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列位瞧瞧
推荐阅读:覆雨翻云风流传、特种兵学校密事、那一汪肥水的流淌、我们夫凄这些年、我和30岁女王的故事、我的地下情人、曰本皇后被奷记、异地夫凄、香火、优衣库真相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ac】,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张宁道:“朝廷平叛大军克日便到,当此之时汉王无非两种战略:先取济南再逼北京。长驱南下攻占南京,以图划江而治从长计议。”朱恒不置可否。
张宁继续说道:“但我进城时观察城中景象,毫无出征的迹象。机会已经不多了,汉王的兵马却停滞不前毫无作为。龙在池中如何掀起巨浪?
乐安这弹丸之地如何对抗京营精锐举国之力?在下绝非故作惊言哗众取宠,更非标榜世人皆醉我独醒,事实就摆在面前,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诸公为何视而不见?”
朱恒没有生气,却言辞谨慎地说:“大事涉及纷繁,王爷自有大略,非微臣所能了然。”张宁笑了笑:“难道朱大人还担心我是来刺探军情的?不久前宦官侯泰不是带着锦衣卫来刺探过了么,朝廷还用得上我一个被通缉的罪官?”
“平安先生身在江湖,知道的倒不少。”朱恒似笑非笑道。“官做了几年无甚作为,可托生死的好友倒是交了几个。其实朱大人已经很确定了,在下绝不可能站在朝廷一方,斗胆前来也非图个官位。如若朱大人不嫌,在下愿意在大人身边略尽薄才”
张宁道。朱恒沉默了一会儿,摸着浓胡须想着什么。张宁道:“杨少保曾有一言,汉王左右无贤才,只朱恒可堪使用。等过阵子万一事有不济非人力能为,朱大人可随我出城,我家主公求贤若渴,朱大人之才还有用武之地也。”
“你家主公?”朱恒不解地问。张宁故弄玄虚地笑了笑,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并不直接回答朱恒的问题。
朱恒一时难以猜到,难道是赵王,或是其它二十几个藩王中的某位?可是如果汉王都倒了,其它人的实力不及汉王,更难与朝廷抗衡吧不过如果事情到了那一步,某位藩王又有野心和胆量敢窝藏反臣,倒也是一条没办法的出路。而张宁冒险进乐安来求贤也足显了那位“主公”的诚意。
张宁看着朱恒一脸沉思的样子,心里也在帮他琢磨:这个张平安的身份比较可信,屁股站队更是十分确定,他冒死前来的动机是什么?那位“主公”的差遣是十分合理的解释,不然真想不出还有什么原因,既和汉王没多大关系又不图官
所以存在那个主公是比较可信的。朱恒其实是个聪明人,虽然侍奉汉王,可作为凡人怎能不替自己丝毫作想?汉王的事眼看失败的可能很大,到时候作为“兵部尚书”这么重要人物的朱恒,不被满门抄斩才怪。
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天下之大莫非王土逃也没地儿逃啊没有远虑必有近忧,另外的主公不弃,倒是一条很好的退路。“朱大人。”张宁轻轻提醒他“我并不想离间您和王爷,您若是下定了决心以死报汉王知遇之恩,我并不劝说。
可是朱大人在南京的家眷何辜?届时为报今日之情,您只需亲笔修书一封以为信物,我愿意帮您送走家眷保个平安,举手之劳而已。”朱恒情绪稳定,没有断然拒绝。
张宁心下因此微微松了一口气:姓朱的大人在想退路,我也得预留退路不是他顾及家人,到时候总得想办法把老子送出城去。
“王爷的方略大概是先取济南,后图京师”朱恒用极低的声音道“但济南城高墙后,也不是易攻之地。加上闻悉朝廷大兵将至,王府便难以下攻城的命令。”
张宁长呼一口气,说道:“王爷应尽快集结精锐之部,不顾一切自山东长驱南下,这是唯一可行的方略。朱大人心里恐怕是明白的。”朱恒道:“老夫早就看到这步,可是平安先生有所不知,汉王部下情况复杂。
很多官吏武将是乐安籍的人,要他们抛弃田地产业家眷留给朝廷兵马,只身追随汉王南下,他们是打死都不愿意。”
“坐以待毙果真是世人的惰性使然?”张宁感叹道“不走在这里大家都得玩完,还拉上更多的人陪葬,何苦来哉?
