返回,来回大约有15华里的样子。杭州路也是散步的好地方,湖边空气本来就好,再加上这里一年四季绿树成荫、芳草如茵。沿着这条路一个人默默走,有好的景色就停下来欣赏一阵,有了写作灵感就及时用笔记下来,从中感受到了寂寞的无限乐趣。
以我的体验,寂寞的世界并不是一个封闭的世界。在这里,你思接千载,心游万仞,一会儿与日月山川对话,一会儿和花鸟虫魚私语;在这里,你神交古人,瞻仰先贤,前访古人,后寻来者;在这里,你的思绪飞得更高,目光看得更远,一会儿鹰击长空,俯视人间滚滚红尘,一会儿魚翔浅底,在知识的海洋里探幽索源。。
寂寞的世界也不是静止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你虽然暂时实施了自我封闭,但这一封闭却使你屏蔽了一切外来的干扰,大脑的机器得以高速运转;在这里,你混乱的思绪被澄清、被萃取、被熔炼、被加工,一件件精神产品正从那无形的流水线上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寂寞的世界更不是一个没有色彩没有音响的世界。在这里,时而寒凝大地,万籁俱寂;时而石破天惊,山花烂熳;时而渔火点点,迷迷茫茫,时而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时而一龙挡水,千江阻塞,时而豁然洞开,魚跃龙门。
寂寞的岁月里,我撰写的新闻稿件和一些文学作品,相继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各级报刊上发表,并年年在省企业报协会、中国有色记协获奖;我和同事们精心耕耘的大冶有色报,在全省企业报编校质量评比中荣获第一名,在全国有色企业报质量评比中荣获第二名;
寂寞的岁月里,我学习和进修了大学新闻和汉语言文学课程,通过了多次专业理论考试和业务考核,在所在单位同等资历的人当中,以“破格”的方式,第一个获得了新闻高级职称,并成为市新闻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
因为行文的需要,我不得不提到这些“寂寞的成果”但我绝没有夸耀的意思。说实在话,以我50多岁的年龄,华工新闻系的首届毕业生,取得这么一点成绩算什么呢?我的那些大学同学,绝大多数都比我强,有的还获得全国新闻一等奖,著书立说的也不鲜见。我在此只是证明:逝去的岁月里,我并没有虚度年华,我一直是在努力。
因为所在国企的不景气,我已加入了“内退”的行列。今后我的岁月将更加寂寞。对此我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如果说,过去我的寂寞主要是因为新闻写作的话,那么,今后我的寂寞将会全部献给文学创作。我并不期望有多少收获,我只是希望,我的寂寞岁月将因此充实和快乐。
小时候我还是一个很活泼的人。五六岁时起,就和小伙伴们整天在野外疯,摸魚捉虾打仗抓特务,玩得饭都不想吃。小学、中学到高中,我一直当班干部,出头露面的事做了不少;还多次参加学校的文艺宣传队,到街头巷尾去演出。但随着人渐渐长大,我的个性变了,成为今天这样一个不活泼、爱寂寞的人。
分析自己性格变化的原因,我想这同我的爱读书有关。1966年,正当我升入高中时“文化大革命”的烈火,烧毁了我渴求知识的梦想。在广阔的天地里一干就是三年。1969年我又应征入伍,在北京当了五年兵。虽然那五年时间里有三年是在团报道组度过的,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在那样的部门也是很难学到系统知识的。复员后进入国企不久,我先是被抽到中学当老师,后又调到所在企业报社当编辑。一个只有中学文化底子的人,突然来到了知识密集部门,我顿感到自己大脑的空虚。工作的需要,学生嗷嗷待哺的眼神,逼迫我像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一样拼命地学习。除了工作和睡眠,几乎所有的剩余时间都被我用来读书了。这样不到三年时间,我那在部队10发子弹可打86环的好眼睛,就被迫戴上了近视眼镜。精力用在读书上,与朋友们一起玩的时间自然就很少了。
说起玩,我的脸就会发烧,因为这方面我没有一项可以“拿得出手”唱歌,嗓子不好,爱跑调;跳舞,老跟不上节拍,爱踩人家脚;打牌、搓麻将,心算记牌能力不行,常当“下游”我还有一个怪理论:天天看稿改稿写稿,本来就极耗脑力,如果再在玩的方面也耗神费力,那岂不是“划不来”?所以,在别人兴致勃勃玩的时候,我就躲进阅览室去“保养脑子”越不去玩,就越不会玩;越不会玩,对玩就越没有什么兴趣。如此“恶性循环”我与许多娱乐活动几乎绝缘了。
我只知按自己的喜好行事,却忘了报社在国企里属于机关,而机关人际关系是复杂的,还有许多“潜规则”这些“潜规则”书上是不会写的,要靠自己去研究去揣摸。我整天埋头向书,也不同大家在一起玩,在这方面自然就“弱智”了,这就注定了我在机关里的命运。虽然,因工作踏实和能写点文章,我在30多岁时也被提拔到编辑科长的位置上,但此后十多年里却一直“原地踏步”说实在的,对这一切我也不是没有想法的,有时候我也想通过努力改变一下自己境遇,但几经思量后我都否定了这一想法。我问自己,你是愿意俯首帖耳、阿谀奉承的人吗?不是。在讨领导欢心、经营自己小圈子方面你有别人那么多心计吗?没有!既然这些方面,情商、智商都低于人,你还跟别人较什么劲呢?你有点写作才能领导也用上了,其他方面,你也没有付出,自然也就不能指望额外的收获了。这么一想,我心里倒平静下来:生活,不贫困足矣!能够一辈子从事自己喜爱的读书和写作,也是人生一大乐事了!我还奢求什么呢?