不过这种情况也不是没办法解决,汉王威信足够,只要他下定决心要办成此事亦非难事,毕竟还有很大一部分不是乐安籍,更有大量士卒本来就是罪犯不怕一身剐,朱大人”
张宁估摸着朱恒犹豫不决,是不想当出头鸟得罪那些人。自保简直也是人的本能。果然朱恒又道:“汉王心急,也不太愿意南下,故方略几经修改,左右不定以至蹉跎。”
张宁心道:汉王搞毛,就这水准还急着造反,急着找死吧?汉王的将才是响当当的、有不少战例证明,可眼下在战略层面简直形同儿戏完全可以断定,就算他逃过这一劫,最后还是要败在侄儿手下,不过就能拖很长时间了。
朱恒最后还是决定向汉王进言,他不说话就再也没人站出来了。世事常常好像一盘棋,走到某一步根本不需要过多徘徊掂量,因为你只能这么走。
就比如一盘象棋残局,车逼到帅跟前,只有动帅回避没得选择,要是犟着非不这么走,还能怎么着直接输了事,生死胜负来得更快。
朱恒权衡之后也面对了同样的一步棋,毫无办法。他对这场即将到来的内战形势看得很明白,留在乐安只有死路一条,弹丸之地,毫无战略纵深,大量短期训练起来的士卒比战斗力不及京营老兵,武器不如人,自己捣鼓的火器又没神机营打得远,根本没有折腾的余地,古代孙膑复活来指挥这场战役都没辙。办法只有跑路。汉王的优势非常明显,能征善战威名十足,避开强有力的拳头,活动的地方就大了。
以上是朱恒面对的大方面。往小处考虑,他和汉王实在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退路只是万不得已的选择:另一位“主公”是谁都不知道,和他派来的张宁交情又浅,怎能把全部希望寄托在这样一个人身上?
接纳张宁,只是考虑到这个人没有危害自己的地方,又能提供退路和一个希望,聊胜于无。所以朱恒绝不愿意看到汉王败北被擒,如果到了那一步底下的人也要跟着陪葬,特别是连重臣杨士奇都注意到了的朱恒,居兵部尚书之高位当前就是比武力,兵部尚书的重要不言而喻。
朱恒的坚定主张很快就“见效”了,转眼之间就有好几个有分量的人联名揭发兵部尚书朱恒与朝廷细作私通,就藏在府上。
揭发的人劝说汉王下令搜查朱恒府邸,以免奸细跑了。幸好汉王在小事上不是昏庸的人,他明白下令强行搜查一个大员的家、不管结果如何都是一种侮辱,真发生了这种事,朱恒以后哪里还有威信约束下属?
汉王便招来朱恒,让他解释。朱恒道:“汉王明鉴,最近老臣确是接待了城外来的人,只不过是臣的一个旧友,请来帮助汉王出谋划策的。”
王府殿中的一个官员质问道:“偷偷摸摸地在背地里,谁知有何勾当?”朱恒道:“不久前那一份檄文,便是出自此人之手,亲笔文章。敢问奸细怎会写这等文章?”
汉王一挥手爽快地说道:“那便容易了。本王当然相信朱尚书不会与奸细私通,不过你把人叫来对照字迹,也好服众。”
痛恨朱恒的人又称朱恒会放走奸细,汉王却笑道:“朱恒不会放走人,恐怕你们才希望他放跑,如此一来他就有口莫辩、坐实了嫌疑。”朱恒忙道:“王爷英明,非小人谗言所能左右。”
他当即告退,立刻往家里赶。回府亲自去找张宁,简单礼数后就开门见山地说:“平安先生随我去王府一趟有人诬告我和奸细私通,王爷命我带人过去对质。”老徐江有德一听立刻站到了张宁身边,神情紧张起来。
张宁忙示意左右,淡然道:“无妨,檄文原稿既然汉王过目了,很容易澄清事实。就算小人有能耐临时毁掉证据,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无须我们再找证据了。”
朱恒的目光注视着张宁的表现,微微点头:“正是如此。请平安先生随我来,你我同车去王府。”二人在奴仆的前后簇拥下走到马车仪仗跟前,朱恒拉住张宁的手一起上车
这个动作称之为携手同往,张宁险些没抽手回来。娘的,一个满嘴胡子的大男人拉着你的手,有种说不出的感觉,胃里好像有点酸水在涌动。
古人真是基情四射,还大大方方的。不过理智来看,面对危机朱恒对盟友的姿态又近了几分,不算坏事。张宁轻轻提道:“若是汉王没有深究,请大人不必多言我的底细。”
朱恒点头答应:“不过老夫不能说谎,平安先生是官场中人,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殿中有人认得你,我欺瞒王爷就难逃责罚了。”
事到如今张宁也没有强求,只是心里考虑到被抓的张家人,并没确切消息被处死了可是一旦朝里知道他张宁骂皇帝弑父,朱瞻基气极之下,张家人的下场可想而知。
汉王王府十分显眼,小小乐安城最大的建筑群,最高大的房屋,只有汉王有资格住。朱恒带着张宁进了侍卫环立的宫门,走了一阵上正殿,只见殿上文武分两边站着,上面一个黄袍大汉高高在上,气势是做足了的。但这点阵仗吓不住张宁,不提两世阅历,就算在明朝,他也是进过皇宫大殿的人,世面还是见过一些。
人在屋檐下装笔不当饭吃,面对的是大明朝地位非凡的亲王,张宁毫无压力地行了叩拜之礼,大声道:“草民叩见王爷。”朱高煦显然是个痛快人,废话不多说,直接说道:“来人,上文房四宝。把檄文拿出来,让他当场抄一段。”
张宁抱拳道:“何须麻烦,草民默写下来便可。”“哈!”高高在上的朱高煦乐了一下“列位瞧瞧,肚子里有货才敢这么说。”
张宁道:“朝廷平叛大军克日便到,当此之时汉王无非两种战略:先取济南再逼北京。长驱南下攻占南京,以图划江而治从长计议。”朱恒不置可否。
张宁继续说道:“但我进城时观察城中景象,毫无出征的迹象。机会已经不多了,汉王的兵马却停滞不前毫无作为。龙在池中如何掀起巨浪?
乐安这弹丸之地如何对抗京营精锐举国之力?在下绝非故作惊言哗众取宠,更非标榜世人皆醉我独醒,事实就摆在面前,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诸公为何视而不见?”
朱恒没有生气,却言辞谨慎地说:“大事涉及纷繁,王爷自有大略,非微臣所能了然。”张宁笑了笑:“难道朱大人还担心我是来刺探军情的?不久前宦官侯泰不是带着锦衣卫来刺探过了么,朝廷还用得上我一个被通缉的罪官?”