从此,我的生命与寂寞同行。当然,我并没有停止同人们的正常交往。工作和生活,该怎样做我仍怎样做。但是,我告诫自己:不要为了仕途的通达和某种物质利益,而刻意地去迎合什么和靠近什么。空余时间里,我按自己的习惯,静静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虽然因此我没有多少朋友,没有多少交际,虽然我的电话和手机常如我一样沉默,但我并没有感到因寂寞而造成的孤独和痛苦。
身在寂寞之中,为什么却甘之如饴?我想,这恐怕得益于我的“不甘寂寞”也就是说,我还想有所作为,不枉来人间走一遭。因为我深知,读书为文就是寂寞者的事业,要在这方面“不甘寂寞”就得甘于寂寞,乐于寂寞,进而享受寂寞。
正如同热闹离不开人群和音响一样,孤独和寂寞,也要以某种方式来表达。对我来说,除了读书和学习,享受寂寞的方式就是到大自然中去。节假日里,条件允许就出外旅游,倒不是奔名山大川(因为没有那么多钱),多的是到市郊旷野,或登山或下河;平常的日子里,下班后就到野外去散步。原来在新下陆的时候,每天晚饭后我都要到东方山下的铁路上去散步。那里远离市区,环境幽静,空气清新,特别有利于我边散步边思考。自到市内定居后,因新居就在波光潋滟的磁湖边,于是每天傍晚我就沿着湖中的杭州路走一走,到逸趣园后返回,来回大约有15华里的样子。杭州路也是散步的好地方,湖边空气本来就好,再加上这里一年四季绿树成荫、芳草如茵。沿着这条路一个人默默走,有好的景色就停下来欣赏一阵,有了写作灵感就及时用笔记下来,从中感受到了寂寞的无限乐趣。
以我的体验,寂寞的世界并不是一个封闭的世界。在这里,你思接千载,心游万仞,一会儿与日月山川对话,一会儿和花鸟虫魚私语;在这里,你神交古人,瞻仰先贤,前访古人,后寻来者;在这里,你的思绪飞得更高,目光看得更远,一会儿鹰击长空,俯视人间滚滚红尘,一会儿魚翔浅底,在知识的海洋里探幽索源。。
寂寞的世界也不是静止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你虽然暂时实施了自我封闭,但这一封闭却使你屏蔽了一切外来的干扰,大脑的机器得以高速运转;在这里,你混乱的思绪被澄清、被萃取、被熔炼、被加工,一件件精神产品正从那无形的流水线上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寂寞的世界更不是一个没有色彩没有音响的世界。在这里,时而寒凝大地,万籁俱寂;时而石破天惊,山花烂熳;时而渔火点点,迷迷茫茫,时而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时而一龙挡水,千江阻塞,时而豁然洞开,魚跃龙门。
寂寞的岁月里,我撰写的新闻稿件和一些文学作品,相继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各级报刊上发表,并年年在省企业报协会、中国有色记协获奖;我和同事们精心耕耘的大冶有色报,在全省企业报编校质量评比中荣获第一名,在全国有色企业报质量评比中荣获第二名;
寂寞的岁月里,我学习和进修了大学新闻和汉语言文学课程,通过了多次专业理论考试和业务考核,在所在单位同等资历的人当中,以“破格”的方式,第一个获得了新闻高级职称,并成为市新闻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
因为行文的需要,我不得不提到这些“寂寞的成果”但我绝没有夸耀的意思。说实在话,以我50多岁的年龄,华工新闻系的首届毕业生,取得这么一点成绩算什么呢?我的那些大学同学,绝大多数都比我强,有的还获得全国新闻一等奖,著书立说的也不鲜见。我在此只是证明:逝去的岁月里,我并没有虚度年华,我一直是在努力。
因为所在国企的不景气,我已加入了“内退”的行列。今后我的岁月将更加寂寞。对此我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如果说,过去我的寂寞主要是因为新闻写作的话,那么,今后我的寂寞将会全部献给文学创作。我并不期望有多少收获,我只是希望,我的寂寞岁月将因此充实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