“平安先生身在江湖,知道的倒不少。”朱恒似笑非笑道。“官做了几年无甚作为,可托生死的好友倒是交了几个。其实朱大人已经很确定了,在下绝不可能站在朝廷一方,斗胆前来也非图个官位。如若朱大人不嫌,在下愿意在大人身边略尽薄才”
张宁道。朱恒沉默了一会儿,摸着浓胡须想着什么。张宁道:“杨少保曾有一言,汉王左右无贤才,只朱恒可堪使用。等过阵子万一事有不济非人力能为,朱大人可随我出城,我家主公求贤若渴,朱大人之才还有用武之地也。”
“你家主公?”朱恒不解地问。张宁故弄玄虚地笑了笑,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并不直接回答朱恒的问题。
朱恒一时难以猜到,难道是赵王,或是其它二十几个藩王中的某位?可是如果汉王都倒了,其它人的实力不及汉王,更难与朝廷抗衡吧不过如果事情到了那一步,某位藩王又有野心和胆量敢窝藏反臣,倒也是一条没办法的出路。而张宁冒险进乐安来求贤也足显了那位“主公”的诚意。
张宁看着朱恒一脸沉思的样子,心里也在帮他琢磨:这个张平安的身份比较可信,屁股站队更是十分确定,他冒死前来的动机是什么?那位“主公”的差遣是十分合理的解释,不然真想不出还有什么原因,既和汉王没多大关系又不图官
所以存在那个主公是比较可信的。朱恒其实是个聪明人,虽然侍奉汉王,可作为凡人怎能不替自己丝毫作想?汉王的事眼看失败的可能很大,到时候作为“兵部尚书”这么重要人物的朱恒,不被满门抄斩才怪。
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天下之大莫非王土逃也没地儿逃啊没有远虑必有近忧,另外的主公不弃,倒是一条很好的退路。“朱大人。”张宁轻轻提醒他“我并不想离间您和王爷,您若是下定了决心以死报汉王知遇之恩,我并不劝说。
可是朱大人在南京的家眷何辜?届时为报今日之情,您只需亲笔修书一封以为信物,我愿意帮您送走家眷保个平安,举手之劳而已。”朱恒情绪稳定,没有断然拒绝。
张宁心下因此微微松了一口气:姓朱的大人在想退路,我也得预留退路不是他顾及家人,到时候总得想办法把老子送出城去。
“王爷的方略大概是先取济南,后图京师”朱恒用极低的声音道“但济南城高墙后,也不是易攻之地。加上闻悉朝廷大兵将至,王府便难以下攻城的命令。”
张宁长呼一口气,说道:“王爷应尽快集结精锐之部,不顾一切自山东长驱南下,这是唯一可行的方略。朱大人心里恐怕是明白的。”朱恒道:“老夫早就看到这步,可是平安先生有所不知,汉王部下情况复杂。
很多官吏武将是乐安籍的人,要他们抛弃田地产业家眷留给朝廷兵马,只身追随汉王南下,他们是打死都不愿意。”
“坐以待毙果真是世人的惰性使然?”张宁感叹道“不走在这里大家都得玩完,还拉上更多的人陪葬,何苦来哉?
不过这种情况也不是没办法解决,汉王威信足够,只要他下定决心要办成此事亦非难事,毕竟还有很大一部分不是乐安籍,更有大量士卒本来就是罪犯不怕一身剐,朱大人”
张宁估摸着朱恒犹豫不决,是不想当出头鸟得罪那些人。自保简直也是人的本能。果然朱恒又道:“汉王心急,也不太愿意南下,故方略几经修改,左右不定以至蹉跎。”
张宁心道:汉王搞毛,就这水准还急着造反,急着找死吧?汉王的将才是响当当的、有不少战例证明,可眼下在战略层面简直形同儿戏完全可以断定,就算他逃过这一劫,最后还是要败在侄儿手下,不过就能拖很长时间了。
朱恒最后还是决定向汉王进言,他不说话就再也没人站出来了。世事常常好像一盘棋,走到某一步根本不需要过多徘徊掂量,因为你只能这么走。
就比如一盘象棋残局,车逼到帅跟前,只有动帅回避没得选择,要是犟着非不这么走,还能怎么着直接输了事,生死胜负来得更快。
朱恒权衡之后也面对了同样的一步棋,毫无办法。他对这场即将到来的内战形势看得很明白,留在乐安只有死路一条,弹丸之地,毫无战略纵深,大量短期训练起来的士卒比战斗力不及京营老兵,武器不如人,自己捣鼓的火器又没神机营打得远,根本没有折腾的余地,古代孙膑复活来指挥这场战役都没辙。办法只有跑路。汉王的优势非常明显,能征善战威名十足,避开强有力的拳头,活动的地方就大了。
以上是朱恒面对的大方面。往小处考虑,他和汉王实在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退路只是万不得已的选择:另一位“主公”是谁都不知道,和他派来的张宁交情又浅,怎能把全部希望寄托在这样一个人身上?
接纳张宁,只是考虑到这个人没有危害自己的地方,又能提供退路和一个希望,聊胜于无。所以朱恒绝不愿意看到汉王败北被擒,如果到了那一步底下的人也要跟着陪葬,特别是连重臣杨士奇都注意到了的朱恒,居兵部尚书之高位当前就是比武力,兵部尚书的重要不言而喻。
朱恒的坚定主张很快就“见效”了,转眼之间就有好几个有分量的人联名揭发兵部尚书朱恒与朝廷细作私通,就藏在府上。
揭发的人劝说汉王下令搜查朱恒府邸,以免奸细跑了。幸好汉王在小事上不是昏庸的人,他明白下令强行搜查一个大员的家、不管结果如何都是一种侮辱,真发生了这种事,朱恒以后哪里还有威信约束下属?
汉王便招来朱恒,让他解释。朱恒道:“汉王明鉴,最近老臣确是接待了城外来的人,只不过是臣的一个旧友,请来帮助汉王出谋划策的。”
王府殿中的一个官员质问道:“偷偷摸摸地在背地里,谁知有何勾当?”朱恒道:“不久前那一份檄文,便是出自此人之手,亲笔文章。敢问奸细怎会写这等文章?”
汉王一挥手爽快地说道:“那便容易了。本王当然相信朱尚书不会与奸细私通,不过你把人叫来对照字迹,也好服众。”
痛恨朱恒的人又称朱恒会放走奸细,汉王却笑道:“朱恒不会放走人,恐怕你们才希望他放跑,如此一来他就有口莫辩、坐实了嫌疑。”朱恒忙道:“王爷英明,非小人谗言所能左右。”
他当即告退,立刻往家里赶。回府亲自去找张宁,简单礼数后就开门见山地说:“平安先生随我去王府一趟有人诬告我和奸细私通,王爷命我带人过去对质。”老徐江有德一听立刻站到了张宁身边,神情紧张起来。
张宁忙示意左右,淡然道:“无妨,檄文原稿既然汉王过目了,很容易澄清事实。就算小人有能耐临时毁掉证据,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无须我们再找证据了。”
朱恒的目光注视着张宁的表现,微微点头:“正是如此。请平安先生随我来,你我同车去王府。”二人在奴仆的前后簇拥下走到马车仪仗跟前,朱恒拉住张宁的手一起上车
这个动作称之为携手同往,张宁险些没抽手回来。娘的,一个满嘴胡子的大男人拉着你的手,有种说不出的感觉,胃里好像有点酸水在涌动。
古人真是基情四射,还大大方方的。不过理智来看,面对危机朱恒对盟友的姿态又近了几分,不算坏事。张宁轻轻提道:“若是汉王没有深究,请大人不必多言我的底细。”
朱恒点头答应:“不过老夫不能说谎,平安先生是官场中人,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殿中有人认得你,我欺瞒王爷就难逃责罚了。”
事到如今张宁也没有强求,只是心里考虑到被抓的张家人,并没确切消息被处死了可是一旦朝里知道他张宁骂皇帝弑父,朱瞻基气极之下,张家人的下场可想而知。
汉王王府十分显眼,小小乐安城最大的建筑群,最高大的房屋,只有汉王有资格住。朱恒带着张宁进了侍卫环立的宫门,走了一阵上正殿,只见殿上文武分两边站着,上面一个黄袍大汉高高在上,气势是做足了的。但这点阵仗吓不住张宁,不提两世阅历,就算在明朝,他也是进过皇宫大殿的人,世面还是见过一些。
人在屋檐下装笔不当饭吃,面对的是大明朝地位非凡的亲王,张宁毫无压力地行了叩拜之礼,大声道:“草民叩见王爷。”朱高煦显然是个痛快人,废话不多说,直接说道:“来人,上文房四宝。把檄文拿出来,让他当场抄一段。”
张宁抱拳道:“何须麻烦,草民默写下来便可。”“哈!”高高在上的朱高煦乐了一下“列位瞧瞧,肚子里有货才敢这么说。”